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一化學教案
高一化學教案都有哪些?課程的具體名稱、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相應的學時、學分等,由各高校自主確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高一化學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高一化學教案篇1
知識與技能:
關于化學反應與能量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已經有所了解,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節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學習物質結構初步知識之后,從本質上認識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化學能與熱能的探究性問題,敢于質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同學合作完成科學探究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
2、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
本節教學重點:化學能與熱能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本節教學難點:
1、從本質上(微觀結構角度)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從而建立起科學的能量變化觀。
2、學會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定義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首先讓學生觀看人類開發和利用能源的錄像、圖片等,或提出一個有關能源的社會實際問題進行討論→進入實際應用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所釋放出的能量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重要意義。
[板書]第一節化學能與熱能
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學生實驗]課本實驗2-1
[思考]為什么要用砂紙打磨鋁片?
[學生思考回答]因為鋁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鋁片與酸的接觸,使反應不能進行。
2023高一化學教案篇2
教學重點:
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教學難點:
1.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
2.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中,涉及溶液體積時的計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說某溶液是濃還是稀,但濃與稀是相對的,它不能說明溶液中所含溶質的確切量,因此有必要對溶液的濃與稀的程度給以數量的意義。
(板書)第五節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
(設問)在溶液中,溶質、溶劑或溶液的量如果發生變化,那么對溶液的濃稀會有什么影響?
(講述)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很多,本節重點介紹溶質質量分數。
(板書)1.溶質的質量分數
定義: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2.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數學表達式:
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
(提問)某食鹽水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它表示什么含義?
(講述)這表示在100份質量的食鹽溶液中,有16份質量的食鹽和84份質量的水。
(板書)二一定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質質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劑質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小結:對比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
第二課時
(板書)三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講述)關于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1.已知溶質和溶劑的量,求溶質的質量分數。
例1從一瓶氯化鉀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鉀固體,試確定這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這瓶溶液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為14%。
2.計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質和溶劑的量。
例2在農業生產上,有時用質量分數為10%~20%食鹽溶液來選種,如配制150千克質量分數為16%的食鹽溶液,需要食鹽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鹽的質量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質量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鹽溶液需食鹽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釋和配制問題的計算。
例3把50克質量分數為98%的稀釋成質量分數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答:把50克質量分數為98%稀釋成質量分數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配制500毫升質量分數為20%溶液需要質量分數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質量分數為20%溶液的密度為,質量分數為98%的密度為。
設需質量分數為98%的體積為x
由于被稀釋的溶液里溶質的質量在稀釋前后不變,所以濃溶液中含純的質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純的質量。
答:配制500ml質量分數為20%溶液需63.2ml質量分數為98%
(講述)除溶質的質量分數以外,還有許多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在使用兩種液體配制溶液時,可以粗略的用體積分數來表示:
例:用70體積的酒精和30體積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體積約為100毫升(實際略小)該溶液中酒清的體積分數約為70%。
小結:要理解溶質質量分數和溶液體積分數的概念,熟練掌握溶質質量分數的有關計算。
2023高一化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
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實驗,使學生了解鑒別它們的方法。
3.使學生認識對比的學習方法。
4.使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5.通過了解侯德榜制堿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na2o2的性質。
2.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教學難點:過氧化鈉和水、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用具
投影儀、小試管、大試管、小燒杯、脫脂棉、膠頭滴管、酒精燈、火柴、氣球、小燒杯、鐵架
臺、鑷子,na2o2、na2co3、nahco3固體,nahco3、bacl2溶液,稀鹽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試劑。
●課時安排:共1課時
●第一課時:鈉的氧化物:氧化鈉與過氧化鈉
●教學過程
[設問]有人打電話119,意味著有什么事情發生?
[學生]有火情發生。
[設問]這時,我們首先想到用什么滅火呢?
[學生]水、滅火器等。
[講解]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是由于反應產生了比空氣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燒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來點火,大家相信嗎?
[演示實驗2—6]蘸有na2o2的脫脂棉與水的反應。
[補充實驗]在一個盛有少量碳酸鈉固體的小燒杯中加入鹽酸,并用鑷子夾取蘸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伸入燒杯,脫脂棉劇烈燃燒。
[補充實驗]也可以用此法:用脫脂棉包一定量的過氧化鈉,請學生用玻璃管吹氣,過一段時間,棉花就會劇烈燃燒,所以也叫“吹氣生火”
[設問]發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過氧化鈉]
[教師]原來,是這種叫做過氧化鈉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課]由于鈉的性質活潑,其化合物的種類繁多,用途也廣。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鈉的化合物。
[板書]第二節鈉的化合物
[板書]一、過氧化鈉
[教師]由剛才的實驗我們可知,na2o2可與h2o和co2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反應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實驗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試管中,檢驗生成的氣體,并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
[講解]由剛才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和溶液變紅可推知,na2o2與水反應后生成了相應的堿naoh和o2,請大家寫出該反應的反應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學生活動]
[教師板書]2na2o2+2h2o====4naoh+o2↑
[講解]na2o2與co2反應時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脫脂棉的燃燒),同時生成了na2co3。na2o2
既是氧化劑有時還原劑。
[板書]2na2o2+2co2====2na2co3+o2↑
[補充實驗]在盛有少量酚酞試液的試管中逐漸加入na2o2粉末,振蕩。
[學生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講解]上述實驗說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實際應用中,我們常用其來漂白織物、麥稈、羽毛等。
[投影思考題]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來做供氧劑,說明理由。
2.na2o2應怎樣保存?
設問:na2o2與鹽酸反應產物呢?學生完成
[學生活動]2na2o2+4hcl====4nacl+o2↑+2h2o
[過渡]同樣是由鈉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na2o,卻有著與na2o2不同的性質。
2023高一化學教案篇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
2、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解質的概念。
難點:電解質的概念;探究堿和鹽的定義。
教學工具
多媒體,翻頁筆,白板筆
教學過程
[引言]按照物質的分類,我們可以把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種類的劃分,我們又可以把化合物分為酸、堿、鹽、氧化物。在化學反應中我們還有一種重要的分類方法,將有離子參加的反應統稱為離子反應,沒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做非離子反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離子反應。
[板書]第二節離子反應
[投影]據初中所學判斷,下列物質中能導電嗎?為什么?請大家思考。
鹽酸、NaOH溶液、NaCl固體、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講]石墨、銅能導電,是因為其中有自由移動的電子存在。鹽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導電,是因為其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這些自由的離子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什么氯化鈉固體不導電,而氯化鈉溶液可以?讓我們一起進入微觀世界,了解氯化鈉溶解的過程發生了什么變化。
Flash演示:NaCl的溶解和電離
[講]當氯化鈉固體還沒有進入水溶液的時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加入氯化鈉固體之后,水分子包圍固體溶質并分布在固體表面。水分子的作用減弱了氯化鈉晶體中鈉離子和氯離子的靜電作用力,使氯化鈉電離出鈉離子和氯離子,這個時候吸收了一定的熱量,請大家注意溫度計溫度的變化,鈉離子和氯離子繼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發生水合,生成了能夠自由移動的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我們把這種產生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稱為電離。
[板書]
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1、電離
[講]把氯化鈉投入水中,我們觀察到的是氯化鈉溶解的現象,這個現象本質上是氯化鈉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電離出了鈉離子和氯離子并結合生成水合離子。這些自由移動的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定向移動,就是他們能夠導電的本質原因。
[過渡]現在我們不僅知道溶液里面自由移動的離子是怎么產生的,也知道了溶液導電的原因。一個問題的解決是另一個問題的產生。
[追問]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樣的物質在什么條件下可以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也就是說那些物質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導電呢?
[板書]酸、堿、鹽導電的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
[講]很好,酸、堿、鹽的水溶液可以導電,說明他們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僅如此,酸、堿、鹽等在熔融狀態下也能電離而導電,于是我們依據這個性質把能夠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統稱為電解質。
[板書]
2、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等。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點擊試題]
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A、NaCl溶液能導電,所以NaCl溶液是電解質
B、固態NaCl不導電,但NaCl是電解質
C、HCl水溶液能導電,所以HCl是電解質
D、SO3溶于水能導電,所以SO3是電解質
E、Cu能導電,所以是電解質
F、BaSO4的水溶液不能導電,所以BaSO4是非電解質
[投影小結]注意事項:
③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為非電解質。
①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是對化合物的分類,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電解質應是化合物(屬于純凈物)。而Cu則是單質(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石墨或金屬),K2SO4與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電解質應是一定條件下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導電,但溶液中離子不是它本身電離出來的,而是與水反應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電解質。例如CO2能導電是因CO2與H2O反應生成了H2CO3,H2CO3能夠電離而非CO2本身電離。所以CO2不是電解質,是非電解質(如氨氣、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H2SO3、NH3.H2O是電解質
④BaSO4AgCl難溶于水,導電性差,但由于它們的溶解度太小,測不出(或難測)其水溶液的導電性,但它們溶解的部分是完全電離的,所以他們是電解質
⑤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熱熔化時本身能否發生電離是區別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理論依據,能否導電則是實驗依據。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石墨;電解質本身不一定能導電,如NaCl晶體。
⑥電解質包括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是水溶液還是熔融狀態下均可導電,如鹽和強堿。共價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導電的物質,如HCl
[過渡]明確了什么是電解質,我們回頭想想,剛才氯化鈉的溶解,其根本的原因是氯化鈉在水中發生電離,由于水分子作用減弱了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使NaCl發生電離并形成能夠自由移動的水合鈉離子與水合氯離子,為了方便,仍用離子符號表示水合離子。
[副板書]NaCl=Na++Cl―
[講]電解質在水中發生電離的這個過程,我們可以電離方程式來表示。
[板書]3、電離方程式
[投影并分析]H2SO4=2H++SO42-HCl=H++Cl-
HNO3=H++NO3-
[講]硫酸在水中電離生成了兩個氫離子和一個硫酸根離子。鹽酸,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氯離子。_則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_根離子。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我們就稱之為酸。從電離的角度,我們可以對酸的本質有一個新的認識。那堿還有鹽又應怎么來定義呢?大家能不能一起回答?
[投影]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
電離時生成的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講]非常好,現在大家動手練一下:寫出以下物質的電離方程式
[投影試題]書寫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
KCl=K++Cl―Na2SO4=2Na++SO42―
AgNO3=Ag++NO3―BaCl2=Ba2++2Cl―
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講]這里大家要特別注意,碳酸是一種弱酸,弱酸的酸式鹽如碳酸氫鈉在水溶液中主要是電離出鈉離子還有碳酸氫根離子;而硫酸是強酸,其酸式鹽就在水中則完全電離出鈉離子,氫離子還有硫酸根離子。
[投影小結]注意:
1、HCO3-、OH-、SO42-等原子團不能拆開
2、HSO4―在水溶液中拆開寫,在熔融狀態下不拆開寫。
[堂上練習]
以下12種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物質:①Cu②NaCl③NaHSO4④SO3⑤H2SO4⑥C2H5OH⑦CaCO3⑧BaSO4⑨Cu(OH)2⑩Fe(OH)3⑾NaOH⑿NH3·H2O請按下列分類標準回答問題。
(1)屬于電解質的是________.
(2)能電離出H+的是,屬于酸的是_____
(3)屬于堿的是_______,其中難溶性堿是_______
(4)難溶的鹽的_________
課后小結
見教學過程。
課后習題
1.下列化學方程式中,不能用離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A.Ba(NO3)2+H2SO4==BaSO4↓+2HNO3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D.BaCl2+H2SO4==BaSO4↓+2HCl
2.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鹽酸與碳酸鋇反應CO32-+2H+==CO2↑+H2O
B、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
C、_銀溶液中加入銅粉Ag++Cu==Cu2++Ag↓
D、鐵與稀鹽酸反應2Fe+6H+==2Fe3++3H2↑
3.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氫氧化鋇溶液和稀硫酸Ba2++OH-+H++SO42-=BaSO4↓+2H2O
B、氯化鐵溶液中加鐵粉2Fe3++Fe=3Fe2+
C、過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2OH-=CO32-+H2O
D、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OH-=HCO3-+H2O
4.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離子組是()
A.NH4+、Fe3+、SO42-、NO3-B.K+、Na+、HCO3-、NO3-
C.K+、NH4+、MnO4-、SO42-D.Na+、K+、NO3-、SO42-
5.在PH=1無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Al3+、Ag+、NO3-、Cl-B.Mg2+、NH4+、NO3-、Cl-
C.Ba2+、K+、S2-、Cl-D.Cu2+、Na+、NO3-、SO42-
6.堿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透明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7.下列各組的兩種物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氫氧化鈉與鹽酸;氫氧化鈉與碳酸
B.BaCl2溶液與Na2SO4溶液;Ba(OH)2溶液與H2SO4溶液
C.Na2CO3溶液與_溶液;CaCO3溶液與_溶液
D.石灰石與_反應;石灰石與鹽酸
8.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碳酸鈣與鹽酸反應:CO32-+2H+===CO2↑+H2O
B.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Ba2++SO42-===BaSO4↓
C.銅片插入_銀溶液中:Cu+Ag+===Ag+Cu2+
D.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Fe+3Cu2+===2Fe3++3Cu
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Cl-、SO42-、NO3-、CO32-等陰離子。
(1)當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時,則上述陰離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時,則上述陰離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陰離子中的一種或幾種:Cl-、OH-、S2-、CO32-、SO32-、SO42-。
(1)當溶液中有大量的H+存在時,則不可能存在:
(2)當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時,則不可能存在:
(3)當溶液中有大量和陽離子存在時,上述所有陽離子都不可能存在。
11.某無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中的幾種離子。
(1)不做任何實驗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過量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過量稀_,白色沉淀不消失,說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離子是___________,有關的離子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2)的濾液加入過量NaOH溶液,出現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有_______________。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陰離子是下列A-D中的(填序號)_________。
A.Cl-B.NO3-C.CO32-D.OH-
板書
第二節離子反應
Flash演示:NaCl的溶解和電離
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1、電離
酸、堿、鹽導電的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
2、、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等。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電離方程式:
KCl=K++Cl―Na2SO4=2Na++SO42―
AgNO3=Ag++NO3―BaCl2=Ba2++2Cl―
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2023高一化學教案篇5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
2、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學課文及練習,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_投入,體驗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的科學研究過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教學難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過程
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反應
設問:
1.BaCl2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而NaCl溶液卻不能,試分析原因。
2.在實驗“2”的濾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實驗證明?請簡單設計。
BaCl2溶液與CuSO4溶液混合
反應本質:Ba2++SO2-4==BaSO4↓
CuCl2溶液與AgNO3溶液混合
反應本質:Ag++Cl-==AgCl↓
AgNO3與NaCl反應動畫。請點擊畫面
2、離子反應方程式:
--上述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①“寫”,寫化學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電離的物質寫成離子形式,其他物質寫化學式。如單質、沉淀、氣體、難電離物質、氧化物等。
③“刪”,刪去兩邊沒反應的離子,
④“查”,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守恒。
離子方程式書寫步驟請點擊觀看
應該改寫成離子形式的物質:
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a、強酸:HCl、H2SO4、HNO3等;b、強堿: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應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寫成離子形式,而為生成物時一般是沉淀,寫沉化學式。c、可溶性鹽:請學生課后復習溶解性表。
仍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
a、難溶的物質:Cu(OH)2、BaSO4、AgCl等
b、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弱堿、水。
c、氣體:H2S、CO2、SO2等
d、單質: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寫出離子方程式:
①在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氫
③氧化銅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鐵屑放入硫酸銅溶液
①Ca2++CO32-=CaCO3
②NH3·H2O+H+=NH4++H2O
③CuO+2H+=Cu2++H2O
④Fe+Cu2+=Cu+Fe2+
參考答案:
離子反應發生條件之一:有沉淀生成
點擊觀看
離子反應發生條件之二:有難電離物質生成
點擊畫面觀看
離子反應條件之三:有揮發性物質生成
點擊畫面觀看
小結
1、離子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概念
2、離子反應方程式書寫
3、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課后習題
1、完成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HCl+NaOH
②H2SO4+KOH
③HNO3+Ba(OH)2
2、完成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Cu(OH)2+HCl
②CH3COOH+KOH
③Ba(OH)2+H2SO4
H++OH-====H2O這一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強酸+強堿可溶性鹽+水的反應的本質為H++OH-===H2O
2023高一化學教案篇6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介紹氯元素被發現的歷史,以及目前的應用。
2、熟悉氯原子的機構特點和化學特性,掌握氯和金屬,氯與氫氣,氯與水發生的反應。
3、熟悉燃燒的新的定義,掌握液氯與氯水的區別和成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氯氣、氯水的化學性質、氯離子的檢驗方法。
教學難點:
氯水的性質及漂白原理;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工具
實驗儀器、多媒體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引入]我們在生活中所說的鹽和我們化學中說的鹽含義一樣嗎?
點評:不一樣,生活中的鹽主要指食鹽氯化鈉,化學上的鹽指能夠電離出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
[閱讀思考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氯原子很容易一個電子而形成,具有性。在自然界中以態存在。
[板書]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導]閱讀教材“科學史話”,了解氯氣的發現過程。完成講義。
[閱讀思考2]氯氣是于年,有瑞典化學家發現的,并在年,由確認。舍勒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是;從氯氣的發現和確認過程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一、活潑的黃綠色氣體—氯氣
[思考與交流]1、試寫出舍勒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2、由氯氣的發現和確認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啟示?(提示:氯氣由發現到確認所用時間、原因,戴維確認氯氣的依據)
[引導]氯氣是一種什么樣的氣體,具有那些性質?
[探究1]氯氣的物理性質
展示剛收集的一瓶氯氣,觀察氯氣的顏色和狀態。
[板書]1.物理性質: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能溶于水(氯水)、易液化(液氯)
[引導]在初中時曾經學過有關氯氣與鈉的反應,回顧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板書]2.化學性質
a.與金屬反應
2Na+Cl22NaCl
[設問]氯氣能否與不活潑的金屬如鐵、銅等反應?
[探究2]視頻播放氯氣與鐵的反應
[板書]2Fe+3Cl22FeCl3
[總結]氯氣不僅可以和Na、Fe反應,還可以和Al、Cu、Mg等大多數金屬反應,生成金屬氯化物。如與銅反應生成氯化銅。
[板書]Cu+Cl2=CuCl2
[結論]氯氣具有很強的性,可以和絕大多數的金屬在或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金屬。
[設問]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的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會有什么現象呢?
[探究3]氯氣和非金屬反應
實驗4-3在空氣中點燃H2,然后把導管緩緩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板書]b.與非金屬反應H2+Cl22HCl
現象總結“氫氣在氯氣中安靜的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生成”
[探究4]氯氣和水反應
在收集的兩瓶氯氣中,分別加入干燥和濕潤的兩片紅色布條,觀察現象。
點評:干燥的布條沒有褪色,濕潤的紅色布條褪色。
[提問]通過這一實驗可以得到什么結論?使布條褪色的是氯氣嗎?
[歸納]氯氣不具有漂白性,氯氣溶于水才具有漂白性,是因為氯氣和水發生了反應,產生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質。
[板書]c.氯氣和水反應Cl2+H2O==HCl+HClO
[結論]氯氣無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氣可以部分和水反應生成和,具有漂白性
[閱讀思考3]次氯酸的性質:
①氧化性:次氯酸具有強性,可以用來殺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次氯酸是一種酸,
③穩定性,次氯酸不穩定,在下可分解,化學方程式為。
[探究5]氯氣和堿的反應
往盛有氯氣的塑料瓶內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蓋好瓶蓋,振蕩,觀察現象。
[板書]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結論]氯氣可以和氫氧化鈉等堿反應生成鹽酸鹽、次氯酸鹽和水。
[閱讀思考4]工業上制取漂白液的反應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應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氯氣的主要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氯氣與金屬、非金屬、水、堿的反應。
[點擊高考試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Cl2的性質活潑,與H2混合后立即發生爆炸
②實驗室制取Cl2時,為了防止環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OH)2溶液吸收
③若Cl2發生泄漏,應立即向上風地區轉移
④檢驗HCl氣體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將氣體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氣體中的Cl2,可將氣體通入飽和食鹽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解析:Cl2與H2混合,達到爆炸極,在點燃或光照的條件下能發生爆炸,①錯誤;Ca(OH)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質含量少,實驗室中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錯誤,排除A、B項;HCl氣體與AgNO3溶液反應可產生AgCl沉淀,④錯誤;將混合氣體通入飽和食鹽水中,除去的是HCl氣體,而不是Cl2,⑤錯誤,排除D項。
答案:C
2.NaCl是一種化工原料,可以制備一系列物質,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25℃時,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與Cl2的反應中,Cl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C.常溫下干燥的Cl2能用鋼瓶貯運,所以Cl2不與鐵反應
D.上圖所示轉化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解析:A項,25℃時,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確;C項,氯氣與鐵在加熱或潮濕的環境中易反應,而在常溫和干燥的環境中不反應,不正確;D項,制備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應均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故不正確。
答案:B
3.下列實驗過程中,不會產生氣體的是()
解析:A項,新制氯水中的HClO見光分解生成氧氣;B項,新制氯水中的H+與發酵粉中的NaHCO3反應生成CO2;C項,新制氯水中的Cl2與NaBr反應生成Br2和NaCl,沒有氣體產生;D項,H2O與Na2O2反應生成O2。
答案:C
4.
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授法
教學用具:
實驗儀器、多媒體
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在生活中所說的鹽和我們化學中說的鹽含義一樣嗎?
點評:不一樣,生活中的鹽主要指食鹽氯化鈉,化學上的鹽指能夠電離出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
[閱讀思考1]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氯原子很容易一個電子而形成,具有性。在自然界中以態存在。
[板書]2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導]閱讀教材“科學史話”,了解氯氣的發現過程。完成講義。
[閱讀思考2]氯氣是于年,有瑞典化學家發現的,并在年,由確認。舍勒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是;從氯氣的發現和確認過程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一、活潑的黃綠色氣體—氯氣
[思考與交流]1、試寫出舍勒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2、由氯氣的發現和確認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啟示?(提示:氯氣由發現到確認所用時間、原因,戴維確認氯氣的依據)
[引導]氯氣是一種什么樣的氣體,具有那些性質?
[探究1]氯氣的物理性質
展示剛收集的一瓶氯氣,觀察氯氣的顏色和狀態。
[板書]1.物理性質: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能溶于水(氯水)、易液化(液氯)
[引導]在初中時曾經學過有關氯氣與鈉的反應,回顧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板書]2.化學性質
a.與金屬反應
2Na+Cl22NaCl
[設問]氯氣能否與不活潑的金屬如鐵、銅等反應?
[探究2]視頻播放氯氣與鐵的反應
[板書]2Fe+3Cl22FeCl3
[總結]氯氣不僅可以和Na、Fe反應,還可以和Al、Cu、Mg等大多數金屬反應,生成金屬氯化物。如與銅反應生成氯化銅。
[板書]Cu+Cl2CuCl2
[結論]氯氣具有很強的性,可以和絕大多數的金屬在或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金屬。
[設問]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的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會有什么現象呢?
[探究3]氯氣和非金屬反應
實驗4-3在空氣中點燃H2,然后把導管緩緩伸入盛滿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板書]b.與非金屬反應H2+Cl22HCl
現象總結“氫氣在氯氣中安靜的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生成”
[探究4]氯氣和水反應
在收集的兩瓶氯氣中,分別加入干燥和濕潤的兩片紅色布條,觀察現象。
點評:干燥的布條沒有褪色,濕潤的紅色布條褪色。
[提問]通過這一實驗可以得到什么結論?使布條褪色的是氯氣嗎?
[歸納]氯氣不具有漂白性,氯氣溶于水才具有漂白性,是因為氯氣和水發生了反應,產生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質。
[板書]c.氯氣和水反應Cl2+H2O==HCl+HClO
[結論]氯氣無漂白性,溶于水的氯氣可以部分和水反應生成和,具有漂白性
[閱讀思考3]次氯酸的性質:
①氧化性:次氯酸具有強性,可以用來殺菌消毒和漂白;
②酸性:次氯酸是一種酸,
③穩定性,次氯酸不穩定,在下可分解,化學方程式為。
[探究5]氯氣和堿的反應
往盛有氯氣的塑料瓶內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蓋好瓶蓋,振蕩,觀察現象。
[板書]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結論]氯氣可以和氫氧化鈉等堿反應生成鹽酸鹽、次氯酸鹽和水。
[閱讀思考4]工業上制取漂白液的反應方程式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制取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反應方程式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氯氣的主要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氯氣與金屬、非金屬、水、堿的反應。
[點擊高考試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Cl2的性質活潑,與H2混合后立即發生爆炸
②實驗室制取Cl2時,為了防止環境污染,多余的Cl2可以用Ca(OH)2溶液吸收
③若Cl2發生泄漏,應立即向上風地區轉移
④檢驗HCl氣體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將氣體通入AgNO3溶液中
⑤除去HCl氣體中的Cl2,可將氣體通入飽和食鹽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解析:Cl2與H2混合,達到爆炸極,在點燃或光照的條件下能發生爆炸,①錯誤;Ca(OH)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質含量少,實驗室中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②錯誤,排除A、B項;HCl氣體與AgNO3溶液反應可產生AgCl沉淀,④錯誤;將混合氣體通入飽和食鹽水中,除去的是HCl氣體,而不是Cl2,⑤錯誤,排除D項。
答案:C
2.NaCl是一種化工原料,可以制備一系列物質,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25℃時,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與Cl2的反應中,Cl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C.常溫下干燥的Cl2能用鋼瓶貯運,所以Cl2不與鐵反應
D.上圖所示轉化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解析:A項,25℃時,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故不正確;C項,氯氣與鐵在加熱或潮濕的環境中易反應,而在常溫和干燥的環境中不反應,不正確;D項,制備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應均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故不正確。
答案:B
3.下列實驗過程中,不會產生氣體的是()
解析:A項,新制氯水中的HClO見光分解生成氧氣;B項,新制氯水中的H+與發酵粉中的NaHCO3反應生成CO2;C項,新制氯水中的Cl2與NaBr反應生成Br2和NaCl,沒有氣體產生;D項,H2O與Na2O2反應生成O2。
答案:C
4.(雙選題)如圖所示,從A處通入Cl2,關閉B閥門時,C處的紅色布條上看不到明顯的現象,當打開B閥后,C處紅布逐漸褪色,則D瓶中裝的是()
A.濃硫酸
B.NaOH溶液
C.H2O
D.飽和NaCl溶液
解析:先應判斷A處通入的Cl2是否帶有水蒸氣,根據B閥打開時,C褪色,說明A處的Cl2為潮濕的,潮濕的Cl2在B閥關閉時通過D瓶,看不到C處紅色布條有明顯變化,說明D瓶溶液吸收了氯氣或吸收了潮濕氯氣中的水蒸氣,故正確答案為AB。
答案:AB
課堂總結及評價: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氯氣的主要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氯氣與金屬、非金屬、水、堿的反應。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隨著我們學習的深入,我們會掌握更多的知識,并利用這些知識為生活服務。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Cl2的性質:與金屬反應、與水反應,懂得了生活中的一些科學道理。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Cl2的其他性質。
板書設計:
第二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活潑的黃綠色氣體——氯氣
1.原子結構
2.物理性質
3.化學性質:
(1)與金屬反應
(2)與水反應
4.用途:活動與探究
(1)H2在Cl2中燃燒時瓶口所產生的現象與打開濃鹽酸試劑瓶所產生的現象為什么相同?
(2)氯氣有毒,但是為什么又用它來給自來水消毒?
(3)到本市自來水公司做一次調查,了解自來水公司是如何給自來水消毒的。
(4)人在“死?!敝袨槭裁床粫鲁?
(5)上網查找資料(或查詞典《化工辭典》王箴主編,化工出版社),了解當前國內、國際上可以用于自來水消毒的試劑有哪些。
附調查表
[作業]:課本P87之1、2、3、4、5、6、7、8、9。
2023高一化學教案篇7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
1、通過探究實驗了解氯水的成分,知道氯水的漂白作用及其起作用的漂白物質
2、掌握氯氣與水的反應,氯氣與堿的反應以及漂白粉的制取和漂白原理
3、通過對氯水成分和氯水漂白作用的探究,再次體會到實驗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重要方法,并能運用初步形成的觀察方法進行全面觀察;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判斷、不斷地揭示矛盾和解決矛盾,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同時開發學生智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氯氣與水反應,氯氣與堿反應以及漂白粉的制取與漂白原理
教學難點:氯水成分的探究推理、氯水的漂白作用
教學工具
教學用具:氯氣、蒸餾水、NaOH溶液、集氣瓶、干燥的紅紙、紫色石蕊試液、AgNO3溶液、稀HNO3探究實驗:①往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蒸餾水,觀察氯水的顏色②往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加入AgNO3,再滴加稀HNO3,觀察現象③往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探究其成分及其作用④分別將干燥的和濕潤的紅紙條放入盛有干燥的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探究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質⑤把少量的NaOH溶液注入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體會Cl2與NaOH溶液的反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氯氣的物理性質、氯元素的原子結構、氯氣與非金屬和金屬的反應
導入新課:利用一則報道,消防員用水驅散泄漏的氯氣的事實引入新課
二、氯水成分、漂白性物質的探究和Cl2與H2O的反應
1、實驗探究
實驗(1):往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蒸餾水,觀察其顏色變化
實驗現象:氯水顏色變淺,呈淺綠色
實驗結論:氯氣少部分溶于水,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實驗(2):往盛有氯水的試管中先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HNO3,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實驗結論:氯水中含有Cl-
實驗(3):往盛有氯水的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溶液出現紅色,但后來紅色又褪去
實驗結論:氯水中含有H+和漂白性物質
實驗(4):分別將干燥的和濕潤的紅紙條放進盛有干燥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干燥的紅紙條不褪色,濕潤的紅紙條褪色
實驗結論:干燥的Cl2不具有漂白性,Cl2與H2O反應生成了漂白性物質
2、Cl2與H2O反應的分析
化學反應方程式Cl2+H2O===HCl+HClO分析氯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指出氧化劑、還原劑
HClO的性質和用途:
a、弱酸性,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還弱
b、有強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殺菌、消毒
c、不穩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氣
總結:氯水的的成分(三分四離):H+、Cl-、OH-、ClO-、Cl2、H2O、HClO
思考:實驗室為什么用棕色瓶盛裝氯水?
三、氯氣與堿的反應
1、補充實驗: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一瓶盛有Cl2的集氣瓶中,觀察其變化
實驗現象:黃綠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為無色
2、從Cl2與H2O的反應來分析、理解Cl2與NaOH的反應
化學反應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液的主要成分:NaCl、NaCl0,其中有效成分:NaClO
3、從Cl2與NaOH的反應,寫出Cl2與Ca(OH)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業制備漂白粉的原理)
漂白粉精的主要成分:CaCl2、Ca(ClO)2,其中有效成分:Ca(ClO)2
總結氯氣與堿反應的規律:氯氣+堿====氯酸鹽+次氯酸鹽+水
思考:(1)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為什么不直接用次氯酸漂白,而要將氯氣轉換成次氯酸鹽制成漂白粉來漂白?
(2)制成的漂白粉進行漂白時,如何體現漂白性?
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Ca(ClO)2+CO2+H2O====CaCO3↓+2HClO(家庭漂白粉的漂白和失效的原理)
Ca(ClO)2+2HCl====CaCl2+2HClO(工業上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思考:漂白粉應怎樣保存?
四、氯氣的用途
根據氯氣的性質,結合課本閱讀、總結氯氣的用途
五、小結
六、學生練習
七、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