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
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鐵的重要物理性質
2.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現象和相應的化學方程式,使學生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有一個概括的認識。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個常識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對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建立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
【教學方法】講述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試管
【教學過程】
在前幾章中,我們學習了氧、氫、碳等非金屬的一些性質,在這一章中,將主要學習一種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用途廣泛的金屬--鐵,我們將介紹鐵的一些性質。以及一些常見金屬的知識。
“鋼鐵”這個名詞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鋼并不等于鐵,雖然鋼的主要成分是鐵,但在性能方面跟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鐵的性質。
一、鐵的物理性質
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為7.86克/厘米3,熔點為1535℃,沸點為2750℃,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都不是純鐵,討論金屬的物理性質主要從色、態、光澤、熔沸點、密度、導電、導熱性質和硬度等方面來研究。
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與氧氣的反應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鐵可以氧氣中劇烈燃燒,鐵還可以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來制備氫氣,這些反應能說明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
在第一章中,我們已經學過鐵可以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怎樣的?那么,鐵在常溫下會不會與氧氣反應呢?
演示:演示實驗6-1
現象: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生銹了,第二、第三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變化。
討論: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答: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鐵生銹是鐵與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生的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鐵銹的成分很復雜,主要是氧化鐵,鐵銹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鐵制品表面的鐵銹如不及時除去,會加快鐵制品的生銹速度。
討論:怎樣防止鐵生銹?
防止鐵生銹可采用將鐵與空氣隔絕,或保持空氣的干燥,當然第二種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與空氣隔絕,如在鐵制品的表面噴上一層漆,在一些鐵制品表面鍍上其他金屬或通過化學反應使鐵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鐵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層保護膜,以防生銹。
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篇2
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篇3
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計算。
(2)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練習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通過由易到難的題組和一題多解的訓練,開闊思路,提高解題技巧,培養思維能力,加深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特點進行思維及審題、分析、計算能力。
(2)通過有關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的分析及計算,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聯系實際的學風。
(3)認識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質及變化規律是相輔相成的,質和量是統一的辯證觀點。
二、教學重點
1.由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求生成物(或反應物)的質量。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書寫格式要規范化。
三、教學難點:訓練和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特點去思維的科學方法。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根據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含義,可以知道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存在數量關系。而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常涉及到量的計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產出多少產品?制備一定量的產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過這些計算,可以加強生產的計劃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資源,而這些計算的進行都需要根據化學方程式。本節就是從“量”的角度來研究化學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書]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教師]前面我們學過根據化學式的簡單計算,今天我們進步學習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如何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呢?計算時有哪些步驟和方法呢?請看例題1。
[投影]展示例題1
[例題1]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氣?
[分析]這道題是已知反應物的質量來求生成物的質量,即已知原料的質量求產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來看課本中的解題步驟。
[講解并板書]
解:設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氧氣的質量為x。
2KMnO4K2MnO4+MnO2+O2↑
2×15832
,
x==0.6g。
答:加熱分解6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0.6g氧氣。
[思考]根據剛才對例題1的閱讀和講解說出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分為幾步?
[教師總結并板書]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
(1)設未知量;
(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配平;
(3)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簡明地寫出答案。
[講解并補充]剛才同學們總結出了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方法,接下來我就一些問題進行補充。
(1)設未知量時一定要注意質量單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單位不一致的,一定要進行單位換算。單位必須一致才能計算。
[追問]此計算題該如何進行呢?請同學們先試著做一做。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發現步驟和格式上的錯誤及時糾正)
解:設需要氯氣的質量為x,生成氯化氫氣體的質量為y。
(2)寫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應條件、氣體和沉淀的符號要注意標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計算時是要扣分的。
(3)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
學式前面的系數,已知量和未知量寫在相應相對分子質量的下邊。
(4)比例式有兩種列法,可以橫列也可以縱列。例題1中采用的是縱列,即;
還可以采用橫列,即2×158:32=6g:x。一般情況下采用縱列比較好,因為有時題中所給的質量數字會和相對分子質量有某種關系,從而使得計算簡單。如用158g高錳酸鉀加熱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氣?采用縱列法得計算非常簡便。
計算結果的小數位保留按題中要求進行,若題中沒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數時,一般保留一位小數,如例題1中就是。
[教師]在實際運算過程中,我們往往需要把過程再簡化些,具體格式可以參照下面的例題2。
[例題2]工業上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鈣,需要碳酸鈣多少噸?
解:設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CaO+CO2↑
10056
x10t
x==18t。
答:需要碳酸鈣18t。
[教師]根據上述兩例可知,已知反應物的質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質量,已知生成物的質量也可求出反應物的質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或者已知一種生成物的質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種生成物的質量呢?
我們一起來看P100的課堂練習。
[投影]展示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氣體,燃燒100g氫氣需要氯氣多少克?生成
氯化氫氣體多少克?
[提問]題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應物或者生成物)
[學生分析、討論]
[回答]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求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
H2+Cl22HCl
27173
100gxy
。
答:需要氯氣3550g,生成氯化氫氣體3650g。
[講解](1)因為此題有兩問,所以一個未知數設為x,另一個未知數設為y。
(2)仍和前面例題一樣,寫出并配平化學方程式,列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未知量,并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面。
(3)不管有幾個未知數,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題一樣。根據已知量求出一個未知量,另一個未知量可以根據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據求出的未知量來求。如此題中氯化氫氣體的質量也可以這樣求出:=
代入x=3550g,
=,
解得y=3650g。
[總結]由此可知,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可以計算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同理,已知一種生成物的質量也可以計算另一種生成物的質量??梢姼鶕瘜W方程式計算共有四種類型。
[板書]2.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四種類型:
①已知反應物的質量求生成物的質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質量求反應物的質量;
③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求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
④已知一種生成物的質量求另一種生成物的質量。
[提問]通過前面例題的講解,大家總結一下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要領是什么?關鍵是什么?
[學生思考]
[教師總結并板書]
3.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三個要領和三個關鍵。
三個要領:①步驟要完整;
②格式要規范;
③得數要準確。
三個關鍵:①準確書寫化學式;
②化學方程式要配平;
③準確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教師]根據前面的例題和理論知識,請同學們進行練習。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練習]1.用氫氣還原氧化銅,要得到6.4g銅,需要多少克氧化銅?
2.5.6g鐵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應,可制得氫氣多少克?(Fe+H2SO4====FeSO4+H2↑)
3.12g鎂與足量稀鹽酸起反應,可制得氯化鎂和氫氣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學生練習]
[注意事項]
①化學方程式反映的是純物質問的質量關系,因此遇到不純物,要先把不純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才能代入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②計算中注意單位統一(必須是質量單位,如果是體積,須根據密度換算)。
[小結]通過本節內容學習,我們知道了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過程、步驟、方法,同時也懂得了化學計算題是從“量”的方面來反映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它與側重于從性質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說化學計算題包括化學和數學兩個因素,兩個因素同時考慮,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布置作業]習題5、6、7、8
板書設計
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
①根據題意設未知數;
②寫出化學方程式;
③求有關物質質量比,寫出已知量、未知量;
③列比例式,求解;
④簡明寫出答案。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四種類型:
①已知反應物的質量求生成物的質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質量求反應物的質量;
③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求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
④已知一種生成物的質量求另一種生成物的質量。
3.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三個要領和三個關鍵
三個要領:①步驟要完整;②格式要規范;③得數要準確。
三個關鍵:①準確書寫化學式;②化學方程式要配平;③準確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考題回顧
1.(2003年天津市中考題)已知在反應3A+2B====2C+D中,反應物A、B的質量比為
3:4,當反應生成C和D的質量共140g時,消耗B的質量為__________g。
2.(2003年四川省中考題)煅燒含碳酸鈣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噸?若石灰石中的雜質全部進入生石灰中,可得到這樣的生石灰多少噸?
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篇4
一學習目標分析
(一)學習目標確定的依據
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1、能列舉鋁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
2、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對和教師給出的合金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信息加工。
(3)體驗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的互相影響的過程。
(4)通過完成小論文,體驗科學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并通過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動,增進感情,培養合作的精神。
(2)通過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材料發展的從生產力的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使,鑒于金屬材料在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本節主要學習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確選用金屬材料等。此外金屬材料自身還在不斷發展,傳統的鋼鐵工業在冶煉、澆鑄、加工和熱處理等方面不斷出現新工藝。新型的金屬材料如高溫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儲氫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態合金等相繼問世,大大擴展了金屬材料的應用范圍。所以介紹金屬材料面臨的挑戰,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基于以上觀點確立教學重點為:
(1)生活中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為本節的知識重點;
(2)培養學生的獲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
(3)解決怎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是教學重點
難點為: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在初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屬種類選了“鈉、鋁、鐵、銅”,具有代表性:除鈉外,其他三種金屬都是常見金屬,學生有感性的認識,能與日常生活中金屬的應用相結合。鑒于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編寫一節金屬材料的內容,以體現教科書內容的時代性,反應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1第三章第三節教學內容,是金屬知識的應用,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實物、圖片、錄象等展示,讓學生對金屬材料形成一個初步概念再學習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過金屬材料及有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合理使用金屬材料的意義。
合金以及金屬材料的內容學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識基礎,課標要求也僅為“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故不應過多介紹各種合金材料組成、性質、用途,以致過多使用課堂資源。應該著力開展實踐活動(小論文要延伸至課外,做好動員和指導即可),組織好關于選用材料的討論。這些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理應獲得相應的重視和教學資源。
(三)學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利用大量的圖片信息和視頻材料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的教學中,可展示常見鐵和銅金屬材料的實物,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展示多種金屬材料的圖片或視頻,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合金等金屬材料的認識。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關網站
五、教學方法、學習指導策略
這節課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落實“過程與方法”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建議靈活地應用多種學習方式,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1.獨立思考
2.交流討論
3.展示交流
4.學生小結
六、教學資源建議
(一)上網查閱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史
(二)可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就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交流討論
(三)任選你感興趣的關于合金的課題進行調查,完成一篇關于合金的小論文。
七、課堂評價建議
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度,可以通過活動表現評價表的方式進行。
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篇5
一、簡介
《燃燒與滅火》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滬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章。本課選取了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化學變化-燃燒,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燃燒的條件,完全燃燒、不完全燃燒、爆炸等有關知識;根據日常生活中熄滅火的方法和燃燒條件,讓學生分析、歸納出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學習者分析
本章是學生在用實驗和探究的方法認識、研究生活中的常見物質:空氣、氧氣、二氧化碳和水,并對構成物質的微粒、物質的組成的表示方法等知識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學習這些新內容。
學生通過學習可以了解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燃燒特別是不完全燃燒會導致環境污染,火失控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在此過程中,形成“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探究實驗、欣賞圖片等活動,可激發學生學習情感,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空間,培養其創造性。
三、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通過本課,將實現《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如下方面:
1.認識燃燒、爆炸條件,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知道滅火的簡單原理和方法。
2.通過對燃燒條件、滅火原理等內容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3.能用化學科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燒,爆炸的現象和原因。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新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立足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體驗探究過程,形成科學探究的初步能力,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求知欲。
學生是課程的主體,教學中要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對于“物質為什么會燃燒?”“氧氣的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燃燒現象嗎?”“如何滅火和科學用火?”這些根據內容提出的問題可讓學生從生產、生活實際獲取素材;燃燒條件、蠟燭的不完全燃燒、滅火的方法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探究。
要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教學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信息量增大、內容豐富、設計面廣,課堂中可用多媒體技術來達到展示實驗步驟的目的,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化、形象化。
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肥的種類和特性
2.學會對銨根離子的檢驗
3.了解常見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項
過程和方法:
1.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2. 增強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重點:
1.化學肥料的種類和特性
2.銨根離子的檢驗
難點:
1.銨根離子的檢驗
2.化學肥料成分的記憶。
課前準備:
教師:以舉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課題,對常見的化肥的物理性質,讓學生通過觀察、看書自己總結;對銨根離子的檢驗的教學通過實驗,激發興趣,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究;
學生: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讓學生看書、討論、實驗探究,重點掌握化肥的種類和特性。
教學過程:
一.化學肥料
1、氮肥
氨水NH3?H2O易溶于水低溫密封
碳酸氫銨NH4HCO3
硝酸銨NH4NO3
氯化銨NH4Cl
硫酸銨(NH4)2SO4
尿素CO(NH2)2
【小結】氮元素可使植物細胞加速分裂和生長,促進植物枝葉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開花結果,增強抵抗力。鉀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進作物生長健壯。這三種元素都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成分。
【結論】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逸出,這是快速檢驗銨鹽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鹽。主要有磷礦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鈣)、鈣鎂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鈣和磷酸鎂)、過磷酸鈣(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氫鈣和硫酸鈣)、重過磷酸鈣(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氫鈣)
磷酸二氫銨NH4H2PO4 磷酸氫二銨(NH4)2HPO4
3、鉀肥
硫酸鉀(K2SO4) 氯化鉀(KCl)
碳酸鉀(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復合肥料
硝酸鉀KNO3
磷酸二氫鉀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農家肥料
二、農藥
1、作用
2、危害
三、隨堂檢測題
l.氨水見光后易揮發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須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銨在高溫或猛烈撞擊時會爆炸,碳銨在受熱時會全部分解成氣體。尿素的含氮量,肥效持久。銨鹽跟堿性物質反應,會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鉀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氫鉀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復合肥料,硝酸鉀是含________元素的復合肥料。
5、常用的農藥有哪些?說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篇7
【考點】1.認識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
2.初步了解硅和二氧化硅的晶體結構以及與性質的關系。
3.了解水泥、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簡單生產原理。
【知識要點】一:硅
1:物理性質硅是良好的材料
2:化學性質(硅最外層個電子,故化學穩定性很.)
(1)與強堿NaOH反應
(2)與氫氟酸反應
(3)加熱和高溫下,與一些非金屬反應
Si+O2Si+F2
3:硅的制備
(1)將石英砂(SiO2)和焦碳在電爐中高溫反應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2)粗硅轉變為純硅:Si(粗)+2Cl2
(3)SiCl4+2H2
4、硅的用途
【知識要點】二:二氧化硅(Si與O按的比例組成的狀原子晶體。)
1:物理性質SiO2溶于水,熔點,硬度。
2:化學性質(化學穩定性很,與水不反應。)
(1)與氫氟酸反應(雕刻玻璃)【與其它酸不反應】
★氫氟酸如何盛裝?★
(2)具有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與生石灰反應:
②與燒堿溶液反應:
★盛NaOH溶液的試劑瓶用橡膠塞而不用玻璃塞★原因
3:用途
【知識要點】三:硅酸
1:硅酸的性質
硅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酸性H2CO3。
2:硅酸的制備
可溶性硅酸鹽+酸:如Na2SiO3+HCl=
Na2SiO3+CO2+H2O=
★用二氧化硅和水行嗎?★
3:用途:“硅膠”干燥劑,催化劑載體等
【知識要點】四:硅酸鹽(大多溶于水,化學性質穩定。)
1:硅酸鈉溶于水,俗稱和。用于制備硅酸和作和。
2:硅酸鹽組成的表示:(二氧化硅和氧化物的組合)
【氧化物的書寫順序】:活潑金屬氧化物→較活潑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如:Na2SiO3表示為長石:
3:用途:(陶瓷,玻璃,水泥等)
4:制取水泥、玻璃的原料及反應
鞏固練習
1.下列除去雜質可用加熱法的是()
A.除去Na2CO3固體中的NaHCO3B.除去MnO2固體中的KMnO4
C.除去SiO2固體中的Na2SiO3D.除去SiO2固體中的CaCO?3
2.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A.大理石與鹽酸反應:CaCO3+2H+=Ca2++CO2↑+H2O
B.水玻璃中加入稀H2SO4:Na2SiO3+2H+=H2SiO3↓+2Na+
C.硅酸酐與苛性鈉溶液反應:SiO2+2OH-=SiO32-+H2O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過量CO2的總反應:CO2+OH-=HCO3-
3.工業上用碳還原SiO2制取單質硅時會發生如下副反應:SiO2+3C=SiC+2CO該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質量比為()
A.36∶60B.60∶36C.1∶2D.1∶3
4.在無色的強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Al3+、NO3-、Cl-?B.K+、Na+、Cl-、SiO32-
C.Fe2+、K+、SO42-、Cl-D.Na+、HCO3-、K+、NO3-
5.已知硅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硅酸鈉和H2,有一鋁、鐵、硅組成的合金,取等量的兩份合金分別與足量的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結果收集到等體積的氣體,此合金中鋁、鐵、硅的質量比為
A.27∶56∶28B.3∶4∶1C.1∶2∶1D.27∶4∶1
6.除去下列粉末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填上選用的試劑和操作方法:
試劑:A鹽酸B.燒堿溶液C.氧氣D.水E.CO2?F.不用任何試劑
操作:①加熱燃燒②加熱熔化③高溫灼燒④過濾⑤干餾⑥結晶
粉末試劑操作
SiO2(CaO)
SiO2(Si)
NaCl(H2SiO3)
SiO2(H2SiO3)
7.月球上有豐富的綠柱石(綠寶石)礦藏,其主要化學成分為BenAl2[Si6O18]也可用氧化物表示為nBeO?Al2O3?6SiO2,其n值為(Be為+2價)()
A.1B.2C.3D.4
8.已知硅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硅酸鈉和H2,有一鋁、鐵、硅組成的合金,取等量的兩份合金分別與足量的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結果收集到等體積的氣體,此合金中鋁、鐵、硅的質量比為
A.27∶56∶28B.3∶4∶1C.1∶2∶1D.27∶4∶1
化學教案設計怎么寫篇8
(前言:反思實在犀利不來,內容不多,僅僅涉及一點教學技能方面的點評,誰叫偶語文不行捏r(st)q但這的確是自己的所思所感。就具體教學內容以及習題設置方面,個人認為初中生更喜歡能吸引他們的具有新鮮感的知識,譬如最新的科學發現或者社會熱點問題等,這點WQ&JZW做得不錯,課本知識需要把握輕重,不需要時時刻刻強調體現化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可以在復習課時加深,而上新課時,如需深入,可以設置課后探究實驗,讓感興趣的學生查閱資料或課后于老師一起探討。最后,提醒同學們~學好語文,具體說是語言表達,真的很重要!不僅僅是為了四六級a~)
第一次我班同學較為正式的說課,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既欣喜又嘆服著我們這些“小先生”的成長,從大二參加講課比賽時的一絲青澀到今天有模有樣的站在講臺上,能夠大聲而又流暢地表述自己的教學思路,這跟不斷地自我鍛煉與挑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JZW是第一個上臺的,她超強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直是我“膜拜”的!在此之前,她確實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很用心(作為舍友深有體會~),更想到用講學稿來輔助教學,這的確是她說課的一個亮點。但說課時未提及講學稿,著實令人感到這講學稿好似“擺飾”。可以在說教學流程時穿插講學稿的題目,以更好的體現教學思想。
接著是XHJ,當聽說她是昨晚才著手準備這一課題時,徹底地佩服她在教學方面的才能。先檢討下自己,當時沒認真聽她說課的內容......但單是語言的魅力就把我吸引住了,她將教學思路一氣呵成地清晰地表達出來,這是我需要好好加強強化的地方!最后是WQ&WMQ,也看出她們為這次活動而付出的努力。
其實,每當別人上臺后,自己都會反思:換做是我,我會如何呈現教學內容?別人與自己的的優劣勢分別是哪些?怎樣揚長避短?怎樣使這節課上得更完美?這個暑假,除了為找工作以及畢業論文做準備外,還準備繼續去當“志愿者”,以進一步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愿大家互幫互利,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