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
銘記革命先烈光榮事跡,不斷增進愛國情感,努力學習,立志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而奮斗!今天小編整理了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1
《就義詩》
年代:近代作者:夏明翰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2
《七律·憶重慶談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無法無天是為民。
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土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斗爭。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譯文
有田有地的都是我的主人,無法無天的卻是你的國民。
重慶當官的都是貪官污吏,延安得每一寸土地都黃金。
我們炸橋挖路是團結,奪地爭城是革命斗爭。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3
《就義詩》
年代:近代作者:楊超
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
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4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譯文:
萬千楓林被霜打過煥發(fā)鮮亮的紅色,紅軍戰(zhàn)士一腔怒火直沖云天。大霧籠罩龍岡深暗的連綿群峰,我軍齊聲高呼,前線殺敵并活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敵兵又來侵犯,狼煙四起遮掩了半邊天。我將喚醒千百萬的工農大眾,同心協力齊努力,那時不周山下紅旗遍插迎風招展。
創(chuàng)作背景: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七日,蔣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圍剿”,以十萬兵力,進攻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十二月三十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并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圍剿”就此結束。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5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賞析
該詩句出自魯迅,他后期的一些詩篇形象地寫出了革命勝利的信心,給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以極大的鼓舞。1934年5月30日寫的《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聲處聽驚雷”可謂石破天驚之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詩人的心跟全國人民連在一起,他想得很遠,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驚天動地的偉大力量。這樣的詩,反動派看了會不寒而栗,革命人民看了會斗志昂揚,其社會意義是不可低估的。詩句形象地寫出了對革命勝利的信心,給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以極大的鼓舞。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6
《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譯文:
吳起鎮(zhèn)山高路遠地勢險峻,紅軍騎馬縱橫其間奮勇殺敵。
有誰敢手持武器,縱馬馳騁,在我看來只有彭大將軍。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7
《七絕》
直面倭刀試此身,匹夫遺烈壯昆侖。
八十二具英雄骨,敢笑田橫五百人。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8
趙尚志《黑水白山·調寄滿江紅》
黑水白山,被兇殘日寇強占。
我男兒無辜倍受摧殘。
血染山河尸遍野,貧困流離怨載天。
想故國莊園無復見,淚潸然。
爭自由,誓抗戰(zhàn)。
效馬援,裹尸還。
看男兒拼斗疆場,軍威赫顯。
冰天雪地矢壯志,霜夜凄雨勇倍添。
待光復東北凱旋日,慰軒轅。
這首詞體現了趙尚志矢志抗日、豪氣干云的將軍風范。
趙尚志,1908生于東北農村。他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回東北從事革命活動。九一八事變后,他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領抗聯部隊作戰(zhàn)百余次,對日偽軍進行了難以想象的艱苦戰(zhàn)斗。
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被日本特務誘捕,后與敵人作戰(zhàn)時身負重傷被俘,他英勇不屈,壯烈犧牲,年僅34歲。窮兇極惡的敵人割下了他的頭顱,運到長春去慶功,把他的軀體扔進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9
《烈士紀念堂》
大廳肅穆幾分鐘,心里尊崇外貌恭。
背井離鄉(xiāng)追馬列,舍生忘死為工農。
艱難困苦何須說,彈雨槍林不改容。
多少男兒無字姓,英靈化作萬千松。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10
江善忠的言志小詩
腳穿草鞋爬山峰,唔(不)怕雨來唔(不)怕風;唔(不)怕腦蓋跌落地,只要革命早成功。
江善忠,1913年生于江西興國。他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在長征開始后留在蘇區(qū)堅持游擊斗爭。
這是江善忠鼓舞戰(zhàn)友的言志小詩(興國山歌),也是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的真實寫照。
1934年12月,興國蘇區(qū)全部淪陷,江善忠奉命安置紅軍傷員。為給傷病員轉移贏得時間,他獨自一人把敵人引向一座三面絕壁的孤峰。他連續(xù)擊斃了多名敵人,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往下砸,最后在衣服寫下兩行血字:“死到陰間不反水,保護共產黨萬萬年”,縱身跳下山崖,年僅21歲。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11
《革命烈士永不朽》
古道青石涼;烈士林間葬。
十八把軍參;忠骨埋他鄉(xiāng)。
茅屋白發(fā)娘;天天把兒想。
告誡吾輩人;別把他們忘。
詩歌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幾千年來清明節(jié),源遠流長情難舍,每人只祭自家翁,烈士碑前有花朵?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12
鄧恩銘《訣別》
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
鄧恩銘,1901年出生于貴州省荔波縣一戶水族家庭。1921年7月,鄧恩銘作為山東省的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925年,鄧恩銘等人領導了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等。
1925年11月。鄧恩銘被捕入獄,經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得以保外就醫(yī)。1928年春,鄧恩銘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1929年初,由于叛徒告密,鄧恩銘在濟南被當局逮捕。他在獄中領導組織了兩次越獄,使部分同志沖出監(jiān)獄脫險。鄧恩銘因受刑過重,行動困難,未能成功越獄。
這是鄧恩銘犧牲前,在給母親寫最后一封家書時附上的一首詩,抒發(fā)了自己的共產主義高尚情操和視死如歸的革命意志。1931年4月5日,鄧恩銘身負鐐銬,高唱《國際歌》從容就義,年僅30歲。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13
《無題·慣于長夜過春時》
魯迅〔近現代〕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譯文
我已經習慣于在漫漫長夜里度過春天的時光,鬢發(fā)斑白了帶著妻兒被迫出走。
睡夢里仿佛看見慈祥的母親正為我擔憂落淚,而城頭上還在變換著軍閥們的各色旗號。
我怎忍得看著年輕的戰(zhàn)友被敵人殺害,以憤怒的心情對著白色恐怖的刀叢寫詩悼念。
吟誦之后俯視周圍卻沒有寫的地方(不能發(fā)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著我這個穿黑袍的避難者。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1931年2月,時魯迅在花園莊旅館避難時,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后所寫。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14
七絕·慶黨建__周年
作者:佚名
浩渺乾坤日月梭,人間盛世樂祥和。
旭陽九野山河秀,赤縣同吟感謝歌。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15
《陵園門庭》
踏進陵園步履輕,幾多游客悼群英。
杜鵑有意分流讓,松柏無言夾道迎。
染翠高壇飄細雨,燙金大字寄賢名。
白花點綴何其靜,肅立階前聽雨聲。
關于革命先烈的詩詞作品篇16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譯文
滿天白茫茫的一片,大軍在雪中前進,心情更加迫切。頭上是險峻高山,狂風漫卷紅旗越過那險要關隘。
此行將要去往何處?贛江江畔風雪正迷亂。命令昨日已下達,十萬工農武裝就要直取吉安。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雪中行軍。1930年1月,彭德懷率紅五軍從湘贛來到贛西并與黃公略新成立的新六軍對吉安進行包圍。同年1月下旬,紅四軍第二縱隊抵達江西廣昌縣的塘坊,頂風冒雪,翻山越嶺,向廣昌縣城疾進。月底,與朱德部隊會合,并占領寧都等縣,繼而向吉水一帶活動。2月6日~9日紅四軍、五軍、六軍及贛西特委在吉安縣陂頭召開聯席會議,會議作出了攻打吉安城的決定,并作出相應的戰(zhàn)略部署。據推斷,這首詞作于這次聯席會議之時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