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好的教案應該包括合理的教學過程,包括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環節。如何寫出優秀的高三化學教案大全?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化學教案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

第二節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藥品:氯酸鉀(另加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

(2)反應原理:

/

(3)發生裝置:給固體加熱裝置。

/

(4)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氣法: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收集氧氣時應注意: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收集完畢時,應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燈,目的是防止試管內溫度驟然降低,壓強減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熱的試管內使試管炸裂。

<2>用瓶口向上排氣取氣法收集氧氣:導管在集氣瓶內應接近瓶底。

(5)驗滿:

用排氣取氣法收集氧氣,要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其方法是: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口,若復燃,證明氧氣已收集滿。

(6)實驗室制氧氣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1>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導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氣泡)。

<2>裝:把藥品裝入試管內(如以KMnO4制氧氣時,試管口應塞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KMnO4粉末進入導管)

<3>固:把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要夾在試管中上部)

<4>點:點燃酒精燈加熱(先給試管均勻預熱,然后集中在試管有藥品的部分加熱)

<5>收:收集氣體(滿水無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氣,取出水中)

<6>移:把導氣管移出水面(防止先熄滅酒精燈,引起試管內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熱的試管,使試管炸裂)

<7>熄:熄滅酒精燈。

(7)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特點:“一”變“多”。可表示為A=B+C,與化合反應一樣都是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之一。

(8)催化劑、催化作用

<1>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叫催化劑,又叫觸媒,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要理解“改變”的含義,它包括加快和減慢兩層含義。

<3>催化劑具有選擇性,既不是“萬能”的,又不是“惟一”的。如二氧化錳在氯酸鉀的分解中是催化劑,但不是任何反應的催化劑。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2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化學、必修二、專題二、第一單元《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過程、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了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并能用于說明有關問題。

2、認識可逆反應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化學平衡狀態。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于我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在實際生活生產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學反應速率問題,所以把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定為本節重點。而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學習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據具體外界條件的變化,造成反應速率變化,通過實驗分析比較。便成為突破難點的關鍵。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本節課以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來設計教學,采用發現,探究的教學模式,其主要過程設計為:

創設情景、引導發現、探索問題→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題目→組織探究學習活動、收集信息→概括→實際應用→完善體系。

二、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三、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雖然屬于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并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后再回到生產、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同學們以前所學的化學反應知道,不同的反應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應需要加熱或使用催化劑等問題進行設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從實驗探究入手創設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學反應的快慢的教學

【情景設計】讓學生列舉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化學反應速率有快有慢的實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在物理上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那么在化學上怎樣定量的表示化學反應進行得快慢呢?運用物理知識引出化學反應的速率的概念加強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

【自學】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表達式及單位。通過自學對3個要點的總結,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到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作用,培養了學生自學和總結的能力。

【練習】解答習題,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通過習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難點。

【總結】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上述化學反應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2.無論濃度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學反應速率一般為正值。第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教學

可從化學反應的快慢主要取決什么?一個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它們是如何影響的?來進行質疑。從幾組實驗比較得到結論: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濃度、表面積等。

第三、化學平衡的教學

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是重點。教學過程中,先利用學生熟悉的“溶解一結晶”現象,復習溶解結晶平衡認識平衡的特點,從教學的模式,采用直觀的圖示認識平衡,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學習變得直觀、易懂。通過邏輯分析、化學實驗等遷移至化學。

板書設計

一、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達式:v(B)=△c(B)/t

4、單位:mol/(L?s)或mol/(L?min)

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參加反應的物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

〔1〕溫度的影響

〔2〕濃度的影響

〔3〕壓強的影響

〔4〕催化劑的影響

〔5〕接觸面積的影響

三、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的概念

2.化學平衡的特征

3.化學平衡的標志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3

【考綱掃描】

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高考預測】[《學海導航》p10例

1、2p112]

離子反應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內容,從近幾年高考命題來看,該部分知識的考察主要體現在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判斷、離子共存及推斷等,尤其是根據信息書寫離子方程式或化學方程式的形式應該留意。

【學法導航】

1、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主要抓住二個原則,一是符號書寫是否正確,包括:①原理是否正確②化學式與離子形式拆合是否正確,二是是否守恒,包括原子守恒、電荷守恒,氧化還原反應還要轉移電子守恒。

2.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型試題,所給離子方程式常見的錯誤有:①不能正確使用化學式與離子符號;②反應前后電荷不守恒;③反應原理不正確或反應不符合實際;④反應物相對量的影響。

3.解答離子共存的選擇題,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一是判斷離子共存,還是判斷不共存;二要看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堿性、酸性、無色透明、pH為多大;三看離子間是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等。總之,要注意審清題意,充分挖掘出題設的隱含條件;要把離子自身的特點同題干中給定的限制條件結合起來分析。

(1)注意溶液隱含的酸堿性,如酸性溶液(H+)、堿性溶液(OH-)、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c(H+)=10-12molL-1的溶液、由水電離出c(H+)=10-12molL-1溶液、投入鋁產生氫氣的溶液、在pH=13的無色溶液中等。

(2)注意無色溶液和有色離子不匹配,常見的有色離子有:Fe3+(黃色)、Cu2+(藍色)、Fe2+(淺綠色)、MnO4-(紫色)。

(3)注意溶液中隱含的氧化性離子與還原性離子不能共存。如Fe3+與S2-、I-,MnO4-與I-,NO3-(H+)與Fe2+等。

【典例精析】

1、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例子方程式是()

A.向次氯酸鈣溶液通入過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

B.足量的CO2通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中

CO2+CO32-+H2O=2HCO3-

C.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氫鎂溶液反應:HCO3-+Ca2++OH-=CaCO3+H2O

D.在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H4+=3Fe3++NO+2H2O

【解析】A選項CO2過量,應該生成HCO3-方程式應為:ClO-+CO2+H2O=HClO+HCO3-;B選項生成NaHCO3應該沉淀析出,正確的方程式為:CO2+CO32-+H2O+2Na+=2NaHCO3C選項要考慮到Mg(OH)2為沉淀即可,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答案D。

2.在下列溶液中,各組離子一定能夠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Na+、、、Fe3+

B.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Fe2+、Mg2+、、

C.c(H+)=10-12molL-1的溶液:K+、Ba2+、、

D.碳酸氫鈉溶液:K+、、、H+

【解析】選項A中使酚酞溶液呈紅色,則溶液必定呈堿性,則OH-與Fe3+不能共存;選項B中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強氧化性與Fe2+不能共存;選項C中c(H+)=10-12molL-1的溶液呈堿性,在堿性溶液中,這些離子均能共存;選項D中與H+不能共存。答案:C。

【隨堂訓練】[1-8為單選,9-10為雙選]

1.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恰好為中性:

Ba2++OH-+H++SO42-=BaSO4+H2O

B.NH4HCO3溶液與過量KOH濃溶液共熱:NH4++OH-NH3+H2O

C.稀硝酸和過量的鐵屑反應:3Fe+8H++2NO3-=3Fe3++2NO+4H2O

D.KI溶液與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I-+H2O2+2H+=2H2O+I2

2.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是

A.過氧化鈉固體與水反應:2O22+2H2O==4OH-+O2

B.向明礬[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C.向次氯酸鈉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lO-+SO2+H2O=Cl+SO42-+2H+

D.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氣中:4Fe2++O2+4H+=4Fe3++2H2O

3.常溫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加入金屬鎂能產生H2的溶液中:Na+、Fe3+、SO42-、NO3-

B.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K+、Mg2+、ClO-、SO42-

C.能使Al3+生成沉淀的溶液中:NH4+、Na+、SiO32-、HCO3-

D.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0mol/L的溶液中:Al3+、SO42-、NO3-、Cl-

4.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AgCl沉淀在氨水中溶解:AgCl+2NH3H2O====Ag(NH3)2++Cl-+2H2O

B.碳酸氫鋇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Ba2++HCO3-+OH-=BaCO3+H2O

C.氨氣通入醋酸溶液中:NH3+H+=NH4+

D.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鐵粉:3Fe+8H++2NO3-=3Fe2++2NO+4H2O

5.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無色溶液中:K+、Na+、Cr2O72-、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NO3-、Al(OH)4-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SO42-、NO3-、Mg2+

④在由水電離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

⑤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后加熱既有氣體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溶液:Ca2+、HCO3-、NH4+、AlO2-

⑥能使酚酞變紅色的溶液:Na+、C1-、S2-、SO32-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⑥D.④⑤⑥

6.某無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離子中的若干種(忽略水電離出的H+、OH),依次進行下列實驗,且每步所加試劑均過量,觀察到的現象如下:

步驟操作現象

(1)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pH大于7

(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蕩,靜置CCl4層呈橙色

(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產生

(4)過濾,向濾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產生

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肯定含有的離子是③④⑤B.肯定沒有的離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離子是①⑥D.不能確定的離子是③⑥

7.下列是某同學對相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所作的評價,其中評價合理的是

編號化學反應離子方程式評價

A碳酸鈣與

醋酸反應CO32-+2CH3COOH=

CO2+H2O+2CH3COO-錯誤。碳酸鈣是弱電解質,不應寫成離子形式

B苯酚鈉溶液中

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

CO32-+2C6H5OH正確。

CNaHSO3的水解HSO3-+H2OSO32-+H3O+錯誤。水解方程式誤寫成電離方程式

D等物質的量的

FeBr2和Cl2反應2Fe2++2Br-+2Cl2=

2Fe3++Br2+4Cl-錯誤。Fe2+與Br-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化學式不符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

SO42-、CO32-等離子。當向該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質的量濃

度的NaOH溶液時,發現生成沉淀物質的量隨NaOH溶液

的體積變化的圖象如右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是H+、NH4+、Mg2+、Al3+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Na+

C.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D.反應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為Na2SO4

9、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用惰性電極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2Cl-+2H+H2+Cl2

B.用銀氨溶液檢驗乙醛中的醛基: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3NH3+2Ag+H2O

C.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2C6H5O-2C6H5OH+2CO32-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

10.常溫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pH=6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H3H2O分子

B.由水電離出來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Al3+可能大量存在

C.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SO2-

4、Na+,C6H5O-

D.常溫下,C(H+)=0.1molL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O-

3、Na+、I-、K+

11.現有幾種離子:

陽離子Na+、Mg2+、Al3+、Ba2+、NH4+

陰離子OH-、Cl-、NO3-、SO42-、HSO4-

A、B、C、D、E是由它們組成的五種可溶于水的固體(每種離子只能用一次),分別取它們進行實驗,結果如下:

①將D與E的溶液混合加熱,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②將B與E的溶液混合,產生白色沉淀,向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一定量的E溶液中逐滴加入C溶液,先無明顯現象,后來產生白色沉淀,且該沉淀可溶于A溶液

④D固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解為水和另外兩種氣體單質

⑴根據以上條件推斷并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ABC

⑵寫出A溶液與E溶液恰好完全反應至溶液呈中性的離子方程式:

⑶若1gD固體在一定溫度下分解生成水蒸氣時放熱1.49KJ的熱量,寫出該

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12..已知稀溴水和稀氯化鐵溶液都呈黃色,若在足量的稀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蕩后溶液呈黃色,現對溶液呈黃色的原因進行探究。

(1)僅限選用的儀器和試劑有:燒杯、試管、玻璃棒、量筒、膠頭滴管、藥匙;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四氯化碳、硫氰化鉀溶液、硝酸銀溶液、淀粉碘化鉀溶液,完成以下實驗探究過程:

【提出假設】

假設①:溶液呈黃色不是發生化學反應所致,是溶液中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學式,下同)。

假設②:溶液呈黃色是發生化學反應所致,是溶液中引起的。

【設計實驗方案】

為了驗證上述假設①和假設②的推斷,請用簡要的文字說明你的實驗方案:

假設①方案:。

假設②方案:。

(2)根據高中所學的知識判斷,你認為(填假設①或假設②)的推斷是正確的;若選用淀粉碘化鉀溶液驗證你的假設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稀溴化亞鐵溶液中通入過量氯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課后訓練】《學海導航》p81-82

學案3參考答案:

選擇題D、D、D、A、C、D、C、C、BD、CD

11⑴A.NaHSO4B.MgSO4C.AlCl3⑵2H++SO42-+Ba2++2OH-=BaSO4+2H2O

⑶NH4NO3(s)=2H2O(g)+N2(g)+1/202(g)H=-119.2kJ/mol

12.(1)①Br2;②Fe3+假設①方案:向黃色溶液加入CCl4,振蕩,靜置,下層溶液呈橙紅色。假設②方案:向黃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為(血)紅色

(2)假設②;不可行;因為Br2和Fe3+都能把Iˉ氧化成I2使溶液都變藍,無法得出結論。

(3)2Fe2++4Brˉ+3Cl2==2Fe3++2Br2+6Clˉ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4

一、要集中精力,做好復習工作。

高三是高考前最后的沖刺階段,時間緊張,在這么關鍵的時間里,同學們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復習工作。要穩定情緒,拋開其他雜念,全力以赴地迎接高考。

二、要緊跟學校教師課堂教學,按照老師的指導做好每部分的專項復習。

在復習階段,要跟緊學校教師的復習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每個部分的專項復習,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各個知識板塊的典型習題。

三、復習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在復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沒有搞懂的知識點,要及時請教老師或者和同學商討。問題不過夜,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每復習一個知識點,就牢牢地掌握這個知識點。

四、在抓住主干知識,落實基礎的前提下,做好成套的練習。

高考的復習,除了要抓住主干知識點,落實基礎,也要在此基礎上,做些成套的練習。因為理科綜合試卷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科,滿分是300分,考察時間是2個半小時。三科時間如何分配,需要不斷的練習,按自己的特點合理分配。

1,【實驗的復習】

重視對基本實驗的復習,培養學生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要通過典型實驗,深入理解化學實驗原理(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結果的處理、實驗安全、實驗評價等,能處理實驗中出現的非預期現象,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也要學會準確、簡練、全面地表述實驗現象、結果、過程以及結論。切實提高實驗能力。

2,【不要“迷戀”復習資料】

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比盲目做題更重要。

復習是一個學習階段,將已經學過的各章各節的知識在整體觀念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豁然開朗,融會貫通,從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到整門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

復習固然可以提高能力檔次,但是提高還是有一定極限的,學生要量力而行,能使精力、時間發揮的效果,在復習中貫徹拼搏精神,力爭更好的效果。

3,【復習時要注意的問題】

各類習題或是各種考試題,無非都是設置一些新情景和條件,要求考生分析解決一些問題。這里所考核的,實際上就是接受信息(包括已經學過的知識、從做過的實驗中所得到的信息、考卷上所給的信息等等)、處理信息(將這些信息進行調用、篩選、轉換、重組)和輸出信息(運用文字、符號、方程式、圖表等表達方式)的能力。這三方面的能力培養要靠平時訓練積累的。

但練習量必須合理,以保證質量為前提,避免簡單的機械重復和陷入“題海”。通過練習要達到強化記憶、熟練地掌握知識、找出存在的問題、彌補薄弱環節、擴大知識的應用范圍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要善于反思。在復習過程中,特別是做題、單元考試、大型考試后,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復習有沒有實效,知識和技能是否獲得了鞏固和深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作進一步思考,

要講求規范。注意規范化學用語的使用(如化學專用名詞、化學反應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離方程式以及化學式、結構式、電子式等),規范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力爭使基礎知識和技能一一過關。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用途;

2、使學生了解工業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簡單生產過程;

3、使學生了解合成洗滌劑的優缺點;

4、使學生了解油脂與日常用品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油脂的氫化的水解反應。

教學難點:

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

通過復習酯的結構和性質,引導學生認識油脂的結構和性質,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用具:

豬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錄像帶。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人類生命活動所需的六大營養素中,哪些能作為供能物質?

[生]糖類、油脂、蛋白質。

[引入新課]我們這節課就學習第二類供能物質—油脂。

[板書]第三節油脂

[展示]豬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樣品。

[師]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油脂,它們外觀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態,有的呈液態。

脂肪:固態油脂

油:液態油脂

[師]對。室溫下,動物油一般呈固態,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態,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總稱。

[板書]油脂

[問]有些同學認為多汽肥肉,就會使人發胖,因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發胖嗎?人體內的脂肪都是由攝入的動物油脂轉化成的嗎?

[生]不是。攝入過多的糖類了可以使人發胖,因為糖類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轉化為脂肪。

[師]好些同學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實,人體中的脂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一種備用能源,當人進食量小,攝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機體消耗的能量時,就要靠體內的脂肪來提供能量,滿足機體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類提供能量的2倍還多!而且油脂還可以促進人體對某些維生素的吸收,因此,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適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學過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請同學們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屬于哪一類化合物?

[生]屬于烴類。

[師]而我們今天要學的油脂卻屬于酯類,下面我們來討論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板書]一、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生物課上講過的三大營養素的代謝,脂肪在人和動物體內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問]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CH2—OH

CH—OH

CH2—OH

[師]請大家寫出其結構簡式。

[學生板演]

[講述]油脂就是由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們提到過哪些高級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師]請同學們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學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1COOH

[講述]還有一種常見的高級脂肪酸叫軟脂酸,化學式為C15H31COOH。

[副板書]軟脂酸C15H31COOH

[問]這三種高級脂肪酸哪些是飽和的?哪些是不飽和的?

[生]硬脂酸和軟脂酸是飽和酸,油酸是不飽和酸。

[師]請同學根據酯化反應的原理,寫出上述三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的酯的結構簡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軟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5H31COO—CH2

C15H31COO—CH

C15H31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學生活動]

[講述]我們用同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反應生成的油脂中有一個烴基是相同的,這樣的油脂叫單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稱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烴基,則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

R2--COO—CH

R3--COO—CH2

R1、R2、R3相同為單甘油酯

R1、R2、R3不同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過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質呢?請同學們根據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油脂,說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二、油脂的性質

1、物理性質: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比水輕、不溶于水。

[問]在炒菜時,如果衣服上濺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這是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揮發。

[板書]易溶于有機溶劑。

[講述]工業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機溶劑這一性質,用有機溶劑來提取植物種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鍋如何洗滌?

[學生甲]用熱堿液洗。

[學生乙]用洗潔凈洗。

[師]同學們說得都對,但用熱堿液洗和用洗潔凈洗反應原理是不同的,用熱堿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學性質,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學性質?

[板書]2、化學性質

[講述]天然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結構中往往含有不飽和烴基。那么依據油脂的結構特點,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生]可以發生加成反應和水解反應。

[師]對。油脂和H2發生的加成反應叫油脂的氫化。下面請同學們以油酸甘油酯為例,寫出油脂和氫氣加成反應的方程式。

[板書](1)油脂的氫化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3H2→

[教師講述并補充反應條件]這個反應常溫下是不能進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劑和在加熱、加壓的條件下進行。那么油脂的氫化反應在工業上有何用途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96第一段。

[過渡]油脂作為酯類,能發生水解反應,那么酯類水解的條件是什么?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6

教學重點: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平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難點: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復習】師生共同復習鞏固第一課時相關知識。

(1)根據鹽類水解規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鋁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鹽溶于水高于濃度增大的是

A.B.C.D.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內在因素有哪些?

【講解】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越低。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講解】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會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設疑】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

【講解】根據鹽的組成及水解規律分析。“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為常規判斷依據。

分析: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酸堿性的相對強弱?

【講解】“越弱越水解”

例題:分析溶液與溶液的堿性強弱?

∵的酸性比酸性強。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堿性強于溶液堿性。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講解】電解質水溶液K存在著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定量關系,也存在量的大小關系。

(1)大小比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據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鹽溶液,根據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系(恒等式關系)

①應用“電荷守恒”分析:

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如溶液中,陽離子有和,陰離子有,,,根據電荷守恒原理有:

②應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

晶體中,

在溶液中:

【例題】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A.

B.

C.

D.

【講解】溶液中存在二個守恒關系

a.電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體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種:,及

∴…………………………………(2)

將(2)-(1)得

綜上分析,關系正確的有A.C.D。答案:[B]

隨堂練習

1.在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A.

B.

C.

D.

2.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熱攪拌下加入一種試劑過濾后,再加入適量鹽酸,這種試劑是()

A.B.C.D.

3.下列各物質中,指定微粒的物質的量為1:1的是()

A.中的和B.的純水中和

C.中電子和中子D.明礬溶液中與

4.下列溶液加熱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質固體的是()

A.B.C.D.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溶液(約1mol/L),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溶液和溶液的體積比約是。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溶液代替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若用固體代替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泡沫滅火器內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里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里的原因是。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為鹽溶液性質(酸性或堿性)的常規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堿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堿陽離子濃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陰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堿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方法:加酸(),抑制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溶液中混有雜質。方法:加熱,促使水解,使生成除去。

4.典型例題

5.擴展

探究實驗

本節教學中以“是否鹽溶液都顯中性?”為設問,以實驗探究形式引入教學,在本節課后,也可做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如:在了解正鹽溶液的酸堿性的本質后,提出問題“酸式鹽的水溶液是否都顯酸性?”

用pH試紙分別測NaHSO4、NaHSO3、NaHCO3三種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討論分析原因。

分析:結果是有的酸式鹽顯酸性,有的酸式鹽卻顯堿性,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討論分析,拓寬知識面,活躍學生思維。

探究習題

一題多變

原題:在氯化銨溶液中,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變題一:100毫升0.1摩/升鹽酸與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變題二:將pH=3的鹽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和后,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NH4+]>[Cl-]>[H+]>[OH-](B)[NH4+]>[Cl-]>[OH-]>[H+]

(B)[Cl-]>[NH4+]>[H+]>[OH-](D)[Cl-]>[NH4+]>[OH-]>[H+]

變題三:一種一元強酸HA溶液加入一種堿MOH反應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A)加入的堿過量(B)酸與堿等物質的量混和

(C)生成的鹽不水解(D)反應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點撥:通過改變設問角度,改變化學過程,改變或增減已知條件,能大大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刻性。一題多變有效的兩種形式為:⑴對同一知識點,按思維層次遞進一題多變。⑵對同一知識點進行題型變換和條件變換。

上題中,按照思維層次的遞進原則進行設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7

一、教材分析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本概念為基礎,與實驗緊密聯系,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今后繼續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且抽象又難于理解的特點。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認識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于“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學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米、千克等。可采用類比方法,類比方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學生熟悉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容性,有利于對這兩個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

位;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系;了解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

質量之間的換算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探究的意識。

(3)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黑板

六、教學方法

采用創設情境方式,通過故事(一粒米的稱量)和生活實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觀的橋梁。通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感受概念的生成過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8

《基本營養物質》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糖類和蛋白質的檢驗方法;

2.掌握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水解反應、反應條件對水解反應的影響;

3.了解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簡單分類、主要性質和用途;

【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觀察實驗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及分析思維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①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組成特點;

②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及檢驗方法;

③蔗糖的水解反應及水解產物的檢驗

三、教學方式:問題解決學習,小組討論合作,小組實驗探究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意圖

新課引入:同學們中午都吃些什么?米飯、面條、蔬菜、肉、雞蛋以拉家常方式引入課題,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環節一:三大營養物質的組成特點提出問題:根據表3-3思考討論如下問題:①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上有什么共性;你能說出它們的類別?②糖類各代表物的分子式有何特點?它們之間又有何聯系?③分析葡萄糖和果糖的結構式有何特點?④通過以上分析你對哪些物質屬于糖類有何認識?

⑤油和脂在組成上有何區別?⑥如何鑒別它們?檢驗?

小組熱烈討論,匯報結果學生通過討論分析糖有個基本的認識,

環節二葡萄糖淀粉蛋白質的特征反應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強調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分組實驗,記錄現象,總結葡萄糖、淀粉、蛋白質的檢驗自己動手,讓學生在做中學

環節三水解反應(共性)蔗糖水解教師邊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油脂的水解較復雜,由酯化反應的特點----水解反應---油脂水解的產物----兩種環境下產物的差異---皂化反應

蛋白質水解產物----各種氨基酸

觀察、記錄、思考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環節四自主學習三大營養物質的存在與應用閱讀、討論了解常識,培養自學能力歸納總結表達能力

環節五課堂小結見板書特出重點,形成知識體系

環節六課堂小測

板書設計

第四節基本營養物質

一、糖類、油脂、蛋白質的化學組成

1.共性和屬類

都含C、H、O三種元素都是烴的衍生物,其中油脂屬于酯類

2.分類與同分異構現象

二、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性質(鑒別方法)

(一)特征反應(特性)

1.葡萄糖①新制氫氧化銅產生磚紅色沉淀,醫學上用于診斷糖尿病

②銀鏡反應制鏡工業,熱水膽瓶鍍銀(還原性糖或者-CHO的檢驗方法)

2.淀粉—常溫下淀粉遇碘(I2)變藍

3.蛋白質①顏色反應②灼燒

(二).水解反應(共性)

①單糖不水解,二塘、多糖水解產物是單糖

②油脂酸性、堿性水解(皂化反應)

③蛋白質水解產物氨基酸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9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類為中心,介紹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的分類。第二節《離子反應》從有無離子參加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第一課時學習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情況,并從電離的角度深化酸、堿、鹽的定義,水到渠成的轉入離子反應的討論。第二課時從概念出發,結合探究實驗總結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本節內容在中學階段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學好這一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對溶液的導電性,電解質的概念、復分解反應的概念等知識已有一定的認識,知道電解質在溶液中能電離出離子,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知道酸、堿、鹽的溶解性。但是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離理論初步接觸,因此本節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學生正處在15、16歲的年齡階段,好奇心較強,興趣不太穩定,邏輯思維正在日趨發展中,在知識學習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根據以上分析及《化學新課程標準》,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教學方法如下: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含義。

2.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3.使學生掌握簡單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交流、發言、實驗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了實驗是學習化學和探究化學過程的重要途徑。

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之善于觀察,敢于實踐.

3.通過討論與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反思的習慣。發揚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實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之情。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與取得成功的關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離子反應的實質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難點:實驗現象的分析、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四、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計算機輔助教學

難點突破:

1.精心設計實驗:將教材實驗設計為4個學生為一組的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參與到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能分享實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之情。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與取得成功的關系。

2.利用計算機軟件的動畫模擬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全面觀察,理解微觀本質,使抽象知識變得更形象,便于學生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突破難點。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本節課的難點。為突破該難點,我做如下設計:初學時讓學生按書寫步驟進行訓練。第二步是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的關鍵和難點。學生的主要錯誤是不熟悉,不知道也不熟悉哪些能改寫成離子,哪些不能改寫離子,要指導學生復習酸、堿、鹽的溶解性(課本第110頁)。采用自學、反饋練習、糾正錯誤的方法,使同學們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得到及時的糾正。并且要將書寫難點分散到其他教學環節,在學習離子反應的意義時,設計練習4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在得出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時,設計練習3個書寫。

五、學習方法

采用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交流的習慣。

六、教學準備

1.實驗儀器:試管、試管架、膠頭滴管、毛刷。

2.實驗藥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KCl溶液、酚酞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學生準備:x人一組進行實驗。

七、教學過程

總體構思:

教學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探究→實驗研究→引導分析→引導歸納→鞏固練習

學習序:明確問題→實驗研究→分析現象→形成概念→理解應用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展示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鋇溶液,通過學生書寫它們的電離方程式,得出它們之間的反應是——離子反應——引出今天要探討的課題——離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0

教學目標:

1、系統的歸納總結出酸堿鹽的種類、性質、轉換

2、進一步分析鞏固復分解反應條件

3、能熟練鑒別幾種物質

重點、難點:酸堿鹽的性質;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特殊離子的鑒別

考點及考試要求:物質分類中酸、堿、鹽相關內容一直是化學學科中尤為重要的內容,知識點延伸領域較廣,也是中考中占據分值的考點,重點突出較多,難點同樣很多,很多學生學習此處內容時較為吃力、需要多總結歸納、強化訓練。

教學內容

知識框架

一、概念:

1、酸的組成——氫離子+酸根離子

2、堿的組成——金屬離子+氫氧根離子

3、鹽的組成——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酸根離子

4、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AB+CD=AD+CB(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氣體三者之一)

5、稀釋濃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斷攪動,使產生的熱量迅速地擴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里。

6、中和反應——酸跟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二、酸的性質:(1)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無色酚酞不顯色

(2)酸+多數金屬氧化物=鹽+水

(3)酸+堿=鹽+水

(4)酸+鹽=新酸+新鹽

(5)酸+活潑的金屬=H2+鹽

二、堿的性質:(1)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2)堿+多數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3)堿+酸=鹽+水

(4)堿+某些鹽=另一種鹽+另一種堿

1、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碳反應:2NaOH+CO2=Na2CO3+H2O

2、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硫反應:2NaOH+SO2=Na2SO3+H2O

3、氫氧化鈉跟三氧化硫反應:2NaOH+SO3=Na2SO4+H2O

4、氫氧化鈣跟二氧化碳反應:Ca(OH)2+CO2=CaCO3↓+H2O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氫氧化鈉跟稀硫酸反應:2NaOH+H2SO4=Na2SO4+2H2O

6、氫氧化鈉跟稀鹽酸反應:NaOH+HCl=NaCl+H2O

7、生石灰跟水反應:CaO+H2O=Ca(OH)2

三、鹽的性質:(1)鹽+某些金屬=另一種鹽+另一種金屬。

(2)鹽+某些酸=另一種鹽+另一種酸。

(3)鹽+某些堿=另一種鹽+另一種堿

(4)鹽+某些鹽=另一種鹽+另一種鹽

1、硫酸銅溶液跟鐵反應:CuSO4+Fe=ZnSO4+Fe鐵表面覆蓋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淺綠色

2、碳酸鈉跟鹽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3、碳酸氫鈉跟鹽酸反應:NaHCO3+HCl=NaCl+H2O+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4、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5、硝酸銀跟稀鹽酸反應:AgNO3+HCl=AgCl↓+HNO3有白色沉淀產生

6、氯化鋇跟稀硫酸反應: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產生

7、氫氧化鈣根碳酸鈉溶液反應:Ca(OH)2+Na2CO3=2NaOH+CaCO3↓有白色沉淀產生

8、硝酸銀溶液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gNO3+NaCl=AgCl↓+NaNO3有白色沉淀產生

9、氯化鋇溶液跟硫酸鈉溶液反應:BaCl2+Na2SO4=2NaCl+BaSO4↓有白色沉淀產生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1

一、新課程標準要求

⑴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⑵認識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它們的轉化關系。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有機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節,在以往的教科書中沒有專門講解。本節教學要在幫助學生復習再現烴及烴的衍生物結構、性質、相互轉化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有機合成的過程;理解有機合成遵循的原則;初步學會使用逆推法合理地設計出有機合成的線路;同時培養并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合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順利學習本模塊第五章進入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時代及選修一《化學與生活》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讓學生感受合成的有機物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認識到有機合成是有機化學服務于人類的橋,是有機化學研究的中心,是化學工作者改造世界、創造未來最重要的手段,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2.學生情況分析:有機合成是有機物性質的應用,要求學生在前兩章及本章前三節的學習基礎之上熟練掌握好各類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相互衍生關系以及重要官能團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礎知識。因此在本節之前我們上了一節《烴及烴的衍生物》的鞏固課,幫助學生把學過的有機化學知識形成知識網,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官能團結構與性質的辯證關系,掌握重要有機物相互轉化關系,能夠從斷鍵、成鍵的角度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讓學生的認知盡可能達到其“最近發展區”,這樣為我們本節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本節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使學生掌握烴及烴的衍生物性質及官能團相互轉化的一些方法

②讓學生初步了解逆向合成法的思維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小組討論、歸納、整理知識,培養學生對有機物性質和官能團轉化方法的歸納能力。

②通過有機物的合成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信息遷移能力。

③通過分析有機合成過程鞏固各類有機物的結構、性質及相互轉化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體會新物質的不斷合成是有機化學具有的特殊的科學魅力,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的教育。

②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

③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以化學主人翁的身份體會化學學科在生產、生活中的實用價值,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教學設計流程與教學設計

㈠教學設計理論依據

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皮亞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㈡教學策略與方法選擇標準

根據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內容與層次,化學教學內容的具體特征,高二學生的年齡與思維發展情況,我班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特征,化學學科的特征(研究方法思想、邏輯結構),教師的教學優勢能力及我校化學教學的技術條件。

㈢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式教學、啟發式教學

㈣重、難點突破

本節的學習重點逆合成分析法,我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初步了解逆合成分析法,再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來理解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方法,最后利用圖表引導學生掌握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體會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過程。

五、教學過程

【活動1】

我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福島核電站起火爆炸、核輻射危害、核輻射防護服及生活中的有機合成材料,通過社會的熱點問題的呈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出本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了解有機合成在人類社會進步中的意義,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活動2】

學生自學教材初步了解有機合成的定義、任務、過程。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獨立利用教材內容資源進行學習,了解什么是有機合成、明確要進行有機合成的任務是什么、要完成有機合成需要怎樣的過程、如何進行思考等,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信息素養。

【活動3】

學生小組討論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合成乙烯、氯乙烷、乙醇。本活動的目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為學生搭建平臺學習,以便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和掌握的規律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評價不僅知道了如何制取乙烯、氯乙烷、乙醇,更重要的是還知道了可以用過已經學過的有機化學反應用多種方法制取同一物質,激活了學生理解新知識的橋梁。為順利完成活動4提供了真實的學習情境。

【活動4】

學生通過完成練習歸納完成問題導學3,再現官能團間的轉化關系。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利用活動3中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知識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某種官能團的轉化有多種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滲透在實際應用進行物質合成時,必須依據某些原則選取合理的方法,從而順利過渡到逆合成分析法。

【活動5】

學生自學教材體會“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并展示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

本活動的內容是本節的重點及核心知識,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理解這些重點知識、核心知識的形成過程,學案上采用圖表引導學生構建乙二酸二乙酯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初步學會利用逆合成分析法設計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通過交流展示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及自信心,進一步體會如何利用逆推法解決具體有機合成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給學生充分表現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學會學習。

【活動6】

學生討論小結有機合成的原則,在前面的活動中已經滲透了有機合成的一些原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討論歸納總結。考慮到本節是有機合成的第一節基礎課,鑒于學生的基礎,可能總結不夠全面,我再利用大屏幕幫助學生完善。這樣可為以后評價合成線路打下基礎。

學生觀看大屏幕“20世紀在有機合成方面獲諾貝爾化學獎的重要事件”,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達標訓練】

達標訓練共安排了兩道題,一題涉及的是正合成分析法,另一題是逆合成分析法。難度逐漸加深。

【活動7】

學生完成達標訓練1,再小組討論,最后板演展示化學方程式。

本題已經給出合成路線,只要求學生根據合成路線寫出各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本題所寫的化學方程式均是以前沒有學過的,但是可利用官能團之間的轉化關系正確寫出化學方程式。學案將本題作為達標訓練第一題的目的有三個:一是通過實例讓學生了解如何畫合成路線圖;二是通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考察學生對官能團相互轉化關系的掌握情況,同時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三是讓學生感覺此題并不簡單,但經過思考又可以解出正確答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活動8】

學生用5分鐘獨立完成,用2分鐘組內討論合成路線,學生搶答展示合成線路。

第2題要求學生能夠設計出合成路線,考察學生對本節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使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為下一節的導學案的設計提供依據。

【總結】通過分析、總結本節課重點使學生認識到有機合成在人類生活中的重大意義,體會到新化合物的不斷合成使有機化學具有特殊的魅力。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體驗化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2

內容簡介:

要點、常見有機物的檢驗(官能團的檢驗)

常用的試劑及所檢驗的物質有:①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烯烴、炔烴、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鹽、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均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②溴水:烯烴、炔烴、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鹽、葡萄糖均可使溴水褪色(加成或氧化反應)。

③銀氨溶液:凡含有—CHO的有機物如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均可發生銀鏡反應。

④新制的Cu(OH)2堿性懸濁液:常溫下,多羥基的物質如甘油、乙二醇、葡萄糖都能溶解新制的Cu(OH)2得絳藍色溶液,羧酸與Cu(OH)2發生中和反應得藍色溶液。含—CHO的物質與新制Cu(OH)2堿性懸濁液加熱有磚紅色Cu2O沉淀生成。

⑤FeCl3溶液:與苯酚反應形成紫色溶液。

⑥水:利用有機物的水溶性大小及密度大小進行檢驗。

要點:物質的鑒別

鑒別方法:

1、不用任何試劑鑒別多種物質

(1)先依據外觀特征,鑒別出其中的一種,然后再利用他們去鑒別其他的幾種物質。

(2)若均無外部明顯特征,可考慮能否用加熱或焰色反應區別開來。

(3)若以上述兩種方法都不能鑒別時,可考慮兩兩混合法。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3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我們已步入高三最后一個學期。為了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作為高三化學教師,我制定以下計劃。

一、總體要求與任務:

總體要求:把握好20__年高考動向,加大和加強學生練習;認真備好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精選學生的練習題和考試題;多關心學生,培養學生的應試狀態。力爭以優異的成績完成總校下達的高考任務。

任務:本學期計劃完成"物質結構與性質"復習,"化學實驗"新課和復習,二輪專題復習和高考模擬沖刺的練習。專題復習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基化合物等五個專題。高考模擬沖刺有10套精選練習。同時,精選各地優秀試題組卷練習。

二、對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經過第一輪系統的基礎知識點的復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概念已經掌握得比較清楚和牢固,基本規律和方法已經比較熟練,答題規范也有所提高,化學成績也在不斷的進步。但由于學生思維能力、認識水平、學習基礎等發展不平衡,有少數同學沒有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高考大綱中的所有考點:物質的量、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堿金屬、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鹽類水解、物質結構和性質、工藝流程、化學實驗等等。難點:做好各部分的知識點的總結,知識結構的梳理;總結各種題型的解題規律和解題方法、技巧;研究高考的動向、高考的信息并對高考作出比較準確的預測。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學期初集思廣益,制定詳細教學計劃,謀劃教學策略,使每個教師都對工作目標及自己的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2、關注好零界生和優秀學生,做好因材施教。

3、所選專題具有針對性,綜合性。

4、抓基礎(基本概念及規律)、練規范(思維過程及書寫過程)、求精準(語言表述及用詞)。

5、適當進行實戰訓練(單科、理綜)

五、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基礎知識系統復習

采取按章節順序復習的方式進行,貫徹"以講引導,以練落實,學用結合,全面提高"的方針,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能力為核心"的原則,使學生掌握《考試大綱》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第二階段:專題復習階段

本階段是對第一階段復習的歸納總結和深化,以專題或板塊復習為主,貫徹"精備精講,概念成網絡;精選精練,知識成體系"的原則,培養學知識遷移、靈活處理和綜合分析的能力,通過專題歸納和專題訓練達到提高能力的&39;目的。

第三階段:模擬練考階段

本階段選用具有一定綜合性、難度適中、近似于高考試題模式的套題對學生進行強化模擬訓練。重點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貫徹"以練為主,輔以精講"的原則。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糖類的組成和分類

.掌握葡萄糖的結構簡式和重要性質,

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了解果糖的性質和它在結構上跟葡萄糖的差別

科學方法:引導和啟發和實驗驗證的方法.

重點、難點;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什么是糖?哪些物質屬于糖?

[學生討論]

[講解]糖類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曾經用一個通式來表示:cn(h2o)m;

因為在最初發現的糖類都是有c、h、o三種元素組成,并且

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個數比恰好是2:1.當時就誤認為糖是由碳和水組成的化合物.現在還一直在沿用這種叫法,

通式并不反映結構:h和o并不是以結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通式的應用是有限度的:鼠李糖c6h12o5甲醛乙酸乳酸等

[設問]如何給糖類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呢?

[板書]糖類:從結構上看,它一般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們的物質.

[板書]糖的分類:單糖低聚糖多糖

[過渡]在單糖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等.下面我們有重點的學習葡萄糖以及簡單了解其它單糖.

[板書]一.葡萄糖

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

物理性質:白色晶體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甜味水果蜂蜜)

分子式c6h12o6(180)最簡式:ch2o(30)

結構簡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或cho(choh)4ch2oh

化學性質:

1還原反應:

銀鏡反應:

ch2oh(choh)4ch+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h2o+3nh3

與新制cu(oh)2作用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h2o

2與氧氣反應(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3.酯化反應:與乙酸、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

[指導]讓學生學會寫復雜的反應方程式.

制法:淀粉催化(硫酸)水解

催化劑

(c6h10o5)n+nh2o=====nc6h12o6

用途:

營養物質:c6h12o6(s)+6o2(g)=====6co2(g)+6h2o(l)+2804kj

醫療糖果制鏡和熱水瓶膽鍍銀

二.果糖

分子式:c6h12o6(與葡萄糖同分異構)式量180存在水果蜂蜜

比蔗糖甜純凈的果糖是白色晶體,通常是粘稠的液體,易溶于水.

結構簡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多羥基酮)

化學性質:可以發生銀鏡反應!

【隨堂檢測】

[小結]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復習掌握原電池、電解、電鍍、金屬的腐蝕和防護原理。

能力培養:根據知識點的復習培養總結、歸納的能力,培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應用電化學的知識綜合、歸納,理論聯系實際。

科學方法:應用實驗研究問題的方法。

重點、難點原電池與電解池的比較。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一、電化學知識點的復習

【設問】

電化學中有哪些知識點是重點要掌握的呢?

學生活動

回答:

原電池與電解池的不同點;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以及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兩極反應的判斷和書寫;電化學的應用。

很好,我們可以將電化學的知識歸納在網絡圖中,哪一個同學能夠寫出?

【投影】知識點的歸納,網絡圖

學生打出投影:

1.常見的電池

【設問】

①構成原電池的材料是什么呢?

②原電池的原理是什么呢?

③它的原理與電解池有什么不同?

④常見的電池的類型?

看錄像或投影:

回答:

①原電池是由金屬與金屬或非金屬,電解質溶液構成的。

②原電池是由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③它的原理與電解池不同,因為電解池是由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④常見的電池有:干電池;蓄電池。

幾種電池示意圖:

【設問】

根據示意圖你能說明電池的種類嗎?

回答:

鋅錳電池(干電池)、鉛蓄電池、燃燒電池(氫氧燃燒電池、甲烷燃燒電池)等。

【設問】

①電池的兩極各發生了什么反應?

②電池正、負兩極應該如何確定?

它的兩極與電解池的兩極有什么不同點?

③在可逆電池中,充電、放電過程是應用了原電池的原理還是電解池的原理?

回答:

①活潑的金屬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

不活潑的金屬為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②原電池與電解池的兩極不相同,表現在:原電池活潑金屬是負極,而電解池與電源負極相互聯結的就是負極(陰極)。

原電池兩極金屬的金屬活動性必須不同,而電解池兩極可以是惰性電極,也可以是金屬電極。

③放電的過程是應用了原電池的原理,而充電過程應用了電解池的原理。

【講解】

電池可以分為可逆電池和不可逆電池,比如:干電池、燃燒電池等都是不可逆電池,它們在發生反應時有氣體或生成的物質無法在相同的條件下返回,所以,稱為不可逆電池。

【設問1】

請舉例說明不可逆電池(展示學生解剖的干電池)?

干電池的兩極材料是什么?

電解質溶液是什么?

兩極反應式如何書寫?

總反應如何書寫?

回答1:

如:鋅-錳電池

兩極材料是Zn、MnO2

電解質溶液是:NH4Cl

負極:Zn-2e=Zn2+

總反應:Zn+2NH4=Zn2++2NH3↑+2H2↑

【評價】糾正學生的錯誤,寫出正確的反應。

【設問2】

還有什么實例呢?

兩極材料是什么呢?

電解質溶液是什么呢?

回答2:

再如:鋅-銅電池,負極-Zn,正極-Cu。

負極:Zn-2e=Zn2+,電解質溶液——稀硫酸。

正極:2H++2e=2H=H2

總反應:2H++Zn=H2↑+Zn2+

什么是可逆電池呢?(看前面的圖)

誰能寫出兩極反應式?

總反應式又如何書寫呢?

(教師指導學生書寫)

鉛蓄電池是可逆電池

兩極反應式:

負極:Pb-2e=Pb2+

總反應:

【練習】

書寫兩極反應式。

若有:

(1)銅、鋅、稀硫酸

(2)銅、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的腐蝕

(3)鋅、鐵放在食鹽水中

(4)氫、氧燃燒電池(電池的產物負極為H2O,正極則有大量的氫氧根生成)

(5)甲烷燃燒電池(電池負極甲烷燃燒失去電子,在堿性條件下

根據信息寫出(4)、(5)的電池總反應式。

板演:

(1)負極:Zn-2e=Zn2+

正極:2H++2e=2H=H2

(2)負極:2Fe-4e=2Fe2+

正極:O2+4e+2H2O=4OH-

(3)負極:2Zn-4e=2Zn2+

正極:O2+4e+2H2O=4OH-

(4)負極:2H2+4OH--4e=4H2O

正極:O2+4e+2H2O=4OH-

總反應:2H2+O2=2H2O

正極:2O2+8e+4H2O=8OH-

【設問】

誰能夠將燃燒電池小結一下呢?

回答:

在燃燒電池反應中確定哪一極發生的是什么反應的關鍵是:

負極發生氧化反應,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

總反應式為:兩極反應的加合;

書寫反應時,還應該注意得失電子數目應該守恒。

【評價】回答的很好。

燃燒電池反應中確定哪一極發生的是什么反應的關鍵是:

負極: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

正極: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

2.分析電解應用的主要方法和思路

【設問】

電解質在通電前、通電后的關鍵點是什么呢?

在電解時離子的放電規律是什么呢?

電解的結果:溶液的濃度、酸堿性有無變化?

回答:

通電前:電解質溶液的電離(它包括了電解質的電離也包括了水的電離)。

通電后:離子才有定向的移動(陰離子移向陽極,陽離子移向陰極)。

放電規律:

陽極:

金屬陽極>S2->I->Cl->OH->含氧酸根

陰極:

Ag+>Cu2+>Pb2+>Fe2+>Zn2+>H+>Mg2+

溶液的離子濃度可能發生變化如:電解氯化銅、鹽酸等離子濃度發生了變化。

因為溶液中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放電,所以酸堿性可能發生改變。

請同學們看下列的歸納表格。

3.原電池、電解池、電鍍池的判

斷規律

(1)若無外接電源,可能是原電池,依據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判斷,主要有“三看”。

【設問】看什么呢?

回答:

看電極;看溶液;看回路。

【投影】

先看電極:兩極為導體且活潑性不同,有一個先發生化學反應。

再看溶液:兩極插入電解質溶液中。

【設問】

這樣就可以形成電池了嗎?

回答:

不能。

對,還應該看回路:形成閉合回路或者兩極板相接觸。

【設問】

若有外接電源,兩極插入電解質溶液,并有回路,可能是什么池?

回答:

是電解池。

【評價】不完全正確。(糾正后看投影)

(2)若有外接電源,兩極插入電解質溶液,可能是電解池或者是電鍍池。

【設問】為什么呢?

回答:

當陽極金屬與電解質溶液中的陽離子相同時,則為電鍍池,其余的情況是電解池。

【評價】很好,根據電解液、根據陽極的電極材料,確定電解或電鍍。

二、電化學的應用

1.原電池原理的應用

【設問】

請同學們根據已經復習的知識回答原電池原理的應用及依據?

回答:

應用到實際中有:

(1)由電極反應現象確定原電池的正極和負極,用來判斷電極金屬活動性強弱。

(2)分析判斷金屬腐蝕的快慢程度。

(3)由電池反應分析判斷新的化學能源的變化,判斷放電、充電。

【投影】

【評價】學生總結的很好,看以下歸納。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原電池原理的三個應用和依據:

(1)電極反應現象判斷正極和負極,以確定金屬的活動性。其依據是:原電池的正極上現象是:有氣體產生,電極質量不變或增加;負極上的現象是:電極不斷溶解,質量減少。

(2)分析判斷金屬腐蝕的速率,分析判斷的依據,對某一個指定金屬其腐蝕快慢順序是:

作電解池的陽極>作原電池的負極>非電池中的該金屬>作原電池的正極>作電解池的陰極。

判斷依據:

(1)根據反應現象原電池中溶解的一方為負極,金屬活動性強。

(2)根據反應的速度判斷強弱。

(3)根據反應的條件判斷強弱。

(3)由電池反應分析判斷新的化學能源的變化,分析的思路是先分析電池反應有關物質化合價的變化,確定原電池的正極和負極,然后根據兩極的變化分析其它指定物質的變化。

【練習】1.下列五個燒杯中均有天然水

鐵被腐蝕由快到慢的順序是:______。

回答:

從圖和復習歸納的方法可以分析,有外接電源時鐵放在電源的正極,鐵被腐蝕的最快;若放在負極腐蝕的最慢;原電池中,兩極的金屬活動性差別越大,反應越快,但若有活動性強于鐵的金屬存在則鐵不被腐蝕(保護了鐵),所以此題的答案是:

(4)、(2)、(1)、(3)、(5)。

2.電解規律的應用

【設問】

電解規律的應用有什么內容?

回答:

主要應用是:依據電解的基本原理分析判斷電解質溶液。

【設問】

如何恢復電解液的濃度呢?(舉例說明)

回答:

電解液應先看pH的變化,再看電極產物。欲使電解液恢復一般是:

電解出什么物質就應該加入什么,如:電解飽和食鹽水在溶液中減少的是氯氣和氫氣,所以應該加入的是氯化氫。

【設問】

如果電解硫酸銅時,要恢復原來的濃度應該加入什么呢?

回答:

因為電解硫酸銅時,生成的是銅和氧氣,所以應該向溶液中加入氧化銅。

【設問】

電解在應用中還應該注意什么呢?

回答:

在分析應用問題中還應該注意:

一要:不僅考慮陰極、陽極放電的先后順序,還應該注意電極材料(特別是陽極)的影響;二要:熟悉用惰性電極電解各類電解質溶液的規律。

【練習】

用石墨電極電解1mol/L的下列溶液,溶液的pH不變的是______。

(1)HCl(2)NaOH

(3)Na2SO4(4)NaCl

回答:

鹽酸溶液電解產生氯氣和氫氣,溶液的pH升高。

氫氧化鈉溶液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溶液的pH升高。

硫酸鈉溶液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溶液的pH不變。

氯化鈉溶液電解產生氫氧化鈉、氫氣和氯氣,溶液的pH升高。

所以(1)、(2)、(4)溶液的pH都增大。

答案:pH不變的是(3)。

以上的四種溶液電解后,如何使其濃度恢復到原來的濃度呢?

回答:

在(1)中應該加入氯化氫。

在(2)中應該加入一定量的水。

在(3)中應該加入一定量的水。

在(4)中應該加入一定量的氯化氫。

3.綜合利用——實用電池與可逆電池

常見的電池應用是:

①干電池(Zn-Mn電池)

日常生活和照明。

②鉛蓄電池

應用于國防、科技、交通、化學電源等。

③鋰電池

密度小,壽命長應用于電腦、手表、心臟起搏器、火箭、導彈的電源。

④燃燒電池

污染小、能量轉化高,應用于高科技研究。

⑤其它電池

鋁電池:能量高、不污染環境應用于照明、野營作業。

回答:

應用在手電、心臟起搏器、海洋照明、航標電源。

今后我們還可以根據原理設計出更多更好的實用電池。

三、典型習題分析

【投影】

例題1如圖2-17,E為沾有Na2SO4溶液的濾紙,并加入幾滴酚酞。A,B分別為Pt片,壓在濾紙兩端,R、S為電池的電極。M、N是用多微孔的Ni的電極材料,它在堿溶液中可以視為惰性電極。G為電流計,K為開關。C、D和電解池中都充滿濃KOH溶液。若在濾紙中央點上一滴紫色的KMnO4溶液,K打開,接通電源一段時間后,C、D中有氣體產生。

(1)外電源的正、負極分別是R為____,S為_____。

(2)A附近溶液的現象是_______,B附近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

(3)濾紙上的紫色點向哪方移動____。

(4)當C、D里的氣體產生到一定量時,切斷外電源并接通開關K,經過一段時間,C、D中氣體逐漸減少,主要因為____,有關的反應式為_____。

根據圖分析回答:

(1)C、D產生氣體的體積是不相同的,由此可以判斷C端的氣體是氫氣,D端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所以確定R為負極而S端是正極。

(2)A附近的變化是變為紅色,因為D端放氧氣,N端為陽極,而A端為陰極,吸引陽離子,陽離子放電2H+-2e=H2。因為,電解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所以,此處OH-濃度增大,溶液顯紅色。而在B端發生OH-放電,其反應為:4OH--4e=2H2O+O2。

(4)氫氣和氧氣在堿的環境下發生的是電池反應,(類似燃燒電池),消耗了氫氣和氧氣。

(-)2H2+4OH--4e=4H2O

(+)O2+2H2O+4e=4OH-

【評價】此題是一道比較綜合的題,它考察了電化學知識的大部分內容。

此題的突破點是,示意圖中的兩種氣體的體積,由此確定電源的正、負極,使題中所有問題迎刃而解。這位同學分析得非常好,我們應該認真的讀題,抓住題中的突破口。

【投影】例題2用石墨電極電解100mLH2SO4和CuSO4混合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兩極各出現氣體2.24L(標準狀況),求原來溶液中CuSO4的濃度。

請同學們分析后給出答案。

回答:

陽極產生的氧氣為2.24L,陰極產生的氫氣為2.24L。

由CuSO4電解時放出的氧氣為0.05mol,計算是:

2Cu2+~O2

2/y=1/0.05y=0.1mol

c(Cu2+)=0.1/0.1=(mol/L)

【評價】

此題的突破口是根據題意分析出兩極各產生的氣體為2.24L;根據得失電子守恒。

同學們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

【投影】

例題3人工生成鋁表面的氧化鋁保護膜的方法是將表面光潔的鋁制品作為陽極放入盛18%H2SO4溶液的電解槽。通電一定時間,設陽極氧氣全部與鋁反應。

思考后回答:

通過的電量為1A×3600s=3600C(庫侖)。由3600C/96500C/mol等于0.037mol的電子。

今有表面積約1.0dm2的鋁制品,放入電解槽,通入1A的電流1h(小時),已知氧化鋁膜的密度為2.67g/cm3,則生成均勻的氧化膜的厚度是多少?

請同學們分析:

在從2molAl與1.5mol氧氣反應產生氧化鋁可知,得失電子為6mol。根據此反應計算出氧化鋁的物質的量,再根據氧化鋁的密度和表面求出氧化膜的厚度。

此題的答案是:24μm(微米)。

【評價】

同學們分析的比較清楚,在作此題時應該抓住時間、表面積、電量、物質的量的相互關系,應用數學方法得到正確的答案。

請同學們通過練習鞏固復習的知識,提高解題的能力,以適合生活、生產、科技的需要。

精選題

一、選擇題

1.銀鋅電池廣泛應用各種電子儀器的電源,它的充電和放電過程可以表示為:

反應的物質是[]

A.Ag

B.Zn(OH)2

C.Ag2O

D.Zn

2.應用惰性電極插入500mLAgNO3溶液中,通電電解,當電解溶液的pH從6變為3時(設陰極沒有H2析出,電解前后的溶液體積不變),電極上析出銀的質量是[]

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

二、非選擇題

離子組成符合下列情況的電解質,進行電解(各離子只能使用一次)。

(1)以碳棒為電極進行電解,電解質的含量減少,水量保持不變,兩極都有氣體生成,氣體體積相同,則該電解質的化學式為____,電解的電極反應____,電解的總方程式是____。

(2)以鉑絲為電極進行電解,水量減少,電解質的含量保持不變,兩極都有氣體生成,氣體體積為2∶1,則該電解質的化學式為____,電極反應式為____。

(3)惰性電解,電解質的含量減少,水的含量也減少,pH下降,則電解質的化學式為____,電解總的方程式____。

4.正在研究應用鋅頂替鉛的電池,它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容量又很大,其電池反應為2Zn+O2=ZnO,其原料為鋅和電解質溶液、空氣。請寫出:

(1)電極反應____,____。

(2)估計該電解質溶液應該用____(強的酸或強的堿)。

5.定溫下,將一定量飽和Na2SO4溶液用鉑電極通電電解。當陽極逸出amol氣體時,同時從溶液中析出mgNa2SO4?10H2O晶體,則原來飽和Na2SO4溶液的質量分數是____。

6.某學生試圖用電解法根據電極上析出物質的質量來驗證阿伏加德羅常數值,其實驗方案的要點為:

①用直流電電解氯化銅溶液,所用儀器如圖2-18。

②在電流強度為IA,通電時間為ts后,精確測得某電極上析出的銅的質量為mg。試回答:

(1)連接這些儀器的正確順序為(用圖中標注儀器接線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____,C接____,接F____。

實驗電路中的電流方向為____→____→____→C→____→____。

(2)寫出B電極上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

G試管中淀粉KI溶液變化的現象為______,相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

(3)為精確測定電極上析出銅的質量,所必需的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是______。

①稱量電解前電極質量

②刮下電解后電極上的銅并洗凈

③用蒸餾水清洗電解后電極

④低溫烘干電極后稱量

⑤低溫烘干刮下的銅后稱量

⑥再次低溫烘干后稱量至恒重

(4)已知電子電量為1.6×10-19C,試列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計算表達式:N=______。

答案

一、選擇題

1.D2.B

二、非選擇題

3.(1)HCl陽極:2Cl-—2e→Cl2↑陰極:2H++2e→H2↑

總反應式:2HClH2↑+Cl2↑

(2)KOH陽極:4OH--4e→2H2O+O2↑陰極:4H++4e→2H2↑

(3)CuSO4總反應式:2CuSO4+2H2O2Cu+2H2SO4+O2↑

4.(1)負極:Zn—2e→Zn2+正極:O2+4e+2H2O→4OH-

(2)強堿

6.(1)D、A、BF→B→A→C→D→E

(2)2Cl-—2e=Cl2,變藍色,2I-+Cl2=I2+2Cl-

(3)①③④⑥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了解)

說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了解)

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認識過程(理解)

研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情感態度】: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過程,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用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能力、技能】:進行有關的探究和實驗,學會提取、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在有關實驗、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探究等的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發現和研究歷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應過程以及相互關系;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難點:光反映和暗反應的過程;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三、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課件

四、課前準備: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引入光合作用對自然界的意義:生成氧氣,進而緊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層;直接或間接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進碳的循環。

(二)光合色素實驗: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種類

講述光合色素的種類、吸收光譜

(三)葉綠體的結構通過圖片和問題的引導,講述葉綠體的結構及其適應光合作用的特點。對恩格爾曼的兩個實驗進行討論,并進行表達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利用學生初中學過的關于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義。

引導學生對幾個主要的探索歷程資料進行閱讀,并找出相關階段的研究成果或觀點。特別講述用同位素追蹤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實驗

(五)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反應:以光合色素捕獲的光能的用處入手,并輔以板話,能量的是水脫氫,并放出氧氣和產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強調了光反應需要的條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應:目的是二氧化碳獲得h,被還原成為葡萄糖。二氧化碳與c5化合物結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獲得了[h]被還原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繼續參與循環。

歸納光合作用的本質:把利用光能,產生[h],把二氧化碳還原為葡萄糖,并把光能儲存在更加穩定的糖類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鞏固光合作用兩個階段的各種變化。以及兩個階段之間的關系。

(六)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系設計情景,引導學生了解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溫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利用哈密瓜之類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

(七)化能作用自養生物;異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過例子來講述葉綠體的苦惱。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7

一、學習的目標分析

(一)學習目標確定的依據

必修模塊要求選修模塊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

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1、能列舉鋁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

2、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對教材和教師給出的合金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信息加工。

(3)體驗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的互相影響的過程。

(4)通過完成小論文,體驗科學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并通過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動,增進感情,培養合作的精神。

(2)通過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的重難點分析

材料發展的歷史從生產力的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使,鑒于金屬材料在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本節主要學習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確選用金屬材料等。此外金屬材料自身還在不斷發展,傳統的鋼鐵工業在冶煉、澆鑄、加工和熱處理等方面不斷出現新工藝。新型的金屬材料如高溫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儲氫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態合金等相繼問世,大大擴展了金屬材料的應用范圍。所以介紹金屬材料面臨的挑戰,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基于以上觀點確立教學重點為:

(1)生活中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為本節的知識重點;

(2)培養學生的獲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

(3)解決怎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是教學重點

難點為: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在初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屬種類選了“鈉、鋁、鐵、銅”,具有代表性:除鈉外,其他三種金屬都是常見金屬,學生有感性的認識,能與日常生活中金屬的應用相結合。鑒于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編寫一節金屬材料的內容,以體現教科書內容的時代性,反應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

(二)教學的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1第三章第三節教學內容,是金屬知識的應用,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實物、圖片、錄象等展示,讓學生對金屬材料形成一個初步概念再學習

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過金屬材料及有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合理使用金屬材料的意

義。

合金以及金屬材料的內容學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識基礎,課標要求也僅為“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故不應過多介紹各種合金材料組成、性質、用途,以致過多使用課堂資源。應該著力開展實踐活動(小論文要延伸至課外,做好動員和指導即可),組織好關于選用材料的討論。這些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理應獲得相應的重視和教學資源。

(三)學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的資源建議

(一)利用大量的圖片信息和視頻材料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的教學中,可展示常見鐵和銅金屬材料的實物,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展示多種金屬材料的圖片或視頻,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合金等金屬材料的認識。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關網站

五、教學的方法、學習指導策略

這節課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落實“過程與方法”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建議靈活地應用多種學習方式,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1.獨立思考

2.交流討論

3.展示交流

4.學生小結

六、教學資源建議

(一)上網查閱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史

(二)可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就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交流討論

(三)任選你感興趣的關于合金的課題進行調查,完成一篇關于合金的小論文。

七、課堂的評價建議

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度,可以通過活動表現評價表的方式進行。

小組成員:

小組分工: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8

教學目標:

1.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實驗技能。

2.樹立安全意識,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

3.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能主動進行交流。

4.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條件控制、數據處理等方法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混合物的分離與離子的檢驗。

教學難點:物質檢驗試劑的選擇,蒸餾、萃取的操作,分離與提純過程的簡單設計。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知識梳理

知識點1.化學實驗的安全

一、實驗操作規程

(一)遵守實驗室規則

1.學生進入實驗室后,須按指定座位就坐,不準大聲喧嘩,不得亂扔紙屑、雜物等,保持室內安靜清潔。

2.實驗課前,學生要預習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驟。

3.學生實驗前要認真聽教師講解實驗目的和所用儀器、藥品的性能,弄清實驗步驟;實驗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做好記錄,寫好實驗報告。

4.要節約水電和化學藥品,愛護儀器設備。違反操作規程,損壞、拿走公物要按情節輕重和有關規定作相應處理,并記錄在冊。

5.實驗完畢后,要認真整理和清洗儀器,并放回原處;打掃實驗室并關好水、電、門、窗,經老師或實驗員驗收后方可離開。

(二)了解安全措施

1、劇毒藥品要單獨專柜保存。

2、實驗中主要做到五防:a.防爆炸;b.防暴沸;c.防失火;d.防中毒;e.防倒吸。

其具體操作如下:

①點燃可燃氣體H2、CO、CH4、C2H2、C2H4等之前先檢驗純度,防止不純氣體點燃爆炸。

②H2還原CuO和CO還原Fe2O3等實驗,在加熱CuO或Fe2O3之前應先通入H2或CO,將實驗裝置內的空氣排出后,再加熱,防止H2或CO與裝置的空氣混合受熱爆炸。

③制備有毒的Cl2、CO、SO2、H2S、NO、NO2等應在通風櫥中進行,尾氣應用適當試劑吸收,防止污染空氣。

④若加熱方法制取氣體,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在收集氣體時,先將導管從水中拿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倒吸。

⑤一些特殊實驗,還需加裝安全瓶。實驗室易燃、易爆、有毒化學試劑應有專人妥善存放。廢水、廢液應妥善處理。

二、常見事故的處理方法

(1)酸液濺到皮膚上,立即用較多水沖洗,若濃硫酸濺到皮膚上,應先用布拭去,再用水沖洗并涂上3%~5%的NaHCO3溶液。濃堿液濺到皮膚上,用較多有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大量酸灑到桌上,可加適量NaHCO3中和,然后水洗。大量堿灑到桌上,可加適量稀醋酸中和,然后水洗。

(3)液溴、苯酚沾到皮膚上,應用酒精擦洗。

(4)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時,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在使用酒精燈時,有幾點要注意:

①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絕對禁止向酒精精引燃另一只酒精燈。

③熄滅酒精燈時,必須用酒精燈冒蓋滅。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要碰倒酒精燈,不慎碰倒起火,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5)金屬鈉、鉀、鎂起火,用沙子蓋滅或濕布蓋滅。

(6)一般的割傷處理:應保持傷口干凈,傷口內有異物應立即取出,然后用酒精棉球清除傷口周圍的污物,涂上外傷藥物或消炎粉。不要用手觸摸傷口或用水沖洗傷口。

(7)溫度計水銀球碰破,可用硫磺粉覆蓋吸收。

(8)誤服銅鹽、汞鹽等重金屬鹽,可喝豆漿、牛奶或雞蛋清解毒,再服用瀉藥MgSO4等。

(9)制備有毒氣體(例如Cl2等)可在通風櫥中進行。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1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提問: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組織討論:

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的濃度

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少平衡混合物中的濃度

實驗生產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變為液態并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發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業的發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說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系的,并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劑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制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高三化學教案大全篇20

【專題目標】

1.掌握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質量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2.掌握元素周期表(長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

3.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以ⅠA族和Ⅶ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經典題型】

題型一:幾個量的關系(X)

例1已知某元素的陽離子R2+的核內中子數為n,質量數為A,則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是(A)

A.B.

C.(A-n+2)molD.

點撥:由A→M→n→N

規律總結: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質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離子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鞏固:1以NA表示阿佛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53g碳酸鈉中含NA個CO32-B0.1molOH-含NA個電子

C1.8g重水(D2O)中含NA個中子

D標準狀況下11.2L臭氧中含NA個氧原子

題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及電子排布的規律運用

例2寫出10電子的微粒的化學式

指出53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點撥:10電子的穩定結構→Ne→以Ne為中心→左右移動

54號元素是第5號0族元素→回答的是53號→前推一位

規律總結: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和電子排布的規律很強:2、10、18、36、54、86、118相隔二個8、二個18、二個32;8、18、32就是該周期容納的元素種類。陰、陽離子的穩定結構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

例3R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電子層數為最外層電子數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離子有①R2O42-、②RO4-、③R2O32-、④RO3-。下列判斷正確的是(BC)

A.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④B.當它形成②時,不可能形成③、④

C.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②、③D.當它形成②時,可以形成①

點撥:易漏解應全面思考

規律總結:

⑴核外電子是由里向外,分層排布的。

⑵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最外層電子數不得超過8個,次外層電子數不得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不得超過32個。

⑶以上幾點互相聯系。

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是書寫結構示意圖的主要依據。

鞏固:2具有下列結構的原子一定屬于堿金屬的是(CD)

A.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B.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電子數的一半

C.M層電子數為K層電子數的一半D.K、L層電子數之和比M、N層電子數之和大1

3分別處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們的離子的電子層相差2層。已知A處于第m族;B處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價。則A、B原子核外電子總數分別為(D)

A.m、nB.3、7C.m-2、10nD.m+2、n+10

題型三:推斷元素原子序數差

例4若短周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形成原子個數比為2:3的化合物,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不可能是(D)

A.1B.2C.5D.6

點撥:設兩種元素的符號分別為X和Y,則化合物的化學式為X2Y3,即X為+3價,Y為-2價,在短周期元素中滿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B、7N、13Al,Y元素有8O和16S。

規律總結:

從化合價入手或從直覺----代表物入手都可以。

鞏固:4周期表前20號元素中,某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相差3,周期數相差1,它們形成化合物時原子個數之比為1︰2。寫出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

題型四:位、構、性三者關系

例5下表是X、Y、Z三種元素的氫化物的某些性質:(B)

元素熔點/℃沸點/℃與水的反應導電性(純液體)

X-283-162不反應不導電

Y-10219放熱反應,形成酸性溶液不導電

Z680/劇烈反應,生成H2,并形成堿性溶液導電

若X、Y、Z這三種元素屬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則它們的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是

A.X、Y、ZB.Z、X、YC.Y、X、ZD.Z、Y、X

點撥:導電性→化合物類型;與水反應→氫化物的穩定性

例6砹(At)是原子序數的鹵族元素,推測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質是(A)

A.HAt很穩定B.易溶于某些有機溶劑

C.AgAt不溶于水D.是有色固體

點撥:位近性近

例7在一定條件下,RO3n-中和氟氣可發生如下反應:

RO3n-+F2+2OH-=RO4-+2F--+H2O已知R為短周期元素,則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點撥:離子方程式的電荷守恒和氟無正價

規律總結:結構決定位置,結構決定性質,位置體現性質。

周期數=電子層數

主族數=最外層電子數=正價數

正價+負價=8

鞏固:5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種常見氧化物。X跟水反應后可生成一種具有還原性的不穩定的二元酸,該酸的化學式是;Y和X的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學式是;1molZ在加熱時跟水反應的產物需要用6mol的氫氧化鈉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條件下,Y可以跟非金屬單質A反應生成X和Z,單質A是。

6同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它們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3XO4B.非金屬性:X>Y>Z

C.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按X、Y、Z順序由弱到強

D.元素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按X、Y、Z順序由小到大

7周期表中相鄰的A、B、C三元素中,A、B同周期,A、C同主族。已知三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9,三種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數之和為41。則這三種元素是A___S__、B__Cl___、C___O___(填元素符號)。

隨堂作業:

1設某元素某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m,中子數為n,則下述論斷中正確的是

A.不能由此確定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B.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m+n

C.若碳原子質量為wg,此原子的質量為(m+n)wg

D.核內中子的總質量小于質子的質量

2X和Y兩元素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X元素的陽離子半徑大于Y元素的陽離子半徑,Z和Y兩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徑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徑。X、Y、Z三種元素原子序數的關系是(D)

A.X>Y>ZB.Y>X>ZC.Z>X>YD.Z>Y>X

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類型的化合物,其結構和性質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種無色晶體,下列對它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它是一種共價化合物B.在加熱時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這種化合物不能跟堿發生反應D.該化合物可以由PH3跟HI化合而成

4在兩種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它們的原子個數比為1:2,設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分別為a和b,則下列對a和b可能的關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①a+b=15②a=b+15③a=b-5④a+b=22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根據中學化學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K層電子為奇數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K層電子數相等

BL層電子為奇數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相等

CL層電子為偶數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相等

DM層電子為奇數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與該元素原子的M層電子數相等

6重水A與普通水B分別跟足量的金屬鈉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B.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C.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D.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7短周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數小于Y的原子序數,二者可以形成兩種氣態化合物A和B。已知在相同條件下,A、B的密度之比為15:22,且當A、B以體積比1:3混合后,對H2的相對密度為20.25。試寫出X、Y的元素符號及A、B的化學式。

8A、B、C、D、E五種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按C、A、B、D、E順序增大,C、D都能分別與A按原子個數比為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與EA2反應生成C2A與氣體物質EB4,E的M層電子數是K層電子數的2倍。請回答:

⑴寫出這五種元素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⑵畫出E原子結構示意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寫出D2A2和EB4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寫出D單質與銅鹽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設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學考察,采集了該星球上十種元素單質的樣品,為了確定這些元素的相對位置以便系統地進行研究,你設計了一些實驗并得到下列結果:

單質ABCDEFGHIJ

熔點(℃)-150550160210-50370450300260250

與水反應√√√√

與酸反應√√√√√√

與氧氣反應√√√√√√√√

不發生化學反應√√

相對于A元素的

原子質量1.08.015.617.123.831.820.029.63.918.0

按照元素性質的周期遞變規律,試確定以上十種元素的相對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10已知1個N2O3分子的質量為akg,1個N2O5分子的質量為bkg,若以1個氧原子(16O)質量的1/16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則NO2的式量為_______________。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別代表某一化學元素。

(1)下列(填寫編號)組元素的單質可能都是電的良導體。

①a、c、h②b、g、k③c、h、1④d、e、f

(2)如果給核外電子足夠的能量,這些電子便會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離去。核外電子離開該原子或離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

1.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2.形成穩定結構的傾向

下表是一些氣態原子失去核外不同電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鋰XY

失去第一個電子519502580

失去第二個電子729645701820

失去第三個電子1179969202750

失去第四個電子955011600

①通過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數據分析為什么鋰原子失去核外第二個電子時所需的能量要遠遠大于失去第一個電子所需的能量。。

②表中X可能為以上13種元素中的(填寫字母)元素。用元素符號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③Y是周期表中族元素。

④以上13種元素中,(填寫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個電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864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渣油泵,KCB齿轮泵,不锈钢齿轮泵,重油泵,煤焦油泵,泊头市泰邦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工业零排放|水厂设备|软化水设备|海南净水设备--海南水处理设备厂家 | 电动手术床,医用护理床,led手术无影灯-曲阜明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钢制拖链生产厂家-全封闭钢制拖链-能源钢铝拖链-工程塑料拖链-河北汉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电池高低温试验箱-气态冲击箱-双层电池防爆箱|简户百科 | 中宏网-今日新闻-财经新闻| 依维柯自动挡房车,自行式国产改装房车,小型房车价格,中国十大房车品牌_南京拓锐斯特房车 - 南京拓锐斯特房车 | 振动时效_振动时效仪_超声波冲击设备-济南驰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宣传片拍摄_产品宣传片拍摄_宣传片制作公司-现像传媒 | Q361F全焊接球阀,200X减压稳压阀,ZJHP气动单座调节阀-上海戎钛 | 北京软件开发_软件开发公司_北京软件公司-北京宜天信达软件开发公司 | 防爆正压柜厂家_防爆配电箱_防爆控制箱_防爆空调_-盛通防爆 | 同学聚会纪念册制作_毕业相册制作-成都顺时针宣传画册设计公司 | 防锈油-助焊剂-光学玻璃清洗剂-贝塔防锈油生产厂家 | 快速门厂家-快速卷帘门-工业快速门-硬质快速门-西朗门业 | 膜结构_ETFE膜结构_膜结构厂家_膜结构设计-深圳市烨兴智能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 智慧物联网行业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东成基业 | 安徽净化工程设计_无尘净化车间工程_合肥净化实验室_安徽创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标准件-非标紧固件-不锈钢螺栓-非标不锈钢螺丝-非标螺母厂家-三角牙锁紧自攻-南京宝宇标准件有限公司 | 冷却塔改造厂家_不锈钢冷却塔_玻璃钢冷却塔改造维修-广东特菱节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集装袋吨袋生产厂家-噸袋廠傢-塑料编织袋-纸塑复合袋-二手吨袋-太空袋-曹县建烨包装 | 智慧养老_居家养老_社区养老_杰佳通 | 吉祥新世纪铝塑板_生产铝塑板厂家_铝塑板生产厂家_临沂市兴达铝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济南玻璃安装_济南玻璃门_济南感应门_济南玻璃隔断_济南玻璃门维修_济南镜片安装_济南肯德基门_济南高隔间-济南凯轩鹏宇玻璃有限公司 | 北京亦庄厂房出租_经开区产业园招商信息平台 | 国资灵活用工平台_全国灵活用工平台前十名-灵活用工结算小帮手 | 仪器仪表网 - 永久免费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 恒温槽_恒温水槽_恒温水浴槽-上海方瑞仪器有限公司 | 安徽合肥格力空调专卖店_格力中央空调_格力空调总经销公司代理-皖格制冷设备 | 河南生物显微镜,全自动冰冻切片机-河南荣程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 步进_伺服_行星减速机,微型直流电机,大功率直流电机-淄博冠意传动机械 | 吲哚菁绿衍生物-酶底物法大肠菌群检测试剂-北京和信同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气弹簧定制-气动杆-可控气弹簧-不锈钢阻尼器-工业气弹簧-可调节气弹簧厂家-常州巨腾气弹簧供应商 | 粘度计,数显粘度计,指针旋转粘度计 | 泰国试管婴儿_泰国第三代试管婴儿费用|成功率|医院—新生代海外医疗 | 磁力加热搅拌器-多工位|大功率|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司乐仪器官网 | 瓶盖扭矩仪(扭力值检测)-百科 | 专业甜品培训学校_广东糖水培训_奶茶培训_特色小吃培训_广州烘趣甜品培训机构 | 车载加油机品牌_ 柴油加油机厂家| 炒货机-炒菜机-炒酱机-炒米机@霍氏机械 | 粉末包装机-给袋式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颗粒-液体-食品-酱腌菜包装机生产线【润立机械】 | 隐形纱窗|防护纱窗|金刚网防盗纱窗|韦柏纱窗|上海青木装潢制品有限公司|纱窗国标起草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