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孩子的美麗詩詞
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送給孩子的美麗詩詞,歡迎學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送給孩子的美麗詩詞
1.《菩薩蠻·四方金礦》
艱難困苦創業去
勤儉節約辦礦來
一步一臺階
踏踏實實邁
縱看八卦廟
太上老君杳
今日誰堪寶
自有四方人
2.《四方金礦偶拾》(一)
曾經蒼茫堪稱貧
而今大山產黃金
萬木蔥籠氣象新
機器隆隆報佳音
3.《四方金礦偶拾》(二)
長風怒吼十月天
深山氣候多變幻
為求發展努力干
再鑄輝煌作神仙
4.追尋者
你的小舟
急切地逆行在
一條澎湃的海面上
洶涌的浪濤
把你的小舟
狠狠地拋向
浪尖的頂端
你越追尋的急切
她卻不讓你向前
一股內在的勁力
與一股反向的沖力
進行著激烈的搏斗
你被擱淺在激戰里
真理在一天天更新
你的小舟卻一天天沒了棱角
5.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6.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7.歡迎您再來
行者腳步匆匆
銀行家穩坐釣魚臺
那一串串的阿拉伯數字
仿佛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
貪婪的人兒
一出手
拋出了二十多張百十零
換來一疊小方紙
打開發現
一個又一個的失望
他狠狠地
一摔手
那疊獎券紛紛揚揚
變成了
歡迎您再來
2023送給孩子的美麗詩詞
【一】塞下歸曲
西去路上幾匆匆,
只嘆山麓霧重重。
得勝歸來盡愉快,
詞不達意面色紅。
【二】贊花
柳絮紛紛繁如雪,
花紅遠看長纓槍。
花期雖短難久看,
生本芬芳落也香。
【三】閑步偶遇
桃園青枝未結碩,
紛紛冉冉空折花。
沾衣無聲桂香雨,
風戲鈴蘭魚爭花。
【四】丹陽行
清晨采薇,環山青云。
竹間遠眺,柳煙繁密。
柔之紛紛,嬌而不移。
輕言拂面,傍徨天晴。
【五】夜歸
又至七夕夜,
守候待伊歸。
衣紗雖樸素,
難掩如月眉。
【六】長天落霞行
山上彩霞落胭脂,
花開未幾人未眠。
村舍正值好春色,
采桑女兒妖且嫻。
草長鶯歌日不落,
恐驚雙親步如煙。
忽而又落相思淚,
兒時青梅幾時還?
【八】猛虎行
不懼猛虎吊金睛,
只需長槍近身平。
人生幾何皆天命,
只求不虛塵世行。
【九】冷清秋
嬌花總有開謝日,
落英繽紛淚成風。
花街柳巷胭脂淚,
悲涼無語勝秋聲。
送給孩子的美麗詩詞文案
潼關原文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清代·譚嗣同《潼關》
譯文
自古以來高高云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噠噠的馬蹄聲。
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注釋
潼(tóng)關:關名。故址在今陜西省潼關縣北,為古代東西往來的要隘。
終古:自古以來。
簇(cù):叢聚。
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
束:約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賞析
此詩打句寫潼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形勢十分險明;次句寫作者行經此地,原蹄聲聲,被秋風吹散,點明時間和旅程;三、四句寫黃河浩浩蕩蕩以及潼關境域內的山巒起伏。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生動。
詩的打句以一種遠景式的遙望,展現潼關一帶蒼茫雄渾的氣象。緊接著,第二句以輕捷、有力的筆調,將“秋風”“原蹄聲”引入詩中,不但以聽覺形象補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視覺形象,進一步渲染出潼關一帶獨具的氛圍,而且打破了原先畫面的靜態,給全詩增添了一種動感。對于久處書齋的文弱書生來說,蕭瑟秋風也許是惹人傷感的凄涼之物,但對胸懷大志,亦文亦武的詩人來說,秋風中那矯健的原蹄聲卻更能催動豪情。他在壯闊的天地間策原馳騁,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極大的自由。
接下來的三、四句,則轉從河和山方面來寫。在前面那種狀態下,詩人極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現出新奇的姿態:那從群山中沖決而出的黃河,盡管已奔入遼闊的平原,但仍嫌受分縛似的在不斷沖擊著河岸;而西去的群山,雖然走向與黃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這樣透過壯闊險峻的背景,就把潼關寫活了。同時將寫景與言情巧妙地結合起來,融進了詩人明求沖破約分的奔放情懷,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動的描繪。
這里的詩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詩人。因為詩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審美愉悅中,詩人已與高山、大河進入了同一狀態,彼此相融,渾然不分而這“猶嫌分”“不解平”的黃河,高山,即是詩人傲岸不羈雄奇磊落胸懷的寫照是詩人特有的沖決一切羅網、奮發昂揚的心態的外化。
詩人在這打詩中所呈現出的,是一種擴張式的、外拓型的心態。這是一種在新舊社會交替之際所急需的新型人才應有的精神狀態。它昭示了詩人短促而轟轟烈烈的一生,即將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