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地理教案如何設計

時間: 新華 教案模板

地理教案如何設計篇1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明確大氣的熱量來源,即導致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使學生能運用圖示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2.能闡述大氣溫室效應及其作用、大氣熱力環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能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且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討使學生理解“太陽暖地面、地面暖大氣、大氣還地面”的原理。

2.利用圖表分析歸納“溫室效應”。

3.通過實驗活動理解熱力環流的原理。

4.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對“風的形成”的理解,學會在等壓線圖上判斷某一地的風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

2.分析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3.近地面風向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

1.大氣受熱過程。

2.熱力環流。

3.地轉偏向力對大氣運動方向的影響。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補充內容:大氣的組成及垂直分層

1.大氣的組成:

①干潔空氣:N2、O2、CO2等

②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主要集中在對流層中

③固體雜質: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主要集中在對流層中

2.大氣的垂直分層:

(1)對流層:

①主要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固體雜質

②厚度:不均一(赤道達17~18千米;中緯度達11~13千米;兩極地區8~9千米)

③特點: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遞減(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大氣以對流運動為主;有復雜多變的天氣現象

④意義:對人類影響最深刻的一層

(2)平流層:

①主要組成:干潔空氣

②厚度:從對流層頂至距地面50千米

③特點: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

④意義:該層中距地面21~23千米處為臭氧層,可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該層有利于高空飛行

(3)高層大氣:

①主要組成:干潔空氣

②厚度:從平流層頂至距地面2000~3000千米(地球大氣的上界)

③特點:又可劃分為中間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熱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散逸層

④意義:該層中距地面80~500千米處為電離層,可傳播無線電短波通信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1.幾種常用的輻射形式:(物體本身的溫度越高,其輻射的能量越集中在其短波部分)

(1)太陽輻射——短波輻射(簡介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

(2)地面輻射——長波輻射

(3)大氣輻射——長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

3.太陽是地球的根本熱源,而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

[活動]P29

二、熱力環流:

1.產生原因: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緯度間的溫度差異

[活動]P292.熱力環流的形成:

[比較各點氣溫與氣壓的大小]3.幾種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

(1)海陸風: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

(2)山谷風:白天吹谷風,夜晚吹山風

(3)城市風:高空風從城市吹向郊區,夜晚風從郊區吹向城市

[活動]P30

板書設計

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1課時)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二、熱力環流:

教學反思

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2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畫圖分析熱力環流的形成

三、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的形成

1.氣壓梯度: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

2.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面上促使大氣由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的力

①特點:垂直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②意義: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3.風的形成:

(1)高空的風:

①水平氣壓梯度力——根本動力(既影響風向也影響風速)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2)近地面的風:

①水平氣壓梯度力——根本動力(既影響風向與影響風速)

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③摩擦力——永遠與風向相反(既影響風向,也減小風速)

[習題]:北半球一人背風而立,高壓和低壓分別在他的哪個方向上?

板書設計

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2課時)

三、大氣的水平運動

1.氣壓梯度:3.風的形成:

2.水平氣壓梯度力:

教學反思

地理教案如何設計篇2

一、教學目標:

1.運用事例,說明地球的形狀;

2.學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過了解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初步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三、教學難點:

地球大小的單位。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地球是圓的嗎?

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的歷史過程

1.天圓地方

2.渾天說

3.麥哲倫環球航行

4.地球衛星照片

5.地球是圓的

6.證明地球是圓的證據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歷史,主要的理論和人物介紹

2.由于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環節二、給地球量一量“身”

認識地球大小的歷史過程及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

麥哲倫環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飛機航行用兩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別從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的表面積來回答。

環節三、地球儀

1、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

2、認識地球儀上的裝備。

3、緯線和緯度。

4、經線和精度

5、練習如何利用經緯網定位。

環節四、本節主要知識小節(標題)

附:板書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地球儀

3、緯線和經線

4、經緯網定位

環節五、作業布置:

練習冊第一節地理填充圖冊第一節

地理教案如何設計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遼闊的疆域》是八年級第一章的內容,它是中國地理的基礎章節。僅從教材內容看,它既是學習中國地理的起點,又是聯系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橋梁。就本節課而言是學生認識中國位置特點的延續和深入。教材通過大量的讀圖活動讓學生獨立獲取知識,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瀕臨的海洋、領海、內海、島嶼、半島及鄰國,知道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能力目標

通過閱讀,查找地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圖用圖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中國遼闊的疆域及優越的地理位置,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難點和重點

1、重點:要求學生理解我國地理位置及優越性是本節的重點。

2、難點:要求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和課后活動是本節的難點。(沒有難以理解的知識,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難點)

二、教學方法

1、讀圖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圖”中查找我國陸上疆界找出14個鄰國,沿我國海上疆界找出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2、討論比較法:在學習我國的優越時,設置課本P3的活動,對比我國與俄羅斯等國位置的比較,從而使學生對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地圖,記憶地理事物空間分布方法。

2、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和地理空間概念。

3、開展謎語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四、新課講述:

導入:用謎語導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藍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雞在其中,南北兩分它在北,東西二分它居東,頭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陸。”謎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現象(中國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優越

1、半球位置

我國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2、緯度位置

我國領土,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屬于北溫帶,沒有寒帶。

3、海陸位置

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活動:評價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1、與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國的緯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說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圖)

答:中國大部分在中緯度,溫帶面積廣大,有少部分在熱帶,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2、與蒙古、日本相比,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什么不同?說說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圖)

答:我國疆域遼闊,海陸兼備。東臨世界的大洋太平洋,能帶來豐沛的降水,使我國東部氣候濕潤,又有利于海上的對外交往。

(二)、國土遼闊

1、國土:是指主權國家管轄下的領土、領海和領空的總稱,通常涉及領土和領海。

(附圖)我國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東經135°),那里是祖國每天最先迎接太陽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約在凌晨2點20分。

我國最西端:新疆烏恰縣帕米爾高原上(東經73°),過國境線不遠處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我國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緯4°)這里是一個隱沒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點距離海面還有17.5米。我國漁民歷來在這里捕撈作業,海軍與科學考察船經常在這里巡行和調查。

我國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北緯53°)夏至日白晝長達17小時,東至日白晝短至7小時,是全國白晝最長與最短的地方,有“北極村”之稱。

2、中國的陸地領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羅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國的疆域綿長: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

4、東臨“四海一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太平洋。

5、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分布著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

活動:

1、閱讀世界政治地圖,按逆時針方向沿我國陸上疆界找出14個鄰國,沿我國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

(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閱讀下圖,說說我國東西端的晨昏差異和南北的季節差異,并解釋原因。

(三)補充:我國的領海與內海

領海

1、領海是指毗連某一國家海岸的水域,這個國家對這些水域實行專有管轄權。世界所有國家領海寬度都是由各國自行確定的,從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國確定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

2、我國瀕臨的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島以東的太平洋海域。

3、我國領海及內水的面積為37萬平方千米,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海洋大國之一。

4、我國有美麗多樣的海洋環境,有富饒多樣的海洋資源。(參看教材上的閱讀材料)

自然地理學上:內海是伸入大陸內部的海,面積不大,僅有狹窄的水道與大洋或邊緣海相通(如渤海)。

內海

政治地理學上:內海是指國家內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領海基線以內的海域,以及為陸地所包圍但是入口較狹的海灣和通向海洋的海峽(瓊州海峽是政治地理上的內海)。

五、練習鞏固

1我國南北跨______很廣,約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緯度地區,屬于____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_____帶,沒有____帶.

2我國西部深入_______大陸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面積的大洋_______洋,有眾多的_______和______,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1下列關于我國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2哪條重要的緯線穿越我國的南部()

A赤道B北回歸線C南回歸線D本初子午線

3我國東臨哪個洋()

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

4中國是一個()國家

A島國B大陸國C海陸兼備D半島國

六、歸納小結:本節課通過讀圖分析了解到我國疆域十分遼闊,知道領土四端、四大臨海、兩大內海,也的眾多的鄰國,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七、作業

1、(P3)活動3:結合以上分析,補充下表,說明我國地理位置的優點。

2、(P5)活動2:

量算:根據比例尺,量算我國領土東西端距離;根據所跨緯度,計算我國領土南北端距離。

3、(P6)活動4:

補充說明我國領土面積大有什么好處。

地理教案如何設計篇4

一、我國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陸位置及其優越性

3.經緯度位置與緯度位置的優越性

二、我國的疆域和面積

1.疆域(四至點)

2.面積

“中國的疆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中國的疆域第二課時

重點:中國的地理位置是本節知識的重點;讀圖用圖是能力培養的重點。

難點:分析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導入]回憶我國的海陸位置。我國東部瀕臨的是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海岸線漫長。大洋的邊緣是海,那么我國瀕臨的是哪幾個海呢?

(學生讀圖)

[教師歸納]從北到南,我國所瀕臨的海洋依次是: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教師講解]渤海與黃海的分界是渤海海峽,黃海與東海的分界在長江入海口北岸,東海與南海的分界是臺灣島南端與閩、粵大陸海岸分界處的連線。黃海、東海和南海屬邊緣海,渤海和瓊州海峽為內海。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東部沿海有許多優良海港。

我國的領海指的是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按照這個規定,其中渤海是內海,另外三個海是邊緣海。(注:臺灣海峽屬于東海)

另:除了渤海,我國內海還有瓊州海峽。

[讀圖回答]請學生讀“中國地形圖”,指出我國沿海的三大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雷州半島)、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南海諸島、舟山群島、澎湖列島等重要的半島、島嶼和群島。

[總結]我國共有大小島嶼約5000多個。

思考:從海陸疆域看,中國同英國有什么不同?同蒙古有什么不同?同美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最終明確:中國既不象英國那樣四面環海,也不象蒙古國那樣深居內陸,而是同美國一樣,部分地區臨海。但又和美國有所不同,那就是美國東西都臨海,而中國只有一面臨海。

[讀圖回答]請學生讀“中國政區圖”

1.指出我國陸上共有15個鄰國:東面的鄰國有朝鮮;北面的鄰國有俄羅斯和蒙古;西北面的鄰國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的鄰國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的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西南的鄰國有印度(中印邊境西段)、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中印邊境東段);南面的鄰國有緬甸、老撾和越南。

2.說出我國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隔黃海與韓國相望,隔東海與日本相望,隔南海與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相望。

[總結]從上述內容,使我們知道了祖國的位置、面積、臨海和鄰國等知識,認識到偉大祖國的國土遼闊、位置優越,我們為有這樣偉大的祖國而自豪。

[板書設計]

三、我國瀕臨的海洋

1.我國瀕臨的海洋與漫長的海岸線

2.我國的領海

3.我國眾多的島嶼

四、我國的陸界和鄰國

1.漫長的陸界

2.陸上鄰國

3.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

探究活動

1.關于“中國的范圍和位置”的知識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思考分析:讀圖“我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想一想,為什么烏蘇里江和帕米爾高原會有如此大的晨昏差異?它們之間的這種差異總是不變的嗎?(提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是由于東西所跨經度范圍較大,地方時相差四個小時,而日出時間卻是以當地的地方時為準的,因此兩地的晨昏差異比較大;但同時還要從兩地的緯度上來看,因為緯度也會決定日出的早晚。夏季,處于高緯的烏蘇里江白晝更長,因此兩者之間的差異更大,到了冬天,這種差異會相應減小。)

2.關于“中國的領海”知識的學習,可以利用思考題來完成:讀中國政區圖,通過量算說明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提示:注意計算領海的范圍要從海峽的兩邊算起,不能只計算一邊。)

地理教案如何設計篇5

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亞洲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部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為界與歐洲相鄰,西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以白令海峽為界與北美洲相望。(圖6.2p2)亞洲的地理分區: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2、亞洲是世界上面積,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注意不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南極洲和北冰洋)

3、地形與河流: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勢影響,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圖6.5p4,結合圖認真完成第5頁的活動題)

4、亞洲之最:

(1)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積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2)世界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海拔-415米);

(3)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發源于中國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歐洲],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亞馬孫河)

(4)亞洲面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面積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世界的群島:馬來群島。

5、氣候: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第二節人文環境

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地區,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20__年)。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尼日利亞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亞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極洲外);人口增長率的是非洲,人口增長率最低的是歐洲。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自北向南依次為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的是本州島。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是一個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最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為主,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圖7.2p18,活動p19)

3、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日本的港口城市是橫濱。日本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二戰以后,經濟高速發展,對工業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國內供給不足,對外依賴很強。日本的經濟特點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地區。

地理教案如何設計篇6

【教材分析】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是目前人類最為關注的三大熱點問題。在人類與資源環境中,人口是關鍵因素,人口問題是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之一。在本節內容里,學生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長率,影響一個地區自然增長率的因素有哪些,同時也要學生學會比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怎長的差異,最后對于不同國家的人口問題應采取相應的對策解決。

【課表解讀】本條“標準”的具體含義如下:一是學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長模式,世界上有哪幾種主要的增長模式,這是實現本條“標準”的前提。二是學生需要學會將不同的增長模式進行比較,只有在比較的過程中,才能獲得對人口增長模式特點的認識。三是學生要會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樣分布的。把這三點放在一個“標準”中,是因為三者是密切聯系的。當學生在分析某一個增長模式的特點時,必然涉及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而這些影響因素的現狀不同,又一定會與區域發展聯系起來,實際上不同增長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分布。

本“標準”沒有要求學生背記不同人口增長模式,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幫助學生理解每種模式的意義。在學習評價中,各種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應該是評價活動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為考核學生是否記住的內容。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及影響人口自然增長快慢變化的原因。

2.比較分析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3.學會利用相關資料,綜合分析人口數量變化及人口增長模式的時空特征。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人口增長曲線圖,探討人口數量的歷史變化過程,并掌握分析這類曲線圖的一般方法。

2.通過閱讀各大洲和地區人口數量統計圖,探討人口增長的空間差異,并掌握分析這類統計圖的一般方法。

3.通過閱讀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示意圖,掌握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學習認識人口增長、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等客觀規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長方面的區域差異。在此基礎上樹立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協調,要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人口發展觀。

【教學重點】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及其原因。

【教學難點】不同國家人口問題及其對策。

【教學方法】

可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一些資料和圖片,讓學生有比較直觀的感受,便于學生理解。

采用比較法,通過比較,認真分析不同國家人口問題及其應對的對策。

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課下,可以多進行調查,研究本地的人口增長模式,學以致用,深刻理解本節課內容。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老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說明導入新課投影課本“圖1.1世界60億人口日”和國家人口和________委員會主任張維慶為中國第13億小公民頒發證書圖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兩個孩子的出生備受社會關注?思考回答問題。圖片導入使學生感受到當今人口問題的嚴峻形勢。板書第一節?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長??探究活動

自學討論

由世界第60億人口及我國第13億人口的誕生,說明人口的數量變化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人口的數量變化在時間上是不均勻的。通過讀“圖1.210萬年以來的人口增長”及“圖1.3100年來世界人口的增長”觀察人口數量的時間變化特點,討論完成讀圖思考題。學生在分析不同時期人口數量增長快慢的同時應說出判斷的依據。(人口增長的快慢主要看曲線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為什么工業革命后比農業革命期間的人口增長要快,是由于圖1.2的坐標單位間隔是不均勻的。)師生共同歸納總結:人口增長的快慢,歸根到底取決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這是因為生產力發展引起的自然、社會和經濟的變化,決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如何從類似人口增長曲線圖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分析影響人口增長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通過展示不同時期人們生產、生活的圖片來得出原因)。

地理教案如何設計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及影響人口自然增長快慢變化的原因。

2.比較分析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3.學會利用相關資料,綜合分析人口數量變化及人口增長模式的時空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人口增長曲線圖,探討人口數量的歷史變化過程,并掌握分析這類曲線圖的一般方法。

2.通過閱讀各大洲和地區人口數量統計圖,探討人口增長的空間差異,并掌握分析這類統計圖的一般方法。

3.通過閱讀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示意圖,掌握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學習認識人口增長、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等客觀規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長方面的區域差異。在此基礎上樹立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協調,要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人口發展觀。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模式的類型及地區分布。

教學難點?人口增長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的關系。

學情分析?

學習者為高一學生,在經歷之前三年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學習后,同時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渠道對人口及人口問題的基本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為此學生對“世界人口的數量變化”掌握并不是特別困難。第1課時?人口的自然增長

教學環節老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說明導入新課投影課本“圖1.1世界60億人口日”和國家人口和________委員會主任張維慶為中國第13億小公民頒發證書圖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兩個孩子的出生備受社會關注?思考回答問題。圖片導入使學生感受到當今人口問題的嚴峻形勢。板書第一節?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長??探究活動

自學討論由世界第60億人口及我國第13億人口的誕生,說明人口的數量變化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人口的數量變化在時間上是不均勻的。通過讀“圖1.210萬年以來的人口增長”及“圖1.3100年來世界人口的增長”觀察人口數量的時間變化特點,討論完成讀圖思考題。

學生在分析不同時期人口數量增長快慢的同時應說出判斷的依據。(人口增長的快慢主要看曲線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為什么工業革命后比農業革命期間的人口增長要快,是由于圖1.2的坐標單位間隔是不均勻的。)師生共同歸納總結:人口增長的快慢,歸根到底取決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這是因為生產力發展引起的自然、社會和經濟的變化,決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如何從類似人口增長曲線圖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分析影響人口增長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通過展示不同時期人們生產、生活的圖片來得出原因)。歸納資料

提取信息展示課件材料讓學生明確自然增長與自然增長率的關系,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系。

完成課本P3“活動”題,注意人口的增長除了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有關外還與什么有關。學生總結:人口自然增長率反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長速度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數量的自然增長=人口基數×人口自然增長率

(教師或學生糾正、補充)通過課本第三頁“活動”,學生可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長不僅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有關,而且還與人口基數有關。承轉就整個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長在不同歷史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那么在同一歷史時期的不同國家或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的特點是否相同呢?學生:有。?問題探究引導學生讀“圖1.419__—20__年各大洲和地區人口數量的增長”,讓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1)到195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數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2)20__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3)20__年與1950年相比,人口增長數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4)由此可見,世界人口數量的增長主要來自哪些大洲?

(5)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它們屬于哪一類國家?

(6)歐、北美、大洋洲的發達國家目前人口數量的增長又表現出怎樣的特點呢?1.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

2.亞、非、歐、拉、北美、大洋洲

3.亞、非、拉、歐、北美、大洋洲

4.亞非拉

5.發展中國家

6.增長較緩慢培養學生通過演算歸納和概括知識的能力。

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地理統計圖的分析方法。探究討論

點評指導閱讀P4“圖1.5世界部分國家人口政策”的資料及課本內容討論思考:為什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數量增長出現地區不平衡呢?為實現人口與環境、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共同目的,各國家〈地區〉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為什么?

通過課本P5“閱讀”,進一步驗證人口增長在空間上的差異。再通過了解發展中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不斷下降的趨勢,引導學生分析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出現的人口問題及解決對策,從而得出正確的人口發展觀。1.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緩慢

原因:經濟、文化教育、生育觀念;人口問題:人口老齡化導致養老負擔重、勞動力不足;

對策:鼓勵生育,接納移民。

2.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

原因:政治、經濟、醫療水平;

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導致環境惡化、資源不足;

對策:________。學生在討論分析不同地區人口增長快慢的同時應說出判斷的依據。(從人口增長統計圖來看人口增長的快慢應該看人口增長的倍數,而不是看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應明確人口的自然增長與自然增長率及人口基數的關系,以及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系。并通過人口曲線圖及統計圖來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的時空特點。還要能夠探討分析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產生時空差異的因素有哪些????

第2課時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教學環節老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說明導入新課《人口的數量變化》這節課從時空兩個角度闡述人口的發展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協調、與環境承載量相適應。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長,第二部分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其中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第二部分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的基礎,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是人口自然增長特點的進一步具體化。學生從教材的整體上把握教材前后兩部分的關系。承前啟后

理清脈絡板書第一節?人口的數量變化?

二、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探究活動

自學討論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三項指標共同構成人口增長模式。依據不同歷史階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世界人口增長模式可以劃分為原始型、傳統型和現代型。

通過讀“圖1.6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示意”,比較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征。

(老師板圖)

學生閱讀板圖及課本圖1.6分析總結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征。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原始型——人口增長緩慢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傳統型——人口增長迅速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現代型——人口增長緩慢重點讓學生把握讀圖方法,從出生率、死亡率的變化把握各種增長模式的特點。

注意從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來分析。

靜態:各種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

動態:原始型逐步發展成傳統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型逐步發展成現代型主要是由于出生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問題導學

分析探究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分析思考回答:

1.人口增長類型的轉變從哪個指標的變化開始?原因是什么?

2.發達國家主要屬于哪種類型?為什么?

556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喷涂流水线,涂装流水线,喷漆流水线-山东天意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高铝矾土熟料_细粉_骨料_消失模_铸造用铝矾土_铝酸钙粉—嵩峰厂家 | 欧必特空气能-商用空气能热水工程,空气能热水器,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生产厂家-湖南欧必特空气能公司 | 上海单片机培训|重庆曙海培训分支机构—CortexM3+uC/OS培训班,北京linux培训,Windows驱动开发培训|上海IC版图设计,西安linux培训,北京汽车电子EMC培训,ARM培训,MTK培训,Android培训 | 电子天平-华志电子天平厂家 | 高压无油空压机_无油水润滑空压机_水润滑无油螺杆空压机_无油空压机厂家-科普柯超滤(广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权威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铜|废钢价格|再生资源回收行情报价中心-中废网 | 泉州陶瓷pc砖_园林景观砖厂家_石英砖地铺石价格 _福建暴风石英砖 | 武汉天安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安盾安检,武汉安检门,武汉安检机,武汉金属探测器,武汉测温安检门,武汉X光行李安检机,武汉防爆罐,武汉车底安全检查,武汉液体探测仪,武汉安检防爆设备 | 小型玉石雕刻机_家用玉雕机_小型万能雕刻机_凡刻雕刻机官网 | 中控室大屏幕-上海亿基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成都网站建设制作_高端网站设计公司「做网站送优化推广」 | ASA膜,ASA共挤料,篷布色母料-青岛未来化学有限公司 | 沈阳建筑设计公司_加固改造设计_厂房设计_设计资质加盟【金辉设计】 | 上海刑事律师|刑事辩护律师|专业刑事犯罪辩护律师免费咨询-[尤辰荣]金牌上海刑事律师团队 | 旗帜网络笔记-免费领取《旗帜网络笔记》电子书 | 低压载波电能表-单相导轨式电能表-华邦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 苏州注册公司_苏州代理记账_苏州工商注册_苏州代办公司-恒佳财税 | 圆形振动筛_圆筛_旋振筛_三次元振动筛-河南新乡德诚生产厂家 | 多功能真空滤油机_润滑油全自动滤油机_高效真空滤油机价格-重庆润华通驰 | 筛分机|振动筛分机|气流筛分机|筛分机厂家-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济南铝方通-济南铝方通价格-济南方通厂家-山东鲁方通建材有限公司 | 日本SMC气缸接头-速度控制阀-日本三菱伺服电机-苏州禾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拉力机-万能试验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力试验机厂家-冲击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水厂自动化|污水处理中控系统|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务|智慧农业-山东德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DAIKIN电磁阀-意大利ATOS电磁阀-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 | 长沙一级消防工程公司_智能化弱电_机电安装_亮化工程专业施工承包_湖南公共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室内室外厚型|超薄型|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_隧道专用防火涂料厂家|电话|价格|批发|施工 | 实体店商新零售|微赢|波后|波后合作|微赢集团 | 紫外荧光硫分析仪-硫含量分析仪-红外光度测定仪-泰州美旭仪器 | 直读光谱仪,光谱分析仪,手持式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创想仪器官网 | PC构件-PC预制构件-构件设计-建筑预制构件-PC构件厂-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智慧钢琴-电钢琴-便携钢琴-数码钢琴-深圳市特伦斯乐器有限公司 | 悬浮拼装地板_篮球场木地板翻新_运动木地板价格-上海越禾运动地板厂家 | 无菌实验室规划装修设计-一体化实验室承包-北京洁净净化工程建设施工-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金现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 实战IT培训机构_IT培训班选大学生IT技术培训中心_中公优就业 | 苏州伊诺尔拆除公司_专业酒店厂房拆除_商场学校拆除_办公楼房屋拆除_家工装拆除拆旧 | 蒸汽吸附分析仪-进口水分活度仪|康宝百科 | 深圳快餐店设计-餐饮设计公司-餐饮空间品牌全案设计-深圳市勤蜂装饰工程 | 成都离婚律师|成都结婚律师|成都离婚财产分割律师|成都律师-成都离婚律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