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最新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1
四、讀懂課文內容
(一)提問:“群鳥”指的是哪些鳥?向誰學藝?學什么?
1.“群鳥”指的是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小燕子。
2.群鳥向鳳凰學藝。
3.群鳥向鳳凰學習搭窩的本領。
(二)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許多鳥都向鳳凰學過搭窩,可是有的仍舊不會搭,有的搭的窩很粗糙。(哪些鳥仍舊不會搭,哪些鳥搭的窩很粗糙?為什么?)
1.貓頭鷹仍舊不會搭窩,沒有窩住。因為貓頭鷹最不虛心,剛聽鳳凰講個開頭,就認為沒有什么好學的就飛走了。(讀有關課文。)
2.老鷹、烏鴉、麻雀搭的窩很粗糙,因為他們學到一點兒就走了,以為自己會了。
老鷹聽剛說要在樹上搭窩,就想,原來就是找個樹杈,就飛走了。所以老鷹的窩只是幾根樹枝搭成的。(讀有關課文。)
烏鴉聽說要把叼來的樹枝,一層一層地壘起來,以為自己會搭窩了,就飛走了。所以烏鴉的窩是用許多樹枝壘成的。
麻雀雖然把窩搭在房檐下,卻不舒服,因麻雀只聽鳳凰說應該把窩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風,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樣就飛走了。他并不知道應該怎樣搭窩。(讀有關課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窩,不僅漂亮,而且又結實,又暖和。(小燕子搭的窩為什么這么好?)
小燕子認真地聽完鳳凰講怎樣搭窩,學到了本領。
小燕子很虛心,從頭至尾都認真聽鳳凰講怎樣搭窩,聽完還向鳳凰表示感謝,他真學會了怎樣搭窩。(讀有關課文。)
(四)誰能給這些鳥的學習態度,按從差到好排排隊,并說出排隊的理由。
貓頭鷹最不虛心,剛聽了個開頭,就認為沒有什么好學的,就飛走了。他沒學到本領,不會搭窩。
老鷹、烏鴉、麻雀都是學到一點兒就走了,以為自己會了,他們搭的窩都很粗糙。
小燕子學習態度認真,搭的窩最漂亮、結實又暖和。
五、按課文內容填表
六、教師先指導填一行,再讓學生獨立做,然后訂正
七、小結·提問:這篇童話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這篇童話講的是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小燕子向鳳凰學習搭窩的本領,結果有的仍舊不會搭,有的搭的窩很粗糙,唯獨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業:練習朗讀課文
板書(同上表)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提問:小燕子學習用泥壘窩一共有幾道工序,按順序說說各是什么
先在書上找出有關的句子,再回答問題,并用帶點的詞說話。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勻了,再一層一層地壘起來,然后叼些毛和草鋪在窩里。”
1.叼、拌;2.壘;3.鋪。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學習了這篇童話,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不虛心就學不到本領。
(二)不認真學習,就學不好本領。
(三)要耐心地學完,才能學到本領。
(四)只有虛心、認真、耐心地學習,才能把本領學到手。
四、指導朗讀
朗讀課文要注意讀出各種鳥的不同語氣。
(一)鳳凰: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地教,它的話要讀得親切而耐心。
教師示范:“學本領要有耐心;沒有耐心,什么也學不成。”
學生每人自己練習,只讀鳳凰說的話,然后指名朗讀。
(二)提問:讀貓頭鷹的話,應是什么語氣?
貓頭鷹不虛心,認為鳳凰“不見得有什么真本領”。應讀出驕傲的語氣。(讀貓頭鷹的話。)
(三)提問:讀老鷹、烏鴉、麻雀的話,應是什么語氣?
1.老鷹、烏鴉、麻雀只聽了一部分就以為學會了,也表現很不虛心,應讀出洋洋得意的語氣。
2.課文中三、四、五小段寫鳳凰的話時,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號?
這里表示鳳凰的話還未說完,這些鳥就不耐心地打斷鳳凰的話,朗讀時這些鳥的話,要和鳳凰的話緊緊接上。
練習這三段朗讀時,只讀對話,不必讀提示語。對話的連接要緊湊。
3.分角色朗讀練習。
(1)一人讀鳳凰的話,三個小組分別讀一種鳥的話,注意語氣和對話的銜接。
(2)指名4人練習朗讀。
(四)學生戴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條件的可排練成課本劇)。
板書設計
最新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2
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了解所說明的事理、順序
2、領悟所說明的道理: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得出新的結論。
3、增強科學意識,培養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目標達成:
1、領悟所說明的道理: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得出新的結論。
2、增強科學意識,培養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
感知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準備:
恐龍電影片、圖片、生字詞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展示
1、給下列紅字標拼音
遺骸( )蟾( )蜍( )
褶( )皺鳥臀( )目兩棲( )
追溯( )天衣無縫( )
2、常識填空
《恐龍無處不在》的作者是( ) ( )國的科普作家和( )小說家。
3、說明的順序有( )( )( )
4、說明文的類型有( )和( )
二、創境激趣
中國考古人員新近在甘肅省永靖縣發現的巨大恐龍足跡化石證明,這種一億年前的恐龍,兩步就可跨過一個籃球場,是日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恐龍足印。
三、自學導航
1、課文開篇提出什么觀點?
2、課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3、為了把對象說明清楚,作者首先列舉了什么事實?得出了什么結論?
4、什么是板塊構造理論?
5、什么是泛大陸?
6、什么是大陸漂移學說?
7、、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怎樣來說明的呢?
8、課文內容涉及哪兩個學科?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合作探究
1、為了把對象說明清楚,作者首先列舉了什么事實?得出了什么結論?
2、什么是板塊構造理論?
3、什么是泛大陸?
4、什么是大陸漂移學說?
5、、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怎樣來說明的呢?
6、課文內容涉及哪兩個學科?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五、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識遷移
六、強化訓練
由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式,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
啟示一:看問題從多個角度去研究
啟示二:敢于大膽想象和猜測
啟示三:看問題不是簡單化和孤立化
啟示四:學會舉一反三
七、歸納總結
(一)當堂訓練
填空:本文按照_________順序進行說明。首先,提出說明的主旨________總領全文。然后用恐龍化石在各地發現的事實,闡釋對________的證明,用具體事例證明開篇提出的主旨,最后總結恐龍化石的發現對________ 提供了證據。
(二)說明方法的判斷
1、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大約在2億年前,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 )
3、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個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 )
最新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
教學重難點
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看圖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列寧照片,說說他是誰?利用課前預習收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4.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課文的具體寫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尾、設置懸念: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5.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課后習題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么?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
板書
灰雀
(惹人喜愛)
列寧男孩
教育知錯就改
最新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向課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學學習,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課余生活,且認真執行計劃。
2.習作介紹自己的課余生活,寫好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分享。
3.發現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準確區別。
4.讀“認”,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5.熟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6.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課余生活。
教學重點
學習多音字,讀讀認認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口語交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我們的課余生活
1.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民族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余生活充實而又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這樂趣與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余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自己在課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獲和感受?
a.可以講講課間課后同學間開展的游戲、娛樂活動;
b.可以講講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小制作、小發明、調查考察活動;
c.可以講講自己讀了什么好書,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講講自己在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
e.可以講講自己隨同學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覽、休閑獲得的新發現、增長的新見識;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共同評議。
a.就剛才幾位同學們交流的來看,他們的課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們評比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誰的課余生活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課余生活項目記錄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看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誰的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記錄本上記錄得多,而是要看誰的計劃安排得切實可行,課余生活計劃中的各項安排得到真正落實。
b.評選出活動新穎、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獲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啟發大的同學,教師頒發“課余生活之星”獎章。
c.談談了解了他人的課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課后記:
最新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忖、媚、博、忖、墜、凸”;積累詞語“陽光明媚、博士、控制、下墜、荒蕪人煙、思忖、如愿以償、合適、凸透鏡”;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失控、失靈、思忖、如愿以償”等詞語的意思。
2.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仿佛一道靈光閃過”這句話的含義;能常識模仿文中的句子用關聯詞“既……也……”句。
3.了解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4.初步了解“用冰點火”中包含的科學知識,引導學生學習用科學知識解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點:
積累好詞好句,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了解比爾博士在困境中,如何如愿以償地擺脫困境。
教學難點:
理解比爾博士身上所具備的品質:擁有淵博的科學知識;善于觀察周圍的環境;遇事冷靜。引導學生認識到用科學知識可以解決在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預習作業
1.詞語:
思忖:“忖”的字音,并為“思忖”找近義詞。
失控:從文中劃出相對應的短語
如愿以償:“償”查字典
銀裝素裹:“素”查字典
2.問題:
誰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火?結果怎樣?
你有什么最想問的問題?
3.通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平時我們是用什么工具點火的嗎?(火柴、打火機)
2.那么你們有沒有看過用冰點火呢?
3.揭示課題,齊讀
板書:用冰點火
說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設置懸念,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反饋預習情況初步感知課文
1.昨天回家,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課文講了誰用冰點火?
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適時板書
板書:比爾博士(隨機指導“博”的字形)
2.那比爾博士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火?又是為什么?
板書:(情況?)(目的?)
3.打開書本,默讀課文思考:比爾博士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火?為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適時板書
板書:失控失靈身處困境擺脫困境
4.辨析“失控、失靈”的不同:“失控”就是指——“失去了控制”,那“失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聯系這段話來說說嗎?
失控:機器或一起的運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靈:機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體的某些器官變得不靈敏或完全不起應起的作用。
5.你能借助板書連起來說一說比爾博士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火?為什么?
6.教師總結出示:
比爾博士在去實驗室的路上,因操縱桿失靈,飛機失控,被迫跳傘,落在荒山中,為了擺脫困境,他巧妙地用冰點火,向人們發出求救信號,人們看到了火光把營救比爾博士。
學生自讀、齊讀。
說明:在教學中滲透字詞的教學,尤其是“博”字學生很容易寫錯。教師可讓學生在桌子上書空,加深記憶。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獨立說出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為什么,可能有些困難,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出一些關鍵詞語,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最后出示完整的句子讓學生讀,這樣使整個練習有坡度。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進一步了解比爾博士身陷絕境
1.在當時的情況下,比爾博士最大的愿望是擺脫困境?那他究竟身處怎樣的困境呢?用括號找到有關句子。
出示:天啊!他真是太不走運了,居然處在群山的包圍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在這荒無人煙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跡,就是那些枯枝落葉。
2.播放視頻,感受困境。
3.體會比爾博士處境的危險和艱難
(1)理解和讀好“銀裝素裹”和“荒無人煙”這兩個詞語
i.銀裝素裹:出示卡片,齊讀。
通過查字典,我們知道了“素”這個字在這個詞中的意思是指——白色。而“裹”這個字的字形我們也特別要注意,是一個“衣”中夾個“果”。
你們看,這就是那銀裝素裹的世界,被冰雪覆蓋,一片白色。
再讀這個詞,讀好它。
ii.荒無人煙:出示卡片,齊讀
荒無人煙指十分荒涼,沒有人家。
(2)請同學再讀讀這句句子,并結合“銀裝素裹”和“荒無人煙”這兩個詞來說說為什么說比爾博士身處困境?
(3)請同學想想,如果不離開,可能會有怎樣的后果?誰能說一說?
出示:如果不離開,即使不(),也會()。
(4)再讀句子,讀出當時的情況的危險。
是啊,看來比爾博士當時的情況真是太危險了,再讀句子,讀好這些詞。
指名讀
女生讀
男生讀
齊讀
4.此時,比爾博士想要擺脫困境的愿望是如此強烈,他不斷的——(生)思忖
出示:思忖(正音,開小火車讀)
找個近義詞
5.他想到了那惟一可利用的生命痕跡——枯枝落葉,想用它們來燒一堆火,這樣——,可是那一天,他真是太不走運了,他發現——身邊既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
出示:他想用枯枝落葉燒一堆火。這樣,人們看見火光,就會來救他。可是,他身邊既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
指導朗讀,讀好“既……也…….”
板書:既……也…….
你能不能用“既……也…….”說一句話。
6.看來,比爾博士真是身處絕境。
板書:絕境
7.師生配合讀句子
出示:
天啊!他真是太不走運了,居然處在群山的包圍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在這荒無人煙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跡,就是那些枯枝落葉。
他想用枯枝落葉燒一堆火。這樣,人們看見火光,就會來救他。可是,他身邊既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
說明:因為課文中描述的那種困境,可能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遙遠,因此讓學生觀看當時環境的錄像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感到身臨其境。因為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生動、形象的畫面,再加上閱讀語言文字,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感受比爾博士身處的困境,在指導朗讀困境的語言時就顯得水道渠成。朗讀指導,是最好的語感訓練,而語感訓練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文字魅力的最好途徑。
四、深入理解比爾博士是如何“用冰點火”的,體會他善于思考,巧用科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感受他的聰明才智。
1.比爾博士因飛機失控被迫降落在冰天雪的山里,那里荒無人煙,只有枯枝落葉,比爾博士想點燃枯枝落葉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可是他身邊既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那比爾博士怎么會想到“用冰點火”,從而擺脫困境的呢?讀4~~7節,找找有關句子。
出示:此時,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晶瑩的冰面上,明晃晃的。
齊讀
2.正是這一現象給了比爾博士啟發。此時,比爾博士的腦中仿佛——一道靈光閃過。
出示:比爾博士的腦中仿佛一道靈光閃過:陽光!冰塊!有辦法了!
師適當補充說明“靈光”的意思(這里的“靈光”就是指靈感,指他在腦中突然產生的想法)
齊讀句子。
3.在這樣的絕境下,居然能夠想出這個好辦法,真可謂是——絕處逢生(出卡片)
那比爾博士心情會怎樣?
再讀比爾博士的想法,讀出內心的興奮和狂喜。分小組讀。
4.有辦法了,比爾博士的辦法是什么呢?請同學再讀課文4~~7小節,然后根據老師給你的提示填一填。
出示:比爾博士的腦中仿佛一道靈光閃過:陽光!冰塊!有辦法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
但比爾博士看到陽光和冰塊時,他會想些什么呢?
5.從比爾博士的辦法中,從他的表現中,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
1)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
2)能聯系身邊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
3)遇到問題可以沉著、冷靜
可以說他使用知識和智慧擺脫了困境。
6.比爾博士希望用用冰點火的方法擺脫困境,而這一辦法終于成功了,真可謂是——如愿以償。
出示卡片:如愿以償
再讀詞,理解“如愿以償”
說明:語言實踐訓練對三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聯系:當比爾博士看見陽光和冰塊時會想些什么呢?這樣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在讀懂的基礎上回答。這樣的設計可以使教學過程揉捏地更加流暢與緊湊。
五、總結課文
1.通過學習課文,你知道了課題中的“冰”指的是什么嗎?
原來比爾博士是把冰磨成了“凸透鏡”,課題中的“冰”其實就是指用冰磨成的凸透鏡。
板書:“凸透鏡”(指導“凸”的字形)
當然這并不是真正的凸透鏡,所以在這加上了雙引號。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啟發?
說明:這個環節的設置是為了檢查、反饋學生在本堂課的學習情況,如果時間允許應該讓學生落筆寫一寫,學習了課文后,自己有什么啟發。
六、布置作業
你們能不能用第一人稱向人們敘述自己是怎樣想辦法在困境中用冰點火,使自己獲救的經過。
說明:讓學生把了解的科學知道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寫下來。這樣既可以避免機械地抄寫,又可以讓學生借助課文內容勤練筆,讀寫結合,促使學生在寫話的過程中鞏固字詞。
附:
板書:
44.用冰點火
(“凸透鏡”)
比爾博士失靈失控擺脫困境
淵博的科學知識身處絕境
善于觀察周圍事物
沉著、冷靜
參考資料:
注釋:
失控:機器或一起的運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靈:機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體的某些器官變得不靈敏或完全不起應起的作用。
失重:物體失去重量。是由于物體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變小或由于物體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度運動而引起的。如升降機開始下降時的狀態。
思忖:細細思索、考慮。
如愿以償:愿望終于實現了。
課后反思
一、激發興趣是課堂教學立足之本
在教學過程中,導課時激發學生興趣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尤其是思想上的準備。這是老師會選擇一些語言、圖片、影象資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于上課的內容產生興趣。在《用冰點火》中,老師會選擇接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于課文內容的資料選用同樣可以讓學生產生興趣。針對課文內容,老師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補充,如:文字、圖片、影象等資料。在《用冰點火》中,老師選用在冰雪世界的影象資料,讓學生感悟當時的情況,感受當時比爾博士所處的困境。
興趣是成功完成任何事情的基礎,只有想做,只有對內容本身感興趣,才可能用心去完成任何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二、關注語言文字,品位語言魅力
語文學習是什么?應該就是讓學生品位語言文字的魅力。我認為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生,老師應該關注的不僅是教會學生品位語言文字,還不能忽略最基本的字、詞的教學。
1.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
三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水平,但是由于認知水平有限,在部分字詞的學習上也會遇到一些困難,而如果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忽略字詞教學,那么這些易錯詞將會在學生的筆下一直被寫錯。
因此,在課堂上老師設計的幾個字詞的教學則顯得尤為有效。“博”字的偏旁部首是很容易被小朋友寫成樹心旁。右上部分也常常會寫成橫折鉤;“裹”字的字型很有特點,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有所點撥,效果則會大不一樣。
然而,這樣的教學所需要的時間僅僅只有1、2分鐘,效果則會很不錯。
2.品位文字,感悟內涵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細細品位文本中的語言。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再通過老師的指引,理解文字中的內涵。在《用冰點火》中,老師先讓學生品位詞語“銀裝素裹”“荒蕪人煙”,通過反復朗讀,品位主人公的困境。在“既……又……”的句型訓練,老師也安排學生更進一步地讓學生感悟到比爾博士當時處在的重重困境。
文字的品讀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通過平時的教學,要讓學生懂得文字背后的內涵。老師也可以給學生一些名言警句進行積累,這樣的話,學生會在一定的時間“爆發”
最新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