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長春版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春版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對梅雨亭、瀑、潭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4.體會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和用比喻詞句具體描繪的方法。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多媒體課件等。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這篇文章中需要認識的字有很多,而且這些字的字形又都比較煩瑣,認識起來并不容易,在教學中要把這些字融入到課文當中,通過反復地在課文出現來認讀,效果會更好一些。
要認的字中,側重讀準字音,要重點認記:“鑲、踞、薄、綹、棱、倏”這幾個字的字音,只要在讀文時反復強調即可。
“呈”“撞”是翹舌音,“碎”是平舌音,教學時要指導學生讀準;“潭”“低”“踞”“幅”“棱”等都是形聲字,在指導學生寫的時候,要注意講清形聲字的組字方法,便于學生以后運用;“翼”字比較復雜,要運用拆解式的記憶方法來識記,效果能夠更好一些。“薄”是多音字,要講清楚不同的讀音和意義,使學生在以后遇到時能正確地讀出來。
2.朗讀指導
課文的語言自然流暢,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朗讀。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如:范讀、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讓學生通過朗讀從感官到內心體會到梅雨瀑的美、自然的美。
3.閱讀教學
作者寫梅雨潭,但更多的是梅雨瀑,在講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把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重點介紹給學生。
作者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先寫從遠處看到的瀑布:“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于眼前了。”這景致是作者在山邊遠距離仰視梅雨瀑,又因為瀑布兩邊是黑邊兒,所以,看上去梅雨瀑就像是一條帶子。
“帶子”準確地表現出梅雨瀑的狹長飄逸,潔白鮮亮,給人以如臨其境之感。作者寫近看梅雨瀑,用奇巧的比喻,摹畫瀑布的整體形態:“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兒;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用“布”這一大家非常熟知的東西表現水流的形態,既形象,又使人容易產生聯想,感受事物的特點。同時說明瀑布上部整齊、平滑,往下由于受到巖石阻隔,而被分成幾道,把瀑布的形態描繪得非常形象。
作者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抓住瀑布沖擊巖石所激起水花,層層渲染,著意描寫,用比喻句把水花寫得形神兼備,妙趣橫生。你看,“瀑流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用“飛花碎玉”比喻水花十分貼切。既刻畫了眾多的水珠像花朵、像玉石的形態,又表現出水珠晶瑩潔白和迸濺時的面貌。作者再設喻寫梅雨瀑飛濺的水珠:“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用“白梅”比喻飛濺的水珠,突出了其形狀特點,進一步表現出水花輕快飛舞飄落的動態之美。
作者寫梅雨瀑,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在結尾得到升華,用比喻傳神地揭示出來。在作者看來,那水花“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用“楊花”作比,把風吹水花如煙、如霧、如塵,在空中飛舞飄游的情景描繪得十分逼真。正是水珠像楊花飄散,才有倏地鉆入作者懷抱的感受。寫出水花的輕盈可愛,是說明梅雨瀑的美已裝入作者心中,傳神地表現出作者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通過這些詞語的介紹,再加上優美動情的個性化朗讀,對課文美的感受會逐漸加深。
4.活動提示
(1)“背誦你喜歡的段落。”這道題是在培養學生對美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這么優美的文字,讀了都會有所感悟,所以在讓學生選擇時,不要硬性去規定背誦的地方,以自愿為主,但背誦的地方不能太短,應該選擇一處完整的美景或一段完整文字。
(2)“讀一讀,仔細品味加點的詞。”這道題中“踞”和“扯”的用法,是讓學生學習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擬人手法的運用會使描寫的景物更形象;“流”對云的描寫充滿了動感,使讀者感受起來如同身臨其境一般,云的樣子被活化了。教學時,不必說得太詳細,只要通過讀能體會作者的用法即可。
(3)“比一比,說一說。”可以通過讓學生先查字典再理解作者用詞的妙處的方法來完成。目的是讓學生知道:靈活運用詞語會使文章添色不少。
(4)“找一找,說一說。”這道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他們的表達欲望,為表達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5.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在學習課文之后,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課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寫的都是梅雨瀑,題目為什么不叫梅雨瀑呢?”遇到這個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要交代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即本文是節選,原文中的篇幅的確是用來寫梅雨潭的,也可推介原文讓學生自讀,既引發學生關注文題的概括性與準確性,同時又補充了課程資源,一舉兩得。
長春版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6個會寫的字,12個會認的字。
2.指導學生認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感受作者細膩的心里活動的描寫。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當時條件下,生活的艱難,同時明白,生活總是在變化,今天的生活更值得珍惜。學會從點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愛的存在,學會用愛去回報。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
教學準備:
小黑板,糖塊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看了課題后,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指讀。
三、學習生字。
四、指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讀課文,感悟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學文。
(一)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指讀思考:你從這段知道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2——5段
1.白糖本來是留在端午節吃的,可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指讀2——5段,思考: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2.“我”為什么要偷吃白糖?
3.找出描寫白糖滋味的句子,指導朗讀。
4.當“我”想象白糖滋味的時候,心情如何?(狂喜:極端高興。)
5.默讀3、4段,劃出給你印象最深的詞語和句子,說一說你的理解。
重點理解:
(1)“我”的心為什么縮了一下?
(2)“怔怔”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發呆、流淚?
6.作者把自己偷糖吃的動作、心理寫得細致入微,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段。
7.端午節這天早上,弟弟妹妹會想些什么?爸爸媽媽呢?我呢?
8.可是母親——只是抱著空罐子發呆,連一句責怪的話都沒有。
9.媽媽為什么發呆?為什么沒有責怪我?
(三)學習課文第6——7段
1.指讀思考:這件事對“我”有怎么樣的影響?
2.“我”為什么很少吃白糖了?——苦糖
3.想象一下,作者長大以后,第一次拿著白糖回家時的情景。他會和母親說什么?
(四)小結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你有類似經歷嗎?如果有,說一說。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二、讀課文
三、做課后習題
1.讀一讀,寫一寫
2.理解“在”和“再”的意思,進行區分。
( )見 ( )長春 ( )一次
想好( )說 ( )劫難逃 健( )
3.讀句子,談感受。
四、板書設計:
1—3苦糖
狂喜
糖甜—偷吃 心縮了一下 —母親發呆—苦糖
怔怔
五、作業:
1.寫生字、課后詞語。
長春版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體會文中人物情感的變化。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從點滴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感知 愛的 存在,學會用愛去回報。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并重點理解“苦”字的含義。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寫童年往事的回憶性文章。文章以苦糖為線索,記敘了小時候我偷吃光了親戚探望生病的父親送來的白糖,卻沒有遭到母親一句責罵的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師板書課題:苦糖
2、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苦糖,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回憶: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時候我偷吃光了親戚探望生病的父親時送來的白糖,卻沒有遭到母親一句責罵的事。﹚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苦糖!
二、 品詞析句,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課文第一段告訴我們什么了?
(2)這段話中哪句話你體會最深,指名匯報后教師小結。
﹙是呀,在那個物質匱乏的特定年代,白糖都是特別好的東西,我也對白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種甜甜的神奇的滋味在吸引著我,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文章的第二部分。﹚
2、學習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我在整個偷吃白糖過程中行為表現的語句。
主人公愛吃糖嗎?你從哪些句子里看出來的?
(2)指名匯報交流
匯報交流畫的句子,教師隨機出示重點語句:
①“要是那白色晶體爬在舌尖上,骨碌一轉,那神奇的滋味就會在整個口腔里激蕩開來,化成溫柔的流體。”
指名讀,理解“白色晶體”指白糖。
“神奇的滋味”是作者很少吃到白糖,所以把甜味說成神奇的滋味。
隨機板書:甜
教師指導讀,強調“要是”
這句話時作者吃到糖了嗎?(沒有)這是作者再想像吃糖過程中的神奇感受,說明他此刻非常欣喜,仿佛糖就在他的嘴里。
閉目想象
把你的感受放到句子中讀一讀。
②“當我的指尖觸摸到那神物時,我的心縮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指導朗讀,理解“神物”
當我的指尖觸摸到那神奇的東西時,我感覺怎樣?
隨機板書:心縮了一下
你現在看到白糖會把它當成神物嗎?為什么?﹙當時一罐糖對于一家人來說有多么珍貴、多么難得,從而總結出作者吃光了糖其實是做了一件很大的錯事。﹚
板書:偷吃
抓住動詞學習“摸、拈、舔”可以適當表演
吃過之后,我扔了磚頭,把凳子搬走,發誓不再吃了。
小作者這么愛吃糖,他為什么發誓不再吃了?
可是那凳子和磚頭又來了,凳子和磚頭是怎么過來的?﹝是我自己搬過來的,這里他卻說凳子和磚頭又來了,你是怎樣理解的?可以用那些我們學過的詞語來形容﹞
這次在吃糖的時候,我抓了一大把,滿滿塞了一嘴。
③“在嚼咽的時候,我目光怔怔地盯著某處,甜出了淚水。”
指導朗讀,
并思考:吃糖時的表情怎樣?
板書:怔怔
說明了什么?﹙說明作者在為自己的行為懊悔、在大口吃糖時徹底得到的滿足感和投入的表情。﹚
男女聲比賽讀
(3)一個多月后,我的小手蘸完了最后一粒糖。假如你現在是作者,你把家里準備過端午節再吃的糖給偷吃了,或者說你在家里做了一件錯事,媽媽一般會怎么做?小作者也和大家的想法一樣等著挨頓飽打,我們看看主人公的媽媽是怎樣處理這件事的?讀一讀描寫媽媽的話,說說你的體會。
“可母親只是抱著空罐子發呆,連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
邊讀邊看圖,當媽媽發現糖沒了,表現怎樣?
板書:母親發呆
你能體會到她此刻的心情嗎?(失望、傷心、無奈,母親知道孩子很渴望吃到白糖,為家窮不能滿足孩子而無奈)
小作者看到母親的表情后,那我此刻的心情怎樣?體會“苦”
把你的體會放到句子中讀一讀
這位母親愛她的孩子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母親的沉默深深地撼動了我的心靈,我對糖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同學們在第六七自然段找答案。(很少再吃糖,而發誓要母親天天有糖吃,所以我每次回故鄉,包里總帶些白糖。﹚
4、解題
從那一刻母親的沉默深深地撼動我的心靈,我發誓要母親天天有白糖吃。在我的心中成了永恒,所以無論什么時候回到故鄉,我總會帶一些白糖。而自己卻從那件事以后, 很少再吃白糖,糖是甜的,是我曾經向往的,令我陶醉的神物。我偷吃了,之后那種激動、愧疚之情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里,而我的行為卻給母親帶來了傷害,帶給了我一段苦澀的童年回憶。所以文章就用苦糖為題。
三、全課小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會再把白糖當作神物,那段歷史將銘刻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讓我們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學會感恩于為我們成長付出艱辛的父母,感恩于社會。
板書設計
苦糖
狂喜
甜——偷吃- 心縮了一下——母親發呆
怔怔
長春版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細膩的心里活動的描寫。
★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從點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愛的存在,學會用愛去回報。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細膩的內心世界。
★學會從點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愛的存在,學會用愛去回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對《苦糖》這篇課文進行深入的學習,齊讀課題。
2、檢查詞語
這篇課文有許多有意思的詞語,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挨打 陶醉 觸摸 怔怔的 發誓 拈輕怕重 屋梁 一小撮
3、看圖復習課文
(1)剛才同學們表現的真不錯,下面看看這幅圖,想一想課文,說一說講了什么?出示課件。展示第一幅圖,注意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
(我搬來凳子還不夠高,又取來幾塊磚頭,打算抓糖吃。)。
(2)剛才同學們看得真細,動詞用的真棒,再看看這幅圖,說說講了什么,注意表現人物的心情。
(做了賊的我心里十分恐懼,只能眼睜睜的等著挨打。而母親并沒有那樣做只是抱著空罐子發呆,一臉的愧疚。)
二、深入學文
1.#教案# 導語 事情的發生都有一個過程,作者是怎樣一步步錯下去的呢?這還有待我們進行深入的了解。
2.深入讀文,感受作者的經歷
(1)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的2——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經歷。(教師巡視。)
過渡:人犯錯往往都會有一個原因,“我”又是受了什么誘惑呢?讀讀那一段。
3.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偷糖的原因
課件出示 :“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我的血一下子熱了起來,那罐里的東西有一種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要是那白色晶體爬在舌尖上,咕嚕一轉,那神奇的滋味就會在整個口腔里激蕩開來,化成溫柔的流體。
(1)那個詞能看出我是對偷糖蓄謀已久的?”
①哄:生活中你哄過別人嗎?那什么時候哄人,又是用什么方式哄的?(用好東西或甜言蜜語哄他們)舉個用甜言蜜語哄人的例子說說。(看那這張小嘴就跟抹了蜂蜜似的,就是為實現自己的陰謀詭計。
過渡: 自己蓄謀已久的偷糖大計,終于要實現了,心里真是美呀!讀一讀那一句。想想哪個詞給你的印象最深?
②一下子: 教師裝作不經意間語文書一下子掉到了地上?不好意思老師太大意了,讓同學們受驚了,說說你剛才的感受?那你會用怎樣的語速讀“一下子”?
③陶醉: 見過喝醉醉酒的人嗎?誰能表演一下?既然喝醉了下次為什么還要喝呢?有些人沒喝酒也會“醉”,你見過嗎?為什么會這樣?文中的“我”又醉在哪里呢?指名讀這一句。
過渡: 現在滿腦子都是對這種奇妙的“甜”的幻想。可那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呢?指名讀下一句。哪個詞表現了我對白糖的貪戀。
④爬:你們爬過什么?有什么感受?要使出全身力氣,稍微一放松就會?而此時爬在舌尖上的是?那糖仿佛稍不用力吸吮就會(逃跑似的),而作者他會趕快?剛剛還是有些微涼的晶體轉眼就變成了……(溫柔的暖流)。那滋味來的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真切。
現在你會怎樣讀這一句。
齊讀這一段。
過渡:看我們就是這樣一個字一個詞的品啊,想啊,讀啊,那些文字就躍然紙上了。就用這種方法讀讀下一句,看看在那神奇的味道驅使下作者做了什么?
4.學習第三自然段,體會初次偷糖小心謹慎
(1) 自讀第三段,畫出表現動作的詞語?
(2) 匯報。
①哪些詞能體現我努力想得到糖?(墊、爬)
②哪個詞看出了我對糖的渴望?
觸摸: 說明“我”有些小心翼翼的,但又忍不住不摸。生活中什么物品我們會用觸摸的方式來感知它?為什么?(這些東西往往比較貴重或者容易損傷)那你會怎么讀這個詞?作者把這個東西稱之為什么?(神物)
過渡:一種大家眼中普普通通的食品怎么就成了“我”眼中的神物呢?其實不單單是“我”,他們一家都把它是若珍寶。
5、學習第一自然段,理解糖的珍貴。
(1) 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家里人對糖的態度?
匯報:令家里人如此看重的白糖是哪里來的呢?這說明什么?爸爸怎么說?媽媽呢?為什么這樣做?(留著過節給大家享用,也怕饞嘴的我們偷吃。
一家子都這么看重這普通的白糖,這和當時的生活條件是息息相關的。
(2) 課件出示當時的狀況
解說:
當時人們的生活十分貧困,穿的衣服都特別單調,顏色也無非是清一色的灰、黑、藍,好像全中國人民就那么幾件衣服。吃的呢是白開水就貼餅子,碰上災年連貼餅子也成問題。住的是低矮的土平房,茅草房,夏天又悶又熱,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刺骨的寒風使勁往屋里灌,睡睡覺都能凍醒。路就更不用說了,一下雨路面十分泥濘,任何交通工具都無法通行,只能靠雙腳艱難的跋涉。
可想而知白糖這種稀罕物在大人的眼中有多珍貴,虧慣了嘴的孩子對它更是像著了魔。
于是我終于忍不住……
(“當我的指尖觸摸到那神物之時,他的心縮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6、回到第三自然段繼續分析
你體會到了什么?
縮: 我們的手會在碰到什么東西時縮回來?速度會?我們的心會在什么時候一縮呢?文中的我又為什么一縮呢?
拈:隨老師一起做動作(輕輕拈起一支筆,動作要慢。)你感受到了什么?怎么讀?
一小撮:數量少,為什么弄那么少?(那是家里人留著過端午節的,自己也懂得)你怎么讀這個詞?
舔了:做一個伸出舌頭去舔的動作,你感受到了什么?糖的數量怎樣?你打算怎么讀?假如是你做了一件愧對家人的事情,心里滿懷愧疚,你會怎么讀?
指名朗讀。
過渡:雖然有些恐懼,有些顧忌,但那實實在在的甜還是無法抗拒的。在如此的誘惑下他還會一錯再錯嗎?
7、自讀第四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給你印象最深的詞語,說一說你的理解。
(1)“我”意識到自己錯了嗎?從哪可以看出?
發誓:我為什么發誓?我信守諾言了嗎?為什么?因為那是我從沒嘗過的甜?我抵抗不了!于是?(我抓了一大把,滿滿塞了一嘴。)這里那個詞給你印象最深?
出示: ① 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② 我抓了一大把,滿滿塞了一嘴。
對比這兩句話說說你的發現?在數量變化的背后潛藏的是一個人復雜矛盾的心理。你有什么發現?(剛才還顧忌重重,不敢任意妄為,可是一嘗到甜頭,欲望就像打開閘門的洪水一瀉千里,再也無法遏制。)現在你會怎么讀這一句?
長春版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宿建德江》。
3、理解詩人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作者孟浩然。
二、自學古詩
1.范讀全詩。(整體感知內容)
2.指名讓學生讀,檢查學生的讀音及斷句。
3.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根據課文注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3)提出問題。
三、檢查自學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劃船離岸的意思。
泊:劃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結合圖意理解詩歌的后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于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么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么近,有了一絲喜悅,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仔細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
3.配樂朗讀
板書設計: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長春版語文四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