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案模板
進入初三,學生開始接觸化學,此階段化學學習質量的高低至關重要,它能為學生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直接決定學生日后的化學水平。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上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案模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上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案模板1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
教學目標
了解營養素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類物質,掌握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和比較圖片、查閱資料和討論等活動,學會自主和合作學習的方法。
通過學習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形成合理安排飲食的意識,增強自我保健和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重點: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難點:了解營養物質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及營養價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活動一 探究人體營養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導入:提問: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見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組交流:列舉生活中的常見食物和飲品的類別。
觀察:(多媒體投影)教材P88圖12-1、P91圖12-7、 P92圖12-9、 P93圖12-10。
小結:人體生命的生存和健康離不開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物質,通常稱之為人體營養素。
活動二 學習競賽
主題:“我”的風采我展示。
設疑:這些營養素對人體來說,究竟分別有什么其他物質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導閱讀:(分四大組,分別指定閱讀教材上關于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的內容介紹,結合教師課前布置查閱的有關資料,組內合作,討論并完成下面的任務:以第一人稱手法寫一份自我介紹的文段,題目自擬。要求:簡要介紹某類營養素的基本情況,重點陳述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組際競賽:各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演講。(根據演講的口才、表情及內容質量,由學生評委評分)
活動三 應用實踐
辯論:偏食習慣好不好?
設疑:我了解到我們同學們中有的同學喜歡吃這種食品而不喜歡吃那種食品,即存在所謂的偏食。這種飲食習慣好不好呢?
(正反方辯論)
小結:偏食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同學們正處于身體生長旺盛時期,更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偏食。
閱讀與討論:
閱讀:P90、 P92“資料”。
討論:a.有人用甲醛溶液來浸泡水產品并出售,這樣做有什么危害?
b.為什么吸煙有害健康?
c.為什么霉變食物絕對不能食用?
d.運動會上的長、短跑賽進行中,為什么有的同學感到很累?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賽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麥食品,效果好嗎?
知識拓展(多媒體播放):
a.“劣質奶粉”導致“大頭嬰兒”的相關報道。
b.“毒大米”危害介紹。
c.吸煙的危害分析。
活動四 課堂計算競賽
①一女運動員可以在60 s秒內跑完400 m,她的氧氣吸入量為4 L/min,而肌肉在工作達到極,每公斤體重每分鐘需要氧氣約0.2 L,如果該女運動員體重為50 kg ,她將缺少多少氧氣?
②花生米含糖約24%(質量分數,余同),油脂約39%,蛋白質約26%;小麥含糖約76%,油脂約2%,蛋白質約11%;50 g花生和50 g小麥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課題小結:經過本課題的學習,在基礎知識、學習方法和對化學學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別有哪些收獲?
活動五 課外調查
我們是一所農村中學,大多數同學家住農村。請在課外做一個調查,對于家中(或親友、鄰居中)發生霉變的食物是如何處理的?這種處理是否科學合理?我們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對此應做哪些工作呢?調查報告于一個月內完成。
點評:整堂課以四個主題活動展開,層次清楚,意圖明確,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第五個主題更是結合農村的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研究,讓學生感悟到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對社會常見的“偏食習慣”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學生歡迎的“辯論”形式,而不是“答辯”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課中如何把握,則對學生的課前準備和教師的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點評:湖北省枝江市教學研究室 易章和
背景資料
①22名小學生吃玉米糊中毒,已有一人遇難
本報訊(記者 劉振雄 特約記者 龍橋 通訊員 楊興炳)我省鄖西縣一所小學11日突發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學生中已有1人遇難,兩人緊急轉院搶救。
事情發生在鄰近陜西的鄖西縣景陽鄉泥溝中心小學。11日下午5時30分左右,該校五、六年級數十名寄宿學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現嘔吐、惡心、頭暈等癥狀,立即被校方送入當地衛生所搶救。
昨日上午9時50分,該校五年級女生12周歲的何瑩瑩經搶救無效身亡,12歲的男生孫文林、陳華登被緊急轉送至鄖西縣醫院搶救。
事發后,十堰市副市長胡仲軍、鄖西縣副縣長張惠莉等趕到事發地指揮搶救,調查原因。據鄖西縣疾病控制中心介紹,初步懷疑系玉米霉變引起,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
(《楚天都市報》2003年11月13日)
②大量服用維生素E有害健康
據新華社華盛頓11月10日電(記者曲俊雅)維生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大多數人認為補充維生素E可以幫助他們延緩衰老。不過,最新研究發現,服用藥物大量補充維生素E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危害身體健康。
研究負責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說,大多數復合維生素片一般含35~40個國際單位維生素E,這對健康也許會有些微小的“益處”。但如果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E,服藥補充毫無必要。堅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綠葉蔬菜中都富含維生素E。
此外,美國心臟學會早已指出,維生素E沒有預防心臟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還表明,維生素E和降膽固醇藥互相沖突。
(《三峽都市》(周末)2004年11月12日)
③野生珍稀、特殊功效、“生猛”刺激安全飲食必須革除三種陋習
據新華社南昌11月10日電(記者馮麗)專家認為,要確保飲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種飲食陋習。
不少人認為物以稀為貴,放著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貓、蟲,以為野生、珍稀的動物更有營養,其實是毫無科學根據的。無論從組織結構、化學組成還是消化利用來看,它們都沒有任何優勢,不少野生動物還極易引發人類疾病。
我國傳統習慣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響了部分人的飲食喜好。如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推理,相信吃烏龜肉能長壽;從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損傷;認為動物生殖器可以滋陰壯陽等等,甚至把“馱峰”“熊掌”“蛇肉”“牛鞭”傳得功效神奇,美味無比。這些動物肉不僅保健功效毫無科學依據,即使從味道講也毫不足取。
“活猴腦”“蛇膽”“烏龜”“活魚”“醉蝦”等,這些近乎野蠻的吃法,不僅傷害人們對動物的愛憐之心,而且極不衛生
上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案模板2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
【學習目標】
1.了解什么是化學,認識到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能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
2.對學習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3.知道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它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的關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學學科的學習特點,從而為學好化學做充分準備。
5.知道探究性學習是學好化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6.綠色化學必將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教學策略】
1.魔術表演。
(1)魔棒點燈。
在酒精燈的燈芯里預先放有少量高錳酸鉀,將玻璃棒預先插在盛有濃硫酸的試管里(試管里的濃硫酸不要被學生看出來)。表演時將玻璃棒點在燈芯里的高錳酸鉀上,即可產生火焰。
(2)水變“牛奶”,“牛奶”變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氣體,石灰水變渾,繼續吹氣,渾濁變清。
(3)白紙顯字。
預先在白紙上用酚酞溶液寫好“奇妙化學,源于生活”八個字,晾干呈無色,將稀氨水貯于小型噴霧器內,表演時,將氨水噴在白紙上即可顯現出8個紅字。
面對學生好奇、興奮的眼神,教師很自豪地告訴學生,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2、小組交流“你對化學學科的認識”。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推薦組內的1個同學到全班交流。(針對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組,讓他們加強合作重要性的體驗)
3、全班交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以下要點。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學習化學的要求:
①認真預習,重視實驗。
②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會與同學合作與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問,積極探究。
④獨立完成作業(包括書面、手工、調查、研究等作業)。
5.[要點1] 化學的作用
學習化學,可以認識物質性質及變化規律,弄清生活和生產中的一些化學現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學變化,使其向對人類有利的方向發展。例如,懂得了燃燒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燒充分,節約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滅火等。
學習化學,可以使人們更好地認識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質,如可以從石油中提煉汽油、煤油、柴油等,從空氣中提純氧氣等。
學習化學,可以幫助人們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現象、合理利用資源,防止污染和保護環境,促進農業增產,促進人體健康等。
學習化學,也有利于人們學習和研究其他學科或領域。
[要點2] 怎樣學好化學
學好初中化學,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統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學基礎知識,掌握好基本的實驗技能。一部分同學在初學化學時感到有極大的興趣,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會感到“容易懂、記不住、難理解,不會解答問題”,從而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其實學習化學同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只要了解學科的特點,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要想學好化學,希望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信心。要充分認識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化學是中學生必須學好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不能有輕視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難的情緒,應該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化學。
2.加強記憶。要學好化學,記憶是關鍵,初中化學作為起點學科,要認識、了解的新東西太多,如元素符號、元素的化合價、物質的化學式、基本的定義定律等。不能僅滿足聽懂,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同時通過勤復習、勤記憶更進一步加深理解。
3.認真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學好化學,必須認真做好實驗,仔細觀察,并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還要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4.良好的思維習慣。化學學習中,思維習慣很重要,對遇到的現象、問題要善于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學會對知識的概括和總結,逐漸培養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學習化學的“竅門”。在化學解題過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發散性地進行思考,逐步使問題明朗化。
5.學好其他學科。學好化學,除要注意化學的學科特點外,更要注意多學科間的滲透與聯系。學好數學、物理、生物等是學好化學的有力保證,當今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在化學這門學科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除進行化學實驗外,更要利用先進的測試手段,同時通過了解世界上關于環境、生命科學、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從而進一步明確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總之,只要同學們能抓住化學學科的特點,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多看書、勤記憶,認真做好實驗,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要學好化學必須做到以下“六個字”。
動腦──思考、反思。
動口──提問、交流、解答。
動手──實驗操作、探究、驗證。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1.什么是化學?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化學與人類的關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3.化學學習方法。 “六個字”
動腦──思考、反思。
動口──提問、交流、解答。
動手──實驗操作、探究、驗證。
上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案模板3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有機物,了解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和用途。
2、了解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用途和對環境的危害,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識別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
教學工具
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與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師:“China”表示我們的祖國,它還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師:對!瓷器的出現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創造了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人類社會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如今有機合成材料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板書:課題3有機合成材料
活動探究一
師:什么是有機化合物?請同學們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
學生分組討論,投影展示學生填寫的表格并匯報討論結果。
師:我們將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稱為有機化合物,而氯化鈉、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稱為無機化合物。少數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具有無機化合物的特點,因此把它們看做無機化合物。
flash動畫演示:石油中跳出一個個乙烯分子,乙烯分子連成鏈狀。
師:有機物中碳原子間可以連接成碳鏈或碳環,因此有些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比較大,通常稱為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這類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稱為小分子,由有機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稱為有機合成材料。
活動探究二
師:塑料是一種有機合成材料,請同學們通過實驗來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質。
學生實驗:
撕扯塑料薄膜
撕扯方向 用力程度 撕口形狀 原因分析
加熱塑料片
所用樣品 操作步驟 現象 分析原因
塑料袋片
鍋柄碎片
通過此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小結:鏈狀高分子都具有熱塑性,加熱軟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種形狀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纖維;網狀高分子加熱后不會熔化,具有熱固性,這種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過加熱重新回到原來的狀態。
幻燈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熱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電線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燈飾。
5.日本鈴木汽車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車。
活動探究三
師:我們穿的衣服通常由纖維織成,實驗臺面上的三種不同顏色的毛線都是纖維制品。
學生實驗:燃燒不同顏色的線
線的顏色 燃燒時的現象 結論
師:買衣服時,怎樣知道面料的種類呢?
生1:根據燃燒時的不同現象判斷。
生2:可以看服裝標簽。
幻燈片展示:服裝標簽
師:穿不同布料的服裝時,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滌綸衣服挺括,不易皺,易洗易干。
生2:棉綸衣服彈性好,耐磨,燙后會變形。
生3:棉織衣服吸水、透氣,感覺很舒服,但易皺。
活動探究四
幻燈片展示:人工割膠圖
師:樹木最忌割皮,人們卻常常在清晨割這種樹的皮,它是什么樹?
生:橡膠樹。
師:對!樹皮是它的產膠組織,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膠。
學生實驗:
拉扯橡皮筋,你發現橡膠具有 性。
用砂紙打磨網球鞋底,你發現橡膠具有 性。
燃燒車輪外胎碎片,你發現 。
實驗桌面上鋪了一層橡膠,是因為 。
幻燈片展示:汽車、飛機、輪船、墊圈、運輸帶等。
師:輪胎主要由天然橡膠制成,彈性好,外胎由丁苯橡膠制成,耐磨;飛機輪胎由順丁橡膠制成,彈性好,耐磨;輪船利用了橡膠的防水功能;墊圈多由丁腈橡膠制成,耐油、酸堿;運輸帶由氯丁橡膠制成,耐油、耐高溫、耐老化。
小結過渡:
1907年世界上第一個合成高分子材料──酚醛塑料誕生,20世紀30~40年代合成了許多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此后合成高分子工業發展迅速,同時廢棄物的劇增也帶來了環境問題。1984年,在意大利東側亞德里亞海打撈上來一頭死鯨,解剖后發現,該鯨竟是吞食了50多個塑料袋窒息身亡。
辯論
幻燈片展示:塑料垃圾對大自然的污染。
師:由于塑料廢棄物多白色,我們將此稱為“白色污染”。
學生小組辯論:使用塑料的利與弊。
師:使用塑料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如何解決白色污染?
學生討論
幻燈片展示:
1.醫用可水解的手套。
2.加了淀粉可生物降解的飯盒。
3.塑料包裝制品的回收標志。
欣賞錄像
錄像播放新型有機合成材料。
師:未來社會離不開有機合成材料,新型材料離不開化學,化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上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案模板4
化學與農業生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肥的種類和特性
2.學會對銨根離子的檢驗
3.了解常見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項
過程和方法:
1.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2. 增強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重點:
1.化學肥料的種類和特性
2.銨根離子的檢驗
難點:
1.銨根離子的檢驗
2.化學肥料成分的記憶。
課前準備:
教師:以舉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課題,對常見的化肥的物理性質,讓學生通過觀察、看書自己總結;對銨根離子的檢驗的教學通過實驗,激發興趣,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究;
學生: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讓學生看書、討論、實驗探究,重點掌握化肥的種類和特性。
教學過程:
一. 化學肥料
1、氮肥
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 低溫密封
碳酸氫銨 NH4HCO3
硝酸銨 NH4NO3
氯化銨 NH4Cl
硫酸銨 (NH4)2SO4
尿素 CO(NH2)2
【小結】氮元素可使植物細胞加速分裂和生長,促進植物枝葉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開花結果,增強抵抗力。鉀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進作物生長健壯。這三種元素都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成分。
【結論】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逸出,這是快速檢驗銨鹽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鹽。主要有磷礦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鈣)、鈣鎂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鈣和磷酸鎂)、過磷酸鈣(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氫鈣和硫酸鈣)、重過磷酸鈣(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氫鈣)
磷酸二氫銨 NH4H2PO4 磷酸氫二銨(NH4)2HPO4
3、鉀肥
硫酸鉀(K2SO4) 氯化鉀(KCl)
碳酸鉀(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復合肥料
硝酸鉀KNO3
磷酸二氫鉀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農家肥料
二、農藥
1、作用
2、危害
三、隨堂檢測題
l.氨水見光后易揮發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須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銨在高溫或猛烈撞擊時會爆炸,碳銨在受熱時會全部分解成氣體。尿素的含氮量,肥效持久。銨鹽跟堿性物質反應,會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鉀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氫鉀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復合肥料,硝酸鉀是含________元素的復合肥料。
5、常用的農藥有哪些?說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