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生活中的鐘表教案
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結合實際初步學會看鐘表,體會鐘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年級下冊數學生活中的鐘表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級下冊數學生活中的鐘表教案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對以后的 “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學會建立合理的時間安排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知識目標: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了解鐘表的外部結構;認識整時的兩種表示形式;能夠正確地寫出整時
情感與態度目標: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生活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的學習方式
3)教學的重、難點
其中的重點是:充分認識鐘表的外部結構和掌握表示整時的兩種表示形式
難點是:正確說出鐘表上的整時
4)教具:模具表、多媒體課件
學具:模具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猜猜他是誰?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真棒。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喜歡這些鐘表嗎?那我們就和他們交個朋友吧。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鐘表》。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以兒童熟知的生活場景為導入,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又創設了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情趣高漲。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其實鐘表里隱藏著許多小秘密,等著我們同學去發現呢。現在請你把自己知道有關鐘表的知識,告訴你同桌的小朋友好嗎?
誰來說說這個鐘面上都有什么?
誰愿意把你制作的鐘面介紹一下。你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呀?那鐘面上還有什么呢?
[設計意圖:關于鐘面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一定的經驗。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經驗,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如當小老師,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想一想,鐘面上的是時針和分針市怎樣走的呢?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撥你的鐘面嗎?
那你們知道這些數字和時針、分針是用來做什么的嗎?你們會看時間嗎?好,誰來說說這是幾點?你能不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呀?
小朋友你們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個時刻就是幾時。
想不想自己動手撥一個時刻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自由撥鐘面上表示的時刻,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設計新穎。把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經驗聯系起來,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并在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三、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想不到同學們的動手能力這么強,下面老師來考考你的觀察能力。誰來說說這是幾時?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兩個10時呢?
小結:一天時針在鐘面上要走兩圈,所以就有兩個10時,為了準確的表示時刻還得用上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這些詞語。
現在你們能用一句完整話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時刻再做什么嗎?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鐘面,看看12時和6時的鐘面上有什么特點?說來說說。
小結:12時,時針和分針重合在一起了。6時,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
那你幾時起床,幾時睡覺,在你的鐘面上撥出來,和你的同桌說說。好,撥一個你喜歡的時刻說說你在做什么?
大家的表現都不錯,我們放松一下來聽首歌,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進行認識與評價,這一環節,既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把對珍惜時間和養成良好作息習慣的教育融入學習活動之中。利用小明的作息時間情境圖,呈現“現實沖突”──為什么一天中有兩個10時?讓學生“議一議”,生動形象,富有童趣。]
在日常生活鐘,除了用這種鐘來表示時間,還有這種表示時刻的方法,見過這種時間嗎?在哪見過?這種表示法就做“電子表示法”。電子表示法時怎樣表示時間的?
小結:電子表示法的兩個點我們把它叫做“冒號”當冒號右邊時兩個0,冒號左邊是幾,這個時刻就是幾時。
你能用這種方法表示2時嗎?在練習本上試試。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像這樣的表示形式,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把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經驗聯系起來,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并在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好了,我們輕松一下,來猜個謎語好嗎?
那,再過一小時是幾時呢?
今天你們的表現非常好,老師想獎勵你們做個游戲你們愿意嗎?我請幾個同學上臺來做個動作,你們猜猜他們在什么時刻再做什么事情?再用你手中的鐘面撥出這個時刻。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沒有大量出示一些人為設置的鐘面時刻讓學生去認讀,而是創設了猜謎語、再過一小時是幾時和做游戲等情境,把對時刻的認識與有趣的情境結合在一起,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
四、總結全課
親愛的孩子們:時針不停地轉動,時間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來了。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我們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合理利用時間,準確掌握時間,不浪費時間,從小就要做一個會安排時間并且愛惜時間的好孩子。
[設計意圖: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規律,要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五、拓展應用
這是從鏡子里看到的鐘面,猜一猜它是幾時?
一年級下冊數學生活中的鐘表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鐘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過交流、合作、學會認讀整時和半時數。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準備:
教具:自制課件,實物鐘。
學具:每小組一張情境圖及每人一張時間表示圖,每人一個學具鐘。
三、教學重點:會看鐘面的整時和半時數
四、教學難點:會看半時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愿望。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誰嗎?仔細聽。(電腦放歌曲)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
2、師:猜猜它是誰?
3、師:鐘表王國的兄弟姐妹可多呢,你們想去鐘表大世界看看嗎?(課件出示各種不同的鐘表)
4、師:喜歡這些鐘表嗎?那我們現在就和他們交朋友吧!(板書課題)
5、師:你已經了解了有關鐘表的哪些知識?你還想和小伙伴交流有關鐘表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將好聽的兒歌,作為課的開始,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動機。各種各樣的鐘表在優美的音樂中播出,拓寬了學生對各種鐘表的認識,使學生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另外,老師通過對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的了解,可以較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
(二)聯系生活,感知鐘表面。
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要變了,(從課件演示的鐘表中抽象出鐘表面圖)睜開眼睛,這些都是鐘表的面,觀察一下,鐘表面上有些什么?請你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你的同桌交流你對鐘表面的認識情況。
(有的生拿學具鐘,有的看屏幕上的鐘面……)
學生匯報(得以下答案):①有1~12個數字(點擊閃爍)。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點擊閃爍),配有畫外音:我的身子長,我叫分針,我的身子短,我叫時針。③若有學生匯報發現時針和分針走的方向是一樣的,課件就演示。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表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鑒、互相補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依托經驗,自主探究,認讀整時、半時。
1、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鐘表的面,哪鐘面上所表示的時間又該怎樣認呢?請同學們看圖:
屏幕依次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景圖:
師: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出示書上90頁的圖。)仔細觀察這些圖,請你在小組里試著說一說小明什么時間在做什么,你是怎樣看鐘面上的時間的。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在同伴的合作中學會看整時和半點。
2、師在黑板上貼出相應的六個鐘面。
師:哪些組的同學愿意當小老師,給全班同學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認這些鐘面上的時間的?
生匯報。(學生互相評價),師引導。
3、師:同學們認識了這些鐘面上的時間,(師手指黑板上的鐘面),你認為這些鐘面可以怎樣分類呢?
(學生到黑板前整理鐘面)
師:你是怎樣分類的呢?
(整時的分一類,半時的分一類)
4、師:仔細觀察,整時的鐘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半時的鐘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組討論)。
匯報:得出結論。(生評價)
5、結論:分針指著12,(點擊閃爍),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整(點擊閃爍),分鐘指著6(點擊閃爍),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點擊閃爍)。
(設計意圖:有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針表的經驗,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整個過程由小組討論,分組匯報,觀察思考,得出結論。較優秀的學生充當了小老師的角色,一部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得到幫助,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識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6、反饋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鐘面,現在就讓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吧!
(1)屏幕出示,蘋果鐘:“我的朋友在哪里”(鐘面指著2時)
生:“你的朋友在這里”(用學具鐘撥同一時間)
小貓鐘:“我的朋友在哪里”(指著11時)
生:“你的朋友在這里”(用學具鐘撥同一時間)
(2)師用實物鐘撥一時間,問:“我的朋友在哪里”(3時半)
生:“你的朋友在這里”(用學具鐘撥同一時間)
(3)接著:讓同桌的兩個學生互相出題撥鐘,并相互評價。
(4)小組撥鐘練習:一人說時間,其他三人進行撥鐘練習,并相互檢查。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鞏固鐘面上整時和半時的認識,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
(四)認識時刻表示法。
1、示范時刻表示法:
師:6時可以怎樣表示呢?(板書6時,6:00)
7時半可以怎樣表示呢?(板書7時半,7:30)
2、找朋友游戲
師:每個同學都有一張表示時刻的卡片,你的卡片跟黑板上哪一個鐘面是好朋友呢?你就把他站在這個鐘面下。(開始吧!)
全班到黑板上找朋友。(放找朋友的音樂)大家找到了朋友,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只有一個同學找不到朋友。
師:你怎么啦?(生找不到這張卡片的朋友。)
師:大家幫他找找看,黑板上有這張卡片的朋友嗎?(沒有)
師給生一個實物的鐘面,問:你能撥出這個時間嗎?(生撥時間)
師:你這個鐘面跟黑板上的哪些是同一類的?你應該把這個鐘面貼在哪里呢?(該生把鐘面貼在黑板上相應的位置)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如果按部就班地逐個教學時刻表示法,學生必然興趣不大,因此,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使學生在游戲中樂于學習,使課堂充滿著輕松愉快的氣息。除此,這個環節設置了一個學生找不到對應時刻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體驗中解決問題,培養問題的意識。)
(五)寓練于樂,寓練于生活。
1、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認真,所以老師想獎勵大家,給大家講一個公雞和小豬的故事。
電腦講故事:看,公雞在打鳴,這是早是幾時?(生答):6時。小公雞喊小豬:“嗨,快起床吧。”小豬說:“再睡一會。”
這是幾時?(生答):7時半。小公雞問:“我們一起去上學吧。”小豬說:“再玩一會吧。”
這是中午幾時?(生答):中午12時半。小公雞說:“我們一起去教室做作業吧。”小豬嘟著嘴說:“再玩一會吧。”
這是幾時?(生答):4時。小公雞說:“我們一起去勞動吧。”小豬說:“再玩一會吧。”
這是晚上幾時?(生答):8時。小公雞進入了甜蜜的夢鄉,而小豬卻還在忙著趕作業呢!
2、師:同學們,你們說小公雞和小豬誰做得好呢?
3、師:小公雞每天都按時起床、學習、勞動和休息,養成了非常好的生活習慣。你能把你一天是怎樣安排的,說給同桌聽一聽嗎?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中,要做到數學知識教育與人文思想熏陶的和諧統一。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規律,要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六)實踐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一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挺合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安排星期天的時間吧!請拿出“快樂星期天”的情景圖,四人小組合作,在圖上寫出合理的時間。
(學生交流、討論,在情景圖中寫時間)
師:哪一組愿意來說說你們是怎樣安排星期天的。
各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在情景中應用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七)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有關鐘表的知識,希望你們今后能用好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設計意圖:成功的體驗是學生健康情感發展的基礎,師生在交流中共享著學習的快樂。)
一年級下冊數學生活中的鐘表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初步認識鐘表,能正確認讀“整時”和“半時”,會辨認“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2.在認識鐘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整時”和“半時”是本單元的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是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信息窗——老師的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鐘表,知道鐘面上的短針叫“時針”,長針叫“分針”。
2.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整時數。會讀、會寫整時、幾時半。
3.使學生建立時間概念,從小養成有規律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整時”和“半時”是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是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信息窗、自主練習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再給大家猜一個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時間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誰?(鬧鐘)今天咱們就來認識一下鐘表。
二新授
(一)教學第一個紅點標示的內容
1. 情境圖
鐘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有一天放學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師很擔心同學們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電話給同學,問一問他們是什么時間到家的,鐘表告訴了我們,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認識鐘面
(1)出示鐘面,先看一下鐘面,你從鐘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鐘面上有兩根針,那么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誰愿意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呢?(“鐘面上的短針叫時針,長針叫分針”。)
(3)鐘面上還有12個數字。
(4)自己動手來指著你的鐘表盤上的兩根針,來說一說它們的名字。
3.認識“整時”
(1)剛才我們認識了鐘面,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同學們都是幾點到家的。
(2)王老師首先打電話給小力,“小力是什么時間到家的?”我們需要看一下表。觀察小力回家時的鐘面: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指在哪里?
(3)現在是幾時呢?你是怎樣知道的?(鐘面上長針指著12,短針指著5,就是5時。)
(4)這就是整時,對于整時來說,如果分針指在12上,時針指在幾上就是幾時。
(5)補充:整時的兩種寫法①5時②5:00
(6)做幾個小練習:讀時間、撥時間。
(二)教學第二個紅點標示的內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誰最先到家?我們首先要知道他們三人分別是什么時候到家的,然后才能進行比較。
1.認識“半時”
(1)我們先來看看小云的回家時間,先觀察這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在哪里?(時針指在兩個數5和6的中間,分針在6上)那現在是什么時間?
(2)自己在學具上撥一撥。
(3)我們習慣說5點半,但在數學上說5時半,如果分針指在6上,時針轉過幾就是幾時半。
2.認識“快到幾時”
(1)我們再來看看小青是幾時到的家?觀察鐘表,時針、分針分別指在哪里?
(2)分針接近12,說明什么?那現在是快幾時了?
(3)如果分針指在接近12的數上,時針指著幾就是快幾時。
3.認識“幾時剛過”
(1)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小林是幾時到家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指在哪里?
(2)分針指在剛過12的數上,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剛過。
4.誰最先到家?
比較一下,這四位同學誰最先到家?把書上的時間填寫完整。
補充:順時針、逆時針
(三)練習
1.同位兩個人,一個撥鐘表,一個說出鐘表的時間,比一比誰說得最準。
2.給鐘表畫指針。
三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四個表示時間的方法,他們分別是:“整時”、“半時”、“快到幾時”和 “幾時剛過”。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自主練習1、2、4、5、6、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用水彩筆涂色
8時的涂紅色,11時半的涂藍色,快1時的涂黃色,2時剛過的涂綠色。自己涂色,集體訂正。
2.自主練習2:認一認,說一說
(1)看圖講一講小紅在什么時間做了哪些事?
(2)說一說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時間,養成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3. 自主練習4:填一填
說出每幅圖呈現的時間,他們在做什么?按時間的順序編一個小故事,教育學生要孝敬老人。
(1)小剛和爸爸、媽媽幾時出門?
(2)他們快幾時來到了食品專柜?
(3)他們幾時剛過來到了奶奶家?
(4)他們幾時半吃的晚飯?
4. 自主練習5:你發現了什么?
(1)說一說這兩幅圖的鐘表上的指針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圍的環境有什么區別嗎?這兩幅圖是一天中同一時間發生的事嗎?
(3)引導學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時間出現兩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時。
5. 自主練習6:先連一連,再編一個數學小故事。
(1)看圖觀察,這三幅圖畫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把圖與鐘表連接起來嗎?
二我學會了嗎?
在下面四個時刻觀察旗桿的影子,你發現了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三“豐收園”
通過“你覺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你認為自己表現得怎樣?”、“哪些方面比較滿意?”、“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與小伙伴的合作怎樣?”這些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自己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有哪些收獲,并把相應的綠蘋果涂紅。
四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