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反思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反思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類型;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教學難點
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投影片、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新疆高山牧區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工業生產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業及工業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臺詞(課文中的敘述)配套,依次打開。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后,再叫一、兩名同學試著描述自己家鄉的特點。
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總結:以上同學的描述,說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大屏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地理區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后總結:它們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屏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域中找出有關區域的術語,最后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果,教師匯總:(大屏幕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牧區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反思篇2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洲地理位置的特點;在南極洲地圖上能正確指出南極洲瀕臨的三個大洋、長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稱。
過程與方法:在南極洲地圖上培養學生辨別方向的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氣候的特點,理解氣候的成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理解保護南極環境的意義,認識到保護南極洲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南極洲位置特點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及豐富的自然資源。
2、教學難點:南極洲氣候的成因。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說說你了解的歐洲西部。(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兇悍的北極熊,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區嗎?講述,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自由發言。
冰天雪地,企鵝成群、冰川深厚,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兩個神秘的地區。
板書:
第五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三)講述新課:
㈠范圍、位置
學生讀圖、讀書,回答問題。
指圖,指導學生從地圖上找到答案。
教師最后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
1、北極地區: 北極圈以北(學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緯度位置特點(緯度最高的大洋)
(2)幾乎被哪幾個大洲包圍?(注意方位)北美洲、亞洲、歐洲。
(3)北冰洋跨多少個經度?(跨360度,跨經度最多的大洋)(4)我們要講的地區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準確。應該是北極圈以內的地區,面積要大于北冰洋。
2.南極地區:
南極大陸及附近島嶼和陸緣冰。
(1)南極洲的緯度位置特點
(2)環繞三大洋(方位、順時針由東往西各是哪幾個大洋?)
(3)與哪幾個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緯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頁《南極洲》和61頁《海上浮冰》、《南極冰蓋》。
提出問題:想一想,為什么浮冰對海上航運會構成較大的威脅?
浮冰陸在海面上的部分體積小,不易被發現,但在水下部分的體積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毀而沉沒。
㈡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氣候
教材60頁,閱讀材料,概括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學生一條一條的閱讀,討論、總結。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干燥。
兩極地區的氣候特征: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兩極地區的氣候形成原因。
(四)小結:總結本節課內容。
(五)作業:回家通過課外閱讀,查找關于南北極地區的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1)
北極地區的范圍和位置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2)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洲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知道南極洲是冰雪覆蓋的大陸;酷寒、干燥、烈風的冰原氣候;豐富的淡水、鐵、煤、鯨、企鵝、磷蝦等自然資源。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了解南極洲是科研的寶地,理解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了解我國在南極洲建立的長城站、中山站和科學考察的近況,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
2、教學難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上節課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請你說說南極和北極地區的位置特點和氣候特點。
(二)、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走進了冰天雪地的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在那么冷的環境中,有沒有動物呢?
(學生回答有,并且舉例說明。)
那么,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動物資源。20__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三)、講述新課:
指導學生以閱讀形式,找出有關的答案。
㈢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
1、淡水資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儲于兩極地區。淡水資源十分豐富。
2、礦產資源
南極地區,已發現220種礦物,煤儲量豐富,查爾斯王子山脈上有是節上最大的鐵礦床,另外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3、生物資源
請同學們看一下圖片,62頁“兩極地區的動物”。
64頁,《南極探險》。了解人類征服南極的過程。
1、人類對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
2、我國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3、我國對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指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這兩個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師引導:20__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學生站到講臺上,給大家講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極趣聞、故事等等。
(四)作業:
目標檢測的相關內容。
(五)教學小結:
本課主要內容
板書設計:
北極與南極地區(2)
淡水資源
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反思篇3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七、教學用具:
掛圖、多媒體
八、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課內容。
請同學說說歐洲的地理位置和輪廓、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歐洲西部的各個國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簡單易記,但是歐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還在于歐洲西部的經濟和旅游業。
學生活動:幻燈演示歐洲的特產和風景讓學生說說。
(三)教授新課:
板書:
一、雄厚的經濟實力
(對照書54頁圖簡單介紹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導學生讀統計圖。)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
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簡單介紹,結合幻燈讓學生了解)
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達的農牧業
利用書55頁閱讀材料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
瑞士——鐘表
瑞典——造船、汽車、機器制造業
丹麥——畜產品“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
挪威——水產品
板書二、繁榮的旅游業1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午夜的太陽
瑞士——“世界公園”的稱號、冰雪皚皚的山峰、世界表都伯爾尼
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國——田園風光、“藝術之都”巴黎、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羅馬、龐貝古城、狂歡節
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德國——慕尼黑的啤酒節
(四)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作業: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反思篇4
教學目標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前播放《愛在文登》歌曲,創設情境,活躍氣氛,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剛才聽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嗎?(愛在文登)對,愛在文登,那么,請同學們看這組圖片,你們能說出這是我們文登的哪些地方嗎?對,非常好!這是青龍生態旅游度假村、這是文登學公園、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園、最后一幅是昆崳山風景區。
這些都是我們文登的旅游勝地,它們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則建在鄉村。(導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們文登人自己的歌《愛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點的圖片,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是我們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我們統稱為聚落。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有關聚落方面的知識。
二、新授知識:
第一部分:聚落與環境
(一)出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請大家看課本87頁圖文內容,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自主學習。(板書: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類型有哪兩種呢?誰來說說?(板書:鄉村與城市)大家對城市和鄉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城鄉,感受城鄉差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圖片,進一步了解它們間的差異。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的圖片:圖片中有什么?誰來說說?
正如以上兩位同學所說,鄉村中有農田、果樹、池塘、有通往小鎮的小路。鄉村聚落中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相對應他們所從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這是一組有關城市聚落的圖片,在圖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們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道路縱橫,車輛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主要從事什么工作?(工業、商業、服務業)(添加了更多的圖片,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差異的表格。誰來說說?(師出示表格內容)……
(二)小組合作
同學們,前面我們了解了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樣形成的嗎?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板書:形成、分布、形態)
_
三)交流展示,師總結
(一)承接:請同學們看屏幕,這里有四幅圖片:沙漠、極地、高山、平原。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你是一個原始部落的首領,你會帶領你的子民選擇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選擇把家安在D這里,也就是平原地區。哪個小組起來說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區,B是寒冷的北極,C是地勢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在比較中我們發現,自然環境的優劣對聚落的形成與分布有很大的影響。(出示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影響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結:哪位同學可以總結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體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出示圖片,生答)
1、承接:同學們,我們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聚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風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當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們就以西亞的民居和東南亞的民居為例,學習聚落與環境的關系。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1頁內容,完成導學提綱內容。(板書:民居與環境)
2、小組內交流答案。請同學們看屏幕,西亞的民居、東南亞的民居,他們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特點?這位同學,你起來說一下,好,誰還有補充?這位同學,你說!很好!最后老師來總結一下,請看屏幕!……(師看屏幕講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系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
三、拓展延伸: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們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威海這里有沒有與我們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誰來說說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我們威海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區有沒有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請大家再看一組圖片。(出示江南水鄉、蒙古包、泰國高架屋、日本的輕木質房屋、云南麗江古城等圖片并講解)。云南麗江古城是我國的傳統聚落,我們國家還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傳統聚落,對于這些聚落,我們是應該保護還是拆除呢?請同學們讀課本90頁,思考這個問題。(保護or拆除)(保護,并且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類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館和窯洞旅館圖片加以講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觀察其建筑外貌,分析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使學生對于聚落與環境的關系理解的更為深刻)
四、鞏固: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記憶一下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了解了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差別;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五、課堂總結。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反思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2、了解兩極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
3、理解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標:
1、學會在以兩極地區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2、能根據兩極的氣溫比較圖比較兩地自然環境的差異
(三)情感目標:
感受科學家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增強保護兩極地區環境的意識,認識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兩極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在以極點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思路根據教材內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基礎知識:兩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圍,以及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第二部分介紹兩極地區主要的自然資源;第三部分由于人類的到來必然對兩極地區造成破壞,因此要保護極地地區。
教學過程
展示“南極考察圖片”,提問:“誰能告訴老師這是什么地方?你們想不想去?”
情境創設假如你是一位將要赴兩極地區進行考察的科學家,你需要了解有關極地地區的哪些問題呢?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將全班每四個人分成一組,討論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組給予鼓勵。
教師講述首先需要對兩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及自然環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展示圖片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去掉極點)
學生活動學生試著自己判斷哪一幅是南(北)極地區;并且討論歸納其不同特點:北極地區主要是海洋,周圍被大陸所包圍;南極地區主要是大陸,周圍被海洋所包圍。
學生活動在老師帶領下,在北極地區圖上找出北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和北極地區所包括的范圍(注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地圖跟平時所看到的不一樣,這幅地圖是從極點上空來看的,它有弧線和射線,弧線代表緯線,射線代表經線)
板書1、北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及范圍
教師小結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極地區,是指北緯66.5度以北的廣大區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
教師提問在圖上,北極地區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北極點,它的時間如何?在這一點上每個方向都指向哪里?
學生分組討論這兩個問題
板書2、北極點
教師提示在同一經線上地方時相等,那么在經線相交的地方,時間該如何來計算呢?
學生思考略
情感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在極地工作的各國考察隊員保留各自國家的地方時間,遇到外國人時一般不問:“現在幾點了?”一位美國考察隊員曾這樣描述他們在極點舉行壘球比賽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壘球一會兒從今天飛到了昨天,一會兒又從昨天飛回今天。
繼續提問那么在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哪里呢?
活動教師給每桌同學發一個地球儀,兩人合作,假設一人在北極點,一人在北極點附近的任一地方,教師提示:經線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由學生討論回答,并說出理由(在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南方)
引申任取兩點,建方向坐標來辨別方向
承接研究了北極地區,那么南極地區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板書3、南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及范圍
學生活動 南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及所包括的范圍
教師小結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地區,是指南緯66.5度以南的廣大區域,包括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海洋。
引申思考:如果建一座房屋它的四面都朝南,應建在何地?(南極點)
提問對于南極,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板書4、南極的別稱“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風庫”
教師講述在七大洲當中,南極洲的平均海拔是最高的,約2410米,在地圖上大家可以看出,在南極大陸上,它的顏色是白色的,是由冰雪所覆蓋的,冰層的厚度就有20__米左右,因此南極地區有“冰雪高原”之稱,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
教師提問在這么寒冷的地區,什么樣的自然景觀最顯著呢?
學生看書回答略(冰山,錄象—冰山的形成或材料中南極冰山的形成)
小型討論冰山的作用
教師講述除了嚴寒之外,南極地區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
提問為什么南極地區會被稱為“白色沙漠”呢?它與我們平時所提到的沙漠如撒哈拉沙漠有什么相同之處嗎?
學生思考略
教師小結主要原因是南極地區降水非常少,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為55mm,最少的地方不足5mm,與撒哈拉沙漠地區差不多。
但由于南極地區非常寒冷,降水以固態形式為主,氣溫低不易融化,所以結成厚厚的冰層。
承接大家知道嗎?如果把一條繡跡斑斑的鐵鏈放在南極的風口,不到一小時,它就锃亮如新,這說明什么呢?(因此南極又是一個巨大的風庫)
繼續提問 南極地區的“風庫”又是如何得來的呢?
錄象或材料 南極的大風
教師講述 南極地區風速為17—18m/s,最大風速可達100m/s,而我們平時所說的12級臺風,風速也只達32.6m/s。
過渡 北極地區的寒冷和風速都不及南極地區。
關于北極地區的寒冷和風速由學生自己看書,概括回答
過渡在冰天雪地的兩極地區,我們不能忽視生命的存在,學生分組討論,分別表演南(北)極去,可能遇到的“主人”。
過渡兩極地區氣候非常惡劣,那么人們為什么要去極地地區呢?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現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板書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學生思考回答略(自然探險—科學考察)
教師講述 南極地區主要是陸地,各個考察國家都在極地建了考察站,中國也不另外,在南極地區建了兩個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由同學在圖上找出來,并要求學生進一步判別中山站在長城站的什么方向)
學生在圖上找出這兩個站(這兩個站的緯度位置不一樣,中山站在極圈以內,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而長城站則不然)
板書1、南極建站的時間
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國兩個建站時間都是2月份。
板書2、兩極的自然資源
教師講述我們把南極地區稱為科學考察的寶地,是因為南極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倉庫”,那么南極地區到底有哪些自然資源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小結 南極地區的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產(點擊圖片:南極地區,由學生找出有哪些礦產資源,并思考南極為何有煤存在),它的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它的沿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這些古老的自然環境埋藏在厚厚的冰層以下,那么如何知曉呢?
展示圖片10.6南極科學考察示意(這幅圖可由學生試著描述)
教師講述 北極地區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在科學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北極地區的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的進一步發現和開采,人類對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和考察也越來越頻繁。
過渡極地地區由于科學家和開發者的到來必然會打破這里的寂靜,極地地區應該如何開發、利用,科學家在考察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人們應該怎樣對待這片潔凈的土地?
板書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展示圖片 南極鯨SOS
提問這則報道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思考回答略
板書1、南極生態遭到破壞
教師小結這說明極地地區面臨生態危機,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一些國家假借科學研究的名義而發展本國的經濟。
教師講述大家知道目前關于南極地區,國際上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南極臭氧層空洞
教師補充最近在南極冰層里出現了空氣污染的顆粒
提問如何保護最后一片凈土?
板書2、采取措施
學生討論回答一是簽定條約,進行國際間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護生態環境;二是加強個人的環保行為。
板書設計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
1、北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及范圍
2、北極點
3、南極地區的緯度位置及范圍
4、南極的別稱“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風庫”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1、 南極建站的時間
2、兩極的自然資源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 南極生態遭到破壞
2、采取措施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我國南極考察隊員歷盡艱辛創
建長城站的經過,學習考察隊員不畏艱難、堅韌不拔、心系祖國的崇高精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進一步掌握關聯詞在課文中的正確應用,并能選擇應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60分鐘)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出課題
1、師: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塊大陸叫南極,同學們,你對南極有何了解?
生交流。
2、看來同學們已深深喜愛上了南極。
南極,一個充滿神秘、充滿夢幻的地方。在茫茫的南極大冰蓋上,沒有人煙,沒有鮮花,沒有綠草;在漫長的極夜里甚至沒有了人類賴以生存的陽光。這兒只有酷寒的氣候,有遠比臺風還強勁的下降風暴,有被下降風卷起百丈高的雪柱冰花,……是什么誘使科學家們迷戀這塊極地?是什么使科學家們心甘情愿為它獻出寶貴的`青春?回答很簡單:這兒埋藏著無數科學之謎,是科學研究的圣地。
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夜,讓我們乘上“雪龍號”,飛越重洋,到南極,與我們的南極考察隊員們歡聚一堂。
板書:
20、南極的除夕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師:我們已到達南極中山站,讓我們先來欣賞南極迷人的風光吧!
生自由欣賞南極冰山、南極動物、南極極光。
2、再讓我們與隊員們一起去工作吧!
觀看南極錄象。
3、在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除夕夜,隊員們終于可以歇歇了,聽,隊長在說些什么?
師示范朗讀。
4、學生自由朗讀,留下閱讀痕跡。
三、再讀課文,感悟情感
1、指導閱讀方法
(1)、指名讀令自己最感動的文字。
(2)、師:為什么讀這幾句?
(引導感悟南極隊員團結、愛國的南極精神。)
(3)、該怎么讀這幾句更準確呢?
2、再讀課文,劃下令你最感動的語句,并有感情地讀一讀。
3、學生交流。
4、師:同學們,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我們的南極之旅即將結束,我們要和南極隊員們分別了,此時此刻,你還想對南極叔叔們說些什么話呢?
生交流。
四、總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