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歷史教案模板大全
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注意培養優秀生和提高后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初二歷史教案模板大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初二歷史教案模板大全1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教學目標
了解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及其指導地位的確定,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通過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到其指導地位確立過程的學習,培養學生歷史地看問題和按時序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認識鄧小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激發學生對總設計師的敬愛之情;認識到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難點: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1
教師:這首歌唱的是誰?為什么要歌唱他?
學生: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學生試答)
教師:十x屆x中全會的召開,使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新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10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設計意圖:在《9改革開放》一課的知識基礎上由歌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領,自學探究: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一、立足國情,探索特色路;
展示:展示板塊
教師:本課我們將通過三個板塊進行學習:“立足國情,探索特色路;撥開迷霧,領航改革路;繼往開來,走向復興路。
教師:鄧小平在早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做出了哪些貢獻?為何贏得“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贊譽?
學生:閱讀課文歸納鄧小平在早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貢獻。
1.提出改革開放:
教師:十x屆x中全會前,鄧小平就提出改革開放。因而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
2、提出四項基本原則:
教師: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不少人在思想和理論上出現了什么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展示:
材料一“改革開放就好比打開一扇窗戶,新鮮空氣進來了,蒼蠅蚊子也是會飛進來的。開窗的目的是為了室內更有生機,而不是為了接納蒼蠅。”
——鄧小平
材料二“深圳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必須要裝紗窗!”
——習仲勛
思考“蒼蠅蚊子”指的是什么?改革開放的這扇“窗戶”能不能關上?“紗窗”指的是什么?
學生:“蒼蠅蚊子”指的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
教師: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人民民主專政;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實質就是全盤西化,走資本主義道路,這必將危害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教師:改革開放的這扇“窗戶”不能關,就要有紗窗。那么要保證我國的建設不偏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堅持什么?
學生:鄧小平強調“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教師: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它使改革開放在初期就具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
(設計意圖:補充材料,更好地體會到中國當時面臨的情況,使學生認識到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必要性。)
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教師: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國情出發,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在黨的十二大(1982年)上,鄧小平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什么思想?
展示:
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年鄧小平在十二大上的講話
學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所謂“特色”,就是指“在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指出了走怎樣的建設道路的問題,
4、黨的十三大,基本路線、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教師:為了更好地解決這條道路“具體該怎么走,需要注意什么”等問題,1987年黨的十三大成功召開,會議有哪些主要內容?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步走戰略部署。
展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步走戰略示意圖。
教師:為什么說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學生:根據說學知識回答。
教師: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所以說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設計意圖:從鄧小平在早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貢獻,理解被稱為設計師的原因。)
過渡: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又遇到了思想上的困擾,使得改革開放步伐放慢。鄧小平又是怎樣撥開迷霧,引航我國改革開放之路的。請同學們速讀本課第二部分第一段。
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二撥開迷霧,引航改革路
1、南方講話:
展示:
材料一關廣梅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書中說到:“……承租多家商店的成功,為她贏得了租賃企業家和女改革家的稱號,也讓她成為了‘社’‘資’問題的焦點。”
材料二“租賃坐收漁利,帶有剝削性質。”“她一個人租賃8個店,在本市形成了一個商業壟斷集團,把市場的商品和物價都壟斷住了。”“她干的是社會主義嗎?”——《中國經濟周刊》
材料三:“我無論如何不能理解:過去微利、虧損,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的企業是社會主義,現在有了利潤的企業反而是資本主義,真是怪事!”---關廣梅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再現歷史情境,深刻認識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必要性、重要性。)
教師:從材料看出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遇到什么問題?
學生:姓“社”姓“資”問題。
教師:關廣梅說:“我無論如何不能理解:過去微利、虧損,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的企業是社會主義,現在有了利潤的企業反而是資本主義,真是怪事!”請結合課本,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精神來消除關廣梅等人的顧慮。
學生:“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這句話堅定了人民改革開放的信心,也成了我國的基本國策。“特區姓社不姓資”。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發展才是硬道理”。
教師: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是否消除了關廣梅等人的顧慮?有何深遠影響?
學生:消除了顧慮。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設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2》
教師:經過十幾年的實踐探索,南方講話后鄧小平理論體系逐漸形成了。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手段深刻認識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重要意義。)
2.十四大、十五大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表格中的空
教師:在課本44頁,我們曾學過黨的十四大的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它與南方講話一起,使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十四大上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應該走這樣的建設道路”。)
展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八五”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1995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7600億元,扣除物價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兩番”的任務,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國經濟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中國政府網
教師:黨的“十四大”以后的改革成果,證明了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性。那么以后我們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1997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樣的決定?(十五大上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必須走這樣的道路”。)
展示:展示知識梳理了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發展過程。
教師:遠見卓識的鄧小平、立足國情、開拓創新,終于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并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
教師:思考:從探索中曲折前進到走出一條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什么?
學生: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任來aik83nian
過渡:歷史創造了偉人,偉人影響和改變了歷史。踩著偉人的足跡,我們得以走得更高、看得更遠,讓我們進入第三篇章。
三、繼往開來,走向復興路
1.展示“兩次歷史性飛躍”
教師: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實現了中國歷的第一次飛躍。
鄧小平則傳承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相結合,實現了我國歷的第二次飛躍。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不斷發展。
2.展示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報告
(升華)“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
歷史還將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進一步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勝利之路。
3.展示:《走向復興》MTV情感教育
初二歷史教案模板大全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
2、能夠理清從洋務運動至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提高概括歷史發展階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創設“名人訪談”情境,體驗張謇興辦實業的背景、影響、結局。
2、創設“穿越時空”情境,探究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在情境體驗學習中,感受張謇等興辦企業,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二、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2、正確了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課件:狀元殿試策封面圖、捷報圖
2、教師活動
①設疑:被光緒帝“欽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誰?(張謇)
②簡介張謇,引入本課學習
設計理念:選擇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材料,設疑激趣,切入新課
【自主學習建構新知】
1、學生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
①、《馬關條約》簽訂后,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內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
③、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后的。
設計理念: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初步了解知識輪廓。
2、創設情境:“名人訪談——走近狀元實業家張謇”(課件)
設計理念:通過生活化、大眾化的“名人訪談”情境,變歷史事件為現實生活,變歷史人物為現實人物。依靠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從而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潤物無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動性。
3、教師活動:小結學生名人訪談的表現情況,過渡:張謇大生紗廠的命運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二目,提煉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相關信息。
設計理念:緊扣教材,承上啟下。
4、歸納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時期、特征、原因。
教師活動:
⑴指導學生完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表(課件展示)
1、洋務運動的推動
2、封建制度的阻撓
內因:辛亥革命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
外因: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帝國主義卷土重來
⑵點撥:內因、外因的共同影響使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速度不一。
學生活動:學生口頭回答完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表
設計理念:初步感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煉歷史有效信息能力。
創設情境:“穿越時空——張謇來到1914”(課件)
教師活動:1914年,正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張謇請你幫忙創辦實業,調查市場行情:
①此時創辦實業是否有利?為什么?
②當時有那些行業適合發展?請具體介紹
③根據市場行情,你會把資金投入到哪個行業?工廠會設在哪些地方?為什么?
④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你的企業將會出現什么狀況?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到什么階段?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完成市場行情調查,探究知識:
①有利于創辦實業,因為辛亥革命__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②紡織、面粉、精鹽等行業。輕工業發達,重工業落后。
③紡織、面粉、精鹽等行業,工廠會設在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因為沿海大城市的民族工業比較發達,內地卻非常薄弱。
④倒閉或被吞并,1918年后,中國的民族工業發展進入一戰后至新中國的成立時期,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
課后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知識,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概括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特征:發展階段艱難曲折,發展程度極不平衡,發展水平極為落后。中國的民族工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是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只有實現民族獨立,才能實現現代化。
初二歷史教案模板大全3
教學目標]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國企的改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以史帶論理解原理
了解農民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擁護和農村面貌的改變,理解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識圖分析判斷特征
利用教材有關對外開放地區的地圖,理解并掌握“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對外開放格局的特征
評價政策
通過經濟開放區的建設業績,說明改革開放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民族復興責任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發生巨變的事實,證明了這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有志者應當學好本領,沿著這條道路完成民族復興大業
唯物史觀
我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汲取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多樣性的成果,符合國內外實際情況。青年學生必須具備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才能肩負起實現偉大理想的重任
情感體驗適應環境
調查了解國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變化,感受市場經濟帶來的好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教學重點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教學難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復習有關內容:
1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哪一年召開?(1978年)
2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哪些重要決定?
(A.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C.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__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建設成就日新月異、輝煌燦爛。(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l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改革前夕的農村“人民公社”體制存在著什么樣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鍋飯,農民缺少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不高。)
2黨和人民怎樣解決這個弊端?
(A.先是群眾自發行動起來: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B.接著是黨中央積極指導:肯定了群眾建立生產責任制的做法,在全國逐步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然后隨著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迅速發展農村鄉鎮企業,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教師指出:農村的經濟改革,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及時總結農民的創造,因勢利導,加以推動,是黨指導社會改革的一個成功范例。當時隨著對內改革的成功,對外開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l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1按《歷史填圖冊》12——13頁第3題的要求,先在課本41頁或《歷史地圖冊》第10頁上圈出相關地名,然后完成填圖練習:
(A.沿海經濟開放區5個:先設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后增海南。B.沿海開放城市14個:北海、湛江、廣州、福州、溫州、寧波、上海、南通、連云港、青島、煙臺、大連、天津、秦皇島。C.經濟開放區4個: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D.內地“一批”:邊境省區也設立了一批開放城市。)
2組織學生“接龍”練習: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層次順序怎么樣?(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教師講解并指導學生完成《歷史填圖冊》13頁第3(3)題:我國的對外開放擴大了對外貿易,吸收了許多外資,引進了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
3根據《歷史填圖冊》13頁第3(4)題,組織學生分析比較:新時期的對外開放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有什么不同?
(A.背景不同:近代前期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前已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B.國家行使主權情況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動政府仰人鼻息,國家主無法獨立;現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著國家主權,已經贏得獨立自主。
C.內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實際上是被列強逼迫出來的,雖然有自救自強的內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強進入并控制中國市場。現在的對外開放是遵循著平等互利的原則,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D.影響不同:近代前期的對外開放使我國的經濟狀態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強,它不但沒有改變中國落后面貌,反而引發一系列政治問題,使中國始終陷于屈辱之中;現在的對外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特征,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處在“起飛”狀態之中,已經取得許多令世界各國刮目相看的輝煌成就。)
教師講解過渡:隨著農村改革的成功,對外開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開了,其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
l國有企業的改革
1從哪三個方面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A.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B.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政企分開和經營責任制;C.實現按勞分配為主的多種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21992年后,怎樣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對小型企業采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
教師小結:學了這一課,大家要明白,我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汲取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多樣性的成果,符合國內實際情況和世界發展趨勢。所以,大家要自覺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長大了才能肩負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如時間許可,練習鞏固
1完成填充圖冊第12——13頁剩余各題。
2根據43頁“活動與探究?2”,先組織學生“議一議”。(提示大家:插圖中的學生已經提到生產經營權轉換和分配形式變化,此外還有管理體制改變——避免“瞎指揮”和科技進步——避免“浮夸風”等因素。)
3根據43頁“活動與探究?1”,啟發學生從經營管理體制、產業結構調整、旅游資源開發等項目中,選好專題,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考察、調查訪問等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作為個人或小組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存入成長記錄袋備案。
完成《新學案》23—24頁“自我測評”。
初二歷史教案模板大全4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了解甲午戰爭的概況、《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危害、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跡
掌握《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危害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口頭表達讓學生介紹鄧世昌、徐驤、劉永福等人在保衛國家和民族利益斗爭中的事跡,提高復述能力
比較分析
綜合說明從《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內容的變化,說明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歷史趨勢
討論探索中國戰敗的主要原因及其歷史教訓
情感、
態度、
價值觀愛國情感甲午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并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在戰斗中,以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抗爭,他們是光榮的民族英雄
思想意識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決策集團的妥協退讓和軍備的松弛落后,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教學重點
黃海大戰、《馬關條約》。
教學難點
甲午戰爭的性質、中國戰敗的原因、《馬關條約》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列舉左宗棠收復x疆的事跡并對他作出評價。
(盡管他對于太平天國的__,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復x疆方面,他的歷史功績卻值得贊頌:他對于較弱的阿古柏果斷動武,直接收復失地;對于較強的__則盡量避免直接交戰,通過外交談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收回價值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伊犁。)
2.起初在收復x疆問題上,同左宗棠意見對立的代表人物是誰?
(李鴻章)
教師講授:李鴻章重“海防”輕“塞防”的主要企圖是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實力,但是在列強瘋狂侵略中國的形勢下,李鴻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終把“老本”都輸光了。
請同學們閱讀《甲午中日戰爭》,看看李鴻章怎么把“老本”輸光?中國又遭到哪些重創?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現出哪些與李鴻章態度不同的英雄人物?
(要求學生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先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見后,抽2~3個小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著轉入探究性學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黃海大戰
1.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實現征服朝鮮、入侵中國、稱霸世界的野心)
2.請2~3位學生同時扮演鄧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評判優劣。(教師作“畫外音旁白”,學生配合表演適當的動作或對話)
師:1894年9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日本艦襲擊,鄧世昌動員致遠艦官兵保衛旗艦。
生:(語言自擬,當場表演沖鋒情景)……
師:致遠艦中彈過多,艦身嚴重傾斜,彈藥也用光了,鄧世昌動員將士決死一戰。
生:(語言自擬,當場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
師:致遠艦被敵人用魚雷擊沉后,鄧世昌決心與軍艦同沉大海。隨從遞給他救生圈……
生:(表演不接的動作,也可自擬語言表白殉國決心)……
師:鄧世昌的愛犬死死銜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鄧世昌怎么做?
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將義犬按入水中的樣子,接著沉入碧波……)
《馬關條約》
1.鄧世昌等將士死得轟轟烈烈,因為他們用生命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黃海一戰,中日雙方各有損傷,實力對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可是,后來日軍卻連戰連勝,相繼占領了哪些地方?
(遼東半島、旅順、威海衛等)
2.清政府在這一戰中又遭慘敗的原因是什么?
(李鴻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協,一個是為了“保船避戰”,另一個是為了要過“萬壽大典”。清政府自身的__導致了戰場上的全面潰敗。)
3.戰后雙方簽訂了什么條約?簽訂于哪一年?雙方的代表分別是誰?
(《馬關條約》,1895年,[中]李鴻章和[日]伊藤博文。)
4.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導學生制表填表)
項目內容分析影響
《南京
條約》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等五口通商,協定關稅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加重中國的貧弱,列強向中國傾銷工業品,瓦解了中國的封建經濟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關
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賠白銀2億兩,增辟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領土和主權更遭踐踏,中國貧弱更加嚴重,列強擴大商品傾銷,還直接進入中國生產領域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臺灣人民怎樣譴責__的清政府?
(有人寫對聯“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鴻章之流的__嘴臉。)
6.臺灣人民又是怎樣抗擊日本侵略者的?
(徐驤領導臺灣義軍同劉永福的黑旗軍在彰化、嘉義等地重創日軍。后因__細出賣,臺灣終于全部淪陷。但是臺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爭取回歸祖國的斗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初二歷史教案模板大全5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四項基本原則”內容形成及其指導地位確立的過程
掌握
十二大、十三大、__視察南方重要講話、十四大、十五大的內容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順時歸納整理知識
運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帶論”地形成“__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這個歷史概念
識圖分析判斷特征
利用教材有關__南巡活動的照片及其說明文字,強調他的愿望是
“讓全國人民都發財”(體現了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衷心敬仰總設計師
__解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他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正確樹立人生理想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在中國歷具有深遠的影響,有志者應該沿著他所指引的道路前進,確立起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__
教學難點為什么說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復習有關內容:
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建設成就日新月異、輝煌燦爛。)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新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特色”就是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實行改革開放。__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__
1改革開放之初,__為什么要提出“四項基本原則”?(那時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
2“四項基本原則”的四個“必須堅持”是什么?(指導學生從課本45頁注解尋找答案:__的領導、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專政、馬列主義。)
教師指出:這“四項基本原則”不僅是我們的立國之本,也是實現現代化的基本前提。
31982年召開的十二大主要內容是什么?(__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教師聯系比較: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__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當年蘇聯是在大城市舉行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中國__建立初期,照搬蘇聯的經驗,結果遭到嚴重挫折。后來是__等人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終于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所以說,那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__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也是總結了中外歷的經驗教訓,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41987年召開的十三大主要內容是什么?(__為大會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大會根據他的設想,做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5根據46頁“動腦筋”,組織學生列表、討論回答:為什么說__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