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案模板
化學作為不同于語數外的一門全新的課程,必然會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所以作為化學老師來講,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基礎的化學知識,并且進行相應的理解,是教學目標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案模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案模板1
教學重點:用過濾和結晶分離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學難點:利用結晶方法,分離幾種可溶固體物質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學過程:
引言:在生產生活中,人們所接觸到的物質很多都是混合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幾種物質分開,得到較純凈的物質,這叫做混合物的分離,過濾和結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離的方法。
(板書) 第四節 過濾和結晶
一、過濾
1.定義:過濾是把溶于液體的固態物質跟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
2.原理:過濾時,液體穿過濾紙上的小孔,而固態物質留在濾紙上,從而使固體和液體分離。
3.操作方法:
例如:粗鹽提純(請學生設計實驗步驟)展示粗鹽,讓學生看到粗鹽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體物質,以利于學生思考。
(演示實驗)粗鹽提純
歸納出:
(1)步驟:
①在燒杯中溶解粗鹽
②過濾
(2)注意事項: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0.5cm
濾液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玻璃棒靠在三層濾紙處
燒杯靠在玻棒上傾倒液體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過濾——引流
讓學生總結過濾作為分離物質的一種方法的適用范圍。
過濾是用于分離不容性固體和可溶性固體的一種方法。
設問過渡:如果要分離硝酸鉀和氯化鈉固體能用過濾的方法嗎?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來分離它們?
二 結晶
1.定義:溶質以一定幾何形狀的晶體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叫做結晶。
2.原理:幾種可溶性固態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它們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結晶的方法加以分離。
(講述)常用的結晶方法主要有兩種,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固態溶質,一般用蒸發溶劑的方法得到晶體;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固態溶質,一般可以用冷卻的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質結晶析出。
例如:硝酸鉀中混有少量氯化鈉,應怎樣分離?
(演示實驗)在燒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熱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卻,觀察的析出,再進行過渡,晶體留在濾紙上,NaCl溶解在濾液中。
(講述)我們已經知道,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80℃時,的溶解度是169g,20℃時為31.6g),因此較高溫度下的飽和溶液降溫時,部分從溶液里結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80℃時,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時為36g),降溫時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過濾時,晶體留在濾紙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濾液里(這種濾液叫做母液)。
小結:
作業:課本142頁習題1、2、3
2021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案模板2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并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2)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里,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炎熱的夏天食物易腐敗、燃料能燃燒、鋼鐵制品在潮濕的環境會慢慢生銹等。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特點,掌握其規律,對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板書]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
演示[實驗1-1] 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
演示[實驗1-2] 首先展示膽礬晶體 藍色塊狀固體研碎后成為藍色粉末
[提問] 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
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板書] 一、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1. 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2. 特征: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
演示[實驗1—3] 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
兩支試管都形成藍色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立即生成藍色沉淀。這里的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
演示[實驗1—4]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
加入鹽酸后立即有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到發熱。
[提問]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我們日常看到木材燃燒,鐵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
[板書] (二)化學變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2.特征:①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討論]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10頁1、2。
[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板書] 二、 物質的性質
(一)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講解] 例如,我們剛剛做的實驗3、4中,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淀生成,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這里物質表現出的性質都是化學性質。
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例子。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干燥的空氣里難生銹;
[小結] 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聯系
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會、可以、易、難等。
例如:(1) 木柴燃燒—化學變化 木柴能燃燒—化學性質
(2) 鐵生銹——化學變化 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化學性質
鐵(在干燥的空氣里)難生銹——化學性質
(3) 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變化
膽礬溶液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性質
[過渡]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板書](二)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講解] 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都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
下面我們就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作一簡單介紹
[板書]1、熔點
我們知道,當溫度升高時,固態的冰會變成液態的水。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物質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板書]2、沸點
把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水就會沸騰。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物質的沸點隨著大氣壓強的增大而升高。
[板書]3、密度
兩塊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有經驗的人只要用手分別“掂量”一下,就可以鑒別出哪是鐵,哪是鋁。這是由于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它們的質量是不相等的。我們把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演示[實驗1—5]
[討論與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不僅要掌握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變化,哪是化學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多做一些練習。
布置作業:習題1、2、3、4、5
2021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案模板3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開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列舉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燃料的選用來培養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2.通過討論,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燃料對環境影響的學習來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2.通過實驗和討論逐步養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實踐的科學精神。
數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1.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
2.新能源、新燃料的開發和利用。
難點:1.對燃料燃燒產物的分析。
2.新能源、新燃料的開發和利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課(約5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近年來人類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病的數量在逐年增加,南極的冰川融化也在加速,這是為什么呢?回答:是因為空氣污染,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提出人們關心的問題,用一連串的問題增強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和新的懸念
提問:那么又是什么污染了我們呼吸的空氣呢?是什么使全球變暖呢?思考,回答:是一些有害氣體污染了空氣;二氧化碳過多形成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
提問:那么這些有害氣體,以及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可能回答不出此問題,思考,急于知道答案。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三使用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進入課堂情境。
二、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約30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展示幻燈片,把問題給學生,展示答案思考、回答相關的問題回顧學過的知識
給學生發放實驗藥品及器材,展示學生要做的實驗1和實驗2進行探究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回答相關問題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展示酸雨的成因及危害觀看幻燈片增加感性認識
提問:酸雨可能對環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可采取怎樣的防止和保護措施?思考、回答問題(酸雨可能會破壞植物的生長,腐蝕建筑等;減少工業廢氣的排放)。通過實驗聯系實際
小結:煤燃燒都能產生什么?各引起什么樣的后果?一邊聽問題,一邊思考并集體回答善于歸納總結
汽車尾氣的污染、相關的問題思考,回答知識的聯系
提問:那么如何來減少汽車尾氣對空氣的污染呢?分組討論,總結歸納防治措施:
知識的由于
小結:總結展示產生污染的原因:思考、并想有關內容學生養成歸納總結知識的習慣
三、使用和開發新的燃料及能源(約10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導設問:既然煤和石油在燃燒時都會對空氣造成污染,那么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思考,回答:可以開發一些新的環保燃料替代煤和石油。增加懸念
提問:在實驗室我們常常用酒精作為獲取熱量的燃料,因為酒精燃燒不但方便,而且還不會產生有毒氣體,那么試想一下我們可不可以用酒精來替代煤和石油呢?思考,回答:如果酒精的制取方便,又能夠大量生產,酒精就可以作為一種新燃料替代石油或煤。知識之間的聯系
展示相關的幻燈片,酒精使用不利的一面是什么?引導學生寫出化學方程式,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書寫化學用語的能力
引出氫氣也是一種環保燃料,讓學生寫出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寫出化學方程式。
討論:與乙醇作比較,看看哪種燃料更清潔?但它的使用又受什么的限制?思考客觀的看待問題
聯系實際:我們可以直接利用自然界中已存在的哪些新能源呢?聯想我們跟前的討論,思考,回答: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這樣既環保,又節約能源;青銅峽水電廠就是利用了自然界中的水能。聯系實際
放映一些有關太陽能、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的幻燈片,使學生認識新能源,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觀看幻燈片,受到啟發和鼓舞。增強感性認識
情感交流
這堂課里,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觸?
板書設計
2021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案模板4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初中
2,學科:化學
3、課時:1課時4、學生課前準備:學生查閱有關滅火方法和著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資料。
二、教學課題: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3.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
本課題共包含三大內容: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簡介。本課題共需兩課時,此設計為第一課時。
1、教學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教學難點:
(1)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應用
(2)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四、教學方法及教學思路
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啟發質疑,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設計并實施實驗。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本節課講解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學生對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燒現象比較熟悉,在前面的化學學習中也已經了解了部分物質的燃燒情況,對燃燒的條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生對滅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本節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學生從生產生活實際發現和提出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親自實施探究方案→總結歸納形成結論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實驗中發展學習的興趣,體現科學探究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引入】你聽說過劉謙嗎?劉謙在春晚表演的精彩魔術,著實讓他火了一把,今天老師也為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想看嗎?
【老師】表演“燒不壞的手帕”
【學生】觀察魔術
【老師】在熊熊火焰中手帕為什么沒有被燒壞呢?這其中蘊含著一定的化學原理,你想為這一魔術解密嗎?本節課我們就來探究§7.1燃燒和滅火
【老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你見過哪些燃燒現象?
【學生】回憶學過的物質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如木炭,硫,鐵絲等在氧氣中燃燒。
【老師】引導學生根據物質燃燒時的共同現象總結出燃燒的定義。
【老師】你們知道為什么會發生燃燒嗎?能猜一猜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嗎?(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學生】分組做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
實驗1.用鑷子分別夾取一根小木條和一塊小石子,在酒精燈上點燃。實驗2.觀察常溫下存放的蠟燭會燃燒嗎?點燃后呢?實驗3.分別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一支蠟燭用燒杯罩住。
【教師】在討論試驗2時穿插著火點的概念。
【學生】通過討論歸納燃燒的條件。
【老師】板書:燃燒的條件
【老師】燃燒是不是必須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觀看視頻。【百度視頻】
【老師】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看到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在數學中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圖形,現在我們也構建一個三角形,缺少任何一條邊也不能形成“火”,我們稱之為“火三角”。
【百度視頻】(截取前半部分)
【老師】火能造福人類,也能給人類帶來災難,現在我們能讓燃燒發生,能不能根據燃燒的條件讓燃燒停止呢?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學生】各小組討論交流生活中燃燒的現象和滅火的方法。
【老師】多媒體展示搜集的圖片:燃燒的酒精燈、蠟燭、燃氣灶、篝火、草原著火、森林著火,我們是如何熄滅這些火焰的?
【學生】各小組討論交流滅火的方法。
【老師】以上是生活中滅火的例子。現在老師給你們一些燃燒的蠟燭,你們會運用不同方法熄滅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燒杯、石棉網、沙子、剪刀和水,根據老師提供的實驗用品,小組討論滅火方案,完成實驗,并思考這些方法為什么能夠滅火。
【老師】請大家思考上述不同的方法中蘊含著怎樣的化學原理?它們為何能讓火焰熄滅呢?
【學生】學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總結出滅火的原理。
【老師】板書:滅火的原理
【老師】看到同學們設計的方案我不禁想到一個故事:名字叫《小猴學樣》,說一天小猴玩火不小心點燃了一個草堆,猴媽媽急忙拎起一桶水將火澆滅。這一切被小猴看在了眼里。晚上睡覺的時候,猴媽媽讓小猴熄滅蠟燭,小猴拎起一桶水倒在了蠟燭上,蠟燭是熄滅了,而小猴挨了媽媽一頓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實際滅火過程中,我們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學生】聽故事,并從中感悟,在滅火中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老師】下面的方法運用了哪些滅火原理?多媒體展示:炒菜時油鍋著火、高壓水槍滅火、燃氣爐著火三幅畫面。
【老師】同學們,你是否發現燃燒與滅火的原理之間有什么關系?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滅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燒反應的發生,破壞燃燒所需要的條件,滅火時只需阻止一個條件即可。
【老師】同學們知道了滅火的方法和原理,還有專門的滅火器具呢,我們學校就有,對于滅火器你們一定很陌生,接下來我們觀看一段視頻學習一下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適用范圍。
【百度視頻】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火災的報道,為了保護自己,救護他人,我們必須要學會一些火災中的自救知識。接下來我們觀看視頻。
【百度視頻】(截取后半部分)
(三)深化練習,拓展延伸
1、紙比煤易點燃的原因是()
A.紙比煤接觸空氣面積大B.紙比煤的著火點高
C.紙比煤的著火點低D.紙比煤的密度小
2、下列滅火方法不恰當的是()A.不慎打翻酒精燈起火,立即用濕抹布撲滅
B.圖書檔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C.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滅
D.石油油井著火,用大量水澆滅
3、下列關于燃燒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放熱、發光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B.在氧氣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C.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發光放熱現象
D.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火焰和發光的現象
4、在空氣中敞口放置的一瓶無水酒精,沒有燃燒的原因是()
A.沒有達到著火點B.無水酒精是液態
C.沒有與氧氣接觸D.無水酒精揮發快
5、1992年海灣戰爭期間,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燒,我國救援人員在滅火工作中做出了貢獻,下列措施不能考慮用于滅火的是()
A.設法阻止石油噴射
B.設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溫度
C.設法使火焰與空氣隔絕
D.設法降低石油的著火點
6、夜間發現液化石油氣泄露時,應采取的緊急措施是()
A.向室內噴水,溶解液化石油氣,防止其燃燒
B.開燈,仔細檢查泄露源
C.打開所有門窗通風,關閉氣源閥門
D.打電話報警,并請維修人員前來維修
7、用水可以滅火,這是因為()
A、水蒸發吸熱,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B、水蒸發吸熱,提高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C、大量水蒸發吸熱,使可燃物溫度降低大著火點以下,而且水蒸氣又起著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的作用
D、水的密度大于空氣8、某商學院女生宿舍發生火災,四名女生從六樓跳下當場身亡,為此,專家呼吁,每個人都應懂得防火知識,學會如何逃生,當高層樓房下層起火,火勢兇猛無法撲滅時,下列逃生措施不正確的是()A、沿樓梯迅速下樓B、用濕毛巾堵住口鼻C、匍匐前進,尋找安全出口D、封閉房門,沿繩索下墜
9、《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曹操率百萬水師乘船橫渡長江,聲勢浩大,卻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來的東風弄得大敗而逃。用燃燒三條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進曹軍的連環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著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軍的部分船只逃脫,這些船沒有被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孔明“借”來的“東風”不僅使火勢吹向曹營,還為燃燒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燒得更旺。
10、請用“燃燒和滅火”的化學知識解釋下面的成語:釜底抽薪、杯水車薪、鉆木取火。(四)小結
學習了以上知識,你能對老師做的小魔術解密嗎?學完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密魔術,討論交流本節課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教科書:131頁,2、5、6
(六)附板書設計
7、1燃燒和滅火
1、燃燒的條件2、滅火的原理
(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2)氧氣(2)隔絕氧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3)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