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鄉的土地上,有的千古留名,有的連姓名都不知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在清明節,學校開展了網上祭先烈活動,我看著電腦上的烈士雕像,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情不自禁的想起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身體堵槍眼的黃繼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堅貞不屈的江竹筠,清雅卻剛毅的.趙一曼……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也有的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2)
今年的清明節父母別出心裁,除了帶我回老家寶山寨的祖墓掃墓之外,還帶我去寶山寨山頂的革命根據地緬懷了曾經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這是父母用心良苦地對我進行最實在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我受益匪淺。
那天,我們繞著山路順勢而上,兩旁花草茂密,鳥語花香。在上山的途中,父親指著一棵樹告訴我那不是一棵普通的樹,而是當年紅軍用來傳遞信息的樹。聽了父親的解說,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烈士們曾經利用這棵樹來傳遞紅軍的各類宣傳單和情報。我想,這些烈士們為了革命戰爭能取得勝利,絞盡腦汁,跟敵人斗智斗勇的革命大無畏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
慢慢登上山頂時,感覺空氣無比清新,四周靜謐無比。只見青山肅立,綠樹長歌。走著走著,前面一個大洞口映入了我的眼簾,父親告訴我,那就是當年紅軍用來打游擊戰的洞,并要帶我進去看看。不知為何,一向膽怯的我竟然變得勇敢起來。洞口很小,我們只能躬身進去。洞內約有丈寬,如廳堂大小、置有案臺。父親繼續講解道,1927年,紅軍利用寶山寨險要的山勢和山高林密的有利條件,在洞中秘密召開會議。當年由劉光夏主持并開展游擊戰活動。為革命工作的順利進行爭取了主動權。劉光夏還在洞中寫了一首詩:“高山倒水流崗下,日頭一出藍勝青。此間疑是桃源洞,天地容我己出頭”來自勉,那是多么可嘉的革命斗爭精神啊!頓時,我對這些革命烈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沒想到自己的家鄉當年還是紅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突然感覺有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
當走出洞口后,在父母的指引下,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靜靜肅立,把鮮花放在洞口,默默地向洞口深深地行三鞠躬禮,默哀三分鐘,真誠地表達了我們對革命先烈的感恩之情和懷念之情。
我站在山頂,心潮澎湃,眼前仿佛浮現出當年革命先烈奮勇殺敵的情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祖國今天的繁榮富強,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們為國家、民族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雖然這洞口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是它卻以可歌可泣的歷史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的愛國情懷。當我眺望寶山寨遠處的油茶基地、茗茶薈基地、梅子天下基地時,心想,這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圖畫,不正是寶山寨人們繼承革命先烈精神而建設的`美麗新農村嗎?一陣陣山風吹來,令人神清氣爽,我頓感心胸寬闊了許多。父母教育我,要踏著先烈的足跡,牢記使命,傳承和弘揚我們中華民族頑強拼搏、機智勇敢、排除萬難、為祖國奉獻一切的大無畏精神。聽著父母的講述,我深深為自己之前的貪玩、懦弱、懶惰的行為而愧疚!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勤奮努力,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苦難,迎難而上,不斷進取,長大后報效祖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慰不朽的英魂。
下山了,我依依不舍地跟在父母的身后,不斷回頭盼望那讓人崇敬的圣地。今年的清明節確實讓我受益匪淺,父母對先烈們的崇敬之情和先烈們的偉大精神必將激勵著我奮勇前行。我在心里默默地念著:先烈們,安息吧!祖國的繁榮昌盛一定后繼有人!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眨眼間,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到了,這是一個踏青的日子,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曾經一位又一位英雄為我們保家衛國,付出寶貴的生命。正因為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才會無憂無慮,才會快樂幸福。就說最近在四川涼山突發的森林火災,三十位撲火人員不幸遇難,其中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也不過才49歲;還有在長江突發洪水時,幾百萬軍民日夜奮戰,不惜自己的'生命,與洪水抗爭……。
在清明節的這天,為了緬懷先烈,為了讓我和妹妹懂得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父母親帶我們去了武鄉八路軍紀念館。
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歷史的大型革命紀念館。剛進正門,映入眼簾的是八個大字“太行精神光耀千秋”。這八個大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八路軍抗戰精神是怎樣一種精神?是不屈不撓?是堅持不懈?我想:“是的,正是這種鍥而不舍,頑強不屈的品格,才贏得了戰斗的勝利。”紀念館里還有徐向前、聶榮臻、左權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介紹,有許多偉大領袖的雕像,還有他們曾經用過的物品……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抗日戰爭中,在河北省保定市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軍的五位英雄,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了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斗中,他們寧死不屈,拼盡全力消滅敵人,最后實在是寡不敵眾,情況危機時,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縱身跳崖。五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他們被人民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我總以為現在快樂無憂的生活是唾手可得的,當我今天走進這座紀念館,當我今天親眼目睹了革命先輩的英雄壯舉,我才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歲月靜好,是無數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如今平安和諧的生活,也是由當今無數的無名英雄替我們負重前行換來的。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緬懷先烈,祭拜祖先。惟愿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里享受沒有硝煙的平安生活,享受沒有痛苦的健康生活。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4)
春風和煦,楊柳依依。3月25日,在清明節來臨之際,鄭州外國語中學全體七年級同學徒步從學校走向烈士陵園,我們緬懷先烈,向為祖國捐軀的英烈們致敬。
徒步近四公里的路程,一路上,每一位同學都特別團結,排著整齊的隊伍,跑過一個個紅綠燈,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等待其他班級的同學,盡管身體很勞累,但沒有一個同學有怨言,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集體團結友愛、龐大的力量。
一個小時后,我們終于抵達了烈士陵園,一看見大門,掛在我們臉上的笑容驟然消失,全體同學都被這莊嚴的氣氛所打動。一個班一個班排隊進入,井然有序,鴉雀無聲,只聽見鳥兒在樹上鳴叫,樹葉在沙沙作響。正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紀念碑,上面寫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看到這八個大字,我不禁肅然起敬,向紀念碑深深地鞠了一躬,又行了一個標準的少先隊禮。伴著哀樂,我們為逝去的先烈默哀一分鐘,這一分鐘多么漫長,夾雜著我悲、憤、痛三種心情。悲:悲傷,我為逝去的這么多人民英雄而感到悲傷;憤:憤怒,我對那些侵略者充滿了強烈的憤怒;痛:心痛,我為所有在戰火中失去寶貴生命的人們而倍感心痛。
隨后,我們去陵園的墓地向英雄們致敬,大大小小的墓碑共有134座,我從來沒有這么安靜過、嚴肅過,放眼望去,我看見了一個我熟悉的名字——焦裕祿,我輕輕地把親手做的潔白的紙花放在墓碑前,深深地三鞠躬,又駐足許久才離開。
活動結束了,在返校的途中,我陷入了深思:這些先烈為了祖國,不惜舍棄自己年輕的生命;像董存瑞,作為初中生的我們,學習上的苦,和英雄們所受的苦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自己偉大的祖國。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5)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光陰,在彈指間流逝。遠去的歷史,卻在時間的銀河中敲擊著曾經的警鐘。告誡泱泱華夏,國恥勿忘,歷史,就是這樣被人銘記的,錦繡山河就是這樣被人守護的,歷史的風煙最終落于晴明。
清明,已是草長鶯飛的時節,那天下起蒙蒙細雨,細密的春雨悠然地從空中飄落,為清明又添了一份冷清空氣,中夾雜著凄涼的氣氛,隨著這場雨漫入我心。雨后我們踏著沾滿春雨的小徑,來到一個建有"烈士紀念碑"的地方緬懷先烈。那里是我的家鄉,那里有我們的革命英雄,長眠于此。懷著一顆崇敬的心,我終于來到紀念碑前,眼前是一座高達11米的建筑物在它的正中央刻著八個金色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那八個大字在暖融融的陽光下煜煜生輝,顯得那么耀眼奪目,我的心情為之震撼,我的瞳孔里也折射出堅定的光,我知道那里保留著為祖國捐軀的先烈給我們留下的光和希望,是一腔熱血頑強拼搏的精神,我的心再次被歷史深深的震撼。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了,耳畔響起了一陣蕩氣回腸的`號角聲。
回想曾經在抗美援朝中,年僅26歲的邱少云和21歲的黃繼光,已隨之奔赴戰場——"抗美援朝,保衛國家"。一路風生,一路蹤跡卻為心中那個單純的愿望。戰爭是殘酷的,可是沒有戰爭沒有反抗,還會有我們嗎?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為了保全軍隊,甘愿用自己的身體為戰友們擋子彈。另一邊志愿軍某團一名正處于風華正茂的志愿軍為了使自己在隊伍不被發現,在不幸被敵人的炮火燒灼時,為了顧全大局,他在火蔓延全身之時,放棄自救,直到被熊熊烈火吞噬,他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邱少云,為中國革命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們是真正的中國軍人,歷史,因他們而被銘記,我們的錦繡山河因他們而壯美,歷史的烽煙因他們而飄灑在清明的小徑上。
歷史的硝煙似乎消散,一切似乎歸于平靜,清明的雨似乎遂干透,拾一片落花的瞬間,仿佛看到一旁老樹的根繼續延伸,耳畔一聲渺遠的馬啼戛然而止,歷史將繼續被中華人民銘記,錦繡山河將繼續被中華人民守護。我自豪,因我是中華的兒女!我將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6)
今天是清明節,我早早地起來了,因為我爸爸要開著他新買的奔馳帶我去山上祭拜我們的祖輩,我的內心激動不已。
我們一起吃了早飯,今天的早餐也格外特別,名字叫“清明果”,很符合今天的節日。吃完早飯,爸爸就開著他的新車載著我和爺爺出發了。
沒開幾分鐘,我們來到了一大片公墓山,爸爸說:“去世的太太就埋在這里。“我環顧四周,發現山的周圍矗立著一顆顆的大樹,山腳下排滿了一塊塊的墓碑,上面都刻著先人的名字。我們找到了太太的墓碑,站在墓前,盯著眼前這塊墓,不由得回想起了太太,小時候每當媽媽罵我或者是爸爸打我,又或者是我摔跤的時候太太都會過來安慰我,只要一看見我就會拿出好吃的給我吃,對我很好。
有一次,我去老家看太太,我沒吃午飯,肚子咕嚕咕嚕地叫,十分細心的.太太聽見了,急忙進屋子里拿出巧克力和水果,我一看巧克力有夾心巧克力、威化餅巧克力……水果有芒果、梨、西瓜……都是我的最愛。“太太最好了!”我一邊吃一邊說。“你小子嘴最甜了。”“因為我吃了太太家的水果啊。”大家一聽,全都笑了……
想起這些點點滴滴,我的笑容漸漸消失,淚水漸漸地濕潤了雙眼,周圍也漸漸安靜了。我們放了一些土在墓碑后面,放好后我對太太說:“太太,我有許多話要對您說,您知道嗎?以前我們家破破爛爛的,生活很艱苦。如今我爸爸努力工作,買好了新房子,還買了新車子,讓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您看到了嗎?要是您還在的話那該多好啊!”
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墓地,對太太的思念永遠不會消失,太太我愛您,您永遠都在我的心里。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7)
上課的時候,時不時聽到外面的鞭炮聲響,響聲很刺耳,會不會吵醒安睡的靈魂?應該不會吧,記得以前自己去上墳的時候,在鞭炮聲中就特別安靜,覺得這一切特別神圣。
有些人,我從來沒有見過,但在他的墓前,我仍然覺得很熟悉。沒有見過,卻依舊想念,或許這就是親情吧!燒紙錢的時候,我會偷偷地許下一個心愿,然后調皮地笑笑,以為他聽得到。紙灰滿天飛,飛得好高好高,長輩們告訴我那是他顯靈了,我信以為真,以為他就在我的身旁,只是我們都看不到。
現在呢?我不可能站在他的墓前再許下心愿了,我只能坐在教室里默默地懺悔,然后再許下心愿。現在的感覺不只是神圣了,由于多了一份沉重,或許是由于長大了,懂得了失去是再也得不到。
我的悲傷,他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可活著的人卻能知道。
我們總是習慣將自己的愛在心底隱藏,然后等到他不在的時候才知道后悔,才覺得不應該隱藏,由于人需要坦誠相待。
我們總容易看到離開的人的好,卻看不到自己身邊的人對自己的'關愛,然后輕而易舉地傷害身邊的人,無盡地追憶離開的人,只有當身邊的人也離開的時候才知道后悔,后悔自己的不懂事和不懂得珍惜。
人為什么總是要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呢?為什么總是不懂得發現身邊的一切美好呢?
失去了,要怎樣去找回?找回了,我們又會怎樣?找回的美好已經不完美了,由于它的身上有了傷疤,可我們卻總是在看到傷疤的時候才會去真正地在意和珍惜。
這,也許是人的本性吧!
失去,我試著不再讓它充滿遺憾,好好的珍惜現在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再走遠的時候才大聲的喊著“不要離開”。
清明節,我沒有去上墳,可想念依舊還在。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8)
又到了清明節,我們開車回老家去掃墓,祭拜祖先。
漫長的坐車之后,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展現在我們面前,而且路面坑坑洼洼。下車后,沿著崎嶇的山路,我們慢慢走著。路邊是一片竹林,一片幽靜。走過曲折狹窄的山間小道,終于來到了祖宗的墳前。爸爸說,:“這是個風水寶地,你看,正對山口,依山環水,運氣不就可以進來了”。我一看,的確如此,風從山口吹來,耳邊響起“嘩嘩”的水聲,風景如畫。看來這里面也有大學問的。
沒等我回過神,大人們拿起刀,對著長滿青草的墳墓用力的'割起草來。我也不禁加入其中,不一會,上面就整整齊齊了。接著,大人們把水果和肉食擺在墳前,花和蠟燭插在前面,供奉和祭拜祖先。我因為好奇,爭著要去點香祭祖。
“啊!”
一聲慘叫,我的手被香燙傷了。看來祖宗立刻給我來了個“下馬威”,好像我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似的,趁機懲罰了我一下。我立刻委屈地哭了起來。祖先啊,我沒犯什么錯,你咋懲罰我呢?
可哭歸哭,正事還得做。我含著沒有擦干地眼淚,跪下來,拜了三下,心里想:祖先大人啊,不要懲罰我了,我以前沒有來過,那也是離家鄉遠。你保佑我全家健康幸福吧。
拜完后,我們邊走邊玩,一路踏青訪友。我閑著沒事扯扯路邊地野草野花,到了別人家抓抓雞,踢踢狗,覺得比在城里自在多了。不知不覺,天空下起了下雨,雨映著周圍的青山綠水,別有一番滋味。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又叫寒食節,是一個緬懷先祖,祭拜祖先的日子。我第一次知道我的祖先生活在郴州桂陽一個叫吊鉤嶺的地方。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9)
今天是四月四日,明天就是清明節了,學校組織我們四年級同學去掃墓。
下午我們到校集合后,老師對掃墓的要求做了簡要說明,然后我們就出發了。一班同學舉著少先隊大隊旗走在最前面,后面是校旗,再后面每一個班有一個中隊旗。我們走了十幾分鐘便到了艾黎何克陵園。一進門有一塊大理石碑,上門刻著關于老校長艾黎的簡介,再往前走便是艾黎何克的墓,上面擺滿了鮮花,充滿了嚴肅、莊重仿佛大家是一名名軍人,在接受長官的教訓。在這樣的情況下,同學們向兩位校長獻上了花籃。艾黎何克一生都沒有結婚,更沒有孩子,他們把培黎學校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們。
老校長艾黎把山丹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在他過九十歲大壽時,他萬萬沒有想到,山丹的`父老鄉親為他賀壽,也就是他九十歲時,老校長去世了。他生前將那一天定為培黎學校的放假日,因此,培黎學校的師生總會在每年的那一天,不約而同的去陵園為老校長掃墓,有的甚至早上去下午才回,他們認為多陪陪老校長也能開心一點。老校長生前對大家說“我死后不要大張旗鼓”。正是因為他的這句話大家更加敬佩他了。
通過這次掃墓,我知道了戰爭時期,那些曾拋頭顱灑熱血的紅軍戰士們,那樣誓死保衛祖國,就是一心想換來現在這樣好的生活,為的就是讓煙火從此消失,讓學生也坐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同學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不是說學習就是讓我們和他們一樣去打仗,而是他們這種忘我的精神,為了不讓他們白犧牲,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來報答他們,告訴他們他們的血沒有白流!
緬懷革命先烈征文素材(精選篇10)
今天是清明,爸爸一早就帶著媽媽和我去接爺爺、奶奶一起去陵陽公墓掃墓。爺爺的腳崴了,不能去,再三叮囑我們要注意的事情。很快我們就到了墓園的停車場。遠處傳來稀稀疏疏的炮竹聲音,看來已經有人比我們更早到公墓了。
抬眼向山上望去,郁郁蔥蔥的樹林中聳立著一座座墓碑。老太太的墓地(爺爺的.媽媽)在山頂上,臺階真多,我爬得氣喘吁吁,回頭看看奶奶,她一聲不吭、一臉嚴肅,看的出她很費力。到了老太太的墓前,爸爸俯下身子用毛巾把墓碑前前后后的擦了擦,又把墓地的周邊認認真真地打掃了一遍,打掃干凈后又拿出毛巾把碑上老太太的照片緩緩的擦了擦。我看見奶奶的眼圈紅了,眼里閃爍著淚花,爸爸和媽媽的眼圈也紅的。我突然明白了爺爺為什么那么啰嗦,爸爸為什么掃墓地動作認真。雖然我沒見過老太太,但從大人的臉上我仿佛看見了老太太在世時那慈祥的笑臉。奶奶在墓前擺上了鮮花和祭品,在兩邊的松樹上掛上了清明吊子,讓我們挨個給老太太磕頭,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認認真真地磕頭,最后奶奶向老太太磕頭,嘴里還喃喃自語的說著什么,好像是在敘說什么又好像是在告別。完了后我們向山下走去,大人們在哀思親人,沉重的氣氛壓的我喘不過氣來。炮竹聲更加的震耳欲聾了,滿天紙灰,炮竹的煙霧混著燒紙錢的那刺鼻的煙味刺激的我連連咳嗽。
我突然想到:清明掃墓祭奠先人是好事,不過祭奠先人也不能不愛惜環境啊!放炮、燒紙錢是為了寄托哀思、紀念先人,沒有先人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保護環境則是為了保護下一代啊!我們是不是應該文明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