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1
教材說明
〔解題〕
這是一篇寫建筑大師格羅培斯運用獨特的思維方式解決了建筑設計中的難題的記敘文。
格羅培斯是美國哈佛大學建筑學院的院長,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和景觀建筑學專家。他從事建筑研究40多年,解決過無數個建筑學中的難題,留下了70多處精美的杰作。他堪稱當代偉大的建筑大師。本文記敘他在設計迪斯尼樂園時遇到了難題,即設計不出理想的各景點之間的道路安排方案,但他思路開闊,極富創造思維特質,從一位老太太銷售葡萄的做法中獲得靈感,終于解決了難題。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凡事不必總按舊的思路去做,如果能從事物自然規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常常是的選擇。
本文用一個偏正詞組“路徑”作標題。“佳”,好或美?!啊本褪堑囊馑肌!皬健保M小的路。“路徑”,既指設計出了的路徑,又指設計師解決路徑設計難題時的思路是的。
〔結構分析〕
本文是采取縱式結構記敘的,共8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在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即將竣工時,各景點間的道路設計方案還沒最后敲定。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寫格羅培斯受一位老太太銷售葡萄的啟發,終于設計出迪斯尼樂園景點間道路的方案。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點,寫得十分詳細。先寫正在法國參加慶典的格羅培斯接到催促路徑設計方案的電話后,去地中海邊清理思路;再寫在途中,格羅培斯從老太太無人售葡萄做法中獲得靈感,確定了尊重游人自主選擇的路徑設計方案;最后寫方案實施后的良好效果。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寫格羅培斯設計迪斯尼樂園景點間路徑的思路給人的啟發。
〔語意理解〕
“建筑大師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經過3年的精心施工,馬上就要竣工了,然而連通各景點之間路徑的設計方案還沒有最后敲定?!?/p>
“建筑”,指修建房屋、道路、橋梁等?!按髱煛?,在學問、藝術、體育等許多領域有很深的造詣,有輝煌成就,為人們所尊敬的人。這句話先說格羅培斯堪稱建筑學領域的“大師”。又說迪斯尼樂園是大師精心設計,又精心施工的。這是在說迪斯尼樂園一定是精品?!叭欢?,文章筆鋒一轉,指出了景點間路徑設計方案還沒最后敲定。一個精品樂園,卻沒有理想的景點間的路徑,豈不遺憾?這句話是文章的開篇句,用轉折復句形式提出問題———如何解決景點間理想的路徑設計問題。
“然而建筑學中最微不足道的項目———路徑設計,卻讓他大傷腦筋?!?/p>
“建筑學”,研究設計與建造建筑物的一門科學?!皞X筋”,形容事情很難辦,很費心思。前文提到,格羅培斯是大師級的建筑學家。業績卓著,解決過無數建筑學難題,足見其才智超群。把這一句與前后文聯系著讀,我們可以感悟到兩條,其一,本次路徑設計確實難度太大,連才智超群的大師都難住了;其二,格羅培斯有嚴謹的設計作風,他不對付湊和,凡事都追求完美。
“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順其自然,也許是選擇。同樣的,人在生活無所適從的時候,選擇順乎本性,也許不失為聰明之舉?!?/p>
“自然”,本指自然界,在本文中指不經人為地干預的自然發展規律?!绊樅踝匀弧?,就是讓事物或事情依其自身自然的情勢自然地發展下去?!盁o所適從”,不知道依從誰好,不知道按哪個做法做才好。“順乎本性”也是“順其自然”的意思,這里的“本性”,指原來的性質或個性?!安皇椤?,還可以算得上的意思。這兩句是從格羅培斯解決迪斯尼樂園路徑問題總結出的富有哲理的體會。作者對這個設計過程作了更為深層次的思考,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無所適從時,選擇順乎本性,可以找到的解決問題辦法。這個觀點符合唯物辯證法。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規律可循。所謂“不知怎么辦”或“無所適從”,都表明人們當時還沒有找到規律。而“順其自然”或“順乎本性”,意在不要硬來,不要勉強按自己的主觀臆想去解決問題,那樣,肯定把事情做壞?!绊樅醣拘浴薄绊樒渥匀弧保褪前词挛镒陨淼囊幝砂l展、變化去解決問題,這就是規律之一。格羅培斯從老太太無人售葡萄中,悟出一個道理,就是給顧客、游客自主權,充分體現了“顧客就是上帝”這個經商理念。游客的選擇,游客愿意走的路徑,就是迪斯尼樂園的“本性”,就是樂園的“自然”,這就是“聰明之舉”。推而廣之,辦各種事情,如果都能認真地遵循這種“順其自然”“順乎本性”的原則,那肯定都能辦好。
〔寫作特點〕
1.緣事悟理。
本文完整地記敘了格羅培斯遇到的設計難題,以及他解決難題的過程,記敘得很完整、很生動。但文章并沒有停留在記事上,而是進一步引導讀者從這件事中悟出哲理。文章就是按照這個立意來安排結構的,先寫出現的難題,再寫解決難題的過程,特別詳細寫大師從老太太自主售葡萄的作法中受到的啟發。篇末點出從這件事上悟出的哲理,事在理前,理緣事生,水到渠成,渾然天成。
2.層層鋪墊,引人入勝。
文章一開始提出景點間路徑設計方案沒最后敲定,接著介紹格羅培斯業績之輝煌,特別寫他曾解決過無數個建筑難題。這時,作者才寫路徑設計難住了大師。寫大師的才華成了“問題”的鋪襯,“問題”的解決便更顯其能。
大師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巧借老太太賣葡萄之道,使難題解決得舉重若輕,所有這些鋪墊,跌宕,最后成為總結出哲理的依據。小文雖短,一波三折,有事有理,耐人尋味。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尊重他人,給人自主選擇的空間,是解決許多難題的好辦法之一。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時,弄懂大師的路徑設計思路的產生與法國南部老太太賣葡萄做法之間的聯系。
2.學會寫11個生字。
〔教學準備〕
迪斯尼樂園中卡通人物圖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⑴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①教師出示幾個迪斯尼樂園的卡通人物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等),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進入學習。
②請學生介紹搜集到的有關課文內容的資料。教師針對學生介紹適當補充和總結,從而揭示課題。
③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⑵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②以學生互相提醒的方式讀準本課生字,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如“竣工、焦躁、奔馳、撒、草籽”這些詞中加點字的讀音要求學生讀準。
③快速地再請學生瀏覽課文,說出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⑶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①請學生默讀課文,圍繞課后練習第一題一邊讀,一邊標記,思考問題的答案。提示學生抓重點語句。
②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共同補充問題的答案。
③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一說對格羅培斯設計的看法,激發學生對格羅培斯的敬佩之情。
④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引導學生在弄懂“順其自然”“順乎本性”等關鍵詞語的基礎上,弄懂這段的含義和這段與全文的關系,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⑷總結延伸。
①再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②請學生聯系生活,談談自己從格羅培斯做法上受到了什么啟發。
③摘錄課文中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2.積累內化。
⑴能運用關聯詞“一……就……”、“只要……就”進行造句。
⑵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
3.識字寫字。
⑴認讀生字。
因為有初讀課文的基礎,教師可以檢查的形式掌握學生認字情況,或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互相檢查,培養學生自測能力。
⑵指導書寫11個生字。
①教師可引導學生按生字結構進行分類,然后說一說寫這類字時要注意什么。如左右結構的:徑、培、馳、濱、籽、研,要注意書寫時左窄右寬,“斯”要注意左右勻稱。
上、下結構的:羅、景、駕,注意上下緊湊。
②請學生到黑板上范寫,或在練習本上書寫。
③集體評議,教師范寫個別難寫的字。
4.實踐活動。(練習)
以“走近迪斯尼”或“迪斯尼的故事”為主題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2
〔解題〕
《孫悟空龍宮借寶》是一篇神話故事。
本文是依據《西游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改編的。《西游記》是16世紀我國的一部神話小說,作者吳承恩。小說描寫了唐太宗時僧人玄奘取經的故事,神猴孫悟空是主角。這部小說反映了勞動人民蔑視神權、反抗壓迫、堅決與自然抗爭和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精神品質,諷刺、揭露了封建社會的丑惡現象?!段饔斡洝返谌貙憣O悟空拜師學藝圓滿,回到花果山后,降伏各路妖怪,去東海龍宮要來兵器和金冠、金甲、云履,又去幽冥界把猴類有名者一概勾去。孫悟空這些叛逆行為觸動了大天尊,派太白金星到花果山招安孫悟空。本課是根據孫悟空去東海借如意金箍棒這一段編寫的。
通過對這一段故事的敘述,贊揚了孫悟空蔑視神權、敢于反抗封建勢力、熱烈追求自由的可貴精神。
課題《孫悟空龍宮借寶》,是一個主謂句,點明本文的主人公、事件以及事件發生的場所?!皩O悟空”是《西游記》中最光輝的形象。他是破石而出的美猴王。他大鬧天宮,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怪。他善于“以暴抗暴”、知難而進,百折不回,是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龍宮”,神話傳說中龍王居住的宮殿。
〔結構分析〕
本課故事是按事件發展順序寫的,共4個自然段,可分為“策劃借寶”“借寶途中”“借到寶物”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四個老猴建議孫悟空去龍宮借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講孫悟空使“避水法”神功下到海底,來到龍宮。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講孫悟空向東海龍王借到寶物如意金箍棒。這部分是本課重點,作者用很大的篇幅講述借寶的過程。文章寫龍王先后命手下取來長桿大刀、九股叉、方天戟,孫悟空都嫌兵器太輕而不滿意。龍王懼怕孫悟空,只好把這根如意金箍棒送給孫悟空。這一段由淺入深、由輕及重地寫孫悟空4次換兵器,表現了孫悟空的神力神威。
〔語意理解〕
“我們這鐵板橋下的水直通東海,大王為什么不到東海龍宮去走一趟,跟老龍王借件兵器呢?”
在《西游記》中,江河都通大海。大海中住著龍王。龍王是有鱗有須能興云做雨、會變化的神靈,管理大海中的世界。海分東、南、北、西四海,各有龍王,分別是: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這句話是老猴向孫悟空建議到龍宮去尋找兵器,是故事的起因,由此引發出一段“龍宮借寶”的故事。
“悟空走到橋頭,念動咒語,使一個避水法,‘噗’的一聲,跳進水中?!?/p>
“咒語”,舊時僧、道、方士等自稱可以驅鬼降妖的口訣。《西游記》中的仙神都能念咒語,施法術?!氨芩ā保笇O悟空用的使水回避自己的法術。這句寫孫悟空去龍宮的情形,表現出他高超的法術和無畏的精神。下文中提到的“巡海夜叉”,指在海中擔任巡邏警戒任務的長相丑而兇的水族士兵。
“大王,我們看這猴頭不是尋常之輩。我們海里的那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天突然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會不會是注定了該遇上這猴圣?”
“尋?!?,平常。古代以8尺為“尋”,倍尋為“?!?,“尋”和“?!倍际呛芷匠5拈L度?!皩こV叀保钙匠H?。本文龍婆稱孫悟空“不是尋常之輩”,是說孫悟空是很特異、不是平常的人?!岸ǖ椎纳裾滂F”是一根能變化的鐵棒,傳說把它立在天河入海處,以鎮大海,使海安定。“瑞氣”,吉祥之氣。這是龍婆與龍女對龍王說的話,她們認為定海神珍鐵應歸孫悟空所有。她們的話分三層意思,第一層,以前邊孫悟空三換兵器的過程為據認定孫悟空是非凡之神。第二層,從神珍鐵異常的吉祥的表現,認定神珍鐵的主人要出現。第三層,以前兩層為根據,認定孫悟空是神珍鐵的主人。這是龍婆、龍女在動員龍王讓出神珍鐵,進而引出下文:相看神珍鐵、耍弄神珍鐵、借得神珍鐵。這段前提到“鱖都司”“鲅大尉”“鱔力士”“鳊提都”“鯉總兵”,都是海中的兵將,《西游記》中把大海里的各種各類水生動物,都寫成龍王的兵將,也如人世間一樣有官職。比如“鱖都司”,即由鱖魚擔任都司。
“老龍王和龍子龍孫嚇得膽戰心驚,躲閃不及,蝦兵蟹將縮頭縮腦,魂飛魄散?!?/p>
這句寫孫悟空得到金箍如意棒后十分興奮,盡情舞弄后龍宮上下震動。“膽戰心驚”,膽在顫抖,心在驚跳,形容十分害怕?!盎觑w魄散”,魂嚇飛了,魄嚇散了,形容非常驚恐。孫悟空公然在龍宮中,在龍王及龍子龍孫、蝦兵蟹將面前盡情舞弄如意金箍棒,極大地震懾了龍宮上下,使之驚恐萬狀。這句極寫孫悟空神威之大,充分表現了對神權、對封建統治階級的蔑視與否定,盡顯孫悟空無畏、自信、敢于抗爭的精神。
〔寫作特點〕
1.以現實為基礎的神話世界,體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的故事情節。
故事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都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故事的美好結局體現人民的意愿與理想。故事中的龍宮龍王,代表封建統治者,他們有權有勢,欺壓人民,人民便幻想一個大英雄與之抗爭。孫悟空便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神力無邊,勇敢無畏,能向龍王借來寶物,在龍王面前嬉戲耍弄,桀驁不馴,無拘無束,讓人讀后心中十分暢快。這正是現實人民所希望的。
2.人格化的神靈與動物特性的統一。
故事中的孫悟空與龍王都具有人的個性,還有超自然的神性,同時還保持著動物的本性。比如孫悟空,他是猴,又是人,又是神。他有情感,會思維,能說會道,這是“人”;他有七十二般變化,能騰云駕霧,這又是神;他活潑好動、動作靈活,偏袒猴類,這又是猴。他的樂觀大膽、敢于戰斗的叛逆性格,與神的變化莫測,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諧地融為一體。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抓住孫悟空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特點,了解孫悟空這個聰明、勇敢的神話英雄人物的特點。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按照內容提綱簡要復述課文。
3.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按著故事的發展,擬定提綱,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3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⑴談話導讀,揭示課題。
教師可以《西游記》為話題,讓學生介紹它的作者及故事中的人物,激發學生興趣。
⑵揭示課題。
在學生介紹的時候,教師不失時機地導入本課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請學生按故事發展的順序為每段擬一個小標題,弄清段與段之間的聯系。(策劃借寶、借寶途中、借到寶物。)
⑶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①默讀課文,請學生概括地說一說故事的起因。
②請學生讀第3自然段,動筆畫一畫孫悟空向龍王借了幾次兵器,每次都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龍王又是怎樣表現的。這樣通過畫、說的練習,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③分角色朗讀第3自然段。
⑷復述課文,鞏固理解。
①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根據每段的小標題進行練習。
②引導學生說一說復述課文的方法,掌握復述課文的要點。
③學生復述課文,大家評議。
3.總結全文,擴展延伸。
圍繞課后練習中的討論進行,加深學生對孫悟空的印象。
4.積累內化。
⑴把描寫孫悟空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⑵自選詞語學生獨立完成。
5.識字寫字。
⑴認讀生字。
可以小組同學互相檢查或給要認的字注音等形式完成。
⑵書寫12個生字。
①簡單的字學生獨立完成。
②引導學生注意區分形近字。
?! 《恕稹 ∨唷r
③注意“率”和“撩”兩個字的筆順。
率:強調上面的筆順規則是先中間后兩邊。
撩:注意右面上半部筆順———
6.實踐活動。
⑴可找來《西游記》讀一讀。
⑵把知道的《西游記》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3
教材說明
〔解題〕
這是一篇記敘文,寫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回到西班牙后,受到達官貴人的藐視,他巧妙地予以回擊的事,表現了哥倫布超人的聰明才智,贊揚他在成功面前不驕躁,在譏諷面前不自卑,始終堅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貴品格。
哥倫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議向西環航以探索通向東方印度和中國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納。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奉西班牙統治者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攜帶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船3艘,水手87名,從巴洛斯港出航。歷時10個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兩點,他與水手發現了新的陸地———美洲大陸。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達牙買加、波多黎各諸島及中美、南美洲大陸沿岸地帶。晚年貧病交加,抑郁而死。
課題“哥倫布豎雞蛋”是一個主謂句,點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雞蛋是橢圓形的,無法豎著立住,但是,哥倫布卻辦到了。這使讀者產生疑惑與好奇,進而激發出閱讀期待。這就是作者擬此題所要追求的引人入勝的奇效。
〔結構分析〕
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受到達官貴人的忌妒、藐視與譏諷。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寫一次酒會上,面對譏諷,哥倫布與達官貴人比賽豎立雞蛋,獲得勝利。這是本文的重點,寫了三個層次。其一,酒會上,達官貴人譏諷哥倫布。其二,達官貴人都不能把雞蛋豎立住。其三,哥倫布穩穩當當地把雞蛋立了起來。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寫對哥倫布豎立起雞蛋的議論。議論有兩類,達官貴人訕笑,認為這樣豎立雞蛋太簡單;哥倫布認為,簡單的事也需要人去發現、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
〔語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從意大利來的窮海員嗎?像他這樣的人,能穿洋過海?真是天大的笑話!”
這是達官貴人藐視、譏諷哥倫布的惡毒語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穿越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他是世界上第一個踏上美洲大陸的航海家。鑒于他的功勛,哥倫布晉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國王與王后的重視。于是引起達官貴人的忌妒,有了藐視、譏諷的惡語?!斑_官貴人”,指職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貴的人物。達官貴人都屬于上流社會,這些人長年吃喝玩樂,養尊處優,無所事事,養成嚴重的歧視貧民的畸形心理。面對哥倫布的出身、功績與地位變化,自然升起極強的忌妒之心。譏諷的話共4句,3個問句,1個感嘆句。第1句是明知故問,意在藐視哥倫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問口氣回答第1句的問題,強調哥倫布是外國人,又是窮困的海員。第3句質疑哥倫布航海的業績的可靠性,在他們看來,這么大的業績應出自出身高貴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嘆句,污蔑哥倫布航海成功是謊言,是“天大笑話”,表達達官貴人的氣憤與強烈的忌妒心。
“哥倫布沉默了一會兒。他從盤子里拿起了一個雞蛋,對他們說:‘太太們,先生們,你們誰能把這個熟雞蛋立起來?’”
這是哥倫布對達官貴人的還擊。他面對達官貴人的藐視、嘲笑、譏諷,沒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憤怒、有力地語言去反擊,或憤而拂袖離席。他反擊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會兒”,平靜一下心緒,思考采取的態度與策略。他的沉默只“一會兒”,說明哥倫布非常聰明、成熟、有涵養,能迅速沉靜并拿出對策。接著提出將熟雞蛋豎立起來的挑戰。熟雞蛋是不可能立起來的,他知道達官貴人必敗。以“挑戰”對“譏諷”,讓他們以簡單的事都做不好的慘敗而自取其辱,實在是高明。哥倫布說話,既有禮貌,不失一個有修養的“上將”,又有挑戰性;既平靜,又充滿自信和對達官貴人的蔑視。
“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于誰能夠最先突破?!?/p>
這兩句話極具哲理性,是哥倫布的傳世名言。第1句講出這樣的道理:創造不單指對重大問題的解決,發現并證實簡單的未知,也是創造,也是對人類的貢獻,因此,也是值得贊揚的。第2句說明只說不做,即或頭腦再聰明,也毫無意義,有意義的是大膽而積極地去探索,并力爭最先成功。第1句講明創造的本質,第2句承接第1句鼓勵人們率先實踐對未知的探究。哥倫布用簡單的問題抨擊了達官貴人的傲慢與藐視,又用這兩句話闡述深刻的哲理,回擊了達官貴人,捍衛了自己的尊嚴。
〔寫作特點〕
1.以簡馭繁,以事說理。
本文闡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卻僅寫了一個極平常又簡單的事例:豎立熟雞蛋。達官貴人面對一個小小的熟雞蛋,束手無策,哥倫布卻輕而易舉地立了起來。最后從這個簡單的事例中總結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簡馭繁,以事說理,容易使人理解與信服。
2.對比的反襯作用。
本文寫兩類人,一類達官貴人,一類是哥倫布。前者傲慢無禮,愚蠢無能;后者謙和沉穩,聰明機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靜高雅。兩相對比,達官貴人的舉止言談反襯了哥倫布的智慧與氣度。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讀《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讓學生懂得要想創造令人矚目的偉業必須具備什么事情都要親自去實踐、去發現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4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哥倫布離席而去時所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一個煮熟的雞蛋。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閱讀建議〕
本課教學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
1.激趣導入。
⑴教師拿出一個煮熟的雞蛋,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豎雞蛋。
⑵游戲結束,教師設疑,哥倫布是用什么辦法豎起雞蛋的?他為什么要豎雞蛋?引導學生進入“快樂讀書屋”。
2.讀書交流。
⑴小組互動,小組內互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什么事。
⑵集體交流。圍繞剛才的問題進行討論,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3.理解感悟。
讓學生談自己讀書的體會和受到的啟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檢查識字。(小組交流,集中反饋)
5.實踐活動。
搜集一些哥倫布的小故事,進一步了解他的業績。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4
教材說明
〔解題〕
這是一篇短小的民間故事。講的是一個窮人在一個地主開的飯館門口站了一會兒,地主就以他吃了飯菜的香味為借口逼他付錢。窮人找阿凡提幫助。阿凡提搖錢袋讓地主聽錢的聲音后說,賬兩清了,因為吃飯菜的香味就可付錢幣的聲音來清賬。這個故事表現了阿凡提的聰明與機智,挫敗了地主的貪婪與蠻橫。
課文題目“付飯錢”是一個動賓詞組,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內容。這個題目主語沒有出現,簡短醒目,有很強的吸引力,易于激起讀者強烈的閱讀欲望。
〔結構分析〕
故事共9個自然段。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去劃分,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講一個窮人在巴依開的飯館門口只站了一站,巴依就以他吃了飯菜的香味而逼其付飯錢。窮人認為不公,求助于阿凡提。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講阿凡提對巴依說要代窮人付飯錢。他把錢袋舉到巴依耳邊搖幾下,讓巴依聽錢幣的聲音后說,賬兩清了,吃飯菜香味只能付錢幣的聲音。阿凡提憑借智慧解決了問題。
〔語意理解〕
“可敬的阿凡提,我想求您一件事情,不知您肯不肯幫忙?”
這是窮人請求阿凡提幫助的話?!鞍⒎蔡帷笔莤疆維吾爾族民間故事中的一個主要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別人解不開的問題,到了他那里都迎刃而解。他愛憎分明,剛直不阿,用智慧無情地嘲弄、抨擊丑惡人物與丑惡事物。本故事是關于阿凡提故事中的一個。因為阿凡提樂于幫助窮人、善良的人,阿凡提成為維族人心目中的智者,正義與美好的英雄,受到崇敬與愛戴。這位窮人說的話,體現了這一點。窮人對阿凡提用“可敬的”稱呼,用語是尊崇的,商量的。
“‘幫助人是光榮的事情,也是快樂的事情,你說吧?!⒎蔡崴斓卮饝恕!?/p>
這句話反映了阿凡提的優良品格。他把幫助別人看作是光榮與快樂的事。這種品格,貫穿于所有阿凡提故事的始終。這是阿凡提的靈魂,做人的準則?!八臁?,率直、痛快?!鞍⒎蔡崴斓卮饝恕?,突出了阿凡提的品格,他沒有一絲利己、顧己之心,毫不考慮參與斗壞人的利弊,他只想幫人,只要有幫人之機決不錯過。
“昨天我只在巴依開的一家飯館門口站了一站,巴依就說我吃了他飯菜的香味,逼我付飯錢。我當然不給,他就到卡子那兒告我??ㄗ記Q定今天判決?!?/p>
這3句話,是窮人向阿凡提介紹受欺詐的原委。第1句講巴依的無理要求?!鞍鸵馈?,阿凡提故事中的地主,或指富人。在阿凡提故事中,地主、富人德性都差,都殘酷地剝削窮人。本故事中,巴依是個貪婪的人。他很有錢,窮人站了一會兒的那個飯館僅是他眾多飯館中的“一家”。不進飯館,或進飯館沒吃飯,不必付錢,這是商業公理。而巴依為了聚斂錢財,竟提出聞到他飯菜的香味也要付錢。這是荒謬的、無理的要求,欺詐窮人的殘酷可見一斑。這一句話,活畫出一個貪婪野蠻的地主的嘴臉。第2句講巴依到卡子那兒告窮人?!翱ㄗ印保前⒎蔡峁适轮袌谭ǖ牡胤焦?。巴依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便惡人先告狀。一方面他要變無理要求為現實,得到昧心的錢;另一方面,他知道卡子不可能秉公辦案,他有錢,能左右卡子的判決取向。第3句話講卡子決定受理此案并判決。案子曲直再明了不過,案子本為無稽之談,卡子卻受理,可以想到卡子在為誰辦案,宣判的結果一定是窮人敗訴,惡人得逞。這句話勾畫出卡子的貪官形象。
“他吃了你飯菜的香味,我付給你錢幣的聲音,咱們的賬兩清了?!?/p>
這是阿凡提解決問題的辦法,極為高明。阿凡提是個智者,其超凡的智慧在這句話中得到彰顯。面對付飯錢這個問題,阿凡提采取迂回策略。阿凡提對正面付錢予以回避。聞味付錢本來就是非正常思維。阿凡提也采取非正常思維去解決付錢問題,這是“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按非正常思維,阿凡提想出巧招兒:吃飯菜香味,付錢幣聲音。從非正常思維看,這樣就公平了。這種辦法,既不使窮人受損失,又讓巴依啞口無言。問題解決了,巴依陰謀失敗了,窮人的財產與尊嚴保住了。
〔寫作特點〕
1.短小精悍,有故事味。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記敘了一個“案子”的起因、過程與最后的解決辦法。作者把豐富的內容濃縮在僅有450字的故事中。故事開頭,直入情節。對事件起因不單獨介紹,而用人物的語言帶出。不細寫雙方如何策劃,如何對陣。把阿凡提解決問題的辦法,也用人物對話道出。問題解決了,故事戛然而止。全文無一廢句,無一贅詞,故事完整而生動,方方面面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2.夸張幽默,有諷剌味。
作者把故事寫得十分有趣。巴依提出在他飯館站一站,聞了飯菜香味也要付錢的要求,不禁讓人發笑。這里作者用了夸張手法,把人物和事件、普通的觀念夸張到極至,從而烘托出一個貪得無厭、蠻橫無理的地主形象。作者把阿凡提放到不講道理的地主面前,讓他也“不講道理”:聽錢幣聲音權當付錢。結果使巴依啞口無言。讀了上半部分,讀者為巴依的荒唐而恥笑;讀了下半部分,讀者又為阿凡提的智慧而叫好;讀到結尾,讀者已不得不為正義取得勝利而開懷大笑了。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付飯錢》的故事,讓學生知道阿凡提是個智慧過人,熱心幫助窮人的人。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一個生字、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文中感受阿凡提的聰明才智。
〔教學準備〕
表演課本劇用的一些道具。如角色的頭飾、小錢袋等。
〔教學時間〕
建議教學1課時。
〔閱讀建議〕
這個小故事以對話為主,語言形象生動,人物角色活靈活現,學生對阿凡提的故事也不陌生,建議本課采用“以讀為主,表演為輔,讀演感悟”的教學設計,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體會人物特點。
1.了解故事內容。
⑴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⑵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讓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講了阿凡提的什么故事。
2.體會角色。
朗讀是學生體會角色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評議讀、競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題。讀阿凡提的話,要引導學生表現出他的爽快、機智;讀窮人的話要表現出窮人的無奈、懇求、著急;讀卡子和巴依的話要表現出卡子的蠻橫和巴依的貪婪。對人物特點,教師可讓學生自己進行感受,不必非得說出每個人物都怎樣進行朗讀。
3.表演感悟。
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找伙伴進行表演,教師可引導學生設計人物的動作、表情進行有創意地表演,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擴展延伸。
(1)講一講有關阿凡提的其他小故事,豐富對阿凡提這個人物的了解。
(2)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阿凡提。
5.認識生字。(選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資料
〔阿凡提〕x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口頭創作中流傳很廣的人物。他之所以廣為人知,和一位甘肅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漢族同胞有關,他就是今年已到花甲之年的原x疆人民出版社編審———趙世杰。
1958年,第一本譯為漢文的《阿凡提故事》首次出版,這是趙世杰利用5年心血,花了大量業余時間整理出來的。
“阿凡提”并非人名,而是一稱號,來自于突厥語:“Efcndi”。意為“先生”“老師”,是對有學問、有知識人的尊稱。《阿凡提故事》中的“阿凡提”的本名是“南斯爾丁”。他機智聰明、勤勞勇敢,富有正義感。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優秀教案5
學習目標
1.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學會傾聽、交流、互動。
2.通過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純潔,使同學珍惜童年,熱愛生活。
3.指導同學具體有序地寫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實感。
4.圍繞是否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是否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認真修改自身的習作。
課前準備
1.有關童年的音樂磁帶。
2.收集有關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課時布置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課文,激發情趣
1.回顧本組內容,說一說《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童年的發現》等課文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場景。
2.想一想為什么這些場景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愛……)
二、打開記憶,回憶童年
1.俺們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愛的故事,靜靜地回憶一下,自身輕輕地說一說。
2.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身童年難忘的故事。
課堂評價:(1)有沒有把事情說清楚。(2)有沒有把事情說具體。
3.學習小組內相互說說自身最難忘的事情,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
三、課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個學習小組評選最難忘的童年故事。
2.各個學習小組輪流在班內交流最難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學講述自身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學說說推薦的理由。
3.師生一起評議說得是否清楚、具體,并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
四、修改提高,難忘童年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說得更清楚更具體。
2.嘗試把學習小組內各個同學的童年故事,連起來,變成一個有趣的童年歷程。
3.班內交流。
(杭州市濱江區長河小學 馮琛莉)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節課俺們一起品味了《童年》這優美的歌曲。聽了這樣的歌曲,俺們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F在讓俺們一起分享同學們和老師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這些都是俺們童年時代捕獲的特別鏡頭,里面珍藏著大家的美好回憶。
2.同學交流翻看影集。
3.過渡:同學們,童年的歌聲還在俺們的耳邊吟唱著,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畫面還在俺們的眼前浮現,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許許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現在請同學們用簡單的幾句話把自身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訴老師和大家,好嗎?
4.指名發言。
5.聽完同學的有趣事,大家一定會發現,在俺們的童年時代里,有許多有趣的、值得回憶的事情,今天老師要大家把自身認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說出來,讓大家相互分享。(同時亮出小黑板,上面寫著:童年趣事)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1.過渡:現在,咱們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說說你們在童年時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說內容不限,可以寫童年時代發生在學校的趣事,也可以寫發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覺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學發言時,其他同學同學們可要聽仔細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師隨時參與各小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認真觀察,適當、及時地給予必要的點評。)
三、大組交流,評價指導
1.讓四人小組推薦代表,說說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過程說具體清楚。
2.組織評價。教師可以用以下問題引導同學展開評價:“他說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發生的過程說具體清楚?”或者“你說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賞?”“你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聽清楚?”“你對怎樣說得更好有什么建議?”等。
四、草擬片斷,滲透寫法
讓同學把的童年故事寫下來,讓老師和更多的同學分享。先讓同學寫一個自身認為最有掌握寫好的片斷。教師巡視,發現典型。
寫好之后,同學之間互相交換著看。教師選擇典型的例子,組織全體同學展開評價,可以欣賞寫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缺乏之處,提出修改建議。
五、小結談話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的眼前出現出許許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夢如畫,豐富多采,充溢著天真無比的童趣……。由于時間關系,大家還沒有把全文寫完,下課后繼續寫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讓老師分享你們的童年趣事。
第三課時(習作講評)
一、展示典型,組織講評
1.教師事先從同學的初稿中發現典型。
2.導語:同學們,老師閱讀了同學們的作文,就好像走進了你們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純潔和美好。
3.用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讓作者朗讀。
4.生一起評議。
導語:剛才聽了這位同學朗讀了他的習作,大家看看,他寫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師生評價)
導語:這篇習作在語言運用方面,你最欣賞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欣賞?還有什么建議?
5.展示中等的習作,讓組織同學評價??隙▋烖c,指出缺乏。注意不挫傷同學的積極性。
6.展示教師杜撰而同學習作中普遍存在同樣問題的“病文”(也可以從外引進),組織評價。
二、小組交流,互評互改
四人小組互相交流。讓同學在小組內讀自身的習作,先指出自身習作的優點和缺乏,然后讓其他同學評一評優缺點,提出修改建議。
三、總結談話
通過這節課的講評,大家的思路應該更加寬闊了吧!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動,更加精彩,請大家根據同學們的修改意見,回去把文章認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寫得具體,更生動,讓更多的人來分享你們童年的美好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