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
學好紅色文化,努力成為四有新人,不斷發展自我,充實自我,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今天小編整理了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1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譯文:
長久以來都抱有宏大的志向,今天我再次登上井岡山。從千里之外來尋訪這片舊地,哪里還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顏。到處都是鶯啼燕飛的晚春新景,流水潺潺,寬大的盤山公路直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隘口,就沒有任何的險處可看了。
當年革命時期風雷激蕩,紅旗漫卷,這就是人世間。三十八年都過去了,猶如彈指的一剎那。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深海捉魚或鱉,談笑間高奏凱歌還師。世上沒有什么困難的事,只要肯下定決心去登攀。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2
《題三義塔》
魯迅〔近現代〕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斗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于上海戰后得喪家之鳩,持歸養之,初亦相安,而終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題詠,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爾。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1933年6月21日寫下的。在日軍侵華時期,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博士為了救援戰爭中的受傷者,于1932年2月作為“服務團長”到中國。在上海郊外的三義里戰亂的廢墟里,發現了因饑餓飛不動的鴿子,便帶回日本,取名“三義”,精心喂養。為了表達兩國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鴿子后,作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這只帶回日本的鴿子后來遭遇黃鼠狼的襲擊死亡,博士及周圍人在悲痛之余決定將其立冢掩埋。出于對魯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書一封細說原委,并將自己畫的鴿子一并寄給在上海的魯迅,表達了中日兩國友好的愿望。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3
《題西鄉南洲游獵圖》
年代:現代作者:陳獨秀
勤王革命皆形跡,有逆吾心罔不鳴。
直尺不遺身后恨,枉尋徒屈自由身。
馳驅甘入棘荊地,顧盼莫非羊豕群。
男子立身唯一劍,不知事敗與功成。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4
《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云落。
譯文
井岡山萬木直入青云,山深綿邈,逶迤千百里,山勢如飛,奇峭逼人。我舊地重游見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樓臺亭閣。在五井碑前,在黃洋界上,汽車飛馳盤旋。如畫江山,有人說這里古代曾經是海。
三十八年恰似彈指一揮間,人間已經變了模樣,如天翻地覆。猶記得當時戰火紛飛,九死一生仿似就在昨天。獨有一腔豪情,天邊明月高懸,氣勢如風雷磅礴。雄雞一聲高唱,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煙消云落。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5
《烈士紀念堂》
大廳肅穆幾分鐘,心里尊崇外貌恭。
背井離鄉追馬列,舍生忘死為工農。
艱難困苦何須說,彈雨槍林不改容。
多少男兒無字姓,英靈化作萬千松。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6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譯文
我們在廣州品茗暢談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懷,在重慶您向我索詩時正是秋天草木枯黃的時節。
歷經三十一年的風雨戰斗,又回到這舊都,在這落花繽紛的暮春時節有幸讀到了您華美的詩篇。
你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牢騷太多了,要提防有礙身心健康,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寬眼界去衡量。
不要說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的水太淺,在這里觀賞游魚要遠勝于富春江邊釣魚。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7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賞析
該詩句出自魯迅,他后期的一些詩篇形象地寫出了革命勝利的信心,給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以極大的鼓舞。1934年5月30日寫的《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聲處聽驚雷”可謂石破天驚之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詩人的心跟全國人民連在一起,他想得很遠,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驚天動地的偉大力量。這樣的詩,反動派看了會不寒而栗,革命人民看了會斗志昂揚,其社會意義是不可低估的。詩句形象地寫出了對革命勝利的信心,給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以極大的鼓舞。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8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這首《憶秦娥·婁山關》是作者在婁山關戰役勝利之后所寫,最早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發表時沒有標明寫作時間。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__詩詞》時,將寫作時間標明為“一九三五年二月”。這首詞上闋寫的是紅軍向婁山關進軍的途中,下闋寫的是婁山關戰役勝利之后的景象。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9
《吊鑒湖秋女士》
年代:近代作者:柳亞子
黃金意氣鐵肝腸,革命運中最擅場。
天壤因緣悲道韞,中原旗鼓走平陽。
飄零錦瑟無家別,慷慨歐刀有國殤。
一笑人間癡女子,如君端不愧媧皇。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10
《臨江仙·給丁玲同志》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譯文
西風吹過孤城,城頭上的紅旗,正在夕陽映照下隨風飄揚。保安城里來了新人,窯洞里酒宴待客笑語繽紛,招待剛走出牢獄的女作家。
她手中的筆,吊民伐罪帶來文名滿天揚,回顧四海誰能比得上?那不是毛筆啊,是三千手握鋼槍的精銳武裝。跨進革命軍隊的行列,昂首挺進向隴山。曾經的文人小姐啊,成了今天一身戎裝的將軍。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11
念奴嬌·昆侖
一九三五年十月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澈。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12
七絕·慶黨建__周年
作者:佚名
浩渺乾坤日月梭,人間盛世樂祥和。
旭陽九野山河秀,赤縣同吟感謝歌。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13
古風·黨旗頌
作者:佚名
九秩黨旗紅,笑唱南湖風。
情灑西柏坡,霞映北京城。
旗手前引路,億眾續長征。
雄心寫壯志,和諧奔復興!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14
《八聲甘州》
望茫茫朔北緒無韁,恍猶見烽煙。憶飄搖風雨,淪傾家國,壯士難眠。鐵馬冰河踏破,血染雪成丹。七載何堪苦,與寇周旋。履遍白山黑水,縱日倭若獸,士氣仍堅。便咽棉嚼草,還斃敵千千。冽風吹、衣成冰甲,怒火燒、孤膽震兇頑。英魂繞、恁松江畔,疊嶂重巒。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15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
近代·秋瑾
萬里乘云去復來,只身東海挾春雷。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譯文
千萬里遠途我像騰云駕霧一樣去了又回,我獨自一人穿越東海往返伴隨滾滾春雷。
不忍心看到祖國的地圖變成別國的領土,怎能讓錦繡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飛灰。
那濁酒哪能排解我憂心國事所灑的熱淚,國家的救亡圖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就算是需要拼上十萬將士拋頭顱灑熱血,我也必須把這顛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
新時代紅色文化精神學習詩詞作品篇16
《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譯文
離別后多少夢境在詛咒歲月的流逝,已經與故鄉闊別了三十二年。
紅旗漫卷吹動農民的武裝,而敵人卻高高舉起霸主的鐵鞭。
因為有這么多敢為自己偉大理想而去犧牲的人,敢去改變舊的日月換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盡是農民英雄們在暮色中收工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