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四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長春版四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春版四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
4.學習通過具體語言、動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體會人物的品格的方法。
2.知道成語故事表達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1.收集相關的背景資料。
2.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 引入:
1.同學們,有關周總理,你都知道哪些?(學生拿出課前搜集的資料交流。)
2.敬愛的周總理在一次乘坐飛機前往重慶的途中由于飛機遇到冷氣包裹,情況十分危險。在這生與死的緊要關頭,周總理卻義無反顧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感受偉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二、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準字音,畫出生字新詞。
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恩 派 顧 皖 獄兀 洶 艙 負 搏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惹 僵 甸 墜 緩 措 訊 掙
讀一讀:惹人喜愛 堅貞不屈 千山兀立 不知所措 凍僵 斧劈刀削 搏擊長空 波濤洶涌 沉甸甸 墜落 從容沉著 鼓勵 慈愛 惡劣 危險
多音字: 重 降
2.檢查自學情況:認讀生字卡片。
3.小聲讀課文,整體感知。
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是什么?結果怎樣?用自己的話概括。
(本文講的是周恩來同志乘飛機到重慶去,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呢員外,還有小揚眉。中途,飛機遇到寒流,情況十分危急,機長命令跳傘,小揚眉沒有傘,周恩來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小揚眉的事。贊揚了周恩來同志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
4.快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周恩來從延安乘機到重慶去。
第二部分(3-6):飛機遇險,周恩來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
第三部分(7):飛機脫險后,機艙內一片歡騰。
5.試著給每一部分加一個小標題。
(一)遇險前 (二)遇險時 (三)遇險后
三、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教師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理解詞語“氣候惡劣”,并用它造個句。說一說時間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學習文章開頭語言簡練,交代清楚的特點。看出周總理是怎樣的人?
2.課文是怎樣描寫小揚眉的?為什么要寫小揚眉?她為什么那么高興。讀第二自然段時,要體會小揚眉的高興心情,讀出愉快的感受。理解“堅貞不屈”。
3.簡單介紹葉挺將軍。
四、小結: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周總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飛機遇險了,情況怎樣?該怎么辦?結果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 引入:
1.認讀生字卡片:惹人喜愛 堅貞不屈 千山兀立 不知所措 凍僵 斧劈刀削 搏擊長空 波濤洶涌 沉甸甸 墜落 從容沉著 鼓勵 慈愛 惡劣 危險
2.快速讀文: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是誰把傘包讓給誰?說出文中三個小標題。
二、研讀課文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3-6自然段(遇險時)。
2.從哪兒看出危險,邊讀邊畫出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千山兀立”“猛然”“波濤洶涌”“從容沉著”。
3.指名回答:強烈的冷氣團,包上了厚厚的冰甲,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墜落,匆匆掠過。
4.這些句子,我們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
5.這一自然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為下文周總理讓傘包埋下伏筆。)
6.再讀飛機遇險這一部分,完成課后練習第三小題,結合課文及提示,填一填,你體會到了周總理怎樣的高貴品質?
遇險時:周總理:( )
小揚眉:( )
7.當周總理聽到哭聲后,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在文中畫出相關詞語。你在讀中體會到了周總理的什么高尚品質?請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回答。(臨危不懼、舍己救人)
“從搖擺不定的過道”“幾步跨到”“迅速解下”“敏捷地替小揚眉背上”----說明他動作迅速,沒有絲毫的猶豫,這時的傘包就是生的希望,此時此刻,周總理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這是何等的偉大與崇高的精神啊!
8.細細品味周總理鼓勵小揚眉的話,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9.指導朗讀周總理的話。
10.讀第6自然段,理解“斧劈刀削”“搏擊長空”。積累句子,談感受。
11.齊讀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歡騰”。 此時你的心情怎樣?
三、小練筆:此時此刻,你想對總理說些什么?寫下來。
四、小結: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它是多么地寶貴啊!可是,敬愛的周總理在面臨生死抉擇的緊要關頭,卻臨危不懼,舍己為人,他的崇高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板書:
遇險前:不顧氣候惡劣,乘機前往重慶
周總理 遇險時: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小揚眉
舍己為人
一個降落傘包 小揚眉 遇險前:又唱又笑 品德高尚
遇險時:不知所措
長春版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握本課8個一類生字,認識8個二類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解課文內容,感悟詞語在段落中的作用。學習通過具體的語言、動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質的表達方法。
3.會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以及對革命后代的深切關懷。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通過具體的語言、動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收集相關的背景資料。
2.制作課件、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3課時
基礎知識:
多音字:
降 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重 chóng(重復) zhòng(重要)
惡 ě(惡心) è(兇惡) wù(厭惡)
背 bēi(背帶) bèi(背心)
似 sì(相似) shì(似的)
蒙 mēng(蒙騙) méng(啟蒙) měng(蒙古)
掙 zhēng(掙扎) zhèng(掙脫)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掌握課文中的字詞。
教學過程:
一、讀題,置疑,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3.課文圍繞“一個降落傘包”寫了一件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以小組為單位,自學本課一類生字。匯報。
四、再讀課文,認識二類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有關語句體會周總理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周總理在飛機遇險時,不顧個人安危,把自己的傘包讓給了葉挺的女兒小揚眉的感人事跡。這節課我們一起再來品讀課文,體會周總理的高尚品質。
2.介紹周總理和時代背景。
二、讀文:
(一)遇險前:指名讀一二自然段。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看出周總理是怎樣的人?
3.課文是怎樣描寫小揚眉的?為什么要寫小揚眉?她為什么那么高興。
讀第二自然段時,要體會小揚眉的高興心情,讀出愉快的感受。
4.簡單介紹葉挺將軍。
(二)遇險時:在小組內自由讀,研究問題。
1.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飛機遇險時,情況十分嚴重?
強烈的冷氣團 包上了厚厚的冰甲 凍僵了似的 沉甸甸地往下墜落 匆匆掠過
2.為什么寫這部分?
為下文周總理讓傘包埋下伏筆。
3.你在讀中體會到了周總理的什么高尚品質?請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回答。(臨危不懼 舍己救人)
“從搖擺不定的過道”“幾步跨到”“迅速解下”“敏捷地替小揚眉背上”----說明他動作迅速,沒有絲毫的猶豫,這時的傘包就是生的希望,此時此刻,周總理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這是何等的偉大與崇高的精神啊!
4.細細品味周總理鼓勵小揚眉的話,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看出周總理對革命后代的深切關懷
5.指導朗讀周總理的話。
(三)脫險后:
1.指名讀,課文是怎樣寫脫險的?這段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2.從“歡騰”一詞你能看出什么?
3.你最喜歡哪句話,為什么?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背下來。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試著總結全文:本文主要寫的是周總理在飛機遇到危險的時候,不顧個人安危,把自己的傘包讓給了小揚眉的感人事跡,贊揚了周總理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以及對革命后代深切關懷。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朗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通過聽寫,鞏固生字。
二、讀一讀,寫一寫。
惹人喜愛 堅貞不屈 千山兀立 波濤洶涌 不知所措 斧劈刀削 搏擊長空 沉甸甸 凍僵 墜落
三、讀一讀,比較下列各組詞語有什么不同。
一股 一股股 一股一股
一層 一層層 一層一層
一件 一件件 一件一件
一座 一座座 一座一座
作業設計:1.寫生字;2.寫詞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一個降落傘包
遇險前 遇險時 脫險后
周總理 不顧氣候惡劣, 臨危不懼,讓出
急忙乘坐飛機前往 傘包,鼓勵小揚眉 一片
小揚眉 格外高興 急得大哭 歡騰
不知所措
長春版四年級語文教案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周恩來同志在飛機遇險時,把自己的降落傘包讓給葉挺的女兒的感人事跡,贊揚了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品質及對革命后代的深切關懷。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周恩來同志讓傘包的經過,運用了一系列動詞反映周總理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教學這篇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積累生動的詞語,結合畫面想象當時的情形,感受周總理的偉大人格和高尚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
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
4.學習通過具體的語言、動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收集相關的背景資料。
2.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生字卡片等。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共有9個,其中,“翱”“恩”均為韻母自成音節;“獄”是整體認讀音節;“搏”是圓唇音,教學時,應指導學生讀準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8個。“僵”“甸”“迅”這三個字字形較難掌握,可引導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進行記憶。“掙”字是個多音字;“墜”字是翹舌音;其他的字可聯系熟字
或用部件組合法記憶。
2.朗讀指導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時,要將自己置身于文中描寫的場景去感受體會,以激發學生情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指導讀第2自然段時,要體會小揚眉的高興心情,讀出愉快的感受;在指導讀飛機遇險的段落時,要抓住“猛然”“厚厚的”“凍僵了似的”“沉甸甸”等詞句,要讀出情況危急、令人擔憂的心情。
3.閱讀教學
本課的教學程序可以這樣設計:
激疑導入→初讀探究→合作評議→朗讀感悟→總結創新。
(1)激疑導入。
新課伊始,教師根據語文的特點與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疑:飛機遇險了,情況怎樣?該怎么辦?結果呢?當學生處在這些疑問中,教師由此導入新課。
(2)初讀探究。
在初讀課文階段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①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樣的事?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②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特別是“降落傘包”的作用。并把課文中表現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的地方畫下來。學生邊默讀邊思考以上問題,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悟周恩來同志的高尚品質,為深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作鋪墊。
(3)合作評議。
這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的合作過程。學生把自己初讀課文的情況帶到小組中交流,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互為解疑,互為促進,產生良好的互動作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抓準思維點,引導學生讀、畫、思、議,從而自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如:第3自然段課文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①當周恩來同志聽到哭聲后,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用“▲”在文中畫出有關詞語。②這又說明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邊畫邊議,教師輔以點撥,抓住描寫周總理的動作、語言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從中領悟出周恩來同志在生死攸關之際,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可貴精神。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小揚眉此時的內心想法,感受周總理對晚輩的關愛。
(4)朗讀感悟。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個別朗讀、集體朗讀、引讀、評讀、錄
音范讀、分角色讀等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并與作者的感
情產生共鳴,且讀出感情。
4.活動提示
(1)“讀一讀”。這一練習提供了10條詞語,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可先引導學生熟讀這些詞語,并聯系上下文理解,然后再練習書寫,以加深印象。
(2)“讀一讀,比較下列各組詞語有什么不同”。這一練習提供了數量詞及數量詞的兩種疊詞形式,即ABB式和ABAB式。數量詞的疊詞表達的是復數的含義,極言其多。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系具體語境感受體會。
(3)“結合課文及提示,填一填,你體會到了周總理怎樣的高尚品質?”這一練習可在教學中進行。表格分成“遇險前”“遇險時”“脫險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給出了周總理和小揚眉的各自表現,第二階段需指導學生填出:周總理:臨危不懼,讓出傘包,鼓勵小揚眉;小揚眉:急得大哭,不知所措。脫險后大家的表現是“一片歡騰”。從遇險時周總理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在生死攸關之際,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可貴精神。而小揚眉的表現,更加襯托出周總理對晚輩的關愛。脫險時,“機艙內一片歡騰”。從“歡騰
”這個詞,感受飛機上的人們為周恩來同志高貴品質所傾倒的情景,激發學生關
愛他人的情感。這一練習對于突破教學重點、領悟課文中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5.課時安排:建議3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表現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那么如何從文章的表述中體現出這一精神,學生們說起來、體會起來會有一定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從具體人物的動作、語言來反襯人物的性格和品質的表達方法上入手,例如文中第五自然段遇險時周恩來同志的動作、語言,可讓學生反復讀,并畫出后小組加以討論,體會周恩來在生死之際舍己救人的可貴品質。
相關資料
1.時代背景
本課描寫的事情發生在1946年1月27日,周恩來同志從重慶飛回延安向黨中央、_匯報當時正在重慶召開的中國政治協商會議上的斗爭情況。為了趕回重慶出席31日政協的閉幕會議,周恩來同志不辭勞苦,29日又啟程從延安飛往重慶。但由于途中氣候變化,飛機只好在西安降落,滯留一夜。1月30日上午,飛機從西安起飛去重慶,同機的除周恩來同志的隨行人員和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同志外,還有葉挺將軍的11歲小女兒揚眉。她是去重慶迎接她爸爸出獄的。飛機在進入秦嶺山脈上空時,遇到寒流,飛機處于極端危險之中。后來,飛機沖出冷氣團的包圍脫險了。由于考慮到在當時的天氣情況下,飛越秦嶺有困難,飛機又返回西安。當天下午,飛機冒著濃霧,從西安飛到重慶。
2.周恩來簡介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淮安。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之一。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投身于五四運動。1920~1924年先后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同年8月,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他和毛澤東同志等一起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周恩來同志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抗日戰爭時期,長期駐在國民黨政府所在地重慶進行統一戰線工作,并領導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同國民黨政府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抗戰勝利后,和毛澤東一起赴重慶同國民黨談判。1946年底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947年隨_轉戰陜北,參與解放戰爭的領導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直擔任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長,同時還擔任黨和國家許多重要職務。周恩來同志為中國人民革命和建設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地貢獻出畢生的精力。他的崇高品質和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建立的豐功偉績永遠留在人民心中,他受到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衷心愛戴。周恩來同志因患癌癥,醫治無效,于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在北京醫院逝世,終年78歲。周恩來逝世后成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治喪委員會。根據總理生前的遺愿,他的骨灰被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
長春版四年級語文教案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故事內容,能復述課文。
3.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學重點:
認識7個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難點:
初步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了解版塊特點。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版塊---體驗真誠(板書)。
2.你對真誠是怎樣理解的?揭示課題:步行18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生注意畫出容易讀錯的字音。
2.匯報字音:“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讀成“w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這個字音讀錯了,這一點必須強調;“悶”字是多音字,引導學生注意書中所給的提示;
3.根據預習,在小組內交流預習情況。
4.全班交流:自主解決生字。
5.交流其他預習內容,質疑。
三、再讀課文:
1.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文章寫作順序。
四、布置作業,小結:
熟讀課文,練寫生字。
板書設計:
步行18里
兼 歉 謊 罪 吾 抑 諒 悶 均 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故事內容,能復述課文。
3.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學重點:
學會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
1.昨天我們學習了《步行18里》這篇課文,誰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這節課繼續學習《步行18里》,板書課題。
二、分析課文:
1.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父子的三次對話,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并找出這三次對話,分別體會父子的心情。
找到后,和小組同學共同體會。(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重點體會,例如:
“一陣罪惡感涌上我的心頭,我支支吾吾承認自己去了電__,告訴他我遲到的真正原因。”
“父親身心遭受這種折磨,這是我有生以來碰到的最為沮喪與痛苦的事。”
這段教學,在讀的基礎上重點啟發學生想象當時父子二人各自的內心世界:他們心里想了什么呢?
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總結全文,點出中心。
3.指導朗讀:
父親的語言真誠、嚴肅,并帶有深深的自責,朗讀時,語速稍慢,略帶低沉,把父親的那種深深自責讀出來。
四、小結:生活中誠信是最重要的。
板書設計:
步行18里
我 父親
撒謊 步行回家
講誠信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和文中的人物對話。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故事內容,能復述課文。
3.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學重點:
學會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教學難點:
進一步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1.輪讀字卡,并組詞:兼歉謊罪吾抑諒悶均沮
2.這節課繼續學習《步行18里》,板書課題。
二、活動:
1.活動一:和文中的人物對話:
我想對杰森說……我想對文中的父親說……
我想對自己說……我想對朋友說……
我想對(爸爸)媽媽說……
小組交流你想說的內容,教師指導:
可以說我的看法;我對人物的評價;我想提出的建議;我的體會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
2.活動二:積累關于誠信的名言: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春秋》孔子
? 對待兒童應該誠實。要善于告訴他們:我們做父親的,有些東西現在還不懂,你們,孩子們,你到這個世界上來,是為了知道一切。
——【蘇聯】高爾基
聯系課文,生活實際體會名言。
試著背誦。
四、小結:談談你要怎么做。
板書設計:
步行18里
我的看法 我對人物的評價
我想說的話
我想提出的建議 我的體會
長春版四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體會到為人真誠的重要性。
2.學認本課10個生字,7個二類生字。并借
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采用
多種方式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人物的語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啟發。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設計(A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認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二、隨文識字:在課文具體語句中學習生字
兼:會意字 上下結構 八 部
(1)同時涉及或具有幾方面的情況:兼職 兼顧 德才兼備 軟硬兼施(2)加倍、合并:兼并、兼程 兼辦 兼任 兼課 兼管
歉:形聲字 左右結構 欠 部
(1)感到對不住別人:道歉 歉意 抱歉
歉疚(2)莊稼收成不好:歉收 歉年
謊:形聲字 左右結構
(1)假話,騙人的話:撒謊 說謊(2)假的,不真實的:謊言 謊話 謊稱
擴詞:謊報 謊信 扯謊 彌天大謊
罪:會意字 上下結構 四部
(1)觸犯法律的行為:罪行 犯罪 罪證(2)過失,過錯:罪過 歸罪于人(3)痛苦,苦難:受罪 遭罪(4)刑罰:判罪 死罪罪有應得 罪人 問罪 得罪 定罪
吾:上下結構 口部
(1)我,我的,我們的:吾國 吾輩 吾人
(2)姓
抑:會意字 左右結構
壓下去,壓抑:壓抑 抑郁 抑強扶弱
擴詞:抑揚頓挫 抑制 抑止
諒:形聲字 左右結構
(1)寬容:諒解 原諒 體諒 見諒
(2)預想,料想:諒不見怪 諒他也不敢做
悶:形聲字 半包圍 門部
mēn(1)空氣不流通(2)不說話,不張揚(3)聲音低沉(4)在屋里呆著(5)不透氣
擴詞:悶熱 悶氣 悶頭 悶聲悶氣
mèn心情不舒暢:悶悶不樂 悶氣 愁悶 苦悶
均:形聲字 左右結構 土部
(1)相等:平均 均攤 勢均力敵
(2)都,全:均等 均分 均衡
沮:(神色)頹廢:沮喪
三、自由練習讀全文。
四、小結,布置作業:方格本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有什么問題?
(父親為什么要步行18里?)18里=9000米
二、自由讀課文
思考:步行18里的原因。
學習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對這段話分層。)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概括這段話的意思。
2.想象:父親當時看我的眼神會是怎樣的眼神?
3.指導朗讀。
三、學習3----9自然段:
面對兒子的謊話,父親的表現是怎樣的?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揣摩人物心理,體會人物的語言。
3.想象:父親的眼神
四、討論:父親這樣做好還是不好?
(可采用辯論形式:要注意通過抓文中的詞語、句子進行辯論,注意辯論時的語氣態度,也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從而有力反駁)
五、學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請用一段話寫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處理課后習題。
教學過程:
一、讀文
二、復述課文
三、課后練習
1.讀句子,理解加點詞的意思
(1)一陣罪惡感涌上心頭,……真正原因
罪惡感:指嚴重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
(2)父親身心……最為沮喪與痛苦的事。
沮喪:指灰心失望。
痛苦:身體或精神感到非常難受。
2.與人物對話(此題可在辯論中進行)
3.語言積累
教學設計(B案)
教學過程:
一、由題導入,啟發思考
1.板書18里,說一說有多遠?
2.再板書“步行”,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3.請學生說說看到這個題目有什么問題。
(1)誰要步行18里?
(2)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二、默讀課文,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
1. 概括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兒子為什么要說謊。
3.畫出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體會父親的心情。
4.指導分角色朗讀父子的對話。
5.這件事對作者有怎樣的影響。
三、與文中的人物對話,完成課后的練習題。
四、匯報自己積累的有關誠信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