八年級上冊政治公開課的教案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強國民的政治素質,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的實現保駕護航。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八年級上冊政治公開課的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八年級上冊政治公開課的教案1
學習目標:
1、懂得孝敬父母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2、學會與父母一起分擔家庭的責任。
學習重點:
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學習難點:
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教學課時:
一課時
知識鏈接:
洪戰輝,河南省西華縣人。湖南懷化學院03級學生,中南大學在讀大學生。因帶著撿來的妹妹艱難求學12年,2005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成為時代偶像。
1994年,洪戰輝的父親突發間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傷骨折,女兒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債。隨后,父親又撿來了一個和女兒年齡相仿的女嬰。面對沉重的家庭負擔,母親離家出走了。年僅13歲的洪戰輝,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親、照顧年幼弟弟、撫養撿來妹妹的家庭重擔。這副重擔,對于成年人來說尚且不易,何況一個10多歲的孩子!但洪戰輝沒有退縮,一挑就是12年。為了掙錢養家,他像大人一樣,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種地。他利用課余時間賣筆、書、磁帶、鞋襪,在學校附近的餐館做雜工,周末趕回家澆灌8畝麥地。在兼顧學業和謀生之時,他犧牲了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為了帶好撿來的妹妹,洪戰輝費盡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讓妹妹睡在內側,以防父親突然發病傷及妹妹。妹妹經常尿濕床單、被子,他就睡在尿濕的地方,用體溫把濕處暖干。從高中到大學,他將妹妹一直帶在身邊,每天都保證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個雞蛋,自己卻常常啃方便面。在懷化念大學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學,每天不管學習多忙,都堅持接送妹妹,輔導妹妹功課。
預習導航:
1、作為父母,他們并不求回報;作為子女,我們也無以為報,只求與他們、。
2、生活順利的時候,我們一起分享、和;生活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應該一起。
3、做子女的不僅要和父母一起過順暢的日子,有時還要分擔家庭的,與父母共同面對風浪。
學習過程:
激活思維
一小口
一道美味的食品,有人只嘗一小口,就給另一個人吃;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給另一個吃----前者是母親與孩子,后者是孩子與母親。母親只嘗一小口,是為了知道食物是否燙嘴,是否變味,才放心讓孩子吃。孩子想到與母親分享的時候,常常是因為自己不愿意吃或吃不了。也只有母親才會愉快地接受這“一小口”。無論是留給自己的還是孩子給予的,母親得到的總是一小口,但母親卻心滿意足。
活動過程。
活動一:你對導語中這“一小口”是怎樣認識的?
活動二:閱讀教材第10頁《勇敢的人》,回答問題。
1、請你想象一下,那些來聽音樂會的人聽到羅軍的那聲“媽媽”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可從表情、言語等角度來回答)
2、你怎樣看待嘲笑別人父母的人?你會嘲笑別人的父母嗎?
活動三:看教材第11頁漫畫《鄰居》,你怎么看待他們的行為?
活動四:交流反思
搜集一些有關孩子與父母一起面對家庭困難的事件,互相進行交流。并想一下自己以后該怎樣做。(搜集資料可課前準備)
課堂小結
課堂檢測:
1、“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丑”說明()
①這是大自然現象②有志者不嫌家貧,明理者不嫌父母丑③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親情關系是不可改變的④正確面對“家貧”“母丑”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母親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她辛辛苦苦地撫養我們長大,默默地奉獻著無私的愛,溫暖著我們的心,教我們如何做人,學會生活。每年5月的第2個星期天是母親節。作為子女,我們應該為母親
準備些什么?對下面兩幅漫畫分析正確的有()
①孝敬父母就要尊敬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②孝敬父母應該落實在具體行動上③兩幅漫畫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④孝敬父母要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毛澤東同志在革命勝利后,返回故里,特意在父母的墳上獻上一束松枝,深深地鞠躬,輕聲說道:“前人的辛苦,后人的幸福。”陳毅元帥親自為癱瘓在床的母親洗尿褲。革命領導人在為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操勞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請你談談作為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去愛父母。
八年級上冊政治公開課的教案2
家,溫馨的港灣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體會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培養學生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長悲的積極情感。
使學生知道父母給與了自己生命,父母撫養教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賦予的義務。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家庭生活中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激發孝敬父母的積極的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心父母、體貼父母的行為習慣,真正把父母的感激之情轉換為孝敬父母實際行動。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溫馨場面的照片,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
2、讓學生回顧父母為自己做過的事情當中最令自己難忘的一件事,準備在課上與同學們共享。
教學過程:
播放《讓愛住我家》的歌曲,聽著這首歌我們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我們自己的家,家,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指導學生閱讀《可愛的家》,思考走遍天涯海角,最思念的地方是什么?在家中是誰給我們帶來了溫暖?自己又該給家里做些什么?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家庭的溫馨,一起思考對家庭的責任。
學生活動: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自己準備的照片,介紹一下自己選擇這張照片的原因。介紹完了之后,要求學生用一句話表達自己對家的感受。
活動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揭示家庭的美好——是落葉回歸的根,是孤雁向往的巢,是江河擁抱的海,是航船依靠的岸。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教師引導、組織活動:說一說父母為我們做過的最令自己難忘的一件事?
學生活動:略
教師講故事《她把生的機會留給孩子》介紹英雄母親——盧映雪。
學生總結:父母從生活上無微不至的撫養、照顧我們,交給我們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從思想品德上關懷、教育我們,引導我們樹立人生的目標,教會我們如何做人。父母把子女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最真摯的愛。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教師請學生講“香九令,能溫床”的故事,告訴學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法律應盡的義務。(講解中教師注意引導)
應該怎樣做呢?
出示膠片:你會怎樣做
父母要出遠門時,我會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煩惱時
父母生病時
父母給我們提意見時,我會
還能做到:
通過活動,學生知道要多理解,關心 、體貼他們,尊重父母等等
收獲平臺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你打算怎樣做?
課堂練習
布置作業:行為作業
回家做幾件孝敬父母的事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家,溫馨的港灣
一、溫馨的家庭生活
二、不忘父母恩養育恩
八年級上冊政治公開課的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和厭惡不孝行經的情感。
2.能力目標: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
3.知識目標:了解家庭的一般概況;家庭關系的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了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準備:
和父母一起回憶在你們的家庭生活經歷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禍、比賽成功等)是什么?父母當時是怎么做的?
<三>.教學重、難點:如何理解家庭既是親情組織,也是個法律概念。
<四>.教學過程:
1、【導語】:有了泥土,嫩芽才會長大;有了陽光,春芽才會開花;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我們的家。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開始為我們繪制宏偉的藍圖,編制美麗的理想甚至為我們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沒有同學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名字的含義呀?(請2—3名同學介紹。)
簡簡單單的名字,寄予了家長深切的愛。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溫暖所包圍。“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兩則故事說:“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體驗活動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請說明理由)
【小結】: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是一片藍天;是一把傘……
4、【我說我家】:
——我們有不同的家庭結構: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等。
【知識拓展】:家庭是有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庭關系的確立也有多種情形,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結婚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收養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關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
——父母賺錢不容易:為了撐起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媽媽具體從事的工作嗎?他們工作中有什么困難和委屈嗎?他們回家后還要干什么?
——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爸爸媽媽為了我們,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對我們的成長無時不刻傾注著他們對兒女的愛。你能說說爸爸媽媽在你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愛嗎?
5、【實話實說】:喜歡“選擇什么樣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買一個新款MP3了,媽媽說家庭經濟不寬余,一定要買的話就看期末考試有沒有進步。
B、小亮是一個很調皮的男生,這次在學校不小心打破一塊玻璃,要賠償人民幣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剛聽了一個開頭,便不高興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頓。
C、小寧生活在一個十分優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開車送她去學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飯來學校;穿的是,用的是精品;媽媽還告訴她學校的值周勞動不要參加。
D、……
【小結】: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種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
6、【作業】:介紹我家的好品質、好家風。
八年級上冊政治公開課的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的行為準則。
過程與方法:
結合憲法和法律的有關原則和規范,具備基本的辨別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或公民個人行為是否違憲違法的能力;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分析,認識到任何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一些真實案例的分析,深刻認識“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強法治觀念;通過對憲法是行為準則的正確理解和認識,感受到憲法具有的,樹立憲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觀念。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意識到公民的基本義務是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初步培養承擔依法治國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行為準則。
首先是學生對什么是國家機關及相應行使的職責不太了解、較陌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對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學生有自己的看法。教師要進行引導,在教法上需多下工夫。這是本框的一個難點。
2、國家機關不能做憲法和法律未授權的事。
學生對什么是“未授權”,可能存在一定的疑問,教師不要回避問題,可結合一些實際案例來講解。此處在教法上也有一定難度。
3、憲法是一切團體和組織的行為準則。由于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而社會上存在一些個別黨員腐敗墮落的現象。因此,學生可能產生一些想法。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這些社會現象,學會正反兩方面看問題。
教法建議
1、本框是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在“治國安邦”方面的具體體現。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用一個相關的時事報道或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是錄像的形式)導入,令學生思考、討論,從而明確無論是國家機關、團體和組織,還是個人的行為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的行為準則。
2、為了能使學生主動開展探究活動,可以利用書中的小欄目“議一議”——談談你對“權大沒有法大”的看法。首先,用此欄目引發學生思考、質疑;然后,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深入研究“為什么?”
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展示:法律體系金字塔)
1、為什么說憲法具有的法律效力?
2、憲法為什么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進一步探究憲法的相關問題。了解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治國安邦”方面的具體體現。
二、憲法是的行為準則(板書)
教師出示一張表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行使立法權
政府
行使行政管理權
法院
獨立行使審判權
檢察院
獨立行使檢察權 學生聯系表格,討論“權大沒有法大”這句話
學生討論后,歸納:
1、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行為準則。(板書)
教師:展示幾個案例(可參考教材中的三個案例)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討論、分析。
歸納:
(1) 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不得做憲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不得拒絕做憲法和法律規定做的事
(3) 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不能做憲法和法律未授權的事
2、憲法是一切團體和組織的行為準則。(板書)
教師出示近年來我國的幾大貪污案的處理結果。(見擴展資料)說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但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3、憲法是全體公民的行為準則。(板書)
憲法第 56條規定,公民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教師給學生介紹前一時期的熱點新聞——劉曉慶因涉嫌偷稅漏稅被依法拘留。
一般來說,憲法通過三種方式規范公民行為:
(1)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為。(板書)
(2)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為。(板書)
(3)要求公民必須做出某些行為。(板書)
教師簡單講解后,
學生活動:圍繞以上三方面內容各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先個人思考一分鐘,然后小組討論三分鐘,最后小組推舉代表說一個大家認為較有代表性的事例。)
學生小結。
八年級上冊政治公開課的教案5
【教材分析】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讓學生了解我國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加強民族團結、弘揚民族精神的基礎,是培養民族魂、民族情的基礎。
【學情分析】隨著年齡的增長,除了自我意識的增強,即將跨入九年級的學生視野逐步擴展,生活范圍逐漸從家庭、學校、擴展到社會。了解各民族的文化風采,是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是做一個負責任公民的內在要求。
【教學目標】
1. 知道我國各民族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每個民族以不同的風格展示著自己的風采,感受民族風采,體會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2. 培養學生愛我中華,愛我家鄉的情感,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3. 培養搜集和處理資料、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感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猜一猜、說一說、跳一跳、唱一唱、奏一奏等形式)、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制作學案和PPT
1、教師準備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分布圖及圖例說明。
2、準備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3、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搜集不同民族的風情如:服飾、飲食、歌曲、歌舞、樂器(音樂)、禮節、風俗習慣、世界文化遺產等。
【集體備課意見】
1、本框內容不屬中考考試內容,但是民族團結、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弘揚民族精神的基礎,還是要從感性上多感悟和體會,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2、師生搜集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巧妙設置情境,由情境話題展開課堂討論,在師生、生生合作中明理導行。建議以活動為主,活動的設計讓學生有很大的參與度,同時在問題的設置上又注重思考和歸納,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參與得出結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對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了解和對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感。
3、教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我國民族問題的國情,又要運用歷史、辯證的觀點去看待民族問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聽歌曲,激發感情)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朵爭奇斗艷的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領略。
活動一:【民族文化展示會】把每個小組的交流成果進行全班展示:
1、根據搜集不同民族的風情如:服飾、飲食、歌曲、歌舞、樂器(音樂)、禮節、風俗習慣、世界文化遺產等課前分成若干的學習小組,分別展示。
2、學生用多種方式在班上交流匯報。形式如:講故事、表演、演講、圖片等
例:歌舞秀民族:學生唱出一句民族歌曲或展示一個民族舞蹈動作,猜猜是哪個民族?
思考:為什么根據服飾、歌曲、舞蹈就能分辨出是哪個民族?你還知道哪些分辨民族的標志?舉例說明一下。
3、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擇機展示補充資料。(如幻燈片:黃帝陵、書法作品欣賞)
你還知道其它民族文化的資料嗎?(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補充)
歸納:五十六個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畫卷。
活動二:【魅力中國】東方文化的魅力(閱讀教材92頁輔助資料,展示“中國文化年”、“中國文化周”活動的圖片資料)
討論分析:世界各地出現的“中國熱”,反映了什么問題?
歸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
活動三:【民族特色游】
通過民族展示會我們知道各民族獨特的文化,像一顆顆閃亮的明珠,鑲嵌成中華民族五彩繽紛的文化寶庫。我國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在建筑、雕刻、和園林設計等方面給世界留下了一份份珍貴的自然和文化遺產。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旅游吧!
多媒體展示:古城麗江古城、布達拉宮、蘇州園林、故宮、孔廟孔府孔林等。
對話:1、以上這些景點你去過哪些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你最想去哪個地方?理由是什么?
3、你的家鄉有哪些文化名勝或旅游景點?向大家推薦一下。
在旅游中我們流連忘返,被這些名勝古跡的建筑文化所吸引,同時還品味了當地的飲食文化、感受了當地的歷史服飾等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民族又都有不同的風格,形成了獨特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是不是每個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是毫不相干的呢?不是。比如語言文字,出現融合現象,這是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結果。
歸納:在長期的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每個民族又以不同的風格展示著自己的風采。
本框題小結:今天我們領略了各民族豐富多彩的風俗文化,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抒發你的感受。
齊唱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結束語: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唱出了我們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下堂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大家庭,感受它的團結和溫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