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教版語文上冊三年級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绿K教版語文上冊三年級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蘇教版語文上冊三年級教案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布魯斯王子屢戰(zhàn)屢敗的不懈精神。
【重點、難點】
1、理清課文脈絡,學習課文按事件發(fā)展的順序的方法寫一段話。
2、弄清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外國歷史故事,題目是“第八次”。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⑴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⑵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⑶練習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招集抗擊幾乎失敗動員劫掠信心成功
⑷學生自讀課文。
⑸檢查自學情況。
①出示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②指名解釋下列詞語,教師相機點撥。
⑹齊讀生字詞。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理清課文脈絡
課文按事件發(fā)展的順序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起因、經過、結果。將課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段(1~2)寫布魯斯王子帶領軍隊抵抗外國軍隊,七戰(zhàn)七敗,自己也受傷,幾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
寫布魯斯王子從蜘蛛八次節(jié)網獲得成功的啟發(fā)。
第三段(5)寫布魯斯王子重現組織力量,終于獲得勝利。
四、指導寫字:
⑴教師范寫;
⑵學生練寫
⑶評比。
五、作業(yè):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和背誦課文。
2、練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指導:
(一)學習第一段。
1、讀第1、2自然段,想想抗擊是什么意思?
2、布魯斯王子為什么么抗擊國外劫掠軍?
說明了什么?重讀英勇,強調他的愛國行為。
3、結果怎么樣?(寫布魯斯王子帶領軍隊抵抗外國軍隊,七戰(zhàn)七敗,自己也受傷,幾乎失去信心。)
從哪兒可以看出來王子沒有了信心。
(二)學習第二段。
就在寫布魯斯王子,七戰(zhàn)七敗,自己也受傷,幾乎失去信心時,布魯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1、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結網,忽然,一陣大風吹來,絲斷了,網破了。蜘蛛重現結網,又被風吹斷了。就怎樣重結了七次,直到第八次終于成功了。
⑴蜘蛛在結網遇到了什么困難?蜘蛛面對這一切表現的怎樣?(布灰心)
⑵引讀:直到第八次,他終于結成了一張網。
⑶終于說明了什么?你覺得蜘蛛怎么樣?
⑷指導朗讀課文,體會蜘蛛的頑強不屈的精神。
2、布魯斯王子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感動極了)
⑴為什么布魯斯王子會感動?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⑵指導朗讀:我也要干八次!
⑶蜘蛛第八次結網成功了,布魯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嗎?齊讀第五自然段。
默讀課文,說說布魯斯王子終于成功的原因。
三、指導朗讀課文,體會布魯斯王子的感情變化。
唉聲嘆氣——感動——恢復了信心——充滿了信心。
四、總結全文。
1、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2、從蜘蛛織網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從布魯斯王子的事件上?
五、作業(yè)
1、憑借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布魯斯王子屢戰(zhàn)屢敗的不懈精神。
新蘇教版語文上冊三年級教案2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建議”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講述故事內容。
3 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明白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會用“建議”造句。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講述故事
1 板書課題:臥薪嘗膽。領讀課題
簡介“臥薪嘗膽”的故事:春秋時越王勾踐,曾被吳王夫差打敗,被圍困在會稽山,萬般無奈之下屈膝求和。后來,他為了使自己不因為生活安樂而忘記恥辱,夜間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處懸掛苦膽,吃飯、睡覺之前,都要嘗嘗那膽的苦味,激勵自己的斗志。經過長期準備,終于打敗了吳國。
2 從剛才講的故事里,誰已經想到題目“臥薪嘗膽”中的“臥”、“薪”的意思?
(臥:睡。薪:柴草)“嘗”呢?(用舌頭添一添或吃一點兒試試。)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臥、薪”是什么意思,和剛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學生查字典對照。)
二初讀指導。
1 出示內容提要:
(1)吳越兩國,都想征服對方。(2)勾踐戰(zhàn)敗求和,受盡屈辱。
(3)勾踐臥薪嘗膽,發(fā)奮圖強。(4)越國轉弱為強,滅掉吳國。
2 各自默讀課文,對照“內容提要”將課文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為一段)
3 本課生字詞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讓我們重點讀這一段,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謀臣、萬般無奈、后患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議、表示、驕傲
(3)一般了解:會稽、勾踐、夫差
4 出示生字:吳勾踐示謀臣免患議
(1)我們怎樣記住這些生字?誰有好辦法請?zhí)岢鰜?
(2)如有學生提出“謀”是“”和“某”,“踐”是“足”字旁加上“線”的右半邊,教師可以表揚學生能主動識字。
(3)“臣”書空:筆順是橫、豎、橫折、橫、豎、豎折。特別強調最后一筆是豎折。
5 寫字指導。
(1)吳、患上下結構,注意讓下。
(2)踐,左右結構,要寫的緊湊。
(3)免,第六筆是長撇,穿過扁“口”下方,最后一筆豎彎勾,彎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鋼筆描紅。
三作業(yè)
1 練習寫生字。2 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臥薪嘗膽的故事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吳國謀臣后患免除勾踐
2、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分幾個部分,具體怎么分。
三、精讀訓練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告訴了我們哪些內容?
(1)這一段講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有關國家。
(2)教者講“長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東部一帶。
2、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畫出寫越王“臥薪嘗膽”的有關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
(1)指名讀:“晚上,總要……嘗嘗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釋“臥”、“薪”、“嘗”、“膽”四個字的詞語。
(“臥”,睡;“薪”,柴草,“嘗”,嘗嘗;“膽”,苦膽)
(2)越王為什么要臥薪嘗膽?(時刻不忘報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①通過“白天”、“晚上”、“每頓飯前”理解“時刻不忘”。
②理解“總要”,不是一兩次,也不是一兩天,而是一貫這樣做。(板書:臥薪嘗膽)
(4)“兵敗會稽的恥辱”是怎么一回事?(會稽一仗,越國打了敗仗以后所受到的恥辱)
過渡:他所受到的恥辱指的是什么?
3、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學生復述。
(抓住越國打了敗仗之后,越王、吳國的謀臣、吳王三方面的表現說)
(2)輕聲讀第三自然段,把有關寫越王勾踐受屈辱的句子畫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進了石頭房,給吳王養(yǎng)馬駕車,舂來推磨,受盡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體會:越王勾踐在吳國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沒有詳細寫,只選了穿、住、做三個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個國王由原來的養(yǎng)尊處優(yōu),到聽人使喚,穿粗布衣,住石頭房,做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之類的雜活、重活、累活,這變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盡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時間長:三年)
4、“臥薪嘗膽”的結果怎樣?
(1)齊讀第五自然段。(越國轉弱為強,終于滅掉了吳國)
(2)體會“終于”的用法:要經過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勝利,用“終于”。不能突如其來地使用它。(板書:轉弱為強
滅掉)
5、漫談:學習了“臥薪嘗膽”這個故事,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yè):
1、朗讀課文,注意課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讀法。
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
3、練習講“臥薪嘗膽”的故事。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讀下面的詞語,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當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難 上當 總要
2、簡要說說“臣薪嘗膽”的意思。
二、練習講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記住主要內容:
(1)吳越兩國都想征服對方(兩千多年前長江下游);
(2)會稽戰(zhàn)敗求和(越王表示愿當奴仆吳王答應勾踐要求);
(3)勾踐受盡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踐臥薪嘗膽(白天晚上睡在掛苦膽嘗);
(5)越國轉弱為強,滅掉吳國。
2、自由練習復述。3、指名復述,相機指點。
三、質疑問難
(1)“吳國的謀臣們紛紛要求滅掉越國,免除后患。得勝的吳王非常驕傲,不聽大家的建議,答應了勾踐的請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個自然段時講越國“出奇兵滅掉了吳國”,出的是什么奇兵?
對上述問題,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啟發(fā)學生課外讀《史記》(白話本),進一步了解“臥薪嘗膽”的詳細經過。
三、指導造句
1、找出課文中的原句:吳王不聽大家的建議,答應了勾踐的請求。
2、理解“建議”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況下要用到“建議”?
4、練習口頭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業(yè)
1、用“建議”造句。2、繼續(xù)練習講“臥薪嘗膽”的故事。
附板書: 12 臥薪嘗膽
戰(zhàn)勝
越王 臥薪嘗膽 吳王
轉弱為強
滅掉
新蘇教版語文上冊三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6、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yè)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設計:
第一朵杏花
竺精確觀察
可
楨一絲不茍
新蘇教版語文上冊三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10個生字,認識8個字。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死海吸引游客的地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和探索大海與人的關系,感受大海的神奇,激發(fā)學生熱
愛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圍繞主線自學課文,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知道四大海的特點,及給游人帶來的歡樂。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死海的資料,結合語言文字和插圖,體會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插圖、有關死海的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初讀課文
1、看人躺在波浪上看書,喝咖啡的畫面。
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書,喝咖啡呢?這是什么地方?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學生初讀課文
讀準字音,不懂的詞查字典。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學生讀生字,正音
“阻”是平舌音。
“幻”注意字形,不要掉了左邊一點,右邊不要加橫。
“仰”字不要多加一撇。
2、指名分自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的字音讀準了沒有?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學生回答(作者游覽的死海的所見所感)
三、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想想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學生小組交流,教師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作者瀏覽死海,留下深刻印象,死海哪些地方吸引游客?
二、學習課文
死海吸引游客之處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景色美麗、奇異
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五顏六色,像彩虹,變幻多彩的光暈。
2、名字奇特
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理解“死海”名字由來
3、浮力大
引導學生讀第6-9自然段,領會作者好奇興奮的心情,感受死海的神奇
補充有關死海資料,激發(fā)學生興趣。
三、再讀課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遍。
四、作業(yè)設計
1、寫生字。
2、小練筆:向大家介紹你游覽過的最感興趣一處景點
新蘇教版語文上冊三年級教案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11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理解生詞意思。
3、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課前準備:
生字卡、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我們鼓掌時發(fā)出的聲音叫什么?(板:掌聲)
2、我們常常會在什么情況下聽到掌聲?
3、預習了課文后大家知不知道,知道文章寫誰為誰鼓掌?為什么事鼓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
2、生自讀課后生字詞。
3、師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班里愿意投向調來情況持久講述交談
珍惜慢吞吞困境殘疾猶豫驟然鞠躬舞蹈
4、理解詞義:
持久:保持的時間長。
困境:困難的處境。
猶豫:拿不定主意。
驟然:突然。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6、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①寫英子因患有殘疾而憂郁、自卑。
②老師由于不了解情況而讓英子上臺演講,英子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臺演講,獲得成功。
③同學們的掌聲使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不再憂郁了。
④點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聲。
7、每組各讀一段。
三、書寫生字。
1、師指導寫“班”“境”“愿”。
2、生習字,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
2、說出文章各段的內容。
二、前后對比,感受英子變化。
1、英子曾經是怎樣一個人?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一段。
2、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膽小、自卑、沒有勇氣面對現實……)
3、這樣的印象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1)出示:
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讀這句話。
(3)她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說明了什么?
(5)你從“總是”中又體會到了什么?
(6)齊讀這句話。
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變了個人似的,她變得怎樣了?
(7)指名說。
(8)讀讀這一小節(jié)。
(出示:“說也奇怪……”)
(9)英子變得怎么樣了?(自信、勇敢……)
(10)你認為省略號還省去了什么?誰來補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變得判若兩人?(指名說)
真替英子的變化感到高興呀,就讓我們高興地來讀讀第5段吧!
英子前后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能從你的朗讀中把這種變化表現出來嗎?(分組讀1、5兩段。)
4、讀到這兒,在我們心中一定留下一個很大的問號,那就是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你認為是因為什么?(掌聲)
過渡:掌聲竟會有這么神奇的作用!讓我們回到那次難忘的演講中去。
三、感悟重點,領會掌聲內涵。
1、學生自由讀2、3、4自然段。
2、同學們給了英子幾次掌聲?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表示掌聲的詞語。
3、第一次掌聲“熱烈、持久”。大家來鼓掌(指名讀)英子感受到了嗎?誰來讀一讀,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力量?
4、同學們?yōu)槭裁匆o英子這樣的掌聲呢?在掌聲響起來之前發(fā)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1)誰來讀第一段話?
英子為什么立刻把頭低了下去?在那一剎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齊讀第一段。
(2)自由讀第二段話,注意體會帶點的詞語。
“猶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猶豫什么?(上去還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嗎?(不想)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嗎?(不能)為什么?
因此,從“慢吞吞”、“眼圈紅紅的”我們體會到英子的內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無奈)。齊讀。
(3)師: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英子終于——(引讀)。
是啊,同學們已經走進了英子的心里,關注著她。其實同學們早已在關注她,這關注的目光里包含著什么?
(4)英子終于走上了講臺,教室里頓時響起了什么?包含著什么?(回顧前面的課文。)
(5)掌聲漸漸平息,英子開始演講了,她講得怎么樣?聽了演講,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6、同學們把要對英子說的話用什么表達出來?(第二次掌聲)這時的掌聲又是什么?這時的掌聲又猶如什么?(學生自由說,并讓說得精彩的同學把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再次聽到這經久不息的掌聲,英子內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聽到同學們的第二次掌聲,英子怎樣了?
出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學們的掌聲里一搖一晃地走下講臺。
齊讀。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她想說——(生答)英子什么也沒說,只是向大家——(引讀)
8、是啊,從那次演講以后,英子像變了個人似的,她……(再次引讀)
9、后來,英子上了中學,她給“我”寫來了一封信,想看看嗎?
指名讀最后一段。
四、總結升華,讀背作者感想。
這掌聲僅僅是指這次掌聲嗎?這掌聲包含著什么?(關愛、友情……)是呀,當別人需要你的掌聲的時候,我們就要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
出示: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齊讀這一段,把這一段話工工整整地抄下來,把這愛記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把這段話送給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難,你可以拿出來看看。記住:還有很多朋友在關心你,愛護你!
板書設計:
掌聲
原先的英子:文靜、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憂郁)
熱烈的掌聲(關愛)→受到鼓勵、鼓起勇氣
改變的英子:快樂游戲跳舞(開朗)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能抓住主線,突出重點,只要抓住兩次掌聲出現的時間、英子的神態(tài)及心理,以及同學們的表現,就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講課時要把課堂的掌聲與文本的掌聲相結合。
新蘇教版語文上冊三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
★ 八年級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