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課件
課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教學的任務來分的,有新授課、鞏固課、技能課、檢查課。另一種是根據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來分的,有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1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
2.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3.生齊讀課題)
4.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運用課件)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容的.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創造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
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
用
5自己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
7詩篇.
不朽有哪
8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
9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
10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11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12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4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
生評議.
15指名讀,
生評議.
16齊讀.
五.布置課堂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
5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6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7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8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10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
11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
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2
教學目的:聯系上下文,體會部分詞語的意思;熟讀課文,通過悟情
悟景,感受南沙群島迷人的景色和豐富的特產。
教學重點:以第一自然段為例,初步理解一段中的幾層意思。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讀題。
2.回憶上堂課的內容,用簡潔的話語說說你印象中的南沙群島。
師:這節課,請同學們放慢腳步,邊讀邊想象,細細欣賞那藍色寶庫般迷人的海島。
二、精讀感悟。
1.默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哪幾句話分別寫了下面的意思。
(1)傳說南沙群島是仙女下凡時,撒下的一串串珍珠。
(2)南沙群島的地理位置。
(3)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片大海上。
2.傳說中的南沙群島是什么樣的?實際上呢?
(1)出示卡片晶瑩島嶼礁盤星羅棋布,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2)“晶瑩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瑩的珍珠”說明了什么?
(3)傳說是美好的,誰能把第一句讀好呢?(想象朗讀)
師:南沙群島的島嶼不僅是星羅棋布,而且美如珍珠,你們朗讀得真好。
3.請你再讀讀第一自然段,你又讀懂了什么?
4.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師朗讀:茫茫南沙,匯入了祖先搏擊風浪的汗水;片片島嶼,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煙火。
師小結: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島上,說明自古以來美麗的南沙群島就是我國的領土。大家一定為之驕傲,請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5.動筆、動腦、動口,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讀懂了什么?
南沙是“巨大的藍色寶庫”,課文中那些地方告訴了你,請劃出有關的詞語。(如“難以計數”、“極為豐富”、“用之不竭”、“豐富的”等等。)[
(2)介紹波斯灣、曾母暗沙。
理解“美譽”。指導學生讀出自豪感。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背誦第二自然段。
6.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
(1)小組學習。讀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了南沙這一迷人的世界?讀不懂的詞語請小老師幫忙。
(2)你讀懂了什么?又有什么地方讀不懂的?
“天是一片藍玉,海是一塊翡翠”,請你換一種說法。
正確理解“心曠神怡”、“碧波浩淼”、“魅力”等詞語。
7.你能把最后一段換種說法嗎?(反問句改肯定句)這樣換后好不好?指導有感情朗讀。
三、背誦課文。
1.比賽讀課文中的精彩句子。
2.教師范背精彩段落。(學生點,教師背。)
3.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
1.填空。
()的大海()的海水()的珍珠
()的寶庫()的世界()的島嶼
()的礦產()的浪花()的石油
板書設計:
3、美麗的南沙群島(最南端)
巨大的藍色寶庫富饒
謳歌
迷人的世界美麗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因此我以多種形式加強朗讀。特別是第三自然段語言優美,比喻精當,感情真摯自然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之精妙。在教學中若放上一些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一些圖片了解南沙群島的物產豐富和景色優美就更加生動形象,為加深理解課文更有幫助。課文中的好詞較多可讓學生積累。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3
教學要求
(1)認識課文后的12個生字及8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部分詞語,學習“秀”,“幻”“增”,“添”這四個生字。
(2)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認識總分段結構,感情朗讀第1小節,背誦第1小節。
教學重點與難點:
感情朗讀第一小節,背誦第一小節,學會課文后的生字詞,理解部分的詞語。
體會遺詞造句的優美,體會廬山云霧的奇幻,神秘。
教學準備:錄相、錄音、詞卡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你們聽說過廬山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地處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莊之美稱,說起廬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望廬山瀑布》(師背)知道它贊美什么?其實,廬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霧,廬山的去霧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七課,板書:廬山的去霧(讀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廬山的風景、激情
[播放錄相]
[導語
]你們看,這就是廬山![放課文錄音]學生邊看過聽。
結束提問:廬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發言]
三、預習課文
要求:(1)讀準課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組成的詞語。
(2)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情況
A、通過預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字詞?(生答師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詞語?
(2)檢查朗讀情況
四小節由四個同學朗讀。要求:其余同學認真聽,注意有沒有添字、漏字、讀破句,并作記號。
(3)學生齊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4)讀后提問,并相應板書:景色秀麗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五、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過渡語:廬山的景色是這樣的美麗,我們如何把看到的描寫出來呢?我們試說第一處風景。
出示風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師簡單的描述一下,提問:如果不看圖只聽老師的描述,你覺得廬山的風景美嗎?
(3)默讀課文第一小節,學習課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劃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與后幾句是什么關系?
檢查默讀情況:
A、這一小節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是什么關系?
B、課文中哪些詞兒你不理解?(生提出問題,集體解答)
C、圖文對照,哪幾句話描寫了圖上的景物,找出來,讀讀,你們喜歡這風景嗎?請一同學試讀出喜歡的語氣。
D、指導朗讀。(方法:生讀,生評,不當處師范讀,聽錄音讀。培養語感)
廬山內“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霧”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師范讀,讓生感受語氣的變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霧,我們在山上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找出描寫自己游玩時感覺的句子讀讀。
師引讀,廬山的云霧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問:你真的能摸到云霧嗎?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
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霧多?
師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較:漫步山道,感覺真是舒服極了。
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提問:哪句句式好?為什么?
描寫出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E、播放騰云駕霧片斷。體會飄飄欲仙的感覺。
F、實時指導朗讀,讀出飄飄欲仙之感。方法:看錄相、聽錄音、找感覺,學一學。
G、試背:方法:引讀、引背、試背相結合。
H、請一同學用優美動聽的語言把我們今天學的內容介紹給在座的每一個同學聽聽。
五、復習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七課廬山的云霧,了解到廬山景色秀麗、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還學到了幾個新的詞語。(出示詞語朗讀)
六、作業:
1、描紅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觀察其在田格中的間架結構。并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