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初二的教案下載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預測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應對突發情況。好的初二的教案下載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初二的教案下載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

一、教學目標:

1.運用事例,說明地球的形狀;

2.學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過了解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初步培養科學探索的&39;精神

二、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三、教學難點:

地球大小的單位。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地球是圓的嗎?

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的歷史過程

1、天圓地方

2、渾天說

3、麥哲倫環球航行

4、地球衛星照片

5、地球是圓的

6、證明地球是圓的證據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歷史,主要的理論和人物介紹

2)由于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環節二、給地球量一量“身”

認識地球大小的歷史過程及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

麥哲倫環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飛機航行用兩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別從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的表面積來回答。

環節三、地球儀

1、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

2、認識地球儀上的裝備。

3、緯線和緯度。

4、經線和精度

5、練習如何利用經緯網定位。

環節四、本節主要知識小節(標題)

附:板書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地球儀

3、緯線和經線

4、經緯網定位

環節五、作業布置:

練習冊第一節地理填充圖冊第一節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2、理解本文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件的發生的先后順序來記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師;回憶性敘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彼哪康氖墙璐舜蚵犔僖跋壬南侣?,同時委托增田涉先生代為尋找。第二年,《魯迅選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樣書,魯迅再次問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說沒有打聽到。魯迅先生嘆息說:“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間,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軍閥反動政府的迫害,魯迅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任教?!短僖跋壬愤@篇散文就是魯迅離別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廈門大學寫的,回憶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時的生活片段。這篇回憶性散文帶有較多的文學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繪,著重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們學習時要特別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嚴,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縣一個醫生家庭,在名古屋愛知縣立醫學專門學校畢業。1904年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教學。1915年,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改為東北醫科大學,藤野先生到東京學耳鼻科,以后回到家鄉──福井縣木村開業。1945年8月11日逝世,終年72歲。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緋紅(fēi)油光可鑒(jiàn)標致不遜(xùn)匿(nì)名

詰(jié)責托辭喝(hè)采適值抑揚頓挫深惡(wù)痛絕

物以希為貴

3、請你找出文中敘述時間推移和地點轉換的詞語,理清內容,列出結構簡表。

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東京,見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臺,與藤野先生相處相識。

第三部分(第36-38段)離開仙臺,深切懷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學生采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

用“從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發現。

(學生交流)

1、外貌描寫(白描)

“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講課是“緩慢而很有頓挫”,衣著“模胡”,“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儉樸、不拘小節、治學嚴謹。

比較、體會:

老師覺得作者寫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嗎?

他,既有高倉健一樣的體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樣的相貌。臉色白而透紅,眼睛大而明亮,頭發整齊而又有一點波浪。他穿著一套筆挺的西裝,潔白的襯衣上打著一條漂亮的領帶,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講臺,就用洪鐘一樣的聲音說:“我,就是藤野嚴九郎?!?/p>

不好,失去了特點,像電影明星,不像學者藤野先生。

2、通過四件具體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改講義。

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

B、為“我”改正解剖圖。

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

C、關心“我”的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關心入微。

D、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

四、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體敘述,寫出了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經歷,既可信,又耐人尋味,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熱情贊揚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2、課外搜集有關藤野先生的資料,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征

2、能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

3、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降水與夏季風的關系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征。

5、了解亞洲的人口與經濟狀況。

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系,分析氣候特征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亞洲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廣東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導: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生: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師: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生: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繼續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并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注意邏輯層次、由簡到難,有分到總,講述氣候兩大要素:降水和氣溫,分析上述城市的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特點)

學生分析討論

小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生: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繼續啟發: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業影響大。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引導: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學生分析得出結論: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引導:用以上分析做練習(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氣候圖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氣候分布有什么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總結本課要點。

板書設計:

第七章亞洲

第一節“日出之地”――亞細亞洲

氣候

一、亞洲氣候類型:

1、分布最面積廣泛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2、最典型的氣候:季風性氣候

3、主要的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一)特點:

1、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2、季風氣候顯著

3、陸性氣候分布廣

(二)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二、亞洲的人口與經濟:

1、亞洲的分區: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亞六個分區。

2、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總人口數35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60。5%。

3、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6個):中國、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

4、亞洲的經濟狀況:

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業在多數國家的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

與中國山水相連的地區――東南亞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4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包括、、和。

二、細菌

1.結構:單細胞的原核生物

(1)基本結構:控制著細菌主要遺傳性狀的DNA位于,控制著細菌的抗藥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狀的基因位于。

(2)特殊結構:有些細菌具有.....

2.繁殖:細菌主要以方式進行繁殖。

3.菌落:

每種細菌在一定條件下所形成的,可以作為鑒定的重要依據。

三、放線菌

1.形態結構:單細胞的原核生物

2.繁殖:主要進行生殖。

四、病毒

1.結構:(1)基本結構:主要由和兩部分構成,兩者合稱為。決定病毒抗原特異性等功能的是,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狀的物質是。

(2)特殊結構:流感病毒的核衣殼外面,還有一層,止面生有。

2.增殖:過程包括①→②→③→④→⑤

題例領悟

圖為病毒的結構,請回答:

⑴組成3的基本單位是,其化學成分是。

⑵若此病毒為噬菌體,結構中不應有的是:[]和[];當它侵染細菌時,只有進入細菌體內。

⑶若此病毒為流感病毒,當它侵入人體后,就成為,人體的細胞將消滅它。

⑷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但這時的病毒的[]應該含有基因;在細胞工程中可用作,這時則利用了病毒的。

⑸當病毒的[]用32P標記時,在分子遺傳學上可用于證明。

答案:⑴衣殼粒蛋白質⑵2囊膜1刺突核酸⑶抗原免疫⑷運載體4核酸標記融合誘導劑侵染細菌的特性⑸4DNADNA是遺傳物質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下列不屬于微生物的是

A.藍藻和蘑菇B.葫蘆蘚和鐵線蕨

C.噬菌體和黃曲霉D.放線菌和變形蟲

2.谷氨酸棒狀桿菌異化作用方式是需氧型,它的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存在于

A.線粒體B.核糖體C.細胞質基質D.內質網

3.下列不屬于細菌的基本結構是

A.鞭毛B.核糖體C.質粒D.細胞壁

4.有關放線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分枝狀菌絲構成,與霉菌完全相同

B.與細菌相同,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

C.通過有絲分裂產生孢子,形成新個體,因此屬于無性生殖

D.主要生活在動植物的細胞中可致病

5.病毒的主要結構是

A.核酸B.衣殼

C.囊膜D.核衣殼

6.病毒之所以是生物的根本原因是

A.能進行新陳代謝B.能進行繁殖

C.能感染細胞D.能產生可遺傳變異

7.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合成子代噬菌體蛋白質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別是

A.噬菌體的DNA,噬菌體的氨基酸B.細菌的DNA,細菌體內的氨基酸

C.噬菌體的DNA,細菌體內的氨基酸D.細菌的DNA,噬菌體內的氨基酸

二、非選擇題

8.圖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體淋巴細胞及其繁殖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分析說明:(提示:HIV是一種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質外殼,內有RNA)

⑴艾滋病毒的遺傳信息儲存在它的分子中

⑵圖中4至5的過程在遺傳學上稱為;為保證遺傳信息的準確傳遞,此過程必須嚴格遵循原則進行,并需在酶的參與下才能完成。

⑶若7的堿基比例為:A占20%,U占40%,C占30%,G占10%,則6的堿基比例為。

⑷請你根據病毒的特征,設計一種方法,以檢驗9(子代病毒)是否繼承了1(親代病毒)的主要性狀:

自我評價答案

1B2C3A4B5D6B7C

8⑴RNA;⑵逆轉錄、堿基互補配對、逆轉錄酶;⑶A30%:T30%:C20%:G20%;⑷子代病毒是否具有侵染性。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5

《壺口瀑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2.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特點。

3.學習作者從聲響、形狀、態勢等不同角度來描寫壺口瀑布的特點的方法。

4.領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意義——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民族精神。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最能體現黃河奔騰的氣勢的,莫過于黃河壺口瀑布了,教師簡單介紹壺口瀑布的位置與形成。出示3張有關瀑布的照片,請學生判斷哪張為“壺口瀑布”。請學生用一個詞語,描繪一下3張中最喜歡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時的感覺。

今天我們學習的“文化散文”筆下的壺口瀑布,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聽讀,一邊聽一邊畫出描寫壺口瀑布的語句,感受語言的魅力及壺口瀑布的氣勢。

學生自由朗讀,根據剛剛聽讀的體會,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壺口瀑布的意境美。并說說文章兩次寫到壺口瀑布的情景,分別是什么季節。在文中標出兩次所在的段落。

明確: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節,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標導學二:分析壺口瀑布的特點

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雨季和枯水季壺口瀑布的語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點?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點?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明確:(1)雨季壺口瀑布特點: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①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②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③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峰將我們吞沒。

(2)枯水季瀑布的特點:氣勢磅礴、雄偉壯大、堅韌不拔、剛中帶柔的特點。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目標導學三:體會黃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1.小組討論: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這段文字?

明確:語氣應該由平緩漸漸提速,帶著驚嘆、贊美的語氣朗讀。

2.看到這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由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懷。正因為如此,在作者筆下黃河之水也被賦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對黃河之水的描寫之中。這種寫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請繼續朗讀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黃河之水想到人之外,還想到了什么?

明確: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黃河的“柔中帶剛”“遇強則抗”“勇往直前”聯想到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借對黃河的贊美,表達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頌。

小結:作者描寫了黃河之水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由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艱難,但寧折不彎,堅忍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通過議論和抒情,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贊美之情。

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感受了壺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體會了黃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請同學們一起來回顧黃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請學生發言)。這節課我們將從寫作手法和語言特點方面繼續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和精神。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體會側面描寫的表達效果

1.在寫雨季的壺口時,作者寫“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我便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確:側面描寫,從“我”的感受出發,間接寫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懼的氣勢,使人感受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無窮。

2.你還能找到運用側面描寫的例子嗎?

明確:第三自然段,“當地人說,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引用當地人講的“豬毛被拔光”的事,側面體現壺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寫了壺口瀑布的水之后,為什么又寫腳下的石呢?

明確:寫腳下的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旋出光溜溜的大坑,側面表現出河水遇強則抗,堅韌的特點,表明水的剛強和抗爭精神。

4.作者的重點是要寫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壺口瀑布的感受?

明確:第一次是遠觀,寫壺口瀑布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為后文具體描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起到鋪墊和渲染的作用。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標導學二:品味本文語言特色及效果

1.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繪雨季瀑布的特點的?

明確:①聽覺角度:在半山腰“濤聲隱隱如雷”,近處濤聲“震耳欲聾”。

②視覺角度:“河谷里霧氣彌漫”“像一鍋正沸著的水”“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

2.作者描繪雨季壺口瀑布時的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請找出你認為最有表現力的一句具體分析。

(1)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明確:本句運用比喻,將濤聲比作雷聲,把洶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壺口瀑布驚心動魄、氣勢磅礴的特點。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明確:句中用了“跌”“吸”“灌”“沖”一系列動詞來描寫河水,突出河水險急、洶涌澎湃的氣勢,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體可感。

3.作者描寫了壺口上游的河水和腳下的深溝,找出相應的語段,仔細品味其語言特色,體會其意境。

(1)上游:“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p>

明確: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將枯水季仍然氣勢磅礴、洶涌無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點展現了出來,令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回味無窮。

(2)龍槽壺口: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p>

明確:運用“吸”“攏”“沖”“跌”“碎”“升”“跨”“穿”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奔騰至此由于地理環境的改變,一下從河床跌入深谷,碎成點,碎成霧,充滿靈性與生命力量。分析描寫壺口瀑布的語言特點,應該從多種角度入手,修辭手法、用詞角度、句式特點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中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p>

明確: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時奔騰的黃河之水已變成了飛流而下的瀑布——渾厚、壯闊、猛烈、凝重。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p>

明確: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和長短句結合的語言,形象地寫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礙后尋找其他的出路,成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標導學三:學習本文寫景的語言特點

作者調動多種感官,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并運用一系列具有表現力的動詞,結合自身的感受,描寫了壺口瀑布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請你選取生活中的一處景物,仔細觀察,結合內心感受,寫一個描寫景物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觀景臺上,我激奮的心情幾乎躍出胸腔。試想,面對這一湖藍得“暈”人的碧水,撲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奮呢?哪有意興不飛揚呢?我盡全力把身子往前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湖中間的水域,似乎有一臺一刻不停運轉著的機器,生產出粼粼清波,后頭的清波驅趕著前面的,一齊向四面遞進,奔向湖岸;陽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閃動,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鋪于太陽底下;清波一波連著一波,波波相依,蔚為壯觀,就像天上掉下來的一塊布滿無數皺褶的綠色大布;藍色的湖面映托著湛藍的天空,天空高遠,朵朵白云如只只綿羊,悠閑自得,似乎是不愿意離開這人間美景;湖面上水霧氤氳,繚繞著彎扭著盤旋著往天空升騰,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見了蹤影。

三、板書設計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6

[教學目標]⑴知道彈力是怎樣產生的;⑵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和彈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實際運用所適用的條件,物理教案-彈力。

[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鋼尺、彈簧、重物(鉤碼)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怎樣產生的?其方向如何?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板書)

(一)形變

(1)形變

(2)彈性形變

演示圖示1中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誰加給重物的?(鋼尺)

③鋼尺為什麼能對重物產生支持力?(鋼尺發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

(二)彈力

(1)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提問:④由此可見,支持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

⑤重物放在鋼尺上,鋼尺就彎曲,為什麼?(重物在重力作用下與鋼尺直接接觸,從而發生微小形變,對鋼尺產生了向下的彈力即壓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彈力》。)

可見,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并進一步分析得出:

(2)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①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②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③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娓鷱椈傻纳扉L(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三、小結

四、學生練習:閱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1)(3)(5)與學生一起討論。作業本上寫(2)(4)。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材料和圖片,培養學生提煉有效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2)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

(3)通過讓學生上臺闡述,培養學生正確表述事物現象和闡述本質規律的能力主。

(4)通過讀圖,培養學生閱讀和使用地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

1、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依據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讀圖法、談話法、分組活動法

教學過程:

引入

中國東西橫跨5200多千米,南北縱貫5500余千米,涵蓋了從沿海到內陸、從寒溫帶到熱帶的各種自然景觀,表現出顯著的區域地理差異。中國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讓我們來認識祖國各地的面貌,暢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嶺—淮河線

1、秦嶺—淮河線是中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等有著明顯的差異。

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

秦嶺—淮河線以北秦嶺—淮河線以南

1月平均氣溫<0℃>0℃

河流封凍狀況封凍不封凍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植被類型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耕地類型旱地為主水田為主

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水稻

作物熟制一年兩熟、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兩熟到三熟

主要經濟林木蘋果、柿、棗柑橘、茶葉、油桐

主要運輸方式公路、鐵路公路、鐵路、水運

2、閱讀P3秦嶺和淮河的閱讀材料

3、活動

(1)讀圖5—1,完成下列任務。

找出秦嶺和淮河,看一看,秦嶺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點?

找出秦嶺和淮河所在或流經的主要省級行政區域單位。

(2)1955年1月發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的西安最低氣溫為-20.6℃,而秦嶺南側的安康最低氣溫為-7.6℃。讀圖5-6、5-7,請解釋造成兩地氣溫差異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區域

1、在中國地圖上,按照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把中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閱讀: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3、活動:

(1)結合“秦嶺—淮河線”的學習,說一說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有哪些顯著的地理差異,以及產生這些差異的主要原因。

(2)議一議,確定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界線的主導因素是什么?確定青藏地區與其他三大地理區域界線的主導因素又是什么?

教學后記: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8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課標六大理念之一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而地形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讓學生感受身邊的地理是我們教學的重要任務。

2、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

地勢西高東低,

呈階梯狀分布,三級階梯的自然分界線

地勢對河流、氣候的影響

3、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的邏輯關系

本節內容,體現了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對于中國的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的經濟都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本節放在了講述中國自然地理的各章節之首,本節還與世界地理的關于地形分類、分布和形成的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

4、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這是我國地理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也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因為地形是組成地理環境的重要因素,它既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和地質作用的制約,同時又嚴重影響著別的因素,因此,認識我國的地形特征,將為學習以后各章節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1、本節課的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分層設色地圖引入,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參照圖例,利用教材上的“沿32ON線中國地勢剖面圖”抓住圖中顏色與高度的關系這一線索,啟發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認識并總結出我國的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2、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了讀圖的能力,對世界的地形有所了解,在次基礎上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中國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從而得出中國地勢的特點及階梯間的分界線。

3、本節學生的認知障礙點是對“沿32ON線中國地形剖面圖”的理解。教學時,先讓學生理解“剖面圖”,舉例說明,把一根蘿卜豎著放,沿蘿卜的中部剖開,同學們看到的形狀就是一根蘿卜的剖面圖,地形的剖面圖也是如此。通過舉例,讓學生理解從中國的地形剖面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的地形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如圖

教學目標

1運用分層設色地圖和地形剖面圖,總結出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征,以及階梯間分界線的山脈名稱,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2、利用分層設色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讀圖、分析,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聯系實際歸納我國地勢對其他因素的影響。

3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我國地形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征。難點是利用“地形剖面圖”和“中國地形圖”指導學生總結出這些特征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播放《水滸傳》的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導入本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知識情感教育,把人文感情融合在地形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采用多媒體觀看“中國地形圖”(分層設色圖)和“地形剖面圖”,讓學生在地圖上直觀地看,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高度,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

3、明確三級階梯的界限

看圖討論問題并分組歸納:三級階梯的高度分別是多少?每一階梯分別以什么地形為主?三級階梯分別以什么山為界?

再觀看提前準備的景觀圖: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及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景觀圖片,讓學生對三級階梯內部的地形有一個形象的認識。

4、對我國的地勢特點進行評價,完成教材P23的活動題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9

閱讀教材

獨立完成下列預習作業:

問題:兩個工程隊共同參與一項筑路工程,甲隊單獨施工1個月完成總工程的三分之一,這時增加了乙隊,兩隊又共同工作了半個月,總工程全部完成,哪個隊的施工速度快?

分析:甲隊1個月完成總工程的,若設乙隊單獨施工1個月能完成總工程的.

則甲隊半個月完成總工程的;乙隊半個月完成總工程的;兩隊半個月完成總工程的;

解:設乙隊單獨施工1個月能完成總工程的,則有方程:

方程兩邊同乘得:

解得:x=

經檢驗:x=符合題設條件.

∴隊施工速度快.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問題:一項工程要在限定期內完成,如果第一組單獨做,恰好按規定日期完成;如果第二組單獨做,需要超過規定日期4天才能完成;如果兩組合做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第二組單獨做,正好在規定日期內完成。問規定日期是多少天?

四、課堂測控:(小試身手)

某一工程,在工程招標時,接到甲、乙兩個工程隊的投標書.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隊工程款1.5萬元,乙工程隊工程款1.1萬元.工程領導小組根據甲、乙兩隊的投標書測算:

⑴甲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剛好如期完成;

⑵乙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要比規定日期多用5天;

⑶若甲、乙兩隊合做4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隊單獨做也正好如期完成

在不耽誤工期的前提下,你覺得哪一種施工方案最節省工程款?

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審:分析題意,找出等量關系;

設:選擇恰當的未知數,注意單位;

列:根據等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解:認真仔細;

驗:檢驗方程和題意;

答:完整作答.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0

我們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已了解了整數指數冪的概念和運算性質.從本節開始我們將在回顧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基礎上,類比出正數的n次方根的定義,從而把指數推廣到分數指數.進而推廣到有理數指數,再推廣到實數指數,并將冪的運算性質由整數指數冪推廣到實數指數冪.

教材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之外就感受到指數函數的實際背景,先給出兩個具體例子:GDP的增長問題和碳14的衰減問題.前一個問題,既讓學生回顧了初中學過的整數指數冪,也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函數模型,并且還有思想教育價值.后一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其中的函數模型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分數指數冪、無理數指數冪的興趣與欲望,為新知識的學習作了鋪墊.

本節安排的內容蘊涵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推廣的思想(指數冪運算律的推廣)、類比的思想、逼近的思想(有理數指數冪逼近無理數指數冪)、數形結合的思想(用指數函數的圖象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等,同時,充分關注與實際問題的結合,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教學中要注意發揮信息技術的力量,盡量利用計算器和計算機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的數學探究與數學思維提供支持.

三維目標

1.通過與初中所學的知識進行類比,理解分數指數冪的概念,進而學習指數冪的性質.掌握分數指數冪和根式之間的互化,掌握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類比的能力.

2.掌握根式與分數指數冪的互化,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運算訓練,養成學生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數學來自生活,數學又服務于生活的哲理.

3.能熟練地運用有理指數冪運算性質進行化簡、求值,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和科學正確的計算能力.

4.通過訓練及點評,讓學生更能熟練掌握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展示函數圖象,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而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簡潔美和統一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分數指數冪和根式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并運用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運用有理指數冪的性質進行化簡、求值.

教學難點

(1)分數指數冪及根式概念的理解.

(2)有理指數冪性質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作者:路致芳

導入新課

思路1.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否知道考古學家如何判斷生物的發展與進化,又怎樣判斷它們所處的年代?(考古學家是通過對生物化石的研究來判斷生物的發展與進化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不太清楚)考古學家是按照這樣一條規律推測生物所處的年代的.教師板書本節課題:指數函數——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思路2.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那么有沒有四次方根、五次方根…n次方根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們本堂課研究的課題:指數函數——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推進新課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

(1)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一個數的平方根有幾個,立方根呢?

(2)如x4=a,x5=a,x6=a,根據上面的結論我們又能得到什么呢?

(3)根據上面的結論我們能得到一般性的結論嗎?

(4)可否用一個式子表達呢?

活動:教師提示,引導學生回憶初中的時候已經學過的平方根、立方根是如何定義的,對照類比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解釋上面的式子,對問題(2)的結論進行引申、推廣,相互交流討論后回答,教師及時啟發學生,具體問題一般化,歸納類比出n次方根的概念,評價學生的思維.

討論結果:(1)若x2=a,則x叫做a的平方根,正實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如:4的平方根為±2,負數沒有平方根,同理,若x3=a,則x叫做a的立方根,一個數的立方根只有一個,如:-8的立方根為-2.

(2)類比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一個數的四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四次方根.一個數的五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五次方根.一個數的六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六次方根.

(3)類比(2)得到一個數的n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n次方根.

(4)用一個式子表達是,若xn=a,則x叫a的n次方根.

教師板書n次方根的意義:

一般地,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nthroot),其中n>1且n∈N.

可以看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是n次方根的概念的特例.

提出問題

(1)你能根據n次方根的意義求出下列數的n次方根嗎?(多媒體顯示以下題目).

①4的平方根;②±8的立方根;③16的4次方根;④32的5次方根;⑤-32的5次方根;⑥0的7次方根;⑦a6的立方根.

(2)平方根,立方根,4次方根,5次方根,7次方根,分別對應的方根的指數是什么數,有什么特點?4,±8,16,-32,32,0,a6分別對應什么性質的數,有什么特點?

(3)問題(2)中,既然方根有奇次的也有偶次的,數a有正有負,還有零,結論有一個的,也有兩個的,你能否總結一般規律呢?

(4)任何一個數a的偶次方根是否存在呢?

活動:教師提示學生切實緊扣n次方根的概念,求一個數a的n次方根,就是求出的那個數的n次方等于a,及時點撥學生,從數的分類考慮,可以把具體的數寫出來,觀察數的特點,對問題(2)中的結論,類比推廣引申,考慮要全面,對回答正確的學生及時表揚,對回答不準確的學生提示引導考慮問題的思路.

討論結果:(1)因為±2的平方等于4,±2的立方等于±8,±2的4次方等于16,2的5次方等于32,-2的5次方等于-32,0的7次方等于0,a2的立方等于a6,所以4的平方根,±8的立方根,16的4次方根,32的5次方根,-32的5次方根,0的7次方根,a6的立方根分別是±2,±2,±2,2,-2,0,a2.

(2)方根的指數是2,3,4,5,7…特點是有奇數和偶數.總的來看,這些數包括正數,負數和零.

(3)一個數a的奇次方根只有一個,一個正數a的偶次方根有兩個,是互為相反數.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

(4)任何一個數a的偶次方根不一定存在,如負數的偶次方根就不存在,因為沒有一個數的偶次方是一個負數.

類比前面的平方根、立方根,結合剛才的討論,歸納出一般情形,得到n次方根的性質:

①當n為偶數時,正數a的n次方根有兩個,是互為相反數,正的n次方根用na表示,如果是負數,負的n次方根用-na表示,正的n次方根與負的n次方根合并寫成±na(a>0).

②n為奇數時,正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正數,負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負數,這時a的n次方根用符號na表示.

③負數沒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

上面的文字語言可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a為正數:n為奇數,a的n次方根有一個為na,n為偶數,a的n次方根有兩個為±na.

a為負數:n為奇數,a的n次方根只有一個為na,n為偶數,a的n次方根不存在.

零的n次方根為零,記為n0=0.

可以看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質是n次方根的性質的特例.

思考

根據n次方根的性質能否舉例說明上述幾種情況?

活動:教師提示學生對方根的性質要分類掌握,即正數的奇偶次方根,負數的奇次方根,零的任何次方根,這樣才不重不漏,同時巡視學生,隨機給出一個數,我們寫出它的平方根,立方根,四次方根等,看是否有意義,注意觀察方根的形式,及時糾正學生在舉例過程中的問題.

解:答案不,比如,64的立方根是4,16的四次方根為±2,-27的5次方根為5-27,而-27的4次方根不存在等.其中5-27也表示方根,它類似于na的形式,現在我們給式子na一個名稱——根式.

根式的概念:

式子na叫做根式,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n叫做根指數.

如3-27中,3叫根指數,-27叫被開方數.

思考

nan表示an的n次方根,式子nan=a一定成立嗎?如果不一定成立,那么nan等于什么?

活動:教師讓學生注意討論n為奇偶數和a的符號,充分讓學生多舉實例,分組討論.教師點撥,注意歸納整理.

〔如3(-3)3=3-27=-3,4(-8)4=-8=8〕.

解答:根據n次方根的意義,可得:(na)n=a.

通過探究得到:n為奇數,nan=a.

n為偶數,nan=a=a,-a,a≥0,a<0.

因此我們得到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

①(na)n=a.先開方,再乘方(同次),結果為被開方數.

②n為奇數,nan=a.先奇次乘方,再開方(同次),結果為被開方數.

n為偶數,nan=a=a,-a,a≥0,a<0.先偶次乘方,再開方(同次),結果為被開方數的絕對值.

應用示例

思路1

例求下列各式的值:

(1)3(-8)3;(2)(-10)2;(3)4(3-π)4;(4)(a-b)2(a>b).

活動:求某些式子的值,首先考慮的應是什么,明確題目的要求是什么,都用到哪些知識,關鍵是啥,搞清這些之后,再針對每一個題目仔細分析.觀察學生的解題情況,讓學生展示結果,抓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癥下藥.求下列各式的值實際上是求數的方根,可按方根的運算性質來解,首先要搞清楚運算順序,目的是把被開方數的符號定準,然后看根指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如果是奇數,無需考慮符號,如果是偶數,開方的結果必須是非負數.

解:(1)3(-8)3=-8;

(2)(-10)2=10;

(3)4(3-π)4=π-3;

(4)(a-b)2=a-b(a>b).

點評:不注意n的奇偶性對式子nan的值的影響,是導致問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準,記熟,會用,活用.

變式訓練

求出下列各式的值:

(1)7(-2)7;

(2)3(3a-3)3(a≤1);

(3)4(3a-3)4.

解:(1)7(-2)7=-2,

(2)3(3a-3)3(a≤1)=3a-3,

(3)4(3a-3)4=

點評:本題易錯的是第(3)題,往往忽視a與1大小的討論,造成錯解.

思路2

例1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A.4a4=a

B.6(-2)2=3-2

C.a0=1

D.10(2-1)5=2-1

活動:教師提示,這是一道選擇題,本題考查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應首先考慮根據方根的意義和運算性質來解,既要考慮被開方數,又要考慮根指數,嚴格按求方根的步驟,體會方根運算的實質,學生先思考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再回答.

解析:(1)4a4=a,考查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當n為偶數時,應先寫nan=a,故A項錯.

(2)6(-2)2=3-2,本質上與上題相同,是一個正數的偶次方根,根據運算順序也應如此,結論為6(-2)2=32,故B項錯.

(3)a0=1是有條件的,即a≠0,故C項也錯.

(4)D項是一個正數的偶次方根,根據運算順序也應如此,故D項正確.所以答案選D.

答案:D

點評:本題由于考查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與運算順序,有時極易選錯,選四個答案的情況都會有,因此解題時千萬要細心.

例23+22+3-22=__________.

活動:讓同學們積極思考,交流討論,本題乍一看內容與本節無關,但仔細一想,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方根,這里是帶有雙重根號的式子,去掉一層根號,根據方根的運算求出結果是解題的關鍵,因此將根號下面的式子化成一個完全平方式就更為關鍵了,從何處入手?需利用和的平方公式與差的平方公式化為完全平方式.正確分析題意是關鍵,教師提示,引導學生解題的思路.

解析:因為3+22=1+22+(2)2=(1+2)2=2+1,

3-22=(2)2-22+1=(2-1)2=2-1,

所以3+22+3-22=22.

答案:22

點評:不難看出3-22與3+22形式上有些特點,即是對稱根式,是A±2B形式的式子,我們總能找到辦法把其化成一個完全平方式.

思考

上面的例2還有別的解法嗎?

活動:教師引導,去根號常常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有時平方差公式也可,同學們觀察兩個式子的特點,具有對稱性,再考慮并交流討論,一個是“+”,一個是“-”,去掉一層根號后,相加正好抵消.同時借助平方差,又可去掉根號,因此把兩個式子的和看成一個整體,兩邊平方即可,探討得另一種解法.

另解:利用整體思想,x=3+22+3-22,

兩邊平方,得x2=3+22+3-22+2(3+22)(3-22)=6+232-(22)2=6+2=8,所以x=22.

點評:對雙重二次根式,特別是A±2B形式的式子,我們總能找到辦法將根號下面的式子化成一個完全平方式,問題迎刃而解,另外對A+2B±A-2B的式子,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去解.

變式訓練

若a2-2a+1=a-1,求a的取值范圍.

解:因為a2-2a+1=a-1,而a2-2a+1=(a-1)2=a-1=a-1,

即a-1≥0,

所以a≥1.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了解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和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初步分析理解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差異的原因。

2.從生活、生產實例出發,使學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

3.教育學生樹立土地是立國之本、要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資源觀,培養資源保護意識。

結構分析

本節內容知識結構如下:

內容點析和教學建議

1.土地資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詩來描述“什么是土地?”,啟發學生解釋這幾句話的涵義。這樣的安排比直白的說明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

圖3.6以圖片的形式展現了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并結合文字說明,體現由于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人們對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徑不同。這種更注重感官體驗的教學十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應啟發學生注意觀察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地貌差異及經濟差異。

2.我國土地資源現狀──突出“人與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國的土地資源現狀,力求引導學生,結合我國的地形和氣候等知識,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條件:國土遼闊,地形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土地資源總量豐富,土地利用類型齊全;有利于在農業生產上因地制宜,開展多種經營。

不利條件: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土地資源構成比例不合理,各類土地資源分布不均且破壞嚴重等。其中,教材著重對我國耕地不足的現狀做了分析。

圖3.7和3.8以數據和統計柱狀圖的形式說明了我國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構成不合理的問題。而“閱讀材料”補充說明了“我國耕地后備資源匱乏”的國情現狀。應當通過指導學生讀圖,使其學會初步分析我國土地構成的狀況及問題所在,尤其要引導學生關注人口與耕地的矛盾:我國人口眾多,耕地作為農業之本,承擔著解決十余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的重責。一方面,我國本來就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斷增長,建設用地將不斷增加,耕地還將進一步減少;而人為破壞,不合理的亂占耕地現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劇,則使本來就不容樂觀的耕地、林地不足問題更加突出。耕地后備資源匱乏,又使得以上問題變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動”不是作為課后反饋練習出現在這里的,而應作為學生們學習新課的一個重要活動加以展開。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先結合課文提供的資料以及前面學習過的地形、氣候知識,對我國土地資源的優、劣做出評價,再深入分析我國土地資源的國情現狀及問題。

3.我國土地資源分布不均──突出“水與土”的矛盾

我國土地資源分布不均的特點,既可作為我國土地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作為一個單獨的專題加以學習。

圖3.9如果和“中國地形圖”、“中國季風區圖”、“中國干濕地區圖”配合使用,將起到更直觀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表比較,自行歸納總結出我國土地分布的規律,并說明各類地形分布與地形區、季風區及干濕地區的相互關系。這也是教材第69頁活動1的主要內容,它體現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對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都大有裨益。

活動2則通過要求學生比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異,將土地資源與水資源的配置問題擺在學生面前,突出“水與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為主,多發展灌溉農業;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為主。該活動引導學生從水土資源的匹配情況,去分析地區農業生產的合理性,不僅旨在增加學生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學生對各類自然資源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關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過以上內容的鋪墊,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別指出:土地作為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恰當,能夠供人類永續利用,如果利用不當,或遭人為破壞,則可喪失其生產能力,不能再生。

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都遭受著不同程度的破壞,教材選擇了最具代表性問題──水土流失、亂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來加以說明。建議教師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們收集更多的資料和新聞報道,結合自身的體驗,例如北方沙塵暴越來越頻繁,農村私建住房亂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現象,通過自學和班內交流的方式,列舉更多的土地資源遭受破壞并造成嚴重影響的實例,來共同加深對國土資源現狀的關注。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2

教學目標

1、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化一元二次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

2、學會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ax+b)2-k=0(k≥0)的方程。

3、引導學生體會“降次”化歸的思路。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ax+b)2-k=0(k≥0)的方程。

難點:通過分解因式或直接開平方將一元二次方程降次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若p=1,q=1,則pq=l(),若pq=l,則p=1,q=1();

(2)若p=0,g=0,則pq=0(),若pq=0,則p=0或q=0();

(3)若x+3=0或x-6=0,則(x+3)(x-6)=0(),

若(x+3)(x-6)=0,則x+3=0或x-6=0();

(4)若x+3=或x-6=2,則(x+3)(x-6)=1(),

若(x+3)(x-6)=1,則x+3=或x-6=2()。

答案:(1)√,×。(2)√,√。(3)√,√。(4)√,×。

2、填空:若x2=a;則x叫a的,x=;若x2=4,則x=;

若x2=2,則x=。

答案:平方根,±,±2,±。

(二)創設情境

前面我們已經學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一元一次方程)。由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路,你能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嗎?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論: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化一元二次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

給出1.1節問題一中的方程:(35-2x)2-900=0。

問:怎樣將這個方程“降次”為一元一次方程?

(三)探究新知

讓學生對上述問題展開討論,教師再利用“復習引入”中的內容引導學生,按課本P.6那樣,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開平方法,將方程(35-2x)2-900=0“降次”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來解。讓學生知道什么叫因式分解法和直接開平方法。

(四)講解例題

展示課本P.7例1,例2。

按課本方式引導學生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開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引導同學們小結:對于形如(ax+b)2-k=0(k≥0)的方程,既可用因式分解法解,又可用直接開平方法解。

因式分解法的基本步驟是:把方程化成一邊為0,另一邊是兩個一次因式的乘積(本節課主要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形式,然后使每一個一次因式等于0,分別解兩個一元一次方程,得到的兩個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直接開平方法的步驟是:把方程變形成(ax+b)2=k(k≥0),然后直接開平方得ax+b=和ax+b=-,分別解這兩個一元一次方程,得到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注意:(1)因式分解法適用于一邊是0,另一邊可分解成兩個一次因式乘積的一元二次方程;

(2)直接開平方法適用于形如(ax+b)2=k(k≥0)的方程,由于負數沒有平方根,所以規定k≥0,當k<0時,方程無實數解。

(五)應用新知

課本P.8,練習。

(六)課堂小結

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通過“降次”,把—元二次方程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基本步驟是什么?

3、因式分解法和直接開平方法適用于解什么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七)思考與拓展

不解方程,你能說出下列方程根的情況嗎?

(1)-4x2+1=0;(2)x2+3=0;(3)(5-3x)2=0;(4)(2x+1)2+5=0。

答案:(1)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2)和(4)沒有實數根;(3)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通過解答這個問題,使學生明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三種情況。

布置作業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3

一、學習目標: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及其應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解釋.

二、重點難點:

重點: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過程、結構特點、幾何解釋,靈活應用

難點: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特征并能靈活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三、合作學習

Ⅰ.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一位老人非常喜歡孩子.每當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時,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們.來一個孩子,老人就給這個孩子一塊糖,來兩個孩子,老人就給每個孩子兩塊塘,…

(1)第一天有a個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給了這些孩子多少塊糖?

(2)第二天有b個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給了這些孩子多少塊糖?

(3)第三天這(a+b)個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給了這些孩子多少塊糖?

(4)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數與前兩天他們得到的糖果總數哪個多?多多少?為什么?

Ⅱ.導入新課

計算下列各式,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1)(p+1)2=(p+1)(p+1)=_______;(2)(m+2)2=_______;

(3)(p-1)2=(p-1)(p-1)=________;(4)(m-2)2=________;

(5)(a+b)2=________;(6)(a-b)2=________.

兩數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們的平方和,加(或減)這兩個數的積的二倍的2倍.

(a+b)2=a2+2ab+b2(a-b)2=a2-2ab+b2

四、精講精練

例1、應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1)(4m+n)2(2)(y-)2(3)(-a-b)2(4)(b-a)2

例2、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1)1022(2)992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4

目標:

1、熟讀成誦;

2、品析蓮的形象美;

3、感悟詩人的品德

設想:

讀析品分四塊推進

過程:

一、課前預習:

熟讀課文,并閱讀課文注釋及練習

二、導入:

教師檢查對詞義的理解?!爸?、“焉”、“者也”、“噫”、“矣”等虛詞和若干實詞

三、分四塊推進

(一)朗讀

1、備讀:要求暢讀五分鐘,每個人都必須講出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個原因。

2、學生盡情朗讀

3、課堂發言:如: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長句短語的錯落有致,敘述、描寫、議句的熔為一爐、疑問句、感嘆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誦讀起來格外舒暢。

(二)析讀

1、學生帶著問題繼續誦讀課文

2、教師出思考題:

①全文的主體形象和陪襯形象。(蓮——菊和牡丹)

②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③文章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文章表現蓮的高潔品質,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

(三)講讀

對課文需要著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主要內容有:

1、直接寫蓮花的句子,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贊蓮花,又是句句贊君子,既是描寫,又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狀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狀物意在贊頌君子的品德,言志則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讀和背讀

課末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行完成。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家醅、一馬當先、挑剔、炮制、顧名思義、興高采烈”等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作者及其創作概況。

3.了解作者故鄉杭州一帶的新年習俗,領會文章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聲傳情,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蘊。

2.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發現并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

感受作品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生活、詩一般的童年,激發學生珍惜花樣年華,追求詩意人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鄉懷舊之情。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孩子們對于新年總是有許多豐富的感受。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提交新年家庭錄像帶并播放,引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營造教學氛圍。

2.朗讀教學法。朗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方法。教師宜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如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學生練讀;學生表演朗讀;個體讀、集體齊讀等方式。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錄像機、錄像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激發生活經驗,創設閱讀氛圍;朗讀課文,積累詞語,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合作研討,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蘊;品讀課文,鑒賞作品詩化的語言,學習運用細節描寫;延伸拓展,從更深的層次上理解作品。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琦君,當代最有名的臺灣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以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琦君說童年》想必大家都看過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其中的《春酒》。

設計(二)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年是極喜慶的字眼。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準備些象征來年幸福、美滿的東西,如春糕、春饃、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盡情地陶醉吧!

二、激發生活經驗,創設課堂氛圍

1.課前,學生提供新年家庭錄像帶,教師選擇精彩片斷播放,創設濃濃的課堂氛圍,師生一齊步入第一個教學環節——“都來看我過春節”。

2.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步入第二個教學環節——大家都來說“新年”。

3.教師總結并提示:我國浙江溫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請聽琦君為我們講述的過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沉浸在作者娓娓的述說中。

教師強調需要積累的字詞。

(多媒體顯示)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ì)

一馬當先:作戰時沖鋒在前,形容、帶頭。

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2.學生默讀,體會文中深情。

3.學生大聲讀課文,力求讀得順暢,讀出文中的情感。

4.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范讀,其余同學點評。

四、精讀課文,合作研討,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蘊、作者的思想情感多媒體依次顯示各個討論題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然后集體交流。

1.文章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明確:文章主要記敘了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如今自泡八寶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構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設文眼,卻又不露痕跡,作者把許多有關的片斷匯集于“家鄉的味道”這個焦點上:農歷新年里的種.種風俗與禁忌,“我”一馬當先地作為母親的代表前往家家戶戶喝春酒,鄉親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的融洽,“我”在許多年之后按母親的辦法“如法炮制”的“八寶酒”……這一切都圍繞“家鄉的味道”展開。

2.作者回憶兒時過年、喝春酒、喝會酒這幾件事,有何意義?

明確:這幾件事顯示了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俗之美:新年虔誠地迎神拜佛,有諸多禁忌,添了幾許神秘;元宵節后,換下的供品堆得“滿滿一大缸”,孩子們興奮、快樂;家家邀飲春酒、賀喜道福。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中國傳統風俗畫卷。

人情之美:家家戶戶輪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歸”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錢急用,大家起會捐助;正月里會首置酒表示酬謝,母親讓出花廳供人請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寶酒”為人助興;此時燈火通明,

人人興高采烈。寥寥幾筆,淳樸的民情便流淌開來。

3.文章結尾寫道:“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墒墙形业侥膬喝フ艺嬲募阴?”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春酒的味道嗎?

明確:作者在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4.教師總結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記憶、故鄉懷想是那樣的美,兒童圣潔的心靈,鄉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輕籠著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輝。她曾經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p>

五、品讀課文,鑒賞精彩的語言

教師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把它推薦給大家,并說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

生1:“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北扔餍缕嫔鷦?,形象地再現了新年兒童情不自禁、樂不可支的情形。

生2:“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a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

。”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6

一、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線,說明“秦嶺—淮河”一線南北以及其他區域分界線兩側的地形、氣候(氣溫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異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異,感悟“區域差異”,體味“秦嶺—淮河”等地理分界線的意義。

2.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大致范圍,說出四大地理單元劃分的主導因素,比較它們的突出自然地理差異,感悟“區域劃分”的意義。

3.用事例初步說明“秦嶺—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理解“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說明“秦嶺—淮河”一線南北以及其他區域分界線兩側的自然和人文差異,體味“秦嶺—淮河”等地理分界線的意義。

2.教學難點

感悟“區域劃分”的意義。

三、教學策略

本節課,教師首先引領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中國各種自然和人文差異進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國地理環境的多樣性與復雜性,體味區域(中國)內部的差異性。針對如此復雜的區域,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可以將其(中國)劃分成尺度更小的區域進行更細致的研究。所以,教師接著引導學生通過區域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進行區域劃分,在區域劃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單元的大致范圍,比較它們的突出地理差異,全方位理解“秦嶺—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線的意義,感悟“區域劃分”的意義。

本節課以教師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為主要目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領者,教師在學生活動中適時進行點撥和評價,引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幫助學生完成探究問題。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中國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農業、工業、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圖和各種景觀圖片。

2.學生準備

課前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查找關于中國地理差異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師生共同欣賞祖國最美風光。

設計意圖:在欣賞祖國風光的過程中感受祖國各地自然差異與人文差異,為后面的中國地理差異和區域劃分做鋪墊。

(一)地理差異顯著

活動:說說祖國各地的不同

1.教師提出討論話題:美麗的祖國,風景如畫,多彩多姿,請你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說說祖國各地在自然與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異。

2.學生小組內交流之后選代表在班集體交流。學生在集中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同時展示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也可以利用教師課件中提供的地圖或圖片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預設學生回答如下:

①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各種地形類型齊全;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②我國降水東南多,西北少,自東南向西北依次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干旱地區和干旱地區。

③我國氣溫南方高北方低,自南向北依次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氣候區。

④我國東部季風區河流多,流量大,屬于外流區;西北部非季風區河流少,多內流河,屬于內流區。東部地區河流南方河流流量大,無結冰期,北方地區流量小,冬季有結冰期。

⑤我國東南部水資源豐富,西北部水資源匱乏。

⑥我國東部平原多耕地,種植業發達;西部高原多草地,畜牧業發達;東北和西南山區多林地,林業發達;南方多河湖的地區以及東部沿海漁業發達。

⑦我國北方樹木冬季落葉,南方樹木四季常綠;北部內蒙古高原自東向西植被越來越稀疏。

⑧我國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從東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漸減小。

⑨我國東部地區工業發達,西部地區工業欠發達。

⑩我國東部地區鐵路線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區交通不便。

我國傳統民居……;我國傳統節日……;居民飲食……

3.師生共同小結: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已有的認知,全面、系統地認識中國的地理差異。

(二)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

活動:舉例說明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

1.教師提出討論話題:從同學們的交流中能夠看出,這些地理要素的分布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有些要素的分布甚至有一定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是一種巧合還是有原因的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2.教師由簡單到復雜示范1~2個實例。

例1:

例2:

3.學生小組內交流之后選代表在班級交流,預設學生例證如下。

①我國東部季風區降水多,平原多,土壤肥沃,種植業發達;西部非季風區降水少,多高原山地,以畜牧業為主。

②我國東部地區地形平坦,工業、農業都發達,人口眾多,交通運輸業也發達。

③我國秦嶺—淮河以南降水多,以水田為主,多種植水稻;以北降水少,以旱地為主,多種植小麥。

④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樹木四季常綠,北方地區冬季寒冷,樹木冬季落葉。

⑤我國有“南稻北麥”的飲食習慣,是因為南方盛產水稻,北方盛產小麥。

⑥受氣溫影響,從北向南我國作物熟制從一年一熟到兩年三熟、一年兩熟、一年三熟。

⑦哈爾濱因為冬天寒冷,所以有冰燈節,西雙版納由于氣候較熱所以有潑水節。

4.師生共同小結:區域位置不同,其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不同,區域的人文景觀也不同。也就是說,區域位置、地形、氣候等要素往往對區域特征起決定作用。當然區域人文要素反過來對區域自然要素也會產生影響。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用舉例說明的方式感悟:區域所處的位置不同,其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也不同,最終決定了其人文景觀也不同。即,區域特征的決定性因素往往是區域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

(三)地理區域劃分

活動:怎樣劃分區域更合理

1.教師提出探究主題:從同學們的討論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區域位置、地形、氣候等要素往往對區域特征起決定作用。中國如此廣闊,地形和氣候復雜多樣,區域特征也就千差萬別。倘若要進行更深入和細致的研究,還是把她分成尺度更小的區域分別進行研究更方便。你認為怎樣劃分區域更合理呢?請說明理由。(提示:關注重要地理分界線)

2.學生小組內交流之后選代表在班級交流,并將本小組的劃分辦法畫在屏幕上。列舉學生的劃分辦法如下。

①以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劃分成東南和西北兩部分:東南部多平原、丘陵,氣候溫暖,降水多,人口、城市密集,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發達;西北部多高原山地,降水少,氣候干旱,多草地和沙漠,以畜牧業為主,人口、城市稀少,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比較落后……

②以三級階梯的界線劃分成西部、中部和東部三部分:自西向東地形越來越平坦,人口、城市也越來越稠密,農業、工業、交通等越來越發達。

③沿青藏高原的邊緣,將青藏高原單獨劃分出來:這里地勢高,以高原山地為主,草場多,以畜牧業為主,人口稀少,生產落后,交通不便……

④東部地區以秦嶺—淮河為界線,分成南方和北方兩部分:南方氣溫高、降水多、樹木四季常綠,河流水量大,冬季不結冰,耕地以水田為主,多種植水稻,作物一年兩熟或者三熟;北方氣溫低,降水較少,河流水量較少,冬季結冰,耕地以旱地為主,多種植小麥,作物僅一年一熟或者兩年三熟。

3.師生共同總結:教師將屏幕上各種劃分方案中大多數同學贊同的分界線留下,看到的就是四大地理區域的大致分界,然后師生共同對分界線進行細節上的調整和修改,最后請同學們給每個區域命名。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嘗試進行區域劃分的過程中明確四大地理單元的大致范圍,比較它們的突出自然地理差異,全方位理解“秦嶺—淮河”等分界線的地理意義,感悟區域劃分的依據、決定因素以及區域劃分的意義。

4.活動:歡迎到我家鄉來將學生分成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個大組,組內討論本區域的位置、范圍、主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色。討論后,每組選一名代表在班級展示,并邀請同學們有時間到自己的家鄉旅游。最后,同學們給其他三個組投票,選出優勝小組。列舉學生的展示內容如下。

①我的家鄉在是北方地區,她位于秦嶺—淮河以北,青藏高原以東,400毫米年降水量線東南;我們這里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可以賞花,夏季可以爬山,秋季可以觀紅葉,冬季可以打雪仗;冬季,哈爾濱的冰燈節宛如童話世界,不要怕冷哦,我們室內可都是有暖氣的;我們的一日三餐主食主要有饅頭、包子、餃子、面條……

②我的家鄉是南方地區,她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我們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樹木四季常綠,一年四季瓜果不斷;我們可以到河里游泳、劃船,還可以到山上的河中漂流;端午節的賽龍舟更是刺激;在我的家鄉既可以觀賞到各種秀水美景,還可享受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特色;我們三餐多見米飯、米線、湯圓、粽子……

③我的家鄉是西北地區,她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以北的非季風區,比較干旱;到我的家鄉,既可以在草原上騎馬,也可以到沙漠中騎駱駝;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熱鬧非凡;晚上我們可以住草原上的蒙古包;西部地區平頂房的屋頂白天可以曬糧食,晚上可以躺在上面乘涼、看星星;我們這里一日三餐多牛羊肉和奶制品,歡迎肉食的小饞貓來……

④我的家鄉是青藏地區,她位于青藏高原上;我們這里冬冷夏涼,晝夜溫差大;人們都穿寬大的袍子,中午熱的時候可以脫下一只袖子,將袍子系在腰間;藍天、雪山、湖泊、草原和馬、牛、羊組成了一幅幅絕美的風景畫;我們一日三餐多吃牛羊肉,還有青稞酒、酥油茶和糌粑;藏歷年、雪頓節都是我們這里很有民族特色的節日……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導游宣傳形式,回顧本節課的重點知識,理解區域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整理地理思維,感悟區域劃分的意義。

課堂總結

本節課,根據各地不同的特征,我們將我國劃分成了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區域。在區域劃分的過程中,我們學習了研究區域的一種方法,那就是根據區域內部的差異以及區域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將區域劃分成更小尺度的區域進行研究。后面,就讓我們用這種地理思維方法進行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具體研究吧。

六、教學反思

個人認為,本節課既是對中國地理概況的復習,也是對后面中國區域地理學習的鋪墊。無論是區域位置、區域特征還是區域界線,學生都會在后面各章節的學習中得到再次細化和鞏固。所以,本節課不應該重點關注知識本身,而應該將重點放在地理思維方式與方法的引領上,引領學生在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方式與方法的過程中自然收獲相關的知識。所以,本節課以地理差異、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區域劃分三個環節,引領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區域劃分以及區域研究的一般方法,感悟區域劃分的意義。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7

一、引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詩。(板書古詩兩字)同學們,看到古詩一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學過的古詩,就讓其背誦;或想起學詩的方法,引導學生補充,教師板書;或問本節學哪首詩,板書課題--長歌行。

師:是呀,古詩語言凝練,有許多千古流傳的名句,告訴我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沒有提到,這里引出我們今天又要學習古詩了,還記得學古詩的方法嗎?說自己學詩的方法,師適時板書學詩要點)

二、學習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讀的不好的學生)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他們讀得怎樣?

(指名幾個學生讀,大家評價)

師:詩中還出現了一個我覺得不好寫,不好記的生字。誰來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錯?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讀通)

師:能把詩句讀通了,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詩讀得更好,還得理解詩的意思。請同學們默讀,或根據注釋,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說不懂的字句。

師:請你和同桌議議這些字句的意思。

師:這首詩寫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讀懂)

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請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好,詩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復的時間。我們能通過讀讀出這種感受嗎?老師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可以嗎?

(指名有感情讀詩)(悟情)

同學們,你發現了這首詩和我們學過的其它古詩的區別了嗎?對,這是漢代的樂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這些樂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千古流傳。你們想聽聽嗎?

配樂唱。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

(根據情況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選擇你喜歡的背誦)(延伸)

師:同學們的收獲不少,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明白了道理,你想把這首詩送給誰?為什么?

師總結:是呀,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希望我們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呀。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8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2.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以及結合自身經驗,提高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活動,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2.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難點:

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分類。

教學用具

各種常用藥物說明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運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體不適或諸如感冒、腹瀉之類的小病困擾時,通常都是怎樣處理的?引發學生熱烈的討論。隨后再次發問,詢問學生是通過什么渠道獲得這些用藥常識以此來對癥下藥的。我們在使用這些常用藥時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呢?以此通過這種方式,引出本節所學內容。

(二)新課教學

安全用藥

(1)通過學生對自己常用藥的交流介紹,增加常用藥及安全用藥的使用常識

承接導入的談話內容,教師再次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回答。

①我們平常用過的藥有感冒藥、消炎藥,還有哪些呢?

②這些病一般都是哪類?治療什么病的?(屬于治療傷風、感冒、咳嗽、頭痛、牙痛等。)

③這些藥有什么共同特點?(主要用于治療或緩解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病。)

④這些藥物我們一般在哪可以購買到?(醫院、藥店、大超市)

(2)非處方藥和處方藥

教師利用學生的回答,引出非處方藥。(同學們提到的這些家庭中常見的藥物,都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藥物,我們稱之為非處方藥。)隨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有關非處方藥的說明,共同討論、交流,談談對于非處方藥的了解。

隨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處方藥的用處所在。(一些老年病或頑疾,在家里也放有一些常備藥,那么這些藥與之前的非處方藥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師提出問題之后,順勢引導出處方藥的學習。(像同學們剛才提到的一些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藥物必須在醫院憑醫生的處方才能獲得,或憑處方由大的藥店購得,他們和我們剛剛學到的非處方藥不同,我們叫它“處方藥”)隨后要求學生找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不同與相同。

(三)作業交流

引導學生從網上或者其他途徑查找有關安全用藥的資料,在下次上課時組織學生交流學習。并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日常生活中必須具備一些急救常識,你都會些什么方法?請同學們提前學習一種或幾種急救方法。下節課我們一起進行交流學習?!?/p>

1.“120”緊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19

初中二力平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理解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的運動,作出二力平衡的圖示。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的愉快中具有更強力的探索問題的精神。

教學難點:

物體的受力分析。

教學重點:

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條件。

教具準備:

彈簧、鐵架臺、鉤碼,課本圖2-22的裝置、細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以師生談活式形式進行)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要有力的作用,至少要有兩個物體,這兩個物體中,其中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你能否準確地分析。下面舉幾個例子,請同學們說出它們的施力物體,受力物體各是什么和力的方向是怎樣?

①粉筆盒的重力。

②手把粉筆盒提起來的力。

③用手通過繩子在桌面上水平拉小車的力。

④人推墻壁的力。以上問題通過學生討論分析,然后各人把答案寫出來,再教師分分析,同學有錯進行訂正。

二、講授新課

1、邊演示邊問

①用手拿起一只鉤碼,然后放開,鉤碼就往下落,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這是由于鉤碼受到重力作用的緣故)

②演示再將這只鉤碼掛在固定的鐵架臺的彈簧上,問學生,鉤碼現在還受到重力嗎?為什么不落下來?啟發學生分析此時鉤碼的受力情況。

2、根據上表,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分析吊在電線上的電燈泡的受力情況。

3、再要學生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書的受力情況。

4、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以上幾個例子并得出:一個物體,受到二個力的作用,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相互平衡。

二、二力平衡條件

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應滿足什么條件才能平衡。

1、問題:

(1)只要兩個力的大小相等就能平衡對嗎?

(2)只要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就能平衡,對嗎?

(3)只要兩個力在同一直線上就能平衡對嗎?

(4)只要兩個力同時滿足上面的任意兩個條件就能平衡,對嗎?

2、按書本圖2-22演示

(1)在靜止的小車上加上兩個大小相等的水平同方向的力,看小車的狀態有無變化。

(2)在靜止小車的一直線上加上方向相反的大小不同的力時,小車的狀態怎樣。

(3)在小車上加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然后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則小車的狀態怎樣變化?以上實驗問學生看到小車的狀態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回答:小車從靜止變為運動或轉動)

(4)再演示靜止的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加上二個力時,小車仍然處于靜止狀態。通過全體學生討論分析這兩個力具有什么特征,共同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3、舉例

(1)電燈泡用電線懸掛在天花板上不動,下列敘述中是平衡力的是——,不是平衡力的是——;原因是什么?

a、燈泡的重力和電線的重力。

b、燈泡的重力和燈泡對電線的拉力。

c、燈泡的重力和燈泡對地球的吸引力。

d、燈泡的重力和電線對燈泡的拉力。

e、燈泡對電線的`拉力和電線對燈泡的拉力。

(2)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二個力的三要素都相同,這二個力就是一對平衡力,對嗎?為什么?

針對以上問題的討論再次小結二力平衡條件。要特別強調作用在物體上的二力平衡,必須要同時具備四個條件,即在同一物體,同一直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缺一不可。

4、如果在已經作勻速成直線的小車上再加一對平衡力時,小車的運動狀態是否發生變化?作圖與學生一起分析:

①F1的作用是什么?

②F2的作用是什么?

(是阻礙小車的運動速度加快),所以小車仍然作勻速成直線運動。

小結,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三、鞏固練習

1、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書重1.5牛頓?它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這幾個力的關系怎樣?請作出這些力的圖示。

2、在書圖2-22的演示中,除了水平方向的二個力外,還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它們共有幾對平衡力?請用力的示意圖將小車受到的力都表示出來。

3、起重機的鋼繩吊著400千克的貨物,當貨物以0.4米/秒的速度勻速上升時,鋼繩對貨物的拉力為多少?當貨物以0.2米/秒的速度勻速下降時鋼繩對貨物的拉力為多少?

四、布置作業

1、課本30頁第①、②、③題。

2、作業本。

初二的教案下載篇2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5-6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圖形旋轉的牲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度。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4人或6人小組,一個風車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活中的軸對稱變換,其實,圖形的變換還有許多種,比如:平移,旋轉等等。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旋轉變換。

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牲與性質。

1、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含義。

(1)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①多媒體課件出示鐘表,播放動畫(指針從“12”指向“1”。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誰能說一說是怎樣旋轉的?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繞○順時針旋轉到30度到“1”。

板書:指針從“12”繞點○順時針旋轉30度到“1”。

師:想一想,為什么指針從12指向1就旋轉了30度?指針走1個字旋轉了多少度?2個字呢?你覺得怎樣的旋轉是順時針?怎樣的旋轉是逆時針?

②多媒體課件出示鐘表,播放動畫。(指針從“1”指向“3”)

師:這次指針是如何旋轉的?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從“1”繞○順時針旋轉60度到“3”。

③如果指針從“3”繼續繞○順時針旋轉90度會指向幾呢?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示鐘表,播放動畫給予驗證。

④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順時針旋轉180度會指向幾呢?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出示鐘晴,播放動畫給予驗證。

(2)小結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2、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牲和性質。

(1)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

①師:這是什么圖形?風車的旋轉你見過嗎?看!在風的吹動下,風車就要旋轉起來了。

多媒體課件出示風車,播放動畫。(風車旋轉起來了)

②師: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旋轉的?

多媒體課件出示風車,播放動畫。

師:從圖1到圖2,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③師:風車從圖1繞點○逆時針旋轉多少度到圖2呢?怎樣才能知道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④交流得出:風車從圖1繞點○逆時旋轉90度到圖2。(板書)怎樣才能知道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2)繼續觀察風車的旋轉。

師:如果我們將風車在圖2的基礎上,繼續繞點○逆時針旋轉到圖3,風車旋轉了多少度?

(3)揭示旋轉后,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化呢?

得出結論:三角形的位置變了,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點○的位置,對應線段的長度,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三、繪制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一個圖形旋轉的全過程,想不想自己試著畫一畫呢?

1、出示例4方格圖,與學生一起明確畫圖要求;

2、學生在方格紙上自主完成;

3、作品展示,交流畫法;

4、小結畫法。

根據旋轉的性質,旋轉圖形對應線段的長度不變,對應線段的夾角不變,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可以首先確定對應線段,然后連線。

四、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感受旋轉創造出的美。

1、師: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一些簡單的圖形旋轉而來的,請欣賞第5頁第1題,這些圖形分別是由哪個圖形旋轉而來的呢?

多媒體課件出示動畫,演示圖形的旋轉。

2、利用旋轉畫一條小花。

學生自主畫,然后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呢?

布置作業:第9頁第4、5題。

914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逆变器,控制器-河北沐天太阳能科技首页 | 橡胶接头_橡胶软接头_可曲挠橡胶接头-巩义市创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芝麻黑-芝麻黑石材厂家-永峰石业 | 列管冷凝器,刮板蒸发器,外盘管反应釜厂家-无锡曼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级蝶阀,无菌取样阀,不锈钢隔膜阀,换向阀,离心泵 | 钢化玻璃膜|手机钢化膜|钢化膜厂家|手机保护膜-【东莞市大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法利莱住人集装箱厂家】—活动集装箱房,集装箱租赁_大品牌,更放心 | 电子天平-华志电子天平厂家| 技德应用| 环氧乙烷灭菌器_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灭菌器 _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_清洗工作站_医用干燥柜_灭菌耗材-环氧乙烷灭菌器_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_河南省三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振动台-振动试验台-振动冲击台-广东剑乔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数控走心机-走心机价格-双主轴走心机-宝宇百科 | 高压绝缘垫-红色配电房绝缘垫-绿色高压绝缘地毯-上海苏海电气 | 粘度计维修,在线粘度计,二手博勒飞粘度计维修|收购-天津市祥睿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官网| PCB厂|线路板厂|深圳线路板厂|软硬结合板厂|电路板生产厂家|线路板|深圳电路板厂家|铝基板厂家|深联电路-专业生产PCB研发制造 | 广东机电安装工程_中央空调工程_东莞装饰装修-广东粤标建设有限公司 | 广州/东莞小字符喷码机-热转印打码机-喷码机厂家-广州瑞润科技 | 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级蝶阀,无菌取样阀,不锈钢隔膜阀,换向阀,离心泵 | 水厂自动化|污水处理中控系统|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务|智慧农业-山东德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农业仪器网 - 中国自动化农业仪器信息交流平台 | 不锈钢酒柜|恒温酒柜|酒柜定制|酒窖定制-上海啸瑞实业有限公司 | 耐酸碱泵-自吸耐酸碱泵型号「品牌厂家」立式耐酸碱泵价格-昆山国宝过滤机有限公司首页 | 兰州牛肉面加盟,兰州牛肉拉面加盟-京穆兰牛肉面 | 油缸定制-液压油缸厂家-无锡大鸿液压气动成套有限公司 | 专业广州网站建设,微信小程序开发,一物一码和NFC应用开发、物联网、外贸商城、定制系统和APP开发【致茂网络】 | 西安烟道厂家_排气道厂家_包立管厂家「陕西西安」推荐西安天宇烟道 | 光泽度计_测量显微镜_苏州压力仪_苏州扭力板手维修-苏州日升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环境模拟实验室_液体-气体控温机_气体控温箱_无锡双润冷却科技有限公司 | 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深圳市华科星电气有限公司 | 筛分机|振动筛分机|气流筛分机|筛分机厂家-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螺杆泵_中成泵业| 天津试验仪器-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天津鑫高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地磅秤|电子地上衡|防爆地磅_上海地磅秤厂家–越衡称重 | 球形钽粉_球形钨粉_纳米粉末_难熔金属粉末-广东银纳官网 | 聚氨酯催化剂K15,延迟催化剂SA-1,叔胺延迟催化剂,DBU,二甲基哌嗪,催化剂TMR-2,-聚氨酯催化剂生产厂家 | 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电动防火阀产品生产销售商-德州凯亿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铁素体测量仪/检测仪/铁素体含量测试仪-苏州圣光仪器有限公司 | 江苏齐宝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自动气象站_农业气象站_超声波气象站_防爆气象站-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贝朗斯动力商城(BRCPOWER.COM) - 买叉车蓄电池上贝朗斯商城,价格更超值,品质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