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

時間: 沐欽 五年級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都有哪些?數學的演變,可以看做是抽象的不斷發展,也可以看做是題材的延伸,而東西方文化采取了不同的角度。歐洲文明發展了幾何,中國發展了算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范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在這幾節課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學習等式的性質時,學生對天平的結構、用法以及平衡與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課程實施以來,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學生所接受,成為學生比較喜愛的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較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教學重點:

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認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看視頻,談感受。

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視頻。看后你從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發現次品。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為“次品”。(板書:次品。)你身邊有哪些次品?和同學交流。

今天我們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觀一樣,質量不同,或輕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書:找)

活動2【講授】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1、出示例題。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找出來呢?

數一數,掂一掂,搖一搖等方法,選擇最優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兩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揚。

3、華羅庚的數學思想。

讓學生自由猜測稱的次數。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為簡”,這正和華羅庚思想不謀而合,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方法多樣

1.研究2瓶

師: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需要幾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書做好記錄:2次(1,1)

2.討論3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生敘述稱球的過程。板書記錄: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個空間可以利用,這樣節省次數。 生將探究結果填入導學案中。

3.研究4-8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幾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手中的小圓片動手操作,并記錄在導學案中。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把待測物品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點匯報8瓶的設計方案。

(1)師引導學生:比較3、4種分法,并展開討論:想想為什么方法3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么有關系呢?

(2)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待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書:把待測物品分3份。

(3)師:比較1、2、3種分法,討論為什么同樣分3份,為什么第3種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盡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板書: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

5.研究9瓶

學生根據總結的方法直接說出次數,小組驗證。

活動4【練習】拓展提高,優化方案

1.運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幾次能找到次品?

2.舉一反三: 從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導學案上完成。

3.發散思維:有2187瓶礦泉水,其中2186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簡便算。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合理、靈活、迅速地進行四則混合運算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掛出小黑板視算。

4.8÷81.6÷0.412.12÷120.32÷0.4

4÷0.51÷250.25×400.13×5

2.5×4÷40.1×0.8÷1004.2÷0.6÷7

0.125×1.5×88.4÷8.4+61-0.25÷0.5

二、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課本第34頁的第7題,請4個學生板演后,師講評。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把得數直接填在課本第35頁的第4題上,請一個學生報得數,其他同學對得數,檢查視算的情況,表揚好的,激勵差的。

三、簡便計算。

引導學生看課本第34頁的第8題,討論各題怎樣算簡便,再獨立算。(指名板演,集體講評)

整數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在計算中能簡便的要自覺用簡便方法計算。

四、幻燈演示課本第36頁的第7題。

這是一張不完整的發貨票,指導學生根據總價、單價、數量之間的關系以及金額與總計金額的關系來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課內完成。

五、獨立作業

第35--36頁的第5、6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2頁練習十四第5—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估算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重點: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或自制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回顧再現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請學生交流: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練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切入主題,直接引起學生對上一節課的回憶。)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口算:

2、解方程

X+=—x=

x—=x+=

3、出示練習十四第5題。

(1)學生先觀察每組的兩個算式,說說自己的想法,可以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和合理猜測。(鼓勵學生進行有根據地猜測和推想)

(2)學生每人選做兩組題,計算后思考其中隱藏的規律。

(3)請學生先和同桌進行交流,再請幾位學生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如:每組題中的兩個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也是1,把這樣的兩個分數相加、減,得數的分母就是原來兩個分母的乘積,而分子就是原來兩個分母的和或差。(教師及時學生交流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習題練習,鞏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

三、自主檢測、完善

1、出示練習十四第6題。

(1)理解題目意思后,學生先獨立思考進行解答。

(2)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思考的。

2、出示練習十四第7題。

(1)先讓學生進行估算,看看哪幾題的結果接近1/2,再計算。

(2)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及時。

3、解決問題。

(1)出示練習十四第8題。

學生認真看圖后獨立解答,然后進行交流。

(2)出示練習十四第9題。

學生認真看圖,收集從圖中獲取的信息,然后獨立思考并解答三個問題。

組織學生交流,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解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講評。

4、補充練習

1、食堂運來一批大米,第一周吃了總數的4/15,第二周吃了總數的7/60。這兩周一共吃了總數的幾分之幾?

2、張大伯收了1/2噸西瓜,第一天賣出總數的1/5,還剩總數的幾分之幾?

3、一個最簡分數,分子減去1,約分后是5/6,原分數是多少?

4、一個分數,分子、分母之和是29,如果分母增加13,約分后得1/6,原分數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同桌之間可互相解答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測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分數加減法知識的檢驗,找出存在的問題,訂正錯誤,并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悅。)

四、歸納課外延伸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獲?練習過程中還有什么問題嗎?

教后反思:

本節課是練習課,學生能熟練地運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還能運用已學的運算定律、性質等進行簡便計算,效果比較好。但在拓展練習中,很多學生受思維定勢,打不開思路,經提示和部分學生的引路,知道了很多的思考方法。另外在練習過程中,通過不同類型的習題練習,鞏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通過測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分數加減法知識的檢驗,找出存在的問題,訂正錯誤,并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悅。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積累探索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3、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長方體的特征。

難點:理解長方體面、棱、頂點之間的關系,建立空間想象。

教學準備:

每生準備一個長方體,長方體框架;師準備教學道具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很多圖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過哪些?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兩個最簡單的圖形,請你們快速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點,一條直線)

生:點、線

師:我的這個點和線都畫在一個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師:對,都畫在一個面上。現在請你們拿出身邊的長方體,找一找長方體中的點、線、面。

師生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

二、新授

師:長方體中的線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長方體中的點也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頂點”。

師:我們現在初步了解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長方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師:大家提出的既有關于面、棱、頂點數量的問題,又有關于它們之間關系的問題。下面就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課件中給出的這些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以下問題:

面1、長方體有幾個面?

2、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長方體有幾條棱?

2、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1、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棱是怎么形成的?頂點是怎么形成的?

師:我們先來解決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生:8個

師:怎樣有序地數?

生:可以先依次數上面的四個,再依次數下面的四個。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呢?

生:6個

師:誰能有次序地數出這些面?

師:誰能用具體的方位名詞有次序地數出來?

師:長方體有6個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師:還可以怎么數?

師:我們在第一單元學習了觀察物體,現在試著從一個角度觀察我手中的長方體,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生:3個

師:這三個面的對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總數。用這樣的方法也能數出長方體的面數。

師: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有的長方體中也有正方形。

師: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長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師:你們說的前與后,左與右,上與下都是相對的關系,所以簡單說就是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你們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我們是看出來的。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有看錯人的時候,所以用眼睛看出來的不一定正確,你們有什么方法能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嗎?

生:可以把長方體拆開,拿相對的面對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說明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師:你的方法真棒,那我們就一起來操作和證明一下。

師:相對的兩個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說明大家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我們來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兩個面,它們的面積相等,周長相等,長相等,寬也相等。

師:關于長方體的棱,你們知道有幾條嗎?

生:12條

師:誰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數出來?

請學生來數

師:剛剛那位同學的數法我再來展示一下,同學們仔細觀察,他是分成幾組來數的?每組有幾條?

生:三組,每組有4條。

師:為什么要這樣數?

生:因為每一組中的棱長度是相等的。

師:哪些位置的棱長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對的棱

師:我們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師:確實,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

師展示長方體框架:假如這個框架中缺少了一條棱,你能想象出缺的這條棱的樣子嗎?為什么?

生:因為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可以通過相對的棱想象缺的那條棱的樣子。

師:如果在一組相對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嗎?為什么?

生:能,可以通過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對的其他三條棱的樣子。

師:按這樣的道理,我們在每一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我來試試去掉這些棱后,會是什么樣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師: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們相交于一個頂點。

師:對。這是三條非常特殊的棱,我們把它們分別稱作長方體的“長”“寬”“高”。也就是說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在一個長方體中,我們通常把豎著的這條棱叫做“高”,正對著我們的棱叫做“長”,“長”旁邊的那條是“寬”。大家來指一指我手中的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并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體會同一個長方體因擺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長寬高的變化。

師:根據相對的棱相等,所以“長”對面的棱也是“長”,“寬”對面的棱也是“寬”,“高”對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長方體有4條長,4條寬,4條高。共計12條。

師:如果讓大家利用小木棒來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幾組木棒,共幾根?在下面給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來組建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出示例題: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兩根5厘米。

生1:長8,寬3,高6

生2:長8,寬3,高3

生3:長6,寬3,高3

師:生2和生3搭建的長方體都是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長方體,想象一下,把長縮短到3厘米,這個長方體會變成什么樣子?

生:變成了正方體

師:對,變成了長、寬、高都是3厘米的正方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是正方體,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師:關于面、棱、頂點,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棱和面有什么關系?棱和頂點有什么關系?

生:兩個面相交的位置是棱,兩條棱相交的位置是頂點。

鞏固練習

書上例題1、2

小結

作業布置

練習冊《長方體的認識》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篇5)

設計說明

1、加強動手操作訓練,促進學生的思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設計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強對用天平稱物和畫圖的動手操作訓練。使學生經歷稱物、分輕重的過程,了解和思考稱物的不同情況,逐步把思維條理化、邏輯化,并想辦法用圖示表示出來,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2、自主探索,體會優化思想。

本設計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試驗、匯報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如何分份是優化“找次品”方法的關鍵,從而總結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圖示方法,滲透優化思想。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天平藥瓶

學生準備天平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每天上學通常要走哪條路?為什么要選擇這條路?

(生自主回答)

2、你們真聰明,在平時做事的時候就能選擇最簡便的方法。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常都有一種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我們把它叫最優化的方法。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優化的思想走進課堂。(師出示2瓶鈣片)

師:老師這里有2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們能不能想辦法幫我把它找出來呢?(生回答想法)

師:老師準備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兩邊的托盤里放上質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會平衡;如果一邊重一邊輕,那重的一邊就會沉下去,輕的一邊就會翹起來。今天我們就借助天平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次品的特點發現用天平“稱”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稱出每個物品的具體質量,而只要根據天平的平衡情況對托盤兩端的物品進行判斷就可以了。

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提出探究要求。

師:同學們很容易就從2瓶鈣片中把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鈣片,你還能從中找到這瓶次品嗎?同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試一試。

2、動手操作,匯報方法。

學生動手試驗后匯報。(先在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上1瓶鈣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輕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

3、總結歸納記錄的方法。

組織學生把用天平稱的過程用圖表記錄下來。

合作交流,研究探討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容易就從3瓶鈣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實你們已經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問題。那么,例2又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呢?

理解題意,動手操作。

(1)先讓學生讀題,說說“至少”的含義。

(2)小組分工合作:用學具擺一擺,并嘗試用圖示和表格表示擺的過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學擺學具,1名同學用圖示法作記錄,1名同學填表)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例2是求圓柱的表面積。先說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在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求表面積。例3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動手能力不是很強,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較少。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和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給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后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二)創設探究空間,主動發現新知

1、認識圓柱的表面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

師: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做卷筒呢?(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

生:我知道了,圓筒是用長方形紙卷成的

師:各小組試試看,這位同學說的對嗎?

(其他小組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評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2、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議。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卷成的圓柱。

生b: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

圓面積x2+長方形面積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

師:我們讓這位同學談談他的想法。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師隨著板書:長方形=長×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三)自主總結規律驗證領悟新知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s = 2 r h

師:如果圓住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四)解決生活問題深化所學新知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匯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獲?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于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則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為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板書設計

長方形=長×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案(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13 × 12 = 156,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么1.3 ×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②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①通過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②怎么用豎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③教師巡視,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28

④做錯的同學訂正一下。

⑤引導學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①結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②小數乘小數與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

P89第1.3題

364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味渗透剂,泡沫抑尘剂,烷基糖苷-威海威能化工有限公司 | 电梯乘运质量测试仪_电梯安全评估测试仪-武汉懿之刻 | Copeland/谷轮压缩机,谷轮半封闭压缩机,谷轮涡旋压缩机,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尺寸图片,价格经销商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扒渣机厂家_扒渣机价格_矿用扒渣机_铣挖机_撬毛台车_襄阳永力通扒渣机公司 | 上海电子秤厂家,电子秤厂家价格,上海吊秤厂家,吊秤供应价格-上海佳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SDG吸附剂,SDG酸气吸附剂,干式酸性气体吸收剂生产厂家,超过20年生产使用经验。 - 富莱尔环保设备公司(原名天津市武清县环保设备厂) | 合肥汽车充电桩_安徽充电桩_电动交流充电桩厂家_安徽科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东莞市天进机械有限公司-钉箱机-粘箱机-糊箱机-打钉机认准东莞天进机械-厂家直供更放心! | 球形钽粉_球形钨粉_纳米粉末_难熔金属粉末-广东银纳官网 | 冲锋衣滑雪服厂家-冲锋衣定制工厂-滑雪服加工厂-广东睿牛户外(S-GERT) | 新疆十佳旅行社_新疆旅游报价_新疆自驾跟团游-新疆中西部国际旅行社 | 气动球阀_衬氟蝶阀_调节阀_电动截止阀_上海沃托阀门有限公司 | 蒜肠网-动漫,二次元,COSPLAY,漫展以及收藏型模型,手办,玩具的新媒体.(原变形金刚变迷TF圈) | 精密五金加工厂-CNC数控车床加工_冲压件|蜗杆|螺杆加工「新锦泰」 | 细石混凝土泵_厂家_价格-烟台九达机械有限公司 | 干式变压器厂_干式变压器厂家_scb11/scb13/scb10/scb14/scb18干式变压器生产厂家-山东科锐变压器有限公司 | 便携式高压氧舱-微压氧舱-核生化洗消系统-公众洗消站-洗消帐篷-北京利盟救援 | 茅茅虫AI论文写作助手-免费AIGC论文查重_写毕业论文降重 | 杭州画室_十大画室_白墙画室_杭州美术培训_国美附中培训_附中考前培训_升学率高的画室_美术中考集训美术高考集训基地 | 玉米深加工机械,玉米加工设备,玉米加工机械等玉米深加工设备制造商-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涂层测厚仪_光泽度仪_uv能量计_紫外辐照计_太阳膜测试仪_透光率仪-林上科技 | 成都装修公司-成都装修设计公司推荐-成都朗煜装饰公司 | 珠海网站建设_响应网站建设_珠海建站公司_珠海网站设计与制作_珠海网讯互联 | 三氯异氰尿酸-二氯-三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强氯精-消毒片-济南中北_优氯净厂家 | 尚为传动-专业高精密蜗轮蜗杆,双导程蜗轮蜗杆,蜗轮蜗杆减速机,蜗杆减速机生产厂家 | 哈希PC1R1A,哈希CA9300,哈希SC4500-上海鑫嵩实业有限公司 | 钢托盘,铁托盘,钢制托盘,镀锌托盘,饲料托盘,钢托盘制造商-南京飞天金属13260753852 | 新能源汽车电池软连接,铜铝复合膜柔性连接,电力母排-容发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塑料拖链__工程拖链__电缆拖链__钢制拖链 - 【上海闵彬】 | 土壤检测仪器_行星式球磨仪_土壤团粒分析仪厂家_山东莱恩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PCB设计,PCB抄板,电路板打样,PCBA加工-深圳市宏力捷电子有限公司 | 立式_复合式_壁挂式智能化电伴热洗眼器-上海达傲洗眼器生产厂家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吊装实验室设备,顶装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厂家,校园功能室设备,智慧书法教室方案 - 东莞市惠森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气弹簧定制-气动杆-可控气弹簧-不锈钢阻尼器-工业气弹簧-可调节气弹簧厂家-常州巨腾气弹簧供应商 | 座椅式升降机_无障碍升降平台_残疾人升降平台-南京明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厂房出售_厂房仓库出租_写字楼招租_土地出售-中苣招商网-中苣招商网 | 代做标书-代写标书-专业标书文件编辑-「深圳卓越创兴公司」 | LED灯杆屏_LED广告机_户外LED广告机_智慧灯杆_智慧路灯-太龙智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方源木业官网-四川木门-全国木门专业品牌| 旋转/数显粘度计-运动粘度测定仪-上海平轩科学仪器 | 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易通慧公司从事北京网站优化,北京网络推广、网站建设一站式服务商-北京网站优化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