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長春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2長春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長春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一類生字,認識3個二類生字,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誦讀古詩,感受古代詩韻律美。
3.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將士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難點:
感悟、體會將士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教學準備:音樂背景,課件。
基礎知識:
區別字:
琵( )琴( )葡( )戰( )
琶( )瑟( )萄( )站( )
教學過程:
一、解題:
涼州詞:樂府舊題。作者王翰,字子羽, 唐并州晉陽人, 睿宗景云元年進士及第, 直言諫諍, 被貶為道州司馬, 現存詩篇不多, 但都屬絕妙之作。
二、學習生字、新詞。
三、配樂朗讀詩。
1.范讀。
2.練習讀。
3.指名讀。
4.齊讀。
四、聽音樂,讀古詩,想象詩的意境,了解詩意。
五、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六、作業:
1.寫生字、古詩。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搜集長城資料。
4.完成課后練習。
(1)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
引導學生認識這類詞語的特點。
這是連綿詞,不能拆開來理解,單個漢字沒有意義。(澎湃、玫瑰、螞蟻、玻璃、叮嚀)
(2)討論交流。
學生可以根據前兩句,展開想象,畫一畫邊關將士在一起舉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據詩的后兩句,想象將士們在一起互相勸酒的語言,寫一段話;還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學之間互相解答。
(3)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
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會發現三句詩都是渲染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在戰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爭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帶給人們無盡的災難。
2022長春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詩的學習,體會將士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體會詩的韻律美,感受中國古代詩詞的美好。
3.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字。
4.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詩人王翰的資料。
2.準備三至五首題為《涼州詞》的詩對比、拓展學習。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要求認識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讀音是平舌音“cu ”。
要求會寫的生字中要注意“葡”“臥”字的寫法。另外,“葡萄”“琵琶”兩個
詞語在構詞方式上比較特殊,可以讓學生再舉出一些類似的詞語,但不必和學生
講構詞的方法。
2.閱讀教學
學習這首古詩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解決問題。在了解邊塞詩的風格的同時,體會全詩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體建議如下:
(1)通過查工具書、閱讀書后注釋等,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進而體會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過程中,可以配樂讀詩,可以給詩配畫,把古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上網查找資料,還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意境等,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感悟。
(3)要調動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用多種形式理解詩意。
3.活動提示
(1)“背誦這首詩”。這道題旨在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指示,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的方法。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總結更多的朗讀背誦的方法。
(2)“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詞語,進行詞語的積累。可以引導學生認識這類詞語的特點,但不必講構詞的方法。
(3)“討論交流”。這道題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學習理解詩意的學習情境。學生可以根據詩的前兩句,展開想象,畫一畫邊關將士在一起舉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據詩的后兩句,想象將士們在一起互相勸酒的語言,寫一段對話;還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學之間互相解答。
(4)“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這里列出了三個句子。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會發現這三句詩都渲染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在戰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爭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帶給人們無盡的災難。
(5)“積累”。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積累另一首《涼州詞》。這也是一首邊塞詩,
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渙。這首詩寫了出塞遠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壯蒼涼,表
現了詩人慷慨激昂的心胸。
詩歌第一、二句勾勒出涼州蒼茫遼闊而又寂寞荒涼的景象。接著,第三句筆鋒一轉,寫出了戍邊士兵處境的孤危和思鄉的情緒。在這時,忽然傳來羌笛聲。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殺行客兒”的《折楊柳》曲。唐代盛行折楊柳送別的風俗,因此楊柳容易引起離別的傷感。“何須怨楊柳”,按字面解釋,是不必怨楊柳的意
思,而實際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邊士兵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歌以“春風不度
玉門關”句結尾。玉門關這荒涼孤寂的塞外,連春風都不會吹到,還有誰來關心
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詩人對戍邊士兵的無限同情。
4.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教學中,學生對于詩意的理解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意見。例如:“欲飲琵琶馬上催”一句中的“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聯想到“出發”,以為這是在催促將士們馬上出發去打仗。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在這里,“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教師在教學時對這句詩的
理解應予以關注。
5.相關資料
涼州詞:樂府舊題。
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制成的酒杯,猶如“光明夜照”,故稱夜
光杯,此指精美的酒杯。
2022長春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通過讀這首古詩,感悟邊關將士悲苦的生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品讀悟詩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題,解題,讀題
(解題)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1)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質疑。
三、賞析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云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云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征人離思有關。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
四、拓展延伸
1、學生交流背誦其他的邊塞詩(略)
2、教師推介
五、作業:
1、默寫。
2、積累其他的邊塞詩。
2022長春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習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履行做道的作秀品質,從小培養學生處處為別人著想,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品質。
2.學習本課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場面的描寫突出人物品質與特點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4.認識9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假設情境
板書課題,你會想些什么?
二、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讀順。
2.邊讀邊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大事?哪 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3.理清分章段落,劃分層次。
三、學習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文章1~4自然段。
你知道了什么?討論讀懂的內容
2.自由讀文章5~7自然段。
你感到這部分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3.描寫哈爾威船長組織求援的部分。
(1)想一想課言語是怎樣展示人物的形象,船長是如何指揮求援的,給大家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邊討論,邊指導朗讀。
(3)找出關鍵句子,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4)邊讀邊理解
4.讀文的第四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
最后一部分,談自己此時的心情,你認為哈爾威船長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作業: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遍讀全文,回顧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朗讀課文:
1.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進步理解這部分內容。
2.討論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語言、神情、場面等描寫來表達內容的。
3.反復讀四部分,
討論:
船長有沒有逃出機會?他為什么要隨著輪船一起沉沒而不想法逃出來?開船逃出時他為什么沒把自己算在內?到底是他忘了自己還是打算離開這條船。
2.你覺得哈爾威船長具有怎樣高尚的品質?
三、學習方法
學習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有什么收獲?
2022長春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規范書寫‘曼’字。
★過程與方法:結合重點詞句理解文本。了解一句話的三種不同表達方式,感受語言的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說難點
★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體會船長的偉大人格。
說流程
一、巧設情境,引發情感
1、與學生共同欣賞《泰坦尼克號》的沉船片斷。目的是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感受人力的微小,海難的可怕,并為學生理解哈爾威船長的高尚人格埋下伏筆,此環節大約需五分鐘。
2、師:當哈爾威船長的諾曼底號也同樣慘遭不幸時,船上的情景又會怎樣呢?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學習《哈爾威船長》。(引入新課)
二、品讀賞析,激發情感。
1、請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分析沉船原因。
3、默讀課文 ,劃出哈爾威船長是怎樣救出乘客的語句。
結合詞語“吼喝”及船長的話語,體會他是怎樣的人。
4、放嘈雜的音樂,齊讀船長的話語,感受緊張的氣氛。
5、人們并沒有按船長說的去做,船上又發生了更可怕的事。請學生說說是什么事?
6、面對此景,船長又是怎樣指揮的。學生劃出并回答。
分析:船長真的會開槍嗎?為什么?從他的語言中,你又覺得他是個怎樣的船長?
7、體會讀船長的語言。
8、除了船長之外,其余的人都獲救,這是為什么?鼓勵學生質疑。
9、在整個救援過程中,哈爾威都時刻牢記自己是一位船長,引讀(他巍然屹立在艦橋上……)
10、通過師生同讀來緬懷英雄船長。
11、學習一句話的三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并練習仿寫。
在一個個啟發引導式的問題中,伴隨著學生的默讀,自由讀,體會讀,有感情讀,仿寫等內容,使學生一步步走入文本,走入英雄的內心世界。在品詞析句中體會英雄的壯舉,感受語言的奇妙。在教學中我將努力適時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希望可以激發興趣,激活思維,從而使學生學會了品讀,在讀書解疑中掌握閱讀的本領。學校正在進行《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研究》,我班作為實驗班級,在提高學生朗讀能力方面進行了有意識的嘗試和探索,本節課上我也對學生的朗讀進行了指導和訓練。此環節大約需要二十七分鐘。
三、激情獻禮,抒發情感
1、書寫“曼“字。師:讓我們記住諾曼底號,記住哈爾威船長。
2、展評。(實物投影)
3、師:今天大家寫的都格外認真,因為這個字飽含了我們對英雄的敬意。
通過老師的板演,學生練寫并展示優秀作品,激勵學生規范書寫漢字。寫得一手好字,好處多多。希望通過每課一字活動,真正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此環節大約需要五分鐘。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師: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時,臨危不亂,用高度的責任心,將六十人成功救出,自己卻選擇了死亡,我們都會說他無愧為一名船長!他的高尚人格打動了你我。此時此刻大家都有話要對哈爾威船長說……
創意表達:我要對哈爾威船長說……。
A:如果你是其中一位獲救者,你要對船長說……
B:如果你是船長的孩子,你會對爸爸說……
C:其他角度。
目的是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感悟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將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結合在一起,給學生抒發心聲的契機,使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真正觸及心靈。此環節大約需要三分鐘。
說板書設計
哈爾威船長
臨危不亂
指導有方 不愧為英雄!
舍己救人
本課中的板書力求呈現清楚的教學主線,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希望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總之,教無定法,學海無涯,希望在我們師生不斷地探索中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以上只是我對本節課的粗淺設想,懇請領導與教師給予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