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過程與方法:
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筑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1、根據上一節課的學習,能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課文從那幾個方面介紹了趙州橋。
2、教師準備課件。(用PPT制作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字片和與趙州橋及現代的橋相關的圖片)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說說你心目中的趙州橋?
注重說話的條理性和準確性,教師隨機指導。
2.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完成預習要求。
先分小組朗讀,再小組之間比賽讀。
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品讀體驗
1.介紹趙州橋的第三個特點:
美觀
作者通過龍的姿態寫了趙州橋的美觀:不僅刻畫了各式各樣的龍,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樣。這種靜、動相結合的寫作,給人印象深刻。
2.整體感受趙州橋的后兩個特點:
用“不但……而且……”連起來說一說。再分別介紹。
3.運用自己的語言夸夸趙州橋。
1.學生讀課文第3自然段,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
2.讀一讀,演一演:作者通過龍的姿態寫了趙州橋的美觀:不僅刻畫了各式各樣的龍,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樣。
3.練一練:這里的說話,既是句式的訓練,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4.同桌一人一句輪流讀這一段,再次感悟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有效地把閱讀與寫作進行整合。
三鞏固延伸
1.抄寫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背誦自己認為寫得很好的自然段。
2.會寫14個生字。
a.說字。請同學當“小老師”,說說哪個字讓你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記憶的。
b.寫字。教師示范寫生字。學生練習寫字。
c.評字。小組長檢查,互相評價。
1.背誦自己認為寫得很好的自然段。
2.會寫14個生字。根據老師引導完成本節課的寫字任務。
1.學習寫作方式,積累美詞佳句。
2.訓練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2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十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寓意,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必須先把方向搞正確,知道要聽眾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學重點
1、認識十三年生字,會寫十個生字。
2、理解課文寓意。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準備生字卡,寫字卡。
一、導入
吸引學生,請一名學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學生們會立即發現老所指方向有誤,追問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時候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現在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課題。
二、新課
(一)自學
1、自讀。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住他們。
2、正音,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互檢,同桌互相讀,檢查字音。
(二)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并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三)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想結合。
(四)交流
1、解題。看圖解題,結合圖理解“轅”和“轍”。
2、自學。自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借助工具書找答案。
3、交流
(1)小組內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組內交流,解決問題。
4、匯報
(1)小組內喜歡的形式匯報朗讀,可以分角色,加動作。
(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5、練習
(1)故事中這個去南方卻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卻不肯接受,這種頑固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聽取別人意見的人,用一個四字成語形容應該叫什么?你還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語嗎?
(2)這個人這樣固執,走錯了方向,能到達他要去的地方嗎,為什么呢,他的馬很好嗎,請試著用“雖然可”來解釋其他兩項優勢,換成“盡管但是”讀讀看,意思有沒有改變。
(3)無論條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錯了,也永遠不會到達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們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達目的地,就成了南轅北轍,你能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嗎,(可以往后推,給學生機會去觀察發現然后再說)。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3
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從多個側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無論是閱讀還是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都與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這一主題密切相關。這次習作是學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延續,即寫一寫自己的課余生活。習作范圍寬廣,和課余生活相關的都可寫。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個完整的意思。
2、激發學生習作興趣,調好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建立信心。
教學建議:
1、由于學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議教師要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建立習作的信心。
2、習作時,教師提出的要求不要過高,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個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詞造句上要求切勿過細。
3、評價時,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習作設計
一、想一想
同學們,在口語交際課里,我們交流了各自的課余生活,現在讓我們把它記下來好嗎?
二、說一說
1、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1)讀一讀習作要求,同組討論習作要求的范圍。
(2)可把自己想寫的先跟大伙說說,互相交流。
2、教師巡視指導
(1)自己參加過什么活動,到過什么地方,見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興的事,最有意義的事或你愿意寫下來的其它事,比如,你參加了什么比賽,什么活動等。
三、寫一寫
開始寫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寫時要注意:
1、要把想說的事情寫清楚。
2、要把話寫通順。
3、寫完后,讀給你的媽媽、爸爸聽一聽,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習作的快樂。 教案《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習作》教案》,來自網!,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習作》教案-三年級語文教案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等詞語。
2、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質。
4、培養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運用已知的知識和生活體驗,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理解課文最后一段話。
教學準備
1、課件、生字卡片、錄音機、圣誕節卡片
2、課前學生搜集圣誕節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課件出示圣誕節場景,讓學生了解圣誕節,感受圣誕節的快樂氣氛。
2、從預習已知的內容入手,了解金吉婭送給大家的禮物。
【課文表現的是外國兒童的生活,有些風俗學生不太熟悉,因此要盡可能縮小文化差距,讓學生通過課外搜集的方式了解圣誕節,并播放圣誕節的音樂,展示一些圣誕節的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p>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導學生閱讀課后的資料袋,幫助學生理解“圣誕節”、“援助中心”、“給予樹”。
三、合作探究,解決疑問。
1、默讀課文,個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畫個問號。
2、小組內部交流,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
3、組長匯報,全班交流,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并解決疑問。(相機進行詞句訓練和朗讀指導)
【口頭提問是學生質疑的一種方法,它使學生與課文、編者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p>
四、品讀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
1、出示插圖,談談自己的發現。
2、品讀金吉婭的話。
(1)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金吉婭說的話,再用心讀一讀,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2)指導朗讀金吉婭說的話。
(3)引導學生小組交流:金吉婭在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讀金吉婭的話,注意讀出金吉婭因為沒能給家人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的語氣。
(5)學生相互評價,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3、再次看圖,你想對金吉婭說些什么?
4、師小結。
五、拓展延伸
1、小練筆:替陌生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回復給金吉婭姐姐。
2、生生交流,互評。
六、作業超市
1、我要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讀給大家聽聽。
2、我要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能正確認讀、書寫。
2、學習課文最后一段,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體會課文中濃濃的愛。
3、自制賀卡,為親人送上祝福。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同桌互相讀讀生字、新詞。
2、檢測:字詞鞏固游戲:“你指我猜、開火車、生字開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金亞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二、指導寫字。
1、啟發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記住字形。
重點區分“予”和“矛”,“買”和“賣”,“即”和“既”。
2、師范寫“矛、卡、仁”。
3、學生寫字,老師隨機指導,組織評議。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話。
2、引導學生理解、體會“緊緊地擁抱”。
3、課件出示最后一句話: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4、學生自自悟,把這句話多讀兩遍,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引導學生理解“善良”、“仁愛”。
(這兩個詞語本身有很深的含義,不宜做太深的解釋,引導學生體會如下就可以了:)
善良──心地純潔。
仁愛──同情、愛護和幫助人的思想感情。
6、引導學生理解“如愿以償”。
如愿以償──在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實現。教師可以提問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實現的?你覺得她的愿望實現以后心情是怎么樣的?
7、引導學生理解整句話。
教師提問:媽媽為什么說金吉婭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呢?
引導學生認識到媽媽通過這件事看到了女兒身上的可貴品質。
8、全班齊讀最后一段。
四、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幫助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課件出示:母親的心情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讓我們來交流一下。
(1)首先發現金吉婭只買了一些棒棒糖時,媽媽為什么很生氣?
(2)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后,媽媽的心情怎樣?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媽媽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教師小結:媽媽的心情變化無非是突出金吉婭的美好心靈的陪襯。我們可以通過媽媽心情的變化進一步體會到金吉婭的可貴品質。
五、總結課文,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濃濃的愛(包括母子之愛、手足之愛、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
六、作業設計
元旦節快到了,讓我們給親人、朋友送上我們心中的愛吧。學生自制賀卡,給父母親或朋友送上祝福。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5
【教學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讀懂課文,體會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并學習這種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圖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詞卡片。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奇怪的大石頭》。
2、過渡: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同學們想知道的很多問題,我們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簡介(結合課后的資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資料,說一說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各自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預習情況。
(1)認生字:教師出示生字詞,學生認讀,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2)指導生字書寫: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總結應該怎樣寫。
(3)教師點撥下面的詞語。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
3、教師播放課文范讀,學生聽讀,思考:課文圍繞大石頭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三、自由朗讀課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業設計
1、教師點擊課件,學生隨堂完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鞏固新詞,朗讀課文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并組詞。
2、分組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感受體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他常常和小伙伴們一起圍著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一起前往現場,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著巨石捉迷藏的。
請大家自學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
(2)李四光和伙伴們怎樣圍著石頭捉迷藏的?
(3)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這是為什么?
2、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是怎么問的?老師是怎樣回答的?李四光聽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間對問對答。
引導學生思考:聽了老師的回答,李四光的疑問解決了嗎?為什么?
3、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最后這個疑問得到解決嗎?怎么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后兩自然段。
讀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開這塊巨石之謎的?
教師主要引導:
(1)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許多年;
(2)長大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4)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么重大成果?
帶著問題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適度拓展
1、總結: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的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巨大價值。愿小朋友們保持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語文教案
★ 八年級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