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陽歷時間是什么時候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4年小寒陽歷時間是什么時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4年小寒陽歷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4年小寒是農歷的十一月二十五,陽歷時間:2024年1月6日4點49分09秒,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小寒節氣的含義
小寒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小寒也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小寒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也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時間是公歷的1月5日-7日之間。
小寒節氣氣溫特征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小寒與冬季“數九”中的三九相交,因此進入小寒也意味著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根據氣象部門報道,我國東北地區小寒節氣里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低氣溫可達-50℃,黃河流域一帶平均氣溫在-5℃左右,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也降至5℃左右,平時也會有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短期降至更低。
小寒節氣養生小知識
注意防寒保暖
小寒時節,人們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及時添加衣物,尤其是要注意頭部和腳部的保暖,以免惹來疾病。出門時,頭部保暖非常重要。戴頂帽子可有效防止身體的熱量從頭部散失。睡覺前用熱水泡泡腳,搓搓腳心,能在防寒保暖的同時解除疲勞、促進睡眠。
進補不要盲目
雖然小寒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忌食生冷辛辣
冬天天氣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這個時候吃的話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縮,輕則引起食欲不振,重則還可能會導致嘔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樣是具有強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導致急性胃炎的發生。
規律進食
在冬季,胃部容易發病,如果不能飲食規律的話,很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異常,加重胃部的負擔。因此,每天按時有規律的吃飯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頓正點進食的話,可以改為一天5-6次,分次進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規律的即可。
鍛煉禁忌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吃什么傳統美食
吃羊肉
民間傳說“小寒吃羊肉,大寒吃蘿卜”,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而羊肉也是小寒節氣中的一種流行的傳統食物。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卜一起煮,吃起來不但不會上火,還可以暖暖地過個冬天。
吃臘八粥
因為臘八節的時間點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間,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在小寒這一天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的食材很多,像北方的臘八粥有黃米、紅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紅糖、白糖、葡萄干點綴。
吃黃芽菜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吃糯米飯
俗語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廣東地區流行小寒、大寒吃糯米飯驅寒的習俗。傳統的臘味糯米飯固定的食材除了糯米、臘肉、臘腸和花生,還有在糯米飯中添加香菇、蝦米、瑤柱、香菜、叉燒、魷魚等等。一般糯米飯都是在小寒、大寒早上吃,但是由于要上學、上班,沒有時間,所以都改到晚上吃。
吃菜飯
古時候的南京人對小寒特別重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慢慢淡化了。但是小寒節氣吃菜飯的習俗還是很流行,貧寒人家或是困難時期,菜飯就是青菜加油鹽煮米飯;條件好的,則佐以咸肉、香腸、火腿、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
溫補雞湯
老南京還有逢“九”吃一只雞、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雞肉的藥用價值很大,民間有“濟世良藥”的美稱。中醫認為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的功效。
但用雞肉進補時需注意雌雄兩性作用有別:雄性雞肉,其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比較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雌性雞肉屬陰,比較適合產婦、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