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寒是幾點幾分2024年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節氣,在小寒的時候,天氣寒冷,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今年小寒是幾點幾分2024年(速看!),歡迎大家來閱讀。
今年小寒是幾點幾分2024年
2024年小寒是公歷1月6日04:49:09,星期六,農歷十一月廿五。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冬季第五個節氣,小寒時節的到來,意味著我國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進入小寒之后,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小寒氣候特點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小寒節氣,開始形成最為強大和穩定的東亞大槽,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到了最為強大且穩定的時期。西風槽脊尺度達至最大,且配合西風的最大強度。雖然在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很多都沒有達到寒潮標準。人們還是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的預報,以預防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的影響,注意防寒防凍。
小寒時節,我國東北北部地區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后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放眼望去千里冰封,人們仿佛處在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北緯45度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北緯40度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
小寒的傳統習俗
1、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氣比較寒冷。有時候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桿如撐船般劃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
2、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于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借此游樂一番。
3、吃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4、吃黃芽菜
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5、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利于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6、準備年貨
小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著距離我們的春節不遠了。因此,小寒的時候很多地方年味漸濃,家家戶戶已經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等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7、吃羊肉
民間傳說:“小寒吃羊肉,大寒吃蘿卜,”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而羊肉也是小寒節氣中的一種流行的傳統食物。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即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卜一起煮,吃起來不但不會上火,還可以暖暖地過個冬天。
8、數著九九過寒冬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古代民間一種計算寒天的方法。數九計算寒天這一方法在中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至于起源何時,沒有確切的資料。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 九燕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小寒節氣養生要點
1、起居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適當鍛煉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3、進補不要盲目
雖然小寒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4、精神調養
冬季寒氣籠罩,此時調神,此時要以以保護人體陽氣為主,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養精蓄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勿過喜過悲,心境平和。
5、進補不要盲目
寒時節以進補為主,也是進補的最佳時節,但進補并非一味地大量食用滋補品,而需要針對性,并且要有一定的節制性。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6、泡腳驅寒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養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腳涼,即所謂寒從腳下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藥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藥材放于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后可以用5分鐘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7、按摩保養
小寒時節可以多利用工作間隙按摩身體部位,不僅可以驅寒,還能調理身體機能。
8、忌食生冷辛辣
冬天天氣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這個時候吃的話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縮,輕則引起食欲不振,重則還可能會導致嘔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樣是具有強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導致急性胃炎的發生。
9、規律進食才健康
在冬季,胃部很容易發病,如果不能飲食規律的話,就很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異常,加重胃部的負擔。因此,每天按時有規律的吃飯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頓正點進食的話,可以改為一天5-6次,分次進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規律的即可。
小寒節氣的寓意是什么
小寒代表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于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于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