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好的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供大家參考。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了解)

說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了解)

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認識過程(理解)

研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情感態度】: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過程,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用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能力、技能】:進行有關的探究和實驗,學會提取、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在有關實驗、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探究等的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發現和研究歷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應過程以及相互關系;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難點:光反映和暗反應的過程;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

三、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課件

四、課前準備: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引入光合作用對自然界的意義:生成氧氣,進而緊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層;直接或間接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進碳的循環。

(二)光合色素實驗: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種類

講述光合色素的種類、吸收光譜

(三)葉綠體的結構通過圖片和問題的引導,講述葉綠體的結構及其適應光合作用的特點。對恩格爾曼的兩個實驗進行討論,并進行表達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利用學生初中學過的關于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義。

引導學生對幾個主要的探索歷程資料進行閱讀,并找出相關階段的研究成果或觀點。特別講述用同位素追蹤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實驗

(五)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反應:以光合色素捕獲的光能的用處入手,并輔以板話,能量的是水脫氫,并放出氧氣和產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強調了光反應需要的條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應:目的是二氧化碳獲得h,被還原成為葡萄糖。二氧化碳與c5化合物結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獲得了[h]被還原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繼續參與循環。

歸納光合作用的本質:把利用光能,產生[h],把二氧化碳還原為葡萄糖,并把光能儲存在更加穩定的糖類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鞏固光合作用兩個階段的各種變化。以及兩個階段之間的關系。

(六)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系設計情景,引導學生了解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溫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利用哈密瓜之類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

(七)化能作用自養生物;異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過例子來講述葉綠體的苦惱。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2

要集中精力,做好復習工作。

高三是高考前最后的沖刺階段,時間緊張,在這么關鍵的時間里,同學們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復習工作。要穩定情緒,拋開其他雜念,全力以赴地迎接高考。

二、要緊跟學校教師課堂教學,按照老師的指導做好每部分的專項復習。

在復習階段,要跟緊學校教師的復習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每個部分的專項復習,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各個知識板塊的典型習題。

三、復習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在復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沒有搞懂的知識點,要及時請教老師或者和同學商討。問題不過夜,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每復習一個知識點,就牢牢地掌握這個知識點。

四、在抓住主干知識,落實基礎的前提下,做好成套的練習。

高考的復習,除了要抓住主干知識點,落實基礎,也要在此基礎上,做些成套的練習。因為理科綜合試卷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科,滿分是300分,考察時間是2個半小時。三科時間如何分配,需要不斷的練習,按自己的特點合理分配。

1,【實驗的復習】

重視對基本實驗的復習,培養學生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要通過典型實驗,深入理解化學實驗原理(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結果的處理、實驗安全、實驗評價等,能處理實驗中出現的非預期現象,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也要學會準確、簡練、全面地表述實驗現象、結果、過程以及結論。切實提高實驗能力。

2,【不要“迷戀”復習資料】

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比盲目做題更重要。

復習是一個學習階段,將已經學過的各章各節的知識在整體觀念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豁然開朗,融會貫通,從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到整門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

復習固然可以提高能力檔次,但是提高還是有一定極限的,學生要量力而行,能使精力、時間發揮的效果,在復習中貫徹拼搏精神,力爭更好的效果。

3,【復習時要注意的問題】

各類習題或是各種考試題,無非都是設置一些新情景和條件,要求考生分析解決一些問題。這里所考核的,實際上就是接受信息(包括已經學過的知識、從做過的實驗中所得到的信息、考卷上所給的信息等等)、處理信息(將這些信息進行調用、篩選、轉換、重組)和輸出信息(運用文字、符號、方程式、圖表等表達方式)的能力。這三方面的能力培養要靠平時訓練積累的。

但練習量必須合理,以保證質量為前提,避免簡單的機械重復和陷入“題海”。通過練習要達到強化記憶、熟練地掌握知識、找出存在的問題、彌補薄弱環節、擴大知識的應用范圍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要善于反思。在復習過程中,特別是做題、單元考試、大型考試后,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復習有沒有實效,知識和技能是否獲得了鞏固和深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作進一步思考,

要講求規范。注意規范化學用語的使用(如化學專用名詞、化學反應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離方程式以及化學式、結構式、電子式等),規范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力爭使基礎知識和技能一一過關。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3

教材分析:

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元素化合物等知識進行綜合、歸納,從理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作為理論指導,也為學生繼續學習化學打下基礎。這部分知識既是化學必修2的內容,也是選修化學的基礎。本章內容雖然是理論性知識,但教材結合元素化合物知識和化學史實來引入和解釋,使理論知識與元素化合物知識相互融合,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學情分析:

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學生對電子層的概念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和理解,再進一步介紹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教材沒有具體介紹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而是直接給出了1~18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簡單規律,學生有能力自主完成次部分內容。學生能夠比較熟練的繪制數學中的坐標系圖像,本節課講數學思想融入進來,更加直觀和形象。對于原子半徑的查找作為課下小組探究的內容,增加學生小組合作意識,課堂上學生愿意代表小組成員展示,符合高一學生的心理要求。

高一學生的大腦里的知識結構仍比較簡單,同化新概念的能力不強,這就要求教師努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調整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幫助學生加強新舊概念間的聯系,同化理解新概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元素的原子半徑、化合價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現出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微粒半徑及大小的比較。

過程與方法:1、歸納法、比較法。2、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學品質。

教學重點:元素化合價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變化的規律,微粒半徑及大小的比較。

教學難點:元素周期律的探索與發現過程。

教學策略和方法:本課在設計上主要以發現教學方式進行,以學生的自主發現探究為主,利用教材提供的數據,指導學生進行理論探究,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助以講授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全員參與,學生為本”的課堂氛圍,程度的利用各方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

課堂類型:新授課

教學手段:多媒體、學案輔助教學

教學設計理念:

化學概念是將化學現象、化學事實經過比較、綜合、分析、歸納、類比等方法抽象出來的理性知識,它是已經剝離了現象的一種更高級的思維形態,反映著化學現象及事實的本質,是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因此化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的理論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注重教學的階段性就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掌握好知識處理的分寸,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在不同階段給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學中不能不顧學生實際能力,過分追求科學性和完整性,將概念隨意擴展和深化。

對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元素化合價變化規律,以學生動手繪圖為主,引導學生將表格數據轉化為圖像,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數形轉化能力,也會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圖像的直觀性,也能大大降低學生對規律性的理解難度,實現課堂的高效開展。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4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學生學習稀硫酸、稀鹽酸后對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概括,而且是學生第一次概括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對學生今后學習“堿的通性”、“鹽的化學性質”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從諸事物的個性中概括出共性并達到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㈠知識目標:

1、了解酸的涵義。

2、了解酸的通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及其意義。

㈡能力目標:

1、使學生逐步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規律的過程(即從現象到本質)。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㈢情意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般規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學法設計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教法和學法作如下設計:

1、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在教學中采用問題和演示實驗為教學情境,配以講授、討論、歸納、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提問、思考、議論(討論)、講解、練習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釋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釋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才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是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意活動的有機結合。結合本課的實際,對教學過程作如下的設計:

㈠總體思路:

⑴導入→⑵回憶已學知識→⑶歸納酸的通性→⑷分析變化的本質→⑸酸的通性的本質→⑹酸的涵義→⑺鞏固練習及遷移(編有酸與金屬不能發生反應的題目)→⑻質疑→⑼金屬與酸反應→⑽金屬活動性順序→⑾本質→⑿鞏固遷移

1、以信息加工理論為基礎的設計思想

本課的總體設計思想是根據基于現代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學習和記憶基本模式構建的。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及以此為基礎構建的學習過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學習過程(學習事件)

①接受器接受刺激①引起注意,確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過感覺登記器登記信息②告知學習目標,建立適當的預期

③選擇性知覺信息,以便在STM中儲存③提示從LTM中提取先前學習的內容

④通過復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現材料,確保選擇性知覺

⑤為在LTM中保存對信息進行意義編碼⑤以適當的語義編碼指導學習

⑥將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應,包括反應生成

⑦反應生成并進入效應器⑦提供學習結果的反饋

⑧學習結果學習者的環境中⑧評估作業,包括提供學習結果反饋機會

⑨通過執行策略對過程實行控制⑨安排多種練習以幫助將來的提取和遷移

根據本課實際——教學重點(酸的通性、金屬活動性順序)、難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安排兩次上述的學習過程(學習事件)以此達到課堂教學重點突出。即⑴—⑺為第一次學習過程,重點落實酸的通性;⑺—⑿為第二次學習過程,重點突破金屬活動性順序。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5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甲烷的性質,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了解甲烷的用途。

2.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思維能力。

3.通過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增強安全意識、環保意識、能源利用的觀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踐活動、探究實驗、模型、圖片等,培養學生關心科學、研究科學和探究科學的精神

2、通過講授、討論、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和實驗條件控制、比較、類比等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質的方法――結構解析、推測可能的性質、設計實驗、解析現象,得出結論。

教學重點:掌握甲烷的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教學方法:實驗探索法

媒體選用:實驗、投影、電腦動畫、錄像

教學過程:

[引言]初中的時候我們已學過甲烷,那么大家一起回憶下甲烷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呢?

[學生回憶回答]

[教師講解]由初中我們可以知道甲烷的分子式是CH4

[板書]一、甲烷的結構

1、甲烷的分子式:CH4

[提問]那么甲烷的電子式是怎樣的呢?

[學生思考回答]

[板書]2、甲烷的電子式:

[模型展示]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

[過渡]我們知道了甲烷是最簡單的一種有機物,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研究甲烷的性質,認識甲烷的用途。

[板書]二、甲烷的性質

[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甲烷的色態、水溶性,小心地聞氣味,動手演示甲烷與空氣密度的比較實驗器。

[歸納、板書]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比空氣輕,難溶于水。

[演示]將甲烷分別通入加了酸堿指示劑的鹽酸、氫氧化鈉、高猛酸鉀溶液中。

[學生觀察描述]溶液顏色均無變化

[歸納、板書]

2、化學性質:

a、一般情況下,性質穩定,跟強酸、強堿或強氧化劑等不起反應。

[講述]甲烷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在特定的條件下,也會發生某些反應。

[板書]

b、特定條件下的反應。

[演示]氯氣和甲烷的混合氣體在光照條件下的反應,用一只配雙孔塞的大試管,把試管的體積劃分成五等份并做上標記。試管內裝滿飽和食鹽水,塞上雙孔塞,兩導管用止水夾夾住,倒放大試管,讓導管A與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水槽相通。將裝置放在化學投影儀前,從導管B通人氯氣,收集氯氣到標記四的地方,再通入甲烷,使試管內的食鹽水排到標記五的地方。這樣試管內甲烷和氯的比是1∶4。打開投影儀開關,使強光照射試管并投影到銀幕上。

[講述]注意觀察反應現象,用化學投影儀光源代替自然光源的好處是反應易控制且不受天氣影響。

[觀察]鹽水面上升。黃綠色消失,油狀物出現(請學生講述實驗現象)

[講述]實驗現象說明甲烷跟氯氣在光照下直接起反應生成了新物質,這一反應發生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生成物又是什么呢?這個反應是什么類型的反應呢?為了形象、直觀地說明這些問題,我們用電腦動畫模擬反應過程表示如下。

[演示]電腦動畫模擬一氯甲烷的生成過程。

[講述]從模擬過程可以看出,在光照的條件下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可被氯氣中的氯原子所取代而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但是反應并沒有終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繼續跟氯氣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請看反應模擬過程:

[演示]電腦動畫模擬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生成過程。

[講述]根據反應過程,這個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這兩個化學方程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方程式比較有何不同?

(1)用結構式代替分子式;

(2)用箭號(→)代替等號(=)。

[講述]為了明顯起見,用結構式代替分子式,注意化學方程式箭號(→)表示。這是因為有機化合物參加的化學反應往往比較復雜,常有副反應發生等。因此,這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常不用等號,而是用箭號(→)表示,且常常用結構式代替分子式。

[設問]同學們能否將生成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

[投影]四個反應的方程式。

[講述]在這些反應里,甲烷分子里的氫原子逐步被氯原子所代替而生成了四種取代產物,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演示](1)取代反應:

[演示]電腦動畫重復模擬取代反應的全過程,進一步理解取代反應的含義。

[講述]純凈的甲烷能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發生氧化反應。

[演示]點燃純凈的甲烷,注意觀察火焰。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把燒杯倒轉過來,向杯內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

[觀察]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很快變模糊有水生成,生成物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講述]純凈的甲烷能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板書](2)氧化反應:

CH4+2O2CO2+2H2O+Q

[講述]甲烷是一種很好的氣體燃料。但是必須注意,如點燃甲烷跟氧氣或空氣的混合物,會立即發生爆炸。在煤礦的礦井里,如果空氣中甲烷的含量達到一定比例時,遇到火花就會發生爆炸,所以必須采取安全措施,如嚴禁煙火、注意通風等,以防止爆炸事故發生。此例說明,對一個化學反應有充分、全面的認識,才能利用它、控制它,防止其有害的一面。

[講述]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1000℃左右,甲烷就開始分解;當溫度再升高時,分解比較完全,生成炭和氫氣。

[板書](3)熱解反應:

CH4C+2H2↑

[小結]甲烷的性質與結構的關系。

[講述]由于甲烷在特定條件下的這些性質決定了甲烷在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廣泛用途。

[板書]

三、甲烷的用途

[講述]性質決定用途。甲烷取代反應的產物(CH3Cl、CH2Cl、CHCl3、CCl4)都是很好的有機溶劑,熱解反應的產物氫是合成氨和汽油的重要原料,熱解反應的產物炭黑是橡膠工業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制造顏料、油墨和油漆等。甲烷燃燒時放出很多的熱量,所以甲烷可用做氣體燃料。簡介天然氣的應用和農村沼氣制取的原料、發酵過程、使用和發酵廢物利用。著重強調指出沼氣的應用對合理開發農村能源、肥料,改善環境衛生,防止疾病的傳染所起的作用。

[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甲烷的性質和用途,要求重點掌握甲烷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理解有機物取代反應含義,注意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產生活實際。

[思考]1.甲烷的性質與氫氣的性質有何區別?

2.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有何區別?

[作業]書本課后練習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6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現代教學論認為:一個理想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問題循環的過程。心理學則告訴我們,青少年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強烈要求,即渴望有嘗試和顯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多層面、多維度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驗探究,當學生產生思維障礙時,應為學生提供支撐性問題,使學生克服思維障礙,保持思維的連續性,是一種優良的教學方法,是可以讓學生動起來的方法。

本教學設計緊緊圍繞“讓生活走進化學,讓化學走向社會”,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出多層面、多維度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喚起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實驗探究,讓他們切實體會到化學的樂趣、奧妙與價值。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1)課標要求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化學Ⅰ中規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主要有以下內容:

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鋁、鐵、銅等金屬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2)本節內容組成及模塊教學要求

了解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性質以及氫氧化鋁的實驗室制備,認識鋁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學性質上與其他常見金屬化合物的不同,能書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和離子反應方程式。

(3)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鋁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節第二個框題,是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學習該知識,不僅可以為前面的實驗和離子反應等基本概念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也可以為必修2物質結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內容實質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內容之一。

2。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已有基礎:

初中已學內容“鋁合金應用、鋁與氧氣、鹽酸的反應”,高中必修1鋁單質內容是本節課的知識基礎;“物質的分類”和“離子反應”給學生提供了學習本節內容的理論平臺,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學生認知關鍵點

學生已經學習過鈉、鎂、鐵等金屬元素,對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因而對一般物質性質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是氧化鋁和氫氧化鋁具有兩性,這是它們的獨特性,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因而兩性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點。

(3)學生認知障礙點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關鍵點,對兩性的教學采用了實驗探究的方法,探究實驗最關鍵的就在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最后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學生的已有認識中還沒有兩性的相關認識,這些決定了在探究實驗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本節課的主要障礙點。

(4)學生認知發展點

學生在學習之后,可以對“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認識,對金屬元素的活動性順序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對非金屬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對元素的性質規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而,對元素性質規律的理性認識飛躍是學生認知的發展點。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4。技術準備

實驗藥品:氧化鋁、濃鹽酸、稀鹽酸、10%鹽酸、濃氫氧化鈉溶液,6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氨水(NH3·H2O)、蒸餾水、Al2(SO4)3溶液、氫氧化鋁(提前制備)

實驗儀器:試管12支、燒杯2個(1個裝膠頭滴管數支、1個裝廢液)。

學生分組:5人/組,共十組;小組長一人,負責本組的紀律,協調組員的具體分工

搜集鋁的化合物的相關資料并結合教學設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PPT)。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以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為代表掌握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學性質;

(2)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氧化鋁、氫氧化鋁的性質及制備氫氧化鋁的較優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用類比的方法認識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2)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深化學生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

本節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兩性,Al(OH)3的制備

難點: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過程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學生學習評價設計:

教師自身教學評價:

(六)教學反思

本課時教學設計體現了“實驗探究”的新課程理念,采用問題教學法,實現了“讓生活走進化學,讓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目標,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有以下三個特點:

(1)整節課我重視把課堂交給學生,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重視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歸納問題。比如關于氧化鋁的性質,我是通過生活中的問題來引導他們實驗探究歸納氧化鋁的性質;對于氫氧化鋁的性質,我是通過兩個探究實驗“氫氧化鋁是否有兩性?”“如何制備氫氧化鋁?”來開展,通過學生的大膽猜想,并由學生自己做實驗來驗證,最后得出結論。我整節課緊緊地聯系生活,從紅寶石藍寶石、酸菜魚火鍋、明礬凈水、胃舒平等事例來設置問題,突出了“讓生活走進化學,讓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目標,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驗學習的價值。

(2)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尤其是實驗探究“如何制備氫氧化鋁?”這一部分,通過引導學生抓住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法,力求讓每個學生知道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不這么做會怎么樣。對每個活動都力求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和師生交流,由學生自己歸納出結論,把以往的機械講解變為活的思維過程。

(3)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本教學設計以問題教學法結合實驗探究法實施對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引導,使學生正確地確立學習目標,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并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從而全面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7

第二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第三課時鐵的重要化合物

【內容與解析】

(一)內容:氧化鐵的性質;氫氧化鐵的性質;氫氧化亞鐵的性質。

(二)解析:本節課要學的內容鐵的重要氧化物;指的是氧化鐵的性質和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性質,其關鍵是。理解它關鍵要了解鐵元素有+2、+3和0三個價態,所以處于中間價態的Fe2+的化合物不穩定,很容易被氧化劑氧化;同樣,位于最高價態的Fe3+也可以被還原劑還原;所以,根據鐵元素的這三個價態,可以實現Fe2+、Fe3+的相互轉化。學生已經學過鈉的重要化合物和鋁的重要化合物,所以對金屬化合物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鐵的重要化合物就是對金屬化合物知識的完善。本節的教學重點是氫氧化亞鐵的性質、Fe2+、Fe3+的相互轉化和Fe3+的檢驗。解決重點的關鍵是要從從鐵元素的化合價和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來分析鐵的化合物的性質和實現Fe2+、Fe3+的相互轉化。

【教學目標與解析】

教學目標

(1)了解FeO、Fe2O3、Fe3O4的.性質和應用;

(2)掌握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性質;

(3)掌握Fe2+、Fe3+的檢驗方法和相互轉化。

目標解析:

(1)了解FeO、Fe2O3、Fe3O4的性質和應用;就是要了解鐵的這三種氧化物的物理性質和他們在生活中的用途,掌握他們和非氧化性酸如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掌握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性質;就是要掌握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的制取,反應實驗現象的正確描述,了解氫氧化亞鐵的制備時難溶物顏色變化的原因,能正確書寫氫氧化亞鐵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3)掌握Fe2+、Fe3+的檢驗方法和相互轉化;就是要能根據Fe2+、Fe3+的化合價和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入手,掌握Fe2+、Fe3+的相互轉化。掌握Fe2+、Fe3+的檢驗方法。

【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的教學中,學生可能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還不是很熟悉,所以,在Fe2+、Fe3+的相互轉化這知識點上可能會有點亂。所以在講解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先復習一下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

【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使用暴風影音播放“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制取”“Fe2+、Fe3+的相互轉化”“Fe2+、Fe3+的檢驗”的實驗視頻,因為在傳統教學中,實驗只能是教師演示(目前尚未具備學生實驗的條件),教師演示又不利于全體同學觀察。為彌補此缺陷,使用暴風影音等媒體播放器播放這些實驗的實驗視頻。

【教學過程】

問題1:從元素周期表認識鐵的結構和性質?

1.鐵的原子結構和物理性質

(1)鐵的原子結構特點

鐵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Ⅷ族。Fe的原子序數是26,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鐵為變價金屬,通常顯+2和+3價。

(2)鐵的物理性質

純凈的鐵是光亮的銀白色金屬,密度較大,熔、沸點較高,純鐵的抗腐蝕性強,有較好的導電、導熱、延展性。鐵能被磁鐵吸引。

2.鐵的化學性質

(1)鐵與非金屬的反應

①鐵和氯氣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2Fe+3Cl2=====點燃2FeCl3。

②鐵和氧氣的反應

實驗步驟:把細鐵絲在火柴桿上盤成螺旋狀,點燃火柴,然后迅速伸入盛有O2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鐵絲在O2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化學方程式:3Fe+2O2=====點燃Fe3O4。

③鐵和其他非金屬的反應

2Fe+3Br2===2FeBr3

Fe+S=====△FeS(黑色固體)Fe+I2=====△FeI2

(2)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實驗步驟:在玻璃管中放入還原鐵粉或石棉絨的混合物,加熱,并通入水蒸氣。用試管收集產生的經干燥的氣體,并靠近火焰點火。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紅熱的鐵與水蒸氣起反應,放出氣體。用試管收集氣體,將氣體靠近火焰點火,能燃燒或發出爆鳴聲。

實驗結論:3Fe+4H2O(g)=====高溫Fe3O4+4H2。

(3)鐵與酸反應

①鐵與非氧化性酸(如稀H2SO4、HCl等)反應生成Fe2+,放出H2。

離子方程式:Fe+2H+===Fe2++H2↑。

②鐵與氧化性酸(如稀HNO3)反應時,不放出H2。

a.HNO3(稀)過量時生成Fe3+

Fe+4HNO3(稀)===Fe(NO3)3+NO↑+2H2O。

b.鐵粉過量時生成Fe2+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4)鐵與鹽溶液的反應

①鐵能與比它活動性弱的金屬的鹽溶液反應,置換出這種金屬。

Fe+CuSO4===Cu+FeSO4。

②鐵能與FeCl3溶液反應生成FeCl2。

離子方程式:2Fe3++Fe===3Fe2+。

問題2:鐵元素有哪些常見的化合價?由此可以你可以推出鐵的氧化物有幾種?

設計意圖:從鐵元素的化合價入手,認識鐵的氧化物。

師生活動:

(1)鐵的氧化物有幾種?他們分別有怎樣的物理性質呢?

(2)鐵的氧化物的俗名、用途?

(3)鐵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還是堿性氧化物?分別寫出他們和非氧化性酸如鹽酸的化學方程式。

化學式FeOFe2O3Fe3O4

名稱氧化亞鐵氧化鐵

(俗名鐵紅)四氧化三鐵(俗名磁性氧化鐵)

鐵的價態+2+3+2、+3

顏色和狀態黑色固體紅棕色固體黑色晶體

類別堿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

與還原劑的反應(如H2、CO、Al)H2+FeO=====△Fe+H2O

3CO+Fe2O3=====△2Fe+3CO28Al+3Fe3O4=====△4Al2O3+9Fe

與酸(H+)的反應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Fe3O4+8H+===2Fe3++Fe2++4H2O

問題3:鐵的氫氧化物有Fe(OH)3、Fe(OH)2兩種,而且都難溶于水,那么實驗室應如何制取Fe(OH)3、Fe(OH)2?

設計意圖:從實驗事實入手,了解鐵的氫氧化物的化學性質。

師生活動:

(1)鐵鹽、亞鐵鹽的顏色?

(2)制備Fe(OH)3、Fe(OH)2選用什么試劑?

(3)描述實驗現象?寫出制取Fe(OH)3、Fe(OH)2的化學方程式。

(4)制備Fe(OH)2的實驗中,生成物的顏色怎樣改變?寫出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5)實驗室制備Fe(OH)2時,怎樣避免被氧氣氧化?

Fe(OH)3、Fe(OH)2都是不溶性堿,它們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呢?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師生活動:

(1)氫氧化鐵是難溶性的氫氧化物,根據已有知識,推測它應具有什么性質呢?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氫氧化物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鐵

化學式Fe(OH)2[來源:Ks5u.com]Fe(OH)3

物理性質白色固體,不溶于水紅棕色固體,不溶于水

化學性質Fe(OH)2+2H+===Fe2++2H2O

4Fe(OH)2+2H2O+O2===4Fe(OH)3Fe(OH)3+3H+===Fe3++3H2O[

2Fe(OH)3=====△Fe2O3+3H2O

制法可溶性堿與亞鐵鹽溶液反應

Fe2++2OH-===Fe(OH)2↓Fe3++3OH-===Fe(OH)3↓

問題4:這么檢驗某種Fe2+溶液變質了呢?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師生活動:

(1)向FeCl3和FeCl2溶液中分別加入KSCN溶液,會有怎樣的現象?

(2)實驗室有哪些方法可以鑒別FeCl3和FeCl2溶液?

比較Fe2+Fe3+

顏色淺綠色棕黃色

主要化學性質還原性:Fe2+――→氧化劑Fe3+

與堿反應:Fe2++2OH-===Fe(OH)2↓

水解性:水溶液顯酸性氧化性:Fe3Fe2+

與堿反應:Fe3++3OH-===Fe(OH)3↓

水解性:水溶液顯酸性

檢驗方法(1)加KSCN溶液不變色,再加氯水溶液變紅色

(2)加堿反應產生白色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后變為紅褐色遇含SCN-的溶液顯紅色,與堿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

保存方法加Fe防止氧化,密封無特殊要求

溶液配制加酸防變渾濁,加Fe防止氧化加酸防止變渾濁

轉化關系

問題5:為什么實驗室在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時,通常還要往溶液中加入鐵釘或鐵粉?

設計意圖:從實驗事實入手,了解Fe2+、Fe3+的相互轉化。

師生活動:

(1)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時,加入鐵釘或鐵粉有何作用?

(2)如何除去Fe3+溶液中的Fe2+?

【目標檢測】

1.下列關于鐵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鐵能被磁鐵吸引,但純鐵易腐蝕;②在人體的血紅蛋白中含有鐵元素;③鐵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B族;④鐵能在氧氣中劇烈燃燒,但不能在水蒸氣中燃燒;⑤鐵與強氧化劑硝酸反應的產物僅是Fe(NO3)3;⑥不能通過化合反應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④C.②⑤D.④⑥

2.下列物質可由相應的單質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①FeS②CuS③FeCl2④Al2S3⑤Fe3O4⑥Fe2O3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3.下列物質中能與Fe3+反應,且反應中Fe3+作氧化劑的是()

①SCN-②Fe③Fe2+④Cu⑤I-⑥OH-

A.①②④⑤B.①②④C.②④⑤D.全部

4.ag鐵粉與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應后,得到ag銅,則參與反應的CuSO4與H2SO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1:7B.7:1C.7:8D.8:7

5、(20__江蘇省蘇州市模擬)一定量的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Fe(NO3)3、Fe(NO3)2、NO和H2O,下列四種情況不能得出溶液中Fe3+與Fe2+的物質的量之比的是(不考慮水解)()

A.已知參加反應的硝酸與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

B.已知參加反應的硝酸與鐵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1

C.已知參加反應的鐵與生成的N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3

D.已知溶液中的Fe3+與NO-3的物質的量之比

【課堂小結】

鐵的重要化合物

1、鐵的氫氧化物的制備

Fe3++3OH-=Fe(OH)3↓紅褐色

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OH)3

2、Fe3+的檢驗

Fe3+遇KSCN溶液顯紅色

Fe2+遇KSCN溶液不顯紅色

3、Fe2+和Fe3+的相互轉化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8

一、設計思想:

根據新課程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實驗探究和交流活動,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應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和教師引導總結得來,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確立起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課程內容問題化,引導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盡量把學生帶入“真實”的問題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關注身邊的人與事,關注社會層面的問題和自然界真實問題。

本節課的教材依據是必修二專題二第三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學生對“電”有著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及電學、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和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提出疑問:這些電池是如何產生電流的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科學規律的積極性。再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本質以及這種轉化的綜合利用價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個中學化學體系中,原電池原理是中學化學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的重要知識點。因此,原電池原理教學在整個中學化學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學中,原電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是承前啟后,因為原電池原理教學是對前三節有關金屬性質和用途等教學的豐富和延伸,同時,通過對原電池原理教學過程中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從而從本質上認清金屬腐蝕中最主要的電化學腐蝕的原因,為后續金屬腐蝕的原因分析及尋找金屬防護的途徑和方法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從實驗入手,通過觀察實驗,而后分析討論實驗現象,從而得出結論,揭示出原電池原理,最后再將此原理放到實際中去應用,這樣的編排,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學情分析:

原電池原理及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該內容比較抽象,教學難度大,學生一時難于理解。引入新課時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電流的原因,再通過鋅、銅與硫酸的簡單組合,實驗探究體驗電流的產生,引出原電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組實驗的方式探究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構成條件。()同時從電子轉移的方向確定原電池正極、負極,電極上發生的反應,并寫出電極反應式、電池總反應。認識到可以利用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設計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所用。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些常見的化學電源,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原電池原理和構成條件,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熟練書寫電極反應和總反應方程式,并能設計較簡單的原電池。通過探索實驗、現象比較、設疑誘導、知識講授和鞏固練習,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通過對實驗的探索,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并且培養學生不斷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通過多媒體畫面,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各種電池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及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使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生活、關注環境,增強主人翁意識。

五、重點難點:

原電池的原理和構成條件。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情景設計、實驗探究、分析、歸納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9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類為中心,介紹物質的分類、化學反應的分類。第二節《離子反應》從有無離子參加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第一課時學習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情況,并從電離的角度深化酸、堿、鹽的定義,水到渠成的轉入離子反應的討論。第二課時從概念出發,結合探究實驗總結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本節內容在中學階段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學好這一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對溶液的導電性,電解質的概念、復分解反應的概念等知識已有一定的認識,知道電解質在溶液中能電離出離子,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知道酸、堿、鹽的溶解性。但是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離理論初步接觸,因此本節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學生正處在15、16歲的年齡階段,好奇心較強,興趣不太穩定,邏輯思維正在日趨發展中,在知識學習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根據以上分析及《化學新課程標準》,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教學方法如下: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含義。

2.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3.使學生掌握簡單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交流、發言、實驗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了實驗是學習化學和探究化學過程的重要途徑。

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之善于觀察,敢于實踐.

3.通過討論與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反思的習慣。發揚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實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之情。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與取得成功的關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離子反應的實質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難點:實驗現象的分析、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四、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計算機輔助教學

難點突破:

1.精心設計實驗:將教材實驗設計為4個學生為一組的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參與到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能分享實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之情。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與取得成功的關系。

2.利用計算機軟件的動畫模擬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全面觀察,理解微觀本質,使抽象知識變得更形象,便于學生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突破難點。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本節課的難點。為突破該難點,我做如下設計:初學時讓學生按書寫步驟進行訓練。第二步是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的關鍵和難點。學生的主要錯誤是不熟悉,不知道也不熟悉哪些能改寫成離子,哪些不能改寫離子,要指導學生復習酸、堿、鹽的溶解性(課本第110頁)。采用自學、反饋練習、糾正錯誤的方法,使同學們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得到及時的糾正。并且要將書寫難點分散到其他教學環節,在學習離子反應的意義時,設計練習4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在得出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時,設計練習3個書寫。

五、學習方法

采用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交流的習慣。

六、教學準備

1.實驗儀器:試管、試管架、膠頭滴管、毛刷。

2.實驗藥品:0.5mol/LCuSO4溶液、0.5mol/LKCl溶液、酚酞溶液、0.5mol/LBaCl2溶液、1mol/LNaOH溶液、1mol/LHCl溶液、0.5mol/LNa2CO3溶液。

3.學生準備:x人一組進行實驗。

七、教學過程

總體構思:

教學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探究→實驗研究→引導分析→引導歸納→鞏固練習

學習序:明確問題→實驗研究→分析現象→形成概念→理解應用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展示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鋇溶液,通過學生書寫它們的電離方程式,得出它們之間的反應是——離子反應——引出今天要探討的課題——離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0

課題: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了解離子反應的含義。

2、了解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3、學會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重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難點: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教學內容: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第一課時)

[前置練習]

書寫電離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時能發生電離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那么它們在溶液中參與化學反應時,與所形成的離子有沒有關系呢?

[板書]第五節、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

[展示目標]

[演示實驗]硝酸銀溶液分別與鹽酸、氯化鈉、氯化鉀溶液混合。

學生觀察并回答現象。

[問題討論]實驗中盡管反應物不同,為什么會產生同一種沉淀?

[學生回答]

[總結]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板書]一、離子反應

[問題討論]下列反應那些屬于離子反應:

⑴氧化銅和西硫酸溶液

⑵鋅投入到鹽酸中

⑶氯化鋇溶液和硫酸鈉溶液混合

⑷氫氣還原氧化銅

[學生回答]

[板書]關鍵:①在溶液中進行(或熔融)

②有離子參與

[引入]溶液中離子之間是如何進行反應的呢?我們能否用一種式子表示離子間的反應呢?請大家閱讀課文,討論回答有關問題。

[閱讀討論]

[問題探索]

1、硫酸鈉溶液和氯化鋇溶液的反應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兩個反應式表示的含義是否一樣?

3、表示哪一類物質間的反應?

[學生回答]

[板書]二、離子方程式

1、定義

2、含義:表示一類反應

[引入]如果給我們一個化學反應,怎樣書寫它的離子反應方程式呢?[閱讀]P58,內容

[板書]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學生回答]

[板書]步驟:1、寫方程2、改離子3、去相同4、查守恒

[練習]書寫下列離子方程式:

1、氫氧化鋇和硫酸銅溶液混合

2、實驗室中用硫化亞鐵與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氣體

3、氯氣通入水中

4、硫化氫通入硝酸鉛溶液中

[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的含義,同學們應特別注意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類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大家應根據四步書寫法多練習,做到熟練掌握。

[作業]《基礎訓練》P40、9題。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1

教學過程:

引入

化學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滴定法是其中最基本、最簡單的一種,但是滴定的手段有很多種,根據具體情況可以采用不同的滴定方法(如:酸堿滴定、氧化-還原滴定、沉淀滴定、絡合滴定),而酸堿滴定是滴定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掌握此種滴定法是化學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板書

第五節酸堿中和滴定

一.一.酸堿中和滴定

1.原理

提問

(1)在一定量的堿溶液中,滴加酸,正好中和時,堿和酸應該有什么定量關系?

引出

h++oh==h2o(中和反應實質)

n(h+)==n(oh-)

根據此種關系,我們可以通過酸堿相互反應來測知未知液濃度

(2)不同酸堿的定量關系

hcl+naoh===nacl+h2o

1mol1mol

h2so4+2naoh===na2so4+2h2o

1mol2mol

h3po4+3naoh====na3po4+3h2o

1mol3mol

(3)溶質的物質的量(mol)=物質的量濃度(mol/l)x溶液體積(l)

n=cv

閱讀

在酸堿中和反應中,使用一種已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酸或堿溶液跟未知濃度的堿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測出二者的體積,根據化學方程式中酸和堿的物質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出堿或酸的溶液濃度。

例題1

在未知濃度氫氧化鈉溶液0.23l,需加入0.11mol/l的鹽酸溶液0.29l才能完全中和。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板書

(1)(1)定義:用已知物質的量的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的方法。

(在化工生產和化學實驗中,經常需要知道某種酸或減的標準濃度,例如:在實驗室有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溶液,怎樣測定他們的準確濃度呢?這就需要利用上述酸堿中和反應中的物質的量之間的關系來測定。)

板書

1.1.儀器: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

說明

為什么要用滴定管:量筒的精確度不高。

滴定管是一根帶有精確刻度的細長玻璃管,管的下段有可以控制液體流量的活塞。

(1)(1)優點:易于控制所滴加液體的流量、讀數比較精確。

(2)(2)滴定管的正確操作:

i.i.兩種滴定管在構造上的不同點:堿式---活塞

酸式---帶有玻璃球的橡膠管ii.ii.滴定管的讀數方法:

0刻度在上,從上往下讀,量程有25ml、50ml

精確度:取到小數點后兩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計值。

iii.iii.滴定管的洗滌:

先用蒸餾水洗滌,再用標準液(或待測液)來潤洗。

iv.iv.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錐形瓶約1cm為宜。

v.v.操作:酸式滴定管:

堿式滴定管:擠壓位置

錐形瓶:上下都不靠。

滴定時,禁止:左手離開活塞、眼睛看別的地方,要注視錐形瓶內液體的顏色變化。

板書

操作過程:

(1)(1)查:

(2)(2)洗:先水洗,后潤洗。

(3)(3)盛,調:

(4)(4)取:待測液、指示劑

(5)(5)滴定:

(6)(6)記錄讀數:

(7)(7)數據處理

討論

1.1.完全中和點和滴定終點雖然不同,但可以等同計算。

如:用0.1mol/lnaoh滴定20ml0.1mol/lhcl.

氫氧化鈉體積[h+]ph

00.11

10.000.0331.48ii.ii.滴定管的讀數方法:

0刻度在上,從上往下讀,量程有25ml、50ml

精確度:取到小數點后兩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計值。

iii.iii.滴定管的洗滌:

先用蒸餾水洗滌,再用標準液(或待測液)來潤洗。

iv.iv.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錐形瓶約1cm為宜。

v.v.操作:酸式滴定管:

堿式滴定管:擠壓位置

錐形瓶:上下都不靠。

滴定時,禁止:左手離開活塞、眼睛看別的地方,要注視錐形瓶內液體的顏色變化。

板書

操作過程:

(1)(1)查:

(2)(2)洗:先水洗,后潤洗。

(3)(3)盛,調:

(4)(4)取:待測液、指示劑

(5)(5)滴定:

(6)(6)記錄讀數:

(7)(7)數據處理

討論

1.1.完全中和點和滴定終點雖然不同,但可以等同計算。

如:用0.1mol/lnaoh滴定20ml0.1mol/lhcl.

氫氧化鈉體積[h+]ph

00.11

10.000.0331.4815.000.01431.85

19.500.001252.9

19.800.00053.3

19.980.000054.3

20.0010-77

20.022x10-109.7

20.202x10-1110.7

ph

7

氫氧化鈉體積

2.誤差分析:

(1)(1)潤洗

(2)(2)進氣泡

(3)(3)錐形瓶潤洗

(4)(4)滴定管漏水

(5)讀數角度1.1.如何減少誤差:

(1)(1)管要潤洗,瓶只水洗

(2)(2)不漏水,不進氣

(3)(3)平視讀數

板書

指示劑的選擇:強酸滴定強堿:甲基橙

強堿滴定強酸:酚酞

(說明選擇指示劑的方法和原則)

作業

教材:1、2做書上;3、4、5做在作業本上

練習冊: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2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本節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提問: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組織討論:

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3

一、要集中精力,做好復習工作。

高三是高考前最后的沖刺階段,時間緊張,在這么關鍵的時間里,同學們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復習工作。要穩定情緒,拋開其他雜念,全力以赴地迎接高考。

二、要緊跟學校教師課堂教學,按照老師的指導做好每部分的專項復習。

在復習階段,要跟緊學校教師的復習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每個部分的專項復習,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各個知識板塊的典型習題。

三、復習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在復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有沒有搞懂的知識點,要及時請教老師或者和同學商討。問題不過夜,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每復習一個知識點,就牢牢地掌握這個知識點。

四、在抓住主干知識,落實基礎的前提下,做好成套的練習。

高考的復習,除了要抓住主干知識點,落實基礎,也要在此基礎上,做些成套的練習。因為理科綜合試卷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科,滿分是300分,考察時間是2個半小時。三科時間如何分配,需要不斷的練習,按自己的特點合理分配。

1,【實驗的復習】

重視對基本實驗的復習,培養學生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要通過典型實驗,深入理解化學實驗原理(反應原理、裝置原理、操作原理)、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結果的處理、實驗安全、實驗評價等,能處理實驗中出現的非預期現象,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也要學會準確、簡練、全面地表述實驗現象、結果、過程以及結論。切實提高實驗能力。

2,【不要“迷戀”復習資料】

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比盲目做題更重要。

復習是一個學習階段,將已經學過的各章各節的知識在整體觀念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豁然開朗,融會貫通,從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到整門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

復習固然可以提高能力檔次,但是提高還是有一定極限的,學生要量力而行,能使精力、時間發揮的效果,在復習中貫徹拼搏精神,力爭更好的效果。

3,【復習時要注意的問題】

各類習題或是各種考試題,無非都是設置一些新情景和條件,要求考生分析解決一些問題。這里所考核的,實際上就是接受信息(包括已經學過的知識、從做過的實驗中所得到的信息、考卷上所給的信息等等)、處理信息(將這些信息進行調用、篩選、轉換、重組)和輸出信息(運用文字、符號、方程式、圖表等表達方式)的能力。這三方面的能力培養要靠平時訓練積累的。

但練習量必須合理,以保證質量為前提,避免簡單的機械重復和陷入“題海”。通過練習要達到強化記憶、熟練地掌握知識、找出存在的問題、彌補薄弱環節、擴大知識的應用范圍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要善于反思。在復習過程中,特別是做題、單元考試、大型考試后,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復習有沒有實效,知識和技能是否獲得了鞏固和深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作進一步思考,

要講求規范。注意規范化學用語的使用(如化學專用名詞、化學反應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離方程式以及化學式、結構式、電子式等),規范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力爭使基礎知識和技能一一過關。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提問: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組織討論:

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的濃度

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少平衡混合物中的濃度

實驗生產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變為液態并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發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業的發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說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系的,并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劑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制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用途;

2、使學生了解工業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簡單生產過程;

3、使學生了解合成洗滌劑的優缺點;

4、使學生了解油脂與日常用品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油脂的氫化的水解反應。

教學難點:

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

通過復習酯的結構和性質,引導學生認識油脂的結構和性質,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用具:

豬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錄像帶。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人類生命活動所需的六大營養素中,哪些能作為供能物質?

[生]糖類、油脂、蛋白質。

[引入新課]我們這節課就學習第二類供能物質—油脂。

[板書]第三節油脂

[展示]豬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樣品。

[師]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油脂,它們外觀有何不同?

[生]有的呈固態,有的呈液態。

脂肪:固態油脂

油:液態油脂

[師]對。室溫下,動物油一般呈固態,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態,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總稱。

[板書]油脂

[問]有些同學認為多汽肥肉,就會使人發胖,因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發胖嗎?人體內的脂肪都是由攝入的動物油脂轉化成的嗎?

[生]不是。攝入過多的糖類了可以使人發胖,因為糖類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轉化為脂肪。

[師]好些同學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實,人體中的脂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一種備用能源,當人進食量小,攝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持機體消耗的能量時,就要靠體內的脂肪來提供能量,滿足機體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類提供能量的2倍還多!而且油脂還可以促進人體對某些維生素的吸收,因此,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適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學過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請同學們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屬于哪一類化合物?

[生]屬于烴類。

[師]而我們今天要學的油脂卻屬于酯類,下面我們來討論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板書]一、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生物課上講過的三大營養素的代謝,脂肪在人和動物體內分解生成什么?

[生]甘油和脂肪酸。

[問]什么是甘油?

[生]丙三醇。

CH2—OH

CH—OH

CH2—OH

[師]請大家寫出其結構簡式。

[學生板演]

[講述]油脂就是由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們提到過哪些高級脂肪酸。

[生]硬脂酸、油酸。

[師]請同學們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學生板演]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1COOH

[講述]還有一種常見的高級脂肪酸叫軟脂酸,化學式為C15H31COOH。

[副板書]軟脂酸C15H31COOH

[問]這三種高級脂肪酸哪些是飽和的?哪些是不飽和的?

[生]硬脂酸和軟脂酸是飽和酸,油酸是不飽和酸。

[師]請同學根據酯化反應的原理,寫出上述三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的酯的結構簡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軟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5H31COO—CH2

C15H31COO—CH

C15H31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學生活動]

[講述]我們用同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反應生成的油脂中有一個烴基是相同的,這樣的油脂叫單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稱為混甘油酯。若用R表示烴基,則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R1--COO—CH2

R2--COO—CH

R3--COO—CH2

R1、R2、R3相同為單甘油酯

R1、R2、R3不同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為混甘油酯的混合物

[過渡]那么油脂有哪些性質呢?請同學們根據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油脂,說出油脂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二、油脂的性質

1、物理性質: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比水輕、不溶于水。

[問]在炒菜時,如果衣服上濺了油,往往用汽油擦洗,這是為什么?

[生]油能溶于汽油,且汽油易揮發。

[板書]易溶于有機溶劑。

[講述]工業上也正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機溶劑這一性質,用有機溶劑來提取植物種子里的油。在日常生活中,炒菜后的油鍋如何洗滌?

[學生甲]用熱堿液洗。

[學生乙]用洗潔凈洗。

[師]同學們說得都對,但用熱堿液洗和用洗潔凈洗反應原理是不同的,用熱堿液洗涉及到了油脂的化學性質,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油脂有哪些化學性質?

[板書]2、化學性質

[講述]天然油脂是多種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混合物,結構中往往含有不飽和烴基。那么依據油脂的結構特點,油脂可能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生]可以發生加成反應和水解反應。

[師]對。油脂和H2發生的加成反應叫油脂的氫化。下面請同學們以油酸甘油酯為例,寫出油脂和氫氣加成反應的方程式。

[板書](1)油脂的氫化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3H2→

[教師講述并補充反應條件]這個反應常溫下是不能進行的,往往需要催化劑和在加熱、加壓的條件下進行。那么油脂的氫化反應在工業上有何用途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96第一段。

[過渡]油脂作為酯類,能發生水解反應,那么酯類水解的條件是什么?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6

教學目標:

1、系統的歸納總結出酸堿鹽的種類、性質、轉換

2、進一步分析鞏固復分解反應條件

3、能熟練鑒別幾種物質

重點、難點:酸堿鹽的性質;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特殊離子的鑒別

考點及考試要求:物質分類中酸、堿、鹽相關內容一直是化學學科中尤為重要的內容,知識點延伸領域較廣,也是中考中占據分值的考點,重點突出較多,難點同樣很多,很多學生學習此處內容時較為吃力、需要多總結歸納、強化訓練。

教學內容

知識框架

一、概念:

1、酸的組成——氫離子+酸根離子

2、堿的組成——金屬離子+氫氧根離子

3、鹽的組成——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酸根離子

4、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AB+CD=AD+CB(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氣體三者之一)

5、稀釋濃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斷攪動,使產生的熱量迅速地擴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里。

6、中和反應——酸跟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二、酸的性質:(1)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無色酚酞不顯色

(2)酸+多數金屬氧化物=鹽+水

(3)酸+堿=鹽+水

(4)酸+鹽=新酸+新鹽

(5)酸+活潑的金屬=H2+鹽

二、堿的性質:(1)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2)堿+多數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3)堿+酸=鹽+水

(4)堿+某些鹽=另一種鹽+另一種堿

1、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碳反應:2NaOH+CO2=Na2CO3+H2O

2、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硫反應:2NaOH+SO2=Na2SO3+H2O

3、氫氧化鈉跟三氧化硫反應:2NaOH+SO3=Na2SO4+H2O

4、氫氧化鈣跟二氧化碳反應:Ca(OH)2+CO2=CaCO3↓+H2O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氫氧化鈉跟稀硫酸反應:2NaOH+H2SO4=Na2SO4+2H2O

6、氫氧化鈉跟稀鹽酸反應:NaOH+HCl=NaCl+H2O

7、生石灰跟水反應:CaO+H2O=Ca(OH)2

三、鹽的性質:(1)鹽+某些金屬=另一種鹽+另一種金屬。

(2)鹽+某些酸=另一種鹽+另一種酸。

(3)鹽+某些堿=另一種鹽+另一種堿

(4)鹽+某些鹽=另一種鹽+另一種鹽

1、硫酸銅溶液跟鐵反應:CuSO4+Fe=ZnSO4+Fe鐵表面覆蓋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淺綠色

2、碳酸鈉跟鹽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3、碳酸氫鈉跟鹽酸反應:NaHCO3+HCl=NaCl+H2O+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4、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5、硝酸銀跟稀鹽酸反應:AgNO3+HCl=AgCl↓+HNO3有白色沉淀產生

6、氯化鋇跟稀硫酸反應: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產生

7、氫氧化鈣根碳酸鈉溶液反應:Ca(OH)2+Na2CO3=2NaOH+CaCO3↓有白色沉淀產生

8、硝酸銀溶液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gNO3+NaCl=AgCl↓+NaNO3有白色沉淀產生

9、氯化鋇溶液跟硫酸鈉溶液反應:BaCl2+Na2SO4=2NaCl+BaSO4↓有白色沉淀產生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7

學習目標

1.理解化學實驗方案設計時的內容﹑方法﹑要求。

2.學會設計化學實驗方案及科學評價實驗方案。

學習過程

一、學習探究活動

閱讀課本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一個完整的化學實驗方案一般包括的內容是:

(2)設計一個化學實驗哪些方面入手

(3)設計化學實驗時應遵循哪幾項要求

二、總結與評價

【總結】

1.實驗方案內容一般包括:名稱﹑目的﹑原理﹑用品﹑步驟﹑現象記錄及結果處理﹑問題和討論。

2.設計實驗方案時,應選擇安全性好﹑藥品易得﹑操作簡便﹑裝置簡單﹑現象明顯的方案。

【評價】

1.實驗室用氨氣還原氧化銅的方法測定銅的近似原子量,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CuO+2NH3======N2+3Cu+2H2O

(1)如果選用測定反應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質量[mCuO、mH2O]的方法進行測定,請用圖示所列儀器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儀器連接的順序為(用字母編號表示,儀器可重復使用)。d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完畢時,觀察到a中的現象是。

②列出計算Cu的原子量的表達式:。

③下列情況將使測定結果偏大的是。

A.CuO末全部還原的CuB.部份CuO受潮

C.CuO混有CuD.部份CuO還原為Cu2O

(1)如果仍采用上述儀器裝置,其他方案可選用測定的物理量有。

A.mCu和mCuOB.mN2和mH2O

C.mCu和mH2OD.mNH3和mH2O

2.右圖是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設計的乙醇與氫鹵酸反應的實驗裝置圖。

在燒瓶A中放入一些新制的無水CuSO4粉末,并加入約20mL無水乙醇,錐形瓶B盛放濃鹽酸,分液漏斗C和廣口瓶D中分別盛濃H2SO4,干燥管F中填滿堿石灰,燒杯作水浴噐。

當打開分液漏斗C的活塞后,由于濃H2SO4緩緩流入B中,則D中的導管口有氣泡產生,過幾分鐘后,無水CuSO粉末由無色變藍色,此時水浴加熱后,將F端逸出的氣體點燃,發生特殊的綠色火焰。試回答:

(1)B中逸出的主要氣體是原因是。

(2)D廣口瓶的作用是;E管的作用是。

(3)F管口點燃的氣體是(填化學式),生成其氣體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瓶中無水CuSO4變藍的原因是。

(5)由A中發生反應的事實,可推斷出的結論是__。

針對性測試題(二)

一.選擇題

1.為制備干燥、純凈的CO2,將大理石和鹽酸反應生成的氣體先后通過裝有下列物質的兩個吸收裝置,兩個裝置應順序裝入()。

A.水;無水CaCl2B.飽和NaHCO3溶液;濃H2SO4

C.濃H2SO4;飽和NaHCO3溶液D.飽和NaHCO3溶液;稀H2SO4

2.下列各組溶液,只要用試管和膠頭滴管,不用其他任何試劑就可以鑒別的是()。

A.KOH和Al2(SO4)3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D.Ba(OH)2和NaHSO4

3.一瓶Na2SO3已部份氧化,必須通過實驗確定其純度,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①稱取樣品

②用蒸餾水溶解樣品

③過濾

④在烘箱中烘干沉淀

⑤向溶液中加過量的用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

⑥用蒸餾水洗滌沉淀再用AgNO3溶液檢驗,不出現沉淀為止

⑦準確稱量干燥沉淀的質量

⑧在干燥器中冷卻

⑨計算

A.①②③⑥⑤④⑧⑦⑨B.①②⑤③⑥④⑧⑦⑨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D.①②③⑤⑥④⑧⑦⑨

4.根據下列實驗事實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試液滴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加稀鹽酸沉淀不溶解

結論:試液中一定含有SO42-

點燃通入Ba(OH)2溶液

B:氣體氣體白色沉淀

結論:原氣體一定是烴

打開瓶蓋用沾有濃氨水玻璃棒靠近

C:某溶液冒白霧白煙

結論:證明原溶液中一定是濃硫酸

滴加苯酚溶液

D:某有色溶液紫色

結論:證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5.限用一種試劑即可區別Na2S、Na2SO3、Na2CO3、NaAlO2、Na2SO4

五種溶液,應選用()。

A.燒堿溶液B.BaCl2溶液C.氨水D.鹽酸

6.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開,其必要的操作為()。

A.升華、溶解、過慮、蒸發B.溶解、過慮、蒸發、分液。

C.加熱、溶解、過慮、結晶D.溶解、過慮、分餾、結晶

7.現給你提供以下試劑①蒸餾水②鐵粉③濃:H2SO4④濃鹽酸⑤燒堿⑥濃氨水⑦Cl2請你設計一個實驗;從電子工業上用FeCl3溶液腐蝕印刷電路板后的廢液中回收并制純凈的FeCl3溶液。在方案中需選用上述試劑中的()。

A.①②④⑦B.①③④⑥C.②④⑥⑥⑦D.①④⑥⑦

8.某學生設計了三種制備方案①用KI晶體與濃H3PO4反應制HI②用飽和食鹽水制電石氣③用純堿和石灰水制燒堿,可用的方案是()。

A.①B.①③C.②③D.全部

9.設計實驗從草木灰中提取鉀鹽,下列儀器不必羅列在實驗通知單中的是()。

A.滴定管B.玻璃棒C.燒杯D.分液漏斗

10.去掉苯酚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應選用的實驗方案是()。

A.在混合物中加入鹽酸、充分振蕩,再用分液漏斗分離

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蕩,再通入過量CO2使反應完全后,再分液漏斗分離

C.將混合物用蒸餾方法分離

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蒸取苯酚后,再用分液漏斗分離

二.填空題

1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質量分數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現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樣品,通過實驗進行分離,可得到固體甲(實驗使用的過濾器是用于強酸性液體的耐酸性過濾器)。

請填寫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體甲的實驗設計。

序號

實驗步驟

簡述實驗操作(不敘述如何組裝實驗裝置)

溶解

將混合物放入燒杯中,加入98%硫酸中,充份攪拌直到固體不再溶解。

洗滌沉淀

檢驗沉淀是否洗凈

12.某混合物粉末中含有K+﹑Na+﹑Mg2+﹑Cl-﹑Br--。

(1)將K+﹑Na+﹑Mg2+大致分離,并把Cl-﹑Br-也大致分離開來,有以下的方法和步驟可供選擇(有些可以重復使用):①溶于水配成稀溶液;②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③通入足量的CO2;④通入足量的氯水;⑤加入足量濃氨水;⑥過濾;⑦用CCl4萃取。最合理的方法和步驟的順序依次是(用編號)

(2)分離后剩余的水溶液中所含的主要物質是

(3)如果上述分離過程中分離出的一種物質是小蘇打,要得到干燥的小蘇打應采取的最簡單的措施

13.為測定碳酸鈣純度(設含雜質SiO2),學生設計了如下幾個實驗方案,請回答每個方案中的問題。

[方案I]

(1)稱取碳酸鈣樣品Mg;

(2)加入過量鹽酸;

(3)收集并測定生成的氣體體積VmL。

問題:如果稱量樣品時,砝碼底部有一處未被實驗者發現的殘缺,那么測定的碳酸鈣的純度會(偏高、偏低、無影響)

[方案II]

(1)稱取碳酸鈣樣品Mg;

(2)用cmol/L鹽酸VmL(過量)溶解樣品;

(3)取溶解后的溶液mL,用C′mol/L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問題1:列出本實驗中所用到的儀器名稱(除鐵架臺及附件、燒杯之外)

問題2:加鹽酸后是否需要濾出SiO2后再用NaOH滴定(填選項編號)。

A.需要B.不需要C.均可

問題3:碳酸鈣純度計算公式。

[方案III]

(1)稱取碳酸鈣樣品Mg;

(2)高溫(1000℃)煅燒直至質量不再發生變化,冷卻后稱量,質量為M′g。

問題1:為什么要煅燒至1000℃且“直至質量不再改變”?

問題2:本方案中的“冷卻”應如何操作“為什么?

[方案IV]

(1)稱取碳酸鈣樣品Mg;

(2)加入足量Cmol/L鹽酸VmL使之完全溶解;

(3)過濾并取濾液;

(4)在濾液中加入過量C′mol/LNa2CO3溶液V′mL;

(5)將步驟(4)中的沉淀濾出、洗滌、干燥、稱重為M′g。

問題1: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數據是(填選項編號)。

A.C、VB.C′、V′C.M′D.M

問題2:為減少實驗誤差,必要的操作是(填選項編號)。

A.精確測定Na2CO3溶液體積V′mL

B.精確配制濃度C′mol/LNa2CO3溶液

C.將步驟(3)所得沉淀洗滌,洗滌也應并入(4)中

D.將步驟(3)所得沉淀洗滌、干燥、稱量其質量M′g備用

問題3:步驟(5)中要將沉淀進行洗滌,如果未經洗滌,則測定的碳酸鈉純度將

(偏高、偏低、無影響)。

綜上所述,你認為4個方案中,的方案是,其它方案的缺點分別是:

方案IV:沉淀的洗滌、干燥、稱量操作過程復雜,容易造成較大誤差;

方案;。

方案;。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8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有關知識,請大家回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么?

生:(思考)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

生:形成閉合電路;自發氧化還原反應。

二、新課講授

師:[投影顯示]如下圖所示。大家觀察實驗現象,并回答:電流表指針的變化。碳棒上有什么變化?在兩極發生了什么反應?

(生觀察現象)

生:1.電流表的指針發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紅色物質生成。

師:請大家是這寫出電極反應。

生:鐵為負極,碳棒為正極。

生:Fe:Fe-2e=Fe2+氧化反應;C:Cu2++2e=Cu還原反應;總反應方程式:Fe+Cu2+=Fe2++Cu

師:這里設計了三個實驗,請大家分組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準確記錄實驗現象,匯報實驗結果。

[投影顯示]1.將兩根碳棒分別插入裝有CuCl2溶液的小燒杯中,浸一會,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現象(圖1);2.用導線連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會兒,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變化(圖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兩根碳棒,分別跟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接通一段時間后,觀察兩極上的現象并用濕潤的KI-淀粉試紙檢驗所生成的氣體(圖3)。

師:在此過程中請大家一定要操作規范,注意安全。

生:前兩個實驗碳棒上沒有明顯變化;

生:第三個實驗通電一會兒發現,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紅色固體物質析出;

生: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的氣體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斷。紅色物質為銅,黃綠色使濕潤淀粉-KI試紙變藍的氣體為氯氣。

陽極產物—氯氣(Cl2);陰極產物—銅(Cu)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提示]討論提綱

[投影顯示]

1.通電前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這些離子是如何運動的?

2.接通直流電后,原來的離子運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3.有關離子在兩極發生了什么樣的反應?

生:(討論分析)

1.通電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動。

2.通電后帶正電的Cu2+、H+向陰極移動;帶負電的Cl-、OH-向陽極移動。

3.Cu2+在陰極得電子變成了單質Cu,Cl-在陽極失電子變成了Cl2。

師:[總結板書]

通電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動

通電后:陽極:2Cl--2e=Cl2↑氧化反應;陰極:Cu2++2e=Cu還原反應

總反應化學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記法,利用諧音。陽(極)—氧(化反應)

師:在電解過程中,電子是如何形成閉合回路的?大家請看看課本第64頁,歸納電子流動

方向。

生:電源負極→電解池陰極→電解質溶液→電解池陽極→電源正極

師:非常正確,我們一來總結一下。

師生:電子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從電源負極流出,流向電解池的陰極,陰極附近的Cu2+

在陰極得電子被還原為銅,溶液中的陰陽離子定向移動,陽極附近的Cl-在陽極失電子被氧

化為氯原子。氯原子結合形成氯氣分子,失去的電子從陽極流回電源的正極,從而形成了閉

合電路。

師: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與溶液的電離有什么關系?

生:先有電離,后有電解。電離不需要通電,電解建立在電離的基礎上。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完成投影顯示的表格。

生:(每位學生完成一項,共同填好此表。)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19

教學目標

1.掌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2.了解電離平衡常數的概念。

3.了解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目標:

1.培養閱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

由電解質在水分子作用下,能電離出陰陽離子,體會大千世界陰陽共存,相互對立統一,彼此依賴的和諧美。

教學過程

今天的內容是:“電離平衡”知識。

1.弱電解質電離過程(用圖像分析建立)

2.當則弱電解質電離處于平衡狀態,叫“電離平衡”,此時溶液中的電解質分子數、離子數保持恒定,各自濃度保持恒定。

3.與化學平衡比較

(1)電離平衡是動態平衡:即弱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過程和離子結合成弱電解質分子過程仍在進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條件的平衡:當條件改變,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發生移動。

(3)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A.內因的主導因素。

B.外國有:

①溫度:電離過程是一個吸熱過程,所以,升高溫度,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

②濃度:

問題討論:在的平衡體系中:

①加入:

②加入:

③加入:各離子分子濃度如何變化:、、、溶液如何變化?(“變高”,“變低”,“不變”)

(4)電離平衡常數

(?)一元弱酸:

(3)一元弱堿

①電離平衡常數化是溫度函數,溫度不變K不變。

②值越大,該弱電解質較易電離,其對應的弱酸弱堿較強;值越小,該弱電解質越難電離,其對應的弱酸弱堿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斷弱電解質相對強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電離的,一級電離程度較大,產生,對二級、三級電離產生抑制作用。如:

隨堂練習

1.足量鎂和一定量的鹽酸反應,為減慢反應速率,但又不影響的總量,可向鹽酸中加入下列物質中的()

A.B.C.D.

2.是比碳酸還要弱的酸,為了提高氯水中的濃度,可加入()

A.B.C.D.

3.濃度和體積都相同的鹽酸和醋酸,在相同條件下分別與足量固體(顆粒大小均相同)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鹽酸的反應速率大于醋酸的反應速率

B.鹽酸的反應速率等于醋酸的反應速率

C.鹽酸產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鹽酸和醋酸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樣多

4.下列敘述中可說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強的是()

A.溶液導電性酸甲大于酸乙

B.鈉鹽溶液的堿性在相同物質的量濃度時,酸甲的鈉鹽比酸乙的鈉鹽弱

C.酸甲中非金屬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屬元素化合價高

D.酸甲能與酸乙的銨鹽反應有酸乙生成

5.有兩種一元弱酸的鈉鹽溶液,其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現將這兩種鹽的溶液中分別通入適量的,發生如下反應:

和的酸性強弱比較,正確的是()

A.較弱B.較弱C.兩者相同D.無法比較

總結、擴展

1.化學平衡知識與電離平衡知識對照比較。

2.一元弱酸弱堿中與的求法:

弱電酸中濃度:(酸為弱酸物質的量濃度)

弱堿中濃度:(堿為弱堿物質的量濃度)

3.討論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劑)

4.擴展

難溶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存在著電離平衡。在常溫下,溶液中各離子濃度以它們的系數為方次的乘積是一個常數,該常數叫溶度各()。例如

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積大于、等于溶度積時出現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溶液中,如需生成沉淀高中學習方法,應調整溶液的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溶液中的沉淀較為完全(使濃度降低至原來的千分之一),則應向溶液里加入溶液,使溶液為。

布置作業

高三化學教案范本電子版篇20

知識目標

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守恒的原因;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能推測物質的組成。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實驗、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品質及合作精神;

使學生認識永恒運動變化的物質,即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道理。滲透物質不滅定律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定律,教材從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入手,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通過思考去“發現”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規律。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為什么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使反應物變成生成物,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并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同時也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從關注化學反應前后"質"的變化,轉移到思考反應前后"量"的問題上,教學可進行如下設計:

1.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過程,教師應當采取"自我發現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首先投影前面學過的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然后提問:對于化學反應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最后把問題聚焦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上。這時教師不失適宜的提出研究主題:通過實驗來探究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被限度地調動起來,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

2.體驗科學研究過程、設計、實施實驗方案

學生以小組探究方式,根據實驗目的(實驗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儀器和藥品設計實驗方案。在設計過程中,教師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并適時的給學生以幫助,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在設計方案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交流方案過程中,各組間互相補充,互相借鑒,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施實驗時學生體驗了科學過程,動手能力得到了加強,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自己探索,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體驗了科學研究過程。

3.反思研究過程、總結收獲和不足

探索活動結束后可讓學生進行總結收獲和不足,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871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成人高考_山东成考报名网 | 湿地保护| 嘉兴泰东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_花箱护栏 | 压缩空气检测_气体_水质找上海京工-服务专业、价格合理 | 上海物流公司,上海货运公司,上海物流专线-优骐物流公司 | 二维运动混料机,加热型混料机,干粉混料机-南京腾阳干燥设备厂 | 锥形螺带干燥机(新型耙式干燥机)百科-常州丰能干燥工程 | 潍坊青州古城旅游景点攻略_青州酒店美食推荐-青州旅游网 | 上海瑶恒实业有限公司|消防泵泵|离心泵|官网 | 3d打印服务,3d打印汽车,三维扫描,硅胶复模,手板,快速模具,深圳市精速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高华家具-公寓床|学生宿舍双层铁床厂家【质保十年】 | 动库网动库商城-体育用品专卖店:羽毛球,乒乓球拍,网球,户外装备,运动鞋,运动包,运动服饰专卖店-正品运动品网上商城动库商城网 - 动库商城 | 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 北京公寓出租网-北京酒店式公寓出租平台 | 学生作文网_中小学生作文大全与写作指导 | 铸铁平台,大理石平台专业生产厂家_河北-北重机械 |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工业零排放|水厂设备|软化水设备|海南净水设备--海南水处理设备厂家 | 臻知网大型互动问答社区-你的问题将在这里得到解答!-无锡据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真空包装机-诸城市坤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 手机游戏_热门软件app下载_好玩的安卓游戏下载基地-吾爱下载站 | 耐磨陶瓷管道_除渣器厂家-淄博浩瀚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 代理记账_公司起名核名_公司注册_工商注册-睿婕实业有限公司 |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足球(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 深圳离婚律师咨询「在线免费」华荣深圳婚姻律师事务所专办离婚纠纷案件 | 煤矿支护网片_矿用勾花菱形网_缝管式_管缝式锚杆-邯郸市永年区志涛工矿配件有限公司 | 河北凯普威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高档轮椅系列,推车系列,座厕椅系列,协步椅系列,拐扙系列,卫浴系列 | 河南道路标志牌_交通路标牌_交通标志牌厂家-郑州路畅交通 | 顶空进样器-吹扫捕集仪-热脱附仪-二次热解吸仪-北京华盛谱信仪器 | 智慧消防-消防物联网系统云平台| 浙江栓钉_焊钉_剪力钉厂家批发_杭州八建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 济南品牌设计-济南品牌策划-即合品牌策划设计-山东即合官网 | 网站seo优化_seo云优化_搜索引擎seo_启新网络服务中心 | 胶水,胶粘剂,AB胶,环氧胶,UV胶水,高温胶,快干胶,密封胶,结构胶,电子胶,厌氧胶,高温胶水,电子胶水-东莞聚力-聚厉胶粘 | 贵州科比特-防雷公司厂家提供贵州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接地,防雷设备价格,防雷产品报价服务-贵州防雷检测公司 | 室内室外厚型|超薄型|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_隧道专用防火涂料厂家|电话|价格|批发|施工 | 高低温试验房-深圳高低温湿热箱-小型高低温冲击试验箱-爱佩试验设备 | 液氨泵,液化气泵-淄博「亚泰」燃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飞行者联盟-飞机模拟机_无人机_低空经济_航空技术交流平台 | 模具硅橡胶,人体硅胶,移印硅胶浆厂家-宏图硅胶科技 | 电动葫芦-河北悍象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艺术生文化课培训|艺术生文化课辅导冲刺-济南启迪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