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jié)有什么禁忌和規(guī)矩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jié),而被稱為“中元節(jié)”,則是源于東漢后道教的說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元節(jié)禁忌和規(guī)矩,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中元節(jié)有什么講究禁忌
1、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2、晚上不可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3、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可偷吃拜拜的忌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5、床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
6、晚上,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輕的人怕會撞見好兄弟。
7、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隨便撿起來。
8、路經喪事場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9、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盡量避免出門。
10、忌亂踩冥紙,中元節(jié)這一天,路邊往往有燒紙的人,散落的冥紙不要亂踩,那是燒給鬼魂的錢財,往往會有鬼魂在撿拾,如果你踩到他們的東西,他們不高興那你就要倒霉了。
中元節(jié)歷史淵源
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兑捉洝罚骸胺磸推涞?,七日來復,天行也?!逼呤顷枖?、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后,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huán)之理。
“七”也帶著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樂有“七音”、詩歌有“七律”、人體有“七竅”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歲始受教育,十四歲進入青春期,二十一歲身體完全成熟……。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復生之局。
“七月是個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數的周期數。古人選擇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這個節(jié)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于農事的豐收,常寄托于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并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中元節(jié)是幾月幾日
中元節(jié)的農歷時間是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jié)。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jié)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它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jié)的習俗
鬼門開:中元節(jié)期間,人們相信鬼門關打開,亡靈可以回到人間。為了迎接他們,家庭會在門口擺放食物和鮮花,以示歡迎。
祭祀親人:人們會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祭祀已故的親人和祖先。他們會準備豐盛的食物和供品,如水果、米飯、肉類等,供奉在神前,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敬意。
放河燈:為了驅散惡靈和祈求平安,人們在中元節(jié)晚上會放河燈。他們將小燈放入河流或湖泊中,讓其漂流而去,寓意送走邪靈并迎來吉祥。
看野臺戲:中元節(jié)期間,很多地方會舉辦野臺戲,吸引人們前來觀看。野臺戲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戲曲表演形式,通過戲曲故事展示藝術魅力,帶給人們歡樂和娛樂。
中元節(jié)節(jié)日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jié)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jié)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fā)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fā),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小編在這里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鬼是迷信說法,世上并沒有鬼的存在,不過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把握當下,才是對逝者最大的祭奠;在緬懷故人的同時,好好珍惜有生之年,活得幸福、活好自己,便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