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案全
參見《課標》的理念部分,結合本節課的實際內容。通常教學使用的教案可不設置此欄,一般是用于教學設計大賽、教案評比,或者是上級業務部門督導、審查等情況必須加上。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有關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案全,供大家參考。
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案全1
教學目的:
1、正確讀準本課10生字,書寫端正,會組詞運用,達到會默寫。能認識“貞”和“埂”。
2、通過讀文,能對蜻蜓有所了解,進而引導學生喜歡蜻蜓。
3、引導學生由蜻蜓聯想到仿生學,進而創造性的進行片段寫作。
4、引導學生了解并認識陶行知,讀他的相關文章。
教學重點:處理課后第4題。
教學難點:由蜻蜓而聯想到仿生學的運用。(處理辦法:上網收集資料,教師簡介仿生學的知識)
課前準備:借助拼音,能讀準生字字音。讀一遍課文。畫出生字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1、指名讀生字,連詞讀,集體讀,個別讀。
2、讀出所畫的生字詞,試著找出一個相近的字組詞。幫助學生識記。
掏東西、磁鐵、步槍、繩子、花紋、喔喔叫、鋸子、水溝、夏天
3、寫一遍生字,要求正確端正。教師也在黑板上示范書寫。
二、引讀課文,理解文本。
1、初讀課文。(自己出生讀一遍,找學生讀一遍,指導讀正確)
2、再讀,理清文章的主要事件:
讀文思考:(1)文章里出現的主要人物是誰?你認識他嗎?他做了什么?(2)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讀給大家聽聽,也可以說。
板書:
蜻蜓:食物、尾巴、眼睛
你還喜歡文章介紹的哪些內容?(從哪兒可以看出來?說說原因)
三、深化學習,拓展訓練
1、由蜻蜓聯想到仿生學。
教師介紹仿生學的相關知識。
仿生學簡介
:乍聽仿生學這一名詞,相信許多人都無法理解它的科學含義。但是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知道我國最早的仿生師魯班以及他的故事。在一次上山砍樹時,魯班不小心被一棵小草劃破了手,他好奇地摘下草葉觀察,發現葉子的邊緣有許多鋒利的小齒,于是突發奇想,把鐵片磨上細齒用來割斷木頭,從而發明了常用的伐木工具——鋸。鋸的發明是魯班從帶齒的葉片得到的啟發。
仿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性質、能量轉換和信息加工的處理過程,用來改善現有的或創造出嶄新的機械、儀器、建筑結構和工藝過程的邊緣學科。仿生學的研究范圍主要包括:力學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與控制仿生等。仿生學在人類社會今后的發展中仍然有重大的意義,它的前景是無限的。
例子: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制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準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后,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準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臺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制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于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制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制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學生也可以上網查閱,互相交流。
2、片段寫作訓練:
由蜻蜓的(眼睛、尾巴)想起……
3、當堂進行反饋,以鼓勵為主。
四、作業:
1、了解陶行知。
2、找讀陶行知的作品,下節課交流推薦。
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案全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以及勤勞能干、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
課文的語言如同詩一樣的美妙,對稱句式的描繪,長句短句的錯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現出詩一般的節奏感和意境美,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學情分析
學生喜歡這類語言詩化,意境美妙的課文。課上可以引導學生賞讀文中如同詩一樣美妙的句子,細細咀嚼,讀出滋味來。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寫出和“白茫茫”等詞語結構相似的詞語。
3、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以及槐鄉孩子勤勞能干、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體會課文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讓學生感悟五月“是槐鄉孩子們的季節”。
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
教學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揭題。
1、齊讀課題。
2、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出示槐花圖片,簡介槐花。
4、釋題:“槐鄉”顧名思義是因洋槐之多而得名。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檢查:
⑴出示詞語。
洋槐 坡坡崗崗 瑞雪初降 釀蜜 跨走 喜盈盈 傻乎乎
拌上 咸的 蒜泥 口福 季節 槐花飄香 醇香 漩兒 澆上
⑵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注意:“釀、盈、醇、襟”。
⑶小組分自然段讀課文。自評。他評。
4、找出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5、齊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1、重點指導:初、釀、挎、盈、傻。
2、唱筆順。
3、描紅。
四、作業 。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課文內容,感受五月槐鄉的清香、甜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
1、齊讀課文。
【過渡】你覺得五月的槐鄉怎樣?
二、精讀課文。
(一)賞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提問: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洋槐花美不美?美在哪兒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3、交流,賞讀。
①槐鄉的山山洼洼,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③小蜜蜂飛來了,釀出了……連風打的漩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沉浸在香海中了。
板書:花多色白
花形不一
花香味甜
4、指導朗讀。
5、試著背誦。
(二)賞讀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槐鄉五月不僅槐花美,而且還怎樣?(人美)
1、自由讀二、三自然段。思考:槐鄉的孩子美在哪兒呢?
2、討論交流。板書。
勤勞能干
熱情好客
淳樸可愛
3、指導朗讀。
4、嘗試背誦。
(三)齊讀第四自然段。
聯系課文回答:為什么說5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
五、作業 。
1、背誦課文。
2、照樣子,寫疊詞。
白茫茫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山山洼洼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板書:
11 槐鄉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不一 花美
花香味甜
勤勞能干
孩子 熱情好客 人美
淳樸可愛
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案全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詞,理解有關詞語。
3、體會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懲惡,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
4、體會在句中補充相關內容可以將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傳說是什么嗎?傳說就是流傳在人民口頭上的傳奇性故事。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個美麗的傳說《大禹治水》。
2.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一個動人的傳說。 (板書:日月潭的傳說)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通過課前預習,查閱資料,日月潭在哪里你們都知道了嗎?
2.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月潭,去看一看那里美麗的風景。(教師解說第一自然段1、2句)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日月潭究竟還有什么動人的傳說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2~6自然段。
4.能用最簡潔的話概括這個傳說嗎?(大尖哥和水社姐拯救日月)
5.課文是如何具體描述這個傳說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誰來讀讀這個故事的起因?
三、 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兩條惡龍吞食了日月,天地間漆黑一團(板書:漆黑一團),人們分不清白天、黑夜。這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許多困難。所以人們必須要殺死惡龍,救出日月。
2.為了降伏惡龍,拯救日月,人們聚集在一起商量辦法。
(1)為了降伏惡龍,人們想出了哪些辦法?請你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人們商量拯救日月的語句。
(2)出示人們說的兩句話。指名讀。
(3)人們商量出來的辦法是什么?(只有請到水性特別好的人,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頭和金剪刀,才能制服惡龍,暫時能惡龍。)
3.出示兩個問句。引讀兩句問話。
4.此時,人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焦急的,無可奈何的)書上用了哪個詞?
“一籌莫展”(板書)。“ 籌”“ 莫”“ 展”? “一籌莫展”?【還有哪些詞的意思和它相近?】
一點辦法都沒有。通常在想不出任何辦法的時候,我們就用這個詞。
5.就在人們一籌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點絕望的時候,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惡龍。
板書:挺身而出
(1)你覺得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氣,戰勝惡龍的決心)【如果學生回答的是砍刀、火把等,就引導學生“他們更需要什么呢?”】
(2)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夠把這句話讀好。齊讀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同學們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氣概,他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那么這兩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惡龍,拯救日月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學生自讀。
(1)他們是如何拿到金斧頭和金剪刀的?(指名說)
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齊讀
(2)展開想象,體驗艱苦
現在就讓我們來體驗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拿金斧頭和金剪刀過程中的艱辛。
①高山擋住了他倆的去路,遇見擋住去路的高山他們就 ,遇見峻嶺就 。
②他倆手握砍刀,走在布滿荊棘的山林中,遇見帶刺的灌木就 ,遇見密林中的野獸就 。
③一路上,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累了就 ,餓了就 ,渴了就 。
是呀,這金斧頭和金剪刀來得可真不容易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但勇于克服困難,而且也勇于用智慧戰勝困難。
(2)比較句子
出示:他們終于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
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
同學們,看看這兩句哪句好?為什么?除了感受到得到金斧頭、金剪刀是那么來之不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艱險,為民除害的品質。
(3)繼續交流
當他們拿著歷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金斧頭和金剪刀回到潭邊。他們又冒著生命威脅降伏惡龍。他們是怎樣降伏惡龍的。(板書:降伏惡龍)
出示:他們又冒著生命危險,……人們重又見到了光明。
抓住重點詞語: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激戰、三天三夜……提示學生,他們先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湖底,與惡龍激戰三天三夜,最后大尖哥用金斧頭砍死了惡龍,水社姐用金剪刀剪開龍肚子,救出了太陽和月亮。【如果學生回答的是后半部分,就啟發學生:他們是在什么地方與惡龍激戰的】
指導朗讀(男女生分讀)
五、學習第5--6自然段
1.師述:降伏惡龍以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餓,便用龍肉來充饑,吃下龍肉后,身體一個勁地往上長,轉眼間,就化作了兩座青山,永遠的守衛在潭的兩邊。
2.人們再也看不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了,看到的只是兩座青山。此時此刻,鄉親們會對著兩座青山說什么呢?
3.人們為了紀念這兩位為了大家利益而犧牲自己生命(板書:為民造福)的年輕英雄,把這兩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這個潭叫做日月潭。
4.讓我們帶著份崇敬之情,讀讀課文的最后兩個小節。
六、分享幸福,與書相伴
1.從此,人們來到日月潭就會看到這兩座山。導游也會滿懷深情的講述這個動人的傳說。
各位小導游,當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到日月潭旅游時,你會如何講述這個動人的傳說呢?
練習一分鐘,指名講述。(播放日月潭風光片)【導游指著視頻說,掛上導游證】
2.同學們,古今中外流傳著很多傳說故事,像類似于《日月潭的傳說》《大禹治水》這樣的傳說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可以自己去看一看這些(教師推薦)——精衛填海 ——嫦娥奔月 ——盤古開天地 ——女媧造人
七、作業
1.把這個動人的傳說說給爸爸媽媽聽;
2. 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么克服的?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在補充習題上。
板書:日月潭的傳說
漆黑一團
一籌莫展
挺身而出
降伏惡龍
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