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是什么節日
農歷十月十五,是中國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獲季節,下元節是什么節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下元節介紹,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下元節是什么節日
每年的農歷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丶“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下元節的民俗
道教的下元節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三官的生日分別為農歷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嚴格來說下元節是道教節日,但它早已遠超宗教節日范疇,成為中國人的“解厄日”“祈福日”。
文成公主的生日
在西藏地區,下元節被視為文成公主的生日。吐蕃有兩個節日與文成公主有關:藏歷4月15日(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日子);10月15日(文成公主的生日)有記載“十月十五日,為唐文成公主誕辰,士女盛裝參賀,家家飲酒。”
豆餡包子
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食俗,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也就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現今吃豆沙包已經是家家常見飲食,只是不和下元節相關聯。
禹王廟會
江蘇淮安人,在下元節這一天,要登禹王臺祭禹王(水官大帝),趕禹王宮廟會,屆時廟中人山人海,有各種各樣小零食賣。現今禹王廟會沒有往日盛況。
迎神賽會
山東(鄒縣)、陜西(鳳翔)、湖南(寧遠)的一些地方除了祭祀祖先,還會舉行迎神賽會,報答土功,祭祀山神。只是現在幾乎不得見。
下元時俗
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團子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這一日還在家門外豎天桿,桿上掛黃旗,旗上寫著“天地水府”、“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在民間下元這一天,人們在家中做糍粑、麻腐包子等贈送親友,同時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稱為“福余”食品。
下元節的“歸宿”
傳承民俗文化,并不需要大張旗鼓地過節。下元節來自道教,其實對當今的國人來說,這一天倒是近距離感受道教文化的契機。
下元節是一個很寶貴的節日,是表達美好的愿望,摒除厄運的祈福日。若能被塑造為中國人的“祈福日”,并在其中加入紀念先人、關懷他人的人文意識。那么它是不是望得到復興。
漢族稱中元節,也叫鬼節。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下元節和“十月朔”的區別
有些人認為下元節就是“十月朔”,其實它們是不同的節日。權威工具書《辭海》《辭源》“下元”條釋:“節日名。舊俗以陰歷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下元節是十月十五日,兩者不在一天。對下元節的特別重視,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二:“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庚辰,詔自今下元節宜如上元,并賜休假三日,著于令。”《宋史》卷一一三:“太平興國二年七月中元節,御東角樓觀燈,賜從官宴飲。五年十月下元節,依中元例,張燈三夜。”
“下元節”出于道教,是水官解厄的日子。下元水官全稱“五氣三品解厄水官”,總管九江四瀆、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記錄眾生功過之條。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眾生善惡功過,隨福受報,隨孽轉形。道觀此日設齋建醮,禳解厄難,超度亡人。“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這個風行各地“送寒衣”的祭祀先人日起源頗早。十月初一本是秋收冬藏的一個時間節點,節日的產生當與先民的農事與信仰有關。文獻較早可見南朝宗懔《荊楚風土記》。
由于“下元節”與“十月朔”相距甚近,都在十月,而且節俗都以祭祀為主,與鬼有關,民間難以區分清楚,所以到后來出現一些地方文獻將二者混淆為一的情況,如1930年版《崇明縣志》卷四:十月朔,為下元,縣官祭厲如清明。1993年版《鎮江市志》:“(十月朝)農歷十月初一為下元節,俗稱十月朝”。
下元節民族服飾習俗
下元節是一個嚴肅莊重的民族節日,莊重和內斂是節日的基調。此時所穿的節日漢服,應該適應這種節日氛圍。大紅大綠、過于喜慶、過于活潑的漢服都是不合適的。綜合考慮,我們建議,下元節,男子可以穿色調莊重、低沉的深衣常服,在拜祭時可以著玄端等更莊重嚴肅的衣服。女子可以穿色調較深的深衣、襦裙等。
1、家中紀念祖先和逝去的親人:沐浴后,著合適的服飾,在灑掃干凈的家中擺好幾案,上面放上魚肉、水果為祭品,略備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紀念祖先和逝去的親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進行更好。祭拜時,可根據被紀念者的身份采用適當的禮節。
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禱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順意:在同一副幾案上進行就可以了。紀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訴說生活的苦厄與煩惱,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詳順意。這個過程中,在墊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禮等禮節。為了營造節日氛圍,可以在正廳下、幾案旁等處懸掛提燈(一般的燈籠即可,燈籠色調應莊重平和)
3、參觀道教文化場所,參與有關的節日活動: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如果本地有道觀等道教文化場所,可著前述服飾前往。在道觀中觀看和參與有關的節日文化活動,了解道教文化知識。可舉家前往。
下元節的時代意義
下元節有一個很寶貴的東西,基于這樣一個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對生命歷程中持久的困境與苦厄的消除、化解。這種生命的體驗,并不能只用“愚昧無知”“宗教盲從”來概括甚至打壓。
下元節在當今時代,若能被塑造為中國人的“解厄日”、“祈福日”,那么它就有望得到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