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語文老師的教學工作離不開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是他們進行教學活動的保障。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重要的措施。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教學思路
《升國旗》是鄂教版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對國旗的尊重以及祖國的熱愛。引導學生感悟升旗儀式的自豪感和快樂感。本課時主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并且聯系起自己的生活經驗,生發出激動、自豪的心情,由此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本課目標
★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兩條綠線內的七個字,學會3個生字,認識兩個新筆畫:提、斜鉤。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道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師:星期一早上,我們全校師生在操場上都要做什么?
生:升國旗。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課。(出示課題,齊讀課題)“升國旗”就是把國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們的首都北京,每天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解放軍叔叔都要在天門安廣場升起國旗,我們的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
設計意圖:一上課,讓學生回想每個星期一早上我們都要做什么,一下激活了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仿佛回到了升國旗時那莊嚴的時刻,為進一步學好課文打下了基礎。
二、課前熱身
1、根據拼音輕聲讀課文
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老師檢查:
先出示拼音,再出示漢字
升國旗 人山人海 立正 國歌 高高升起 敬禮
三、探究新知
1、整體感知:
出示課件圖畫
師:這幅畫上有什么?
生:這幅圖上畫了很多人在看升國旗。
師:那么我們一起去看看課文中是怎樣描述的?(生讀課文)。
2、互動學習
(展示國旗)師:我們的國旗是什么樣的?
生:我們的國旗是紅色的,上面有五顆黃色的五角星。紅色是以前軍人打仗流下的。
師:對,紅色象征革命,黃色象征光明。五星紅旗上面有五顆金色的五角星,這顆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向著一顆大星代表全國人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這樣,我們的國家就越來越興旺,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富強。
師:你在哪里見過五星紅旗?
生:在學校、、奧運會……
師:你知道奧運會上為什么要升國旗?
生:因為他們拿冠軍,得金牌了,有的人還哭了。
出示劉翔拿冠軍時的圖片,問:劉翔為什么要身披國旗?
生:因為國旗代表中國,劉翔拿冠軍是代表中國得了金牌。
師:哪你自豪嗎?誰來自豪的讀讀這一句。
★設計意圖
先讓學生了解國旗上的五星代表什么,然后再用熱情洋溢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從而使他們體會到擁有這們的國旗是多么自豪。
師:升國旗的時候,我們還會聽到什么?
生:我們還會聽到國歌。
出示句子:國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徐徐升起升起。
3、播放國歌,全班齊唱國歌。
師:唱國歌有什么感受?誰來讀讀這句話,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師:升國旗的時候,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做呢?
生:我們應該立正,敬禮。
師:這里的“您”指什么?為什么在這里用“您”而不用“你”呢?
生1:因為國旗是我們國家的象征。
生2:因為我們要尊重國旗。
師:向國旗立正敬禮,表示小朋友們尊敬國旗、熱愛祖國。誰來把對祖國的尊敬、對祖國的熱愛讀出來?(生讀課文)
★設計意圖
逐步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4、學習4個生字。
師:再來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小組討論每個細節,師范寫,生在書本上描紅。
四、延伸拓展
你了解我們的祖國嗎?
我們祖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們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我們祖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我們的首都是:北京
★設計意圖
進一步加深印象,對學生進行教育,要愛國旗,更愛我們的祖國!以后在升旗的時候能莊嚴地向國旗敬禮,遵守紀律,達到教學目的。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教材課題
徐悲鴻畫馬
教材分析
《徐悲鴻畫馬》是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徐悲鴻刻苦練習畫馬,獲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選取最典型的材料來表現文章主題,并通過細節描寫把徐悲鴻刻苦畫馬的精神和他偉大的藝術成就表現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堅定刻苦學習的信念,形成頑強不息的意志品格。
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為依托,采用變序教學策略,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多元朗讀,個性理解,引導學生快樂閱讀,自由想象,心情表達,深刻感悟。
教學目標
★ 感悟徐悲鴻的專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 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徐悲鴻畫馬的特點,積累詞句。
★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奔馬圖》,感受和學習徐悲鴻專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激趣生情,賞畫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幅畫,一起來欣賞吧:
【課件出示八駿圖】。
師: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八匹馬。這是八駿圖.它是我國畫家徐悲鴻的代表作之一。你們看,畫上的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宛若真馬一般。那么徐悲鴻為什么能把馬畫得這樣栩栩如生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到《徐悲鴻畫馬》這篇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和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三聲馬)
二、自主閱讀,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可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出示詞語】
生:自由讀詞。
師:覺得自己都能讀準的孩子舉手?這么有自信呀。從你開始領讀第一行,如果他讀對了,請大家跟著他一起讀。
師:認識了這些詞語朋友,相信你們再讀課文的時候,一定會流利多了,現在,就讓我們來分段讀讀課文吧。老師想請五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師:他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你可以去查一下資料,你會了解有關徐悲鴻更多的事。
三、研讀課文,品味“成功”
1、問題牽引,理清思路。
(1)師:從剛才的匯報中,老師感覺到你們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悲鴻是一個很有名的畫家,人們對他及他的繪畫作品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那么課文中哪兩個自然段是對徐悲鴻的人和他的作品進行評價的呢?是怎樣評價的?誰知道答案?請你來告訴大家。
生回答:
師出示課件:
【開頭:徐悲鴻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他擅長畫馬。】 什么叫舉世聞名?
師:出示課件【結尾一句】 板書:藝術珍品.??
2、直奔重點,體會“成功”。
(1)師:那么他畫的馬,究竟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竟讓全世界都公認為是藝術珍品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話最能概括出:徐悲鴻畫馬有什么特點?
出示閱讀提示
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話最能概括出:徐悲鴻畫馬有什么特點?動筆畫出來。】
生:自由讀文。
師;讀完的孩子動筆畫一畫,畫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樣嗎? 生匯報,師出示句子:
課件:他畫的馬,不論是奔跑的,還是靜立的,不論是單馬、雙馬還是群馬,都充分表現出了各種馬的神態。
師生練習讀句子。師指名讀。
師:是的,他能抓住不同馬的神態來畫。在這句中,作者借助一組關聯詞語“不論、還、不論、還、都”,把徐悲鴻畫馬的特點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們想親眼見識一下這些不同神態的馬嗎?
生:想
師出示課件并解說:【各種馬,伴著馬蹄聲】看屏幕,馬已經向我們跑來了:奔馬騰空而起,立馬側頭遠望,單馬鬢毛飛揚,雙馬相映成趣,群馬疾馳而過,真是姿態各異。
正如文中所說:他畫的馬,不論是——,生接讀這句。
(2)師:在這眾多的作品中,被稱為藝術珍品的《奔馬圖》更是別具特色,請大家再看第四自然段,這幅《奔馬圖》什么樣?文中怎樣描述的?誰找到了這句話,站起來讀一讀? 師指名讀句子,出示句子。
師:來孩子們,藝術珍品難得一見呀。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看看句子中描述的這幅畫讓你有怎樣的感受?
指名讀。師范讀,齊讀。師生交流
師:這樣的一幅世界藝術珍品,光讀還不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它,欣賞它,記住它,好嗎?
課件【奔馬圖】:
師:你們看,這就是《奔馬圖》,畫中的馬骨骼勁挺,肌肉發達.它昂首揚尾,四蹄騰空,從神態氣勢上看,這真正是一匹駿馬。這就是:他畫的《奔馬圖》——(生接讀句子)
師:這幅圖畫于抗日戰爭時期,在一次會戰中我軍失利,長沙被日本鬼子占領,此時的徐悲鴻正在馬來西亞舉辦畫展為中國的抗戰募捐經費,聽到國難當頭,他心急如焚,連夜畫出這《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國之情。這就是:他畫的《奔馬圖》——(生接讀句子)
師:這幅畫不僅表現了馬的神采和特征,還賦予了畫家的個性和理想,更體現了一種勃發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會讓人熱血沸騰,充滿力量。這就是:他畫的《奔馬圖》——生接讀句子。
3、回讀“當年”,感悟“刻苦”。
(1)師:徐悲鴻在繪畫方面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畫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樣的艱辛與努力呢?請大家默讀課文2、3段,靜靜地體會他為了畫好馬是怎樣做的?
(2)生讀文后匯報。 (師生交流)。
(3)師:太專注了,用書上的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入了迷”,這入了迷不僅僅表現在他專心地觀察奔馬上,還表現在哪里?
師生交流 讀第三段。
(4)師:你覺得他的成功和我們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梅蘭芳,達芬奇,安培,牛頓,聶耳
師:你們知道得真多。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學苦練,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這就是文中所說的“功到自然成”。
板書設計
功到自然成。
四、拓展延伸,實踐導行:
1、師講解
課文我們已經讀完了。而徐悲鴻和他畫的那些馬卻深深地留在我們心中。從徐悲鴻畫馬獲得成功這件事上,你受到怎樣的啟發呢?
2、師小結
是呀,同學們,“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如果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做事都肯下足功夫,像徐悲鴻那樣勤奮、專注,相信我們就一定也能有成功的那一天。因為:(齊讀:功到自然成)。
教學反思
縱觀整篇文章,第四自然段是寫徐悲鴻畫馬的特點以及《奔馬圖》的,這一段詞句優美,適合訓練學生朗讀和積累。而這一段在內容上,也是激發學生對徐悲鴻的敬佩之情的一個重要所在,所以在這節課上,我大膽地取舍,在初讀、理清思路后,直奔重點,體會“成功”。在此,我采用個人練讀,指名讀、評讀、引讀、教師范讀等多種讀書形式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而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和語言的積累。在讀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將圖與文結合在一起,看圖理解句子,看圖朗讀句子,看插圖理解詞語。圖文對照,相得益彰,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
在這節課,我覺得教師的話說得有些多,朗讀的指導還應再具體一些。對徐悲鴻畫馬的“癡迷”理解不夠深刻,學生互動交流的比較少,老師的評價語還應加強。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課文中4個生字。
2、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過程與方法:
在不同形式的誦讀中,感悟理解詩意。
情感與態度:
在誦讀中了解詩句大概意思,感受如畫的田園風光,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生字,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在誦讀中了解詩句大概意思,感受如畫的田園風光,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
教學準備:
能演繹古詩意境的圖畫或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設疑導入。
1、讀詩題,說說自己的疑問與理解。
2、帶著問題來讀讀古詩吧!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多讀幾遍;自己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
2、生字讀音。
3、指名讀古詩,同學評議讀音。
4、注意容易出錯的地方,再來讀一讀古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誦讀古詩。
1、讓學生說出自己已經讀懂了什么,教師相機點撥指導朗讀古詩。
2、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疑惑,教師解惑并范讀古詩。
3、以自由讀、指名讀、同位互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幫助學生感悟理解詩意。
四、品讀古詩。
1、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自由誦讀古詩。想象一下古詩描繪的畫面。
2、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背誦古詩。
六、識記生字。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會認雙橫線中的9個生字,認識多音字“長”。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學習重點:
識字寫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小伙伴之間團結友愛的精神。
學習時間:
3課時
學習過程:
教 師 活 動 | 學 生 活 動 |
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讀題。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2.你還想知道什么? |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 學生說自己的疑問。 |
初步感知,學習生字: 1.檢查預習: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你能把課文讀準確嗎? 2.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看是否讀準確了。 3.同桌共同學習生字。 4.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5.去掉拼音讀。 6.開火車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7.讀詞語。 8.讀句子:“不要緊,不要緊……” 9.把生字放回課文,你會讀嗎? | 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看是否讀準確了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認讀生字 指名讀 去掉拼音讀 開火車讀 讀詞語 讀句子 自由讀課文 |
圍繞主要問題,討論式學習 1.提出問題:三個小伙伴在栽樹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學生自由朗讀,用筆勾畫相關的語句。 2.圍繞問題,小組內展開交流。 3.指名回答,相機板書,指導朗讀。 4.練習分角色讀2-5自然段。 | 學生自由朗讀,用筆勾畫相關的語句 小組交流。 學生練習朗讀。 |
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1.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 1)一起研讀“劇本”。 2)分配角色:小野豬,小象,小袋鼠,旁白 3)學生練習表演,互相提意見。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集體表演,集體評議。 1)最欣賞誰的表演,為什么? 2)想給誰的表演提改進意見? 3)相機引導:表演也要團結合作,發揮各人的長處。 | 小組合作,一起研讀“劇本”。 分配角色:小野豬,小象,小袋鼠,旁白 學生練習表演,互相提意見。 小組集體表演,集體評議。 |
聯系生活實際,訓練口語表達 1.師感情描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小樹栽好了,現在,如果你就是那棵小樹,你會對三個小伙伴說些什么呢? 3.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什么? 4.是啊,團結起來力量大呀!遇到困難,只要小伙伴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說說你和小伙伴一起努力解決了哪些困難。 |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想象。 (團結力量大……) 學生舉手說自己類似的經歷。 |
寫字指導 指導寫“伙、伴、拉”三個字。 指導寫“起、運、邊、圍、足”五個字。 | 學生觀察字型特點, 看教師范寫, 學生練習書寫,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識8個生字,寫會5個生字。
2.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3.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專項訓練: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有關瀑布的資料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識8個生字,寫會5個生字。
2.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誰看見過瀑布?瀑布就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水,從遠處看好像白布一樣,聲音很大,景色很美。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先生寫的一首詩——瀑布。
板書課題
瀑布
【設計意圖】由學生的生活感受引入對課文的學習,既鍛煉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又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二、識字學詞
(一)識字
1.出示生字。
pù dié tān bān yù chèn ping wù sōng zhàng jiǎo zuò chén
瀑 疊 灘 般 喻 襯 屏 霧 松 丈 腳 座 塵
①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②開火車帶拼音讀(讀正確的學生跟讀)
③教師正音,襯著(chèn)
④去拼音開火車讀(讀正確的學生跟讀)
⑤教師相機抽讀
【設計意圖】告訴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并知道怎樣才能學好。確保學生自學的時間,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學習。
(二)學詞
1.出示詞語。瀑布 疊疊的浪 岸灘 這般 比喻 襯著珍珠的屏如霧松林千丈青山 腳下 一座 如塵
2.學生自由讀。
3.開火車讀。(讀正確的學生跟讀)
4.教師相機點撥。
5.男女分讀。
6.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難詞點撥。
如煙、如霧、如塵——像煙、像霧、像塵。
千丈青山——很高的綠山。
【設計意圖】
通過學語言,達到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目的。
(三)寫字
1.學生自主觀察田字格生字,同桌交流寫法
2.自學寫字(步驟:讀一讀字音、想想生字筆順、提一提該注意的地方。)
3.強調:“塵”小字中間是豎,兩邊是點
4.描一描,寫一寫。
5.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
在學生自主觀察、臨寫、交流與教師范寫相結合,提高寫字效率和寫字能力。
三、熟讀感知
(一)熟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教師范讀
3.學生再讀
4.班內抽讀自己喜歡的小節
5.同桌互讀
6.班內展示讀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歌的內容。
(二)感知內容
本文共有( )個小節,瀑布的聲音好像(),又像()。瀑布的全身()襯著(),仰望瀑布它像(),時時吹來一陣風,把它吹的如(),如(),如()。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和文本對話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知內容。
板書設計:
瀑 布 襯 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教學流程
一、復習回顧
本文共有( )個小節,瀑布的聲音好像( ),又像( )。瀑布的全身( )襯著( ),仰望瀑布它像( ),時時吹來一陣風,把它吹的如( ),如( ),如( )。
【設計意圖】復習檢查,既可以反饋學生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為本節課做好準備。
二、專項訓練——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過渡: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進行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意思的專項訓練。
(一)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課文第一小節,練讀兩遍。再讀給同桌聽
2.說一說:瀑布的聲音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知道的?聯系文章同桌互相幫助解答,說說自己的看法。
3.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寫的?并畫出“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二)同桌討論
(三)組織全班交流
(四)教師點撥
1.(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2.再讀第一小節找一找
3.瀑布的聲音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4.像這樣的句子我們就叫他比喻句
(五)小組小節練習找比喻句
1.小組自讀
2.同桌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板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找比喻句的方法,為今后的習作練習做好鋪墊。
三、展示檢測
1.有感情朗讀詩歌中的比喻句。
指名讀,集體讀。
2.同桌互談自己的理解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既鍛煉了孩子的朗讀能力,又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信心和興趣。
板書設計
瀑 布
聲音: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全身: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仰望:一座珍珠的屏如煙如霧如塵
二年級語文老師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