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二年級教案匯總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二年級教案匯總,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二年級教案匯總。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

學習內容:用乘除兩步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于生活,并很好地為生活服務。

教、學具準備:課本第31頁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學習過程:

一、用談話的方式引課。

問小朋友們喜歡逛商店嗎?他們喜歡,再讓他們猜猜練習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價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兒童商店,展示各種商品和單價。

2、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開始購物。

(1)先說說你有多少錢,準備買什么?在組里談談自己的購物打算。

(2)小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營業員,有的扮演顧客。

(3)學生開始購物。

3、在全班交流你們購物的過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A、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

B、我想買5輛小汽車。

C、應付多少錢?

D、應付20元。

4、請表演的D同學說說他們是怎樣算出來的。

12÷3=4(元)4×5=20(元)

5、再請一小組上黑板前展示他們的購物過程。

6、小組相互交流。

7、師生小結。

三、學生獨立完成第31頁的“做一做”。然后根據“做一做”的圖提出能用乘除兩步運算的問題并相互解答。

四、全課總結。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2

1.認識“灘、艘”等12個生字。會寫“園、孔”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背誦課文,初步感知數量詞的用法。

3.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仿照課文,嘗試用數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學習數量詞的運用;

教學難點:能在日常生活當中恰當地運用數量詞。

教法設計:情景教學法

學法設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那就讓我們高舉隊旗,吹響銅號,高高興興地出發吧!(課件播放,少先隊員舉旗吹號去旅游的活動場面)

1.交流場景,出示詞語。

一面隊旗一把銅號一隊“紅領巾”一片歡笑

2.理解詞語,識記生字。

(1)辨析比較“隊”和“對”。對、隊。

()號入座()員()不起排()

(引導學生先認真)

(2)銅號:豐富語境識記“號”。

看圖認識“銅號”,出示長號、短號、小號、圓號的圖片;結合一年級課文《青蛙寫詩》,引出“逗號、句號、省略號”,復習不同的標點符號。在認讀中鞏固生字“號”的識記。

(3)一隊“紅領巾”:平常說“一條紅領巾”,這里為什么說是一“隊”紅領巾?這“一對紅領巾”指的是誰?

二、初讀課文,了解場景。

1.配樂聽讀,感知課文。

教師:“紅領巾”們,我們的旅游馬上開始了!先來聽導游的介紹,了解我們這次旅游的安排(配樂播放課文錄音)。

2.初讀課文,交流場景。

教師:借助拼音,讀讀兒歌,讀完后想想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

3.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一只海鷗一片沙灘一艘軍艦一條帆船沙灘:讀讀詞語,說說這兩個字的相同點。

艘、艦:比較發現這兩個字的相同點,引導學生明白,帶“舟”的字都和船有關。

帆:看圖認識帆船上的“白帆”,引導學生了解“帆”字左邊的巾表示的意義。

4.學習課文第二小節。

一方魚塘一塊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園

垂柳:看圖感受柳條的“垂感”,理解“垂柳”。春天,柳樹長出了碧綠碧綠的枝條,像無數綠色的絲帶掛在枝頭,微風吹來左右擺動,唐朝詩人賀知章是這樣描寫這些垂柳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背誦兒歌,積累運用。

1.拍手游戲,背誦積累。

教師:小朋友,讓我們在田間休息一下,做做課間操,玩玩拍手歌游戲。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海鷗展翅飛。

你拍二,我拍二,一片沙灘在眼前。

你拍三,我拍三,一艘軍艦真好看。

你拍四,我拍四,一條帆船向前駛。

你拍五,我拍五,一方魚塘許多魚。你拍六,我拍六,一塊稻田慶豐收。

你拍七,我拍七,一行垂柳燕子戲。

你拍八,我拍八,一座花園開滿花。

你拍九,我拍九,海灘邊上走一走。

你拍十,我拍十,鄉村風光真美麗!

三、比較發現,指導書寫。

觀察“巾、隊”,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生字鞏固復習,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2.教師指名朗讀課文,檢查學生課文朗讀情況。

二、情境教學解讀課文。

1.看圖說話,合作探究。

(1)學生合上課本,觀看多媒體課件上展示的圖片,并填空。題目:一(叢)翠竹一(塊)稻田一(道)小溪石橋

(2)小組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3)學生看課文,對照自己的答案思考,為什么答案是這樣的。

2.解讀課文

(1)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點評。

(2)教師逐一展示課文中的各個場景,分別進行講解。

如:一只海鷗,海鷗是一種鳥,用于描述鳥的量詞是只,如一只小鳥。

一片沙灘,沙灘遠遠看去是一片一片套,所以是一片沙灘。

一艘軍艦,軍艦是大型的船,如一艘船。

一條帆船,帆船的個頭比較小,量詞用條。

(3)教師引導學生對最后一節的量詞進行理解。學生從事物的特征入手理解“面、把、隊、片”。

3.知識延伸

(1)學生說一說“一群海鷗”和“一只海鷗”的區別。

(2)學生討論、回答。(“群”指很多,一只就是數量是一)

(3)師:通過課本課,你學到了什么?為什么課文標題是場景歌?

(4)學生思考交流,教師指名回答,(不同的場景下,不同的事物所用的量詞不同)

(5)現學現用:學生就課堂上的事物進行練習。如:一把傘一片朗讀聲一塊黑板一面班旗一群小學生三指導書寫生字

園、孔、橋、群、旗、銅、領、號。

四、課堂小結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指名認讀。

2.學生“開火車”讀課文。

五、拓展活動

學生查一查《場景歌》中哪些量詞可以用其他的量詞代替。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3

《假如》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錄音、繪畫用品。

教學時數:兩課時

課時內容目標:使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誰能給大家簡單地講一講?

2、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談一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課件,認讀生字,檢查認讀情況,并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3、開火車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師生正音。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假如有一支神筆,詩中的小朋友要實現哪些愿望?(引導學生用“我用馬良的神筆為——畫。”說話,師隨機板書、板畫)

三、細讀課文,感悟語言、感情朗讀。

1、小組自學。

(1)課文用三個小節寫了小作者的三個愿望,你最喜歡他的哪一個愿望,把它讀給組內的同學聽,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它?

2、指名匯報小組自學結果,師加以適當的引導。

(1)你最喜歡哪一小節,為什么?

(2)你認為這一小節中哪些詞、哪些句子用的?為什么?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指名讀,師相機指導。

(3)比較感悟句子。

我要給小樹畫個太陽,讓小樹也能成長。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長。

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

我要給小鳥畫許多谷粒。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同上。)

2、總體朗讀指導。

(1)“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這首詩中出現了四次,朗讀時怎樣處理?

(2)“畫一個紅紅的太陽”“畫許多好吃的谷粒”“畫一雙好腿”。這三處感情有什么不同?假如你是小樹,小鳥、西西,你怎么讀這三個句子?(指導學生分別讀出“興奮——喜悅——沉重”的語氣。)

(3)比賽讀,師生評價,讓學生在邊聽邊評中提高朗讀水平。

(4)創設情境誦讀課文。(閉眼想象與課文有關的畫面,或者用筆畫出這些畫面。)

三、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選你最喜歡的一節背誦下來。

找自己的好朋友,競賽背。

四、擴展活動

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些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筆畫一畫吧。我們來為課文再寫一小節好嗎?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4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學生的學習參與面,減小差距。努力作好教學工作,在這一學期中,下文將準備了初中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如下: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的學習,要使學生在情感與態度上,認識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認識現實生活中圖形間的數量關系,能夠設計精美的圖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在民主、和諧、合作、探究、有序、分享發現快樂,感受學習的快樂。對于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對知識的探究,經歷發現知識,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經歷發現知識道路上坎坎坷坷,達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達到漫江碧透,魚翔淺底的境界,在經歷這些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能力,使所有學生在數學上都有不同的發展,盡可能接近其發展的最大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辯證唯物主義的熏陶,提高學生素質。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五章,知識的前后聯系,教材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如下:

第__章分式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與通分,分式的加、減、乘、除運算,整數指數冪的概念及運算性質,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__章反比例函數函數是研究現實世界變化規律的一個重要模型,本單元學生在學習了一次函數后,進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數。學生在本章中經歷:反比例函數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經歷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及其性質的探索過程,在交流中發展能力這是本章的重點之一;經歷本章的重點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數及圖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經歷函數圖象信息的識別應用過程,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根據所給信息確定反比例函數表達式,會作反比例函數圖象,并利用它們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章的難點在于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以及提高數形結合的意識和能力。

第__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許多重要的性質,如兩個銳角互余,30度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而且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本章分為兩節,第一節介紹勾股定理及其應用,第二節介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__章四邊形四邊形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一種圖形,尤其是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邊形的用處更多。因此,四邊形既是幾何中的基本圖形,也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本章是在學生前面學段已經學過的四邊形知識、本學段學過的多邊形、平行線、三角形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也可以說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系統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內容的學習也反復運用了平行線和三角形的知識。從這個角度來看,本章的內容也是前面平行線和三角形等內容的應用和深化。

第__章數據的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以及極差、方差等統計量的統計意義,學習如何利用這些統計量分析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情況,并通過研究如何用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估計總體的平均數和方差,進一步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三、提高學科教育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七認真工作。把教學七認真作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引導學生寫復習提綱,使知識來源于學生的構造。

4、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于一種思如泉涌的狀態。

5、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于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7、指導成立課外興趣小組的民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展對奧數題的研究,課外調查,操作實踐,帶動班級學生學習數學,同時發展這一部分學生的特長。

8、開展分層教學,布置作業設置A、B、C三類分層布置分別適合于差、中、好三類學生,課堂上的提問要照顧好、中、差三類學生,使他們都等到發展。

9、進行個別輔導,優生提升能力,扎實打牢基礎知識,對差生,一些關鍵知識,輔導差生過關,為差生以后的發展鋪平道路。

10、站在系統的高度,使知識構筑在一個系統,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八方聯系,渾然一體,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并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劉老師拍了兩張學校校門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課件出示校門的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校門,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

談話:老師這里還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嗎?(課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導:仔細觀察這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評析:讓學生觀察自己學校校門和教室的照片,學生有話可說,興趣高漲,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識經驗。]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生活中的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合作探究

1、指導觀察。

出示并介紹小猴。

示范:下面我們來觀察小猴,請小朋友看老師是怎樣觀察的。(邊說邊示范)我先觀察小猴的前面,像這樣(從前面平視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師看到的是這里四幅圖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圖片讓學生選擇)

讓每個小組的1號小朋友學著老師的樣子觀察小猴的前面,師生共同評價。

繼續示范:再觀察小猴的左邊,(教師轉到小猴的左邊)這回老師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圖片呢?(一邊看,一邊從四幅圖片中找出相應的圖片)哦,是這一張圖片。(舉起小猴左側面的圖片)

談話:下面請每組的四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

學生按要求活動,并從四幅圖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教師巡視,注意糾正不規范的觀察姿勢。

反饋:請每組1號小朋友舉起你看到的小猴圖片,(學生舉起圖片)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別讓每個小組2、3、4號小朋友舉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并說一說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較:(舉起每個組2、4號小朋友選擇的圖片)這兩張圖片,分別是每個組2、4號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們分別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嗎?你是怎樣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邊臉時,是從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邊臉時,是從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評析: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是有效組織觀察活動的前提。讓學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圖片,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觀察者的位置與所看到的視圖的對應關系。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區分小猴的左側面和右側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同。]

2、換位觀察。

談話:剛才每個組的四個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小猴,每個小朋友觀察到的&39;小猴的樣子都是不一樣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樣子嗎?請每個小組的小朋友按這樣的順序(手指順時針方向)換個位置再觀察,并在四張圖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

學生觀察后,組織反饋。

繼續換位觀察,使每個學生都分別從四個位置觀察小猴。

提問:通過剛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你發現了什么?

[評析:換位觀察,并找到相應的視圖,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從而深刻體會到觀察同一個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3、學會判斷。

談話:小紅、小云、小芳和小玉也為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個例題的情境圖),你知道下面這些照片(出示四幅圖片)分別是誰拍的嗎?

學生回答,并闡述理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連線。(著重讓學生弄清判斷從左側面和右側面看到的視圖的方法。如:當學生說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圖時,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根據什么判斷的,是怎樣想的)

[評析:引導學生應用已經積累的觀察經驗,通過想像判斷每一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上升到“根據看到的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這一層次,加深了學生對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的理解,發展了空間觀念。]

三、活動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瞧,校園里有一輛汽車,(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三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這輛汽車,你知道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反饋。

2、“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請小組長拿出這樣的茶壺,(出示茶壺)像這樣放在桌上,(放在一個小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嗎?

學生到黑板上分別指出自己看到的視圖。

提問:你能說出你們組其他三個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嗎?(著重引導學生根據壺嘴和壺把的朝向判斷茶壺的左視圖和右視圖)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6

第一單元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第15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課時:7

第一課時:分蘋果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

橫式:20÷5=4

豎式:4

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商:“4”表示分4盤。

除數……5丿20……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

“5”表示每盤20……商和除數的乘積:“20”表示需20個蘋果。

放5個蘋果。0……余數:“0”表示20個蘋果全部放完,沒有剩余。說明:“丿”表示橫式中的“?”。

(5)練習:第2頁“試一試”的四道小題。

學生獨立練習完畢,指名學生板書,進行集體訂正

第二課時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一、體會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余數。

(1)20個蘋果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20個蘋果,如果每盤放6個呢?

請每個同學用代表蘋果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再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進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并進一步認識余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0÷6=3(盤)……2(個)

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

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20”表示把20個蘋果拿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8”表示3盤共18個(6×3=18)。“2”表示放了3盤后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余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

2、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課本第3題試一試中的第(1)題”。

(2)學生討論:淘氣的列式對不對,為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6還可以接著分”,正確的式子應是笑笑做的。

(3)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什么?

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鞏固練習:第3頁“練一練”第1、2題。

三、總結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四、反思:

第三課時3

教學內容:“分草莓”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索、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

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在有余數除法里,余數和處世有什么關系?

2、練一練:10÷516÷518÷520÷533÷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后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余數的算式,沒有余數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試商方法。

(1)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

(2)列算式:55÷8

(3)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5)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6)

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2、填空:P4“試一試”。(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P5“練一練”的第1~5題。

四、總結

五、反思:

第四課時4

教學內容:“租船”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8×()<38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36÷6=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出現如下方案:

(1)其中5條船,每條船4人,還有一條1人。4×5+1=21。

(2)其中4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兩條船,一條2人,一條3人。4×4+5=21。

(3)其中3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3條船,每條船3人。3×4+9=21。

4、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應用了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結合實際來思考,如上面租船的問題……至于這6條船怎樣分配更合理,我們要動腦想一想,但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

強調:我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違反安全規定的事。

5、練習:P6“試一試”

先默讀題目,獨立思考條件和問題。后指名回答。

條件:每時租金3元。問題:10元錢最多劃幾時?

先小組討論怎樣列式,并完成在練習本上。

10÷3=3(時)……1(元)

答:10元錢最多劃3時。

提問:上面的橫式中1元表示什么?為什么不能劃4時?

三、鞏固練習: P7“練一練”的第1~4題。

1、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要5壺茶而不是4壺茶。

2、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至少要8張桌子?7張桌子夠嗎?

四、總結

第五課時5

教學目標:

1、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8×()<38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36÷6=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7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個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通過交流、比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個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談話:老師今天要考你們一年級的知識,有沒有信心?

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辦法,口算出每個三角形上數的總和。

439

557581

問: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的研究怎樣筆算三個數的連加。(板書:連加)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一、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你打算怎樣列式?(指名說)教師板書:85+143+126

2)同桌說一說,你準備怎樣算?(同桌說,再獨立計算)指名說如何計算。

3)再想想還有其他方法嗎?生小組討論。

4)指名說:還可以只列一個豎式:85

143

+126

354

5)你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四人小組說一說。讓學生體會到“只列一個豎式”比較簡便。

2、教學試一試:四、五、六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怎樣列式?(指名說)

178+194+236

178

194

+236

□□□

個位上先加哪兩個數比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討論。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學生自己完成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獨立計算。提示:想做全對嗎?那要特別認真、細心地計算哦!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做完了想知道對不對怎么辦?(要驗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驗算。

2)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指名匯報,集體核對。

3、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說圖意。

2)三個班一共植樹多少棵?怎樣列式

3)學生獨立計算。

4)匯報核對。

5、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獲得了什么?

板書設計:

連加

一、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85

143

+126

354

教學后記: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8

師:瞧,誰來了?

生:蘇娜!

師:(課件)我有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好朋友,你們愿意幫我分一分嗎?今天我們就來幫蘇娜分糖果(出示課題:分糖果)大家可以用小圓片來代表20塊糖,動手分一分。(生動手)

師:一邊分,一邊想你是怎么分的?再想想,你分了幾次?最后每人都分到了幾塊?

師:誰愿意先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分法呢?

生:我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一顆糖,還有剩,再給5個小朋友每人一顆糖;下面還有,再給5個小朋友每人一顆糖,還有剩,再給每個小朋友一顆糖,正好分完。

師:你分了——

生:分了4次。

師:噢,你分了4次,正好分完了。說的真完整!有和他分的一樣的嗎?(展示學生的分法)舉起板來給何鑫看看,何鑫,瞧瞧他們和你分的一樣嗎?大家分的真不錯,謝謝何鑫。有和他分得不一樣,更快一些的方法嗎?

生:我是分2次的,第一次每個人先分2塊,第二次每人再分2塊,結果糖果就分完了。

師:你為什么第一次每個人要分2塊呢?

生:我是想到乘法口訣里的二二得四。

師:(用手勢橫著指著學生分的糖果)分給幾個小朋友呢?

生:5個,是二五一十。

生:分完還有剩。

師:剩下的又怎么分?

生:剩下的再給每個小朋友分2個。

師:(展示學生的分法)徐老師發現還有分得更快的,你們知道天然是怎么發得嗎?

生:她是一下子分完的,一下子就給每人4塊糖。

師:天然,是這樣的嗎?

生:是的。

師:謝謝你告訴大家!天然,你是怎么想到一下子就分給每人4塊的?

生:因為想到乘法口訣中的四五二十,所以我一下子就給每個小朋友4塊的?

師:噢,他想到乘法口訣的四五二十,(展示學生的分法并板書口訣)所以分得特別快,天然太了不起了。

師:請大家先把板放一邊。(發現還有一位學生舉手想發言)你還想補充什么?

生:我還有一種,我第一次給每人分3塊糖,還剩下5塊,正好每個小朋友再分一塊。

師:你是用幾次分完的?

生:用2次分完。

師:噢,你也使用2次分完的。(展示學生的分法)剛才小朋友們有用4次分完的,有用2次分完的,還有一下子就分完的。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生:(同桌互相說一說)

師:發現了什么秘密?

生1:每人都分到了4塊。

生2:他們分法不同。

師:找到了不同的分方了。

生3:分法不同,他們每人都分到了4塊。

師:這是什么原因?

生4:糖都是一樣的數。

師:噢,都是拿20塊糖來分。

生5:他們都是拿20塊糖,豎著擺下來的,沒有橫著擺的。

師:噢,他們的擺法都一樣。不管我們用幾次分完,都是拿20塊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最后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了同樣多的4塊糖。

(課件:蘇娜謝謝大家,可是我又碰到了新麻煩,50根小棒想平均分給你們組的4個小朋友,該怎么平均分呢?)

師:該怎么平均分呢?請大家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生:(小組商量)

量:小組里商量好怎么分了嗎?大家現在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試一試,并且把分的過程記錄在這張表里。(生小組合作,師參與學生小組活動)哪個小組愿意上來匯報的?(師邊說邊記)

生組1:我們是分3次的。每一次每人先分到5根,還剩下30根;每二次我們每人又分到5根,還剩下10根;第三次,我們每人分2根,還剩下10根;最后每人分到12根,還剩2根。

師:分得好。(展示小組的分法)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組2:我們每人先分3根,發現還有剩;我們每人再分3根,發現還有剩;我們每人再分3根,發現不有剩;我們每人再分3根,我們發現還剩2根。不夠分了。最后每人分到12根,還剩2根。

師:分得棒!(展示小組的分法)你們組呢?

生組3:我們每個人第一次分到10根,還剩10根;每人再分2根,就每個人分到12根,剩下2根。

師:你們怎么想到每個人都分10根呢?

生:4個人,每個人10根就40根。

師:說得棒!(展示小組的分法)為什么分得方法不同,但每個組的每個小朋友最后都分到了12根,還剩2根呢?小組里互相說一說。發現什么了嗎?

生1:都是拿50根小棒來分,分得次數不同,最后每人分到12根,還剩2根。

生2:有的分3次,有的分4次,可是他們都是分給4個小朋友。

生3: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4個人,所以每個人都分到12根小棒,還剩2根。

師:哦,不論我們用哪種方法,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每一組都是拿50根小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次分的一樣多,最后每人都分到了12根,還剩2根。(點擊課件)

師:這節課有哪些收獲呢?

生1:就算方法不同,總數一樣。

生2:分得的數一樣的,最后結果也一樣。

師:看來,小朋友們學到了不少新本領。蘇娜就請大家玩個游戲——走蠶豆棋。這個游戲需要同桌小朋友一起來玩,先聽聽游戲規則。(點擊課件)明白了嗎?徐老師抓了一把豆子,(4粒)我能走幾步呢?

生:2步。

師:謝謝你,我走了2步,(走棋)還能再走嗎?

生:不能了。

師:那要換對方來抓豆子了,(6粒)現在可以走幾步呢?

生:走3步。

師:嗯,可以分成3份,(走棋)還能再走嗎?

生:還能走2步。

師;還可以分成2份,再走2步。謝謝大家。同桌拿出蠶豆來試一試吧。誰獲勝了?今天我們課就上到這,回家還能繼續玩,小朋友們再見!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經歷求商的一般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在議中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訣和會運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然后讓學生收集圖畫中的數學信息,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再引導學生提煉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經歷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法:

遷移法,觀察討論、比較分析法。

學法:

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重、難點:

1、能較熟練地用7、8、9的乘法口訣正確求商。

2、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以舊引新,激發學生興趣。

1.對口令。

二七( ) 六九(  )

( )八五十六  六八( )

( )八三十二 九九(   )

( )九四十五 ( )七二十一

2.口算。

12÷6=(  )  36 ÷6=(  )

30 ÷5=(  )  24 ÷6=(  )

18 ÷6=(  )  8 ÷2=(  )

3 ÷1=(  )    12 ÷4=(  )

師:你們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 想乘法口訣。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

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

師:看來同學們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這些方法來求商。這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一起學習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你們有信心學會嗎?(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知道屬于你們的節日嗎?

生:(六月一日兒童節)

師: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小朋友正在布置他們的教室呢,同學們,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情境圖

2.引導觀察,收集信息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還有的在準備愛心氣球。)

通過觀察,你獲得了什么數學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組做了56面彩旗,要掛成8行。

生:第二組做了49顆五角星,分給7個小組。

生:第三組帶來27個愛心球,每9個擺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說一說)

4.學生匯報

指名匯報問題,教師板書“平均每行幾面?”“平均每組幾個?”“可以擺幾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從主題圖中點取出例1)

(1)請一人讀題,提問: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獨立試著做做?(學生獨立試算,并和同桌說說是怎么算的?)

(2)指名匯報(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

(3)問:“用哪種方法最簡便?(用乘法口訣求商)

引導學生小結: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訣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師:我們平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寫上什么?(單位)一起說這道題的單位是什么?(面)今天我們要探究學習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單位同學們在口頭上說出來就可以了。下面的題目也一樣,清楚了嗎?

2.(1)師:這56面小旗,要是掛成7行,平均每行幾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訣求出這個算式的商嗎?

讓學生獨立試算。

(2)交流: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3.比較56÷8和 56÷7兩個算式的聯系。

(讓學生明白,用一句口訣可以列出兩個除法算式)

4.完成主題圖中另外兩個數學問題。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師巡視。

(2)說說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結: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我們把求商的方法編成了一首兒歌。(課件:乘法口訣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一起讀讀。

三、反饋練習 (課件出示)

1、選擇題:用“七九六十三”這句口訣求商的算式是:

A、7+9 B、7×9 C、36÷9 D、63÷7

2、請大家完成書上49頁做一做的習題。

(學生匯報)

師:通過這一組習題,你們又發現了什么呢?

生:我發現,乘法算式里的積,在除法里做被除數。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數在除法里做除數和商。

生:這3個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訣來計算。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發現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繼續學習。

3、鞏固練習

(1) 練習:小猴摘桃子(課件9)

師:其實,兒童節不僅是我們小朋友們喜愛的節日,就連森林里的動物寶寶也喜歡出來看熱鬧。這幾只可愛的猴寶寶想在“六一兒童節”上給同學們送上又大又紅的桃子,可是當他們來到桃樹下面正準備上梯子的時候,才發現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對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來,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幫幫小猴子?

(2)練習:小豬吹泡泡

出示課件10:小豬吹泡泡的情境

師:小猴的問題解決了,小豬被同學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動了,它特別吹了一些泡泡來送給大家,如果你們把提算對了泡泡會飛的又高又遠。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0

【教學內容】

課本14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明白“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初步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

2、培養學生作業書寫格式規范、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指名學生板演:34+25=

2、口算。

5+78+650+306+2834+957+3

師問:6+28=34你是怎樣想的?

(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讓板演的同學口述計算過程。

師問:在筆算列豎式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板書: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學習新的內容,(邊說邊板書:35+37=)這道題寫成豎式怎么寫?

生:相同數位對齊。(教師板書豎式)

師:從哪位加起?(從個位加起)

師:個位5加7等于幾?滿十了嗎?(個位5加7等于12,滿十了)

師:個位滿十了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進位加法。(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2、教學例3。

(1)邊擺邊說。教師在數位板第一排掛35根小棒,在第二排掛37根小棒。學生在畫有計數單位的紙上擺小棒。

師:35和37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7是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師:個位是幾個一加幾個一,得幾個一?(個位是5個一加7個一,得12個一)

師:幾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嗎?(十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

師:12滿十了,在豎式里怎么寫呢?

(2)邊擺邊算。

師:個位5加7滿十,將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掛到十位上,說明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在豎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寫個小“1”(寫在橫線上。學生模仿老師,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

師:個位上還有2個一怎么辦?(留在個位上)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個位寫2。

師:十位上原來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后進上來的這個十怎么辦?(原來十位上是3個十加3個十,再加進上來的1個十,一共是7個十。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十位寫7)

(3)看豎式敘述計算過程。

師:35加37,個位5加7得12,滿十向十位進一,在個位寫2;十位上3加3再加進上來的1得7,在十位寫7。找上、中、下各一名學生看豎式口述計算過程。

(4)仿例練習:56+37=93。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二的6~9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時首先計算個位,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兩個數先相加在與個位上進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計算結果。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并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正確辨認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觀察到的形狀確定觀察者的位置。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吧。請你們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一、情境導入:

老師:我們學校坐落在風景優美的雨花臺附近。同學們經常去這塊德育基地開展活動。[點擊課件出示雨花臺的錄像](并且配音):“今天我們來到了雨花臺,雨花臺是國家首批4A級旅游區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瞧!那是雨花臺烈士群雕。”“讓我們在烈士群雕的前面拍張照。”[點擊出示群雕前面的照片]“走,我們到后面看看去。”“讓我們在這兒也拍張照吧。”[點擊出示群雕后面的照片]

1、錄像中定格2張烈士群雕的照片。

2、老師:你知道哪一張照片是在烈士群雕的前面拍攝的嗎?另一張照片是在群雕的哪一面拍攝的?

3、學生回答,提問:他說的對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4、想一想:這2張照片一樣嗎?(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5、得出結論:同一個群雕,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6、鞏固練習1過渡:同學們活動結束回到了學校,又拍了這樣的2張照片。

提問:你知道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攝的嗎?讓學生辨認說說理由。[課件點擊照片可以放大出示]。

7、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觀察實物,探究新知

1、過渡:看到小記者拍的照片,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拍一拍呢?下面我們來給小猴拍照,好不好?

2、指導拍照:

(1)出示小猴,指認小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請各小組組長把小猴像老師這樣擺好,比一比哪一組擺放得又快又好!再指指小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3)剛才這小組同學表現真好,我請他們按剛才的位置到講臺前先給小猴拍照。四人演示。(看到他們4人拍照,請你們想想我們拍照要注意什么?)

(4)其他人也想拍嗎?請大家像他們一樣輪流用相機拍照。

(5)在大家給小猴拍照前,老師提一個要求:請你們對準小猴拍,把拍到的小猴的樣子“印”在腦海里。比一比哪個小組拍的又好又安靜。

3、[出示小猴前、后、左、右的四張照片]你們拍的照片打印出來是這樣的。想一想,你拍的是哪張照片?

請(演示的4人)一個一個找出自己拍的照片。

4、逐個辨認小猴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照片。提問:學生拿的對不對?為什么拿這張照片?

5、老師也給每個小組準備了4張照片,請每個組長從信封里拿出照片,請你們像他們一樣也找出自己拍的照片。

6、分層次活動:

(1)請站在小猴前面的小朋友起立。你們舉的都是小猴的哪面?

(2)老師舉[小猴左面圖]問:這是小猴的哪面?拍到這張照片的小朋友起立。提問:你們坐在小猴的哪面拍的?

7、交換位置觀察

剛才我們是在自己座位給小猴拍照的,你們想不想到其他位置來觀察小猴?先請看一段錄像[播放四個小朋友輪流換位觀察小猴的錄像]你們會像短片中的小朋友一樣有序的換位觀察嗎?請各組開始。

8、小結:大家站在小猴的4個不同位置,拍照片,選照片,大家學得真好!

三、鞏固練習

1、汽車直接出示題目,問:這是什么?(汽車)老師指相應的觀察者和汽車的面,問:這是汽車的哪一面?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請你們打開書第95頁在書上用線連一連。集體反饋。

2、觀察茶壺。

(1)老師這兒有一把茶壺,指認茶壺的壺嘴、壺把。請各小組長輕輕取下筐子,把茶壺像老師這樣放好。

(2)[課件分層出示]你們四人一組,照下面的樣子看茶壺,想想你看到的茶壺是什么樣的?[再點擊出示]說說你看到的是右邊的哪一幅圖

(3)交流結果。請一小組匯報。你看到的是幾號圖?和他看得一樣的人舉手。

(4)你能說出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幅圖嗎?小組交流。請1-2組匯報。

(5)如果老師想拍到壺嘴,我可以在什么位置拍呢?請看到壺嘴的同學起立;如果老師不想拍到壺嘴,我可以在哪兒拍呢?請沒有看到壺嘴的人起立。

四、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今天我們一起學會了什么?

2、讓我們一起欣賞小記者給我們拍攝的雨花臺的美麗風光。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2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贈劉景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2.認識本首詩中出現的生字,學寫“劉、枝、首、記”四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下來。

教學重難點

學習古詩《贈劉景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這幅圖上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圖上畫的是秋天的景色,從一片片的紅葉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從圖上還看到了什么?(有一個小池塘,池塘里的荷葉已經枯萎,岸邊開滿了菊花。)

2.這幅圖畫就是詩人蘇軾當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寫了一首詩送給他的朋友——劉景文。板書課文題目,齊讀。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劉菊殘君橙橘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小組合作,交流記字方法。)

(3)學習書寫“劉、首、枝、記”。

①認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導書寫。

a.首:下半部分是“自”。b.枝、記:左右結構,注意要寫得左窄右寬。

c.劉:左右結構,“文”的第四筆寫成點。

④學生描紅、仿寫。

2.自由讀古詩,在詩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圈出來。

3.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1)每人讀一遍古詩。

(2)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一起討論。

三再讀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讀詩,說說你懂了什么,讀懂了哪句就說哪句。課件演示“擎雨蓋”,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說荷花已經凋謝了,連擎雨的荷葉都枯萎了。

學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說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學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

學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

2.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全班一起解答。

(1)盡:沒有了,在詩中指荷花凋謝了。(2)殘:是說菊花已經開敗了。

(3)君須記:你一定要記住。

3.讀給你的伙伴聽。

4.老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1.詩人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秋末的美麗圖畫,并用優美的詩句描寫了秋末時節美麗的景色,我們應該怎樣讀呢?

(自由讀,指名讀。)

2.說說你最喜歡哪句,試著背下來。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五啟發思考

你認為一年中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說說為什么。

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對這個季節的喜愛。(寫、畫、講等形式。)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板),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6的乘法口訣》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訣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教材首先呈現了一幅由6條熱帶魚組成的主題圖,圖中的每一條熱帶魚都是由6個三角形組成的。再通過列表,讓學生在探索熱帶魚的條數和所用三角形的個數之間的關系時,得到關于6的乘法算式的結果,然后進一步由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在教材中,沒有給出一道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訣,其意圖就是要讓學生完全自主地探索6的乘法口訣,體現出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教學目標:

1、利用多媒體,通過直觀、有趣的教學活動,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編出6的乘法口訣。

2、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們觀察,找出6的乘法口訣規律,初步熟記6的乘法口訣,并會用乘法口訣正確求積.

3、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類比、歸納等數學。

教學重點:

在快樂的學習中理解、熟記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運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卡片、制作一條又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魚,三張小貓的圖片(小、中、大)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興趣

1、師生談話(略)

2、復習1~5的乘法口訣,看卡片口算,直接說出得數并說用那句口訣

2×5=2×2=5×1=3×4=

1×5=5×3=2×4=5×4=

(板書課題:6的乘法口訣)

3、情景導入《小貓想吃魚》的小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演示,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結合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先出現貓媽媽釣魚走回家的情景,接著三只小貓出現,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利用小貓想吃魚的故事來學習新課,符合2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也體現了多媒體教學的形象、直觀性。]

二、新知探究,生成知識。(出示書本61頁的主題圖)

(一)、探究,編出口訣

1、學習“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訣.

(1)觀察這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用數字怎樣表示?

(2)你能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有不同的表示嗎?

(3)能不能根據我們所學的口訣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

(4)媒體驗證(略)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演示由,由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一條魚,學生很容易就看出是一個6,所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宏觀、微觀世界。所以在一六得六的學習中,我是引導學生學好這一口訣,懂得方法,同時我做好教師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

2、學習“二六十二”的乘法口訣.

(1)2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它能有幾道乘法算式來表示?

(2)能不能很快地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

(3)媒體驗證(略)

(4)學生的學習表現。

[設計意圖:在二六十二的學習中,我是半扶半放,讓學生在一六得六的基礎上學習,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創設了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擴大了學生的感知空間和感知時間,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使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相互促進,相互強化,讓學生處于思維活動的積極狀態,是提高教學質量來自優秀,的學習表現同時有利用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自主探究口訣:“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1)、教師再依次出示實物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推,完成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訣的編寫。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四個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訣)。

(3)、通過多媒體驗證。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多媒體教學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等方式,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接受者成為主動的知識獵取者。所以在此環節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的學習,真正把時間、空間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我是組織者的角色]

(二)記憶6的乘法口訣

1、學生觀察算式和口訣,發現它們存在的規律。(4人小組討論)

2、探討記憶的方法:對口令,比一比,開火車等。

3、學生考老師。

三、知識運用,體驗成功

1、書本63頁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

2、書本63頁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并要學生說出是運用哪一句口訣。)

[設計意圖:在此練習中,我是通過多媒體演示書本的圖,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通過多媒體的驗證,更能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而且練習的多樣化,更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新知。]

四、快樂游戲,樂中鞏固

1、找朋友。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很高興,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找樂。]

2、算題比賽。

3、到6元超市購物。

[設計意圖:把生活中的圖形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從而讓學生喜歡數學。]

五、全課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6的&39;乘法口訣

一六得六1×6=66×1=6

二六十二2×6=126×2=12

三六十八3×6=186×3=18

四六二十四4×6=246×4=24

五六三十5×6=306×5=30

六六三十六6×6=36

七、作業設計:

1、書本63頁第5題。

2、書本63頁第7題。

3、算題比賽。

4、自選商場6元超市(樣樣6元)。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蒲公英蒼耳和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1學生了解植物轉播種子的方法。

2教師準備課件蒼耳實物三種植物的大圖片各一張和小圖片若干張。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趣”

1分類認識生字。(課件分類出示詞語)

(1)認讀:蒲公英降落傘娃娃蒼耳山洼豌豆學生讀正確就出示相應的圖片,當學生讀“娃娃”時,師追問:課文里的娃娃是指(種子)。

(2)認讀:旅行紛紛出發炸開繃著跳著這幾個詞語都表示(動作)。

(3)認:啪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表示聲音的詞語?再讀“啪的一聲”。引導學生讀得短促:“啪的一聲”是指什么聲音?

(4)全班齊讀生字。

2回顧課文內容。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那幾位聰明的植物媽媽嗎?根據學生回答師貼蒲公英蒼耳豌豆的圖片。

(二)角色轉換,入“趣”

1小朋友們,這三位聰明的植物媽媽,你最喜歡誰呢?

2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植物媽媽,那么就把自己當作你喜歡的那位植物媽媽,再好好地讀讀相應的自然段,想想孩子要去旅行,你有什么聰明的辦法?(學生選擇角色朗讀準備)

3創設交際情景,角色轉換,交流感悟,隨機學習234自然段。

(1)說中體會蒲公英媽媽辦法的巧妙。

①情境中師生對話交流:請問你是?(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他胸前貼上蒲公英的小圖片作胸牌)蒲公英媽媽你好,你的孩子已經長大要去旅行,你有什么聰明的辦法嗎?老師故作疑惑,降落傘我見過就是(師出示課件圖片),你給孩子準備的降落傘是這樣的嗎?那你的降落傘是什么呀?(生說完師再出示圖片)就是這個嗎?哇,多美的降落傘呀,瞧,娃娃們就躲在這兒呢,多神奇呀!蒲公英媽媽你真是聰明。還有哪些蒲公英媽媽呢?(老師再請一位同學作蒲公英媽媽進行對話交流)

②多聰明的媽媽,有了這神奇的降落傘孩子們就可以乘著風去旅行了。來,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乘著風去旅行吧!(孩子們起立模仿蒲公英的樣子飄呀飄)老師隨機采訪多個學生:蒲公英寶寶,你想去哪兒旅行呢?孩子,你又準備飄到哪兒去呢?

③剛才有這么多的蒲公英娃娃乘風去旅行,接二連三的,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紛紛出發)

④朗讀指導:蒲公英媽媽,你看到孩子們乘著風紛紛出發,到大自然中去安家,你高興嗎?請讀出你此時的心情。孩子,你帶著媽媽給你準備的降落傘去創造新的生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你能通過朗讀表達你的心情嗎?(多請幾個學生讀,引導學生讀出心中的感受)

(2)玩中感受蒼耳媽媽辦法的奇妙。

①情境中師生對話交流:請問你是?(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他胸前貼上蒼耳的小圖片作胸牌)蒼耳媽媽你好,你的孩子已經長大要去旅行,請問你有什么聰明的辦法嗎?

②真巧,我今天在半路遇到了你的寶寶(師出示蒼耳種子),先讓大家認識一下你的寶寶好嗎?(師出示蒼耳種子讓學生看看摸摸掐掐)

③蒼耳媽媽,我怎么沒看見你給娃娃準備的帶刺的鎧甲呀?(結合蒼耳種子認識)原來這就是帶刺的鎧甲呀,剛才哪些小朋友掐過蒼耳娃娃的,你來說說掐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呢?(體會蒼耳外殼的堅硬)

④可是穿上這樣一件帶刺的鎧甲多難受呀,請問你為什么還要給寶寶穿呢?這個辦法管用嗎?我們來玩一玩,試一試。(讓這位學生把蒼耳扔在同學和老師的身上,體會文章中的“掛住動物的皮毛”)

⑤朗讀指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把你的奇思妙想讀一讀吧。還有誰來讀一讀蒼耳媽媽奇妙的辦法。

(3)讀中明白豌豆媽媽辦法的絕妙。

①情境中師生對話交流:請問你是?(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他胸前貼上豌豆的小圖片作胸牌)豌豆媽媽你好,你的孩子已經長大要去旅行,請問你有什么聰明的辦法嗎?(多請幾個學生說)你的辦法也挺妙的。

②激情朗讀:豌豆寶寶們,你們的媽媽用這種方法讓你們去旅行,你們有什么感受呢?能讀出你的感受嗎?“啪的一聲”是指什么聲音?豆莢怎么會“啪的一聲”炸開呢?(被太陽曬得很干很脆了)那“啪的一聲”該怎么讀呢?(引導學生讀得輕快短促)如果加上表情你的媽媽會更放心(再指名讀)。如果加上動作那就一定能把你們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看看課文,想想可以加上那些動作呢?(蹦著跳著)先指名讀再全班學生邊演邊讀。

4小結:這三位植物媽媽可真是聰明,送寶寶旅行各有絕招,那他們到底是靠誰才能讓寶寶去旅行呢?根據學生回答,形成板書:風力吹動物帶太陽曬(彈力)。

(三)拓展延伸

寫“趣”

1植物媽媽的辦法只有這幾種嗎?你還知道那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出示已預設的圖片:椰子柳絮鳳仙花櫻桃荷花……)

2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呀,看來你們是一群細心的孩子,正如課文里所說的,齊讀第五自然段。

3讓我們來當回小詩人,學著課文的樣子來寫一寫你喜歡的一種植物媽媽,可以選老師提供的圖片中的植物,也可以選自己了解的植物(生寫,師巡視指導)。

4交流修改。

5老師讀題目,全班學生讀15自然段,請三個學生讀234自然段,創編一篇新的文章。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的課堂上,全班同學一共分成了幾個小組?大家都清楚自己小組的編號嗎?互相說說,自己分別在第幾小組?

教室里學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圖,每組都有醒目的標記。

講臺

第一組第四組第六組

第二組第五組第七組

第三組第八組

一、引入

通過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四面的討論,引導學生明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在教室的四個墻面分別貼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出示例1圖,其中超市、體育場、人民橋和公園圖片暫不出現。要求學生說出怎樣在地圖或者平面圖上表示這四個方向,然后要求說出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說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課。(板書:認識方向)

二、展開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1)提問:在學校的這一面有一個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小組討論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匯報。

(2)指出:通常,我們把東面和北面的中間稱做東北,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

(3)提問:這里有一個公園,這里是體育場,這里還有一座人民橋,它們又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匯報。

2、歸納小結。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我們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能很快記住圖上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那么怎樣才能很快記住今天學習的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呢?請大家在小組里討論一下,說說你想怎樣記。

學生匯報記憶方法。

三、解決問題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中指南針的圖)

提出要求:這是一個指南針,紅色箭頭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寫完整嗎?先想一想怎樣填得快,再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完之后匯報結果。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1)談話:小動物在體育場參加運動會后要回家了,你能幫助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

(2)播放題中四個小動物所說的話,并在圖中呈現相應的文字。

讓學生根據要求在書上連線。

(3)出示正確答案,反饋、訂正。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實景照片)

說明:青山鄉是一個美麗的水果之鄉,在水庫周圍一共種植了8種水果。

(出示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依次排列在一邊)

提出要求: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許多游客來游覽水果之鄉。你愿意為來游覽的游客制作一張水果種植的示意圖嗎?每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小組在活動時,首先要聽清楚老師講的是什么水果,并找到應該擺放的位置,然后把圖片貼上去。

說明:桃園在水庫的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梨園在水庫的東北面;水庫的`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

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學生制作平面圖。完成后進行展示。

四、應用

1、游戲。

(1)提出要求:我們已經能夠在平面圖上認識八個方向了,那么在現實生活中這八個方向你們也能認識嗎?誰來說一說,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2)示范: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兩手同時向中間拍一下,這時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找到西南、東南和東北這三個方向。

(3)請第五組的同學站起來。每一組的同學自己看一看,你們組在第五組的哪一面?第五組的同學也看一看,其他各組在你們組的哪一面?

學生討論匯報。

啟發思考:都是和第五組比,為什么每個組說的都不一樣呢?

拓展:第一組在第五組的西北面,第五組在第一組的哪一面?第六組在第五組的東北面,第五組在第六組的哪一面?

自由活動:在小組里說說你們組和其他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貼的方向,想想說對了沒有。

2、制作方向板。

談話:找到了一個方向,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個方向呢?我們可以自己來制作一個方向板。

教師提示制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學生制作方向板,并寫出八個方向。

使用方向板:把方向板中的北對著北面,指一指,東北在哪里?東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師說,讓學生指方向)

3、小結。

提問:誰來說說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在平面圖上怎樣記住這八個方向?在實際生活中怎樣辨認這八個方向?

布置課外活動:現在我們許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陽臺和朝南的窗戶。回家在你的房間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廳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明天來說給同學聽一聽。

4、跳棋游戲。

說明:甲乙雙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動棋子,玩一次后,甲乙雙方交換角色。組長做裁判,每次移動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學生自由活動。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對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們在電視里、報紙上經常看到、聽到開發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張中國地圖,看看我國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國的東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約在上海的哪一個方向,上海大約在北京的哪一個方向。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發現漢字規律,掌握一些識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義詞。

3、積累詞語。

4、熟讀并背誦《鞋》。

5、能完整地講述自己做家務的經過,學會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學會關心體貼長輩。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的發現”

1、課件出示“我的發現”中的字詞:

生讀讀這些字,說一說有什么發現?

2、在課件“我的發現”的字詞下出示學習伙伴和她說的話:

生讀學習伙伴的話,看看哪些字可以用“減一減”的辦法來學,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辦法來學。

3、課件出示“我會認”:

生認讀課件上的字,并進行組詞比賽。

4、課件演示,將字演變成詞語:

生用賽讀的方式認讀課件上的詞語。

5、課件出示“讀讀想想”中的詞語:

生認讀詞語。

6、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學習實際或用動作演示的方法理解“張”的不同意思,并相機利用動畫效果在課件的詞語下出示有關的圖片:

用“張”字的不同意思組詞。

討論還有哪個字也和“張”字一樣,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二、學習“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

自由讀。

同桌互聽互讀。

指名讀。

2、游戲:

登山。

3、課件出示“讀讀背背”中的詩歌《鞋》:

自讀、背誦。

配上音樂背誦。

三、完成“口語交際”

1、用多媒體動畫課件創設情境:

小組討論:

怎樣才能勸說父母讓小明做家務?

組內表演。

上臺表演。

互相評價。

2、出示多媒體動畫課件:

孩子做家務的情景。你在家也像他們一樣做過家務嗎?你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呢?你是怎樣做的?

交流討論。

3、聽了那么多同學的介紹,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們嗎?

學生自由說話。

4、你有什么話想說?

學生自由發言。

5、播放歌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師生一起唱。

四、完成“展示臺”

課件出示一小女孩及她的對白: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7

《數學課程規范》指出:同學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實際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同學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必需建立在同學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兩個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

一、用活教材,誘發學習的動機

教材出現給我們是一個靜態的知識,它所創設的情境有些離本地同學的生活實際較遠。在備課時,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發明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同學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誘發同學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同學交流平時購物中的一些發現,同學學會了認識商品的質量標注,從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識是真實的、親切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同學學數學建立了充分的信心。

二、為同學提供“做數學”的機會

保守的教學中,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同學的操作與思維,同學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本節課中,我充沛地給同學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同學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同學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沛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同學通過大量的操作:稱一稱2分硬幣、數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書包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同學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小朋友們自身體驗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拓寬同學體驗的自由空間

同學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假如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同學學習的潛能,調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拓寬同學的體驗空間。

在本節課中,同學稱了2分硬幣,又稱了數學書、文具盒等缺乏1千克重的物品,接著又分小組稱了稱超越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組活動中,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同學換物品,有的同學看指針,活生生的一幅“購物局面”得到了再現。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識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同學們體會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體積大,有的體積小,從而拓寬了同學體驗的空間。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分類、對比,初步了解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變換特征;初步會判斷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說出圖形平移的距離。

教具準備: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今天我帶大家到游樂園學習數學知識—平移和旋轉。(看課本第37頁的彩圖)

二、新授課

1、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1)看一看,說一說游樂園里有哪些游樂項目?

(2)這些游樂項目是怎樣運動的?

(3)根據游樂項目不同的運動,可以分幾類類?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難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1)說一說分類的理由

A:平移:火車沿筆直的軌道行駛、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體都是沿著一條直線運動的,這種運動就叫做什么?

B:旋轉:大風車、摩一輪等都是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的,這種運動叫做什么?

(2)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了解平移、旋轉特征。

(3)用學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轉運動。

小結:通過觀察,舉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體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3、練習(課件出示P41頁方格圖)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會移嗎?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們會移嗎?(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4)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5)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們會移嗎?

(7)判斷哪一條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課件出示課本P43頁第一題)

(8)哪幾條魚可以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課件出示課本P44頁第4題)

二、綜合練習

1、下列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課本P43頁第三題)

2、欣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全課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哪些新知識?還有什么問題?用哪些方法學會的這些新知識。

三、課后活動應用平移和旋轉做運動。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1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欣賞圖案,體會圖形排列的規律。

2、引導學生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能在電腦上設計簡單的圖案。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積累。

2、通過在電腦畫圖操作中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欣賞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圖案,感受其中蘊涵的對稱美、和諧美、簡潔美。

2、通過親自動手設計圖案,從中體會創造的樂趣和艱辛,領略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原理設計簡單的圖案。

2、畫圖過程中對圖形平移距離和旋轉度數的正確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1、欣賞學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

思考:(1)你收集的圖案有什么特點?

(2)是什么圖形平移旋轉繪制成的?

2、欣賞老師收集的圖案

(電腦出示)。看到這些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3、導語:大家剛才說的很好,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有關圖案欣賞的數學課。(揭示課題:圖案欣賞)

二、圖案欣賞 感悟新知

1、出示教材圖1 五角星圖案:

觀察思考:這個圖形是怎樣拼擺而成的?

2、觀察五角星的旋轉過程:(動畫演示:呈現由三角形→五角星圖案的全過程)。

3、學法指導:對,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可以制作出許多美麗的圖案。

4、呈現教材中其余五幅圖案。(電腦出示)

思考:圖2~6是運用了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怎樣繪制的?

5、師進行動畫演示。

6、小結:大家說的非常好。剛才大家共同感知了這幾幅圖案的排列規律,并且明白了它們的繪制原理,體會到了圖形的美。現在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做,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圖案。

三、動手操作 強化感知

小組活動①:

1、基本圖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這個基本圖形是怎么得到的?(電腦出示):。

2、小組合作:用這個基本形拼一拼,看誰能制作出美麗的圖案,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要求按一定規律涂色。

3、小組匯報:

4、教師小結:同學們拼出的圖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創意。想不想再利用圖形設計一個更漂亮的圖案?

小組活動②:

1、這些圖形是怎樣得到的?(電腦出示)

2、選擇其中的一個圖形設計花邊。

3、展示學生作品,你想把它應用在什么地方?

小組活動③:

設計你喜歡的圖案,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四、知識拓展 發散思維

1、欣賞教師搜集的圖案。(電腦出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來說一說它們是怎么得到的?

2、總結:古人說“美源于生活”,而我認為“美源于創造”,是人們將心中美好之物用雙手和智慧創造出來的。希望我們同學也能將今天所學用于創造美好的生活。

二年級教案匯總篇20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包括只含同一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以及用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情境,體驗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幫助學生理解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決問題主要是將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轉化成混合運算的應用題,運用括號,能使列出的綜合算式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相一致,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學情分析

運算順序是人們共同遵循的計算規則,是一整套合理的規定。二年級學生已經學會了加、減、乘、除的基礎知識,懂得簡單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有一定的計算基礎,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先乘除、后加減”“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讓學生獨立計算時進行演繹推理,經歷“觀察算式——回憶運算順序——規劃計算步驟——按次序進行計算——反思并積累體會”的過程,既發展了他們數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以觀察、比較、分組討論、推理和應用及口算、聽算為主線。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留給學生學習思考的空間。采用問題——發現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數學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問題解決: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能聯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兩步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在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的經驗,形成計算技能,并且能用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第一課時: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春天到了,看公園多美啊!你們想不想也到公園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們先要為自己準備午餐。

教師:看,這是超市的食品專柜,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一包餅干7元,一個面包4元,一個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樂3元。

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一些食品的價格。小紅為春游活動準備了午餐,她想買3盒牛奶和1包餅干,一共要花多少錢呢?你能幫小紅列式計算嗎?把你的想法寫在本上。

學生1:2×3=6(元)

6+7=13(元)

學生2:2×3+7=13(元)

生3:7+2×3=13(元)

教師:你們是怎么想的?(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學同意嗎?這三種方法都很好。

教師:三位同學說的都很好,老師告訴你們第2個同學和第3個同學列的算式叫做綜合算式,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混合運算。

二、新授

(一)乘加問題。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算式

①2×3+7

②7+2×3

學師:觀察這兩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錢數,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加上一包餅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錢數。

教師:7+2×3又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2:雖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餅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師小結: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三位同學的想法,請你認真觀察,動腦筋想一想,這三種方法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教師:細心的同學一定發現了,這三種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計算三盒牛奶的錢數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與一包餅干的錢數這兩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總錢數,你們發現這三種方法之間的聯系了嗎?

教師:那老師想問問你們,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

教師:剛才我們計算了小紅出游準備午餐的價錢,現在你想不想為自己的出游準備午餐呢?任選2種食物試著買一買,數量不限,想想該怎樣列式?

學生匯報,一個同學說他列的式子。

教師:快結合這幅圖猜猜這位同學想買什么?這個綜合算式該怎樣計算?

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一個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們應該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減問題。

教師:相信同學們也計算出了自己買東西要花多少錢了吧,小明也準備了午餐,但是小明在買東西的時候,遇到了困難,你們想幫助他嗎?

教師:你們真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我們來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難,小明帶了20元,想買4個面包,他想請大家幫他算算,他還能剩多少錢呢?你們會列示嗎?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20—4×4=4(元)

教師:觀察這個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

學生:先算買4個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減去用去的錢數就是剩下的錢數。

教師:你的思路真清楚,那這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先算4×4=16,也就是4個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錢減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錢數。

教師:同學們你是這樣想的嗎?

教師:同學們你們真棒,這么快就幫小明解決了問題。剛才我們通過為春游準備午餐,一起認識了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現在請大家再來看看這些綜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記算哪一步呢?

學生:都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說)

(三)除加、除減問題。

教師:同學們總結的真好,現在我們來做幾組小練習,看看誰學得最好,請你觀察這個綜合算式,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結果。

28-6×3=5×9-40=54÷9—4=20+48÷6=

教師:通過3、4題我們知道了像這種有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要先計算除法,再計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說)。

教師:那么通過我們上面的學習內容,你能總結一下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法或減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時,我們應該按著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嗎?

學生:在算式中,有加減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板書)

三、練習

1.說一說先算什么,再計算。

6×4+4=25—3×7=72÷8—4=20—63÷9=

2.當小老師,判斷,并改錯。

6+9÷3=55÷5+5=69—3×2=1248÷8—4=2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老師相信只要你在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你就會越來越聰明的。

861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脱硝喷枪-氨水喷枪-尿素喷枪-河北思凯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开业庆典_舞龙舞狮_乔迁奠基仪式_开工仪式-神挚龙狮鼓乐文化传媒 | 新型游乐设备,360大摆锤游乐设备「诚信厂家」-山东方鑫游乐设备 新能源汽车电池软连接,铜铝复合膜柔性连接,电力母排-容发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润滑油加盟_润滑油厂家_润滑油品牌-深圳市沃丹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琉璃瓦-琉璃瓦厂家-安徽盛阳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pbt头梳丝_牙刷丝_尼龙毛刷丝_PP塑料纤维合成毛丝定制厂_广州明旺 | 求是网 - 思想建党 理论强党 | 篮球架_乒乓球台_足球门_校园_竞技体育器材_厂家_价格-沧州浩然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二次元影像仪|二次元测量仪|拉力机|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厂家_苏州牧象仪器 | TPU薄膜_TPU薄膜生产厂家_TPU热熔胶膜厂家定制_鑫亘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冷水机,风冷冷水机,水冷冷水机,螺杆冷水机专业制造商-上海祝松机械有限公司 | 三佳互联一站式网站建设服务|网站开发|网站设计|网站搭建服务商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 净化板-洁净板-净化板价格-净化板生产厂家-山东鸿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锻造液压机,粉末冶金,拉伸,坩埚成型液压机定制生产厂家-山东威力重工官方网站 | 新疆乌鲁木齐网站建设-乌鲁木齐网站制作设计-新疆远璨网络 | 防火卷帘门价格-聊城一维工贸特级防火卷帘门厂家▲ | 环讯传媒,永康网络公司,永康网站建设,永康小程序开发制作,永康网站制作,武义网页设计,金华地区网站SEO优化推广 - 永康市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代做标书-代写标书-专业标书文件编辑-「深圳卓越创兴公司」 | 大流量卧式砂磨机_强力分散机_双行星双动力混合机_同心双轴搅拌机-莱州市龙跃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防腐木批发价格_深圳_惠州_东莞防腐木厂家_森源(深圳)防腐木有限公司 | 常州企业采购平台_常州MRO采购公司_常州米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四合院出租,北京四合院出售,北京平房买卖 - 顺益兴四合院 | 深圳富泰鑫五金_五金冲压件加工_五金配件加工_精密零件加工厂 | 课件导航网_ppt课件_课件模板_课件下载_最新课件资源分享发布平台 | 真石漆,山东真石漆,真石漆厂家,真石漆价格-山东新佳涂料有限公司 | 外观设计_设备外观设计_外观设计公司_产品外观设计_机械设备外观设计_东莞工业设计公司-意品深蓝 | 葡萄酒灌装机-食用油灌装机-液体肥灌装设备厂家_青州惠联灌装机械 | 南京和瑞包装有限公司| 叉车电池-叉车电瓶-叉车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电动叉车蓄电池生产厂家 | 沈阳庭院景观设计_私家花园_别墅庭院设计_阳台楼顶花园设计施工公司-【沈阳现代时园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巩义市科瑞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网站建设公司_北京网站制作公司_北京网站设计公司-北京爱品特网站建站公司 | 制氮设备-变压吸附制氮设备-制氧设备-杭州聚贤气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中开泵,中开泵厂家,双吸中开泵-山东博二泵业有限公司 | 玉米深加工设备|玉米加工机械|玉米加工设备|玉米深加工机械-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硬齿面减速机_厂家-山东安吉富传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奇酷教育-Python培训|UI培训|WEB大前端培训|Unity3D培训|HTML5培训|人工智能培训|JAVA开发的教育品牌 | TPE塑胶原料-PPA|杜邦pom工程塑料、PPSU|PCTG材料、PC/PBT价格-悦诚塑胶 | 土壤有机碳消解器-石油|表层油类分析采水器-青岛溯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华夏医界网_民营医疗产业信息平台_民营医院营销管理培训 | 带压开孔_带压堵漏_带压封堵-菏泽金升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合肥办公室装修 - 合肥工装公司 - 天思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