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
無數(shù)革命烈士為大家今日幸福生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大家應當倍加珍惜并進取努力把大家的家園建設的更加完美!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應當和諧相處! 今天小編整理了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1
《卜算子》
動脈貫黃河,靜脈長江注。
華夏江河血管流,養(yǎng)我心肝腑。
烈火見真金,革命經(jīng)風雨。
愛國詩詞一脈傳,血沃紅旗譜。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2
《八聲甘州》
望茫茫朔北緒無韁,恍猶見烽煙。憶飄搖風雨,淪傾家國,壯士難眠。鐵馬冰河踏破,血染雪成丹。七載何堪苦,與寇周旋。履遍白山黑水,縱日倭若獸,士氣仍堅。便咽棉嚼草,還斃敵千千。冽風吹、衣成冰甲,怒火燒、孤膽震兇頑。英魂繞、恁松江畔,疊嶂重巒。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3
《七律·吊羅榮桓同志》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里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zhàn)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譯文
記得當年紅軍在戰(zhàn)爭中總是行動迅速,你我雖同在軍中卻常?;ハ嘁姴恢?。
艱難卓絕的長征現(xiàn)在看來已不算什么,真正考驗我們的大問題是如何對待取得的勝利。
那鷃雀欺戲我大鵬屢為世聞,它非難中國完全是昆雞嘲笑老鷹。
此時此刻你卻不幸辭世,今后國家大事的商討可問計于誰?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4
《絕筆詩》
年代:近代作者:周文雍
頭可斷,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滅。
壯士頭顱為黨落,
好漢身軀為群裂。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5
《題三義塔》
魯迅〔近現(xiàn)代〕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斗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于上海戰(zhàn)后得喪家之鳩,持歸養(yǎng)之,初亦相安,而終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題詠,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爾。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1933年6月21日寫下的。在日軍侵華時期,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博士為了救援戰(zhàn)爭中的受傷者,于1932年2月作為“服務團長”到中國。在上海郊外的三義里戰(zhàn)亂的廢墟里,發(fā)現(xiàn)了因饑餓飛不動的鴿子,便帶回日本,取名“三義”,精心喂養(yǎng)。為了表達兩國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鴿子后,作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這只帶回日本的鴿子后來遭遇黃鼠狼的襲擊死亡,博士及周圍人在悲痛之余決定將其立冢掩埋。出于對魯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書一封細說原委,并將自己畫的鴿子一并寄給在上海的魯迅,表達了中日兩國友好的愿望。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6
《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此詞描繪大柏地雨后美麗誘人的景色,撫今追昔,揭示革命戰(zhàn)爭的重大意義,熱情謳歌人民革命戰(zhàn)爭,流露出一種勝利后的寬慰和樂觀情緒。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7
念奴嬌·昆侖
一九三五年十月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澈。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8
《贈友人》
年代:近代作者:朱德
北華收復賴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風。
自信揮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zhàn)旗紅。
《贈友人》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朱德元帥的詩作。該詩抒發(fā)了詩人對抗戰(zhàn)必勝所滿懷的信心和決心,體現(xiàn)了詩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9
瞿秋白《江南第一燕》
萬郊怒綠斗寒潮,檢點新泥筑舊巢。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云梢。
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蘇常州。1921年,他在莫斯科加入聯(lián)共(布)黨組織,192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3年1月,瞿秋白擔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編,他編譯多部馬列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并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國情,論證中國革命問題,撰寫發(fā)表大量政論文章,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開創(chuàng)性貢獻。瞿秋白主持召開了八七會議,后到上海領導左翼文化運動。中央紅軍長征后,他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zhàn)爭。
這首詩是1924年瞿秋白寫給當時妻子王劍虹的信中附有的,彰顯了他的自信與抱負。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被國民黨軍逮捕。1935年6月18日,他一路慷慨演說,唱著《國際歌》坦然走向刑場。他席地而坐,挺直腰板,微笑著向劊子手點頭道:“此地甚好!開槍吧!”而后從容就義,時年36歲。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10
《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
譯文
短暫游覽了碧波蕩漾的湘江,又踏上了峰巒層疊的岳麓山,登高望遠,心曠神怡。
遠遠看到橘子洲上樹木搖動,長江上卷起陣陣波浪;雨從那青青原野上直向山上撲來。
好友相會,你的聲音、舉止、性情如舊,而想到一些為爭奪個人名利用盡心機、流落海外的人,覺得可悲。
回想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嘆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臺了嗎?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11
《梅嶺三章·其一》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賞析
詩的前兩句用倒接法。照理說詩意順序應是先寫革命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自然是備極艱難,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再談如今自己面臨即將來到的犧牲的心情。但做詩要是順著這個意思去寫,就顯得太平實。詩人把“斷頭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睛空中的一聲驚雷,把一個革命者面對犧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讀者面前,給整個組詩造成了一種蒼茫悲壯的基調。對讀者來說,則能產生一種凝精聚神,急欲一讀的強烈效果。再說這一組詩主要在于抒寫一個革命者面對犧牲的胸懷,而不在于述說革命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所以這一提前又有側重意義。而更重要的是,這個開頭對整個組詩起到了大氣包舉,籠照全篇的作用。所以這是一個發(fā)端突兀,豪氣凌云的極好的起句。后兩句以“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作結,是對前面自問式起句的呼應,也可以說是自答之詞。但這里絲毫沒有議論式的敘說,而是以一種奇特的懸想,形象地表明了陳毅對革命事業(yè)無限忠誠,至死不渝的心跡,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帶領雄兵十萬,將反動的統(tǒng)治者徹底埋葬!這個結句猶如空谷中一聲驚天動地的長鳴,壯懷激烈,使人拍案叫絕,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一個視死如歸,正氣凜然的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昂然挺立在讀者的面前。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12
無題二首·其二
魯迅〔近現(xiàn)代〕
雨花臺邊埋斷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見,歸憶江天發(fā)浩歌。
譯文
雨花臺邊埋葬著為革命英勇犧牲的烈士,他們的革命精神像莫愁湖里的微波不斷流傳給后代。
(我)所思念的革命者已經(jīng)被殺害再也見不到了,只有在歸來的路上為追憶他們面對祖國的河山慷慨高歌。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13
建黨__周年紀念有感
作者:佚名
中華大地氣氤氳,曠古欣迎馬列魂。
抗日除倭昭日月,改朝換代扭乾坤。
寺僧惑問周期事,民主肓培萬代根。
壽誕九十歌湊唱,長生不老永年輕!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14
雜言詩·頌八連
好八連,天下傳。
為什么?意志堅。
為人民,幾十年。
拒腐蝕,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連。
解放軍,要學習。
全軍民,要自立。
不怕壓,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賊。
奇兒女,如松柏。
上參天,傲霜雪。
紀律好,如堅壁。
軍事好,如霹靂。
政治好,稱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
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團結力。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緬懷革命烈士經(jīng)典詩詞篇15
《七律》
舞爪東洋實惡魔,以鄰為壑起干戈。
神州戰(zhàn)火燒星落,壯士長刀帶血磨。
拼死終能完赤縣,澄清豈止是黃河。
萬千英烈埋身處,一片青山碧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