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整合教學計劃、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方法等,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體系。寫好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方便大家學習。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

(一)教學目的.

1.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2.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

(二)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jié),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問:請敘述歐姆定律的內(nèi)容,計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學生回答略)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引出本節(jié)。板書:〈第三節(jié)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進行新課

(1)問:本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答:學會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就可以根據(jù)歐姆定律計算出它的電阻。

(3)問:誰能設計一個用伏安法測定電阻的實驗電路?

學生板演(參見課本上的圖8—1)。教師講評。

(4)問:用伏安法測電阻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學生回答,接著檢查和認識自己小組的實驗器材。注意認清哪個元件是待測定值電阻Rx。

(5)問: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是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連接正確。電壓表使用0~3伏量程,電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觀察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l伏、2伏和3伏時電流表的讀數(shù);將三組電壓和電流的對應值填入自己設計的實驗記錄表格中。

③根據(jù)記錄的三組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算出未知電阻的三個值。為了減小誤差,算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被測電阻的阻值。即

④實驗要求:積極動手,按要求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計算結(jié)果要實事求是。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

以上內(nèi)容,邊講邊板書,只寫提綱、內(nèi)容留待學生課后作業(yè)填寫。

板書: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電路:

4.實驗器材:

5.實驗步驟:

6.實驗記錄:

7.測量結(jié)果:

(6)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jié)

(1)學生報告測量結(jié)果。揭開定值電阻Rx上的封條,核對自己測試結(jié)果的正確性。

思考:你測量的電阻值為什么和定值電阻上標出的數(shù)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實驗電路和儀表造成的誤差。

要求實驗結(jié)果與待測電阻值相差較大的學生,下課后留下,教師幫助分析解決問題。

(2)進行實驗講評,表揚實驗認真的小組和個人,指出巡視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以教育全體及當事人。(注意:應以表揚為主。)

(3)檢查儀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擺放。

4.布置作業(yè):完成本節(jié)實驗報告。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2

教學要求:

1.復習、總結(jié)前節(jié)實驗課的內(nèi)容,使學生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guī)律。

2.使學生掌握計算液體壓強的方法和公式。

教具:模擬帕斯卡桶實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總結(jié)前節(jié)實驗,得出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guī)律

問:上節(jié)課,我做過什么實驗?我做的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1.液體的壓強

液體對容器底和側(cè)壁都有壓強;

問:為什么液體對容器底有壓強?對容器壁也有壓強?

根據(jù)學生回答,著重指出是由于受到重力和有流動性。

問:上節(jié)課,同學們從自己做的實驗看到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哪位同學講講?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和補充,板書:

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二、講述液體壓強的計算,得出液體壓強的公式

1.找一名學生朗讀本節(jié)課文大問號后面的一段楷體字。講:這一節(jié),我們學習液體壓強的計算。

板書:

2.液體壓強的計算

2.讓大家先計算一道固體壓強的題“一根長方體鐵柱,底面的長和寬都是1厘米,高20厘米,立在桌子上,對桌面的壓強多大?”(板畫一根長方體鐵柱如課本圖10-14乙)

找三、四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其余學生在本子上算。

3.討論怎樣計算水面下20厘米深處的壓強。因為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只要求出20厘米深處豎直向下的壓強就行了。

可以設想在20厘米深處有個正方形水平面,邊長是1厘米,這個面上方的水柱壓著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壓強就等于上方液柱對它的壓強。(邊講邊畫出課本圖10-14甲)

怎樣計算這個水柱對這個面的壓強呢?應該先求什么……

讓學生討論計算步驟,教師邊總結(jié)、邊板書:

(1)求水柱體積V=Sh,

(2)求水柱質(zhì)量=V=Sh,

(3)求水柱對底面的壓力F=G=g=gSh,

液體壓強的公式p=gh

4.引導學生討論公式的物理含義:

(1)對同種液體,p與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對不同液體,深度一定時,p與液體密度成正比,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積S,所以壓強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積大小沒有關系。

討論課本中本節(jié)后面的練習題2。鞏固對液體壓強公式的理解。

5.做模擬帕斯卡桶實驗,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長的乳膠管代替長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豎劃幾條縫,把乳膠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膠管,把膠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縫即被水壓開,水沿縫流出。)

6.讓學生做課本上本節(jié)的例題。

(1)做題前提醒學生注意統(tǒng)一單位。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進一步強調(diào)p與S無關,而壓力與S有關系。

7.討論節(jié)后的“想想議議”。

三、小結(jié)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本節(jié)后面的練習題1,3,4。

(2)提倡課下閱讀章后的閱讀材料:“開發(fā)海洋”。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液體壓強的計算教案示例之二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zhuǎn)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zhuǎn)化。

2,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zhuǎn)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zhuǎn)化。

3,分析和解釋實例,說明過程,動能、勢能、機械能的變化情況。

4,建立能量的概念,樹立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的觀念,為后面學習能的轉(zhuǎn)化和守恒大小基礎。

5、通過分析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實例,養(yǎng)成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習慣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麥克斯韋滾擺實驗來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接著又安排了把用細線懸掛起來的金屬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開,以及木球與彈簧片碰撞兩個實驗,來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使學生一開始就注意到動能和這兩種勢能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在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過程中,機械能減少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的問題安排在下一章講,在這里沒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xiàn)代科技的聯(lián)系,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法建議

注重實驗教學,分析上拋小球的實驗到觀察麥克斯韋實驗,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觀察物理現(xiàn)象,清楚具體的過程,從速度變化、高度變化到能量變化,學生能從能量變化中知道能量的轉(zhuǎn)化。

課本實驗中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zhuǎn)化不用細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觀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彈簧片的過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應當幫助學生想象彈簧片的形變,從而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zhuǎn)化。

教學中注意把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注重分析實例,例如分析射箭過程中的能量轉(zhuǎn)化,分析衛(wèi)星運行時。在分析衛(wèi)星運行時,應當利用板圖標出遠地點和近地點,使學生養(yǎng)成畫圖幫助分析的習慣。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jié)

【課題】

【重點難點解析】;分析轉(zhuǎn)化過程。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的能量轉(zhuǎn)化過程。

【教學過程】

1,實驗引課

觀察滾擺實驗,用板圖幫助分析。

實驗時要注意觀察:滾擺在下降過程中速度如何變化;上升階段速度如何變化。

注意分析的問題:到最高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到最低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在下降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在上升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

實驗結(jié)論:物體的&39;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2,新授課:。

1)分析實例

方法1: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己列舉能體現(xiàn)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現(xiàn)象,并具體分析能量轉(zhuǎn)化的過程。用討論分析的方法完成課堂學習。

方法2:一般情況下,可以分析重點實例,例如分析乒乓球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過程中,不考慮空氣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從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觸地面的過程;乒乓球從接觸地面到發(fā)生最大彈性形變的過程;乒乓球逐漸恢復原來形狀到反彈起來的瞬間;乒乓球反彈起來后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

2)結(jié)論: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是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在乒乓球發(fā)生彈性形變過程和恢復原來的形狀的過程中,是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所以動能也可以和彈性勢能相互轉(zhuǎn)化。

3)其他實例分析:可以做課本上的實驗2和實驗3,并由學生自行分析在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轉(zhuǎn)化。

4)難點分析: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繞地球轉(zhuǎn)動的過程中,分析能量的轉(zhuǎn)化。

方法1,一把般情況下,學生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和速度的特點,從而分析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從近地點到遠地點和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移動的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并知道機械能的總量是保持不變的,也為以后學習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礎。

方法2,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的特點,并告知學生在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轉(zhuǎn)動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讓學生分析在衛(wèi)星到達近地點和遠地點的位置時,運行速度的特點是什么,并想象衛(wèi)星是如何繞地球轉(zhuǎn)動的,從而增強學生想象事物的能力。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名稱】觀察和分析某個動能和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的實例

【組織活動形式】學生小組

【輔導參考】

1,觀察和實踐蹦床運動,分析在接觸蹦床過程中,蹦床發(fā)生彈性形變的過程和能量轉(zhuǎn)化。

2,拆開一個玩具小車,觀察上弦時,發(fā)生的彈性形變,以及它在恢復原狀過程中的特點。

【評價方案】

1、學生自評。

2、寫出分析和觀察的過程。

3、應用到其他的實例。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4

教學目標

1.設計并進行實驗,測定液體、固體的密度;

2.了解密度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一些應用。

3.能運用密度鑒別物質(zhì)、計算物體的質(zhì)量與體積。

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查密度表進一步認識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

讓學生經(jīng)歷利用天平和量筒測定硬幣密度的實驗過程;

運用密度公式 及其變形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題過程中,注意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公式的物理意義。

器材準備

天平、量筒、硬幣、燒杯、水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出示實物,問:

1.猜一猜,這枚硬幣是用什么金屬制造的?怎樣驗證你們的猜想?

2.怎樣知道教室內(nèi)空氣的質(zhì)量?

3.怎樣知道這個不規(guī)則石塊的體積?

4. 現(xiàn)有一大卷細銅絲,如果不拆開,你能測定出它的長度嗎?

然后告訴學生運用密度的知識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一)學查密度表

查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質(zhì)的密度,加深對“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

的理解。

閱讀密度表并思考:

(1)金、銅、鐵、冰、水銀、水、氬、氮的密度各是多少?

它們的物理意義各是什么?

(2)金與銅、冰與水、氬與氮相比較,哪種物質(zhì)的密度大?

(3)從表格中,你還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

(二)測物質(zhì)的密度

活動2 測硬幣的密度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教材上列舉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探究活動。

思考:

(1)根據(jù)密度公式 ,要測量硬幣密度,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

(2)硬幣的質(zhì)量怎樣測量?硬幣的體積怎樣測量?

(3)你還有其他設計方案嗎?

(4)你在實驗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減小誤差?

(三)課題討論

1.如何測液體(水)的密度

仿照上面的做法,寫出測液體密度的方案,并思考怎樣做誤差小。

(1)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密度公式,確定要測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要測的物理量選擇的實驗器材有:_______、_______,

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要測的物理量確定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jù)要測的物理量和計算的物理量(密度)設計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

2.請你使用小刀、天平、刻度尺和細線測出土豆的密度。

3.如何測鉛球的密度。

4.漂浮體、易吸水的物體等

(四)課本例題分析,注意解題的規(guī)范性。

課前幾個問題處理。

小結(jié)

1.測定固體、液體的密度

2.運用密度鑒別物質(zhì)

3.利用密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練習設計

1.一塊冰化成水后 ( )

A.密度不變,質(zhì)量變小     B.密度變大,質(zhì)量不變

C.密度變小,質(zhì)量不變     D.密度變小,質(zhì)量變大

2. 體積和質(zhì)量都相同的鋁球、鐵球和銅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鋁球可能是實心的,而鐵球和銅球一定是空心的

B.鋁球可能是空心的,而鐵球和銅球是實心的

C.銅球可能是實心的,鐵球和鋁球也是實心的

D.銅球可能是空心的,鐵球和鋁球是實心的

3.一邊長為2cm的正方體金屬塊,其質(zhì)量為21.6g,。該金屬塊是由下表中

的某一金屬物質(zhì)組成,請你判斷,組成該金屬塊的物質(zhì)是 ( )

常溫下一些金屬的密度(×103kg/m3)

金 19.3 鋁 2.7

銀 10.5 鐵 7.9

A.金

B.銀

C.鋁

D.鐵

4.某施工工地購入橫截面積為1cm2的鋼筋7.9t,求這些鋼筋的長度。

5.用天平和量筒可以測定礦石的密度。把礦石放在調(diào)節(jié)好的托盤天平的左

盤中,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所示。

礦石的質(zhì)量是________g;礦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圖所

示。礦石的體積是________cm3,密度是________g/cm3。

6. 現(xiàn)有一只空瓶、水、待測液體、天平和砝碼。欲測出這種液體的密度,

請你寫出:

⑴主要實驗步驟及所要測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⑵待測液體的密度表達式為: 。

7.小明在實驗室里測量一塊形狀不規(guī)則、體積較大的礦石的密度。

⑴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礦石的質(zhì)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

的位置如圖所示,礦石的質(zhì)量是______g。

⑵因礦石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燒杯,按圖所示方法

進行測量,礦石的體積是______cm3。

⑶礦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從圖A到圖B的操作會引起密度的測量

值比真實值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不變”),其原因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5

(一)[教材]

(二)[教學目的]

認識電壓表,掌握電壓表的使用規(guī)則。

(三)[教學重點]

電壓表的使用規(guī)則。

(四)[教學方法]

在實驗中邊講邊觀察,并作簡單的測試實驗。

(五)[教具]

演示用電壓表,表盤模型(自制)。

每小組一套的器材和儀表有:學生電壓表,干電池(一節(jié))、開關及導線。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闡述:由上節(jié)課知道,導體兩端有電壓時,導體中才能形成電流。導體中的電流強度用電流表測出,導體兩端的電壓值用什么儀表測出呢?用電壓表。

(二)新課教學

教師出示大型演示用電壓表,并讓學生觀察實驗桌上的電壓表。從表面上看,它的外形和電流表差不多,所以只能從表盤上的符號進行識別。電壓表的符號是

1.外形結(jié)構(gòu):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其中一個接線柱是共用接線柱,標有“+”(或“-”),另兩個接線柱標有“3”和“15”這是“-”(或“+”)。使用時每次只能用兩個接線柱,若用“-”及“3”(或“-”及“3”)則量程為3V,若用“+”及“15”(或“-”及“15”)則量程為15V。使用時只能用正、負兩個接線柱。

通常零刻度在刻度表的左邊,指針指“0”是電壓為零,指針向右偏轉(zhuǎn)說明電路兩端有電壓,所指數(shù)字即為電壓值。

2.表盤讀法:兩個量程。

(1)表盤讀數(shù)需和接線柱所示量程相吻合。

(2)確認每大格和每小格的電壓值。選用0~3V量程時,每大格為1V,每小格為0.1V。選用0~15V量程時,每大格為5V,每小格為0.5V。

讀出圖1表盤上的電壓值。

(3)用表盤模型進行讀數(shù)練習。

①教師選定量程,并移動指針于不同位置,學生讀出電壓值。

②教師給出電壓值,讓學生選擇適當量程,并正確移動指針至正確位置。

3.使用規(guī)則

(1)電壓表必須和被測電路兩端并聯(lián)。因為電壓表是測量某段電路兩端電壓,所以電壓表正負兩個接線柱必須和這段電路兩端相接,即跟被測導體并聯(lián)。

(2)正負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必須使電流從“+”接線柱流入電壓表。

(3)選擇適當量程。對被測電壓進行估測或試觸,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的量程。(若兩個量程都能正確測出電壓值,則應換接小量程,可使讀數(shù)更精確)。

(三)鞏固新課

1.用電壓表測量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

當電池的電壓不超過電壓表的量程時,電壓表可以直接與電池的正負極連接起來,這時電壓表測出的是電池的電壓。

按照教科書第79頁圖6-11電路測干電池的電壓時,強調(diào)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從電壓表的“+”接線柱流入。量程先用0~15V,后改為0~3V。

2.完成教科書第78頁練習1、2兩題。

(四)布置作業(yè)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跟溫度有關,知道溫度是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

2.知道什么是分子的勢能;知道改變分子間的距離必須克服分子力做功,因而分子勢能發(fā)生變化;知道分子勢能跟物體體積有關.

二、重點難點

重點:物體的內(nèi)能和決定物體內(nèi)能的因素.

難點:分子間做功跟分子勢能變化的關系.

三、教與學

教學過程:

在自然界中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每種的運動形式對應著相應的能.在機械運動中,由于物體的運動而使物體具有動能,由于物體與地球之間存在相對作用,并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了重力勢能,那么我們會自然地想到由于組成物體的大量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力只與相對位置有關)也應存在與此相對應的能量.

(一)分子的動能

溫度

1.分子動能:組成物體的分子由于熱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動能.

(1)大量分子的運動速率不盡相同,以中等速率者占多數(shù).

在研究熱現(xiàn)象時,有意義的不是一個分子的動能,而是大量分子動能的平均值.

(2)平均動能:物體里所有分子動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

2.溫度

(1)宏觀含義: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微觀含義(即從分子動理論的觀點來看):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越高,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越大.

【注意】

(1)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zhì)分子的平均動能都相同.但由于不同物質(zhì)的分子質(zhì)量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熱運動的平均速率也不一定相同.

(2)溫度反映的是大量分子平均動能的大小,不能反映個別分子的動能大小,同一溫度下,各個分子的動能不盡相同.

(二)分子勢能

1.分子勢能:由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并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能叫做分子勢能.

2.分子力做功跟分子勢能變化的關系(類同于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系)

分子力做正功時,分子勢能減少,分子力做負功時,分子勢能增加.

3.決定分子勢能的因素

(1)從宏觀上看:分子勢能跟物體的體積有關.

(2)從微觀上看:分子勢能跟分子間距離r有關.

①一般選取兩分子間距離很大(

)時,分子勢能為零.

②在的條件下,分子力為引力,當兩分子逐漸靠近至過程中,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

在的條件下,分子力為斥力,當兩分子間距離增大至過程中,分子力也做正功,分子勢能也減小.

結(jié)論:當兩分子間距離

(三)物體的內(nèi)能

1.物體的內(nèi)能:物體中所有分子做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nèi)能.也叫做物體的熱力學能.

2.任何物體都具有內(nèi)能.因為一切物體都是由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并且相互作用著的分子所組成.

3.決定物體內(nèi)能的因素

時,分子勢能最小(且為負值).

(1)從宏觀上看:物體內(nèi)能的大小由物體的摩爾數(shù)、溫度和體積三個因素決定.

(2)從微觀上看:物體內(nèi)能的大小由組成物體的分子總數(shù),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和分子間的距離三個因素決定.

(四)物體的內(nèi)能跟機械能的區(qū)別

1.能量的形式不同.物體的內(nèi)能和物體的機械能分別跟兩種不同的運動形式相對應,內(nèi)能是由于組成物體的大量分子的熱運動及分子間的相對位置而使物體具有的能.而機械能是由于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及其與它物體間相對位置而使物體具有的能.

2.決定能量的因素不同.內(nèi)能只與(給定)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有關,而與整個物體的運動速度路物體的相對位置無關.機械能只與物體的運動速度和跟其他物體的相對位置有關,與物體的溫度體積無關.

3.一個具有機械能的物體,同時也具有內(nèi)能;一個具有內(nèi)能的物體不一定具有機械能.

[例1]有兩個分子,用r表示它們之間的距離,當力和引力相等,使兩分子從相距很遠處((

時,兩分子間的斥

)逐漸靠近,直至不能靠近為止).在整個過程中兩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勢能(

)

A.一直增加

B.一直減小

C.先增加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加

【解析】根據(jù)動和能的關系,分子勢能的變化是和分子力和功相聯(lián)系的.分子力對分子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勢能增加.當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相等,表現(xiàn)分子力等于零;當表現(xiàn)出的分子力為引力;當兩分子從處靠近,直至

時,分子引力大于斥力,

時分子引力小于斥力,表現(xiàn)出分子力為斥力,在為止的整個過程中,當

時分子力做正功,使分子勢能減少,當當

時,則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勢能增加,不難看出,時分子勢能最小。

正確選項為D.

[例2]若已知分子勢能增大,則在這個過程中(

)

A.一定克服分子力做功

B.分子力一定減小

C.分子間距離的變化情況無法確定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解析】分子勢能增大,說明分子力一定做負功,或者說一定克服分子力做功,所以選項A正確.我們知道,當減小;當

時,分子勢能增大說明r增大,分子力時,分子勢能增大說明r減小,分子力增大,因題目未說明初始狀態(tài)分子間的距離r是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對分子力和分子距離的變化情況無法確定,選項C正確,B和D錯誤.

[例3]有甲、乙兩種氣體,如果甲氣體內(nèi)分子平均速率比乙氣體內(nèi)平均速率大,則(

)

A.甲氣體溫度,一定高于乙氣體的溫度

B.甲氣體溫度,一定低于乙氣體的溫度

C.甲氣體的溫度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乙氣體的溫度

D.甲氣體的每個分子運動都比乙氣體每個分子運動的快

[解析]正確答案是C.A認為氣體分子平均速率大,溫度就高,這是對氣體溫度的微觀本質(zhì)的錯誤認識,氣體溫度是氣體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而分子的平均動能不僅與分子的平均速率有關,還與分子的質(zhì)量有關.本題涉及兩種不同氣體(即分子質(zhì)量不同),它們的分子質(zhì)量無法比較.因而無法比較兩種氣體溫度的高低.故A、B錯,C正確,速率的平均值大,并不一定每個分子速率都大,故D錯.

[例4]用力拉著鐵塊在水平面上運動,鐵塊內(nèi)能和機械能有沒有變化?

【解析】當?shù)孛婀饣瑫r,鐵塊由受到外力后將做加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大,但勢能保持不變,所以鐵塊的機械能增加,增加的機械能等于外力對它所做的功.由于運動過程中,鐵塊所含的分子數(shù),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平均動能和分子勢能都不變化,因而鐵塊內(nèi)能不變.

當?shù)孛娌还饣瑫r,鐵塊運動中時刻受摩擦力的作用,若所受外力等于地面摩擦力,鐵塊將勻速運動,機械能不變.若所受外力大于地面的摩擦力,鐵塊做加速運動,克服摩擦做功將機械能轉(zhuǎn)變?yōu)閮?nèi)能,其中一部分使鐵塊溫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鐵塊的機械能和內(nèi)能都增加.

【小結(jié)】物體的內(nèi)能是組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做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

教案點評:

本節(jié)重點物體的內(nèi)能和決定物體內(nèi)能的因素.教案圍繞這些重點,對分子的動能、溫度、平均動能、分子勢能及其關系等知識點進行講解,同時結(jié)合例題分析,由淺入深,思路明確,合理使用此教案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shù)結(jié)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里出發(fā),怎么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邊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怎樣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啟發(fā)學生回答:可以計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者計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者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 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學生學會熟練掌握公式的變形。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學生觀察圖11.2—2。讓他們提出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例子(汽車開動時,汽車剎車時,足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度:v=s/t 這樣算出的速度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jié)

1.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是怎樣計算的?

3.速度的單位怎樣進行換算?

4.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那么變速運動呢?

(四)作業(yè)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五)教學后記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jié)果的總過程。

③.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tài)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shù)據(jù)的嚴謹作風。

教學過程;

師: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把銅絲作為斜面,讓滑輪滑下來)滑輪在前半程滑的快,還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師: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樣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表來測,那具體應測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們就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坡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后半程快。板書課題:平均速度的測量。

實驗器材可從實驗臺上選取。要求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最后得出結(jié)論。請同學們拿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并完成實驗報告上的第4、第5項內(nèi)容,時間為5分鐘。

拿出一組同學的實驗報告在展臺上展示。

師: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時間如何測量呢?生答。

總結(jié):可以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學知道呢?生答。

總結(jié):很好,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里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我們會使用秒表了,下面就開始進行實驗并收集數(shù)據(jù),把數(shù)據(jù)填在表格里。時間為10分鐘。開始:

實驗結(jié)束把一組同學的報告展示出來。

師:哪位同學發(fā)現(xiàn)他們的數(shù)據(jù)有什么問題沒有?

很好,長度測量的結(jié)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他們這一組同學沒有寫出估計值。長度測量寫出估計值的同學請舉手。你們的路程測得怎么不一樣呢?生答。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找學生演示他們是如何測量木板的長度的)?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滾下來時,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們能比較出哪一組的小車滑的快嗎?不能,有什么辦法嗎?有同學說比速度,怎么比呢? 請同學們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算出小車在斜面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度,時間為2分鐘。

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小車滑的快。

【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地測量路程、時間,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測出1路公共汽車從河師大到火車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業(yè)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塊手表,怎樣既方便又較正確地測出從你家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路程?簡要說出測量步驟。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能舉例說明物體的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

5、能用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解釋簡單的現(xiàn)象。

6、通過演示實驗、生活中的現(xiàn)象歸納和總結(jié),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想象、歸納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首先在學生學過的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嚴密性。這是因為初中只要求學生對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教材列舉了風、流水等能夠做功,以便使學生對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形成比較清楚的具體印象,同時也為講水能和風能的利用埋下伏筆。由此引出了動能的概念,用實驗說明動能的大小跟速度、質(zhì)量的關系,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勢能的教學也是從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勢能概念,再由實驗或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學習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最后,教材給出了機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動能、勢能、機械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議

對于能量的引入,可以從一些涉及能量的詞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聯(lián)系做功的知識,列舉實例如課本上的實例和演示小實驗。

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列舉運動物體能做功的現(xiàn)象,并分析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點,進而得出運動的物體具有的能量是動能的結(jié)論。進一步用實驗或多媒體資料發(fā)現(xiàn)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并進而用學到的知識,即動能定義、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來分析和解釋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現(xiàn)象。

對于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學習,也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設計與動能相同的學習框架,讓學生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習,同時學生可以加深體驗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感覺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對于機械能的學習,可以用學生閱讀課本或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材料,教師進行總結(jié),注意要用聯(lián)系實際的事例使學生能夠分析機械能的實際問題,并理解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中“統(tǒng)稱”的含義。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節(jié)動能和勢能

【課題】動能和勢能

【重點和難點分析】動能和勢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勢能概念建立:由于實際看到的下落物體做功都表現(xiàn)為有速度的物體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勢能概念時,要強化能夠做功的物體就有能量。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由功和能的關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有:怎樣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條件和單位;分析具體實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實驗:演示鋼球從斜面上滾下,在水平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一段距離,學生分析在碰撞過程中,做功的情況。由分析結(jié)果“鋼球?qū)δ緣K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在物理學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聯(lián)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一個物體能做的功越多,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2、新授課:動能

1)動能概念的建立

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實例:風吹動帆船航行,空氣對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頭沖走,水對石頭做了功,運動的鋼球打在木塊上,把木塊推走,鋼球?qū)δ緣K做了功。

利用板圖幫助學生找到不同現(xiàn)象的共性的內(nèi)容:運動的物體能夠做功,我們把它們所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

從板圖上,學生應當能夠總結(jié)出“物體由于運動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

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由學生總結(jié)結(jié)論,也可以教師幫助學生逐步的尋求共同點,得到結(jié)論。

2)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

實驗步驟1:讓同一個鋼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滾下,觀察小球撞擊木塊的現(xiàn)象,并分析得到的結(jié)論。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要思考的問題:鋼球先后從不同高度處滾下的原因;撞擊距離的遠近說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說明了什么;實驗結(jié)論。

分析過程:同一個鋼球,原來的位置越高,滾到斜面下端時的速度越大,把木塊推得越遠,做的功越多,說明具有的動能越大,所以動能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

實驗步驟2:觀察鋼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塊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分析實驗的結(jié)論。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思考的問題:鋼球和木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的原因;撞擊木塊的遠近說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說明了什么;實驗結(jié)論。

分析過程:鋼球和木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滾下,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相同,鋼球的質(zhì)量大,把木塊推得遠,做功多,具有動能大,所以動能的大小還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

綜上所述:物體的動能大小和物體的質(zhì)量、運動速度有關。

3、新授課:勢能

1)力勢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重錘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錘被舉高,當下落時,能夠把木樁打入地里,對木樁做功,所以它因能夠做功而具有能量,我們把這種能量稱為重力勢能。

學生列舉生活中存在重力勢能的實例。并結(jié)合實例分析出物體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勢能(可以讓學生知道我們都是以地面為參考,來分析重力勢能的)

學生從實例中分析重力勢能的大小的決定因素,并結(jié)合實際現(xiàn)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勢能、重力勢能大小比較、重力勢能的變化三個方面的問題。

2)彈性勢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建議學習方法為學生閱讀,并回答問題:什么是彈性勢能;舉例說明物體具有彈性勢能可以做功;分析壓縮彈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實例;列舉并分析彈性勢能大小比較和彈性勢能變化的實例。

4、新授課:機械能

講清機械能上動能和勢能的統(tǒng)稱其中統(tǒng)稱的含義:表示動能和勢能都屬于機械能,即機械能有兩種表示方式:動能和勢能。一個物體既可以有動能也可以有勢能。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9

比熱容教學反思

“比熱容”是本章重點內(nèi)容。因為比熱容的概念比較抽象,且它又與質(zhì)量、溫度的變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三個物理量有關,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所以又是整個教材的難點。所以教學的中心任務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不同物質(zhì)在質(zhì)量相等,升高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收的熱量一般不同”,為比熱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礎。將理解物質(zhì)的另一特性“密度”作為理解比熱容的開門磚。通過對密度的定義,推導比熱容的定義。通過水的密度,去發(fā)現(xiàn)水的比熱容,及單位。一個完整的推導過程使學生經(jīng)歷進而建構(gòu)完整清晰的比熱容知識。運用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新;通過設計實驗,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通過聯(lián)系社會生活,拓展升華,來提升學生能力。考慮到比熱容這一節(jié)的容量較大,將熱量的計算放到下一節(jié)中進行教學。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物理,社會的物理”。我在設計此課時,從美麗的`大海入手,引入新課;緊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著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xiàn)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xiàn)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著物理知識,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縱觀本節(jié)課的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由提出問題入手開展教學的,這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問題,組成一個步步攀升的臺階,帶領學生走向科學的殿堂。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設計等等。這些改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學生發(fā)揮最好的有兩點:

1、在實驗方案設計上是非常完美的。

2、在分析小資料找規(guī)律中學生思維活躍、多樣。

本節(jié)課在突破難點上,老師設計通過密度去幫助理解比熱容,效果一般。我認為主要還是老師在引導方面做的不透徹。今后在這方面加強鍛煉。通過這件事我想自己的教學水平應該要不斷的提高,有時候,臨場發(fā)揮也很重要。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確切含義.

2、知道動量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和適用范圍.

二、能力目標

1、運用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推導出動量守恒定律.

2、能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釋現(xiàn)象.

3、會應用動量守恒定律分析、計算有關問題(只限于一維運動).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shù)耐评矸椒?

2、使學生知道自然科學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以及對社會發(fā)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基本掌握動量守恒定律.

難點:對動量守恒定律條件的掌握.

教學過程:

動量定理研究了一個物體受到力的沖量作用后,動量怎樣變化,那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相互作用時,會出現(xiàn)怎樣的總結(jié)果?這類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例如,兩個緊挨著站在冰面上的同學,不論誰推一下誰,他們都會向相反的方向滑開,兩個同學的動量都發(fā)生了變化,又如火車編組時車廂的對接,飛船在軌道上與另一航天器對接,這些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物體的動量都有變化,但它們遵循著一條重要的規(guī)律.

(-)系統(tǒng)

為了便于對問題的討論和分析,我們引入幾個概念.

1.系統(tǒng):存在相互作用的幾個物體所組成的整體,稱為系統(tǒng),系統(tǒng)可按解決問題的需要靈活選取.

2.內(nèi)力:系統(tǒng)內(nèi)各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稱為內(nèi)力.

3.外力:系統(tǒng)外其他物體作用在系統(tǒng)內(nèi)任何一個物體上的力,稱為外力.

內(nèi)力和外力的區(qū)分依賴于系統(tǒng)的選取,只有在確定了系統(tǒng)后,才能確定內(nèi)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演示】如圖所示,氣墊導軌上的A、B兩滑塊在P、Q兩處,在A、B間壓緊一被壓縮的彈簧,中間用細線把A、B拴住,M和N為兩個可移動的擋板,通過調(diào)節(jié)M、N的位置,使燒斷細線后A、B兩滑塊同時撞到相應的擋板上,這樣就可以用SA和SB分別表示A、B兩滑塊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測出兩滑塊的質(zhì)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較mASA和mBSB.

高二物理《動量守恒定律》教案

1.實驗條件:以A、B為系統(tǒng),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計.

2.實驗結(jié)論:兩物體A、B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條件下,相互作用過程中動量變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A=-△pB或△pA+△pB=0

【注意】因為動量的變化是矢量,所以不能把實驗結(jié)論理解為A、B兩物體的動量變化相同.

(三)動量守恒定律

1.表述:一個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tǒng)的總動量保持不變,這個結(jié)論叫做動量守恒定律.

2.數(shù)學表達式:p=p’,對由A、B兩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有:mAvA+mBvB=mAvA’+mBvB’

(1)mA、mB分別是A、B兩物體的質(zhì)量,vA、vB、分別是它們相互作用前的速度,vA’、vB’分別是它們相互作用后的速度.

【注意】式中各速度都應相對同一參考系,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

(2)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是矢量式,解題時選取正方向后用正、負來表示方向,將矢量運算變?yōu)榇鷶?shù)運算.

3.成立條件

在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

(1)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為零,系統(tǒng)的總動量守恒.

(2)系統(tǒng)的內(nèi)力遠大于外力,可忽略外力,系統(tǒng)的總動量守恒.

(3)系統(tǒng)在某一方向上滿足上述(1)或(2),則在該方向上系統(tǒng)的總動量守恒.

4.適用范圍

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規(guī)律之一,大到星球的宏觀系統(tǒng),小到基本粒子的微觀系統(tǒng),無論系統(tǒng)內(nèi)各物體之間相互作用是什么力,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動量守恒定律都是適用的.

(四)由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可導出動量守恒定律

設兩個物體m1和m2發(fā)生相互作用,物體1對物體2的作用力是F12,物體2對物體1的作用力是F21,此外兩個物體不受其他力作用,在作用時間△Vt內(nèi),分別對物體1和2用動量定理得:F21△Vt=△p1;F12△Vt=△p2,由牛頓第三定律得F21=-F12,所以△p1=-△p2,即:

△p=△p1+△p2=0或m1v1+m2v2=m1v1’+m2v2’.

【例1】如圖所示,氣球與繩梯的質(zhì)量為M,氣球的繩梯上站著一個質(zhì)量為m的人,整個系統(tǒng)保持靜止狀態(tài),不計空氣阻力,則當人沿繩梯向上爬時,對于人和氣球(包括繩梯)這一系統(tǒng)來說動量是否守恒?為什么?

高二物理《動量守恒定律》教案

【解析】對于這一系統(tǒng)來說,動量是守恒的,因為當人未沿繩梯向上爬時,系統(tǒng)保持靜止狀態(tài),說明系統(tǒng)所受的重力(M+m)g跟浮力F平衡,那么系統(tǒng)所受的外力之和為零,當人向上爬時,氣球同時會向下運動,人與梯間的相互作用力總是等值反向,系統(tǒng)所受的外力之和始終為零,因此系統(tǒng)的動量是守恒的.

【例2】如圖所示是A、B兩滑塊在碰撞前后的閃光照片部分示意圖,圖中滑塊A的質(zhì)量為0.14kg,滑塊B的質(zhì)量為0.22kg,所用標尺的最小刻度是0.5cm,閃光照相時每秒拍攝10次,試根據(jù)圖示回答:

高二物理《動量守恒定律》教案

(1)作用前后滑塊A動量的增量為多少?方向如何?

(2)碰撞前后A和B的總動量是否守恒?

【解析】從圖中A、B兩位置的變化可知,作用前B是靜止的,作用后B向右運動,A向左運動,它們都是勻速運動.mAvA+mBvB=mAvA’+mBvB’

(1)vA=SA/t=0.05/0.1=0.5(m/s);

vA′=SA′/t=-0.005/0.1=-0.05(m/s)

△pA=mAvA’-mAvA=0.14_(-0.05)-0.14_0.5=-0.077(kg·m/s),方向向左.

(2)碰撞前總動量p=pA=mAvA=0.14_0.5=0.07(kg·m/s)

碰撞后總動量p’=mAvA’+mBvB’

=0.14_(-0.06)+0.22_(0.035/0.1)=0.07(kg·m/s)

p=p’,碰撞前后A、B的總動量守恒.

【例3】一質(zhì)量mA=0.2kg,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A=5m/s運動的物體,撞上靜止于該水平面上質(zhì)量mB=0.5kg的物體B,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撞后兩物體的速度分別為多大?

(1)撞后第1s末兩物距0.6m.

(2)撞后第1s末兩物相距3.4m.

【解析】以A、B兩物為一個系統(tǒng),相互作用中無其他外力,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

設撞后A、B兩物的速度分別為vA’和vB’,以vA的方向為正方向,則有:

mAvA=mAvA’+mBvB’;

vB’t-vA’t=s

(1)當s=0.6m時,解得vA’=1m/s,vB’=1.6m/s,A、B同方向運動.

(2)當s=3.4m時,解得vA’=-1m/s,vB’=2.4m/s,A、B反方向運動.

【例4】如圖所示,A、B、C三木塊的質(zhì)量分別為mA=0.5Kg,mB=0.3Kg,mC=0.2Kg,A和B緊靠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以v0=25m/s的水平初速度沿A的上表面滑行到B的上表面,由于摩擦最終與B木塊的共同速度為8m/s,求C剛脫離A時,A的速度和C的速度.

【解析】C在A的上表面滑行時,A和B的速度相同,C在B的上表面滑行時,A和B脫離.A做勻速運動,對A、B、C三物組成的系統(tǒng),總動量守恒.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能關系。

2、知道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3、在探究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4、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遷移理解功能關系。

2、通過觀察知道動能、勢能的存在。

3、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4、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jié)出影響動能及勢能的因素

5、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jié)出各因素對能量的影響。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并領悟科學探究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素材出示和教師引導,適當進行思想教育和學科滲透。

【教學重點】

1、觀察歸納得出動能及勢能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功能關系

【教學用具】

干電池、多媒體課件,斜面,銅圓柱、鐵圓柱,木塊,橡皮泥,橡皮筋,刻度尺,不同的(粗細)彈簧,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導線,開關,小燈泡。

【教學組織】

將學生分4人一組分為10個小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趣味導入(2分鐘)

1、播放小鳥撞飛機新聞報道。學生觀看。

2、師:小小的小鳥為什么會撞壞巨大的飛機?要搞清這一問題,我們要學習能量的相關知識。能量這一詞我們并不陌生,在八年級電學部分我們已正式接觸過了。下面我們先來復習電學中能量知識。

二、功能關系(5分鐘)

師:出示一節(jié)干電池。并提問:你怎樣判斷這節(jié)電池是否儲存有能量?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生:接入一個小燈泡,如果亮,就說明它存有能量。小燈炮發(fā)光,說明有電能轉(zhuǎn)化為熱能和光能。電流正在做功。

師:如果我們斷開開關,電池是否儲存有能量呢?說出你判斷的理由。

生:也有。如果把電路連通,會看到小燈泡發(fā)光,電流會做功,所以它也具有能量。

師:很好。從做功的角度來看,我們該如何判斷這節(jié)電池是否儲存有能量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給出結(jié)論。完畢

師投影:

1、現(xiàn)在正在做功。

2、現(xiàn)在沒有做功,接通電路后,能夠做功。

師:在電學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判斷電源是否還存有能量,那么在力學中,我們?nèi)绾闻袛嘁粋€物體是儲存有能量呢?

師投影如下圖片,并提問:請判斷下列各圖物體是否具有能量?

1、流動的河水

2、黃山上聳立的巨石

3、拉彎的弓

生思考與討論。畢。交流

生1:流動的河水具有能量。因為它對竹排有力的作用,竹排又在力的方向上前進了一段距離,所以流水對竹排做正在做功。

生2:黃山上聳立的巨石具有能量。現(xiàn)在它雖然沒有做功。但一旦從山上滾下來,就可以對其它的物體做功,所以它肯定具有能量。

生3:拉彎的弓具有能量。它現(xiàn)在雖然沒有做功,但放手后,可以把箭射出去,對箭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

師:力學里我們又該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能量的?

生總結(jié):也分兩種情況:

一、物體正在做功,肯定具有能量。

二,物體現(xiàn)在沒有做功,但條件改變時,如杲它能夠做功,也具有能量。

師:大家請看教材中是如何判斷的?

生找到并閱讀: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

師投影:一、功能關系: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

師:剛才我們得出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能量,要分兩種情況。可是教材所給的方法中沒提呀。問題出在哪兒?

生(沉默后):能夠。

師:能具體點嗎?

生:能夠做功,包含了兩種情況:

一、現(xiàn)在正在做功。

二、現(xiàn)在沒有做功,但具有做功的能力。

師投影:“能夠”的兩層含義:

1、一個物體現(xiàn)在正在做功;

2、一個物體現(xiàn)在沒有做功,但條件改變時,它具有做功的能力。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2

【設計理念】

1、本節(jié)課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力求體現(xiàn)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

2、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類比的方法。先把液體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關鍵詞,搜尋生活中的實例,把液體類比成“大米、蘋果”等。針對一袋子大米,進行擬人類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展開討論,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然后再利用象征類比,把“大米”的感受“無奈”,關聯(lián)到生活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學生最熟悉的。對學習狀況的研究得出:學習的感受與給學生的壓力有關,與自己的“名次”有關,與所在的集體有關。根據(jù)這些類比,可以建立液體壓強規(guī)律的假說。然后,用實驗驗證假說,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教材分析】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實驗:

用一個塑料袋裝滿水,用一個釘子從底部扎一小孔,水就會從底部流出。

(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底部有壓強。

老師用釘子從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會從四周噴出。

(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側(cè)面有壓強。

如果塑料袋子裝的是別的液體,實驗現(xiàn)象是一樣的。

拓展: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壓強。

(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著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

二、進行新課

水對底部和側(cè)壁有壓強,水的內(nèi)部是否有壓強?有。

為什么說有?

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cè)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內(nèi)部有壓強。

(一)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說,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引導類比

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在這個描述中,關鍵詞是“大量、密集”。

1、直接類比

請找出日常與“大量、密集”有關的事物,請同學們想得越多越好,盡可能多地告訴我。

街上走的人群、亂哄哄的蒼蠅、箱子中的蘋果、一袋子大米……

我們從一大箱蘋果開始研究。

2、擬人類比

現(xiàn)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蘋果,被裝在箱子中。這時,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難、憤怒、受到擠壓、掙扎、無奈……

3、象征類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無奈地承受。現(xiàn)在以“無奈地承受”為題,說說日常哪些現(xiàn)象是這樣的?

在圈中的羊、在網(wǎng)中的魚、同學們的學習狀況……

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我們學習狀況是如何無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壓力,如家長、同學、親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對于個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感覺也不同。

可見,由于學習的狀況造成的無奈與壓抑,來自各個方面,并與名次、學習環(huán)境都有關系。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從而使陌生的問題變?yōu)槭煜さ膯栴}。該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思維最獨特、最發(fā)散的環(huán)節(jié)。在以上的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想法很多,發(fā)散思維得到從沒有過的訓練,他們的好多想法來自生活,他們更熟悉,更愿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為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切不可為了趕進度,匆匆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討論,在最能鍛煉學生能力的環(huán)節(jié),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目的。)

(三)適用問題

對應學習的無奈,你能否體驗液體中的每個液滴的感受?

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說

根據(jù)剛才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

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

(五)檢驗論證

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xiàn)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cè)的“U”形管中出現(xiàn)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xiàn)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

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

得出結(jié)論: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壓強是相等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六)評估

今天的實驗只能到此為止。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實驗:

①實驗設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沒有失誤?

③測量結(jié)果是不是可靠?

知識應用:

請同學們閱讀書上材料,了解液體壓強規(guī)律的應用(邊閱讀,邊討論)。

請一位同學說明什么是連通器?舉幾個連通器例子。

三、小結(jié)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有哪些收獲?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3

(一)優(yōu)點

1、導入設計有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物理,社會的物理”。我在設計此課時,從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感覺不同入手,引入新課;緊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著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xiàn)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xiàn)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著物理知識,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教學設計有創(chuàng)新。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實驗中采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等等。這些創(chuàng)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讓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吸收到相同的熱量,不僅學生信服,而且博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同。

3、學生情感激勵效果好。這一節(jié)課我一直注重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shù)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發(fā)現(xiàn)并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雖然有些學困生耽誤了我一些時間,但能在這么重大的講課中露面,肯定對他們是一種最大的激勵,值了。另外我還采用了生評、師評、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讓展示的學生獲得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從而產(chǎn)生了不斷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

(二)缺點

1、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課堂結(jié)構(gòu)不完整,沒有講完。關鍵在于引入探究實驗時花費的時間過多,至少耽誤了15分鐘。這里主要是我沒有把教材吃透,即教材中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zhì)吸熱能力”與其前面的“對于不同物質(zhì),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zhì)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shù)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不能銜接。現(xiàn)在反思,當時提出“對于不同物質(zhì),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zhì)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shù)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后,應直接說“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從而直接進行實驗,實驗做好后,分析質(zhì)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從而得出水吸熱能力強這一結(jié)論后,再寫出這個探究課題“比較不同物質(zhì)吸熱能力”,就很好地解決了不能銜接的問題。

2、課堂提問的目的不夠明確。在引入新課時,由于語言沒組織好,導致提問不明,學生無從回答。如我提的“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么感受?”就不明,應改為“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么不同感覺?”,這樣學生易于回答。

總之,這一節(jié)教學比武課讓我收獲頗多。過去的教研活動,以專家開講座、名師聽課、評課居多,采用了各種高難度的信息技術(shù),雖然效果較好,但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不能真正參與,問題很難暴露出來。講者總是想方設法“給觀眾講點什么”,“讓觀眾學會點什么”,教師們“聽得感動,想想激動、回去想動動不了”,教學實踐依然故我。而本次“課內(nèi)比教學”工作以“裸課”為主,從最初的組內(nèi)集體研討---組內(nèi)說課---執(zhí)教比武課----打分評課-----提出建議、談談聽課感想與收獲-----選拔參加校級說課比賽----集體評議打分,這一個完整的系列教研活動從形式到內(nèi)容到實際效果都與以往的教研活動大為不同,在暴露了教學中各種問題的同時,也使我們的業(yè)務水平在短期內(nèi)有了一個較大的、快速的提升。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4

(一)教材:

物理通報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試驗本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折射現(xiàn)象,掌握折射規(guī)律。

(2)使學生能作簡單的折射光路圖。

應達到的目標:

①能說明什么是折射現(xiàn)象;

②掌握折射時的規(guī)律;

③能作出簡單的折射光路圖;

④知道光發(fā)生折射的條件(斜射入兩種媒質(zhì)的界面上,從一種媒質(zhì)進入另一種媒質(zhì))。

(三)課型:

規(guī)律課。

重點:光的折射規(guī)律。

教具:演示儀器:燒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盤,光源。

(注意:本課中的實驗需要在暗室進行。)

(四)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規(guī)律?

(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2、引入新課:

(1)演示:

①將一支筷子斜插入燒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處折了向上彎。

②再透過玻璃磚看一支粉筆時看到什么現(xiàn)象:一部分同學看到粉筆的&39;位置好像錯位了,由于位置關系,還有部分同學看到?jīng)]錯位。

③教師:筷子并沒折,粉筆也沒有錯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先來研究光的折射情況。引出課題——光的折射規(guī)律。

3、授新課:

(1)演示:在玻璃水槽內(nèi)固定白色刻度盤,使水槽內(nèi)的水面位于刻度盤的一半處,讓一束光線沿著刻度盤面斜射入盤中心O處的水面上。(為清楚看到刻度盤上的刻度及光線,可在水中滴幾滴紅墨水。)

(2)問:哪位同學來指明哪一束光線是反射光線?其特點是什么?(提示:其特點是在O處又被反射回到空氣中)。

問:進入水中的那束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在什么地方開始偏折?

學生回答后引出板書: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媒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媒質(zhì)時,在兩種媒質(zhì)的界面處發(fā)生偏折的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強調(diào)定義中“斜”、“入”、“另一種媒質(zhì)”及“界面”幾字的函意。

(3)①讓學生畫出實驗圖形,并指定一位同學將圖形畫在黑板上。

②教師介紹圖中各部分名稱,其中進入水中的光線叫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折射角。由實驗可知反射現(xiàn)象和折射現(xiàn)象可同時發(fā)生。反射定律中說明了反射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那么折射現(xiàn)象中有什么規(guī)律呢?下邊我們來做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4)演示:

①入射光線斜射入中心O處的水面上但射線不沿盤面進行。觀察:折射光線在哪兒。

②再將入射光線沿盤面斜射到盤中心O處的水面上,并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 S^察:折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和法線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變化。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jié)歸納得出:(板書)

2、①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和法線所確定的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c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教師:在實驗中可以看到:當入射角改變時,折射角也隨之改變,但總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結(jié)論:折射角總是小于入射角呢?

問:(對照板圖)若改CO為入射光線時,它在空氣中的折射光線會在哪兒呢?(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線會沿著原來入射光線的路徑射出,即:OA。

問:此時,折射角還小于入射角嗎?(否)(如有條件在此可演示光從水斜射入空氣時的實驗,以證實:折射角不是總小于入射角。)

問:在什么情況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質(zhì)中時,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書)

②光從真空(或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質(zhì)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教師:綜合以上兩條即為折射規(guī)律。

(6)問: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質(zhì)中呢?(強調(diào)“斜”字)看以下實驗。

演示;讓入射光線垂直(沿法線)射入水中。

問: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線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線在哪?(傳播方向不變)說明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種特殊情況。(板書)

注意:當入射光線垂直射入另一種媒質(zhì)中時,其傳播方向不改變。

教師:到現(xiàn)在,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看玻璃磚后面的粉筆時,為什么會有兩種不同的結(jié)論了,而這兩種結(jié)論都是正確的,只是觀察這一現(xiàn)象時所在的位置不同。當粉筆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磚里時,在玻璃磚內(nèi)仍按原來的傳播方向射至玻璃與空氣的界面上,因還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傳播方向仍不改變,如圖。若觀察者恰在這一光束的路徑上,逆著其傳播方向看去,則不會感覺到粉筆錯位了。那么如何解釋“錯位”的感覺呢?請同學們課下討論研究。

4、課堂學習:(1)p19練習一,1、2題并訂正答案

(2)就書中的“想一想”,讓全班學生畫出光路圖,并令一學生畫在黑板上。全班訂正。

5、總結(jié)新課:

學生自己總結(jié),教師訂正,同時強調(diào):折射現(xiàn)象與反射現(xiàn)象中的區(qū)別;可以把折射規(guī)律中的第二條內(nèi)容縮寫成“光疏密,折近法”說明其函意。

6、布置作業(yè);

(1)閱讀課文。

(2)總結(jié)反射現(xiàn)象與折射現(xiàn)象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p20的第3題做實驗,并回答問題,寫在作業(yè)本上。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5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源的作用、電壓的單位,知道生活、生產(chǎn)中常見的電壓值。

2.知道電壓表是測量電路兩端電壓的儀表和電壓表在電路中的符號3.通過練習會將電壓表接到被測電路的兩端測電壓,會讀電壓表的讀數(shù)。

教學重難點

知道電壓的單位,學會使用電壓表測量電路兩端的電壓,會讀電壓表的讀數(shù)。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前面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電源能夠提供電能,電路中有了電源形成通路就可以讓電荷在電路中做定向移動,開成電流。但同學們再深入思考一下,為什么電荷可以做定向移動呢?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課件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觀看。

過渡語:了解了學習目標,請根據(jù)自學指導認真自學課本,時間約7分鐘

二、先學環(huán)節(jié)

(一)出示自學指導

課件展示自學指導,請同學們帶著下列問題看課本P55-56頁內(nèi)容,勾畫知識點并記憶,可查資料但要獨立完成:

1.閱讀課本p55—56,了解電源的作用,電壓的單位、符號,電壓常用單位及其換算,知道生活、生產(chǎn)中常見的電壓值。

2.看課本p57—58,知道電壓表的作用及在電路中的符號,記住電壓表的使用方法,會使用電壓表是測量電路兩端電壓。

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完成檢測題。

(二)學生自學教材,師巡視

(三)自學檢測反饋

要求:7分鐘完成自學檢測題,讓5個小組的的同學到黑板前展示,書寫成績和題目成績記入小組量化,要求書寫認真、規(guī)范,下面同學交換學案,小組長組織成員用紅筆將錯誤畫出,準備更正。

1.要在一段電路中產(chǎn)生電流,電路兩端就要有________,在電路中提供電壓的裝置是________。

2.電壓用字母________表示,國際單位是________,簡稱________,符號是________。電壓的單位還有________、________,它們的換算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

3.記住幾種常見的電壓值: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______節(jié)蓄電池的電壓:______

家庭照明電路的電壓:________手機電池的電壓:________對人體的安全電壓:________

4.電壓表的使用方法:①電壓表要與被測電路________聯(lián)。②電壓表接進電路時,應當使電流從________接線柱流入,從________接線柱流出。③被測電壓能不能超過電壓表的量程?________

5.怎樣在電壓表上讀數(shù)(與電流表讀數(shù)類比)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

三、后教環(huán)節(jié)

(一)展示交流,統(tǒng)一答案

先交換學案,然后更正。選取4個小組同學分別展1個題目,下面同學提出修改和補充建議,老師要做出及時評價,2分鐘時間讓學生用紅筆更正,提出先學中未解決的疑惑,小組或全班討論解決。

(二)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小組合作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并用電壓表測出小燈泡和干電池兩端的電壓,進一步總結(jié)電壓表的使用和讀數(shù)方法。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6

一、教學目的:

1.會按照電壓表使用規(guī)則正確使用電壓表,會選擇電壓表的量程和試觸,會正確讀出電壓表的示數(shù),會用電壓表測量電池的電壓。

2.通過實驗研究串聯(lián)電池組和并聯(lián)電池組的電壓跟每節(jié)電壓的關系。3.通過實驗研究串聯(lián)電路、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關系。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會按照電壓表使用規(guī)則正確使用電壓表

2.通過實驗研究串聯(lián)電池組和并聯(lián)電池組的電壓跟每節(jié)電壓的關系。

3.會用電壓表測量電池的電壓。

4、通過實驗研究串聯(lián)電路、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關系。

三、教具準備:

每組三節(jié)干電池,電壓表,兩個阻值不同的小燈泡,開關,導線若干。

進行新課:

研究干電池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時的電壓關系;

串聯(lián)電路、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關系。

四、教學過程:

(一)、將兩節(jié)相同的干電池按圖6-8并聯(lián)組成電池組,用電壓表測這個并聯(lián)電池組的電壓,將測量數(shù)據(jù)填入表2內(nèi)。分析并聯(lián)電池組的電壓跟每節(jié)電池的電壓之間的關系,寫出結(jié)論。

表2:并聯(lián)電池組的電壓

干電池Ⅰ的電壓(V)干電池Ⅱ的電壓(V)并串聯(lián)電池組的電壓(V)

結(jié)論:。

第二部分:研究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關系

一、按圖6-9將L1、L2組成串聯(lián)電路,用電壓表分別測出:燈泡L1兩端的電壓U1,燈泡L2兩端的電壓U2,燈泡L1與L2串聯(lián)的總電壓U。要求:

先畫出將電壓表接入電路的三幅電路圖,并標出電壓表的"+""-"接線柱。學生自己設計記錄表格,做好記錄后,分析實驗結(jié)果,寫出結(jié)論。

(二)、按圖6-10,將L1、L2組成并聯(lián)電路,用電壓表分別測出燈泡L1兩端的電壓U1,燈泡L2兩端的電壓U2,A、B兩點之間的總電壓U。要求:

先在作業(yè)本上畫出將電壓表接入電路的三幅電路圖,并標出電壓表的"+"、"-"接線柱。學生自己設計記錄表格;做好記錄后,分析實驗結(jié)果,寫出結(jié)論。

實驗完畢,斷開電源,整理儀器,進行講評。

4.小結(jié):由學生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和所得到的結(jié)論。

(1)串聯(lián)電池組的電壓等于各節(jié)電池的電壓之和。并聯(lián)電池組的電壓等于每節(jié)電池的電壓。(2)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在并聯(lián)電路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并且總電壓等于各支路兩端的電壓。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

3、理解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理解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2、通過實驗,初步探究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2、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理解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課前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乒乓球、飲料瓶(去底)、彈簧測力計、細線、鋁塊

學生:彈簧測力計、細線、燒杯、水、鹽水

圓柱體(標有等距離空格)等體積的鐵塊和鋁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萬噸巨輪能在海面乘風破浪,平穩(wěn)航行;節(jié)日的氣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魚可以在水中輕盈地上下游動。提問:這些現(xiàn)象都蘊含了什么物理知識?

學生:浮力

師:對,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浮力的產(chǎn)生及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設計意圖: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推進新課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體是誰?

(教師提示:閱讀課本,結(jié)合二力平衡條件,受力平衡與物體運動狀態(tài)關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體的受力情況)

學生活動:(討論回答)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會受浮力嗎?浮力該如何測量?

演示實驗:(1)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鋁塊,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為鋁塊所受重力。

(2)把鋁塊浸沒在水中,看看示數(shù)有什么變化。

請同學分析實驗現(xiàn)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同時得出測量浮力的一種方法。

學生活動:(對比、分析、討論得出)(1)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種測量方法:稱重法F浮=G-F拉

3、浮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演示實驗:(1)如圖甲,將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無底飲料瓶中,向飲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來。

(2)如圖乙,用手堵住飲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來。乙

學生活動:對比兩次乒乓球受到水的壓力情況,結(jié)合課本上的浸在液體中的正方體受到液體的壓力情況,得出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其上、下表面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力差。

(教師提示:根據(jù)液體內(nèi)部壓強知識,分析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壓力情況)

(設計意圖:八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于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需要借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你認為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閱讀課本P51實驗,并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說出你的猜想和依據(jù)。

學生活動:討論、說出猜想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對提出猜想進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猜想猜想總結(jié):①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

③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

④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浸在液體中物體的密度有關

2、要驗證上述猜想,應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學生:控制變量法

3、分組實驗,每小組同學探究其中一個猜想

學生活動:①各小組針對本組要探究的猜想,設計實驗步驟及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然后進行探究實驗

②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結(jié)論

③各組派代表匯報實驗過程及得出的結(jié)論

教師活動:①巡回指導實驗操作

②對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給出評價

③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

結(jié)論: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密度、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對猜想進行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課堂小結(jié):

1、浮力的定義及產(chǎn)生原因

2、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液體的密度,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

(四)當堂檢測

1、用彈簧測力計在空氣中稱一物塊,測得重為12N,將其一部分浸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8N,則該物體受到的浮力為N.

2、將一實心鋁球分別浸沒在水、鹽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的是()

A、水B、酒精C、鹽水D、無法確定

板書:

10.1浮力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托的力

2、方向:豎直向上

3、測量方法:稱重法:F浮=G-F拉

4、產(chǎn)生原因: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力差

二、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液體的密度

2、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

教學反饋:

1、課堂容量較大,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練習不夠,留待課后完成,

2、學生在探究實驗中提高了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學會了稱重法測浮力,為下一節(jié)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基礎。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機械能及機械能的單位。

(二)教具

斜槽,鋼球,木塊,橡皮筋,壓縮彈簧等。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鑒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通過“怎樣才算做了功”的提問,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兩要素。

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塊,并將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說明木塊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塊沒有在重力方向上運動,所以重力對木塊沒有做功。繼而用手推動木塊,使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重力仍然沒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進而強調(diào)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功的兩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兩者的乘積。

2.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jié)果“鋼球?qū)δ緣K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物理學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3.進行新課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停靠在木塊一側(cè)(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通過演示實驗,概括出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課本圖1-1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qū)⒛緣K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qū)δ緣K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上面的實驗表明鋼球從較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么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通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jié)論。將質(zhì)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jié)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③換用不同質(zhì)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jié)論:運動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jié)實驗結(jié)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zhì)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物體由于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游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并推動紙彈移動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解釋彈性形變: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fā)生的形狀變化,叫做形變。如果外力撤消,物體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彈性形變。如:拉長的彈簧,壓扁的皮球,彎曲的鋼鋸條,上緊的鐘表發(fā)條等。

利用課本圖1-4的實驗,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為節(jié)省課堂時間,課前將兩個性質(zhì)相同彈簧,按照課本圖1-4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先后將拉緊彈簧的繩燒斷,兩次砝碼被彈起的高度不同。彈簧壓得越緊,放松時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彈性勢能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jié)的蘋果是否具有重力勢能?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jié)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機械能:讓學生分析靜止在桌面上的鋼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勢能)繼而讓學生分析在桌面上滾動的鋼球具有什么能?通過分析得知滾動的鋼球既有動能,又有勢能。

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一個物體既有動能,又有勢能,那么動能和勢能的和就是它的總機械能。

(4)能量的單位: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lián)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結(jié)

通過以下問題的討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能量、動能、勢能、機械能等概念及機械能的單位。

(1)高山上有一塊大石頭,穩(wěn)穩(wěn)地待在那里,它有沒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舉幾個物體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飛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勢能是5焦,具有的動能是4焦,這只球具有的總機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鉛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勢能不相等,若使它們的重力勢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從斜槽上端滾下的小球,它有沒有重力勢能?在它下滾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大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在滾下的過程中有沒有動能?它的動能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四)說明

1.能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認識它比較困難。應緊扣教材,從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來認識能量。這實際上是說“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盡管這種說法不甚嚴謹,但比較通俗、易懂。

2.關于動能,應講明運動的物體能夠?qū)ζ渌矬w施力,并推動物體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為容易講清彈性形變的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并做功,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將彈性勢能提到重力勢能之前講。

3.勢能應是物體系統(tǒng)(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舉高的重錘能夠做功,應當是重錘和地球組成的系統(tǒng)具有勢能。而重力勢能表現(xiàn)它做功本領時,通常有一個重力勢能先轉(zhuǎn)化為動能的過程。但在本節(jié)課中都不宜引入這些內(nèi)容。只能讓學生粗略地知道,舉起的物體能夠做功。

4.勢能的大小是相對的。對初中學生來說也不能引入勢能的相對性。只能統(tǒng)一地用地面做為零勢能面來分析問題。

5.小結(jié)中的問題(5),暗含著勢能和動能的轉(zhuǎn)化,目的為下一節(jié)課作準備。

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1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熱機的效率

(2)了解提高效率的途徑

能力目標:

用物理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受技術(shù)與社會的聯(lián)系,建立廢物利用的觀念。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從提出問題入手,讓學生思考熱機中的效率指的是什么,講解了熱機的效率并指出了蒸氣機的效率很低,內(nèi)燃機的效率較高、又詳細分析了內(nèi)燃機的能流圖,并說明了其中損失的能量是哪些,而有用的機械能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對于火電站教材也利用能流圖詳細的介紹了各個過程中的能量損失,而轉(zhuǎn)化為電能的部分也是其中一部分、并指出了造成能量損失的一些原因。

在此基礎上,教材聯(lián)系實際情況,分析了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人們利用損失的能量開闊思路用于其他的用途,達到了又節(jié)省能源又廢物利用改善了環(huán)境。

教法建議

本節(jié)內(nèi)容建議用學生實驗探究和自主學習的方法,利用能流圖分析問題還是首次接觸,可以結(jié)合圖解幫助學生想像,提高學生觀察能能力,分析能力、本節(jié)的一個較大特點是緊密聯(lián)系實際,考察了能量在具體過程中的損耗,要注意讓學生細致的分析問題,養(yǎng)成縝密的思維形式、注意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學生要能夠利用所學到的提高效率的方法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解決簡單的問題、教學中要結(jié)合技術(shù)和社會的關系,了解熱電站相比一般的火電站的優(yōu)點,并結(jié)合所生活的社區(qū),思考關于節(jié)能和環(huán)境保護的問題。

【課題】

熱機的效率

【重難點】

熱機的效率及影響熱機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提高熱機效率的方法和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熱機的效率

方法1、說明熱機不能把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全部利用,其中有一部分散失了,從而得出熱機的效率,可以畫餅圖分析出熱機效率的定義。教師提供資料,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例如蒸汽機、汽油機、柴油機等的實際效率。

教材中有內(nèi)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學生觀察內(nèi)燃機能流圖,思考哪些是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散失的能量,對于火電站也可以思考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方法2、教師在介紹完熱機的效率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課本上的內(nèi)燃機和火電站的能流圖來畫出餅圖,從餅圖中分析出哪些是用來做有用功的能量,哪些是損失的能量。

學生可以自行收集信息,說明一些機械的效率,并從中分析出內(nèi)燃機的發(fā)展趨勢,這種方法適用于教師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并善于控制課堂。

二、熱機效率的應用

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分析和探究的參考問題有:如何提高熱機的效率;熱電站是怎樣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汽油機的效率

【課題】

調(diào)查汽油機的效率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調(diào)查汽油機的效率,并就其不合理的地方盡量提供建議。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初三物理教案免費下載篇2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會用伏安法測電阻的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正確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zhì).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科學態(tài)度和團結(jié)協(xié)作的集體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用伏安法測電阻是電學中的一種基本測量,屬歐姆定律變換式的具體應用,對于加深歐姆定律和電阻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時又給學生提供初中常用電學器材綜合使用的&39;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根據(jù)課題設計實驗電路圖,掌握正確的操作順序是本節(jié)的重點,根據(jù)電路圖進行實物接線并且排除接線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故障是難點所在.

教法建議

本節(jié)擬采用先討論,后設計方案,再進行實驗的方法進行學習.

考慮到中學生的思維特點,由淺入深地加以引導,循序漸進地提出下面的幾個問題:

(1)怎樣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值?電路圖是什么?

(2)需測哪些物理量?

(3)怎么算出電阻?這個算出的值有誤差嗎?

(4)怎么減小誤差?

(5)怎么才會取得多組數(shù)據(jù).

按以上思維過程,學生很容易想到用變用器去改變待測電阻中通過的電流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變阻器也就呼之欲出了,突出了變阻器在此實驗中的中心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完成預習作業(yè)情況并按下面的實驗報告加以糾正.

實驗目的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

實驗原理變形

實驗器材學生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待測電阻、單刀開關各一個,導線若干.

實驗電路圖

實驗步驟

(1)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2)檢查無誤后,閉合開關s,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分別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shù),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電壓U(V)

電流I(A)

電阻R()

1

2

3

實驗記錄表格

待測電阻R的平均值

2.教師強調(diào)實驗注意事項

(1)連接電路時提示學生

①開關要處于斷開位置.

②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的位置.

③電源電壓選用4V.

④電壓表選用3V量程,電流表選用0.6A

⑤注意認清電壓表、電流表的“+”、“-”接線柱.

(2)指導學生連接電路時強調(diào):

先連“主電路”即由電阻R、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單刀開關、電源組成的串聯(lián)電路,檢查無誤后再接電壓表.

3.進行分組實驗

(1)教師巡回指導、檢查學生分組實驗的情況,及時解決實驗中發(fā)生的問題.

(2)指導學生正確讀出電流表、電壓表上的數(shù)值.

(3)注意觀察,盡可能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操作.

(4)掌握實驗進展,記錄下實驗做得好的小組.

4.實驗總結(jié)

(1)選幾組匯報實驗結(jié)果.

(2)指出實驗中的優(yōu)點、缺點,特別是實驗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作為今后的教訓.

907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万色印象美业有限公司| 球形钽粉_球形钨粉_纳米粉末_难熔金属粉末-广东银纳官网 | 医学动画公司-制作3d医学动画视频-医疗医学演示动画制作-医学三维动画制作公司 | 2025黄道吉日查询、吉时查询、老黄历查询平台- 黄道吉日查询网 | DWS物流设备_扫码称重量方一体机_快递包裹分拣机_广东高臻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商-PLC控制柜变频控制柜-非标自动化定制-电气控制柜成套-NIDEC CT变频器-威肯自动化控制 | 江西自考网| 锌合金压铸-铝合金压铸厂-压铸模具-冷挤压-誉格精密压铸 | 智慧食堂_食堂管理系统_食堂订餐_食堂消费系统—客易捷 | 无菌检查集菌仪,微生物限度仪器-苏州长留仪器百科 | 杭州门窗厂家_阳光房_包阳台安装电话-杭州窗猫铝合金门窗 | 国产液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厂家-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WTB5光栅尺-JIE WILL磁栅尺-B60数显表-常州中崴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风信子发稿-专注为企业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服务 | 优秀的临床医学知识库,临床知识库,医疗知识库,满足电子病历四级要求,免费试用 | 异噻唑啉酮-均三嗪-三丹油-1227-中北杀菌剂厂家 | 沥青灌缝机_路面灌缝机_道路灌缝机_沥青灌缝机厂家_济宁萨奥机械有限公司 | 深圳活动策划公司|庆典策划|专业公关活动策划|深圳艺典文化传媒 重庆中专|职高|技校招生-重庆中专招生网 | 塑胶地板-商用PVC地板-pvc地板革-安耐宝pvc塑胶地板厂家 | 流水线电子称-钰恒-上下限报警电子秤-上海宿衡实业有限公司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_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不卡_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AV_精品一区美女视频_日韩黄色性爱一级视频_日本五十路人妻斩_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4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四区_国产小萍萍挤奶喷奶水_亚洲另类精品无码在线一区 |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环评网|环评论坛|环评报告公示网|竣工环保验收公示网|环保验收报告公示网|环保自主验收公示|环评公示网|环保公示网|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师|规划环评|环评报告|环评考试网|环评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跨境物流_美国卡派_中大件运输_尾程派送_海外仓一件代发 - 广州环至美供应链平台 | 冷凝水循环试验箱-冷凝水试验箱-可编程高低温试验箱厂家-上海巨为(www.juweigroup.com) | 伸缩器_伸缩接头_传力接头-巩义市润达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深圳市索富通实业有限公司-可燃气体报警器 | 可燃气体探测器 | 气体检测仪 | 密集架|电动密集架|移动密集架|黑龙江档案密集架-大量现货厂家销售 | 化妆品加工厂-化妆品加工-化妆品代加工-面膜加工-广东欧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中矗模型-深圳中矗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 清水混凝土修复_混凝土色差修复剂_混凝土色差调整剂_清水混凝土色差修复_河南天工 | 控显科技 - 工控一体机、工业显示器、工业平板电脑源头厂家 | 钢格板|镀锌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格栅板|钢格板|钢格栅板|热浸锌钢格板|平台钢格板|镀锌钢格栅板|热镀锌钢格栅板|平台钢格栅板|不锈钢钢格栅板 - 专业钢格板厂家 | 全自动过滤器_反冲洗过滤器_自清洗过滤器_量子除垢环_量子环除垢_量子除垢 - 安士睿(北京)过滤设备有限公司 | MES系统-WMS系统-MES定制开发-制造执行MES解决方案-罗浮云计算 | 纯水设备_苏州皙全超纯水设备水处理设备生产厂家 | 北京乾茂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通辽信息港 - 免费发布房产、招聘、求职、二手、商铺等信息 www.tlxxg.net | 暴风影音| 丝印油墨_水性油墨_环保油墨油漆厂家_37国际化工 | GAST/BRIWATEC/CINCINNATI/KARL-KLEIN/ZIEHL-ABEGG风机|亚喜科技 | 瓶盖扭矩仪(扭力值检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