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課件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課件篇1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范疇,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系,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了解冷色和暖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對比的美感。
應會:通過欣賞冷暖色對比的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所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感受到它們使畫面產生的特別藝術效果。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培養學生觀察和感受意識,提高他們畫色彩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感覺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冷暖色,認識和感知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特有的美感。
難點:冷暖色在創作中的運用。
學習材料
公雞圖片、彩筆、蠟筆、色相環
教學過程
一、再現回憶三原色與三間色:
1.三原色:
紅色:熱烈、喜慶
黃色:明亮、高貴
藍色:涼爽、遼闊
2.三間色:
綠色:平靜、清涼
橙色:溫暖、熱烈
紫色:高雅、神秘
3.按照對色彩的不同感受,劃分兩大類,并說出劃分的原因。
教學意圖:復習學過的知識,使色彩的學習連貫、循序漸進。
二、感受探討冷色與暖色:
1.冷色給人的感覺:涼爽、寒冷、清新
2.暖色給人的感覺:溫暖、熱情、舒適
3.冷暖色在一起給人的感覺:鮮艷、熱烈、歡快、興奮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思維,由無意識到由意識的分析。
三、分析研究“艷麗”的含義:
1.“艷麗”體現在哪些方面:色彩、形狀、姿態
2.欣賞書中作品,看看艷麗體現在什么地方?
教學意圖: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美感,提高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四、創作表現艷麗的大公雞:
1.提出作業要求: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一只艷麗的大公雞。
2.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教學意圖:體驗色彩冷暖對比的表現方法,感受對比色的美感。
五、欣賞評述艷麗的大公雞:
1.組織學生欣賞、交流、評述。
2.拓展:冷暖對比色適合運用到那些地方?
教學意圖:激發學生對學習色彩的興趣,培養學生善于運用色彩知識。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課件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2、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直觀法、合作學習、情境感受。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讓學生課前查閱與這首古詩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2、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首唐代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3、交流作者資料:學生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簡要介紹作者,教師加以補充。
二、初讀古詩,解題
師:這首詩的題目《早發白帝城》,誰知道詩題的意思?早:早上。發:出發。
一大早,詩人李白乘船從白帝城出發,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白帝城和江陵分別在什么地方?白帝城:地名,在今重慶奉節城東白帝山上,位于長江三峽一帶。城居高山,地勢險要。(課件展示地圖)
白帝城山峻城高,從白帝城到江陵要經過地勢險要的三峽,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是三峽的.景象(西陵峽——瞿塘峽——夔門——白帝城)一路上有什么感受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千古流傳的佳作。
三、指導自學課件展示自學要求:
1、自由朗讀本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體會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3、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查閱工具書,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四、匯報自學情況
1、用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
2、這首詩第一句你讀懂了些什么?
3、李白的路途中有哪些見聞?船真的好像詩中描寫的那么快嗎?
五、了解詩的寫作背景
1、啟發談話:詩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我們讀了李白的《將進酒》《望廬山瀑布》,你一定感受到李白是(生答:豪放,喜歡自由的人,可是,在759年3月,詩人58歲時因受政治牽連,流放夜郎。)
2、出示詩句:
“去國愁夜郎,投身窮荒谷。”(李白)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杜甫《夢李白二首》)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杜甫《寄李白十二白十韻》)
3、學生根據注解自由讀詩句,四人小組合作理解詩句。
4、指名說你讀懂了夜郎是個怎樣的地方?
5、小結:的確夜郎詩歌窮山惡水的地方,連生存下去都覺得難,更可悲詩人的內心備受煎熬。
6、出示詩句:
“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暮年普可恨,浮世謫仙悲。”(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
7、根據注解自由讀詩句,你讀懂了什么?李白的內心受怎樣的煎熬?(指名回答)
8、啟發學生了解作者作詩時候的心情,此時,經常爽朗大笑的李白,此間不得不發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可就在詩人行至夔州白帝城的時候,忽然傳來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當時詩人的心情如何?(興奮不已,激動,喜出望外,眉開眼笑等)
六、領悟詩情,細致品讀(再次播放動畫,讓學生帶著問題看動畫回答相關的問題)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課件篇3
【內容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出身神奇的哪吒帶著神仙送給他的乾坤圈和混天綾在東海洗澡時,無意觸犯了東海龍王的水晶宮,并打死了蠻不講理的夜叉和胡作非為的敖丙。龍王向哪吒索命,哪吒盡力解釋,龍王卻毫不理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哪吒用乾坤圈迫使龍王低頭求饒,誰知龍王出爾反爾,調集四海龍王用大水淹了陳塘關。哪吒為了解救百姓,自刎身亡。哪吒人小本領大,他不懼、敢于同胡作非為的惡勢力進行斗爭以及為了百姓安危大義凜然、舍己為人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在人們心靈深處塑造出不朽的英雄形象。
【設計理念】
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喚醒學生主動、高效學習文本的意識,限度挖掘文本的創造性與想象力,放飛閱讀的翅膀,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妖、劍”等8個生字,掌握本課新詞,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2.讀通課文,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哪吒打死夜叉、敖丙,打了龍王以及后來又自殺的原因,使學生受到誠實勇敢、舍己為人的思想教育。
3.引導學生默讀,提高閱讀的速度。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受哪吒不懼、敢于同胡作非為的惡勢力進行斗爭以及為了百姓安危大義凜然、舍己為人的精神。
【教學時間】
2~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用2節課時間,來學習一篇同學們較為熟悉的、較長的神話故事:《哪吒鬧海》。(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自主識字,初讀課文。
①借助拼音或字典,認讀生字詞。
②把課文讀正確、通順,難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
③同桌交流并檢查生字。
三、研讀課文,理解感悟
1.提問:這么長的文章要在短時間內基本學懂,你認為我們該采取哪種讀書方式呢?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①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哪吒外貌、行為的句子,并想象哪吒的形象。
②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遍,想一想哪吒前后共打了幾個人,為什么打,結果怎樣。
3.小組合作學習,說說“我認識的哪吒”。(從外貌到精神)
①從哪吒的.語言、行為中,你能看出哪吒是什么樣的人物?
②結合插圖,說說“我認識的哪吒”,把總結歸納的詞語寫在紙條上,如“神奇可愛”“不畏權勢”“舍生取義”“正直勇敢”。
4.交流展示、評選“研究成果獎”。
①制定評選規則及標準。
每組一次貼一張紙條,如果其他小組有異議,必須解釋,直到滿意為止。如果總結歸納的詞語不確切,其他組可以換下另貼。教師要引導學生說話有理有據,以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的發展。各組依次上臺貼紙條,貼得多的小組為勝。
②全班交流。
5.評出“研究成果”獎。
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默讀,抓住“打”這條線,理清了文脈,讀懂了課文。通過品味人物外貌、行為的詞語,使哪吒形象在我們心中更具體、更豐滿。今后我們學習長文章,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三、小組合作學習,講一講《哪吒鬧海》的故事
可以按故事發展的順序講:
①講清楚人物(出身、外貌)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講清楚事情發生、發展。
打誰——為什么打——怎樣打——結束。
③講清楚事件的結果。
也可以按以題設疑的線索講:
①哪吒是什么人物?
②為什么鬧海,怎樣鬧?
③結果如何?
四、全班評價,評出“故事大王”
五、朗讀課文,完成積累詞語的任務
六、課外延伸哪吒死而復生,又得了兩件寶貝,本領更大了。后來如何呢?同學們可以找些課外讀物,讀一讀,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課件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扉、癮”等生字,并通過互相提醒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重點感悟作者從讀書和作文中受益的語句。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感悟作者從讀書和習作中受益的語句,并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2、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體會“長生果”的寓意。
【教學準備】
讓學生收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1、我們知道:“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前面學過的課文曾把書比作朋友、家、故地。書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顧問……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著有趣的對話。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于讀書的文章。(板書課題。)
2、讀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同學們運用平時的學習方法自己讀懂課文,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學習生字的辦法,并互相檢查讀一讀課文。
3、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看自己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⑴我的“長生果”指的是什么?
⑵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那幾件事?
4、匯報交流讀書的收獲。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樣讀書的,作者在習作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劃出相關的句子并做批注。
2、全班匯報交流讀書體會。
四、品讀課文,積累詞句
引導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讀一讀,背一背,寫一寫,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動。
五、讀寫結合,練習片段
寫一寫自己在讀這篇文章過程中的收獲。
六、布置作業
找自己喜歡的書讀一讀,寫一遍談體會或心得的讀書筆記。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課件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借助古詩和圖畫認識5個生字,會寫會用6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并能流利地背誦古詩,了解古詩大意,能對詩歌進行繪畫想象。
德育目標:通過學習古詩,積累詞句,體會詩人熱愛山水的情感。
教學重點:感悟詩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學習生字,積累詞句。
教學難點:在詩中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秋天到了,同學們觀察到大自然中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說出植物特點)
師:植物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尤其是草。我想起一首詩:離離原上草……(學生跟著背)
師:同學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生答白居易)
二、探究新知
1、學習課題
師:白居易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有一天白居易去一個叫遺愛寺的寺院游玩,一到那里就被美麗的景色陶醉了,便以《遺愛寺》為題寫了一首詩。(板書課題)
學生讀詩題,學習“遺、寺”(引導學生說說怎樣來記這個字。師出謎語一字一尺長,不用仔細量,你要不相信,廟里問和尚)。
師:白居易來到遺愛寺,在這里坐了一會,走了走,又聽到一些聲音(板書坐、行、聞)就寫下了千古流傳的佳句,真令人佩服,我想先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嗎?(師范讀古詩)
2、學習第一行詩句
詩人在哪坐下了呢?生自讀第一行,畫出第一行中的生字。并找學生到黑板中圈出。
學生讀字,并為生字注音。
學習“弄”
你怎樣來記?為“弄”組詞。師為學生講弄的字理知識:“弄是會意字,原指雙手捧一塊玉,表示玩耍、戲弄之意,后引申為做、辦、弄。本文中作者玩弄什么呢?請讀第一行詩句。生根據詩句回答。
學習“臨”
在哪見過這個“臨”字(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出“歡迎光臨”)師講解“臨”字字理知識。“臨”也是會意字,原指人從高處向下看,并有居高臨下一詞,后引申為面對來臨,本文中作者來到哪?(生再讀第一行并回答)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為什么會坐在溪邊玩弄著石頭(可能路途遙遠累了,或覺得石頭好看)
3、詩人又向哪走去了?學習第二行詩句
生讀第二行,畫出“繞”字,師引導學生用家族識字法學習,說出“堯”字家族中其他的字,并為“繞”組詞。
生再讀第二行詩句,回答詩人繞寺院走。
師引導生想象那里的花會是什么樣的呢?請學生根據詩中內容配上動作讀古詩前兩行,回答前兩行是什么描寫?(生回答動作描寫,師板書)
4、學習后兩行古詩
后兩行又是描寫什么呢?生自讀后兩行,回答是聲音描寫,聽到什么聲音?這些聲音多嗎?讀詩句回答,從詩句中哪些詞可看出,同學們想象小鳥會怎樣叫,會有什么樣的泉聲。
5、指導朗讀
這些聲音如此美妙,如果你到那里會喜愛那兒嗎?詩人也一樣感嘆于大自然的神奇,所以留詩一首,我們在讀詩時,讀出你自己的感情好嗎?
(師指導注意停頓,指導學生采取個人讀,男生讀、女生讀,男女從對讀、師生對讀的方式)
三、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愛、寺”
“愛”和“受”區別開。
“寺”中“土”下橫從左二線到右二線。
四、拓展創新
老師在剛上課時就畫了一座寺院,和詩中內容比完整嗎?你認為缺什么?找生到黑板上來補充畫,不擅長畫畫的同學在下面朗讀古詩。
五、總結回味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記住詩人白居易了嗎?記住遺愛寺了嗎?讓我們帶著對詩人敬佩之情,對大自然贊嘆之情齊背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小火車認讀生字。
(2)生字朋友又結交了新朋友,你還認識它們嗎?
繞遠 臨時 玩弄 遺失 寺院 賣弄
少林寺 光臨 繞路
二、書寫生字
字都認識了,看看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正確、寫漂亮。
(1)本課要求會寫的字。
(2)弄臨繞語
說說你有什么發現?(結構不同)
(3)覺得哪個生字比較難寫呢?我們共同來研究它的寫法。仔細觀察,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些什么?
(4)指導書寫,教師范寫。
臨:左邊兩豎沒有點。
繞:不要添點。
語:左窄右寬。
(5)學生書空,練習書寫。
(6)寫字展示,評議,交流。
設計意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調動學生寫字的積極性。
三、處理課后習題。
1、讀一讀,會寫的寫下來。選擇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2、欣賞:把這首詩讀一讀,然后背下來。
你能把這首詩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嗎?
說說你畫的畫。
四、背一背。
積累詞句,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五、布置作業:
1、搜集寫景的詩。
2、書寫生字。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課件篇6
教學理念:
1、力求突出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從挑山工身上和話語中得到的啟發。擬用以重點句段朗讀為中心、情感為核心的閱讀方法,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個性張揚,使課堂與生活相銜接。
2、課件以簡潔實用為本,突出輔助教學的及時性,有效性。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讀通課文,并從中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得到情感體驗,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2、能力目標:用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3、發展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大家知道泰山嗎?泰山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山岳,有許多人前來瀏覽。今天我們來學習泰山上的一個特殊群體。《挑山工》(課件出示圖片)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這些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么樣的?找出課文里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么樣的?(是折尺形的。)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誰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教師板書畫曲線)
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
你們剛才說的都是折尺形路線的好處,那它有什么不足之處呢?(路程比游人約多一倍。)那游人是什么路線?(教師板書畫直線)
教師演示曲線和直線的長度是否大約多一倍。
2、快速瀏覽后,討論交流
師:既然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那么他們的速度就會比游人慢嗎?(不會)作者就感到奇怪了,你們知道作者為什么感到奇怪嗎?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一、二自然段,找出關鍵詞語、重點句子。(挑山工的姿勢、路線、工作來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
3、指導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哪里相遇的?看見挑山工在做什么呢?(課件出示表格)
小組合作互相討論,學生匯報。
(2)這幾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后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3)師:作者也跟你們一樣,不盡也產生了不解之謎,于是他找到了挑山工,和他攀談起來,那么是怎樣解開這個謎團的呢?
生:是通過他們的對話。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注意:你讀時其他同學看這里,這就是挑山工說的話,這里有一句“我們跟你們不一樣”圍繞這句話,你們有什么問題?(出示課件)
(4)學生提問題,帶著問題再次默讀挑山工的話,看看到底怎么不一樣,畫出有關詞語來說說。
(5)請同學回答后,教師板書: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步步踩實。
(6)那么,為什么游人“高興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7)師生模仿角色讀
師:挑山工在給作者解開不解之謎時是什么樣的神情啊?(得意)那挑山工干嘛那么得意?我看你(一個學生)就像那個挑山工,假如我就是作者吧,我心里納悶兒,我來問你來讀
(8)師:還真是這個理兒,難怪作者聽了心悅誠服地點著頭,(學生接讀)感到這山民。哲理,那么聽了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里,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朝著目標、踏踏實實、堅持不懈。
4、講讀第六自然段
(1)作者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這樣的畫?是什么樣的畫(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2)作者為什么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這幅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激勵自己前進。)
三、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畫一幅《挑山工》。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課件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晚霞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2、學習作者抓住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進行觀察的方法。學習積累作文材料。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學習積累作文材料。
教具準備:
大字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看聽話說詞語。
笑盈盈、廟門、恍恍惚惚、揉眼睛、霞光
威武、兇猛、鎮靜
2、看課件說說這些顏色的名稱。
3、課文怎樣分段?主要寫了什么?
二、新授
(一)體會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在霞光的照耀下,地上的人和動物有哪些變化?(把句子在文中劃出來。)
2、體會作者觀察事物的仔細:寫了大白狗、紅公雞、黑母雞、喂豬的老頭兒、小白豬等。
3、教師小結:這一段具體寫了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過濾語:火燒云顏色和形狀有哪些變化呢?
(二)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二段,說說哪部分是寫火燒云顏色的?哪部分是寫火燒云的形狀的?
(課文第二至三自然段是寫火燒云顏色的,四至六自然段是寫火燒云形狀的。)
2、指名讀二、三自然段,劃出文中表示火燒云顏色的詞語和關聯詞語。
(1)課文中用了“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還有……”關聯詞語具體介紹了火燒云的紅通通、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美麗顏色。
(2)指導學生體會火燒云顏色變化之多,體會天空的絢麗多彩。
(3)結合學過的關聯詞語“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指導學生結合實際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還有……”說一段話。
(4)默讀四、五、六自然段:火燒云的形狀有哪些變化?課文是什么怎樣具體描述的?
a、火燒云的形狀首先是什么樣的?文中是怎樣寫的?(指名學生說)
b、總結學法,指導學生分組學習五、六自然段。
c、各組推薦匯報。
d、教師點評,總結。
(5)指導體會火燒云形狀變化特點:一是火燒云有各種各樣的開頭一是火燒云開頭變化很快。
(6)教育學生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留心觀察,平時注意積累作文材料。
(三)自由讀第三段
體會句子意思“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這句話逼真地寫出了觀察火燒云時的感受。
(四)課終小結:本課具體地描繪了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教育學生學習作者留心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平時注意積累作文材料。
三、鞏固練習:
1、結合圖畫內容說說火燒云顏色和形狀具體有哪些變化?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作業:仿照課文觀察朝霞或晚霞,并寫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