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
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不會忘記,我們不會忘記,先烈不朽。今天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20首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
《吊鑒湖秋女士》
年代:近代作者:柳亞子
黃金意氣鐵肝腸,革命運中最擅場。
天壤因緣悲道韞,中原旗鼓走平陽。
飄零錦瑟無家別,慷慨歐刀有國殤。
一笑人間癡女子,如君端不愧媧皇。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2】
《滿江紅》
重讀奇文,停眸處,斑斑碧血。
書案上,景星麟鳳,幾多豪杰。
壯志常隨云浪起,雄軀爭與山河裂。
好頭顱換取九州同,心如鐵。
浩然氣,常郁結(jié),胸中事,憑誰說。
恨余生也晚,未曾同列。
掩卷且由清淚灑,聞笳更使黃粱覺。
對邊塵此日又囂囂,思英烈。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3】
《憶秦娥·婁山關(guān)》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這首《憶秦娥·婁山關(guān)》是作者在婁山關(guān)戰(zhàn)役勝利之后所寫,最早發(fā)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發(fā)表時沒有標明寫作時間。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__詩詞》時,將寫作時間標明為“一九三五年二月”。這首詞上闋寫的是紅軍向婁山關(guān)進軍的途中,下闋寫的是婁山關(guān)戰(zhàn)役勝利之后的景象。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4】
《七律》
年代:近代作者: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
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里度春風。
譯文:別說女子不能干英雄事業(yè),看我乘風萬里,只身東渡日本。孤帆外海天空闊,動我詩情,三島上月色玲瓏,入我夢境。想起國家亡給異族,令人悲酸;慚愧我奔走革命,到今一事無成。這樣大的國仇家恨使我傷心,哪能在客地春風中虛度光陰!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5】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wēiyí)騰細浪,烏蒙磅礴(páng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詩意:
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jīng)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
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入云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讓紅軍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過了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6】
《五律·喜聞捷報》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zhàn)軍收復蟠龍作。
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
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
譯文
秋風瑟瑟,輕輕從河面上吹過,目之所及的無邊原野漸漸與天地融為一體。
中秋佳節(jié)隨著前方歸來的人一起到來,夜空中明月傍著如霞似錦的晚云,脫穎而出。
家里的音信已經(jīng)徹底斷絕了,妻子兒女的書信也無法收到。
廣大人民都翹首以盼,渴望聽到勝利佳音,邊城奏響凱歌之日,正是人民額手相慶之時。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7】
《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譯文:
吳起鎮(zhèn)山高路遠地勢險峻,紅軍騎馬縱橫其間奮勇殺敵。
有誰敢手持武器,縱馬馳騁,在我看來只有彭大將軍。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8】
《七絕》
直面倭刀試此身,匹夫遺烈壯昆侖。
八十二具英雄骨,敢笑田橫五百人。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9】
《獄中詩》
年代:近代作者:惲代英
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白話譯文
回憶過去為革命四處奔走,去進行過革命活動的許多地方,革命同志不論是生是死都會永垂不朽。
已把個人的苦難和生死置之度外,雖被因禁,仍保持著革命者的豪情壯志。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0】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1】
西江月·井崗山
秋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威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譯文
戰(zhàn)旗在山下?lián)u蕩,山頭鼓聲浩蕩,吹角連綿,戰(zhàn)事激烈,任憑敵軍團團圍困,我軍依然毫不畏懼,巋然不可撼動。
早已構(gòu)筑好堅固的防御工事,大家同心協(xié)力,就像城墻一樣的牢固。黃洋界上紅軍炮火轟鳴,快馬報之敵軍在漸濃的夜色中逃去。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2】
《革命烈士永不朽》
古道青石涼;烈士林間葬。
十八把軍參;忠骨埋他鄉(xiāng)。
茅屋白發(fā)娘;天天把兒想。
告誡吾輩人;別把他們忘。
詩歌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幾千年來清明節(jié),源遠流長情難舍,每人只祭自家翁,烈士碑前有花朵?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3】
鄧恩銘《訣別》
卅一年華轉(zhuǎn)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
鄧恩銘,1901年出生于貴州省荔波縣一戶水族家庭。1921年7月,鄧恩銘作為山東省的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925年,鄧恩銘等人領(lǐng)導了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等。
1925年11月。鄧恩銘被捕入獄,經(jīng)黨組織多方設(shè)法營救,得以保外就醫(yī)。1928年春,鄧恩銘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1929年初,由于叛徒告密,鄧恩銘在濟南被當局逮捕。他在獄中領(lǐng)導組織了兩次越獄,使部分同志沖出監(jiān)獄脫險。鄧恩銘因受刑過重,行動困難,未能成功越獄。
這是鄧恩銘犧牲前,在給母親寫最后一封家書時附上的一首詩,抒發(fā)了自己的共產(chǎn)主義高尚情操和視死如歸的革命意志。1931年4月5日,鄧恩銘身負鐐銬,高唱《國際歌》從容就義,年僅30歲。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4】
《無題·慣于長夜過春時》
魯迅〔近現(xiàn)代〕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譯文
我已經(jīng)習慣于在漫漫長夜里度過春天的時光,鬢發(fā)斑白了帶著妻兒被迫出走。
睡夢里仿佛看見慈祥的母親正為我擔憂落淚,而城頭上還在變換著軍閥們的各色旗號。
我怎忍得看著年輕的戰(zhàn)友被敵人殺害,以憤怒的心情對著白色恐怖的刀叢寫詩悼念。
吟誦之后俯視周圍卻沒有寫的地方(不能發(fā)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著我這個穿黑袍的避難者。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1931年2月,時魯迅在花園莊旅館避難時,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后所寫。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5】
七絕·慶黨建__周年
作者:佚名
浩渺乾坤日月梭,人間盛世樂祥和。
旭陽九野山河秀,赤縣同吟感謝歌。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6】
《自題小像》
魯迅〔近現(xiàn)代〕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靈臺無計逃神矢”,詩一開頭就用希臘神話白虹神箭射心這個形象的比喻,傾訴了作者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思。作者魯迅還在南京求學時,就努力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密切注視當時的政治局勢,關(guān)心國家大事,關(guān)心民族命運;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孫中山領(lǐng)導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響,因而祖國的垂危、人民的苦難,更象神箭一樣射中了他,使他無時無刻不為祖國和人民的命運擔心和憂慮。這句詩展示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把挽救國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職責的革命胸懷,表現(xiàn)了魯迅積極戰(zhàn)斗的人生觀和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義立場。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7】
《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云落。
譯文
井岡山萬木直入青云,山深綿邈,逶迤千百里,山勢如飛,奇峭逼人。我舊地重游見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樓臺亭閣。在五井碑前,在黃洋界上,汽車飛馳盤旋。如畫江山,有人說這里古代曾經(jīng)是海。
三十八年恰似彈指一揮間,人間已經(jīng)變了模樣,如天翻地覆。猶記得當時戰(zhàn)火紛飛,九死一生仿似就在昨天。獨有一腔豪情,天邊明月高懸,氣勢如風雷磅礴。雄雞一聲高唱,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煙消云落。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8】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譯文:
暮色蒼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樹,任憑翻騰的云霧從身邊穿過,它仍然泰然自若。
天設(shè)地造好一個仙人洞,正是在這險峻的山峰上才能領(lǐng)略到無限美好的風光。
創(chuàng)作背景:
作詩之日,是作者引以為豪的“秋收起義”三十四周年紀念日。作者此時心中雖有憂憤蒼涼成份,但更多的卻是作者性格中的堅韌自信及不畏壓力的奮爭精神。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19】
《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nóng)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nóng)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譯文
這支軍隊叫工農(nóng)革命軍,它的旗號是鐮刀與斧頭。江西廬山一帶不停留,要直接向湖南進發(fā)。
地主重重壓迫農(nóng)民,農(nóng)民同心合力打擊敵人。秋收時的黑云翻涌,人民生活窘迫,霹靂一聲工農(nóng)起義迅猛神速、驚天地。
緬懷先烈弘揚紅色精神詩詞經(jīng)典【篇20】
《就義詩》
年代:近代作者:夏明翰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