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無雨小暑必旱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干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陽黃經為285°;于每年公歷1月5-7日交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4小寒節氣的無雨小暑必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寒節氣的無雨小暑必旱
小寒無雨,小暑必旱“,說的是今天還不下雨那么,來年的也會比較旱,小暑時候到了長莊稼時候了,如果還是旱將來收益肯定會降低;這個小寒下雨不下雨,但是前后必須有點雪,很多地方都下了,唯有留下了河北這個奇怪的地方,霧霾無人比,只是不下雪;
小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小寒節氣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發生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小寒節氣標志著寒冷天氣的正式開始,也是冬季中最冷的一段時期。小寒節氣的名稱來源于氣溫的變化,此時氣溫開始下降,但還沒有達到極點,因此稱為“小寒”。
小寒也是一種節氣,正好和小暑相對應,所以叫小寒。在小寒人們會吃臘八粥、數九、探梅。
小寒節氣的由來: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在黃河流域, 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因為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里,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
小寒節氣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遠的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小寒節氣是一個重要的農事節氣,標志著冬天的正式開始,農民們開始準備冬季的耕作和收獲。同時,小寒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文化風俗和習慣。
小寒節氣的特點
小寒,太陽到達黃經285°,于每年公歷1月5-7日交節。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于小寒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至于小寒和大寒節氣哪個更冷?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歷史資料統計表明:不同地點、不同年份情況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北方大寒節氣的平均最低氣溫要低于小寒節氣的平均最低氣溫;南方則反之。
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濕冷。
中國南方地區冬暖顯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于零下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中國隆冬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小寒時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一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后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到秦嶺、淮河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里仍是充滿生機, 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暑節氣的含義
小暑,六月節。公歷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暑,表示炎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未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進入伏旱期。而北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開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南部沿海地區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
小暑時節,各地時興“嘗新”。早先北方的小麥、南方的稻子,小暑時節都已收割完畢。伴隨新糧食的收獲,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祭祀儀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還會祭祀“土地公公”。
古人將后稷(黃帝玄孫,帝嚳嫡長子)奉為“谷神”,人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飯祭祀谷神,然后嘗新米、喝新酒,謂之“六六福”。尤其是北方人,還會將最新鮮的面粉蒸成饅頭吃食和獻給祖先,而且還習慣在這天用新米做粥喝。
小暑之后,很快就是六月六“曬衣節”。傳說六月六日為龍王曬鱗之日,人們選擇在這一天曬衣服、曬書畫,據說此日晾曬之后,可以避免被蟲蛀,所以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也有些地方會選在七夕這天。
小暑還是吃黃鱔的好時節。舊時把走江湖的稱為賣大力丸的,不無貶義,其實據古籍所載,還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藥就是鱔魚。小暑前后一個月的鱔魚肥壯、粗大、結實、味美,故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熱在三伏”,小暑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故而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在飲食上,也應多吃清涼消暑的食品。而大熱之時喝熱粥、飲熱茶,不僅能緩解疲乏的腸胃,又能使身體出汗而排出體內毒素。
小暑有什么特殊氣候
夏季的時候,我國南方常被副熱帶高壓控制,尤其是小暑節氣到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容易形成反氣旋天氣,以下沉氣流為主。因為日照長,太陽輻射很強,氣溫高,蒸發旺盛。農作物生長也快,農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氣團單一,除局部地區的雷陣雨外,無大片雨區,普遍出現干旱酷暑天氣,故叫“伏旱”,這就是非常特殊的天氣特征。它主要發生在中國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特別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等省,每逢該時令,都需注意加強田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