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六年級 >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

時間: 新華 六年級

好的教案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

教材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空間感,他們對位置與方向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斷地提高。已經能夠根據上、下、左、右、前、后和東、南、西、北等十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而且通過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已經初步認識了在一個平面內可以通過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以及會用量角器測量角。這些知識為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在空間的具體位置打下基礎,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境,有較大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方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認識事物。在這個年級,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強,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2.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和發現確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態°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教學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學生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課時安排:

⒈位置與方向㈠……………………………………………………………1課時

⒉位置與方向㈡……………………………………………………………1課時

⒊練習五………………………………………………………………………………1課時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2

教學內容:

第89頁例3、例4,90頁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二第5、6、7、8題。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2.感受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負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會用正、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

教師: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名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誰先試一試?

向上看向前走200米電梯上升15層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

二、復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習了負數,你能舉幾個負數的例子嗎?

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三、學習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例3的情境:小明向東走200米,小軍向西走200米。

教師問:你準備怎樣來表示這兩個不同意思的量?

學生1:向東走200米記作+200米,向西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學生2:向西走200米記作+200米,向東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教師對這兩種記法都應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試一試

(1)如果汽車向正北方向行駛50m記作+50m,那么汽車向正南方向行駛100m該怎樣記?

(2)如果體重減少2kg記作-2kg,那么+5kg表示什么?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小結:由此可見,我們可以用正數、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3)練習:課堂活動第2題:說出表中正數、負數表示的意義。

項目父母工資電話費父母獎金水、電、氣費伙食費

收支情況(元)4500-1301000-280-1750

2.教學例4。

教師:其實,正、負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某農用物資商場把下半年的盈虧情況做了一個表:(出示例4)

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盈虧情況(元)+6500-27000-750+9500+16700

教師:表中的正數,負數各表示什么意思?(正數表示盈利,負數表示虧損。)

教師:從表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匯報。

教師:盈和虧也是兩個相反意義的量,我們用正數、負數來表示,簡潔而準確。

3.討論生活中的負數。

教師出示存折和電梯圖上的負數,讓學生講講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教師:存折上的-800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取出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

電梯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面為界線,地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

老師現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啊?要到地下3層呢?

四、課堂練習

1.下圖每段表示1m,小麗剛開始的位置在0處。

(1)小麗從0處向東行5m表示+5m,那么她從0點向西行4m表示為()

(2)如果小麗的位置是+8m,說明她是從0點向()行了()m。

(3)如果小麗的位置是-6,說明她是從0點向()行了()m。

(4)如果小麗先向西行6m,再向東行9m,這時小麗的位置表示為()m。

(5)如果小麗先向東行3m,再向西行7m,這時小麗的位置表示為()m。

2.如果順時針方向旋轉90°記作+90°,那么逆時針方向旋轉90°記作()。

3.如果-20分表示比平均分低20分,那么+15表示()

4.如果比規定任務多做5個記作+5個,那么-5表示()

5.2.如果在銀行存入10000元記作+10000,那么-5000表示()。

五、自學“你知道嗎?”

學生閱讀教科書92頁內容,說說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七、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第6、7題。

家庭作業:90頁課堂活動第3題,練習二十二第5、8題

板書設計:

認識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及其簡單應用

向東走200米記作+200米,向西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正數、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3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

教學目的:1、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義及計算方法。

2、讓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滲透統計思想,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在應用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開展活動,產生問題。

1學生實驗。

教師準備好一桶鹽水、一桶淡水,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杯子,隨便在哪一只桶里去裝一杯水,再把雞蛋放入杯中,觀察發現了什么?(有的杯中的雞蛋能浮起來、有的杯中的雞蛋沉下去了)

1、猜測原因。

2、如果沒發現原因,教師可以帶學生嘗一嘗杯子里的水,發現雞蛋能否浮起來與水的咸淡有關。

二、探究學習,初步感知

1、演示實驗

一號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5克鹽。

二號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10克鹽。

三號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20克鹽。

觀察:發生了什么變化?(鹽溶化在水中了)

2、計算,三杯鹽水中鹽各占鹽水的百分之幾?

5÷(200+5)10÷(200+10)20÷(200+20)

=5÷20=10÷210=20÷220

2.4%54.8%9.1%

3、揭示:鹽占鹽水的百分比就是含鹽率。

4、口述:①號、②號、③號杯中鹽水的含鹽率。

三、深入探究,尋找規律。

1、比一比三杯鹽水的含鹽水率的高低。

(方法1:看計算出的數據。方法2:嘗鹽水的味道。等)

2、含鹽率的高低與什么有關。

①猜測。(與鹽的多少有關。與水的多少有關。)

②討論。

③驗證。

А、與鹽的多少有關。

在①號杯中在放入5克鹽,計算出含鹽率約為4.8%,與原來①號杯中含鹽率約為2.4%比較:鹽多起來了,含鹽率高了。

Б、與水的多少有關系:

在②號杯中再放入20克水,計算出含鹽率約為4.3%,與原來②杯含鹽率約為4.8%比較:水多起來了,含鹽率減低了。

④、結論:水不變,鹽越多,含鹽率越高。

鹽不變,水越多,含鹽率越低。

3、一杯水的含鹽率是20%,要提高它的含鹽率,該怎么辦?(方法1、可以加鹽。2、可以蒸發水分。等)

四、知識遷移、完善揭題。

1、種子發芽率的研究。

①課前同學們都做了種子發芽實驗,請大家匯報試驗情況。

(如:我試驗用的種子是黃豆,共20粒,發芽了17粒。)

②為了提高種子的利用率,需要計算發芽率。什么是發芽率?怎么求?

③計算后,學生交流自己的種子的發芽率。

④問題:種子的發芽率可達多少?

2、除了含鹽率、發芽率,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百分率,請學生說一說你知道的百分率,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3、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誰來取個課題?(百分率應用)

五、比賽、調查、應用延伸

1、現場每人計算10道口算題,比一比誰的正確率高,然后再說一說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現場請學生調查近視情況,計算出近視率,然后再談一談有什么想法或建議?

3、課后調查,填表我班共有人,來自個家庭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2~3頁例1、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比較、驗證等環節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從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這里的“2/

9個”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匯報結果

預設:(1)2/

9+2/

9+2/

9=6/

9=2/

3(個);

(2)2/

9×3=6/

9=2/

3(個);

(3)3×2/

9=6/

9=2/

3(個);

(4)3個2/

9就是6個1/

9就是6/

9,再約分得到2/

3(個)。(根據學生發言依次板書)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預設,

生1:每個人吃2/

9個,3個人就是3個2/

9相加。

生2:3個2/

9個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為2/

9×3。

提出質疑:3個2/

9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嗎?為什么?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里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為什么?

引導說出:這兩個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個2/

9相加是多少”。

師:再來看這里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并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并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采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才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2/

9×3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

生1:按照加法計算2/

9×3=2/

9+2/

9+2/

9=6/

9=2/

3(個)。

生2:2/

9×3=6/

9=2/

3(個)。

師:比較一下,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預設:有多少個1/

9。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么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里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預設:一種算法是先計算再約分,另一種是先約分再計算。

師:比較一下,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為什么?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于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什么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于“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三、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個12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據什么列式的?引導說出思考的過程并板書:“求12L的一半,就是求12L的1/

2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題學生自練。引導說出:“12×1/

4表示求12L的1/

4是多少。”在這里都是把12L看作單位“1”。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并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里,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系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四、課堂練習,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經吃了它的3/

10,吃了多少千克?

師:你能說說這個算式表示的意義嗎?“求3千克的3/

10是多少。”

2.比較兩種意義

出示:一袋面包重3/

10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師:列出算式,并與前一個式子進行比較。這兩個式子有什么不同?

預設1:一個是分數乘整數,另一個是整數乘分數。

預設2: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但有所區別。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或者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師:那么,它們有什么是相同的呢?(計算方法和結果)

【設計意圖:對一個數乘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復習舊知導入,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這一數量關系,分別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礎上,重點讓學生說出解決后兩個問題列式的依據是什么?再通過嘗試練習和交流,不斷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歸納的素材,最終導出此類分數乘法的意義。比較的環節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通過對兩種不同算式的分析比較,抽象出兩個算式的共同點,異中求同,進而深化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

五、聯系實際,靈活運用

1.算式3/

16+3/

16+3/

16+3/

16可以列成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或者表示_________;

也可以列成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師:選擇一個算式進行計算,想一想,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2.比較練習

(1)一堆煤有5噸,用去了2/

11,用去了多少噸?

(2)一堆煤有2/

11噸,5堆這樣的煤有多少噸?

你能編寫出類似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嗎?

3.拓展練習

1只樹袋熊一天大約吃6/

7kg桉樹葉。10只樹袋熊一星期吃多少千克桉樹葉?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密切聯系教學的重難點,同時習題的編排體現由易到難的層次性,選取的素材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明白了什么?說一說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誰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a/

b×c=ac/

b,其中a,b,c均為整數且a≠0。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求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計算方法,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符號表達能力。】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已有的分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匯報展示、互動交流中,體驗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3、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總結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

計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方法。

1/10×5/8×53/7×

上面各題都是分數乘以整數,說一說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揭題:分數乘分數

3、提出學習目標。

讓學生先說一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與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是否相同。

(2)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學生獨立自學、完成課本10頁例3、“做一做”(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重在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2、全班展示

(1)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展示

1/5×3/4就是求1/5的3/4是多少;1/3×1/4就是求1/3的1/4是多少

(2)算法展示

生1:不能約分,直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5×3/4=1×3/5×4=3/20

生2:先計算出結果,再進行約分。

8/9×3/10=8×3/9×10=24/90=4/15

生3:在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

8/9×3/103與9先約分,8與10先約分,再計算。

2)比較二、三兩種計算方法,選擇算法。

通過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3)錯例展示:

錯例1:約分后,把分子與分子相加,分母與分母相加;錯例2:學生沒把計算結果約成最簡分數。

3、學生質疑問難,激發知識沖突。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2)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說給大家聽嗎?那你對同學的展示有什么想法與建議嗎?

4、引導歸納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意義:一個數乘分數,表示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計算法則:分數乘分數,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

三、拓展知識外延

1、完成課本12至13頁練習二第3、6題。

2、生活中的數學

(1)一個長方形長3/5分米,寬1/2分米,它的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2)用三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個新的圖形。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3/5分米,那么拼成的新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四、總結反思,激勵評價。

五、布置作業:

1、列式計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時的是多少?

2、智力沖浪:甲乙兩個倉庫,甲倉存糧30噸,如果從甲倉中1/5取出放入乙倉,則兩倉存糧數相等.兩倉一共存糧多少千克?(A類同學做)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1和第5頁例2,完成第5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及練習二的習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成數的意義,知道它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會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百分數的一些應用,像計算發芽率,出勤率,成活率,還有計算儲蓄的利息等。今天我們來學習“成數”,板書課題;成數

成數常常用來說明農業的收成,比如說今年的小麥比去上增產二成,蘋果比去上減產一成,這“二成”和“一成”是用來說明收成情況的。

說明并板書;“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寫成百分數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寫成百分數就是20%。

小麥比去年增產二成,也就是小麥比去年增產十分之二,即百分之二十。下面讓學生回答:

“蘋果比去年減產一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蘋果比去年減產十分之一,即百分之十。)

“油菜去年比前年增產三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油菜去年比前年增產十分之三,即百分之三十。)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讓學生讀題。提問:

“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多收了二成五,表示多收了25%。)

“怎樣計算?根據什么?”學生口述。

教師板書算式:41.6十41.6×25%或者41.6×(1十25%)

2.教學例2。

教師:你們在商店有沒有看到過某某商品打幾折出售?比如“運動服打八折出售”,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按原價的80%出售。提問:

“襯衫打六折出售是什么意思?”(襯衫按原價的60%出售。)?“書包打七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書包按原價的75%出售。)

出示例2,讓學生讀題,然后每個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讓學生說算式并說明根據。

教師板書算式:430—430×90%或者430×(1—90%)

三、課堂練習

1.做第5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先讓學生自己做,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

“是怎樣做的?根據是什么?”“還有別的做法嗎?”

教師:根據題意可以看出,一個水壺的85%是25.5元,所以這道題可以用方程

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做。

用方程解,設:這個水壺的原價是2元。

85%×x=25.5

x=30

直接用除法做,25.5÷85%=30(元)。

2.做練習二的第1、2、5題。

指定學生每人口答一小題,其它學生核對。

3.做練習二的第4題。

讓學生獨立做,做完后一起訂正。訂正時可以提問:“減產三成是什么意思?”

“去年收的蘿卜是前年的百分之幾?”(1—30%=70%。)

“怎樣列式解答?”學生口述。

教師板書算式:15×(1—30%)或者15—15×30%。

4.做完上面的練習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做練習二的第7題。

讓學生獨立做,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因為張大伯的120千克青菜是分兩部分賣出的,其中是按每千克2.40元賣出的,剩下的是打八折賣出的。所以可以先求120千克的賣了多少錢,再求剩下的賣了多少錢,最后再把兩次賣的錢加起來,就是這些青菜一共賣了多少錢。

算式是:2.40×120×十2.40×120×(1一)×80%

四、作業

練習二的第3題和第6-題。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統計表.

2.通過看表,會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在已學過統計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礎上,會制作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

掌握統計表中數量之間的百分比關系,會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統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復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過,把調查收集到的數據,加以分類整理,請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說出每個數據分別表示什么嗎?

2.計算.

教師提問:表格中“合計”的數據怎樣算?

3.引新.

統計表不僅反映某一類事物的具體數據,而且還能說明有關數據之間的關系,如表中合計的數據表示了三年同類項目收入的總和,現在的表格,還能反映出村辦企業收入占全村的總收入的百分比嗎?(不能)

下面我們就繼續學習百分數在統計中的應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下面是1998~2000年東山村每年的總收入與村辦企業收入的統計表.如果要使這個統計表表示出這三個年度中村辦企業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白分之幾,應該怎樣做?

教師提問:例題向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

2.增加欄目,擴展統計表含量.

教師提問:

(1)計算每個年度村辦企業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百分比比較容易,計算出的三個百分數寫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表格右側旁邊)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側擴充一下,把有關百分數的數據也納入表中?

(學生擴充表格,并計算百分數,填入表內.)

(3)我們再縱向觀察,這組百分數表示什么?

(村辦企業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

(4)你們能概括地講一講我們是怎么做的?

(把原來的統計表右邊增加一欄,再把每一年村辦企業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百分數填寫過去,這樣就成了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

3.強調“合計”中“百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師提問:我們以后在計算統計表中百分數時,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號前的數只需取一位小數.“合計”項目中的百分數如何計算?

學生回答:用村辦企業三年收入總和去除三年全村總收入的總和,三年“合計”項目的百分數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數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數的平均數.

4.看統計表回答問題.

(1)2000年全村總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萬元;

(2)2000年村辦企業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萬元;

(3)2000年該村其他收入(包括糧食、副業等)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萬元;

(4)2000年村辦企業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_________%.

教師提問:

(1)通過看表回答問題,你發現全村總收入和村辦企業總收入是怎樣逐年變化的?(逐年增長)

(2)其中村辦企業收入增長幅度怎樣?

(很大)

教師講述:僅通過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們不難看出,堅持改革開放,農村的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村辦企業收入增長幅度之大,說明要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不僅要抓好農業,還要大力發展村辦企業.

(二)反饋練習

某洗衣機廠第一季度生產洗衣機情況如下.分別算出每個月完成計劃的百分數,并制成統計表.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在原來有關統計表知識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學習了百分數在統計中的應用,這就使統計表中反映數據之間關系的內容更充分,更豐富.

四、課堂練習

1.陳莊三戶農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純收入的情況如下:

陳志剛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衛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陳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統計表.(百分號前面的數保留一位小數.)

五、布置作業

1.完成下面的統計表.(百分號前面的數保留一位小數.)

六、板書設計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問題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題關鍵:根據比算出總份數及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按比例分配問題的意義。

2.掌握怎樣根據比算出總份數及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比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4。

男生人數與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與全班人數的比是∶。

2.創設情境,提出課題。

(1)媽媽有10塊糖,平均分給哥哥和弟弟。每人可以得到幾塊糖?(每人可分到5塊糖。)

提問:媽媽是怎樣分的?(平均分)

(2)如果媽媽分給弟弟6塊,分給哥哥4塊,弟弟和哥哥糖數的比是多少?(弟弟和哥哥糖數的比是3∶2。)

提問: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并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好,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有關分配的問題。

(二)學習新課

1.講解例2。

例2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的地里種大豆和玉米,播種面積的比是3∶2。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9

教學內容:“整理和復習”第1—5題,練習三的第1—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對利息、成數等概念有進—步的了解。能夠比較熟練地解答有關利息、成數的應用題,將百分數應用于實際生活。

教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等概念

1.做“整理和復習”第1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另請兩名學生加以回答,教師補充完整。

提問:“同學們準備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及時表揚那些準備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的學生,適時進行勤儉節約的教育。

2.做“整理和復習”第2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義是什么?”

“利息是怎樣計算的?”

讓幾名學生回答.然后將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用幻燈顯示,請學生齊讀一遍。板書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3.做“整理和復習”第4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另請兩名學生分別對兩個問題加以回答。

4.做練習三的第3、4題。

把全體學生分或兩組.一組做第3題,另一組做第4題,答案直接寫在課堂練習

本上: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中間出現的錯誤。最后進行集體訂正。

二、復習有關利息、成數的應用題

1.做“整理和復習”第3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要求利息,必須知道哪些數據?”(引導學生在題中找出本金、利率、時間各是多少。)

“計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讓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一邊巡視,一邊及時糾正學生中出現的錯誤。最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三的第1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教師無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讓學生計算利息。教師行間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小結:我們國家還有許多貧困地區的兒童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許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樣把零用錢節省下來存入銀行,既支援了國家建設,又可以把利息捐獻給“希望工程”。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平時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為貧困地區的兒童獻一份愛心。

3.做練習三的第2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教師說明:購買建設債券是支援國家建設的另一種方式,和儲蓄在實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債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儲蓄。

抽取兩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巡視,等全體學生做完以后,集體訂正。尤其要提醒學生注意題目要求的是“到期時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記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復習”第5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

提問:“一成五是多少?”

“這道題里單位‘1’是誰?”

“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哪種方法更簡便?”(方程解法和算術解法)

分別請兩名學生回答這兩個問題。

請兩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分別用方程解法和算術解法進行解答,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最后進行集體訂正。

5.做練習三的第5題。

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學生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三、作業

練習三的第6題。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0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數統計表的結構及能夠準確熟練地進行數據計算與表格填寫。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

3.通過制統計表,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1.講述練習內容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這節課我們進行鞏固練習。

2.復習

讓學生觀察教材52頁例1統計表提問:制一張合格的統計表的步驟是什么?(要求邊看書邊討論,然后回答)

制復式統計表的步驟:

(1)設計“表頭”

(2)定縱橫欄目各需幾格

(3)畫表

(4)填寫數據(包括總計、合計)

(5)寫上名稱、制表日期

3.鞏固練習

在學生掌握復式統計表制作方法的基礎上,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方法:指導做題,讓學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問:“各年級”和“全年級”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讓學生結合題目說一說制表的步驟。

4.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5題。

方法:獨立完成。然后讓學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計數填寫的位置,全班齊練。

(2)完成教材練習十一第4題。

方法:要求學生認真審題,抓住關鍵詞語,弄清數量關系,正確列出算式,準確計算。在做題時一定要注意差后,發現普通的問題要統一糾正。

5.深化練習

練習十一第6題,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教師提示引導,學生試做。

教師引導,表中各班占總數的百分幾中的總數指的是誰平均每人植樹的棵數又是什么意思?學生試做后講評。

6.全課總結

有關統計部分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因此這部分知識很重要,同學們一定要牢牢記住。

7.作業(補充)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會用線段圖來表示植樹問題中的三種植樹情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夠初步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能根據這個模型將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進行分類,并試著應用模型中間隔與棵數的關系來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能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并應用到生活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規律(總長÷間距=間隔數+1=植樹棵數),并能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公路兩旁的樹。

師:為什么要在公路的兩旁栽上樹呢?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講解:樹木能夠涵養水分減少水分的流失,還能凈化空氣,因此植樹造林有助于環境的改善。(滲透植樹造林的環保意識。)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植樹的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互動新授

(一)提出問題——兩端都栽、兩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頁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柒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樹?

2.出示教材第107頁例2: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兩端不栽),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引導:請同學們先在紙上用線段圖畫一畫你的種法.再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3.(出示線段圖)問題分析:

兩端都栽:

兩端不栽:

(二)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找規律)

提問:剛才同學們用線段圖表示了兩種植樹情況,現在同學們能否用算式來表示這兩種植樹情況呢?

1.兩端都栽:(教學例1)

假設小路長20米,那么可以栽幾棵?

用畫線段圖表示:5m

則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個),那么這里的20就是棵數了嗎?應該是什么?

學生回答:不是,是間隔數,應該是20+1=21(棵)。

教師板書:關系:間隔數+1=棵數

追問:為什么這里的20是間隔數,而不是棵數?

學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只是求100米里面有多少個5米,所以20是間隔數而不是棵樹。并得出公式:路長÷間距=間隔數(不是棵數,跟棵數沒關系。)

2.兩端不栽:(教學例2)

假設兩館間相距30米,小樹之間的距離為5米,則30÷5=6(個),6-1=5(棵)

用畫線段圖表示:5m

由此可知:60÷3=20(個),20-1=19(棵)

教師板書:關系:間隔數-1=棵數

3.一端不栽:(教學例3)

出示教材第108頁例3:張伯伯準備在圓形池塘周圍栽樹。池塘周長是120m,如果每隔lOm栽l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假設池塘的周長是60米,每隔10米栽1棵,則60÷10=6(棵)

用畫線段表示:由此可知:120÷1=12(棵)

教師板書:關系:間隔數=棵樹

4.問題歸類。

提問:剛才我們解決了植樹時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也有這樣類似的情況,誰知道哪里還有這樣的情況?

學生說,教師小結。

5.應用知識

⑴完成教材第107頁“做一做”第1題。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再說一說。

⑵完成教材第107頁“做一做”第2題。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然后同桌互說,再指名學生說一說。

⑶完成教材第108頁“做一做”。先讓學生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植樹問題”,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四第3題。

(1)出示第3題。

指名一名學生朗讀題目,理解題意。

(2)提問: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這種架設電線桿的問題應該怎么計算?

(3)學生討論后交流。

(4)組織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訂正。

2.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出示題目。

(2)提問: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這跟前一個練習題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計算?

(3)學生討論后交流,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四第6題。組織學生讀題并歸納有效信息,討論這道題屬于植樹問題的哪種情況,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4-、15-題。

(1)出示題目。引導觀察,理解題意。

(2)學生先獨立解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3)教師組織匯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作業:教材練習二十四剩余題。(課內時間不夠,可在課外完成)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栽兩端不栽一端不栽

間隔數+1=棵數間隔數-1=棵數間隔數=棵樹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2

教學內容:學習課本第一頁的例1、完成“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一的第1至3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確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在探索“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百分數的理解,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確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有關百分數的一些知識,知道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還學習了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你會解決下面的實際問題嗎?

(出示下列題目,請學生解答。)

東山村去年原計劃造林16公頃,實際造林24公頃。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百分之幾?男生人數是女生的百分之幾?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后進行交流,重點說說數量關系。

3.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百分數的知識。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中的兩個已知條件,要求學生各自畫線段圖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畫好后,討論:畫幾條線段表示這兩個數量比較合適?表示哪個數量的線段應該畫長一些?大約長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提出要求:根據這兩個已知條件,你能求出哪些問題?

引導學生分別從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實際造林比計劃多多少公頃”“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多少公頃”“實際造林面積相當于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原計劃造林面積相當于實際的百分之幾”等問題。

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提出例1中的問題: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

2.引導思考:

這個問題是把哪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較時以哪個數量作為單位“1”?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

小結: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相當于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啟發:根據上面的討論,你打算怎樣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學生列式計算后,進一步追問: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是怎樣計算的?要求4公頃相當于16公頃的百分之幾,又是怎樣算的?綜合算式應該怎樣列?

3.進一步引導: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據兩個已知條件,可以求出實際造林面積相當于計劃的百分之幾”,你會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列式計算后追問:這里得到的125%與剛才得到的25%這兩個百分數有什么關系?

聯系學生的討論明確:從125%中去掉與單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百分數。

提出要求:根據上面的討論,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還可以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后追問:“125%—100%”這個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三、教學“試一試”

1.出示問題: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

啟發:根據例題中問題的答案猜一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

學生作出猜想后,暫不作評價。

提問:這個問題又是把哪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較時以哪個數量作為單位1?要求“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就是求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你打算怎樣列式解答?還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嗎?

2.學生列式計算后討論:這個答案與你此前的猜想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

小結:“試一試”與例題中的問題都是把實際造林面積與原計劃造林面積進行比較,但由于比較時單位1的數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數也就不同。

四、指導完成“練一練”

1.要求學生自由讀題。

2.提問:你是怎樣理解“2005年在讀研究生的人數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幾”這個問題的?

學生討論后,要求他們各自列式解答。

3.根據學生在解答過程中的表現,相機提問:計算中有沒有遇到什么新的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他們自主閱讀本頁教材的底注,并組織適當的交流。

五、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練習一第1~3題

做練習一第1題。

可以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學生感到困難,可啟發他們先畫出相應的線段圖,再根據線段圖進行思考。

做練習一第2題。

先讓學生說說對問題的理解,再讓學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學生把計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數。

做練習一第3題。

先鼓勵學生獨立解答,再通過交流讓學生說清楚思考的過程。

2.對比練習

(1)建造一個游泳池,計劃投資100萬元,實際投資80萬元。實際投資比計劃節約了百分之幾?

(2)建造一個游泳池,計劃投資100萬元,實際投資比計劃節約20萬元。節約了百分之幾?

(3)建造一個游泳池,實際投資100萬元,比計劃投資節約20萬元。節約了百分之幾?

學生讀題后先獨立思考并列式計算,然后指名分析每題的解題思路。同桌間互相查看解答情況。

3.拓展題。

(1)爸爸買的股票“中國石化”上周五收盤價是20元,本周五收盤價是24元。“中國石化”本周上漲了百分之幾?(用兩種方法解答)

(2)從南京開往淮安,甲車行了3小時到達,乙車行了4小時到達。甲車速度比乙車快百分之幾?

六、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時,通常可以怎樣思考?計算過程中還要注意些什么?今天你在課堂上的表現如何?你的同桌呢?

七、布置作業

1.課內作業:補充習題第1頁。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例題1(線段圖略)

解法一:先算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多少公頃解法二:先算實際造林相當于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20-16=4(公頃)20÷16=1.25=125%

4÷16=0.25=25%125%-100%=25%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3

教學內容:

《反比例的意義》是六年制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一單元《比例》中的內容。是在學過“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并會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關系,加深對比例的理解。

學生分析:

在此之前,他們學習了正比例的意義,對“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的兩個量的變化規律”、“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經有了認識,這為學習《反比例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設計理念: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改的顯著特征,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的分析、發現、探究、創新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在設計《反比例的意義》時,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限度地拓寬探究學習的空間,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2.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流程:

一、復習鋪墊,猜想引入

師:(1)表格里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2)這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2.猜想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比例關系——反比例關系。(板書:反比例)

師:從字面上看“反比例”與“正比例”會是怎樣的關系?

生:相反的。

師: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聯系正比例關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關系中,一個量會怎樣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變化會有怎樣的規律?

生:(略)

反思:根據學生認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規律,從概念的名稱“正、反”兩宇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顧名思義”,對反比例的意義展開合理的猜想,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組織研究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師: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還需要進一步證明。下面我提供給大家幾張表格,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表中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

(2)兩個相關聯的量,一個量是怎樣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化規律是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回查看,并做適當指導。)

3.匯報研究結果

(在匯報交流時,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分析到表3時,大家開始爭論起來。)

生1:剩下的路程隨著已行路程的擴大而縮小,但積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總路程(一定)。

生3:我認為第一個同學的說法不準確,應該換成“增加”和“減小”……

(最后通過對比大家達成共識:只有表2和表3的變化規律有共性。)

師:表2和表3中兩個量的變化規律有哪些共性?(生答略。)

師:這兩個相關聯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完成板書。)

師: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兩個相關聯的量,用C表示它們的積,你認為反比例關系可以用哪個關系式表示?[板書]

反思:教材中兩個例題是典型的反比例關系,但問題過“瘦”過“小”,思路過于狹窄,雖然學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過增加表3,更利于學生發現長×寬=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這一關系式,有助于學生探究規律。同時還增加了表1、表4,把正比例關系、反比例關系、與反比例雷同(“和”一定)的情況混合在一起,給學生提供了甄別問題的機會。

4.做一做(略)

5.學習例6

師:剛才我們是參照表格中的具體數據來研究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系,如果這兩個量直接用語言文字來描述,你還會判斷它們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嗎?(投影出示例題。)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略)

2.拓展應用。

師: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先自己舉例,寫在本子上,再集體交流。)

交流時,學生們爭先恐后,列舉了許多反比例的例子。課正在順利進行時,一個同學舉的“正方形的邊長×邊長=面積(一定),邊長和邊長成反比例”的例子引起了學生們的爭論。,教師沒有馬上做判斷,而是問學生:“能說出你的理由嗎?”有的學生說:“因為乘積一定,所以邊長和邊長成反比例關系。”對他的意見有的同學點頭稱是,而有的同學卻搖頭……忽然,一名同學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聲叫起來:“不對!邊長不隨著邊長的擴大而縮小!這是一種量!”一句話使大家恍然大悟:對啊!邊長是一種量,它們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所以邊長和邊長不成反比例。后來又有一名同學舉例:“邊長×4=正方形的周長(一定),邊長和4成反比例。”話音剛落,學生們就齊喊起來:“不對!邊長和4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

反思:通過“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這樣一個開放性練習題,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使新舊知識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這同時也是對數量關系一次很好的整理復習機會,通過舉例進一步明確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3.綜合練習

四、總結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而現行的小學數學高年級教材,內容偏窄、偏深,部分知識抽象嚴密、邏輯性強、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新教材相比明顯滯后。如何將新的課改理念與舊教材有機整合,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探索的課題。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4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各種方法畫圓;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圓的特征;

2、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會畫圓

教學難點:準確認識、掌握圓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學具:圓規、直尺、課件、圓紙片、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了解我嗎?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這個人有什么特點嗎?看來認識一個人、一件事物,都應通過“觀察——接觸——研究——歸納”,才能達到真正認識!

討論“套圈兒”游戲的規則引出“圓”

(宣布上課!)

一.情景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的形狀與圓有關。你能舉個例子嗎?

古人最早是從日月的形狀認識圓的,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用日月來形容一些圓的東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設計以及各種平面圖案的設計中,由于用到了圓而格外漂亮!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圓!

課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數學的“圓”。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5

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百分數。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歸納能力。

3.讓學生在操作和探索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非常喜歡旅游,并且去過好多地方。(出示老師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紹)

【設計意圖】:以自己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誰來說說,你們都去過哪些名勝古跡?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到山東的風景區去游覽一下,好嗎?(出示信息窗1)

2、師:誰知道,這幾幅圖分別是山東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區?

生:……

師:讀一讀下面的幾句話和統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旅游景區有關數據的統計導入新課,能發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學百分數的讀法

師:16%、9%、9.3%怎么來讀?

生:16%讀作:百分之十六9%讀作:百分之九9.3%讀作:百分之九點三(全班齊讀,另舉例指名讀)

【設計意圖】: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導讀出百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任意舉出幾個百分數讓學生讀,便于加深對百分數讀法的印象。

(二)教學百分數的意義

1、師: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為例,小組討論,指明解釋9%、9.3%)

得出結論: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師:百分數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書:百分數)

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來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見到過百分數?

【設計理念】: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中尋找百分數的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百分數的興趣。滲透百分數的實際運用的普遍性。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練習鞏固,知識延伸

自主練習

1、使學生體會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特別注意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2、課后練習第二題,仔細閱讀題中的相關信息,說一說每個百分數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在語言敘述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鞏固。

3、課后練習第3、4題,尤其注意100%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走進生活、課后延伸,研究我們身邊的數學,在進行計算鞏固練習的同時,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4、課后第5題,聯系已學過的分數的意義,把全國人口數看作單位“1”(100%),漢族人口占總數的92%,少數人口則占1-92%=8%

板書設計:

山東假日游百分數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6

教材說明

本小節包括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兩部分內容。教材首先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選取了學生熟悉的幾個百分數。接著通過聰聰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上面這樣的數”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數。在此基礎上直接說明:像上面這樣的數,如18%、50%、64.2%……叫做百分數。然后進一步讓學生結合實例說說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并用定義的方式概括出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使得“百分數”這一概念的內涵更加明確。最后說明百分數的表示法和寫法。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聯系生活實際引出百分數。課前,讓學生廣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數。課中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數,說說是從哪里收集的。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百分數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或者先通過課件或掛圖呈現教材第77頁的插圖,提出問題“教材收集了哪些數學信息,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隨著學生的介紹老師將其中的百分數表示出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提出“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上面這樣的數”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百分數,然后說明:像上面這樣的數,如18%、50%、64.2%……叫做百分數。接著進一步提出“人們為什么這么喜歡百分數,用百分數有什么好處?百分數代表什么含義呢?從而揭示課題:“百分數的意義與寫法”。

第二層次:理解百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結合實例說說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在這一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達,讓學生在體驗大量生活實例的基礎上,討論、概括百分數究竟表示什么?再得出結論: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然后讓學生思考“百分數和我們學過的哪種數比較相似?”“百分數和分數完全一樣嗎?”“在上面這些事例中,為什么選擇使用百分數而不是分數?”通過討論使學生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第三層次:教學百分數的讀寫。先說明如何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再讓學生嘗試寫百分數并互相評議。評議中注意提醒學生,寫百分號時,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些,以免和數字混淆。接著教學百分數的讀法,可以向學生直接說明:百分數的讀法與分數的讀法大體相同,也是先讀分母,后讀分子。百分數的讀寫可以采取自學教材——嘗試讀寫——交流評議的形式進行。

2.“做一做”第3題比較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不同時,應著重使學生明確: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系。這里所講的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關系,所以它的后面不能寫單位名稱。

3.關于練習十八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3題是理解百分數意義的題目。要鼓勵學生大膽設計,發展個性,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到:相同的百分數可以用不同的設計表示。

第4題練習后,可以讓課堂上還沒有機會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數信息的學生繼續介紹,其余學生寫出(或讀出)相關百分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密切百分數與生活的聯系。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7

學習內容:完成課本第2~3頁練習一第4至8題。

課堂目標:

1.幫助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鞏固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問題的思考方法。

2.進一步明晰“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這兩類問題的聯系與區別,加深對解決相關問題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如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還有別的方法嗎?

二、完成練習一第4~8題

1.完成第4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解決。

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解答第(2)題時還有別的方法嗎?

比較這兩題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后組織交流和比較。

重點把第(2)、(3)題與第(1)題比較。

3.完成第6題。

指名學生讀題,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學生獨立解答。交流檢查正確率,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理解。

4.完成第7題。

學生讀題,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巧克力的價錢比奶糖貴百分之幾”,就是“巧克力的價錢比奶糖多百分之幾。”

學生解答后交流思考過程。

5.完成第8題。

學生獨立解答。可以用計算器計算。完成后交流。

三、讀讀“你知道嗎”

學生自主閱讀。

交流:讀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為什么不可以說2006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

突出單位1不同的兩個百分數不能直接相減。

你還能舉些有關百分點和負增長的例子嗎?

四、拓展練習

1.甲數與乙數的比是4:5,乙數是甲數的()%,甲數比乙數少()%。

2.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增加10%,面積增加()%。

3.一輛汽車,從甲地去乙地行駛了10小時,從乙地回甲地行駛了8小時。回來時比去時所用時間縮短了百分之幾?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幾?

4.某小學六年級有四個班,由王、陳兩位老師任教,這四個班的人數分別是:一班60人,二班40人,三班50人,四班50人。期末考試及格率的情況統計是:一班的及格率是95%,二班的及格率是85%(這兩個班由王老師任教);三班的及格率是96%,四班的及格率是86%(這兩個班由陳老師任教)。那么,這兩位老師誰教的學生及格率更高一些呢?

五、全課小結

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課堂上你的練習情況如何?正確率高嗎?

六、練習作業

1、作業:補充習題第2頁

簡單數學教案六年級上冊篇18

教學目的:

1、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圓錐與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與不等底等高的圓柱。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圓錐的體積可能和什么圖形的體積有關?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現“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還可以怎么說?

板書:圓錐的體積=1/3×圓柱的體積=1/3×底面積×高,字母公式:V=1/3Sh

拿不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進行實驗。為什么倒3次不能剛好倒,和剛才不一樣呢?

強調:“等底等高”。

問:Sh表示什么?為什么要乘1/3?

練習:一個圓柱的體積是27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多少?

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5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多少?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據,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說明:不要漏乘1/3,計算時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4、教學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③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

①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

②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

③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④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

五、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675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卡诺亚轻高定官网_卧室系统_整家定制_定制家居_高端定制_全屋定制加盟_定制家具加盟_定制衣柜加盟 | 商用绞肉机-熟肉切片机-冻肉切丁机-猪肉开条机 - 广州市正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微动开关厂家-东莞市德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_LED屏方案设计精准报价专业安装丨四川诺显科技 |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温州在线网| 烟台游艇培训,威海游艇培训-烟台市邮轮游艇行业协会 | 锡膏喷印机-全自动涂覆机厂家-全自动点胶机-视觉点胶机-深圳市博明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齿轮减速机电机一体机_齿轮减速箱加电机一体化-德国BOSERL蜗轮蜗杆减速机电机生产厂家 | 稳尚教育加盟-打造高考志愿填报平台_新高考志愿填报加盟_学业生涯规划加盟 | 体感VRAR全息沉浸式3D投影多媒体展厅展会游戏互动-万展互动 | 杭州网络公司_百度SEO优化-外贸网络推广_抖音小程序开发-杭州乐软科技有限公司 | 吊篮式|移动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二槽冷热冲击试验箱-广东科宝 | 成都热收缩包装机_袖口式膜包机_高速塑封机价格_全自动封切机器_大型套膜机厂家 | 微妙网,专业的动画师、特效师、CG模型设计师网站! - wmiao.com 超声波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孔板流量计-料位计-江苏信仪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12cr1mov无缝钢管切割-15crmog无缝钢管切割-40cr无缝钢管切割-42crmo无缝钢管切割-Q345B无缝钢管切割-45#无缝钢管切割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珠海冷却塔降噪维修_冷却塔改造报价_凉水塔风机维修厂家- 广东康明节能空调有限公司 | 通风天窗,通风气楼,屋顶通风天窗,屋顶通风天窗公司 | 全自动翻转振荡器-浸出式水平振荡器厂家-土壤干燥箱价格-常州普天仪器 | 影视模板素材_原创专业影视实拍视频素材-8k像素素材网 | 北京开业庆典策划-年会活动策划公司-舞龙舞狮团大鼓表演-北京盛乾龙狮鼓乐礼仪庆典策划公司 | 重庆LED显示屏_显示屏安装公司_重庆LED显示屏批发-彩光科技公司 重庆钣金加工厂家首页-专业定做监控电视墙_操作台 | 深圳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深圳律师咨询免费 | 干洗加盟网-洗衣店品牌排行-干洗设备价格-干洗连锁加盟指南 | 深圳市索富通实业有限公司-可燃气体报警器 | 可燃气体探测器 | 气体检测仪 | 低气压试验箱_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_低气压实验箱 |林频试验设备品牌 | 机房监控|动环监控|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方案产品定制厂家 - 迈世OMARA | 阜阳在线-阜阳综合门户| 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氯化铝铁生产厂家多少钱一吨-聚丙烯酰胺价格_河南浩博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挨踢网-大家的导航!| 高硼硅玻璃|水位计玻璃板|光学三棱镜-邯郸奥维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高温高压釜(氢化反应釜)百科 | 厂房出租_厂房出售_产业园区招商_工业地产 - 中工招商网 | 南京兰江泵业有限公司-水解酸化池潜水搅拌机-絮凝反应池搅拌机-好氧区潜水推进器 | 碳刷_刷握_集电环_恒压簧_电刷厂家-上海丹臻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VI设计-LOGO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导视设计-杭州易象设计 | 哈尔滨治「失眠/抑郁/焦虑症/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排行榜-京科脑康免费咨询 一对一诊疗 | 广东机电安装工程_中央空调工程_东莞装饰装修-广东粤标建设有限公司 | 电脑刺绣_绣花厂家_绣花章仔_织唛厂家-[源欣刺绣]潮牌刺绣打版定制绣花加工厂家 | 电表箱-浙江迈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电表箱专业制造商 | 快速门厂家批发_PVC快速卷帘门_高速门_高速卷帘门-广州万盛门业 快干水泥|桥梁伸缩缝止水胶|伸缩缝装置生产厂家-广东广航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高压管道冲洗清洗机_液压剪叉式升降机平台厂家-林君机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