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四年級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

時間: 新華 四年級

設計教案的過程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這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識:

(1)口算小數乘法:

0.4—20.3—41.2—42.3—32.5—2

說說計算的方法

(2)小數點的移動:

①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位,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②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

小數點向左移動()位,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

2、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到街心廣場去轉轉,看看那里有什么樣的數學奧秘等我們來探索。

二、探索新知: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讓學生認真看書上的主題圖,說一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這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之間有什么關系?他們的面積之間又可能有什么關系?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探索0.2—0.3的計算方法。

先讓學生計算廣場、花壇的面積,并對比他們的長和寬的關系,以及面積的關系。再讓學生根據地轉與花壇的長和寬的關系估計一塊地磚的面積可能是多少。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最后,匯報自己找到的好方法,并進行評議,誰的方法更好些。

師小結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2)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

①利用剛才學到的計算方法完成“試一試”: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將結果匯報,進行全班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小數乘小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與乘數小數位數的關系。

②完成“填一填”,回答:積的小數點位置與乘數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明確:積的小數位數等于兩個乘數小數位數的和。

③師小結: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僅學習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更了解到積的小數點位置與乘數小數位數的關系,知道了這個規律,我們以后就可以運用它來幫助我們進行計算。

3、完成43頁“練一練”,鞏固所學知識。

4、總結: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2

教學內容: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P43P4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2、能運用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進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總結規律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并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位置的移動為什么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復習舊知。

出示題目:比較大小:0.26和0.260、1.500和1.5、1.42和14.2、50.2和5.02。

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在一個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變數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沒有移動小數點的位置。而后兩題,因為小數點的位置發生了移動,所以數的大小也發生了改變。

2、導入新課。

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數點移動帶來的小數的大小變化。

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二、探索發現

第一環節探究規律

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43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連環畫的內容,講一講這個故事。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0.009m、0.09m、0.9m、9m。

引導學生思考:小數點移動與金箍棒的長短有什么關系?

2、小數點移動后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

把0.009m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書:0.009m=9mm)

(2)移動0.009m的小數點。

向右移動一位,變為多少毫米?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板書:0.09m=90mm,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向右移動兩位,原來變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變化?

(板書:0.9m=900mm,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三、總結。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3

教學目標:

1、發現、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準確的語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運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究、自己得出結論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請兩位同學到前面)假如20年后,二位在機場見到了我,你們會怎么樣?

生:(齊)高興激動。

生1::打個招呼,宋老師好。

生2:宋老師好!

師:我把這個過程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來,提問是有兩個宋老師嗎?

生:不是,是分別握手。

生:乘法分配律(小聲地)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為學習新課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師: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學習,老師非常高興。現在正是陽春三月,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好季節。

1、引入主題圖(:植樹情景及信息):每小組要4人挖坑種樹、2人抬水澆樹;有25個小組。求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這次植樹活動?

(1)閱讀理解: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知道了什么。

生1:已知每小組要4人挖坑種樹、2人抬水澆樹;有25個小組。求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這次植樹活動。

生2:每個小組共有6人。

(2)分析解答:

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引導學生說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板書:(4+2)×254×25+2×25

2.兩個算式的結果怎樣?用什么符號連接?生讀等式

板書:(4+2)×25=4×25+2×25

生讀算式(4+2)×25=4×25+2×25

3、春季運動會李老師欲訂購9套運動服,上衣每件58元,褲子每件42元,一共需要都少錢?

口頭列式,得出(58+42)×9=9×58+9×42(生讀等式)

4、觀察這兩組算式,請你寫出一些類似的式子.

每個學生都能正確寫出幾組算式,有很多學生已經用字母或圖形表示的。(3個學生寫錯,2名學生自己改過來了)

投影展示

生1:(1+2)×3=1×3+2×3

(3+2)×4=4×3+2×4

(10+2)×5=10×5+2×5

(6+4)×5=6×5+4×5

生2:(4×2)×3=4×3+2×3

生3:他的算式是錯的,括號里應該是兩數之和。

生4:(+)×=×+×

(a+b)×c=a×c+b×c

a×(b+c)=a×b+a×c

師;嘗試用文字總結發現的規律

生:兩個數相加,乘第三個數,可以先把第三個數分別與前兩個數相乘,再相加。、、、、

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集體歸納。

抓?。簝蓚€數和、分別相乘

小結:這個規律是具有普遍性的。你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是我們的數學前輩們早已研究得出的“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也就是---(電腦出示下面的文字)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6、討論記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師:乘法分配律與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不同,大家討論一下記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

生1:就像課前老師與兩位同學見面一樣,老師和兩位同學分別握手再求和。

生2:括號外面的字母c就像我自己,放學回來,站在門外,爸爸和媽媽在房子里,我進門后先和爸爸打招呼,再和媽媽打招呼,最后一家人圍坐在一起。

、、、、、

學生的方法很多。

(設計意圖:通過自己模仿寫算式和尋找記憶方法的環節,讓學生體會理解分配律的本質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三、鞏固新知,嘗試練習

1、數學王國正在舉行有獎競猜的活動,你能拿到那些精美的獎品嗎?

(12+200)×3=□×3+□×3

15×(40+2)=□×40+□×2

2、數學游戲:找朋友

(1)找出得數相等的兩個算式,(將算式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一共出示了四組算式,讓學生在辨別正誤的同時,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興趣)

提問:22×7+18和(22+18)×7是朋友嗎?如果要讓它們成為朋友,該怎么改?

(2)整理卡片,分成兩組

甲組乙組

①100×31+2×31①(100+2)×31

②9×(37+63)②9×37+9×63

③(22+18)×7③22×7+18×7

分組計算比賽:女生計算甲組的三道題,男生計算乙組的三道題.看誰算的快。

(設計意圖:制造沖突,引出認知矛盾)

男同學這組為什么算的慢?你們認為這樣比賽公平嗎?你們有沒有辦法很快算出得數?(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簡便計算的方法:把乙組題轉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另一種形式,使計算簡便。)

小結:能口算,并且能湊整十、整百數,算起來比較簡便。

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這一環節進行充分運用,滲透簡便運算的意識)

四、運用規律,內化新知

(8+4)×25=34×72+34×28=

先觀察,說一說算式特點,再嘗試計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前后呼應,既顯示了內容的完整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五、課堂總結與評價: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意識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4+2)×25=4×25+2×25

(a+b)×c=a×c+b×c

甲組乙組

①100×31+2×31①(100+2)×31

②9×(37+63)②9×37+9×63

③(88+12)×7③88×7+12×7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6頁例題3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本內容是乘法運算定律的最后一個內容,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感性認識遠遠不夠,且定律的敘述又比較繁瑣。教材是按照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植樹”問題、列式解答、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從例題3的知識點看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及用字母表示的2種情況,但從做一做中體現出了把乘法分配律從右往左運用的情況。通過課堂的學習,讓學生經歷發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算。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但本節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概況、歸納能力的一個薄弱環節,而乘法分配律又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故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更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和主動探究精神,同學間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發現與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課件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事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干旱圖片,使生感受到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課件出示問題(一):一號井5噸/小時、二號井10噸/小時,兩口井一共出水多少噸?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并計算,發現兩種方法表示的意義和結果相同,得出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接著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3、課件出示問題(二):共有25個小組,每組4人挖坑、種樹;2人抬水、澆樹,一共有幾名同學參加植樹?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猜測結果,計算驗證得出結果相同,同樣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新知

1、引出課題。通過觀察得出2個等式都是由3個數組合而成的,這樣的等式有什么樣的規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新知——乘法分配律。

板書:乘法分配律

2、發現和歸納乘法分配律

(1)請同學們觀察這2個等式,等號左邊、右邊是怎么算的?請生算一算,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一說好嗎?

(2)請同學自己任意用三個數試著組成這樣的算式,驗證是否都具有這樣的規律呢?

(3)生舉例并展示,共同驗證并讀一讀式子。

(3)具有這樣特征的式子能舉得完嗎?討論是否存在不符合這樣規律的式子?

(4)同桌互相試著說一說規律,請生匯報,總結得出乘法分配律,請生打開書P36讀一讀。

3、用字母a、b、c表示這三個數,乘法分配律可以怎么表示呢?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4人小組討論,請生匯報,說一說算式的意義并讀一讀。

三、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觀察探索發現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簡潔的表示出來。下面同學們敢接受考驗嗎?

四、分層練習,逐級達標

1、填一填:習題卡第一題

鞏固乘法分配律并使學生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學了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呢?習題卡中的例題你會選擇哪種方法呢?請生選擇方法,說一說理由。

2、看一看:習題卡第二題

3、應用:請生完成書P38第7題。使學生感受學習乘法分配律的用處是使計算簡便。

五、回顧課程,進行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分析學習了新的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5+10)×24=5×24+10×24

(a+b)×c=a×c+b×c

25×(4+2)=25×4+25×2

a×(b+c)=a×b+a×c

習題卡

填一填

1、(32+25)×4=32×()+25×()

2、(64+12)×5=()×5+()×5

3、(7+6)×8=7868

4、(43+25)×2=

5、3×6+7×6=(+)

看一看

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9+28)×56=19×56+28

(7×3)×32=7×32+3×32

64×64+36×64=(64+36)×64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P17—18。

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學習重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學習難點:

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學習準備

課件、學習單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時節,好多人都旅游去了,當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課件出示:

生:騎自行車。

師:你們看的真準,再仔細看看,你從圖中還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1:李叔叔準備騎車旅行一周。

生2:李叔叔上午騎了40km,下午騎了56km。

2.師:根據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生2:李叔叔今天上午比下午少騎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1.列式計算

師:今天我們選取“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來做我們的學習材料,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列式?

生1:40+56(板書)

師: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2:56+40(板書)

師:它們之間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生:等號。(師板書等號)

師:為什么可以用等號連接?

生1:因為它們的和都是96千米。

生2:因為它們都是求的李叔叔一天行的總路程。

2.課件出示:

123+377Ο377+123

1124+76Ο76+1124

師:這兩道題,它們的算式之間的能用等號相連嗎?請你算一算!

生: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們的和都相等。

師板書:

3.師:觀察這三個等式,你發現了什么嗎?

生: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從剛才的發現中,你們會猜想到什么呢?

生: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呢?

(板書: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4.師:口說無憑,你打算怎樣驗證咱們的猜想?

生:我們可以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

師:那請大家拿出本子來,舉幾個這樣例子來驗證看看!

(生獨立舉例驗證)

5.師:誰來上臺說說你是怎么舉例驗證的?

生:(百以內的加法、多位數的加法、小數加法……)

師:通過剛才這兩位同學的舉例,都能證明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誰有沒有發現交換加數位置和不相等的情況嗎?

生:沒有。

師:也就是說,我們舉不出反例,那證明我們該剛才的發現是正確。

師:誰能夠再一次總結一下我們剛才發現的這個規律?

生: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旁邊的問號是不是可以擦掉了?!

師:這個規律,數學家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加法交換律”

(板書加法交換律)

6.師:剛才同學們舉了那么多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舉不完。

師:是啊,像這樣的等式我們能寫出很多很多來。

(師邊說便在等式的下面板書“……”)

師:既然像這樣的等式寫不完,你能否開動你的腦筋,想辦法用一個算式表示出所有的等式嗎?試一試,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寫出來。

(學生嘗試)

7.師: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一個怎樣的算式表示加法交換律的?

生1:甲數+乙數=乙數+甲數。

生2:△+□=□+△

生3:a+b=b+a

師:這三位同學的方法能表示出所有的情況嗎?

生:能。

師:這三種方法,你更欣賞哪一種?

生:第三種。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第三種更方便、更簡潔。

師:其實咱們的數學家想到的`式子,跟生3的想法不謀而合,也是a+b=b+a。

(師板書a+b=b+a)

師:你覺得a和b可以表示哪些數?

8.師:同學們現在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探索出“加法交換律”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我們是先觀察發現,再舉例驗證,最后是總結規律。

師:很簡單明了,還有誰來說一說?

生2:我們第一步是觀察發現,我觀察這三個等式,發現了任意兩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第二步是舉例驗證,我們舉了好多例子,證明我們是正確的,最后一步是總結規律,總結的規律是“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說的好不好?把掌聲送給他!

(板書:觀察發現→舉例驗證→總結規律。)

9.師:我們剛才是通過觀察發現,然后是舉例驗證,再總結規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剛才大家經歷了一次像數學家一樣做數學的過程,那你能不能用這種學習方法去探索其他的運算定律呢?

生:能。

(二)探究加法結合律

1.師:現在請大家自學<學習單一》,自學之前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錦囊,誰愿意大聲讀一遍?

生:

一.觀察發現。

仔細算出每一組題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二.舉例驗證。

你能再舉出幾組這樣的例子嗎?

三.總結規律。

你能用符號表示這個運算定律嗎?

2.師:下面就請大家按照自學錦囊上的提示自學,開始。

(生獨立完成)

師:完成的同學同桌交流一下。

3.師:都完成好了嗎?誰愿意到前面分享一下你的自學收獲?

生:我發現第一組算式都等于288,第二組算式都等于273,第三組算式都等于507,它們都可以用等號來連接。

師:每一組題的兩道算式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1:前一道算式都是先算前兩個數的和,再和第三個數相加,后一道都是先算后兩個數的和,再和第一個數相加。

師:剛才這位同學分享了這么多自學的收獲,那你還發現了什么?還其他的發現嗎?

生:我還發現這三組題,后面的題都改變了運算順序。

師:運算順序改變了,那么什么沒有變?

生:和不變。

師:還有沒有什么不變?

生:數字的位置沒變,只是運算順序變了。

4.師:剛才通過這三組算式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那這個規律對不對還需要我們怎么樣?

生:舉例驗證。

師:那誰來說一說你舉的例子?好,你來!

生1:(24+76)+28=24+(76+28)(師板書)

師:誰再來分享一下你舉的例子?

生2(8+7)+3=8+(7+3)

師:誰再來舉一個?

生3:(325+178)+22=325+(178+22),他們都等于525.

5.師:謝謝大家的分享。剛才,我們大家進行了舉例驗證,你們驗證我們發現的規律對不對?

生:對!

師:有沒有舉出反例的?

生:沒有。

師:那由此可以說明,我們該發的規律是……

生:正確的!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我們發現的規律齊讀一邊,預備,起!

生::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師:剛才發現這個重要的規律,我們把它叫做加法結合律。

(板書:加法結合律)

6.師:這是我們發的第二個運算定律,那你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嗎?

生:(a+b)+c=a+(b+c)。

7.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采用觀察發現、猜想驗證、總結規律的學習方法,發現了兩種的加法運算定律,現在你還有什么不懂得、想提出來供大家研究嗎?

生: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這個問題很有研究的價值,下面就請大家小組內交流研究,開始!

(生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哪一位同學到前面來分享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1:我們小組發現的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是加法,和不變;不同點是加法交換律的加數是兩個數,加法結合律的加數是三個數。加法交換律是數字的位置變了,加法結合律是運算順序變了。

師:你們同意嗎?還有和這一組不一樣的嗎?

師:好的,看來其他組的同學的發現同他們是一樣的,我們班的同學觀察力和思考力非常強,那下面,我們就運用我們學會的本領來練一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下列等式各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你能()中填上適當的數嗎?

3.今天我和媽媽一起逛超市,看到體育用品柜臺有下列物品:

4.小明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

四.課堂總結。

1.本節課你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2.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發現的眼睛和聰明的頭腦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規律,認識并理解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你看,數學家能總結出來的運算定律我們也能總結出來,我相信只要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勤動腦、多動手,一定可以把數學學得更棒!

五.板書設計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發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經歷間隔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找到兩種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物體少1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能用恰當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規律。

【課前準備】

每小組若干小棒和圓片,課件,表格。

課前談話,感知規律:

師:今天在這里上課和我們平時有什么不同啊?

(預設:學生:教室大,有很多老師來聽課,座位進行了調整)

師:今天的座位安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學生初步感知間隔排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尋找規律:

出示例題里的場景圖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這幅圖中有這樣三組排列。這些排列都蘊涵著規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律。

師:每幅圖中兩種物體是怎樣排列的?

師:這屬于一種間隔排列,圖1中夾子排在開始和最后,我們把它看作兩端的物體,手帕排在中間,我們把它看作中間的物體。

誰能說說下面兩幅圖中,兩端的物體和中間的物體各是什么?

2.探究規律:

師:看到這三組排列,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

課件出示:每組排列中兩種物體的數目有什么關系?(先獨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組里說一說)

兩端的物體數目中間的物體數目

夾子手帕

兔子蘑菇

木樁籬笆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在小組里說一說。

小組匯報。

二、動手操作,驗證規律。

1.師:是不是這樣排列的兩種物體都有這樣的規律呢?下面我們動手驗證一下。

2.動手操作:

課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1個圓。數數小棒的根數與圓的個數,看看有什么關系。

3.集體交流:

師:誰來和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擺的?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其實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兩端的物體,圓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間的物體。像這樣排列,它們都有這樣的規律: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

三、聯系實際,應用規律。

1.列舉規律:

師:生活中你見到過有這種規律的現象嗎?

2.應用規律:

(1)基本練習:

①出示一組排列。

填空:兩端的物體是(),中間的物體是(),()比()多1個。

②這根繩子被打了6個結,這根繩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經過了15個白天,那么經過了多少個黑夜?

(2)變式練習:

①間隔問題:(課件出示劉翔跨欄圖)

師:看!這是誰?劉翔在20_年雅典奧運會上一舉奪得男子110米欄的冠軍,成為中國人心中的驕傲。其實在劉翔的運動場地上也有咱們今天研究的規律呢。

出示:110米跨欄,10個欄中間有多少個間隔?

②鋸木料問題:想想做做第2題

把一根木料鋸3次,能鋸成多少段?

引導學生用圖表示出鋸木料的過程,再結合所學的規律來分析。

③圓周問題:

欣賞:西湖蘇堤春曉圖

師: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蘇堤的岸邊栽了一行柳樹,再在每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這樣就有了桃柳夾岸,桃紅柳綠之說。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a:質疑:有的同學說74棵,有的同學說75棵,還有的說76棵,那像這樣栽柳樹和桃樹,它們的棵數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b:探究規律:你們能想辦法找出來嗎?在小組內試一試。

c:匯報小結:誰給大家介紹介紹你們小組想到的方法,你們發現了什么?

小結:把桃樹和柳樹像這樣栽成一周,桃樹和柳樹的棵數怎么樣?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樹,中間間隔著栽桃樹,可以栽多少棵桃樹?

d:對比聯系:

師:前面發現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1,而在圓周上,它們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課件演示:把直線轉化成圓周,兩端的物體重合)

④機動練習:

師:國慶節就要到了,學校計劃在校園主干道一邊按照一一間隔的規律來擺設鮮花美化校園。(課件出示圖)

有25盆藍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紅花?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師:大家想到了三種方案,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來,你們要是做美化設計師還是挺稱職的。課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學的規律來設計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臥室。

四、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規律,當我們面對新的事物或者更復雜的情況時,要學會尋求方法來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設計方案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歌曲《郊游》,會唱的同學一起唱。

2、同學們,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在這么好的天氣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學生回答)

3、那我們一起去秋游好嗎?

二、新授

1、在秋游前我們都要了解哪些相關的信息呢?學生自由談談。(板書:人數、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2、向陽小學四年級的同學馬上要到水上樂園去秋游了,他們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關的信息,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信息。(電腦出示,打字聲引入,加深學生頭腦中的信息)

3、我們看到了這些信息,從剛才我們討論出的四個方面來分析。

4、首先我們來看人數,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有關人數的信息。多少人?(板書:150人)

5、接下來看包車,哪句話有關包車信息?一共要包幾輛車呢?(3輛)你怎么看出的?(15052大約3輛)一共需要多少錢?哪句話告訴我們的?你怎么算出來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費多少錢?)150是什么呢?(實際去的人數)用共花費的錢去除以實際去的人數得出每人需要花費多少錢。

6、門票呢?哪幾句相關信息?你們選哪種?(團體)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滿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錢?(2元)

7、最后是游玩項目及定價,我們來看一看。劃船,每小時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錢?(2元)那如果你一個人去呢?一個人去乘一船,多少錢?(8元)你覺得怎樣乘坐比較合算?乘快艇呢?你們怎么理解的?

8、看完這些相關的信息,我們來替向陽小學的同學來算一算。每人乘車和買門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錢?(2+6=8(元))

9、用20元最多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回答問題。最多可以玩6個項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自由討論。

10、如果你是向陽小學的同學,你準備向家長要多少錢?這些錢可以怎樣安排?(小組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11、剛才我們替陽小學的同學做了秋游前的計劃,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他們都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相關的信息的?(電腦閃爍:人數、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三、活動設計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學校四年級的同學馬上也要去蘇州樂園去秋游了。我們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關的信息。

2、我們在課前分小組了解了些信息,現在我們來匯總一下。

3、首先人數,多少人?(學生匯報,學生邊說,邊輸入到電腦中,約350人)四年級師生共350人。

4、包車呢?學生了解,有大客車和中巴車兩種。大客車最多可乘坐52人,每輛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車最多可乘坐25人,每輛每天300元左右。你們選哪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那么我們選擇大客車。一共要包幾輛車呢?(7輛)你怎么看出的?(35052大約7輛)一共需要多少錢?你怎么算出來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3500350=10(元))

5、門票呢?(兒童(1.2米以上):30元成人:60元團體(20人以上):35元)哪組去了解的?有三種,你們選哪一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6、游玩項目呢?學生說一說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項目及價格。選擇一些同學們喜歡玩的并適合同學們玩的,打在電腦上。

7、同學們真有辦法,收集了這么多的資料,一切準備就緒了,下面就是你們制作設計方案表的時候了,這要小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組的設計方案最好。好,小組合作開始。

8、下面就該是欣賞你們精彩方案的時候了,哪一組想先上來。請2到3組上來自己分析小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揚的就發蘇州樂園的免費游玩項目的門票。

9、還有哪一組想上來的,我們下課之后再來研討。

四、小結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呢?

開展秋游活動必須定好地點、人數、核算好費用,在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計劃,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只要你認真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這里,老師就祝同學們秋游愉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8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并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經歷畫角和練習的全過程,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許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重點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

難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動角、尺或三角板

教師導學學生活動旁記補充

一、導入:

師:最近講了什么知識?(角的知識)

誰愿意說說什么叫做角?

師打開一個口袋,里面是各種角:

師:我們每組都準備了許多角,面對這些角,你們打算怎么研究?(分類)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把每組的角進行分類。

師: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你們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嗎?

學生邊小結什么是直角、銳角、鈍角。

板書:銳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鈍角:大于90°

2.你們是按角的度數進行分類的嗎?

師:你們量了嗎?量一量。這些角各有什么特點?在這三類角中,哪一類角比較特殊?(直角)你能說出身邊有哪些是直角?

3.請選擇適當的學具,每人畫一個直角。

指名匯報,你選擇了什么學具?怎么畫的?

4.用最快的速度畫一個銳角、一個鈍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幫同學檢查的?(板書:目測、量、比三角板)

5.小結:以90°的直角為標準,來判斷銳角、鈍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個直角貼在黑板上)

6.認識平角和周角。

①師:除了這些角,你們還知道什么角?你對平角、周角有什么認識?打開書P41,自學例2.

②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動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書: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師:你還發現平角、周角與什么角有關系?板書補充:1平角=2個直角

1周角=2個平角=4個直角

師:那我們來看鈍角。只說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補充?

板書:鈍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鞏固認識:

1、先判斷是什么角,再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想一想,你們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題

3、P43、4看圖填一填

4、P43、1先估計再量出圖中各角的度數。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角的分類)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

五、課后作業:P43、3、5學生匯報:角的知識

學生回答角的概念

動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組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

學生補充說明鈍角的概念

學生獨立判斷比較,全班訂正

復習角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通過將角進行分類,加深對角的理解。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后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么?(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二、練習練習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適當的數。

287+129+118=287+(+118)(32+47)+65=32+(+)

3、教材練習五

三、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板書設計加法結合律

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88+200

=288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0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直線、線段與射線的區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與線段、射線,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誰能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線嗎?(黑板邊、書本邊、鉛筆盒的邊……)很好,看來你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在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線,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線中,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在數學中也一樣,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直的線。(板書:線的認識)

二、探索活動,獲取新知

1、認識直線

同學們,筆直的線里也學問!

電腦出示鐵軌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圖中畫的是鐵軌,鐵軌很長,筆直的鐵軌,一眼望不到頭,像這樣兩端可以無限延長,沒有端點的線,就叫做直線。

(1)畫一畫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直線

(2)說一說(直線有什么特征?直沒有端點無限)

2、認識線段

電腦出示馬路中的斑馬線,引導學生觀察

馬路中的斑馬線大約有多長?(師:不管是幾米,他都有一定的長度,都可以度量出來,像這樣的線叫做線段,它是直線上兩點之間的一段。你能不能畫一條線來表示它?

(1)畫一畫

(2)說一說(線段有什么特征?直兩個端點有限)

3、認識射線

電腦出示夜景圖,學生觀察

師:這是一條什么線?你什么時候見過?它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自由的說說)

你能畫一畫嗎?

(1)畫一畫

讓學生嘗試畫射線

(2)說一說(射線有什么特征?直有一個端點無限)

4、比較三種線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圖形端點個數延長情況與直線的關系

直線沒有端點向兩端無限延長

線段兩個端點不能延長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一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長是直線的一部分

5、認一認、說一說

(電腦出示各種直線、線段、射線)

6、線的讀法

(1)直線一條直線有兩種讀法,可以讀作直線AB,也可以把字母倒過來讀作直線BA。如果用一個小寫字母l表示直線,它還可以讀作:直線l

(2)線段請你猜一猜,這條線段該怎么讀?AB

(3)射線誰來試一試,讀出這條射線(射線只有一種讀法,它的讀法是從端點讀起。)

思考:“射線BA”和“射線AB”有什么不同?(射線AB:端點是A,向B點無限延伸射線BA:端點是B,向A點無限延伸)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本第17頁的試一試第一題(小結:經過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2、闖三關

第一關:填空

(1)______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它沒有端點

(2)直線上兩點之間的一段叫做______

(3)_______只有一個端點,它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第二關:數線段

第三關:從A點到B點,哪條路線最近?(課本試一試第2題)

(小結: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線的知識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對全冊書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

2.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出一定的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度過了一個開心的寒假之后,又迎來了新的一個學期。在這個學期,小精靈聰聰和明明也回到了課堂,準備和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起暢游數學王國,你們瞧,他們來了。

出示課件:(聰聰和明明飛過來說:“小朋友們,數學王國里的寶物可豐富啦,你們準備好了嗎?跟我們一起去尋找寶藏吧。)

師:聰聰和明明要帶大家去尋寶藏?怎么回事呢?其實,數學王國本身就是一個大寶藏,今年我們班小朋友要闖過九道關,才能摘取里面最燦爛,最寶貴的一個王冠。每一道關都有幾個難題等著你們,如果你全部回答對,就可以給自己加上一個五角星,如果你有一題錯了,那么這一關的五角星就全沒了,最后再來統計總的成績,五角星最多的同學就是我們班知識最豐富的人。

二、知識大比拼

(1)第一關叫做:位置(板書)

在位置這一環節,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上下、前后、左右”這些方向,邊聽老師指令邊做動作:“上、下、前、后、左、右”,小朋友的反應可真快。再仔細觀察一下,你的位置在第幾組第幾個。指名回答。看來第一關都沒有難倒我們班的小朋友。接下來我們闖第二關。

(2)第二關:20以內的退位減法(板書)

出幾道題考考大家:15-913-612-8用手勢來表示結果

第二關有幾個小朋友反應可真快,能把經驗給大家介紹一下嗎?這些小朋友在寒假的時候就已經把這個單元的知識預習過了,真的很好學,大家表揚一下他們。

(3)第三關:圖形的拼組

我們上個學期認識了8種圖形,一起來回憶一下。全班說。

看看誰最有想象力,幾個小正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4個小正方體能拼成一個大正方體嗎?

看來這幾個問題讓有些小朋友犯糊涂了,沒關系,能學到了這個單元,老師會跟大家一邊玩,一邊學,好嗎?

(4)第四關:100以內數的認識

能從1數到100的小朋友請舉手,兩個兩個數到一百的請舉手,三個三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從100數到1的請舉手。

(5)第五關:認識人民幣

認識人民幣是寒假的作業,誰能說說你在家里都已經認識哪些面值的錢了。指名說。同桌說(6)第六關: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出題考你們:36+550+467-8

(7)第七關:認識時間

出示3個鐘表,5時7時半8時25分指名回答

(8)第八關:找規律

出示一組圖形:

2468

(9)第九關:統計

出示(紅花,黃花、藍花)讓學生數出各種花的數量。

10、闖關結束,看看小朋友在每個關的表現。表彰表現最出色的人。

三、擁有好習慣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必須要擁有好的習慣,為了能讓我們在新的學期能有更優異的表現,我們應該做到哪些方面呢?同桌互相討論,匯報。

四、小結

小朋友,剛才說的都很有道理,老師用十二個字來概括一下:專心聽、大膽說、仔細看、認真寫(板書),如果小朋友能做到這四點,新的學期,你的數學一定會學得很棒。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2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為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么?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

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系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

(二)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__年某市人口情況統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并讀出這幾個數。

2.借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么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384204386685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匯報。

四、反思總結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4

教學目標:

1、借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2、培養操作、觀察、發現、總結、概括等能力。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教學難點:

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教學用具:實物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1、認識線段

(1)建立線段的數學模型,認識端點

(3)畫線段

師: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1條線段,師巡視指畫法不同的學生畫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畫的線段,反饋出線的問題。如:畫彎,沒點兩個端點,畫的方向等。

追問:你認為誰畫的對?為什么?不加兩個端點行嗎?兩個端點的作用是什么?你認為畫線段時要注意哪幾點?

強調線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調整。

(4)讀線段

師:誰能幫老師給黑板上的這條線段起個名字?怎么讀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給兩個端點命名,給線段命名,生讀,師板書:讀作:線段AB(或BA)指出有兩種讀法。

強調:讀線段時可以從任意一個端點讀起。

(5)找線段

師: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條線段,請你找出1條線段,用手指出它的兩個端點,與同桌說一說。

同位互動,指2個生匯報。

2、認識射線。

(1)建立射線的數學模型

課件演示手電筒的燈泡發射出一束光線,問:你看到了什么?

(2)畫、讀射線

師:射線有什么特點?怎么畫?怎么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師巡視發現問題,讓一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師:剛才你在畫射線時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樣解決?讀射線呢?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要先畫一個端點,然后沿著任意一個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指出:由于射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榱朔奖阕x,要把射線的端點用大寫字母“A”表示,再在射線上任取一個點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射線AB,不能讀射線BA,讀射線時要從端點讀起,只有一種讀法。

(3)尋找射線

師:想一想,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物體發出的射線?

引導學生說出:激光、探照燈、紅外線、太陽、燈泡等。

師:別忘了恩澤地球上萬物生靈的太陽發出的光線也是射線。

3、認識直線

(1)建立直線的數學模型

(2)畫、讀直線

師:直線又有什么特點?怎么畫?怎么讀呢?請你先思考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師巡視發現問題,讓一個四人小組到黑板上板演。

師:誰有不同的想法?追問:點A、點B是直線的端點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明確:·由于直線無限長我們只需要畫出線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為了方便讀,要在直線上任意取兩個點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兩端,讀作:直線AB(或BA),讀直線時從哪一端讀起都可以,有兩種讀法。

(4)找直線

師:實際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線,比如當一條筆直的馬路一眼望不到頭向兩端直直的無限延伸時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條直線。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

生舉例如:高壓線、鐵路、高速公路等。

(三)實踐活動,歸納特征

比較三線的區別與聯系: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三種線,請你認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說其余同學補充。

指出:看來三種線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課件演示:·直線向兩端無限延伸;·在直線上截取1條線段;·一條線段去掉1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條射線;·線段、射線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四)綜合運用,感知提升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直線、射線、線段3位好朋友,下面讓我們和它們一起來玩玩闖關游戲,好嗎?

第一關: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1、有始有終(線段)

2、無始無終(直線)

3、有始無終(射線)

第二關:他們誰說對了?

1、小明說:我畫的線段長4厘米。(對)

2、小紅說:我畫的射線長1米。(錯)

3、小麗說:我畫的直線長2分米。(錯)

第三關:試一試畫直線。

1、過一點畫直線

先任意畫一點,然后過一點畫直線,師帶領學生完成。

體會: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

2、過兩點,畫直線。

學生操作體會。

追問:能不能再畫呢?

總結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第四關:你發現了什么?

從老虎山到狐貍洞有許多條道路,哪條路最短?(小結: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五)檢測。

判斷題:

(1)直線AB長30cm。()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3)線段CD長5cm。()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5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實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在探索現實世界數量關系的過程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滲透歸納猜想、數形結合等數學思維方法。

3、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合作學習及相互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探索規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表格……。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很高興能有機會和我們__小學__班的同學一起上這節數學課,請大家看大屏幕,老師為了給大家上好這節課,(課件)我用了a天時間備課,b個小時做課件,看到張老師的話,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字母

師: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生:表示的是數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字母表示數(板書:字母表示數)。

看來我們班的同學既善于觀察,又愛動腦筋,我很喜歡你們,很想和你們交朋友,誰愿意告訴老師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了?(生說,對其中一個。)

活動(一)“猜年齡”在加法中體會用字母表示數

(1)體會用字母表示數

我把你的名字和年齡寫在黑板上好嗎?(師板書)

去年他幾歲呢?前年幾歲呢?最小的時候幾歲啊?明年__同學幾歲?再過一年呢?

觀察黑板上的數字你發現了什么?(一個比一個大;沒有相同的……)這是一些變化的數。

師:還有誰能繼續往下說?這么多同學想發言,那張老師就在黑板一直寫下去,怎么樣?(黑板寫不下、麻煩)

既然說不完,又麻煩,誰能想出一個最簡潔的辦法來表示__同學的年齡呢?、

生:用字母表示。

師:用什么字母呢?

師:你想的辦法可真好!用一個小小的字母就把這么多數都概括進去了,他的威力可真大,

師:除了用字母a來表示__同學的年齡,還可以用其他的嗎?(b.c.d……)所有的字母都可以。師:n可以是哪些數呢?(生:2、6、9、21、56……)那么這兒的n可以是哪些數呢?(生:n不可能是200,因為人一般活不到200歲。學生產生爭議)

師生總結: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但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數量時,字母所取的數要符合生活實際。

小練習

師:誰還能用字母表示我們身邊的數量呢?(生舉例)

師:你覺得用字母怎么樣?(方便、簡潔……)

師:這種方法這么好?想知道是誰發明的嗎?(課件)

法國的數學家——韋達

他是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用字母來表示數的人,是他確定了符號代數的原理與方法。在歐洲他被稱為“代數學之父”。

(2)體會含有字母的式子

剛才有幾個同學介紹了自己,我也和大家做一下介紹,我叫張丹,來自遼陽市,叫我張老師就可以了,年齡嗎?你們猜猜(25、26、28)

到底誰猜得最接近呢?告訴大家,張老師比__大17歲,你知道我今年多大年齡嗎?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當__同學10歲時,張老師多大,用式子表示。當__同學12歲時呢?

__的年齡張老師的年齡

11+17

…………

1010+17

1111+17

1212+17

1313+17

……

師:你還能繼續往下寫嗎?好,拿出練習本開始寫吧。(全班學生寫)

師:有的同學已經不再寫了,為什么?是不是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和你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小組交流)

師:說說你們組同學的發現。(同學匯報,師板書)

(學生匯報時,1、指導學生邊寫,邊說當__同學幾歲時,老師多大。

2、當學生說出當__同學n歲時,張老師n+17歲時,師追問,為什么?

3、學生說出,因為學生的年齡在變化,老師的年齡也是變化的,但老師與學生的年齡差是永遠不變的,當__同學n歲時,張老師的年齡就是n+17歲。還誰說一說n+17表示什么?為什么?(強化)n+17既可以表示張老師的年齡,也可以看出老師比同學大17歲。4、指出在這里,你們把變化的量用字母來表示,不變的量不變。

5、這里的n是同一個數嗎?同一道題一個字母表示同一個數。

小練習

我們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數,張老師n歲時,__同學的年齡就是(n-_),那么上一道題中的n和這一道題中的n表示的是同一個數嗎?(總結出不是同一道題,同一個字母表示的不是同一個數。)你也能用我們身邊的數量,說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嗎?(鼓勵學生用加減乘除)

活動(二)填表格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陸續出現三根小棒,組成三角形)同學們看見了什么?(三根小棒組成了三角形)一個小小的三角形里也隱藏著有關字母的秘密,想知道嗎?下面請同學完成表格。(課件出示表格)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1、匯報

師:誰愿意和大家說說你的發現?(生匯報:我們可以看出三角形的個數在不斷的變化,小棒的根數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擺一個三角形要用小棒的根數始終不變。我們小組用_表示三角形的個數,用_×3表示要用小棒的根數。)

2、簡寫方法

師小結:n×3還有更簡便的寫法,誰見過?

在乘法算式中,當字母與數字相乘的時候,我們可以將乘號簡化為一個小圓點,也可以省略不寫。當省略乘號時,數字應寫在字母的前邊。例如:n×3寫作3.n或3n。

小練習:8×x簡寫成67×y簡寫成

是不是所有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能簡寫呢?(生總結出:加號、減號和除號不能省略。)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咱們到快樂廣場去輕松一下(課件)

1、同學們能看懂線路圖中的x米和y米,分別表示什么嗎?你想去哪?從人口出發,要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2、生活館

(1)一件上衣a元,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12元,一條褲子元。

(2)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一個作業本要1元,笑笑買了a本,要用()元。

(3)一輛公共汽車上原來有15人,到新街車站下去x人,又上來y人,現在車上有人。(4)有m個蘋果,每盤6個,可以裝在()個盤子里。

3、音樂吧

隨音樂說兒歌。

生: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

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這首兒歌嗎?

4、圖形館

用字母a表示我的長,用字母b表示我的寬,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長,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積,你能試著寫出我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嗎?

C=2(a+b)s=ab

用字母a表示我的邊長,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長,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積,你能試著寫出我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嗎?

C=4as=aa=a2

5、智慧屋

用小正方形擺圖形,并尋找所擺圖形的個數與所需小正方形數的規律。

同學們你們在快樂廣場里玩的高興嗎?(高興)

四、總結

結束語:那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的怎么樣?如果用a表示非常滿意;用b比較滿意;用c表示有點遺憾。請你對自己今天這堂課的表現的滿意程度做個選擇,說說滿意在哪里,遺憾在哪里,有什么希望。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6

一、教育目標:

1、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師生氛圍。

2、通過師生交流和討論,明確數學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方法,明確怎樣做一個會學習的人。

3、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為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著自己未來的發展。

4、明確數學學習的各項要求。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明確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方法

1、首先在黑板上寫上了“數學”兩個字,介紹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師的姓幾劃嗎?”“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數出來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常用方法——數數,其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離不開數數的。

2、“請你猜猜沈老師大概幾歲?”“你為什么猜我35歲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觀察(板書:觀察),在數學學習中,觀察是一種常用的并且是相當重要的方法。我們要學會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3、“你為什么猜我28歲的?”學生一臉自信說:“老師比我媽媽要年輕,所以猜28歲?!边@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比較(板書:比較),在數學學習中比較也是數學學習常用的方法。

4、“你為什么猜我30歲的?”學生解釋著:“我知道沈老師的兒子讀幼兒園,所以猜30歲?!闭垎枺哼@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類推,從沈申老師兒子的年齡推測出老師的年齡,也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方法,并告訴學生我的實際年齡,并表揚了那些猜得比較準的學生觀察能力強,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夠學好數學的。

5、總結:看來數學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學好數學。

(二)講故事,讓學生知道態度決定自己的未來

講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雇主,他不想再蓋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過一種更加悠閑的生活。他雖然還留戀那份優厚的報酬,但他該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問他能不能再建一棟房子,就算是給他個人幫忙。木匠答應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經不在干活上,他不僅手藝退步,而且還偷工減料。木匠完工了。雇主來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誠懇地對他說:房子送給你了,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木匠感到十分震驚,太丟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為自己蓋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個木匠。你每天釘一枚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墻,但往往沒有竭盡全力。終于,你吃驚的發現,你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來……

但你無法回頭。

人生就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我們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聽后,讓學生說說想法,明白什么?老師為什么講這樣一個故事?

我想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為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著自己未來的發展。希望小故事比說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重溫數學課堂聽說讀寫的要求。

一、聽的要求

1、聽講時身體坐正,雙手抱胸,雙腳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隨便交談、打鬧、下位,不做小動作,不伸懶腰,不做與上課內容無關的動作。(訓練坐姿)

2、珍惜課堂每一分鐘,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質疑,不但學懂學會,還要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做到會學。我們是中年級的高段學生,應有選擇地做好聽課筆記,寫在書本上,以提高學習效率。

3、聽同學發言或提問時,做到不觀望、不插嘴、不嘲笑。當聽到見解、觀點一致時,自然地表示認可或贊許;當聽到不同意見時,待同學發言結束后,再提出建議或進行補充,“我補充……的意見”,不允許插話、搶嘴,隨意地打斷同學發言。

二、說的要求

1、課堂上回答提問與提出問題規范地舉起右手示意,不能站著舉手或是邊舉手邊喊,經教師允許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樣回答,應禮貌地如實告訴老師:“對不起,我不懂(我沒想好)?!卑l言完畢,經老師同意后輕輕坐下。

2、答題或提問態度嚴肅認真,立姿自然得體,講普通話,吐字清晰,聲音響亮。

答題形式講究規范,用上“我認為……”、“我發現……”、“我補充……的意見”等說話形式,做到說話完整,條理清楚,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三、讀的要求

讀題,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寫的要求

1、在課堂上做作業時應該聽清要求,明確格式,不擅自離開座位或竊竊私語,保持教室的安靜。

2、作業格式規范、行款整齊,獨立、按時完成。

3、作業若有差錯,需要更改之處,不可亂涂亂改,只須在錯誤部分劃兩條斜線或直線,刪去即可,再在規定區域訂正。

4、作業姿勢要端正,左手按住作業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自覺保護視力。

5、作業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亂扔、亂寫、亂畫與撕毀,保持作業本的衛生與整潔。

五、合作學習的要求

1、圍繞主題人人參與小組討論,主動有序地發表個人意見,認真聽取他人發言,待同學講完后再補充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2、在班里發表小組意見時,用上“我們認為、我們覺得”等說話形式,尊重合作學習的勞動成果。

3、評優獎勵

①課堂作業評比

②家庭作業評比

③課前預習評比

④口算比賽評比

⑤筆算比賽評比

六、課本、本子、鉛筆的使用與保管

1、課本要包上書皮,并在課本的封面的最上端寫上名字。

2、本子:準備一個數學練習本和一個課堂作業本。

3、鉛筆:每天至少帶兩根削好的,用完之后要放在筆盒里。

4、每節上課之前,要把下節要上課所需要的學習用品準備好。

教師小結:

老師相信:在新的學期里,同學們都能快樂的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初步學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一組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和統計。

2、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根據學習內容合作學習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及自主選擇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3、進一步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觀念,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根據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是合作學習還是獨立學習及選擇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第一層次

談話:梅峰小學下個月要參加一次鼓號比賽,她們最近一直在堅持訓練,很想在這次鼓號比賽中獲勝,但是比賽競爭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請大家一起幫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們該為這次鼓號比賽做些什么準備工作,才能順利獲勝呢?

承接:剛才有同學提到要統一服裝,這個主意不錯,跟老師想到一塊去了。

提問:梅峰小學準備給鼓號隊統一購買服裝,購買服裝時又要考慮什么問題呢這些信息你看得懂嗎從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追問:如果你是鼓號隊員,你應該選擇哪一種鼓號服呢為什么

第二層次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會根據自己的身高來選擇合適的服裝。那怎樣才能知道梅峰小學鼓號隊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呢

這是鼓號隊員的身高(出示學校鼓號隊員身高表格),這1號隊員,他又應該選擇哪一套服裝比較合適呢為什么呢那2號隊員呢3號呢4號呢

追問:我們要把鼓號隊員的身高分成幾段來統計(3段)是哪三段呢

(設計意圖:創設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使學生不知不覺融于情境當中,參與觀察,表達,思考等數學活動,同時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提供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統計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別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收集每一段的數據呢請同學們小小組合作,用畫"正"字的方法來整理每一段的數據,填寫在記錄單中。最后,根據記錄單,完成統計表。當然,同學們在整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學來報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學負責記錄和整理,最后,要對記錄和整理的過程進行檢驗。

(學生同桌合作進行統計)

匯報:哪一個小組愿意把你們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結果到上面來交流一下。

談話:合計是多少人呢那么這個合計40人是怎么來的呢合計中的40和我們原始數據中的人數一樣嗎?

合計還能對我們統計出來的每一段的人數進行檢驗。當然,我們還要及時地把這張統計表的日期填好。

追問:我們已經完成了鼓號隊員身高情況的統計表,看了這張統計表,你還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在理念和行為上進行了角色的轉變,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通過學生的匯報,交流,評價與反思,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通過對學生多種整理方法的展示,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策略的多樣性,真正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落到實處。)

三、回顧交流,總結統計感受。

回顧: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同學們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板書:收集數據,分段整理,填統計表,分析結果)

小結:其實像這樣根據身高進行分段整理,再進行統計的方法我們叫做分段整理數據,(同時板書課題:分段整理數據)

這樣做有助于我們對整理的結果進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的解決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模版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建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通過觀察和辨析,理解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感受數學的嚴謹。

3.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樹立學習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對比建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PPT課件,四邊形的關系圖板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各若干。

2.學具:直尺,三角板,粗水筆,課堂練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好,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誰想來?

面向全體:請同學們提供準確的信息。

面向猜者:請你根據大家的描述來猜是什么圖形,好嗎?準備好了嗎?開始!

教師逐個板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生逐個提供信息逐個猜,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即時評價學生或糾正學生的錯誤。

師: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已經很熟悉了,所以大家的描述既準確又充分,(拿下長方形和正方形)而描述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時候,有些同學的描述就不夠準確了。本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設計意圖:課始,用“大家提供信息一人猜”這種形式的“猜圖形”游戲導入,旨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學習的起點。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學生熟悉的,因此提供的信息既準確又充分,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學生描述起來就有些困難,這樣學生對要學習的問題就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起學生求知欲望,自然進入了新課的學習?!?/p>

二、聯系生活,感知圖形。

師:其實生活中就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平行四邊形或梯形。

這是一張“校園一角”的圖片(課件出示),請看屏幕。請同學們找一找,有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嗎?

學生匯報。

師:來看看同學們找得對不對。(課件演示圖片中隱藏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師:看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

【設計意圖: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老師通過一張圖片(教材中的主題圖)說明幾何圖形無處不在,啟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思考、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p>

三、自主探究,建構概念。

師:那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做梯形呢?要想研究它們,觀察是個好辦法。請大家觀察一下,這兩種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說明,當學生說出“平行”時要讓學生到黑板前用手指出平行的對邊。

學生指黑板圖形說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平行的對邊。

師:這只是我們通過觀察得出的結果,真的是這樣嗎?

師:一號題卡上就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請同學們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用畫平行線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它們的對邊真的平行嗎?拿出一號題卡和工具,開始吧!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請大家快速收好工具。誰能說說你的驗證結論?

學生匯報。(指定一名學生到實物投影前就圖說明。)

師:你們的結論也是這樣嗎?那么其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不是也具備這樣的特征呢?我們先來看一組平行四邊形。(課件演示:出示3個平行四邊形。)

師:請大家看屏幕:第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已經驗證過了,我們用電腦來驗證另外兩個。

點擊課件呈現:兩個平行四邊形驗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師:現在證實大家的發現是正確的?,F在誰能試著說說怎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

學生概括,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抓住關鍵詞板書。

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師:齊讀。

師:再來看梯形。(點擊課件:呈現3個梯形)。

師:第一個剛才驗證過了,發現梯形的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F在我們用電腦驗證后兩個。

點擊課件呈現:第二個梯形驗證。

教師指圖說明:這是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呢?(生:不平行)

師:是的,很明顯,無需驗證。

點擊課件呈現:先驗證第三個梯形的一組對邊平行。

師:另一組呢?不太確定的情況下需要用工具驗證一下。

點擊課件呈現:再驗證第三個梯形的另一組對邊不平行。

師:看來我們剛才的發現是正確的?,F在誰能說說什么是梯形?

學生敘述,教師根據學生板書。

板書: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師:齊讀。

師:(指板貼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圖)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雖然都是四邊形,都有對邊平行,但也有不同,誰注意到了?

生: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中標出重點號。

【設計意圖: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了對比認識的方法,感悟、理解并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已有感性認識,但要用語言準確表述定義,對小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為此,本過程分3個環節來幫助學生認識、理解、歸納概念:第一,先觀察這兩種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最先感知的觀察到的是“這兩種圖形都是四邊形”;第二,學生通過觀察進一步感知到這兩組圖形都有“對邊平行”:第三.通過觀察——學生動手驗證——電腦驗證不同形狀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在探究活動中學生直觀地理解并歸納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猜想、驗證、歸納自主建構概念。變教師單純的“教數學”為學生創造性的“學數學”?!?/p>

四、應用練習,鞏固新知。

師:大家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做梯形,請你判斷一下好嗎?

點擊課件呈現題目:下面的圖形中.是平行四邊形的畫“√”,是梯形的畫“O”。

師:這些題就在2號題卡上,請大家快速完成。

學生完成。

師:你是怎么寫的?說一說。

學生匯報,教師在實物投影上標注。

學生匯報后,教師詢問是否有不同意見,如有則匯報并說明理由;如沒有則教師詢問學生對正方形和長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看法。重點解決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教師即時評價學生并注意引導錯誤學生說明原因。

結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在學生建立的概念之后,設計應用概念判斷的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認知沖突中完成對于新知的順應,完善學生的思辨能力。在探討“長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這一問題時,要為學生搭建質疑、爭論、思維碰撞的平臺,在爭論中,學生更深入理解了平行四邊形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進而明確長方形符合這一特征,也是平行四邊形。但它也有特殊,特殊在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也為下面“明確關系”的環節作了鋪墊。】

五、明確關系,提升認識。

師: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那么我們研究過的這些四邊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請看屏幕。

課件演示:

師:(一邊演示一遍講解)我們用橢圓形的圈表示四邊形,它包含著梯形和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包含著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里面包含著正方形。也可以這樣理解:正方形屬于長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屬于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屬于四邊形。

請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學生互說。

師:以后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讓學生進行完判斷、分類的基礎上,對平行四邊形、梯形的概念加以鞏固、總結、辨析、掌握,又借助電腦的動畫演示,順勢導入,讓學生在頭腦中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幾者關系進行了梳理。同學們頭腦中不是一個一個孤立的圖形,而是一個相互有關系的知識網,使學生對這幾個圖形相互的聯系有一個比較清晰地認識,在頭腦中形成了知識系統?!?/p>

六、繼續游戲,拓展思維。

師:課前的游戲大家玩的意猶未盡,我們再玩一次,好嗎?這回由我來演示,大家來猜,有信心嗎?

實物投影展示:被兩本數學書遮住的一個四邊形。

師:這是一個四邊形,可惜被兩本數學書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猜猜這是什么圖形嗎?

生猜測。

師追問:能確定嗎?誰有不同的想法?

當學生說出各種可能性后,教師將他們的猜測歸結在一起。

師:有幾種可能?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可能呢?

師將兩本書拉到不可能是正方形的位置,問:現在猜一猜,這不可能是什么圖形?為什么?生說明。(不可能是正方形,因為它的上下兩條邊明顯比左右兩條邊長。)

師將右側的數學書拿掉,露出一條斜邊。問:再看,一定不是什么圖形?為什么?可能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生說明。(一定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因為已經有兩個角不是直角,所以一定不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赡苁瞧叫兴倪呅位蛱菪危驗檫€有一條邊無法確定。)

師將左邊露出一半,問:一定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生說明。(一定是梯形,因為這個圖形的左右對邊不平行。)

師將左側的數學書全部拿掉。證實同學們的猜測是正確的。

師:恭喜大家答對了!

【設計意圖:第二次猜圖形比第一次的猜圖形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是考查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概念的理解,這樣的變式練習是對學生認知的強化,學生必須很好地掌握個圖形的特征才能透過現象抓到本質,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刻。同時將游戲貫穿于課堂的始末,使課堂更顯完整性?!?/p>

675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吸泵,双吸泵厂家,OS双吸泵-山东博二泵业有限公司 | 低温柔性试验仪-土工布淤堵-沥青车辙试验仪-莱博特(天津)试验机有限公司 | 搜木网 - 木业全产业链交易平台,免费搜货、低价买货! | 金蝶帐无忧|云代账软件|智能财税软件|会计代账公司专用软件 | 保温杯,儿童婴童奶瓶,运动水壶「广告礼品杯定制厂家」超朗保温杯壶 | 复盛空压机配件-空气压缩机-复盛空压机(华北)总代理 | 南京兰江泵业有限公司-水解酸化池潜水搅拌机-絮凝反应池搅拌机-好氧区潜水推进器 | 安平县鑫川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声屏障,高速声屏障,百叶孔声屏障,大弧形声屏障,凹凸穿孔声屏障,铁路声屏障,顶部弧形声屏障,玻璃钢吸音板 | 青岛代理记账_青岛李沧代理记账公司_青岛崂山代理记账一个月多少钱_青岛德辉财税事务所官网 | 铝镁锰板厂家_进口钛锌板_铝镁锰波浪板_铝镁锰墙面板_铝镁锰屋面-杭州军晟金属建筑材料 | 泰国试管婴儿_泰国第三代试管婴儿费用|成功率|医院—新生代海外医疗 | 无菌水质袋-NASCO食品无菌袋-Whirl-Pak无菌采样袋-深圳市慧普德贸易有限公司 | 消泡剂-水处理消泡剂-涂料消泡剂-切削液消泡剂价格-东莞德丰消泡剂厂家 | 天津次氯酸钠酸钙溶液-天津氢氧化钠厂家-天津市辅仁化工有限公司 | 钢格板|镀锌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格栅板|钢格板|钢格栅板|热浸锌钢格板|平台钢格板|镀锌钢格栅板|热镀锌钢格栅板|平台钢格栅板|不锈钢钢格栅板 - 专业钢格板厂家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上海新光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电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卧式|立式离心泵厂家 |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律顾问_破产清算等公司法律服务 | 氟氨基酮、氯硝柳胺、2-氟苯甲酸、异香兰素-新晨化工 | 棉服定制/厂家/公司_棉袄订做/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棉服 | 合肥白癜风医院_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_合肥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合肥华研白癜风医院 | 斗式提升机_链式斗提机_带式斗提机厂家无锡市鸿诚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在线钠离子分析仪-硅酸根离子浓度测定仪-油液水分测定仪价格-北京时代新维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钢托盘,钢制托盘,立库钢托盘,金属托盘制造商_南京飞天金属制品实业有限公司 |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河北中仪伟创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沥青,土工,水泥,混凝土等试验仪器的厂家,咨询电话:13373070969 | 云南丰泰挖掘机修理厂-挖掘机维修,翻新,再制造的大型企业-云南丰泰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 | 烟雾净化器-滤筒除尘器-防爆除尘器-除尘器厂家-东莞执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砍排机-锯骨机-冻肉切丁机-熟肉切片机-预制菜生产线一站式服务厂商 - 广州市祥九瑞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安徽合肥格力空调专卖店_格力中央空调_格力空调总经销公司代理-皖格制冷设备 | 间甲酚,间甲酚厂家-山东祥东新材料 | 湿地保护| 薄壁轴承-等截面薄壁轴承生产厂家-洛阳薄壁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 超声波清洗机_超声波清洗机设备_超声波清洗机厂家_鼎泰恒胜 | 拉力机-万能试验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力试验机厂家-冲击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四合院设计_四合院装修_四合院会所设计-四合院古建设计与建造中心1 | 艺术涂料|木纹漆施工|稻草漆厂家|马来漆|石桦奴|水泥漆|选加河南天工涂料 | 家庭教育吧-在线家庭教育平台,专注青少年家庭教育 | 纳米涂料品牌 防雾抗污纳米陶瓷涂料厂家_虹瓷科技 | 合肥白癜风医院_[治疗白癜风]哪家好_合肥北大白癜风医院 | 蒸汽吸附分析仪-进口水分活度仪|康宝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