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長春版上冊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三年級語文長春版上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長春版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字,長春版小學語文第五冊 我從山里回教案。了解“支”字的字理演變過程。
能力目標
通過讀、悟、賞、畫、唱,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鑒賞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文。
情感目標
想象山里的美好生活,體會作者的喜悅留戀之情。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喜愛之情,激勵學生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讀悟結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對于大自然,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最真實最質樸的情愫,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用眼睛探索大自然的外貌,用稚嫩的雙手撫摸大自然的身體,用耳朵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去山寨看看。板書課題《我從山里回》。
2、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山寨的圖像,您們想看看嗎?
3、看過了山寨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山寨真是太美了!)
今天我們就和小作者一起來到大山里,仔細欣賞山里的景色,你們高興嗎?請大家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說你讀了課題想知道些什么?
5、學生質疑。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認識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一記,并與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片,檢查認字情況。重點學習“支”的字理。區別“瓣——辨——辯——辮”。
4、生字我們會認了,看一看這些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你會不會讀。花瓣 芳菲 山歌 清脆 山茶 米酒 香茶 美味山寨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5、生字、詞語我們都會讀了,相信同學們會把文章讀得更好。現在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6、反饋檢查。指名讀,師生評議,小組讀,自由讀,齊讀。
7、課文我們已經會讀了,現在請同學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8、這些詞有的需要老師幫助,有的自己通過查找工具書,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的內容就可以理解,請大家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相信,同學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理解這些詞語。
9、找人說理解詞語意思。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應用詞語。
10、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11、自由讀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先在小組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整理出來,下節課討論解決。
三、鞏固識字,落實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
2、仔細觀察,指導書寫。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字容易寫錯,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然后老師示范,學生仿寫,評議學生所寫生字,再練寫。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讀準了生字、詞語的讀音,課文也讀得正確、流利了。大家還通過認真讀書,讀懂了一些詞語的意思。大家學得很主動,收獲也很大。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不僅要讀懂課文,還要練習讀出感情來。
第二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從山里回》一課,讓我們和作者一同走進大山,一同欣賞這迷人的、讓人難忘的自然風光,一同感受山寨里人們的熱情好客。
二、品讀課文,學生解疑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山寨的哪些景象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在書中圈畫重點詞句,細讀品味。
2、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山里的美景,并結合自己的實際談體會。為什么我的心頭甜又美、醉微微?從詩中的哪些詞語能夠感受到?(風兒香、鳥聲脆、魚兒肥、香茶米酒多美味、唱得白云伴我飛)
3、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想象山中美景。
4、指導學生朗讀。 現在你就是這位作家,你滿身香氣,蜜蜂就在你的身邊飛舞,你的心情有多愉快,帶著這種心情再讀第一節。指名讀。評價讀。
5、播放山中景色圖像,讓學生親身感受山中美景。
6、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第一小節。
7、作者把山中美景寫得這樣生動,你想不想模仿文中的樣子把你看到的山中景色也來說一說、寫一寫呢?出示 “我從山里回,心頭甜又美,山里的_________,山里的________。”
8、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山寨里的人淳樸、熱情。
9、假如是你來到山里,受到山里人熱情的款待,心里會怎么想呢?會有什么感受呢?
10、帶著你的感受有感情朗讀第二小節。
三、熟讀課文,積累語言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思考討論:文中哪些詞用得好?為什么?
3、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選擇你喜歡的畫下來,多讀幾遍,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背下來。
四、自由創作,拓展延伸
1、激發創作興趣: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美好的景象或事物,你想不想也寫一首小詩,來抒發你對它的喜愛之情呢?試著創作小詩。
2、朗誦自己的小詩,與同學共賞,教師給予鼓勵。
五、作業多樣,升華情感
山寨的哪些景象給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展開想象,把這種景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或者把你想到的景象用畫筆畫出來,也可以把山寨美景用你動聽的歌聲唱出來,還可以用入情入境的朗讀表達出你對山寨的喜愛。
板書設計:
我從山里回 甜又美 醉 微微
有情有趣風 鳥水 魚 有山有水
花瓣芳菲 茶酒美味 有香有色
采山花學 山歌 有畫 有歌
三年級語文長春版上冊教案2
教材分析:
《我從山里回》是長春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這首山歌熱情地歌頌了山里的美景和風土人情,抒發了作者的內心喜悅和留戀之情。第一節主要描寫了山里的風光美,第二節描寫了山里的生活美。詩中有山有水、有香有色、有畫有歌、有情有趣,給人以全方位的審美體驗,是一首讀來上口、唱來動情的山歌。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拓展延伸說話、寫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5個字。了解“支”字的字理演變過程。
能力目標
通過讀、悟、賞、畫、唱,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鑒賞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文。
情感目標
1、想象山里的美好生活,體會作者的喜悅留戀之情。
2、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喜愛之情,激勵學生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前面幾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美麗的小山村,游歷了鄉村里的大花園,鄉村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老師也來自農村,今天來之前給大家拍攝了幾張山寨的照片,您們想看看嗎?邊看邊感受一下,和你心目中的鄉村一樣嗎?(欣賞鄉村圖片)
2、看過了山寨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山寨真是太美了!)今天我們就和小作者一起來到大山里,仔細欣賞山里的景色,你們高興嗎?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范讀課文。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認識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一記,并與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片,檢查認字情況。重點學習“支”的字理。
4、生字我們會認了,看一看這些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你會不會讀。(放課件)
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5、選擇你喜歡的詞語說話。
6、生字、詞語我們都會讀了,相信同學們會把文章讀得更好。現在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7、文中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找出來讀一讀,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的內容就可以理解。請大家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相信,同學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理解這些詞語。
8、找人說理解詞語意思。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應用詞語。說句話。
9、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先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識字的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鞏固識字,落實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
2、仔細觀察,指導書寫。
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字容易寫錯,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然后老師示范,學生仿寫,評議學生所寫生字,再練寫。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手段,鞏固識字成果,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并且養成先觀察后書寫的習慣。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讀準了生字、詞語的讀音,課文也讀得正確、流利了。大家還通過認真讀書,讀懂了一些詞語的意思。大家學得很主動,收獲也很大。想不想聽一聽山歌呀?就讓我們一起領略一首山歌。大家閉眼聆聽。(放山歌,讀課文)
三年級語文長春版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 真切感受到四季的變化之美,憧憬淳樸的鄉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現狀與未來。
2. 關注具體的詞句,感受北國鄉村的美麗景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關注具體的詞句,邊讀邊想象,感受北國鄉村的美麗景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現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法:采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
學法:引導學生采用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這篇優美的抒情散文《窗外》。(齊讀課題)
2、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作者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的呢?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窗外的景色怎么樣?能不能用書中的一個詞來概括?什么叫“古樸美麗”?
這節課,讓我們透過作者的窗子,去欣賞這古樸美麗的鄉村四季。
二、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指名學生分別讀描寫四季美景的段落,想想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景色?
2、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季節,想想美在哪里,把寫得優美的詞語、句子畫出來,一會與同學交流你的體會。
3、學生匯報,師適時點撥:
① 春天
抓住“披、如絲細雨、抹、撲面而來、唱”體會用詞的準確貼切,比喻擬人的生動傳神。
想象春天還會有怎樣優美的畫面?
春天給你怎樣的感覺?你能讀出春天的生機勃勃嗎?熟讀基礎上指導背誦積累。
② 夏天
想象“小河映夕陽”的情景。抓住“無拘無束、飛進”體會夏天的快樂,通過“微風習習、蛙鳴聲聲、眨、捉迷藏”體會夏夜的美麗寧靜。
指導朗讀。
③ 秋天
通過“一片金黃、一望無際”感受稻田豐收的場景,體會農民喜悅的心情。
指導學生讀出豐收的喜悅。
④ 冬天
通過“遍身鵝黃、滾圓可愛”想象小雞的樣子,感受冬天的生趣。
這段結束時用了什么標點符號?省略了什么內容你知道嗎?能發揮你的想象,幫作者補充完整嗎?
三、感悟寫法
1、鄉村的一年四季充滿了自然的氣息,可惜這古樸美麗的景色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齊讀第六段。
2、假如你是作者,看到窗外古樸的鄉村變成了高樓林立的城市,會有什么感覺?指導讀出作者對鄉村的懷念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3、“很久以前”這個詞讓你想起了前文的哪個詞?和前文的哪句話有聯系?什么寫法?把開頭和結尾連起來讀一讀。
小結:這篇文章的結構很有特色,開頭結尾是總寫,中間分別寫四季,師板書“總-分-總”,以后你在習作中也可以試著應用。
四、拓展訓練
作者窗外的景色如此美麗,同學們家窗外四季的景物老師相信更是迷人多彩的,愿意寫一寫你最喜歡的一個季節嗎?
五、總結
同學們,窗外的景色是不斷變化的,熱愛美向往美的心卻永遠不會變,古樸清新是一種美,現代時尚也是一種美,只要你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美就會無處不在!
六、板書設計:
(總)窗外美景
春---生機
夏---快樂 懷念鄉村
窗 外 (分)一年四季 秋---豐收 熱愛自然
冬---生趣
(總)古樸美麗
三年級語文長春版上冊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復習詞語,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景色的特點,展開聯想,體會作者愛戀鄉村景色、熱愛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主選擇喜愛的形式進行習作提升,做到讀寫結合。
教學重點:品詞析句,感受鄉村四季景色之美,體會作者對家鄉深深地依戀之情。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寫法,進行隨堂習作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交代目標。
師:輕輕地推開一扇窗,讓我們隨著作者的回憶,感受他細膩的筆觸,共同到《窗外》這篇優美的散文中繼續“析詞句,品寫法”。
二、復習詞語及寫作順序。
1、齊讀詞語。帶著情感,讀出詞語的意思。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窗外美景的?(板書:春、夏、秋、冬)
三、品詞析句,探究重點。
1、出示自學提示,匯報方法,學生自學。
2、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a、春季
點撥:1、春天里,農民們披著如絲細雨,趕著水牛耕田。
(出示圖片)師:雨中耕田,播灑希望,讓我們感受這份清新、自然。指導朗讀。
2、細嫩的草葉,給田野抹上了一層淡淡的綠色。
(同步課件演示“抹”的動態過程。)教師語言渲染:大地剛剛睡醒,在春雨的滋養下,細嫩的草葉慢慢伸展嬌巧的腰身,它像一位柔情的畫師,輕輕地、均勻地將薄薄的綠色抹在田野上,送給我們一幅如詩的畫卷。所以說,“抹”字用得十分準確,它給田野的變化賦予了一種充滿生機的動感。看著這種變化,你是否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句詩?(春風又綠江南岸。)你能把這句話變成一句詩嗎?(草葉又抹田野綠或草葉又綠田野上)在這詩一般的意境中,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
3、指導整段朗讀:春雨如絲,像給農民披了一件蟬絲衣。水牛悠閑地在田間耕作。細嫩的草葉將飄逸的綠色抹在田野上。你坐在窗前,嗅到的是泥土的清香,聽到的是鳥兒的妙音。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春景圖哇!讓我們到這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暢游一番吧。(想象讀)
過渡:窗外的春季美如畫,(板書:春之美)窗外的夏季又有怎樣的趣味呢?
b、夏季
點撥:1、夏天,小溪上映著夕陽。暮色中,孩子們在水中無拘無束地嬉戲,笑聲、歌聲一齊由窗外飛進來。
(出示圖片)師:金色的夕陽,金色的小溪,金色的孩子盡情嬉戲,現在,你就置身于這金色的世界,自由玩耍,你的心情怎樣?(開心、興奮)讀出你的開心、興奮。(指名讀)
過渡:夜里就更有趣了。
2、課件出示:夜里,微風習習,蛙鳴聲聲,螢火蟲在草叢里閃閃發光,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們捉迷藏。(齊讀)
師:佇立窗前,感習習微風,聽聲聲蛙鳴,賞螢光閃閃,看星星眨眼。這靜中有動的情趣在胸中流淌,誰愿意讀出這種情趣?(賽讀)
師:窗外的夏日是充滿趣味的,(板書:夏之趣)讓我們再去體味一遍這夏之趣。(男女生對讀,男生讀暮色中的部分,女生讀夜里部分。)
過渡:窗外的秋天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學生匯報,教師出示圖片及文字,一齊讀出秋天的喜悅,(板書:秋之喜)邊讀邊想象那五谷豐登,歡聲笑語的熱鬧場面。
過渡:白雪覆蓋的冬日會有怎樣的情趣呢?
學生匯報,教師出示課件。評讀。
點撥:通過母雞、小雞、公雞的對比描寫,作者寫出了鄉村冬日的獨特韻味,同學們想一想,冬日鄉村還會有什么小動物在外面活動?
教師出示大鵝和鴨子圖片,學生看圖片,發揮想象,為作者的冬之韻續編。
(例:幾只大鵝正在進餐,一只威武的大鵝時而進餐,時而引吭高歌;鴨子排著整齊的隊伍,像士兵一樣在窗外巡邏。)
四、總結寫法,升華主題。
1、師:作者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抓住景物特點為我們展現了從前鄉村的春之美,夏之趣,秋之喜,冬之韻。思緒由遙遠的從前回到現實,不禁感慨道:學生齊讀最后一節。(板書:古樸美麗)
2、過去的鄉村已變為城市,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會產生怎樣的情感呢?(板書:深深地懷念)
3、窗外有太多的風景,曾日日與作者相擁,這份美好的回憶,這份濃濃的深情,已在作者心中注入永恒,讓我們帶著這份深情一起讀讀開頭和結尾,(課件出示)在品味的同時,請同學們想一想:開頭和結尾有什么關系?(板書:首尾照應)
4、這篇文章在結構上也很有特點,開頭和結尾是總的概括,中間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具體寫,也就是分寫,這種結構方式叫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它會使文章的層次十分清晰。
五、拓展閱讀。
1、抓住景物特點也是本文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寫法,下面我們就再讀一篇這樣的美文,請我們班的朗讀小明星趙儷婷來讀,其他的同學思考:作者抓住蒙蒙細雨中的哪些景物來寫的?
2、鄉村窗外的景色是清新自然的,那么城市中窗外又有怎樣的景致呢?
默讀《窗外》,思考:這個小朋友家的窗外有什么樣的風景?
3、還有一位小朋友,他家窗外有一片竹林,讓我們快到這片竹林中看看吧。
自由讀《窗外的竹林》,用直線畫出小作者敬佩竹子的原因。
六、習作提升。
1、師:剛才我們閱讀的三篇文章,有兩篇是和我們差不多大小朋友寫的,同學們想不想也當回小作家?老師也想一顯身手。(課件出示詩化《窗外》)指名讀。
2、出示習作要求,學生自主選擇,動筆習作。
3、展示習作。
七、結語:窗外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但不變的是我們的心,愛家鄉、愛大自然、愛身邊一切美好事物的心。只要你擁有這顆熱愛之心,你的生活就會無限精彩。(出示課件)
三年級語文長春版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賞析亮點:精練、含蓄的題目,對比的寫法;精巧、耐人尋味的結尾
2、探討人性的美與丑。
教學重點:
賞析亮點、精練、含蓄的題目,對比的寫法,精巧、耐人尋味的結尾。
教學難點:
探討人性的美與丑。
教學方法:
誦讀、賞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早晨我們打開窗,會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陽,夜晚我們打開窗,又會看到燈火闌珊的都市,今天我們要打開泰格特的小說《窗》,聽到的卻是一段美麗的謊言,一起感受人間的善惡美丑
二、賞析“窗”的美點
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這篇小小說發表在了1987年7月號的《外國小說選刊》上,不久入選了中學教材,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可想而知,他一定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小小說是訓練作家的的學校”,因此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賞析小說的亮點,通過這篇小說讓同學們學會一些寫作的方法請看大屏幕上我為大家提示的亮點(題目、寫法、結尾)接下來的時間請大家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一會兒我們一起來一一賞析亮點
1、題目。
小說為什么以“窗”為題?
明確:《窗》更簡潔含蓄,小說的情節緊緊圍繞“窗”展開,一語雙關,既指病房的窗,也指心靈之窗(美好、丑陋),以窗為題,更能突出主題
以后同學們在給文章定題目的時候也應該像《窗》一樣,精煉、含蓄
2、寫法。
(1)對比。
人物的對比。
明確:靠窗的人: 樂觀善良、熱愛生活、品德高尚(善、美)
不靠窗的人:自私自利、冷酷殘忍、卑劣丑惡(惡、丑)
孟子曾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莎士比亞也說過:“任何一只猛獸也有點惻隱之心”小說中的不靠窗病人連一只猛獸都不如,自私心理多么可怕!
看到的景物的對比。
明確:靠窗的人:風景優美。
不靠窗的人:禿墻一堵。
第4、5自然段:描寫景色非常優美,充滿生機活力,幸福美好我相信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和我一樣對這一部分有很深刻的影響,接下來請大家在我的朗讀聲中去感受這些美好吧!
小小說一般惜墨如金,這篇小小說為何花費大量的筆墨來寫窗外的美景呢?這些細節描寫在表現人物的性格和情節發展上有什么好處?
明確:更能夠突出靠窗病人為病友苦心著想,說明他心地善良,道德高尚小說中的美景,是靠窗的病人想象出來的,編織的美麗謊言在自己病重的情況下,還竭盡全力為病友描述窗外的美景可見他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因為一個心靈里沒有美景的人,不會也不可能編造出如此生動豐富的美景公園美景描繪越生動,我們就越信以為真,我們越信以為真,就越為下文不是公園,而是光禿禿的一堵墻,造成了一種落差
人物心靈的美與丑,善與惡表現得十分突出對比手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現了人物性格無比贊美高尚的靠窗的病人,無情地嘲諷和鞭撻自私冷酷的不靠窗的病人我們在《孔已己》和《范進中舉》中已學過對比手法,希望同學們在作文時也要善于運用對比手法,增強文章表現力
(2)一波三折準確地表現人物心理變化和人性的扭曲的曲折過程。
享受——羨慕——妒忌——恨——取代
3、結尾。
本文的結尾巧妙在何處?
這個結尾給讀者留下了心靈的震撼和思考的余地這個結尾正是文章震撼力的部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又耐人尋味,這正是“歐·亨利式”結尾的特點美國短篇小說作家歐·亨利的很多文章都具有這個特點,同學們課下可以閱讀他的《最后一片藤葉》、《麥琪的禮物》和法國小說家莫泊桑的《項鏈》,進一步品味這結尾的無窮魅力
(1)如果給《窗》的結尾再加兩個字,你們猜我會加哪兩個字?“活該!”這是高中時代學習的魯迅先生寫的《論雷峰塔的倒掉》中最后一段,一個詞成一段,多么有力和痛快今天被戴婷婷同學借用到《窗》的結尾,由此可見,同學們要多讀書,多看書,這樣就能在關鍵的時候將自己所學都用上了
(2)如果結尾改為“他看到的是一幅幅怡人的美景”這樣的結局仿佛就告訴人們做一個損人利己的、見死不救的人是有善報的,是有好結果的這就違背了世人的正確的道德觀
三、暢所欲言說感悟
如果我要大家在你們的微博上每個人發表一條學完《窗》后的感受,你會說些什么呢?請寫下來
我的微博:我們往往能夠分擔別人的痛苦,卻常常不能忍受別人的幸福,往往就在這個時候,嫉妒之火就會熊熊燃燒遠窗人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我們該怎么抑惡揚善?
四、教師贈言
一扇小小的窗戶,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成為我們窺視靈魂、認識人性的了望臺讓我們懂得了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滿生機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個人心中沒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個道德卑劣的人是不會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讓我們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靈,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美麗的風景,把他送給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
五、回顧目標
1、題目含蓄簡潔。
2、運用對比手法,增強文章表現力,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4、結尾要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要從課文的學習中去學會寫作的方法。
六、布置作業
小說的結尾戛然而止,原來窗外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請大家發揮想像力,續寫一段情節,要寫得既有創意,又切合小說的中心意思。
板書設計:
善、美 風景優美
對 對
比 窗 比
惡、丑 禿墻一堵
三年級語文長春版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