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
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于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于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小寒節氣的傳統習俗
1.吃黃芽菜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可見大寒和小寒時節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來看,大寒冷于小寒,但事實上,小寒一般在二九的第6天,再過三四天就是三九的時間段,所以可以說小寒節氣才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
為了起到御寒的作用,我國的青少年在小寒的時候有一些特別的體育鍛煉方式,如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墻壁相互擠)、斗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湖南鄉間直到現在也是非常的流行。
據《津門雜記》中的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節氣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的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以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2.小寒節氣吃臘八粥
臘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間,到了小寒的時候,就意味著快要過年了。臘八的這一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釋A牟尼在修行的過程中饑餓難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下來,這一天是12月初8,佛家便在這一天熬粥供佛,這一天熬的粥叫做臘八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傳到民間后,一直流傳到現代社會。
臘八粥的食材非常的多,據《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邊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北方的臘八粥有黃米、紅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紅糖、白糖、葡萄干點綴。南方的臘八粥還會加入蓮子和桂圓,北方煮粥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加的。
小寒適宜吃什么?
1、日常飲食可選擇高熱量、性偏溫的食物,如芝麻、栗子、牛奶等。
2、這個季節的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
3、常飲梨水可以滋陰生津,潤燥止咳,防止天氣干燥導致的口干、咽干;還可以煮蘿卜水飲用(最好是白蘿卜),可以理氣健脾、清熱利尿,同時有促進消化之功。
小寒禁忌吃什么?
1、少食性寒涼的中藥,如金銀花、薄荷、西洋參等,以免傷脾胃陽氣。
2、切忌各種黏硬,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凍飲料等。
3、忌各種寒涼食物,如綠豆、綠豆芽、柿子等。
在此提醒大家,適宜的食物并不是天天吃、頓頓吃,不適宜的食物也并非一點兒也不吃,要掌握“適度”。
小寒節氣的氣候特點
小寒的氣候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于小寒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冬至是北半球太陽光斜射最厲害的時侯,那為什么最冷的節氣不是冬至而是小寒到大寒呢?冬至過后,太陽光的直射點雖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時間內,直射點仍然位于南半球,我國大部地區白天的熱量收入還是頂不住夜間向外放熱的散失,所以溫度就會繼續降低,直到收入和放出的熱量趨于相等為止。這類似于一天中最高溫度不是出現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點左右的原因。
至于小寒和大寒節氣哪個更冷?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歷史資料統計表明:不同地點、不同年份情況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北方大寒節氣的平均最低氣溫要低于小寒節氣的平均最低氣溫;南方則反之。
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濕冷。
當太陽黃經達285度時,小寒節氣開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中國南方地區冬暖顯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于零下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中國隆冬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小寒節氣,東亞大槽發展得最為強大和穩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達到最為強大且穩定,西風槽脊尺度達到最大,并配合最強的西風強度。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并不多。
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們記憶猶新的1975年冬,氣溫最低的節氣竟是大雪哩!
小寒氣溫
小寒時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后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里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