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
“為革命奮斗的歷史,別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毀掉它。”是的,今天小編整理了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20首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
《七律》
年代:近代作者: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
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里度春風。
譯文:別說女子不能干英雄事業,看我乘風萬里,只身東渡日本。孤帆外海天空闊,動我詩情,三島上月色玲瓏,入我夢境。想起國家亡給異族,令人悲酸;慚愧我奔走革命,到今一事無成。這樣大的國仇家恨使我傷心,哪能在客地春風中虛度光陰!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2
《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
譯文
短暫游覽了碧波蕩漾的湘江,又踏上了峰巒層疊的岳麓山,登高望遠,心曠神怡。
遠遠看到橘子洲上樹木搖動,長江上卷起陣陣波浪;雨從那青青原野上直向山上撲來。
好友相會,你的聲音、舉止、性情如舊,而想到一些為爭奪個人名利用盡心機、流落海外的人,覺得可悲。
回想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嘆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臺了嗎?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3
《烈士紀念堂》
大廳肅穆幾分鐘,心里尊崇外貌恭。
背井離鄉追馬列,舍生忘死為工農。
艱難困苦何須說,彈雨槍林不改容。
多少男兒無字姓,英靈化作萬千松。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4
《就義詩》吉鴻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翻譯:我憎恨自己沒有為了抗日事業而死,以至于今天感到如此的羞恥。
山河破碎,國難當頭,國家都成了這樣,我又何必珍惜我這顆頭!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5
《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譯文:
黎明時的陽光剛剛照到進行軍事訓練的場地,女民兵英姿颯爽手持五尺槍。
中華兒女志向不凡,不愛紅艷美麗的裝扮,而愛革命的武裝。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6
《五律·喜聞捷報》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軍收復蟠龍作。
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
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
譯文
秋風瑟瑟,輕輕從河面上吹過,目之所及的無邊原野漸漸與天地融為一體。
中秋佳節隨著前方歸來的人一起到來,夜空中明月傍著如霞似錦的晚云,脫穎而出。
家里的音信已經徹底斷絕了,妻子兒女的書信也無法收到。
廣大人民都翹首以盼,渴望聽到勝利佳音,邊城奏響凱歌之日,正是人民額手相慶之時。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7
《梅嶺三章·其一》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賞析
詩的前兩句用倒接法。照理說詩意順序應是先寫革命事業的開創自然是備極艱難,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再談如今自己面臨即將來到的犧牲的心情。但做詩要是順著這個意思去寫,就顯得太平實。詩人把“斷頭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睛空中的一聲驚雷,把一個革命者面對犧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讀者面前,給整個組詩造成了一種蒼茫悲壯的基調。對讀者來說,則能產生一種凝精聚神,急欲一讀的強烈效果。再說這一組詩主要在于抒寫一個革命者面對犧牲的胸懷,而不在于述說革命創業的艱難,所以這一提前又有側重意義。而更重要的是,這個開頭對整個組詩起到了大氣包舉,籠照全篇的作用。所以這是一個發端突兀,豪氣凌云的極好的起句。后兩句以“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作結,是對前面自問式起句的呼應,也可以說是自答之詞。但這里絲毫沒有議論式的敘說,而是以一種奇特的懸想,形象地表明了陳毅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至死不渝的心跡,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帶領雄兵十萬,將反動的統治者徹底埋葬!這個結句猶如空谷中一聲驚天動地的長鳴,壯懷激烈,使人拍案叫絕,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一個視死如歸,正氣凜然的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昂然挺立在讀者的面前。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8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賞析
該詩句出自魯迅,他后期的一些詩篇形象地寫出了革命勝利的信心,給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以極大的鼓舞。1934年5月30日寫的《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聲處聽驚雷”可謂石破天驚之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詩人的心跟全國人民連在一起,他想得很遠,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驚天動地的偉大力量。這樣的詩,反動派看了會不寒而栗,革命人民看了會斗志昂揚,其社會意義是不可低估的。詩句形象地寫出了對革命勝利的信心,給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以極大的鼓舞。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9
無題二首·其二
魯迅〔近現代〕
雨花臺邊埋斷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見,歸憶江天發浩歌。
譯文
雨花臺邊埋葬著為革命英勇犧牲的烈士,他們的革命精神像莫愁湖里的微波不斷流傳給后代。
(我)所思念的革命者已經被殺害再也見不到了,只有在歸來的路上為追憶他們面對祖國的河山慷慨高歌。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0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譯文:
革命的狂風暴雨震蕩著蔣家王朝,百萬將士渡過長江天險,直搗黃龍。
虎踞龍盤的帝王之城南京啊,今天的面貌勝過往昔,這巨大而徹底的變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歡欣鼓舞的。
應該趁現在這敵衰我盛的大好時機,痛追殘敵,解放全中國。不要學楚霸王在彭城之戰勝利后沒有對劉邦窮追猛打,而讓劉邦卷土重來。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事物不斷的向前發展更新和變化,這是必然的規律。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1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譯文
白云山頂的云層滾動,好像要凌空直立起來一樣,山下的敵人狂呼亂喊,鼓噪而上,根據地的軍民同仇敵愾,就連干枯的樹木,老朽的樹樁齟也齊心協力為紅軍助戰。英勇善戰的紅軍好像飛將軍從天而降,無數的刀槍刺向敵人。
在十五天里,紅軍長驅直入,從蒼茫的贛江到青翠的閩山,馳騁七百余里,把來犯的敵人收拾得干凈利索。國民黨反動派泣不成聲,“步步為營”的戰術破產了,嘆氣又有什么用!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2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譯文:
萬千楓林被霜打過煥發鮮亮的紅色,紅軍戰士一腔怒火直沖云天。大霧籠罩龍岡深暗的連綿群峰,我軍齊聲高呼,前線殺敵并活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敵兵又來侵犯,狼煙四起遮掩了半邊天。我將喚醒千百萬的工農大眾,同心協力齊努力,那時不周山下紅旗遍插迎風招展。
創作背景: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七日,蔣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圍剿”,以十萬兵力,進攻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十二月三十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并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圍剿”就此結束。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3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譯文:
長久以來都抱有宏大的志向,今天我再次登上井岡山。從千里之外來尋訪這片舊地,哪里還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顏。到處都是鶯啼燕飛的晚春新景,流水潺潺,寬大的盤山公路直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隘口,就沒有任何的險處可看了。
當年革命時期風雷激蕩,紅旗漫卷,這就是人世間。三十八年都過去了,猶如彈指的一剎那。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深海捉魚或鱉,談笑間高奏凱歌還師。世上沒有什么困難的事,只要肯下定決心去登攀。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4
《自題小像》
魯迅〔近現代〕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靈臺無計逃神矢”,詩一開頭就用希臘神話白虹神箭射心這個形象的比喻,傾訴了作者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思。作者魯迅還在南京求學時,就努力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密切注視當時的政治局勢,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民族命運;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孫中山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響,因而祖國的垂危、人民的苦難,更象神箭一樣射中了他,使他無時無刻不為祖國和人民的命運擔心和憂慮。這句詩展示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把挽救國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職責的革命胸懷,表現了魯迅積極戰斗的人生觀和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義立場。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5
《七律》
舞爪東洋實惡魔,以鄰為壑起干戈。
神州戰火燒星落,壯士長刀帶血磨。
拼死終能完赤縣,澄清豈止是黃河。
萬千英烈埋身處,一片青山碧樹多。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6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wēiyí)騰細浪,烏蒙磅礴(páng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詩意:
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
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入云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讓紅軍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過了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7
鄧恩銘《訣別》
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
鄧恩銘,1901年出生于貴州省荔波縣一戶水族家庭。1921年7月,鄧恩銘作為山東省的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925年,鄧恩銘等人領導了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等。
1925年11月。鄧恩銘被捕入獄,經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得以保外就醫。1928年春,鄧恩銘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1929年初,由于叛徒告密,鄧恩銘在濟南被當局逮捕。他在獄中領導組織了兩次越獄,使部分同志沖出監獄脫險。鄧恩銘因受刑過重,行動困難,未能成功越獄。
這是鄧恩銘犧牲前,在給母親寫最后一封家書時附上的一首詩,抒發了自己的共產主義高尚情操和視死如歸的革命意志。1931年4月5日,鄧恩銘身負鐐銬,高唱《國際歌》從容就義,年僅30歲。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8
《就義詩》
年代:近代作者:楊超
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
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19
《七律·憶重慶談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無法無天是為民。
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土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斗爭。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譯文
有田有地的都是我的主人,無法無天的卻是你的國民。
重慶當官的都是貪官污吏,延安得每一寸土地都黃金。
我們炸橋挖路是團結,奪地爭城是革命斗爭。
關于紅色革命奮斗之路的詩詞篇20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譯文
赤縣神州千百年來陷入暗無天日的黑夜中,近百年來外族入侵,在中國橫行霸道,好似群魔亂舞,五億各族人民無法團圓。
雄雞一聲長鳴,報道中國大地已經天亮了,各民族在祖國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歡樂的樂章,這其中包括新疆兒女的甜美歌聲,詩人們欣喜唱和興致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