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講解、實驗、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教學效果。好的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供大家參考。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內涵。

2.領會詞人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念,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教學重點:詞的思想內容、精妙的語言

教學難點:詞的意境的理解

教學方法:

1.朗讀法:豪放的詩風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通過朗讀可以調動學生的激情,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

2.探討法:將一些重點知識拿來探討,教師從旁引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課時安排: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讀《七律長征》,談感受。_是一位古典詩詞的愛好者,詩人臧克家說:“_詩詞是偉大的篇章?!苯裉煳覀儗W習《沁園春雪》。

二、介紹_

_(1893—1976),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字潤之,湖南湘潭韶山人。_也是杰出的詩人,有許多大氣磅礴的詩作,今天學的《沁園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三、背景介紹

《沁園春?雪》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_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_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后,領導全黨展開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_同志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這首詞過后寫下了這首詞。

四、讀詩詞體會魅力

1、自讀,正讀音,感受氣勢。

2、教師指導讀,請學生聽準每個字音。

3、齊讀或者抽讀檢查字音

沁qìn數風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

五、再讀這首詞,感知

1.①用你的語速、語調的變化表達出詞人情感的變化。

②邊讀邊想:詞的上闋和下闋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哪兩個字起到統領作用?

上闋:寫景抒情贊壯麗河山

下闋:評古論今頌當代英雄

領字分別是“望”、“惜”

第二課時

六、三讀詩文思考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幾句?

2.作者以“望”統領哪幾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闕中哪幾句是實景,哪幾句虛景?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詩中最能體現本詩主旨的詩行。

6.這首詞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各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七、讀詞的上闋:1、描寫什么?2、如何描寫?3、上闋表現了什么?

八、精讀上闕,合作探究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和“馳”,用了化靜為動的寫法,運用比喻,形象地展現了群山起伏,丘陵綿延的壯觀景致,極富動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顯得生機勃勃,靈動活躍。

2、發揮你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景象。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象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艷多姿。

九、讀下闋:1、寫什么?2如何寫?3表現什么?

第三課時

十、精讀下闕,合作探究

1、全詞一氣呵成,渾然天成,這有賴于上下闋的自然過渡,理解它。

“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上闋寫景,“嬌”字表現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

“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為之傾倒

2、作者評論了哪幾位英雄人物?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為何要評論他們?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惜”字可看出包含了惋惜兼有批判,“略輸文采”、“稍遜風_”、“只識”一一做了貶謫。

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今朝英雄主宰江山的歷史作用。

3、“惜”字領起哪些句子?有何含義?

“惜”字的豐富含義:

a、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

b、惜中有貶。委婉批評了他們的不足,短于“文治”。

c、表現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4、“風流人物”指誰?最后三句意義何在?

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對一個時代有極大影響的英雄人物。

事過境遷,千古風流人物都已過去,而今,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能夠促進祖國統一繁榮,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表現了_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豪情。

十一、小結

上闋寫景抒情,下闋評古論今,從贊美祖國大好河山到評說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過渡到歌頌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從而將議論和抒情結合起來。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2

“教養”很具體,因為它總是體現在言談舉止的細節中;“教養”也很深刻,因為它折射出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乃至對社會和自然的態度?!墩摻甜B》作為一篇寫給青少年的“書簡”,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深入淺出,富有現實意義。

1.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觀點。

2.理解教養的真正內涵。

3.通過討論、合作探究,歸納本文的中心論點,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論證方法。

4.聯系實際,談談怎樣才能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一、新課導入

播放社會上一些不文明現象的視頻。(畫面: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隨地亂扔垃圾,影院里看電影把腳蹺到前排的座椅上,從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

在播放的過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學已皺起了眉頭。視頻中出現的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你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過。這些現象比較令人反感,而做出這些行為的人也會讓人覺得缺乏教養。那什么樣的人才是有教養的人呢?怎樣做才是有教養呢?通過今天的這堂課,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的生字詞。

恪守(kè)箴言(zhēn)自吹自擂(léi)

允諾(yǔn)妨礙(ài)矯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尷尬(gān)絮絮叨叨(dāo)

積淀(diàn)諺語(yàn)大發雷霆(tíng)

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

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

彬彬:文雅的樣子。

涵養:本文中指能控制情緒的功夫;修養。

恪守:嚴格遵守。

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

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箴言: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唆、嘮叨。

疲憊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3.作者鏈接。

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世紀蘇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和活動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1946-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和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后其文學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熟讀課文,梳理文章的結構。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引入論題。

第二部分(2-17):從正反兩方面對比論證論題。

第三部分(18):再次強調什么是真正的教養。

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交流點撥】做一個有教養、有優雅風度的人。

3.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交流點撥】①教養首先應該體現在家里;②要有優雅的&39;風度。

(二)深層探究

教師出示問題,學生再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并歸納討論結果。

1.作者認為教養應首先體現在哪里?

【交流點撥】“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

2.作者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運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把有無教養的具體事例做對比,更能突出有教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教養”和“風度”二者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交流點撥】優雅的風度是有教養的重要表現,教養的本質是尊重。

4.作者認為人們為什么需要優雅的風度?在論述優雅的風度時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交流點撥】“優雅風度是靠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積淀而成的,并且標志著人們渴望變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優越、更美好的愿望,這是一種世代相傳、持續不懈的追求?!敝饕\用了舉例論證。

5.如何理解“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這句話?

【交流點撥】修養能夠折射出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乃至對社會和自然的態度,一切的行為舉止都是自我修養的表現,修養的本質是尊重,有教養的人都會慎重對待世間萬物。

6.文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

①對比論證。將沒有教養的行為和有教養的行為加以比較,強調了教養應該首先體現在家里的觀點。

②舉例論證。文章列舉大量的例子說明哪些是有教養的表現,哪些是無教養的表現,增強了說服力。

四、板書設計

五、拓展延伸

1.作者通過一系列身邊小事,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教養”。親愛的同學們,還可以通過什么途徑增強自我修養呢?

【交流】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能促進人的精神成長,增強自我修養,提高審美追求。經典文學作品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范,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頂峰。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不斷地有所收獲。隨著經驗的不斷增長,閱讀的逐漸深入,人們就能不斷地有新的發現。

2.文中作者舉了大量的有教養的例子,請你也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看看哪些事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

【交流】

①認真接過路上兼職人員發的傳單。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接受,也報以微笑,表示感謝。

②上菜時對服務員,或付款時對收銀員說謝謝。

③進出公寓和公共場合的大門,幫別人扶住門,方便他們進出,尤其是帶小孩的和手里拿著東西的路人。

④掛電話時,等對方先掛斷。

⑤公共場合洗完手不隨意甩手,防止水甩到別人身上。

⑥遞剪刀、刀子等物品時,把尖銳的一邊朝向自己。

⑦上下樓梯腳步要輕;敲門一次敲2—3下,停10秒再敲第二次。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義;

2.幽默諷刺手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初中時我們學過一篇小說,塑造了一個見風使舵、阿諛奉承、媚上欺下、卑鄙無恥的走狗形象——奧楚蔑洛夫,這篇小說是《變色龍》,作者是契訶夫。

★契訶夫(1860-1904)是十九世紀末__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巨匠和劇作家,是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世界短篇小說,法?莫泊桑、俄?契訶夫、美?歐?亨利)之一。

魯迅說:“契訶夫是我最喜愛的作家?!?/p>

列夫?托爾斯泰說:契訶夫是無以倫比的藝術家。

今天我們就再學他的一篇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

二、教學新課

1.學習目標

學習這篇小說我們學習什么呢?

★展示目標,見上。

2.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義

★⑴創作背景

人物都是社會中的人,我們這篇小說中的人物又是什么社會背景下的人物呢?

★小說發表于1898年。十九世紀末期,在__正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工人運動逐漸展開,馬克思主義已在全國傳播,工人階級的政黨正在形成,一場革命風暴即將到來。沙皇政府面對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治,瘋狂__人民,在全國造成了陰沉郁悶的氣氛。沙皇政府的忠實衛道者,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固守舊有的陣地,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這種人不但出現在__上,也出現在知識界。

⑵人物形象

“裝在套子里的人”,為什么說別里科夫是這樣的人呢?

因為他不但外表打扮、生活習慣等方面有外在的套子,而且思想認識也限定在一定的范圍里面,成為他精神的枷鎖;他不但自愿入套,而且也給別人以套子,試圖套住別人。

那么他都有哪些套子呢?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和思想?我們一起看一下。

⑶典型意義

★①就這樣一個小人物,為什么能轄制全城呢?

因為他的言行與思想是與沙皇__制度一致的,他自覺維護舊制度、舊思想,像鷹犬一樣,到處嗅著不合__要求的氣味,隨時告密。不合其思想的做法,都要被限制、__。

(184頁)同時,革命還未到來,多數人還感到前途迷茫,對舊制度也就得過且過,處處遷就,也是別里科夫時時處處能夠得逞的土壤。

★②婚姻應是人生中的起點,但卻要了別里科夫的命?!盎橐鍪录敝校瑒e里科夫為什么會死去?結合華連卡姐弟的形象思考這一問題。

華連卡姐弟敢說、敢想、敢做,喜愛新生活,具有新思想,充滿生命力,他們的出現給沉悶的生活帶來了生氣,預示著新的生活力量。他們是正在成長的時代新人,是與舊勢力格格不入的。

“漫畫事件”對別里科夫迂腐落后的思想進行了極大的嘲諷,畫他和華連卡挽著胳膊。他給柯瓦連科說,“畫的是我和另一個跟您和我都有密切關系的人”(不好說是什么關系),“我跟這事沒一點關系”,他認為“我的舉動素來在各方面都稱得起是正人君子”,這使他不能成其為正人君子了,給他以很大打擊,“‘天下竟有這么歹毒的壞人!’他說,他的嘴唇發抖了”,“臉色發青,比烏云還要陰沉”。而華連卡姐弟騎自行車,是“政府還沒有發出通告”“允許做”的事,他的臉色“由發青變成發白”,“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從他的臉色分明看得出來他病了”,又一重錘。對柯瓦連科“忠告”,結果柯瓦連科“叫他滾”,他“臉色蒼白”,精神已開始垮?!拔易畈幌矚g那些背地里進讒言的人”正中他的本質,意思是“你就是走狗”,這時他已深感在新生力面前的失敗,“臉上帶著恐怖的神情”,再次搬出他的主子(校長、__),但柯瓦連科不怕他的這種伎倆,“抓住他的衣領,使勁一推”,“他就乒乒乓乓地滾下樓去”,但并沒摔多厲害,套子保護了他。而他那滑稽相正好讓華連卡和另兩小姐看到,“他情愿摔斷脖子和兩條腿,也不愿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虛偽自欺,而華連卡“響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對他的這種狼狽相(在新勢力面前的敗相)的嘲笑,使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

他的死,說明腐朽勢力實際是外強中干、不堪一擊的,已是奄奄一息、搖搖欲墜。

★③別里科夫死了,一個禮拜還沒過,生活又恢復了原樣,裝在套子里的人還有很多,這是為什么?

別里科夫是舊思想、舊勢力的代表,沙皇__制度存在,就會滋生出新的“別里科夫”,生活就還是老樣子。

這啟示人們,要想鏟除別里科夫們,就必須從根本上__沙皇__統治。

3.幽默諷刺手法

①語言體會

契訶夫的小說善用幽默諷刺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對別里科夫的外表打扮、生活習慣、思想認識、神態表情、語言等方面都用了這種筆觸。

例如小說開頭對別里科夫的肖像和生活習慣的描寫,使人感到滑稽、可笑、令人厭惡。他白天壓得全城不得安寧,晚上他躺在被子底下戰戰兢兢,難以入睡,對其外強中干之形刻畫得淋漓盡致。對“婚姻事件”的描述充滿戲謔和諷刺,如描寫他對漫畫的態度,對華連卡姐弟騎自行車的驚恐,與柯瓦連科談話的神情,摔下樓梯時的心理活動,都充滿了辛辣的諷刺。

★②手法訓練

a.(難度低)寫一段外貌、肖像或神態描寫,要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

b.(難度高)用幽默諷刺手法描寫人物(外貌、肖像、神態、語言、動作、心理等)。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4

【課型】

活動課。

【教學內容】

夢游醉翁亭。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注重對景物的細致描寫。

3、寫作訓練。

【重難點】

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及寫作。

【教具】

投影儀、圖片、錄音機、磁帶、送話器。

【教學程序】

一、內引鋪墊

北宋時期,曾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在今宜昌擔任過縣令,你知道他是誰嗎?指名學生回答:歐陽修。

板書并介紹: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

慶歷六年也即公元1046年,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主張,被貶到今安徽省滁縣做了一名遷客,那時期,他游覽了風景秀美的醉翁亭,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板書:醉翁亭。

斗轉星移,幾千年后,現在的醉翁亭還健在嗎?它的面容又如何呢?

今天,我們終于同夢幻旅游公司聯系好了,在公司導游先生和導游小姐的帶領下,一同去欣賞醉翁亭的美麗風光。在以上板書醉翁亭前加夢游二字,構成本文的教學主題:夢游醉翁亭。

二、導學品讀

1、播放伴音:火車進站的聲音,由弱到強。

2、指名一學生當導游并拿著送話器解說:各位旅客請注意,開往安徽方向的_______次列車到站了,請去滁州醉翁亭風景區的旅客,帶好自已的行禮,檢票下車。(重復一遍)

3、指名另一名女同學當導游小姐,在各位旅客下火車后去醉翁亭的車上,接待旅客:

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乘座我們夢幻旅游公司的.大巴,再過幾分鐘,我們就要到醉翁亭風景區了,我們已經為大家做好了游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我們直接在導游小姐的帶領下去領略醉翁亭的風光。我們公司全體人員將熱情為您提供周到地服務。如果您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請隨時與我們聯系,聯系電話是:______謝謝您的合作!

4、教師簡單旁白,然后由另外幾名導游按課文內容依次進行景點介紹。

5、景點之一:醉翁亭景點介紹。導游在介紹此景點時可讓學生都把眼睛閉上,體現夢游。隨著導游細致入微地講解(學生可在原文的基礎上,對其景色進行細致描繪),進而完成對課文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6、景點之二:醉翁亭早晚及一年四季景色介紹。亦可讓學生閉上眼睛。

7、景點之三:醉翁亭風俗人情介紹。導游在介紹此景點時,可讓有特長的學生進行特長展示:山歌對唱,滁人游情境模擬,眾賓歡情境模擬,太守宴特色菜介紹在此讓學生充分表現自我,在眾多學生參與之下完成對課文的學習。

三、外聯對比(教師接住學生傳來的接力棒)

醉翁亭的景色怎么樣?我們非常感謝夢幻旅游公司的導游為我們介紹了如此優美的景觀,以及他們精彩的講解。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這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如果要你把今天參觀的內容寫出來,你準備怎么寫?

路線:車站──環滁──瑯琊山──釀泉──醉翁亭

風景:朝暮之景──四時之景

風俗: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四、延伸運用

運用本課所學,向大家介紹一處旅游景點。要求能寫出景點的特色來。

【板書設計】

夢游醉翁亭

歐陽修

目標:

1、充分發揮想象能力。

2、注重景物的細致描繪。

3、寫作訓練。

路線:車站──環滁──瑯琊山──釀泉──醉翁亭

夢幻之旅:風景:朝暮之景──四時之景

風俗: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練習:景點介紹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5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詩歌。

2、把握詩歌的形象,領會其象征含義。

3、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誦讀詩歌;領悟作者在詩歌中表達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把握詩歌中出現的形象,領會象征含義。

三、教學方法:

1、欣賞誦讀法通過有感情地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問題探究法對詩歌形象的象征含義及詩歌的主題進行探究。

3、比較閱讀法將同類題材詩歌進行比較,從而更全面地理解詩歌。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時數: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示標:

土地,承載著萬物生靈。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心魂。(板書:我愛這土地),點明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和難點。

檢查預習:請學生談談所了解詩人的有關情況、寫作背景等。

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箲饡r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勛章。

2、寫作背景:《我愛這土地》寫于1938年,當時是抗日戰爭爆發的初期,日寇橫行,東北早已淪喪,華北、華東、華南也已遭日寇鐵蹄的踐踏,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看到當時的形勢,心中充滿了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于是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二)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教師指導:自由體的新詩,不同于舊體詩,字數、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句子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因此,我們在讀現代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奏、停頓,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培養語感,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運用的表現手法,更準確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是由詩歌的情感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三)研讀詩歌,合作探究:

1、詩中是通過什么形象來表達出這樣的愛國激情的?請你把相關詩句找出來,并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思考并討論,明確:詩中以“一只鳥”的形象來表達感情?!凹偃缥沂且恢圾B,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

2、詩中的“鳥”,它都歌唱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有什么象征含義呢?

明確:內容有“土地”、“河流”、“風”、“黎明”。(學生朗讀,感悟。)

學生討論并明確:

“土地”象征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這“土地”“被暴風雨所打擊著”,說明祖國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國主義摧殘、肆虐。

“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悲憤”“激怒”都表現出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盁o比溫柔”充滿了對那里的向往。

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學生再次朗讀,體會表達效果,并嘗試背誦。

3、思考: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確: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這表達出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于犧牲自我之意。

全班再次朗讀、背誦。

4、學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找出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并談談理由。

明確:詩最后一段:“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

5、思考: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明確:這兩節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第一節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可看作是感情的迸發,感情的升華,讓讀者更能感受到這種真摯地感情。

6、課堂小結:

“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本節課主要弄清以下三點:①理解本詩作者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②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③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了解詞中情景交融的特點。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慨,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

1.詞中情景交融的特點。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三.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味法、創設情境法、競賽法、合作探討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欣賞月夜圖片,創設情境

古往今來,月光始終是文人畫士青睞的對象。走進古典詩文的世界,我們發現處處都有月亮的影子。請同學們回憶你知道的古詩文,你想起了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呢?

生舉例后師帶讀這些詩句。

一輪明月牽動了無數古人的情腸,月在古詩里給人的感覺是溫柔多情的:要么是謙謙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著團圓,要么暗示著分離。詩人們或借月抒寫相思愁緒,或借月表達美好祝愿。宋代的文學大家蘇軾對月亮也是情有獨鐘。

回憶蘇軾另一篇短文《記承天寺夜游》,帶入對新課的學習。在這篇課文中,我們了解了蘇軾的豁達樂觀的情懷。這節課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900年前丙辰中秋的夜晚,再一次走近蘇軾,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典美文感悟情懷。(板書課題、作者。)

(二).初步感知

1.指導生明白“水調歌頭”是這首詞的“詞牌名”。一首詞可以沒有題目,但必須要有詞牌名。

2.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足可看出這首詞在文學的影響之大。

3.指導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到山東密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得意,理想和現實發生尖銳沖突。蘇軾的弟弟蘇轍被貶謫到離蘇軾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已有七年沒有相見。又加上喪妻別子,心情壓抑,形單影只。中秋望月,難免抑郁感傷。

(三).出示課文的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四).作者簡介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為“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謚“文忠公”。豪放派詞人,其詩詞對后世影響很大。(可讓生自由發言,然后師總結。)

(五).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的配樂朗誦,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

2.聽完后請學生思考:在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生配樂自由放聲朗讀。

4.請一名同學為大家朗讀課文。后請大家評價:他讀得怎么樣?

生自由評價,以此提高同學的聽讀水平。

5.師讀小序,男生上闕,女生下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質疑問難,理清層次

1.師生同讀小序后,提問:小序交代了什么?(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目的。)

2.從小序的“兼”字可以看出文章至少寫了幾方面內容?

3.投影九幅圖畫,并跟讀。

4.鼓勵生質疑問難,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疏通文義。

5.總結全詞的內容。(對所有問題學生探究、討論,老師巡視、參與、指導)

6.全班同學再齊讀全首詞,歸納總結出作者的心理變化歷程。

(苦悶——矛盾——灑脫——祝愿)

7.引導生學習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

(七).與文本對話

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文中的精美詞句要會賞析品味。

思考:這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或哪幾句?喜歡的理由是什么?(生自由發言,師適當引導)

如:(欣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惟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八).與作者對話

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要求我們與作者對話。此刻,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此刻你穿過時間隧道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么?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

1.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2.我想對你說……(生自由發言,師適當指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九).作業

1.熟讀背誦課文。

2.把整首詞改寫成散文。

3.根據對詞的意境的理解,給這首詞配一幅插圖(可與同學合作)。

(十).拓展與延伸

欣賞鄧麗君演唱的歌曲《水調歌頭》,在優美的歌聲中進一步去體會作者的情懷。

(十一).小結

蘇軾一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為此,他屢遭貶謫,歷經坎坷,但他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在江山風月中自得其樂。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豁達樂觀的堅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歷史的天空!

明月不老,經典永遠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遠年輕!面對生活的風雨坎坷,請常讀一讀蘇軾吧,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7

教學方法:1.誦讀法小說語言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仔細體會,精彩的語句和段落還可作背誦要求,使學生能深入領悟小說語言運用。

2.研討探究法用于對人物性格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分析。鼓勵學生結合閱讀經驗,研討交流,以感悟小說的獨特魅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京東北運河風情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總第11課時

教學過程

誦讀,整體感知小說情節場景。深入研討.把握人物性格,體會藝術表現手法。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閱讀古典小說《水滸傳》,其中那些俠肝義膽、疾惡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蕩氣回腸。

比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們學習劉紹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的鄉土作品。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紹棠,走近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劉紹棠簡歷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河北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1949年讀中學時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到河北文聯工作半年,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熏染。翌年發表成名作、短篇小說《青枝綠葉》,并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7年發表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論文,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中國鄉土小說》叢刊主編等職。他創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綠葉》《山楂村的歌聲》《中秋節》《蛾眉》等短篇小說集,《運河的槳聲》《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說,《春草》《地火》《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長篇小說,《我與鄉土文學》《我的創作生涯》等散文短論集,以及《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詞。投影;

搟(gǎn)剜(wān)腌贊(āzā)到氣(dáo)

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墜地榮膺(yīng):光榮地獲得。膺:承受,承當。隱匿(nì)隱藏、躲起來。

一氣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氣勢首尾貫通。②比喻整個工作過程中不間斷、不松懈。

如坐針氈(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樣。

影影綽綽(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思考:

(1)小說通過充滿稚氣、機靈頑皮的何滿子的眼睛,勾勒了京東北運河邊上農民的性格命運。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是課文的兩個主要描寫對象。那么,他們兩人鮮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請畫出有關語句并體會其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1)作者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生動地刻畫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爺爺何大學問的音容笑貌、喜怒悲樂。奶奶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愛打抱不平,因為年輕纖夫的無理,她大打出手,趕得纖夫紛紛落水。她那剛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濟的性格,透出了莊稼人的凜然正氣。這種女中豪杰的形象,與《水滸》中女將一丈青扈三娘頗為神似。爺爺何大學問的外號帶有戲謔的性質。他貌似關公,脾氣性格也像關老爺一樣,俠肝義膽,仗義輕松,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同時善于講故事,想象力豐富,編起故事來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因此得了“何大學問”的外號。而為了和這一外號相稱,他還真穿起了長衫,說話也咬文嚼字起來,讓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嗓門也亮堂,罵起人來,方圓二三十里,敢說找不出能夠招架幾個回合的敵手。一丈青大娘罵人,就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罵一天,一氣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掄圓了”“扇過去”充分寫出了奶奶的怒氣和力氣,潑辣無比的性格躍然紙上)

“一丈青大娘折斷了一棵碗口粗細的河柳,帶著呼呼風聲揮舞起來,把這幾個纖夫掃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紛紛落水”

爺爺:“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p>

“他這個人,不知道錢是好的,伙友們有誰家揭不開鍋,沿路上遇見老、弱、病、殘,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給多少,也不點數兒;所以出一趟口外掙來的腳錢。到不了家就花個精光?!?/p>

3.學生揣摩品味獨具魅力的小說語言。

教師提示:小說的語言運用非常有特色。在敘述故事描寫人物時,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靈活現的民間口語與俗語,并加以提煉,形成一種活潑伶俐、凝練而富有動感、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寫天氣之熱,“熱得像天上下火”;寫一丈青大娘溺愛孫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趕快搬梯子去摘”?!昂螡M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動而又準確傳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繼承了說唱藝術的特點,講究押韻和對偶,用詞造句文白相間,讀來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如:“何滿子的爺爺,官諱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號,北運河兩岸,占北口內外,在賣力氣走江湖的人們中間,那可真是叫得山響?!本渲小肮僦M”是書面語,“叫得山響”是民間口語,二者結合給小說增添了幽默詼諧色彩。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精彩的語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誦。

四、深入研讀,體會小說的藝術風格

1.學生感情誦讀,體會小說濃郁的鄉土氣息。

教師提示:小說《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一帶農村的人情世態、生活風習。確如一幅風俗畫,情致纏綿。如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大紅肚兜、長命鎖;洗三百家衣,何大學問的走西口等都別具魅力,歷歷如繪。

2.學生聯系閱讀體驗,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劉紹棠獨具風格的鄉土文學的代表作。那么,你認為它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聯系熟悉的占典文學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說岳全傳》等,進行比照、交流,教師點撥:

小說的民族氣派和民族作風,主要體現在:

首先,從人物形象來說,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這從“一丈青大娘”的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乃至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小說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威震占北口等傳奇筆墨正是典型的占典傳統的繼承。另外,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說的結構得《水滸》神韻,即前幾節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蓮的故事將人物串聯一起。再如多用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等,也正是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

總之。小說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是我國古典文學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3.學生自由誦讀,體會小說的獨特魅力。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正是豐富深厚的民族傳統和濃郁的水鄉風情,孕育了劉紹棠高度獨創的鄉土文學?!拔乙簧皇乐幐枭茵B我的勞動人民”(劉紹棠語),這滿懷的率真之情,恰是我們解讀鄉土創作情感的一把鑰匙。透過小說的渲染,我們洞察人物,更能觀照那曾經鮮活演繹著的社會生活,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乃至將來,生活的底色都是鮮亮的,文藝也是如此。只要我們用心去品讀。

六、布置作業

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是我國古典小說常見的表現手法。請你運用這種手法,描繪生活中一位個性鮮明的人物,力求傳神,有文采。

板書設計蒲柳人家劉紹棠

“一丈青大娘”:潑辣大膽剛直不阿

口苦心甜溺愛孫兒民族作風

“何大學問”:民族氣派

俠肝義膽仗義輕松

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8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教學目標】

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道理。

2.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初步了解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難點】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講練結合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掌握頁_釋,思考課后“探究?練習”中的問題。

2.三個回形針,一張卡通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出示圖片)你在圖中看到了什么?

設問:1+1=?

學生自由發言,課件提示:

一把鋸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筆+一張紙=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一個世界…

一個李白+一壺酒”=詩百篇

……

我們只要調整一下思維模式,就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羅迦?費?因格及其作品簡介

羅迦?費?因格,1948年生,當代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曾任加利福尼亞創意顧問。著作有《當頭棒喝》、《創造性紙牌》等?!罢嬲鞓返娜藗兪莾和透挥袆撛煨缘哪且徊糠秩恕笔撬拿浴?/p>

2、明確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進而復習舉例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提高獨立閱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在生活中有意識的開發自己的創新能力。

3、檢查預習

汲取(jí)吸取。汲,從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鍥而不舍(qiè)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樣子。

不言而喻(yù)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恒(héng)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三、默讀課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問題:

(1)“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么?

(2)“尋求第二種答案”的途徑?

(3)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什么?你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5)找出課文中的舉例論證,并分析其作用?

(6)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么?

教師點撥:

⑴只有這樣才會激發人們的去思索,去“尋求第二種答案”,才有發明創造

⑵有賴于創造性的思維

⑶①學識淵博,精通各種知識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③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⑷在于如何運用知識。

⑸列舉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排版術的事例以及羅蘭?布歇內爾發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戲的事例

作用:舉例論證創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⑹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四、文章小結

論證中心: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人?

論證過程: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確立創造性思維方式——擁有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

——堅信人人都有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條件

五、擴展練習:

1、請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偉人介紹給大家。

貝多芬:他幼年早慧,在年輕時就確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許是命運的捉弄,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他卻失聰了。但是,在這之后的八年中,他依舊繼續著音樂家的生命,大大發展和改變了古典音樂。他是德國最偉大的樂曲家之一,創作了如:《英雄》、《命運》、《田園》等交響曲,《月光》、《熱情》、《黎明》等鋼琴奏鳴曲。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詩人。他重要的喜劇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莎士比亞被馬克思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薄霸谶^去的幾千年人類歷史中,最獨領風_者為成吉思汗,而才華者是莎士比亞?!?/p>

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中國戲劇家曹禺曾贊嘆:“莎士比亞是一位使人類永久又驚又喜的巨人!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他從小腦中就充滿許多奇思妙想,例如4歲時就奇怪為什么羅盤針總是轉向南方?它周圍有什么東西推動它?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論.

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貢獻.(其余略。)

2、認識了這么多的偉人,他們因為富有創造性思維而成功,那么怎樣才富有創造性思維呢?談談你的理解。

3、發揮你的創造力:

兩個三角形(可以任意縮放和擺放)可以拼成什么形狀?

六、布置作業:

1、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正如羅迦?費?因格所說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請你以不同角度從《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提煉觀點。(至少兩個)

2、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繁華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自幼失明”。從他身邊經過的人都裝著沒看見似的走開了。有一天,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來,他又碰到那詩人,很奇怪地問:“你給我寫了什么?”那詩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寫的句子:

你們猜:詩人給乞丐寫了一句什么樣的話?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本課時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著手,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造型、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2、導入部分新穎有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3、學生活動設計比較合理。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活動,在閱讀思考表達中進步。學生活動的部分他們都表現得很好。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等人的創造性成就由學生來介紹,既有利于發掘他們的知識儲備,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你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嗎?”“如何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創造性思維。

4、補充了很多創造性思維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并聯系自身。

5、聽讀課文不必要。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還有自己的默讀進程,有一心多用之嫌,不如由學生自由讀。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9

教學目的

1.了解對比的寫法和在記敘中運用議論的作用。

2.學會辨析段的類型。

3.通過對這篇小說內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不僅是我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靈魂上對農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發起學生熱愛新中國,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強烈愿望。

教學設想

1.小說思想容量很大,距離學生生活又較遠,因此教師可以布置課前預習。預習的內容有三點:

①學生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思考這篇小說的主題是什么。

②小說是怎樣刻畫閏土、楊二嫂這兩個人物形象的?為什么以我為線索貫穿全文?在我的眼中,閏土和楊二嫂有什么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采用了哪些主要表達方式,各有什么作用?

2.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記憶中的故鄉及人物與眼前的故鄉及人物的對比關系,采取列表法分析小說內容,以加深印象和理解。

3.對于小說的主題,可在對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不可越俎代庖。

4.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內容,在對比中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解題

我于1919年12月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目睹農村的破敗和農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時的好友與鄉鄰同他之間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內心無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瀾,同時也激起了我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

把小說同時代背景聯系起來,我們不難發現,我記憶中的故鄉及人物與眼前的故鄉及人物所以發生了巨大變化,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社會根源。

故鄉這一題目,不僅交待了事件發生和發展的具體地點,而且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特定的場所和環境。

題目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俗話說:親不親,故鄉人。對于一般人來說,故鄉總是美好的,親切的,值得懷念的。但是在我眼中故鄉卻是如此衰敗、蕭條,讓我感到悲涼、生疏,特別是人與人之間,都隔著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令我寒噤。

二、導入

魯迅先生是1898年離開故鄉的,1919年12月第二次回故鄉,目的是變賣老屋接母親到北京。小說以我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那么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怎樣的想法和感受?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這篇小說的內容。

三、內容分析

1.教師提問:全文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個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的悲涼的心情,并且交待了回故鄉的目的。第二部分從第六自然段開始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在故鄉。這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主要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苦難,給中國農民帶來的心靈上的創傷。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結尾。這一部分寫我離開故鄉的心情和感受。

2.內容分析(第一部分)

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一句話。這句話既寫出我回故鄉的急切心情,又為下文內容的展開埋下了伏筆。

②教師提問:第二自然段一共兩句話,是一個完整的語段。請用幾個短語概括出這段景物描寫的主要內容,并指出它的作用。

③教師提問:第三自然段只有一個句子。這個句子的結構形式有什么特點?應該怎樣理解它的含義?聯系上下文,這個句子起什么作用?

學生分析、明確:這個句子采用了否定形式的疑問語氣這種結構。這不是是否定,句末加問號再否定,是否定之否定。由于故鄉的荒涼出乎我的意料,因而產生懷疑,但又的確是自己的故鄉,對懷疑加以否定,這不僅反映了我復雜的思緒,沉重的心情,也為下文故鄉的對比作了鋪墊和暗示。在文章結構上,它承上啟下,轉換自然。

④教師提問:第四段開頭寫道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按照一般寫法,下文應該寫故鄉好在哪里。可是下面卻用但字一轉,說故鄉的美麗、佳處卻又沒有影象,沒有言辭了這是為什么?

學生思考,教師提示:這要聯系全文來看。后面寫記憶中的故鄉,只是少年時代的我眼中的故鄉,時時記起的也只是少年眼中故鄉的局部的神異的圖畫,沒有也不可能要求一個少年對故鄉的全貌進行整體的深刻的概述。由于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閏土身上,因而他時時記起的只能是閏土與他所到之處。同時在這二十余年里,中國始終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之下,故鄉不會有什么令人難忘的美好記憶。但是,故鄉如此的荒涼又與少年時代的記憶產生了很大的矛盾,我剛剛回到故鄉,在未了解到原因之前,就只能從自身的角度加以解釋了棗本沒有什么好心緒。這樣在結構上自然地轉入下文,點出此次回故鄉的目的。

3.分析第二部分。

①教師提示: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體,主要采用了對比的寫法。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找出描寫閏土的段落,填寫人物的形象對照表。

學生填表,然后教師出示黑板或用投影儀顯示。

閏土的形象:

②為什么閏土變成木偶人了呢?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③對楊二嫂這個人物,我們應怎樣認識?在文中楊二嫂起什么作用?

楊二嫂的形象

肖像凸顴骨,薄嘴唇,細腳伶仃的圓規

(尖刻、能說會道、令人可鄙)

行動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

(順手牽羊,明索暗偷)

在小說中,楊二嫂是做為陪襯人物出現的,楊二嫂的尖刻、自私襯托了閏土的憨厚樸實。

4.分析第三部分。

①教師提問:這一部分開始寫了我和宏兒的幾句對話,作用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明確:這幾句對話反映出宏兒的天真和水生友情的留戀。童年我為了出外謀食不得不離開閏土、離開故鄉;而今天是賣掉老屋,永遠離開故鄉了,因此,宏兒回來的想法不是很天真嗎?我這次回故鄉,已經感到與閏土的隔膜,那么宏兒與水生的將來會是怎樣的情景?這就使我本來不平靜的心情更加思緒萬千,從而引出下文我對新的生活的議論和企盼。

②教師提問:小說最后三個自然段是以議論為主的議論段。這三段議論的論題是什么?有什么關系?請你概括出來。

教師提示:小說中的我既對新的生活充滿信心,又不能明確解釋新的生活的含義,反映了他的階級局限性和覺悟水平。但是他也意識到,只要大多數人都向往和追求新的生活,敢于走向新生活之路,那么新的生活是能到來的,這又說明他比同一階層的人眼光要敏銳,站得要高些。

四、布置作業

1.練習一

記憶中的故鄉和眼前故鄉的不同,反映了故鄉自然環境的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說明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統治給農村造成的悲慘現實,以及農民生活的日趨貧困。同時,暗示著小說人物的悲劇命運。

小說結尾再現記憶中故鄉的美麗圖畫,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對記憶中的故鄉的眷戀和懷念正反映了我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表達了我對新生活的渴求,對未來的一種朦朧的憧憬。

2.練習二

填寫人物變化表盡量找出原句,這樣可以進一步把握人物、加深理解??坍嬋宋镄蜗?,是小說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段,通過填表,才能細讀作品,真正理解小說的主題。

3.練習三

見內容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解決疑難語句的理解問題,進一步把握小說的內容和主題,強化學生對作品的認識。

2.辨析段的類型及其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小說的內容,分析了人物形象。但是,作品中還有一些語句需要認真分析、思考,才能深入把握小說的主題。

二、疑難語句的分析

1.遠近橫著幾個蕭縈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這一句中,為什么用橫著?用了荒村,為什么還要用蕭索?把活氣改為生氣行不行?

橫著是不整齊、不規則地放著的意思,有一種被遺棄的動感;蕭索是形容詞,突出了悲涼的氣氛,荒字描繪出村落的凋蔽和沉寂,這里都是寫我看到家鄉的感覺。一動一靜,動靜結合,寫得具體而形象。這樣的荒村,自然沒有活潑的生活氣息,有的只是死氣沉沉。生氣指旺盛的生命力,用在這里不確切。

2.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正在說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景物的描寫怎么能成為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

這里,我們不能把它當作一般的判斷句來理解,而是要聯系上文。這個描寫是要突出一種氣氛、一種心情。我要永離故鄉,永離老屋了,心情的凄楚可想而知,況且我是那樣的懷念故鄉。這種心情與上文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本沒有什么好心緒正是協調一致的。

3.小說為什么要用許多篇幅寫少年閏土的許多新鮮事?這和全文內容有什么內在聯系?

這要從兩個方面去考慮。第一,這些敘述和描寫,不僅說明少年閏土的見多識廣,而且反映了這位小英雄一言一行都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之情。這與后面寫他在現實的沉重壓迫下喘不過氣來,而把生活寄托在神靈身上,變得遲鈍麻木恰成鮮明的對照。第二,正因為我從閏土那里知道了許多希奇事,所以我與閏土的深厚友誼是建立在我對閏土無比敬佩的基礎之上的。這個基礎一旦消失,小英雄變為木偶人時,我才深切感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意識給舊中國勞動人民造成的心靈上的創傷,才深切地認識到我們之間隔著的厚障壁了。但是,也正因為這位小英雄的形象和他講述的許多希奇事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難以忘懷,所以在小說的結尾,美麗的景象又重現在眼前,從而使我的心底升起對未來的朦朧的希望。這兩點正是全文內容的核心,是小說的主題所在。

4.小說中有兩處寫到高墻:

①他們(指我往常的朋友)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②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象,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第①處的高墻是實寫,句子的意思是說我和我的朋友們孤陋寡聞,很單純無知,很少與外界聯系。第②處的高墻是虛寫,是比喻的說法,指我與閏土之間隔著的厚障壁,即封建意識、封建等級觀念造成的隔膜。

5.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作者特意寫我在走我的路,有什么用意嗎?

有。這句話有雙重含義。一層是實寫走在離鄉的異地謀生的路上。第二層,與下文聯系起來思考,這里的路正是指我想的內容,也就是希望。因此,這句話在結構上統領下面的三段文字,在內容上提示下文。

6.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對這句話應怎樣正確理解?這句話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堅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遠。因為任何作家都受世界觀的制限。當時共產黨還沒成立,魯迅并沒找到解決中國問題的具體的路,因而我對路的憧憬不免朦朧。

7.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對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這段話強調了實踐的意義。空有希望不去實踐,這種希望是無所謂有的;有了希望,注重實踐,這種希望是無所謂無的。路是由人走出來的,希望是要經過努力才能實現,這個比喻,表達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堅定信念。

三、辨析段的類型

教師提問:作練習五,思考一下,怎樣回答后面的問題?

以哪一種表達方式是主要的為依據,就可以確定段的類型。

第1段是以敘述為主的敘述段,顯示少年時代我和閏土難舍難分的關系,以及我和閏土的交往過程。

第2段是以描寫為主的描寫段,具體、生動地描寫了中年閏土的肖像。

第3段是以議論為主的議論段,這段議論以再現少年時神異的圖畫為新生活的象征,以路為比喻,用富于哲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新的生活的渴求和態度。

四、小結

1.疑難語句的理解要緊緊聯系全文的內容、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以及作者的態度,不能憑空臆斷。目的是進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題,認識事物的本質意義。

2.辨析段的類型要以不同表達方式的特點及作用為依據,結合文章的內容進行解說。

五、布置作業

1.練習六

小說中的議論文字只起輔助作用。它或者揭示所描寫的人物,所敘述的事件內涵的意義,或直接表明作者對該人物、該事件的看法與態度,畫龍點睛,一語道破,給讀者指明理解作品主題的思路。小說中的議論只是用濃縮的語言表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態度,不需要議論文所具有的論證過程。

2.練習八

把《可愛的故鄉》與《故鄉》進行比較,可以知道,它們在所寫的內容,采用的體裁,寫作的目的,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運用的寫作方法上都不同。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本詩的節奏,理解體味本詩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

2.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與節奏美,通過小組品讀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通過討論析讀理解詩歌的表現方法和真摯深沉的情感。

2.通過自主輻射閱讀《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給戰斗者》,進一步理解、感悟詩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激情。(板書:我愛這土地)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第一步:聽錄音范讀;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二步:學生自由朗讀

第三步:指名學生朗讀

第四步: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四)研讀詩歌,理解主旨:

1、學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找出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并談談理由。

2、詩中是通過什么形象來表達出這樣的愛國激情的?請你把相關詩句找出來,并談談你的理解。

3、詩中的“鳥”,它都歌唱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有什么象征含義呢?學生再次朗讀,體會表達效果,并嘗試背誦。

4、思考:詩歌開頭寫著“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請你結合以上歌唱的內容,思考為什么這里用“嘶啞”一詞,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庇泻紊钜?全班再次朗讀、背誦。

6、思考: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7、討論:本詩出現了許多“的”字,這樣會不會拖泥帶水,沖談了詩味,談談你的理解。

(五)比較閱讀,拓展學習:

請將這首詩與我們學過的《我愛這土地》比較一下,說說它們有什么異同?

(六)布置作業:

1、假如你是一只鳥,聯系我們今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你會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試一試,相信你會比例子仿寫得更好。

2、艾青在詩中,含著淚水說:“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古往今來,在我們中華史冊上記下了多少愛國志士的類似詩篇,猶如繁星高懸夜空。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1

《智取生辰綱》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故事情節。

2、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了解文中景物描寫的特色和作用。

2、把握、品味楊志的性格特征。

3、自主學習,質疑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楊志自身性格上的缺陷與他失敗的關系,認識“人和”的重要。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故事情節,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2、把握、分析楊志的性格。

教學過程:

一、研讀文本,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問:作者是怎樣寫“天氣熱”的?寫“天氣熱”有何作用?

(學生閱讀文本,找出有關的語句,討論交流)

明確: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間接描寫:以涼襯熱。

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沒有“天氣熱”,就沒有后面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內容,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

問:吳用等人“智”表現在哪里?從小說中的哪些內容可以看出他們的“智”?

(學生閱讀課文,概括、歸納、討論。)

明確:智用天時:六月初四正午天氣炎熱。

智用地利:黃泥岡松樹林,擋住視線,便于行事。

假扮客商。

買酒喝,引誘對方。

巧妙下藥,麻倒對方。

問:楊志是一個有著豐富的江湖經驗的人,他的“智”又表現在哪里?

(學生閱讀課文,概括、歸納、討論。)

明確:假扮行商客人。

改變行走時間。

逼軍士趕路,減少中途休息。

審察棗販,警惕賣酒販子。

酒不多喝。

問:吳用等人的“智”與楊志的“智”有何關系?

明確:用揚志的“智”襯托吳用等人的“智”。

問:根據課文的內容,概括楊志的性格特征。

明確:精明、謹慎,江湖經驗豐富,剛愎自用,粗暴,不善于處理內部關系。

問:分析揚志失敗的原因。

明確:內部原因,不團結、矛盾重重。(這與楊志的性格有關,最后,楊志已經失去了隊伍的領導權,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外部原因:吳用等人棋高一招。

三、體會作者構思的巧妙。

問:“智取生辰綱”寫的是吳用等人,但作者卻以寫楊志為主,最后補敘吳用等人的計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四、深入研究讀文本,質疑探究。

問:吳用等人的計謀及實施的過程中有沒有破綻?

(學生用“挑刺”的眼光閱讀課文,力圖找出“破綻”,并與同學交流、討論。)

明確:有三處“破綻”。

1、白勝賣酒不帶瓢?

①如果是散賣給地里干活的農民,則應帶瓢。

②如果是賣給酒店,則可不帶瓢,但為什么這時候挑去?又怎可中途賣給別人?這不是不講信用嗎?

2、“只顧將這桶酒提與交軍去吃”,熱心過度,急于推銷(施計)。

3、“脫得赤條條”,晁蓋等人是練武之人,肌肉發達,不同于一般人,不怕楊志看出有什么不對嗎?

問:這些“破綻”有可能是作者的失誤,但更有可能是作者有意為之。現在我們假設是作者有意為之,這樣就引出一個問題:楊志為什么沒有看出這些破綻?

明確:楊志在火冒三丈、煩躁、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能冷靜地思考問題,失去了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由此可見,人和是多么重要。

教學后記與反思:本節課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挖掘,將文本讀深、讀透。尤其是“吳用等人的計謀及實施的過程中有沒有破綻”這一環節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劃分詩歌的節奏,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通過反復朗讀及對關鍵詩句的理解,體會詩歌的主旨,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3.了解艾青和寫作背景,感受艾青深沉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對重點詩句的理解,特別是個別詞語的解析。

2.引導學生把握詩句中字里行間迸發出的詩人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對象征手法的理解,特別是對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的理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教師飽含深情的背誦導入。這是一位詩人獻給土地最真摯的戀歌。他就是艾青,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首詩《我愛這土地》。

二、介紹作者

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1932年在上海進行進步繪畫運動被捕入獄,他失去了畫筆,但卻拿起了文學之筆開始詩歌創作,并在獄中完成了的現代詩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勛章。

三、朗誦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個人展示,教師簡要評價。

四、品讀詩歌

1.“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應該”前面為什么用“也”字?“嘶啞”一詞換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為什么?

“也”一詞表明詩人以天下為己任,主動請戰于民族解放運動中。

“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摯誠感情的表達,所以不能換。

2.通過詩歌的寫作時間,結合我們學過的歷史知識,我們不妨先談談此詩的寫作背景,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嘶啞”的含義了。

本詩寫于抗戰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艾青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3.那么結合寫作背景,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土地”“河流”“風”“黎明”的象征意義呢?

“土地”象征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袄杳鳌毕笳鞒錆M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

4.鳥兒歌唱的“土地”“河流”“風”的前面分別有“暴風雨所打擊著的”“悲憤的”“激怒的”,這些修飾語有什么特點?

這些修飾語豐富了意象的內涵,表明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正遭受苦難,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5.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描寫,蘊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這首詩的抒情色彩如此濃烈,詩人為何將自己虛擬成一只鳥來達到這種抒情效果?鳥兒的歌唱和作者的抒情有什么關系?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

7.如果說前一詩節是鳥兒在歌詠自己的土地,而這一詩節則讓我們聽到了詩人內心最真摯的聲音,“為什么……深沉”你怎樣理解?

這一詩節是前一詩節情感的升華,回到現實中的詩人在表達情感上更為直接,也更令人震撼!

“淚水”呢?你怎樣理解?這是否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當然不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如今詩人流下熱淚,你一定能感受到詩人情到深處的感情,這淚是為自己而流,為受苦受難的同胞而流,更是為祖國大地而流,這份愛熾熱而深沉。

8.這首詩在結構上一、二節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這兩節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就詩的感情發展而言,第一節蓄勢,第二節感情的迸發、感情的升華。詩意層層遞進。

9.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再來讀一遍詩歌《我愛這土地》。

五、結語

艾青將太“深沉”、太強烈的土地情結凝成晶瑩的淚水,涌動著火一般的激情,更為沉重地叩擊著讀者的心房,激起每一個閱讀《我愛這土地》的讀者在和平年代的報國之志和愛國之心。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完成課后“積累”以及“思考與討論”的第一題。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進一步了解小說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以及側面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2)通過富于表現力的人物描寫和細節描寫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環境的悲劇性,進而準確把握文章主題。

(一過程和方法:

(1)通過“矛盾分析法”,分析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多角度鮮明、生動刻畫人物的寫法。

(2)用健全人格的三維度對照,來分析孔乙己自身的人性弱點,并聯系實際,從而引導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以便更好的提升自己。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孔乙己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將社會對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寫出來”的深意,培養學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文章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復雜性,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么對《孔乙己》如此鐘愛,而孔乙己又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說——《孔乙己》,去體味它復雜的情感內蘊。

二、文體簡介

1、小說概念

小說就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或事件場面及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2、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是豐富多樣的,有概括介紹,也有形象描繪,有外貌和內心描寫,也有行動和對話描寫;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描寫。

故事情節來源于現實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小說的情節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是為了交代時代背景;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等。重點欣賞小說的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和語言描寫。

三、走近作者

1、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1936年),現代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幼年時受詩書經傳的教育,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影響。后東渡日本學醫,又棄醫從文,立志用文學來改變落后的國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發表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自1918年至1926年,陸續創作并出版了《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等專集。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我國現代文學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間,創作了《故事新編》和大量雜文。魯迅雜文具有深沉樸實的革命激情和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藝術性相結合的典范。魯迅先生一生著譯近一千萬字。有《魯迅全集》行世。

2、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18年,當時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文言、白話的論爭仍然激烈地進行著。1916年初,北洋政府的一些規定,是封建復古主義的再現,魯迅很氣憤??滓壹耗菢拥纳?,人們已忘記但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仍在,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為拯救青年一代,避免其重蹈覆轍,魯迅先生選擇社會一角——咸亨酒店,藝術地再現生活,通過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啟發讀者思考當時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從而達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

四、整體感知

1、字詞積累

闊綽(chuò)闊氣。綽:寬綽,如綽綽有余羼(chàn)混和,摻雜?

綻出(zhàn)突露出來。比較“綻”“淀”字戕害(qiāng)傷害。戕:殺害。

間或(jiàn)偶然,有時候。注音“中間”讀jian拭(shì)擦

蘸(zhàn)在液體粉末或糊狀物里沾一下就拿出來?打折(shé)打斷

附和(hè)(言語動作)追隨別人(多含貶義)。比較:和平he?

不屑置辯(xiè):認為不值得爭辯?頹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2、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明確:通過“我”——咸亨酒店小伙計的口述,記敘了清末下層知識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

梳理結構

這是一篇小說,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主要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典型環境。

第二部分(4—9):是情節的開端和發展階段

第三部分(10—11):是情節的高潮

第四部分(12—13):是小說的結局。用猜想結尾,留給人們廣闊的想象空間,更有無窮的悲劇意味。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作者的感情變化。

2、理解綠的象征意義,了解其象征手法。

3、明確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且聯系時代背景,把握課文的主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點撥法,整體感知課文。

2、指導學生圈點批注,學習從文章標題和重點語句入手鑒賞寫景狀物的散文。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從品讀文章語言當中得到審美的享受,理解中華民族和一切進步勢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勢力、頑強抗爭、永不氣餒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作者由“愛綠”到“囚綠”再到“釋綠”的情感變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鑒賞方法。

(二)、教學難點

讓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理解綠的象征意義,拓展延伸理解“釋綠”時人們思想上達到一種升華。

從圈點、朗讀的方法品味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通過學生互助合作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其感悟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人說綠是自然色中生命意義的色調,提到綠人們就會聯想到生命和希望。當一抹綠出現在沙漠中時,當綠芽沖破險綻放綠意時,當無邊的綠色鋪面而來時,不知道大家具有一種怎樣的感受,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我國現代作家陸蠡的一篇作品《囚綠記》。

(二)、作者簡介

陸蠡(1908-1942),原名陸考原,學名陸圣原,他從小就天資聰慧,具有“神童”之稱,是我國現代的散文家、翻譯家,1942年,他堅貞不屈而死于日寇的_下,當時他才34歲。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海星》、《竹刀》、《囚綠記》。

(三)、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抗日戰爭時期,國難當頭,人民貧困,這一切使這個擁有遠大抱負的愛國青年感到焦灼不安與痛苦,因此讓他發出了要掙脫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吶喊。

(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囚綠記》中的標題能給我們帶來哪些信息?

——“囚”的意思是關起來,如囚徒、囚犯?!扒艟G”說明把綠色囚禁起來?!坝洝闭f明這是一篇記敘性散文。

(2)、同學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朗讀欣賞一下這篇課文,并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囚綠”呢?

——綠是作者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綠”是作者把長春藤的兩條柔枝從窗子的破洞中牽進房間,叫它垂在自己的書桌上,以便時時欣賞,這樣做都是因為作者對綠的喜愛。

(3)、劃分段落大意,用一個詞來概括出課文的內容和層次:

兩種分法:

①方法一,將文章分為五個層次:

尋綠(1-4)→觀綠(5-7)→囚綠(8-12)→放綠(13)→懷綠(14)

②方法二,將文章分為四個層次:

戀綠(1-7)→囚綠(8-12)→釋綠(13)→念綠(14)

(4)、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作者對“綠”的情感有何變化,請討論并概括。

——情感變化:渴望→喜愛→獨占→放手→留戀

(五)、品味精彩語段

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們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有哪些呢?并作簡要分析。

——一下幾句為參考

(1)、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第五段)

——此句前面說:“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弊髡甙丫G色當作希望、幸福和快樂的象征。這里說“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說明了作者有觀綠、親綠的愿望,也說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舉目無親,正需要綠色來愉悅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靈。另外,這句話還對后面寫作者與綠枝條的“親密交往”起鋪墊作用。

(2)、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與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第八段)

——這兩句話點明了綠色的象征意義和作者對綠色的摯愛。作者的贊美、歌頌之情蘊含其中。

(3)、臨行前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第十三段)

——綠枝條與作者一道經受折磨,但最后都獲得自由。作者把綠枝條當作人來贊美、歌頌,其實是對一種堅強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認定和追求?!安磺诤诎怠笔菍G枝條的稱贊,也是作者自己心靈的寫照。

(六)、合作探究,深化感悟

(1)、作者為什么對綠——對一株常春藤那么的喜愛呢?

——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著陽光、固執、堅持己見;因為綠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愛常春藤。

(2)、作者筆下的綠具有什么樣的特點,請用幾個詞來概括?

——蓬勃、向陽、固執(板書)

(3)、結合綠的特點,聯系當時的背景,說說“綠”的象征意義?

提示:象征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征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簡單的說這種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事物,好像是寫“此”,實際上讓人感受是在寫“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當時的背景:盧溝橋事件發生,烽煙四起(文章第十三段)

——綠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是向往光明、自由的象征,是堅強不屈的抗敵精神的象征。

(七)、拓展研究

讓學生談談生活中我們對自己喜愛的人或事物持一種什么樣的態度。

——提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因為喜愛花的艷麗芬芳,便折花賞玩;因為喜愛鳥的清脆歌喉,便將它囚于籠中;因為喜愛山的清新翠綠,便結伴游玩,卻給它留下一片狼藉。而人與人之間的“愛”更是復雜。父母愛子女,百般呵護,卻舍不得讓他們去飛、去闖、去受苦;老師愛學生,傾囊相授,卻在無意間左右著學生,束縛著他們個性的發展。于是我們明白,不是所有的愛都能帶來溫暖,不是所有的愛都能滋潤心田,有時,愛是一種傷害!愛不是控制、掌握和囚禁,而需要提供更大的空間,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

四、小結

作者喜歡綠,寫出了綠的蓬勃向上、充滿生機,永遠向著陽光、固執的特點,把綠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向往光明自由的象征和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象征。這種托物言志、以小見大的寫法值得我們我以為人學習。

五、板書

囚綠記

--------陸蠡

1、方法一,將文章分為五個層次:

尋綠(1-4)→觀綠(5-7)→囚綠(8-12)→放綠(13)→懷綠(14)

方法二,將文章分為四個層次:

戀綠(1-7)→囚綠(8-12)→釋綠(13)→念綠(14)

2、作者的情感變化

情感變化:渴望→喜愛→獨占→放手→留戀

3、綠的特點

蓬勃、向陽、固執

4、綠的象征意義

綠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征,是向往光明、自由的象征,是堅強不屈的抗敵精神的象征。

六、作業

同學們,本文寫了對綠的愛,請另寫一種顏色,賦予它一種情感和象征意義。題目自擬,200字左右。

——提示:紅色象征熱情,黃色象征富貴,白色象征純潔,金色象征高貴,藍色象征平靜等。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詩中暴風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義。

技能目標:能有感情,節奏正確流利的朗讀。

情感目標:反復朗讀中理解詩中所表達對祖國深沉的愛。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節奏正確的朗讀。理解幾個意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所包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朗讀指導、詩歌品味、熟讀成誦

學法指導:反復朗讀,查資料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歌表現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了解預習情況:請學生談談所了解詩人的有關情況、寫作背景等。

二、根據學過的詩歌欣賞的四個步驟來共同學習探討這首詩歌。

三、進入學習的第一層次“讀”:自讀,聽讀、自讀

四、學生通過自讀講、歸納朗讀要求或注意方面

聲音(響亮、激昂);感情(投入;沉穩、雄渾);節奏(鮮明停頓安排重音突出);語速(適當變化有起伏)

1、學生自讀

2、播放朗誦錄音,出示幻燈片:關注節奏、重音;熟悉全詩

3、請學生根據自己歸納的幾點要求自己試讀全詩(放聲朗讀):

自由地放聲朗讀,整體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請某學生朗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講、并請同學點評;

五、進入學習的第二層次“品”:意境美、音樂美、語言美

解釋意象:包含詩人強烈感情的物

思考討論:

1、全詩一共選取了幾個鮮明的詩歌意象來寫?這些意象都賦予了獨特的象征意義,請討論每個意象到底象征比喻著什么?

2、詩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兒,并說即使是“嘶啞的喉嚨”也要歌唱寫了鳥兒的生和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你如何理解最后兩句?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暴風雨”:象征比喻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國土的踐踏、蹂躪;

“洶涌”的河流:象征比喻中國人民滿腔的悲憤;

“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象征比喻革命斗爭聲勢浩大、從不間斷;

“無比溫柔的黎明”:象征比喻中國革命勝利后的美好的生活;

點出體會意境需要展開想象的翅膀;

詩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兒,即使是“嘶啞的喉嚨”也要歌唱;寫了鳥兒的生和死,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沉的愛!最后兩句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怎樣朗讀能讓人體會音樂美?

指導學生反復朗誦,把握內在的感情和外在的節奏。

六、進入學習的第三層次“誦”:指明要求,學生練習

朗誦指導后,學生上臺朗誦并點評;

七、進入學習的第四層次“談”

學生上臺漫談,可談感受,品特色或發疑問。

八、布置作業,遷移練習?

選擇一首你最喜歡詩歌,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采用“讀、品、誦、談”的方法進行探究型學習欣賞,寫出一篇詩歌欣賞小論文,400字以上。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6

知識目標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能力目標

1.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體會詩歌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涌動著的激情。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味詩歌抒發的戀土深情和思鄉愁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2.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戀。早在1938年,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今天,我們——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靈魂。

二、資料助讀(投影)

艾青和《我愛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他生長在農村,自幼為貧苦農婦哺養,對我們民族的主體——農民有著兒子般的深情。長大后的曲折經歷、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長為—個革命者。1929年赴法國留學,并開始詩歌創作。1932年回國,在獄中寫成詩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詩壇的地位。他的早期詩作多詛咒黑暗,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沉重憂郁,但對生活充滿希望與憧憬。他的抗戰時期的詩作,為覺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調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詩作還有抒情長詩《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

《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三、感知、研習詩歌《我愛這土地》

l,教師深情地范背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教師作誦讀提示:

這首詩無固定的節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構成一定的節拍。誦讀時要著重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奏”。

示例: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3.指定學生誦讀全詩,教師作簡要點評。

4,思考: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后明確:全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后魂歸大地,最后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心。

5.精彩研讀。

學生合作研討: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么?

(2)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征,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征意蘊?

(3)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庇泻紊钜?

(4)詩歌的第二節與第一節有著怎樣的聯系?把第二節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1)詩人選用“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著

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的焦灼與浩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濤情,所以用“嘶

啞”一詞十分傳神。如果換用“珠圓玉潤”“動聽”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著的愛。wWw.xKb1.coM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達了歌唱的豐富內涵: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又,溫柔的黎明——隱喻了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征,“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于這片土地。

(3)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于犧牲自我之意。

(4)如果說第一節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短小精悍的兩行則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去掉第二節,詩意則得不到提煉和強化。

6.學生熟讀背誦全詩。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讀《我愛這土地》,我們感受著那個苦難年代,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心聲,是歷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遠唱不盡的主題。

五、布置作業閱讀艾青的《太陽》一詩.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并嘗試背誦課文。

2、識記文言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3、能找出過渡性的詞句,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詞句練習。

a.解釋詞義:

(1)乃重修岳陽樓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予觀夫巴陵勝狀

(4)此則后陽樓之大觀也

(5)前人之述備矣

(6)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長煙一空

(12)寵辱偕忘

(13)或異二者之為

(14)是進亦憂,退亦憂

b.翻譯: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誰與歸?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精心導入

1、以賞析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導入課文。

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三、解難答疑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預習感受。

3、學生質疑,小組討論后,教師點撥明確。

4、學生自由朗讀剛才自己有疑難的語句,進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讀分析

本文做到了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請同學們找出對應的語段或語句。

2、第一節的“謫守”與第二節的哪個詞對應?他們被“謫”后的心情會怎樣?

[明確]“謫守”與“遷客”對應。

3、第二節中有一個過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對“遷客”之“情”的描寫,請找出來,讀一讀。

[明確]過渡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異”,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有不同呢?

[明確]“物”“異”而“情”“異”:陰冷險惡——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覽物之情”又怎樣呢?他們是怎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們以什么為“喜”,又以什么為“憂”呢?

[明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們以“天下”為“憂”,以“天下”為“樂”。

6、作者把“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明確]既是自勉,更是勸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還得益于幾個關鍵性詞語的恰當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明確]“觀夫——然則——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這些標志性詞語的運用,使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教師小結:全文先以敘事帶出寫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板書(多媒體顯示)

遷客騷人謫古仁人

以“陰”悲,以“晴”喜“覽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景抒情)(由情入議)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進一步體會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五、嘗試背誦全文

1、教師指導背誦:

a.全文結構:敘事——寫景——即景生情——議論抒懷

b.抓住關鍵詞句:

謫守——觀夫——然則——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

2、學生嘗試背誦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岳陽樓記》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賞析,去探究,比如還有文中的對偶句,凝練優美的四字句等等,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常讀常新。閱讀這樣的文章,會曠達我們的心胸,照亮我們的靈魂。

七、布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3、4兩段,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嘗試用文言文創作)。

語文教案九年級免費篇18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蘊;體味詩歌的繪畫美、音樂美、結構美等特點,把握詩歌的象征手法。

2、過程、方法:

以讀為本,通過朗讀吟誦,感悟詩歌的意蘊美,通過美讀想象,感受詩歌的圖畫美;通過品讀回味,欣賞詩歌的語言。

3、態度、情感、價值觀:

學習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存亡的關頭,為祖國獻身的思想和對祖國的無限摯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2、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的主題。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戀。早在1938年,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今天,我們一起感受詩人澎湃著的靈魂。

二、資料助讀

1、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

2、寫作背景:

寫于抗日戰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東北、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識。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歌。

三、朗讀,整體感知

1、聽錄音磁帶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停頓、重音)

3、指定學生誦讀全詩。

教師作簡要點評。

4、齊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

其余學生聽讀,準備點評。

四、研讀詩歌

1、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2、學生合作研討:

⑴詩中“用嘶啞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⑵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

⑶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征,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征意蘊?

⑷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⑸詩歌的第二節與第一節有著怎樣的聯系?把第二節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3、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組合作討論。

五、背誦課文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自由背誦。

3、指名背誦。

自由背誦課文。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讀《我愛這片土地》,我們感受著哪個苦難年代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心聲,是歷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遠唱不盡的主題。

七、課堂反饋練習

閱讀艾青的《向太陽》一詩,寫一篇評述性的短文。

八、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

2、預習《鄉愁》。

722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续密炼机_双转子连续密炼机_连续式密炼机-南京永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除氟除磷剂-复合碳源-污水处理药剂厂家—长隆科技 | 苏州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厂家网站-尺品服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中药超微粉碎机(中药细胞级微粉碎)-百科 | HDPE土工膜,复合土工膜,防渗膜价格,土工膜厂家-山东新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精准猎取科技资讯,高效阅读科技新闻_科技猎 | Pos机办理_个人商户免费POS机申请-拉卡拉办理网 | 塑料托盘厂家直销-吹塑托盘生产厂家-力库塑业【官网】 |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知识_股票投资大师_格雷厄姆网 | 地图标注-手机导航电子地图如何标注-房地产商场地图标记【DiTuBiaoZhu.net】 | 脉冲除尘器,除尘器厂家-淄博机械 | 二手注塑机回收_旧注塑机回收_二手注塑机买卖 - 大鑫二手注塑机 二手光谱仪维修-德国OBLF光谱仪|进口斯派克光谱仪-热电ARL光谱仪-意大利GNR光谱仪-永晖检测 | 美能达分光测色仪_爱色丽分光测色仪-苏州方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跨境物流_美国卡派_中大件运输_尾程派送_海外仓一件代发 - 广州环至美供应链平台 | 无线讲解器-导游讲解器-自助讲解器-分区讲解系统 品牌生产厂家[鹰米讲解-合肥市徽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软文推广发布平台_新闻稿件自助发布_媒体邀约-澜媒宝 | 玻璃钢型材-玻璃钢风管-玻璃钢管道,生产厂家-[江苏欧升玻璃钢制造有限公司] | 拉曼光谱仪_便携式|激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 伸缩节_伸缩器_传力接头_伸缩接头_巩义市联通管道厂 | 「银杏树」银杏树行情价格_银杏树种植_山东程锦园林 | 电缆隧道在线监测-智慧配电站房-升压站在线监测-江苏久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新密高铝耐火砖,轻质保温砖价格,浇注料厂家直销-郑州荣盛窑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扫地车厂家-山西洗地机-太原电动扫地车「大同朔州吕梁晋中忻州长治晋城洗地机」山西锦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铸铁平台,大理石平台专业生产厂家_河北-北重机械 | 二次元影像仪|二次元测量仪|拉力机|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厂家_苏州牧象仪器 | 美国HASKEL增压泵-伊莱科elettrotec流量开关-上海方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苏州注册公司_苏州代理记账_苏州工商注册_苏州代办公司-恒佳财税 | 无负压供水设备,消防稳压供水设备-淄博创辉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 桑茶-七彩贝壳桑叶茶 长寿茶 | 智成电子深圳tdk一级代理-提供TDK电容电感贴片蜂鸣器磁芯lambda电源代理经销,TDK代理商有哪些TDK一级代理商排名查询。-深圳tdk一级代理 | 99文库_实习生实用的范文资料文库站 | 伟秀电气有限公司-10kv高低压开关柜-高低压配电柜-中置柜-充气柜-欧式箱变-高压真空断路器厂家 | 贴片电容代理-三星电容-村田电容-风华电容-国巨电容-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 | 旋振筛_不锈钢旋振筛_气旋筛_旋振筛厂家—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深圳活动策划公司|庆典策划|专业公关活动策划|深圳艺典文化传媒 重庆中专|职高|技校招生-重庆中专招生网 | led冷热冲击试验箱_LED高低温冲击试验箱_老化试验箱-爱佩百科 | 诗词大全-古诗名句 - 古诗词赏析 | 空冷器|空气冷却器|空水冷却器-无锡赛迪森机械有限公司[官网] | 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 苏州柯瑞德货架-仓库自动化改造解决方案 | pos机办理,智能/扫码/二维码/微信支付宝pos机-北京万汇通宝商贸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