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寫好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培養學生語言感悟、積累和運用的能力。

2、理解原文內容,在讀中感悟原文描寫的景物特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興趣和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原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點來寫秋天的雨的。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音樂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語》)

1、同學們,今天黃老師想和大家來談談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給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學生各抒己見)

2有位作家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原文《秋天的雨》。(板書課題)

3、請小朋友讀讀課題。(展示個人對語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讀原文,讀中感悟。

1、個性化讀書。(自主讀)要求讀準音,讀通原文。

2、指名讀原文,檢查讀的情況。

3、通過這次讀書你又讀懂了什么?(學生說)

你是想看看秋的顏色?還是想聞聞秋的味道?還是聽聽秋的聲音呢?

三、品讀原文,理解體驗

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喜歡哪段就來學習哪段?)

1、說說是怎樣體會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的?(因為它不知不覺地就來到了我們身邊,打開秋天的大門)

(1)請學生讀一讀不知不覺,文中是用什么詞來寫的?(學生說輕輕地,輕輕地)

(2)請你讀一讀。即時評價讀得怎樣?齊讀。

(3)它打開了豐收的大門。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你是怎樣理解“五彩繽紛”的?(出示多媒體投影)

a.學生讀原文邊讀邊思。指名學生說。

b.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讀的?讀讀,如何讀出五彩繽紛。

c.教師范讀指導。(配音樂朗讀)(學生傾聽)

d.和老師比賽,相信你們讀得要比老師好。學生再讀,讀出五彩繽紛的.味道。(個別讀,齊讀)

3、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是哪些氣味?(學生說)

a.請你讀一讀,黃老師來聞一聞,是不是真的聞到這種氣味。

c.齊讀第三自然段。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導學生說讀。(個別讀,分男女生讀)

四、自主選擇,積累背誦

比賽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配樂)

五、拓展延伸,鼓勵展示

1、交流擴展:學了原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2、自主作業:

(1)寫一首詩(編寫歌詞)

(2)把秋天的景物畫下來。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及其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2、理解本文從正反兩方面運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論證方法。

3、結合自身學習實際,積極爭取做一名注重實踐、有開拓精神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觀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及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課文

前幾天,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較高的分數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專業。入學后,她的高超的計算能力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交口稱贊。可是,她做實驗的能力非常差,一連三周下來,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個實驗,這又使她的老師大為惱火。這是一個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這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丁肇中先生《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篇文章,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簡介

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年生于密執安州的安阿伯。196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69年后任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學研究。1974年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實驗中發現新粒子(J/ψ粒子),并導致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新粒子的發現,使粒子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現階段。因此于1976年與里克特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1)生字。

肇(zhào)埋沒(mò)彷徨(pánghuǎng)

(2)理解詞義。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窮盡。

致知:致,推及;知,認識。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開拓展,使認識達到無所不知的極限。

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該往何處去。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清談:本指魏晉間一些寸;大夫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誠意:使自己的意念真減,思想純正,不欺騙自己。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齊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頓好。

袖手旁觀: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協助別人。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2、速讀課文,對課文進行圈點批注,找出標示論題的語句、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承上啟下的段落、各段的關鍵句等,并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本文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文標題)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

第二部分(2—5段):舉例證明傳統的中國教育的弊端是

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部分(6—12段):理例結合,證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學的實驗精神。

第四部分(第13段):強調我們要培養實驗精神的重要意義。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學習論證方法

1、精讀課文,理解作者的觀點。

(1)《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作者所說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

(2)傳統的中國教育為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傳統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端?

(3)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現實意義?

(4)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格物致知”精神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前后座四人一組討論交流.然后各組選一名代表作總結發言。全班交流。

明確:(1)《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該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

(2)傳統的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傳統的中國教育“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缺乏對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3)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這是由中國傳統教育導致的中國學生的弱點決定的;第二,這是科學發展的歷史和實驗過程證明了的:第三,這是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必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養學生的實驗精神,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這對于今天素質教育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格物致知”的精神,關鍵看他是否有對事物客觀的、有想象力的,有計劃、積極的、主動的探索,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的精神。不具備這些就不具備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聚焦論證方法,重點學習“擺事實”“道理”相結合的說理方法。

提問: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說理方法?請結合課文內容作簡單分析。

學生討論,明確:(學生參見導練探究賞析1)

二、延伸拓展,開闊視野;聯系實際,體驗反思

1、提問:“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證明嗎?

明確:(學生參見導練探究賞析3)

歷史與現實證明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驗,

2、討論:你具備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嗎?請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大家講一講。

例如:生1:下雪了,我伸出雙手,接過翩翩飛來的小雪花,在手指溫柔的一握中,小雪花不見了,只見手心里淚珠點點,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

生2:我懷著好奇心,想知道鐘表的工作原理,怎么辦呢?我大膽卸下了鐘表的零部件,按照圖紙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裝好,結果表走得不準了,但我明白了鐘表的工作原理,張翁失表,焉知非福?

教師總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貫穿在我們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關鍵是看我們每個人頭腦中究竟有無這種意識、觀念。只有有了這種精神,我們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思維才是開闊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在于創新。我們只要立足于實際,努力探索,勇于實踐,大膽創新,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三、質疑問難,互動交流(結合導練綜合性學習)

1、每人提交一個問題,前后座四人一組共同討論解決,教師巡視各組,參與同學討論。

2、每組將未解決的疑難問題交付教師,教師匯總歸納為1~5個探究主題,組織全班同學討論解決,如有問題,可留待學生課余檢索資料完成。

示例:(1)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差異。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就在儒家思想中被埋沒了。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儒家思想?

(3)東西方學生素質能力比較。

(4)請用事例來證明研究人文科學也要重視實驗精神。

3、教師作方法點撥:選擇探究方向,確定主題,然后查詢資料,并綜合分析資料,初步得出結論,最后一起交流評價,并擬寫研究小論文。

4、由學生自由選擇探究主題,自愿組成探究學習小組,課余時間利用圖書館、閱覽室、因特網等信息資源庫作探究學習,并寫成研究小論文,一周后進行成果交流與評比。

注意:①小組成員要分工合作;②忌全面深入,談及一面即可。

四、課堂小結

本文思路清晰,說理充分,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學習它,不只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開啟了我們的思想之門。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精神,使自己成為一個努力探索、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的合格人才。

五、布置作業

以《怎樣才能避免高分低能》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讀后感。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3

《腳印》教案

學習目標

1、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借助拼音讀準“腳、印、跑、留、對、竹、梅、齊、全”9個生字的字音。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這9個生字。

2、能借助拼音讀通短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基本按標點停頓。

3、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內容:3個小動物在雪地上留下不同的腳印;知道在雪地上可以留下各種動物的腳印,并能感受小動物們快樂的心情。

4、認識“木”字旁,能在老提示的指導下描摹“梅、村”。

學習重點和難點

1、重點了解“梅”的字形,能正確描寫。

2、了解課文內容,并能模仿課文,展開想像,編故事。

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媒體出示:雪地上出現了一串串腳印

2、揭示課題:60腳印(生字上標注拼音)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記住字形。

(3)了解“印”的筆順。

(4)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記記字形。

2、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與生字相關的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腳印、跑、留下、對、竹葉、梅花、齊聲、全是(生字上標注拼音)

(2)交流識字的方法。

(3)讀課文。(個別讀)

4、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雪地上的腳印是誰留下的?除了這些你還了解什么?

說明:

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迅速感知課文的內容,邊讀邊思。在學生交流前,應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準備,交流時,教提示要注意學生表達的規范,盡可能地讓學生把話說清楚,說連貫。

三、學習課文,朗讀感受

1、讀課文。

(1)出示課文1-3節內容(其中第3節內容改編成和1、2節的寫法一樣)再讀課文,看看課文,談談想法。

出示內容(1、2節和改編后的第3節):

(1、2節略)

第3節小鴨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鴨的腳印。小鴨對小雞、小狗說:“你看,你看,我會畫楓葉。”

(2)感情朗讀。試著用朗讀的方式來表達小動物的情感。

(3)提供開頭,用一小節說說課文的內容。

小雞、小狗和小鴨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3)提供開頭,用一小節說說課文的內容。

小雞、小狗和小鴨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2、拓展說話:

(1)媒體出示小貓、小豬的腳印,說說它們的腳印像什么?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故事。

(2)想想小動物除了在雪地上留下腳印外,還可以在其他什么地方也能留下腳印?學著課文的內容說一說。

說明:

讓學生進行比較的目的是:初步了解課文前2節的寫法基本相同,而第3節的表述和前兩節不同,原因是說話的對象不同,而且,這樣能使文章讀來更顯生動活潑,不重復。

提供開頭,引導學生能比較概括地表述,學生能將意思表達清楚即可,教提示無需苛求。

拓展說話設計了兩種說話內容,教提示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

四、復習鞏固,拓展閱讀。

1、媒體游戲:腳印大搜索(復習生字)

2、讀一讀,連起來說一說。

(1)雞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腳印像梅花,小鴨腳印像楓葉。

(2)雪地上的小動物,個個像小畫家,他們的畫兒真有趣

五、學習“木”字旁。

1、出示“木”和木字旁,說說它們的區別。

2、還有哪些字有木字旁,你覺得這些字都與什么有關?

3、示范“木”的寫法,指導“梅”右半部分的筆順。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4

《zh ch sh r》

教學目標

1學會zh ch sh r4個聲母,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練習直呼zh ch sh r和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3學會zhi chi shi ri4個整體認讀音節。能夠區別這4個整體認讀音節與聲母zh ch sh r在讀音、形體和用法上的不同。

4.認識漢字“樹、木、石、子”,學寫“木、入”兩個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聲母zh ch sh r和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

難點:1區別zh ch sh r和zhi chi shi ri的發音與用法的不同。

2分辨平舌音z c s和翹舌音zh ch sh發音的差異。

教具準備:相關字母、音節和音節詞語卡片,剪成蘑菇形的含本課音節詞語的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第1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

(1)抽卡片認讀聲母z c s,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和“兔、子、司、機”四個漢字。

(2)抽卡片認讀有關z c s的單韻母音節和音節詞語。

2.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這一課我們又要學習4個新聲母了。這些聲母中有3個聲母的字形用上了我們剛學過的z c s,每個聲母是由兩個字母組成的,可有意思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吧!

二、學習新課

(一)教學兒歌。

讓學生觀察并說說課本圖中畫的是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講解圖意:一棵大樹上,啄木鳥正在用尖尖的嘴巴把鉆進樹身的害蟲挖出來;小八哥站在聲母zh的卡片上愉快地唱著歌;小女孩非常講禮貌,她在喊著:“啄木鳥,你辛苦了,謝謝你給大樹治病!”然后教師領讀兒歌,齊讀、分組讀。

(二)教學聲母zh。

1認讀詞語,引出音節。

“同學們,你們見過青青的竹子沒有?”生答后教師描述,然后出示“竹子”的注音卡片,卡片上的第一個漢字就是竹子的“竹”字。領讀數遍。再讓學生看注音領讀兩遍,板書zhú。領讀、指名讀。

2分析音節,學習聲母zh。

(1)分音。學生已基本掌握規律,讓其自己分音,教師板書:zh—u。

(2)教zh的發音,教師示范,領讀、開火車讀、指名讀。再讓學生發z的音,同桌討論:發z和zh的音時舌頭有什么變化。讓學生自己體會并說出:發z時舌頭伸得平平的,發zh時,舌頭翹了起來。教師不教發音部位,避免增加學生負擔,重在示范和讓學生自己體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并說出已初步感知的知識,突破難點,加深記憶。)

(3)認準zh的形體。讓學生自己聯系學過的聲母z說說zh的字形。(由初步認識到總結表述,準確認知z加上h就是zh。)

3聲韻連讀,訓練直呼。

教師板書zh—u→zhu,讓學生自己直呼。學生已基本具備直呼能力,可指名直呼能力較差的學生試讀,教師當眾表揚,鼓舞信心。

4練習四聲。

板書zhū zhú zhǔ zhù,通過多種形式練習,讀準四聲。

5組詞說話,發展語言。

(1)引導學生用zhu的不同聲調組詞。例:zhū八戒、zhú子、蠟zhú、zhǔ要、zhù意等。

(2)用“zhǔ要”或“zhù意”說一句完整的話。

6舉一反三,培養能力。

zh不僅能和u組成音節zhu,還能和單韻母ɑ、e組成新的音節。

板書:

zhu—→zhuzhūzhúzhǔzhù

ɑ—→zhɑzhāzházhǎzhà

e—→zhezhēzhézhězhè

讓學生看板書自己直呼。在能夠直呼的基礎上,板書新學音節的聲調,讓學生練讀。

7指導書寫。

告訴學生:zh的兩個字母z和h的書寫方法我們以前已經學過,但這兩個字母組成了一個聲母,所以要挨得近一些。教師示范板書,邊寫邊說筆順。學生跟老師一起書寫之后描寫、練寫3遍。

(三)教學聲母ch。

方法同zh。建議用常用詞語“汽車”(qì chē)引出音節chē。也可直接教學聲母ch,然后訓練直呼,具體步驟略。

(四)鞏固練習。

1抽卡片認讀新學音節zhɑ zhe zhu chɑ che chu。

2做找朋友游戲,練習認讀音節詞qì chēlà zhúchá húchū qùzhù chù。

三、總結

第2課時

一、復習

抽卡片認讀聲母zh ch以及和zh ch拼合的單韻母音節。

二、學習新課

(一)教學聲母sh。

1認讀兒歌,引出音節。

讓學生認讀上節課所學兒歌,引導學生看看“給樹治病把蟲挖”這句話中“樹”的音節怎么寫。引出sh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樹木”的“樹”,出示“樹木”的注音卡片認識“樹木”兩字。板書后領讀數遍。

2分析音節,教學聲母。

(1)分音。讓學生自己分音,教師板書sh—u。

(2)教學聲母sh的發音。教師示范讀、領讀、指名讀。然后讓學生自己體會并說說sh和s的發音有什么不同(再次自學,體會探究,區別平翹舌音的發音特點)。教師歸納:發z c s的音時,舌頭平直,所以z c s也叫平舌音;發zh ch sh 時,舌尖翹起,所以它們都叫翹舌音。

(3)認準sh的字形。先讓學生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然后自己說說sh的字形是哪兩個字母組成的。

3聲韻連讀,訓練直呼。

教師板書sh—u→shu,讓學生自己練習直呼。

4練習四聲。

板書shū shú shǔ shù。指名試讀、分組讀、打亂順序開火車讀。

5組詞說話。

(1)讓學生用不同聲調的shu組詞。例:shū shu、shū服、shū菜、shǔ數、shǔ假、shù學等。

(2)用其中常用詞語說一句完整的話。

6舉一反三。

sh還可以和ɑ、e拼合成音節。看老師板書,自己練習直呼。

shu—→shushūshúshǔshù

ɑ—→shɑshāsháshǎshà

e—→sheshēshéshěshè

在學生能夠直呼的基礎上,練習shɑ she的四聲。

7指導書寫。

sh是由s和h組成的。這兩個字母的寫法和我們以前單個練寫時的寫法是一樣的,只是現在s和h組成了一個聲母,書寫時兩個字母要挨得近一些。教師示范板書,邊板書邊稱說筆順。學生書空、描寫、練習3遍。

(二)教學聲母r。

方法同sh。建議從音節詞rè qì引出音節rè,分析出聲母r。也可直接從聲母r開始。具體步驟略。

(三)學習生字。

1.出示音節shù mù,請學生讀一讀。

2.出示生字,音節、漢字對照再讀一讀。

3.卡片出示“樹、木”這兩個字,讓學生再認一認。

4.“木”是要求會寫的字。先請學生觀察:“木”字的筆順和每筆在四線格中的位置,再說一說。

5.根據學生的觀察、匯報、教師邊范寫邊再強調:“木”字的橫寫在上格,豎寫在豎中線上,撇、捺要對稱、舒展。

6.教師小結。從寫“木”字中規納出書寫規則:先橫后豎,先撇后捺。

7.學生描一下“木”字,在本上寫3個。

(四)綜合訓練。

1抽卡片認讀新學聲母zh ch sh r和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2做聽辨聲調游戲,聽辨新學音節的不同聲調。

3做“爭冠軍”游戲,選代表競爭,認讀新學帶調音節。

4做“找朋友”游戲,訓練認讀新學音節詞。可供參考的音節詞語有:là zhúchá húzhè lǐshā fārè qìdú shéshū shubō chūshù mùhē chákǎ chēdú shū等。

三、總結

第3課時

一、復習導課

1啟發談話。

同學們,我們學過聲母zcs和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大家知道它們的讀音和用法是不同的。誰能當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聲母z c s和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的讀音和用法有什么不同?(啟發學生鞏固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2導入新課。

在學生正確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入新課:同學們真聰明,對聲母z c s和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的發音和用法掌握得非常清楚。今天我們又要學習4個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正像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不同于聲母z c s一樣,這4個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和聲母zh ch sh r的讀音和用法也不一樣。下面我們先打開課本學習這4個整體認讀音節。(溫故知新,引導學生知識遷移,使新課難點簡單易學。)

二、學習新課

(一)整體感知新學內容。

1觀察課本上的8張卡片:第一行4張卡片上寫的是我們剛學會的4個翹舌音聲母,下行4張寫的就是今天要學的4個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指名學生讀聲母zh ch sh r。教師領讀兩遍整體認讀音節。

2讓學生說說剛才讀的4個聲母和4個整體認讀音節,讀法上有什么不同。(聲母發音非常輕短,整體認讀音節發音十分響亮。)

3讓學生說說4個整體認讀音節和4個聲母的字形有什么變化(聲母后邊加上了一個i就成了整體認讀音節)。這4個整體認讀音節后邊的i不是韻母i,和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后邊的i一樣,這個i也是一個特殊韻母,它表示讀音的延長和響亮。

教師示范發音讀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各一遍,使學生對新學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的音形有初步認識。

(二)教學整體認讀音節zhi。

1讀兒歌,引出整體認讀音節zhi。

讓學生讀兒歌,引導觀察“給樹治病把蟲挖”一句中“治”字的注音。板書zhì,領讀數遍。

2學習zhi的發音。

(1)出示卡片zh和zhi,教師示范發聲母zh和整體認讀音節zhi的音,并領讀、指名讀。讓學生聽辨后說說:聲母zh和整體認讀音節zhi的發音有什么不同,zhi后邊的i起什么作用。

(2)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zhi是一個整體認讀音節。因為是一個整體,它不能拆開拼,也不能和其他字母拼。它能夠直接給漢字注音,而聲母zh只有和韻母拼合才能組成音節。

3練習四聲。

(1)板書zhī zhí zhǐ zhì。齊讀、指名讀、打亂順序讀。

(2)讓學生觀察整體認讀音節標調方法:調號要標在整體認讀音節的i上面,標調時i上的點要去掉。

4組詞說話。

(1)啟發談話:小朋友們,生活中我們要遇到好多與zhi有關的詞語,請大家想一想:zhī zhí zhǐ zhì分別能組成哪些詞語,看誰說得多。例:zhī道、zhī麻、zhí日、zhí樹、zhí線、手zhǐ、白zhǐ、zhì造、zhì度等。

(2)用“知道”或“植樹”說一句話。

5指導書寫。(也可在教完chi shi ri之后一并練寫。)

用同樣的方法步驟教學chi shi ri。建議:教chi時用詞語chǐ zi引出整體認讀音節chǐ;教shi時先出示注音卡片“石子”,引出整體認讀音節shi,并教認漢字“石子”。教ri時從音節詞rì chū引出整體認讀音節ri。

6.學寫漢字。

(1)出示生字“八”,問學生:認識嗎?請認識它的同學給“八”注音,大家一起認讀。

(2)說說“八”字怎樣寫?(先撇后捺,把寫“木”字學到的規則適時運用。)

(3)觀察“八”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撇的起筆在橫中線,捺的起筆在撇上邊,但不挨上,兩筆要寫舒展。

(4)學生先描一個,再寫3個。

三、鞏固練習

1默寫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hi ri各兩遍。

2.和龍龍一起認讀音節詞語。自己讀、同桌互讀,把會讀的音節詞語前面的小花涂上顏色。再指名讀給大家聽一聽。

3.認讀“樹木、石子”4個生字,注意“樹、石”的字音。

4出示小黑板或幻燈投影,教讀繞口令《四和十》,練習分辨平翹舌音,讀準整體認讀音節: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四十四只石獅子,

吃了四十四個澀柿子。

5.練習書寫帶有筆畫撇、捺、豎的漢字。

四、總結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5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精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

2.品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所學校的特別之處。

3.體會我國各民族兒童之間的團結友愛。

重點難點

重點

精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

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我國各民族兒童之間的團結友愛和在學校生活的幸福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學用“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

(2)比較句子,體會描寫的具體性。

①早晨,從各處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②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通過比較,體會描寫不僅要具體,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如“山坡”“坪壩”“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都是極具西南邊陲山區的特點。)

(3)比較句子,體會“的”字結構的運用特點。

①……走來了許多少數民族的小學生。

②……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小學生,有傣族的小學生,有景頗族的小學生,還有阿昌族的小學生和德昂族的小學生。

③……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①句過于概括,②句表述贅余,③句運用“的”字結構顯得既具體又簡潔。通過對該句的理解,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的”字結構在運用上的特點。)

(4)理解詞語,想象畫面。

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艷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

思考:有哪些鮮艷的服裝?“絢麗多彩”是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中各民族的服裝,引導學生了解民族知識,體會“絢麗多彩”的意思。)

2.學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景想象補充。例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的聲音響亮一致、抑揚頓挫……(學生思考討論。)

(4)下課了,同學們在做什么?操場上會是怎樣的情景?學生想象描述,朗讀有關的句子。

3.學三、深情朗讀,點題抒情

1.讀了這篇課文,你對這所小學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園美麗——小學生鮮艷的服飾,校園里古老的銅鐘、粗壯的大青樹的枝干、搖晃的鳳尾竹的影子……

民族團結——同學們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生活歡樂——同學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和看熱鬧……

2.你能說出這所小學的特別之處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總結歸納。

四、拓展延伸,完成練筆

師順勢導入練筆:同學們,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樹下的小學里快樂地讀書、游戲,你們在學校里做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筆,從下面的`場景中選擇一個寫一寫吧。

教室里操場上花壇邊

圖書室里教學樓前大樹下

梳理板書

大青樹下的小學

校園美麗民族團結生活歡樂我們可愛的小學

教學感悟

在教學本篇課文時,我首先模仿課文的結構形式,并借助有關提示語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學校,不光為學習課文內容和了解課文的敘述層次做了鋪墊,而且逐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教學中,通過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習有關的生字詞。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力圖體現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通過運用比較的方式對詞句進行品讀,把以讀悟“語”和以讀悟“情”結合起來,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機的統一。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6

《小小的船》教案

教學目的:

1、認識9個生字,會寫四個字。認識一個偏旁“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生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歌曲激趣,導入新課:

你們平時喜歡聽歌嗎?那我們一起欣賞一首歌,好嗎?(教師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多么動聽的旋律,多么優美的歌詞啊!這首歌的名字就是《小小的船》。這節課呀我們要學習第七課《小小的船》(教師出示課件,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同學們打開書《小小的船》一課,借助拼音讀一讀課文,然后在課文中圈出本課的生字,想出好辦法記住它。

2、全班交流,共同學習:

(教師出示課件,課文及生字)

彎:借助拼音學習生字

星:加一加,日+生=星上下結構

這么多生字,你們都認識它們了嗎?真的認識了?那我們就讀一讀吧!

“嗚——”小小火車開起來,一開開到你這里。

3、游戲鞏固識字;(摘星星)

掛在天空中的小星星寂寞了,急著和同學們見面呢!你能叫出這些星星的名字嗎?能叫對,會組詞,就把小星星送給你。

當一名同學讀時,其他同學認真聽,你們來當小評委!好嗎?他讀對了我們就跟讀,不對就幫他指出來。

三、朗讀感悟,加深理解:

再讀課文,重點理解:

淘氣的生字寶寶又回到了課文中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用直線畫出來,并且多讀幾遍,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教師相機指導)

學生的匯報:

生:我喜歡“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句,我明白了月亮彎彎的像小船一樣。

(教師出示彎彎的月亮圖,隨即指導,使學生更形象的理解彎彎的。)

師: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彎彎的事物?

生:彎彎的香蕉、彎彎的小橋、彎彎的小船……

生:我喜歡“小小的船兒兩頭尖”一句。我明白了船的樣子是兩頭尖尖的。

彎彎的月亮就是小小的船,假如我們也到這美麗的月兒船上坐一坐,你們會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見了藍天、無數的小星星。

師:書上是怎么說的?

(教師指名讀)

師:藍藍的天空像什么?閃閃的星星又像什么?

(教師出示課件)

四、表演讀文,熟讀成誦:

情感朗讀,動作表演:

夜空多美麗啊!深藍的夜空中閃爍的星星對著我們眨眼睛,我們在美麗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見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現在你能不能加上動作演演,美美地讀一讀課文。(教師出示課件《小小的船》全文)

現在同桌之間或是自己練練。(學生讀時,教師播放音樂)

五、交流資料,了解月亮:

你們還知道關于月亮還有許多的小知識、小故事嗎?

1、學生交流:

2、教師出示:

多么神奇的月亮!其實,月亮不是總像小船一樣,它有時是圓的有時是彎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教師出示課件)

六、聽歌想象,布置作業:

原來,關于月亮還有這么多的知識呢!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更加認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讓我們來欣賞《小小的船》這首歌曲。請同學們閉上眼鏡,邊聽邊想象這夜空美麗的景色。

下課后,把你想象的景色畫下來。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7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能從課文中找出體現草地的可愛和蒲公英的有趣的語句,能體會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樂。

2、根據相關內容理清蒲公英顏色在一天內三個時段的變化情況,并理解變化的原因。

3、學會善于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通過

結合插圖,做動作,理解關鍵詞的意思,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

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樂以及主動觀察、發現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草地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

認識蒲公英一天的變化,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法與學法:

師:引導點撥法、提問法。

生:圖文對照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課型:

新授3課時

一、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2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2、復習詞語:假裝哈欠釣魚傍晚仔細觀察手掌拳頭一本正經引人注目

3、指導寫字“釣”。

二、整體感知,找出中心句。

1、自由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12課,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課件出示)請同學齊讀這兩句話。讀了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么?(感嘆句)

(1)兩個感嘆句表達出作者的怎樣的情感?

(對草地的喜愛,對蒲公英的喜愛。)

(2)這樣的句子讓我們如此喜歡,忍不住還想讀。(指名說、齊讀)

三、細讀品悟,感受草地的可愛。

1、課文中哪一個自然段寫出了草地的可愛?

2、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指名說。你找的很準。我們把掌聲送給他。)

3、男同學讀一句,女同學讀一句,比比誰讀得好。(男、女生賽讀。)(男生讀得很洪亮,女生讀得很流暢,把掌聲送給自己)

4、同學們,在這一段中,還有不理解的詞語嗎?

5、生:“一本正經”是什么意思?“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

一本正經——就是很認真、很嚴肅的意思。(指名造句)

a、一本正經——他一本正經地騙人。

b、一本正經——她一本正經地對媽媽說:“我考了100分、”

引人注目——就是引起人們的注意。(指名造句)

c、引人注目——她穿了一條漂亮的裙子,特別引人注目。

6、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用“——”畫出哥哥玩蒲公英的句子;用“~~~”畫出弟弟玩蒲公英的句子。

7、哥哥是怎樣玩蒲公英的?(指名讀、課件出示、齊讀)哥哥玩蒲公英的時候心情怎么樣(開心、快樂、興奮、激動)

8、弟弟是怎樣玩蒲公英的?(指名讀、課件出示、齊讀)弟弟玩蒲公英的時候心情怎么樣(開心、快樂、興奮、激動)

9、讓我們再次感受哥哥和弟弟玩蒲公英的快樂。(齊讀)

10、“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說明他們在草地上不僅玩吹蒲公英的游戲,想一想他們還會玩什么游戲?(指名說)

師: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四、探究“變色之謎”,感受蒲公英的有趣。

1、讀讀說說

(1)他們在草地上玩耍的時候不僅發現了草地的可愛,還發現了草地會怎么樣?

(指名說)(草地會變顏色。)

(2)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然后用“——”畫出草地變化的句子來。(指名說、齊讀)

(3)這三句話中,分別有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哪三個?

生:早上中午傍晚

師板書:早上中午傍晚

(4)由于時間不同,草地的顏色也不同,讀讀草地是怎樣變化的?(指名讀、齊讀)

全班匯報師板書:很早的時候,是(生:綠色,師板書:綠色);中午的時候(生:金色,板書:金色);傍晚的時候(生:綠色,板書:綠色)。

(5)多么神奇的草地呀!這是為什么呢?謝廖沙的哥哥找到答案了嗎?請你們用“~~~~”畫出答案來。(指名匯報、課件出示)

2、讀讀想想

(1)真是太有趣了,蒲公英的花朵就像我們的手掌。(課件出示手掌與拳頭圖)

來,同學們,舉起你們的小手(現在你們的小手就是一朵朵可愛的蒲公英,(我說、你們做動作)花朵張開(生做動作),它是金色的。花朵合攏(生做動作),它是綠色的。

(2)現在,就讓我們把這間大教室變成一大片草地吧!男同學讀、女同學做動作。師:多么可愛的草地!

(3)女同學讀,男同學做動作!師: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讓我們再次感受可愛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吧!

(一三組讀,二四組做動作。)

(5)請同學們把自己當做蒲公英,看著大屏幕一邊讀一邊做動作,感受蒲公英的有趣!(全班一邊讀一邊做動作)(師生總結:板書花的狀態)

(6)大家想看看這神奇的蒲公英嗎?(課件出示:蒲公英的動畫)

(7)師: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呀!(課件出示:“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我們把蒲公英當做了(朋友、親人、伙伴),為什么我們會把蒲公英當做(朋友、親人、伙伴?(因為我們喜歡蒲公英,蒲公英很有趣,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快樂),是呀,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無限快樂。所以作者不由得發出:生讀“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五、課堂總結。

師:在大自然中,像蒲公英一樣神奇的植物還有很多很多。課余時間,讓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感受世界的神奇,體驗生活的多彩!

布置作業:

1、回家后,把這篇課文講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說給家人聽。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8

設計理念: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和”文化作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我們更加要學習和發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而語文是一個文化性以及文學性很強的科目,對文化的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從多角度去發現、領略人物的形象與品質的同時,深深感悟蘊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覺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隆重、膽怯、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同心協力”等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高尚品質。

3.弘揚和學習中華傳統優秀的“和”文化,感悟蘊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覺接受“和”文化的熏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從多角度去發現、領略藺相如的形象與品質。

教學難點:

把握“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之間復雜的因果關系,以及感悟蘊含在文中的“和”文化。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結合題目,搜集一些生活中與“和”字有關的常用成語、俗語等。

2.查找藺相如與廉頗的相關文學常識,也可以找找相關的成語、詩詞、典故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閱讀歷史故事的興趣以及加深對“和”文化的理解。

1.同學們,我們中華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和”文化作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比如說同學們搜集的成語、俗語“和氣生財”、“萬事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所有這些詞語無一不體現了“和”文化。今天讓我們在學習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在了解歷史名人的同時,一起來慢慢品味其中的“和”文化吧。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將相和》。

2.板書課題。

3.同學們之前已預習過課文,知道題目的“將”、“相”分別是誰嗎?“和”在這里應該是什么意思嗎?說說對于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題目是指大將軍廉頗和上卿藺相如和睦相處,重歸友好。后世常用“將相和”比喻文官和武將能團結一致,共同把國家的事情辦好。)值得注意的是“將、相、和”這三個字都是多音字。將來、將要;將士,大將;相信;丞相;he和平;he附和,唱和;huo和面;huo和藥、和弄;hu和牌。

4.(在鑒賞課文之前,我們先簡單來了解一下本篇課文的相關常識)人物以及文學常識理解: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他所了解的歷史人物,教師根據學生的談話適當的激勵與點評。)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將”與“相”之間為什么和好,他們之間為什么曾經不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圍繞廉頗和藺相如講了幾個小故事,劃分好段落,并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并想想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自然段):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4自然段):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5-18自然段):負荊請罪。

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兩次立功,被趙王封為上卿,致使廉頗不服氣才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因此,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著因果關系。

(前兩件事均是因,“負荊請罪”是果。)

②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愛國。板書:愛國(此外還有其他原因嗎?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

歷史背景展示

戰國是我國歷的一個動蕩不安,連年征戰的時期,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國七雄”,秦國是的一個。課文中所講的趙國緊挨著秦國,另一邊是富強的齊國,處于兩大強國之間的趙國,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關系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

(記得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時勢造英雄。而我想要說的是在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渴望安居樂業,繁榮富強。正因為人們有了安穩過日子的想法,)“和”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了。所以我認為將相和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有共同的文化意識——‘和’文化”。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如: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以和作為人文精神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孟子也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諧觀;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提倡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

關于“和”文化的簡單概括以及聯系生活。

其實蘊含“和文化”的事例很多,比如(1)、戰國后期,六國聯盟合力攻秦;(2)、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能拋開成見,共同抗日。(3)、而在我們生活中,作為一名學生,能做到與同學們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愛護班集體的利益。那么你就是一個傳播“和”文化的好學生;回到家里,能和家人互相諒解,維護家庭和睦,那么你就是一個傳播“和”文化的好孩子。

2.暢所欲言(我們將繼續學習這篇課文,再次零距離接觸這些歷史人物。):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聯系上下文,想想為什么?

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藺相如臨危不懼、機智勇敢,胸懷寬廣愛國情深;廉頗知錯就改、勇于改過;秦王陰險狡詐、貪得無厭……)

(1)、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壁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交流: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根本無誠意拿城換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說璧上有瑕,巧妙地將和氏璧要回手中,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的機智。

3.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①交流:“理直氣壯”,指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藺相如知道秦王特別喜歡這塊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歡璧的心理,威脅秦王,嚇唬秦王。一個“撞”字足以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無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過人。

②藺相如的勇敢無畏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嚇壞了非常喜歡和氏璧的秦王,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藺相如的動作,語言感受他的無所畏懼。(點名回答,要求在讀的過程中配上適當的動作、表情等,演好角色。)

4.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①探討:藺相如非常聰明,派人把璧送回趙國,先發制人。藺相如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變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從中看出他機智勇敢、做事果斷、不畏強暴的性格。

②板書:機智勇敢,不畏強暴

5.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①藺相如面對秦王對趙王的侮辱,奮起反抗,為了國家的尊嚴他不畏強暴,不畏犧牲。(愛國情深)

②情境朗讀,體會藺相如的勇敢無畏。假如你就是藺相如你會怎樣對秦王說這些話,指名讀。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從藺相如的語言、行動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從廉頗的話中,你發現廉頗有什么特點?(廉頗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秦王:陰險狡詐、言而無信、貪得無厭

同學們的感受真不少!我發現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藺相如,看來同學們都對正面人物藺相如情有獨鐘啊!(文章中主要出現了幾個人物?同學們似乎都不咋喜歡秦王啊,他是個怎樣的人,同學們到底為何如此抗拒呢?請聯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由。)

想一想: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你為趙王感到幸運嗎?為什么?

藺相如具有不畏強暴、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而他們兩人的共同特點是愛國,有這樣兩位文臣武將處理大小事務,趙王是非常幸運的。

第二課時

一、通讀課文,生字詞、成語查漏補缺。

1.多音字:著(zháo)急、上當(dàng)、答應(yìng)、為(wéi)難、便(pián)宜、上朝(cháo),據詞定音。

2.認清字形,比較形近字,璧(壁)、秦(奏)、歸(舊)、克(刻)。

3.體會詞語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帶這些詞的句子讀一讀。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必勝。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二、我們所學的成語中,有哪些是出自本文的?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

1.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2.完璧歸趙: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在文中是指廉頗向藺相如請罪。

三、各抒己見,問題討論(釋疑環節)。

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不懂的的問題,和大家一起討論。

如:廉頗負荊請罪的過程中,他會和藺相如說些什么呢?

四、學有所悟。

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即寫法。(要求學會融會貫通,學會遷移,運用到寫作中。)

1.人物描寫方法

(1)動作描寫

(2)語言描寫

(3)神態描寫

2.修辭手法:對比

3.文章謀篇布局上:呼應題目,揭示主題。

五、總結。

本篇課文,我們就學習到這里,希望同學們能把握住用典型事件刻畫典型人物性格形象的方法,懂得把本課學習的寫法運用到作文中,學以致用。同時能夠牢記從中學習的“和”文化,做一名傳播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者。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9

《江南》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的美景,培養熱愛自然的感情。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朗讀、背誦課文,識字、寫字。

養成教育訓練點:養成學生認真聽講,主動思考和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投影錄音、小黑板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課文的意思。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習生字“江、南、魚、葉”,能正確書寫。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歡學詩嗎?今天,老師還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古人寫的詩,詩的題目是:江南(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課題,并注音。指名讀,齊讀課題。)

學習“江、南”這兩個字。誰能記住這兩個字?寫字的時候,你還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嗎?

(這一環節的設計、分散了識字的難度。用學生互相提醒寫字注意點的方式,把識記字形的任務交由學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師”的暗示,產生學習漢字的自信心。)

2、在我國的長江以南,有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這里是中國有名的魚為之鄉。清清的小河從每家每戶的門前屋后流過。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們瞧,(出示圖)這兒就是美麗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這兒有什么?(魚、荷花、采蓮的姑娘)(荷花就是蓮花,荷葉就是蓮葉,姑娘采的是蓮蓬)

(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趣,讓他們做好閱讀學習課文的準備。)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聽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

(在讀的時候,我要求學生讀一遍拼音,這一層次的設計,旨在讓學生獲得對古詩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掃清閱讀障礙。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的生字。

4、指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

5、說說你最喜歡讀哪些句子?

6、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寫了江南的什么?

三、學習生字

1、老師把文中的生字挑出來,你們會讀嗎?

2、開火車讀生字,去拼音讀生字,聽音找字。我的修改:檢查重點詞語的認讀情況。出示:江南何田田(小)魚(游)戲

3、說說你記住了哪個字?

4、指導書寫:江魚葉

(1)“江”是左右兩部分,左邊三點水,右邊是個工。(組詞語)

(2)“南”是上下兩部分,上面上個十。

(3)“葉”要注意右邊的部分。(組詞)

(4)“魚”上面是刀子頭,田像魚身,一像魚尾。

5、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的美景,培養熱愛自然的感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學習生字“可、西、北”,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讀生字。

2、揭示新課。

二、朗讀課文

1、指讀第一行,這里的“蓮”指的是什么?看圖:姑娘是怎樣采蓮的?

2、是啊!江南一帶的小河里、池塘里長滿了荷花,夏天蓮子成熟了,人們就乘著小船去采蓮。所以課文說——江南可采蓮。(指讀)

3、大家看:這滿池塘的蓮葉長得怎么樣?

(1)引導學生從顏色上來說說。

(2)引導學生從形狀上來說說。

(3)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說說蓮葉的特點。

(4)這句是贊美蓮葉的,“何”可以理解為多么,蓮葉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綠茂盛!

4、美美地朗讀第一句話。

5、看圖描述:小姑娘在蓮葉叢中一邊采蓮,一邊唱歌,聽她們唱的多快樂呀!(放錄音)小姑娘的歌聲驚動了誰呀?

6、看圖:魚在干什么?它們是怎么游水的呢?

7、詩句里是怎么講的?(指讀)

8、魚兒在蓮葉間游戲,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游的怎么樣?

(1)指導朗讀。

(2)比賽讀,齊讀。

(3)請學生扮演小魚活動活動。

9、連起來讀課文。

三、背誦練習、

1、老師發現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讀好詩,還能背詩呢!

自己看圖試背。表演背。(引導學生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規律地游動)

2、齊背全文。(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是背誦。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幫助學生設置臺階,從自己嘗試背誦、老師引背到表演背誦,讓學生裝體驗學習的快樂。)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滲透教育)

四、學習生字

1、出示:西、可、北

2、學生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

(1)“可”字的末筆是豎鉤。(組詞)

(2)“西”按筆順寫準確。(組詞)

(3)“北”左右不一樣。(組詞)

4、學生描紅,臨寫。

五、作業設計

每個生字按正確的筆順寫三遍。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0

《達爾文和小松鼠》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了解科學家達爾文從小就喜歡各種動物,仔細觀察動物的生活,培養學生觀察小動物和保護小動物的情趣。

3、正確認讀本課1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段落,體會達爾文是如何喜歡小動物的。

教學流程:

一、故事引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12、達爾文和小松鼠。

2、課文講了達爾文和小松鼠之間發生的什么事?(指優秀學生口述故事或教師講故事)

3、學生聽故事,想達爾文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自讀課文,識記生字讀音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聽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錯的音節。

3、自由圈出認字表中的生字,

4、同桌檢查讀生字。培養合作學生字的習慣

5、老師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讀生字詞。(檢查讀生字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檢查困難生讀、指名領讀、分行開火車讀、齊讀等)并讓學生用喜歡的詞語練習說話。

6、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片,讓學生試著認讀生字。

7、同桌再次聽讀課文。〈讀的好的就夸獎夸獎對方,讀的不太好的地方幫助同桌指點一下〉

8、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指導朗讀,理解課文

1、教師泛讀課文。學生再次體會:達爾文對小動物、對大自然的感情怎樣?

2、學生再次讀課文。(因為課文內容較長,要充分放手讓熟讀課文。)

3、小組合作討論: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達爾文非常喜歡小動物、非常熱愛大自然的?(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相信學生經過合作交流能夠解決問題)

4、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重點地方尋求問題的答案

(1)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在學生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體會達爾文之所以愛到野外去玩,是因為他喜歡所有的小動物,他要探索動物世界的奧秘。指導朗讀時,要抓住“都喜歡”“從不捉弄”“觀察”這幾個詞。

(2)第三自然段中的“看見幾只從未見過的小鳥”。在這里要引導學生想象:達爾文為什么能這樣確定這幾只小鳥從來未見過呢?那是因為他觀察得仔細,對樹林中的所有小鳥他都非常熟悉。他早就跟這些小鳥交上朋友了,他能叫上每只小鳥的名字,他天天來和他們約會、玩耍。

(3)圖文結合學習第四自然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達爾文觀察小鳥時精力多么集中、多么專心,讀出小松鼠的活潑、可愛,讀出松鼠媽媽的擔心和焦急。

(4)第五自然段要以讀代講,通過老師的感情朗讀,讓學生明白達爾文非常喜歡小動物,他是絕對不會傷害小松鼠的。

5、多種方法朗讀課文

(1)男女分段讀課文。

(2)分排比賽讀課文。

(3)指名讀,其他同學當評委,評一評他們讀的怎么樣?〈用這種方法可以體現同學間的互相幫助,為每一位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打下好的基礎〉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可以有感情地給大家讀讀,也可以給大家背背。

6、師:剛才大家讀得非常好,聽得非常認真,那老師問你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們有沒有像達爾文那樣認真觀察過他們呢?你和小動物之間發生過那些有趣的事情,說給大家聽聽。

四、指導書寫生字。

1、鞏固認字。

2、分析字形,指導生字寫字。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摘錄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3、理解課文,體會感情,并揣摩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境教學法、引導指導結合法。

學法:讀文悟情、讀句悟理;抓重點詞句以點帶面的學習法。

課前準備:

1、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特點以及贊美梅花的詩句。

2、了解課文中所涉及到的詩句。

3、了解中華民族出現的有氣節的人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梅花情懷

故鄉的梅花又開了,每當看到這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使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隨作者的回憶走近外祖父,去解讀這位漂泊異鄉的老人的梅花情懷。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了作者與外祖父之間發生的五件往事,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

看來,大家學得很認真,老師也把它們歸納出來了,請同學們看屏幕。

二、以讀促悟,體會梅花情懷

(一)體會愛梅之心。

1、你認為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表現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之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為能體現外祖父愛梅花的句子畫出來,圈點批注。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讀第三自然段相關部分。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家人碰也碰不得。”

這句話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是一份多么真切的愛梅之情哪!請你讀出外祖父的這份“分外愛惜”!

(——指名讀——小組讀)

3、還有哪兒可以看出外祖父特別喜愛梅花呀?“我五歲那年……什么稀罕呢?”

是啊,這么慈祥的外祖父竟然會大發脾氣。這一字一句,甚至連一個標點,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一段感人的情懷。從祖父的話語、動作、神態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交流:輕輕地小心翼翼地刮、慢慢地專心致志地抹,在老人看來,這仿佛不是一幅畫,而是一件——稀世珍寶。——指名讀(讀出對梅花的珍愛之情)

誰能讀讀外祖父訓斥我媽的話,其他同學看看你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反復讀)(指導:你是在“訓斥”嗎?你拉下臉來訓斥了嗎?)

(誒!這是一個——反問句,言下之意是說——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外祖父為什么不直接這么說,而說:“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你覺得這句話的重心在哪里?(強調梅花高潔、清白的秉性))

小結:你們能夠透過動作、語言、神態理解人物的情感,走進人物的內心,真會學習。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場景,去感受老人對梅花那份深沉的愛吧。——請同學們齊讀本段。

(二)感受愛梅之因。

1、過渡:是呀,不就是一枝畫梅嗎?有什么稀罕的呢?當時年幼的我并不明白外祖父為什么如此鐘愛梅花,你明白嗎?

請好好讀讀這段話,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答案。學生自由讀。

2、外祖父為什么這么鐘愛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這梅花是怎樣的一種花呀?

(1)指名讀。你發現在這幾句話中哪幾個詞用得多?(愈……愈……愈……愈……,最……最……最……),從這幾個詞里你感受到了什么?這里的&39;一個感嘆號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看,這就是風欺雪壓中依然昂首開放的梅花,這就是百花凋零時依然吐露芬芳的梅花,看到它,你能想到哪些詞來形容它的品格?(昂首開放,堅強不屈)

多么堅強的梅花啊、誰能讀出梅花的傲然開放,堅強不屈?——指名讀——再讀。

(3)小結:這種風欺雪壓中依然堅強不屈、迎難而上的精神就是——梅花魂(板書:梅花魂)。原來,外祖父愛梅花就是愛梅花的精神啊!外祖父愛的僅僅是梅花的精神嗎?他愛的還有什么?

3、交流。“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

(1)是啊,中國人有著梅花的精神,那就是——“管歷盡多少磨難……不肯低頭折節”。

(2)正如外祖父所說,我們中華民族的確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在磨難面前,在敵人面前,甚至在死亡面前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他們是最有骨氣的人,你知道有哪些這樣的人?——學生說——請大家看屏幕

(3)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像這樣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人。我們的炎黃子孫中出現了許許多多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人,所以,在老人眼中,梅花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這梅花之魂就是中華民族之魂。(板書:民族魂)

(4)同學們,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好,現在讓我們通過朗讀表達出我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誰來讀?——男生齊讀————全班齊讀。

(5)外祖父這么愛梅花,那他為什么還要把這幅他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我?

(6)外祖父期盼鶯兒做一個有梅花品德的人。所以他告誡鶯兒“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7)老師小結:其實,這段話不僅僅是外公對鶯兒說的,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靈的獨白。他漂泊海外,中國人的氣節沒有變,對祖國的愛沒有變。原來,老人愛梅情懷的后面藏著的其實是一顆心,一顆怎樣的心?——一顆愛國心,一顆中國心。(板書:中國心)

4、好,同學們,拿好書,讓我們帶著對梅花,對民族,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贊美之情好好地讀讀這一段。

5、過渡:同學們,老人對祖國如此熱愛,可是,他卻身在國外。每當想起自己深愛的祖國,老人不免一次又一次流下了熱淚。課文中幾處地方寫到外祖父流淚?

(三)、以外公三次流淚為引子,體會思鄉愛國之情。

1、第一次流淚的情景我們已經學了,請大家回憶一下,外祖父是在什么情況下流下的怎樣的淚?

2、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其他兩次描寫外祖父流淚的句子,看看外祖父都是在什么情況下流的淚?流下的是怎樣的淚?找完后,大家可以先討論交流一下。

3、孩子們,淚是情感的標志,你是否讀懂了老人淚光中蘊涵的深情呢?誰來說說老人第二次是在什么情況下流下了怎樣的淚?

第二次:我們要回國了,老人卻不能回,流下了傷心的淚。

4、請同桌間互相讀一讀外祖父第二次哭泣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能理解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嗎?(自己的兒孫要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因為種種原因,自己永遠不可能回到家鄉,永遠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由來已久的心愿,心里當然十分悲切。)

5、那第三次呢?指名生說。第三次:我們回國時,外祖父來送別,流下了遺憾終生的淚。

6、引:讓我們把回憶的鏡頭切換到碼頭送別的那一天。

出示第13、14自然段。——師范讀

(1)孩子們,你們發現今天的外祖父和往常有什么不同?

小結:頭發亂了也無暇料理,因為老人的心里思念著——

面容一下子衰老了許多,因為老人在傷心啊!他為什么傷心?

(2)在船快開的那刻,淚眼蒙眬的外祖父遞給我一塊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你覺得他遞給我的僅僅是一塊手絹嗎?是什么?

(3)說得多好啊。同學們,這是一顆怎樣的思鄉心,是一片怎樣的愛國情哪!老人這深深的情,這濃濃的愛震撼了我們,也震撼了作者。作者將這份沉甸甸的思鄉心,愛國情凝聚成了三個字,那就是(指課題)——梅花魂。老師覺得,這深深的情,這濃濃的愛,也凝聚成另外三個字(指課題)——中國心。

7、面對這樣一位身居異鄉的老人,我們的心中能不對他產生敬意嗎?讓我們再一次感情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

8、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你體會到了什么?

[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系。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前后呼應,首尾連貫,對比朗讀,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寄托情懷

老師這有一首跟老人有關的詩歌——鄉愁,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師先誦讀一二節,再引導學生一起讀)

四、總結談話,升華情感

梅花,她是我們民族的氣節,民族的驕傲,民族的象征!無論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會添一份信念,添一縷幽香!讓我們再次深情地齊讀課題——《梅花魂》。

五、拓展實踐

1、當鶯兒和母親回到祖國之后,外祖父一人身處異國他鄉,他會做些什么來寄托他對祖國、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在展開想象,以“我仿佛看到了外祖父……”為開頭來寫一段話。

2、摘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語句,并背誦。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2

《蘑菇該獎給誰》教案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兔媽媽最后說的一句話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教學軟件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三教時

第一教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初知課文的大意。

2、學習本課的`生字詞。認識新偏旁。

二、教學重難點:

初知課文大意。學習生字詞。

三、教學準備:

教學軟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1、板書課題。各自拼讀。

2、指名拼讀。提問:這個題目,告訴我們什么?大家還想提出哪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看課文上面的圖,說說圖上的內容。

2、指名回答:這篇課文說的是誰發獎品?發給誰?為什么發給他?

3、再次自讀課文,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畫出生字詞。

出示生字詞:(帶上音節)

練習提參加烏龜冠軍敢

蘑菇臨走囑咐得地

4、自主拼讀,同座對練,互相指正。

5、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拼讀,領讀。

6、問:上面這些詞語,哪些你們已經弄懂了它們的意思?說說你是怎么弄懂的?

7、學生發言。

(1)看軟件理解:

烏龜提蘑菇

(2)練習聯系上下文理解:

練習參加

8、自主記憶生字:誰已經想出好辦法?

學生回答。

歌訣法:敢、參、練

部件法:軍、加

減一減:烏

換一換:提

(三)布置作業

1、認讀、熟記、練習生字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一、教學要求: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把課文改編成刻本劇。

二、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敢和高手比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教學軟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認讀生字詞。

練習提參加烏龜冠軍敢

蘑菇臨走囑咐得地

2、根據說出的歌訣寫出適當的字:

(1)橫折在耳上,右邊反文旁。()

(2)絲字頭,三撇從上寫到下。()

3、指名朗讀。

(二)講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來表演課文內容。

2、演一演。

3、議一議:

(1)表演得怎樣?

(2)為什么這個大蘑菇應該獎給小百兔?

(3)理解出色、得意、所有的意思。

4、讀一讀

(1)自主讀文。

(2)學生質疑。

(三)布置作業

1、按課文內容填空。

(1)我跟()賽跑,他們都跑得比我快。()說。

(2)小黑兔()問:我今天得了冠(),為什么把大蘑菇給小白兔?

(3)我的好孩子,兔媽媽親了親小白兔,從籃子里挑出()蘑菇,這是()獎品。

2、分角色朗讀課文。

第三教時

一、教學要求: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導寫字,能把生字正確、端正、勻稱地寫在田字格中。

二、教學重難點:

進行朗讀、寫字指導。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按課文內容口頭填空。

(1)小白兔比賽的對手是(),落在后面的是()。

(2)小黑兔比賽的對手是(),小黑兔得了()。

(3)兔媽媽把大蘑菇獎給了(),因為他()。

(二)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1、四人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體會每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說話的語氣,并交流。

2、這篇課文一共三個角色,你能讀好哪個角色?

3、分配角色,朗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1、揭示生字:習烏加軍參練敢提

2、指名讀生字。

3、自主學習,說說這些字的注意點。

4、歸納:

習:獨體字,橫折鉤略呈斜勢。

烏:獨體字,第二筆是橫折鉤。

加、練、敢、提:左右結構。

軍:上下結構。第六筆是豎。

(四)布置作業

1、描紅練習。

2、練習分角色朗讀。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3

《秋天》教案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生字詞語卡片。(教師)

2.秋天樹葉的實物。(教師)

3.大雁圖片。(教師)

4.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實、植物等。(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麗景色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

3.你知道剛才呈現的畫面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嗎?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

4.小結:是呀,美麗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秋天》。

5.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視頻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識自然段。

導學: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個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開始標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話的前面空兩格(兩個字的位置)。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明序號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清每個自然段。(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師標出第1自然段的序號)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來標出課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3.(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

4.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相機指導生字讀音。

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

片: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

子:在“葉子”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第2自然段的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人”為翹舌音,開火車讀準字音。

“一會兒”為兒化音,引導學生讀好兒化音。課件出示“兒子、女兒”,指名讀詞語,與兒化音區分開。

(3)指名讀第3自然段。

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啊”字。

7.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得是否準確。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教師講解等方法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認識自然段。本環節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的能力,通過范讀、自讀、指名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完整的句子,不頓詞、斷句,重視對翹舌音、三拼音節的復習鞏固,從而能使學生準確地拼讀音節。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一)品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一邊看課文的插圖,一邊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

1.天氣涼了。

(1)學習生字“氣”。

這里有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生字(出示字卡“氣”),有一個和它讀音相同的字——汽,“氣”與氣體有關系,“汽”與水有關系。

(2)(課件演示)做辨別形近字游戲,把漢字送回家。

氣汽

天()()水空()()油

(3)指導讀句子,“涼”字讀重音。

2.樹葉黃了。

(1)出示各種“樹葉”的標本。(出示多媒體課件)

導學:這些小寶貝就是樹葉。看,它們的形狀各有不同。

(2)學習生詞“樹葉”。認識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樹葉”?

加一加:“木”加“對”就是“樹”,“口”加“十”就是“葉”。

實物出示:拿出樹葉標本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3)課件播放樹葉由綠到黃的變化過程。

導學:哦,原來秋天到了,樹葉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由綠色變成了黃色。看來,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大自然的這些奇妙的變化呀!

(4)你能讀出秋天到來時的這種變化嗎?指導學生朗讀,強調“黃”要讀重音。

3.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比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結合課文的插圖說說為什么作者要說“一片片”嗎?

(3)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詞語,結合課文插圖真是個好方法。

(4)拓展詞語。你能說幾個像“一片片”這樣的詞語嗎?

小結:以后我們說話時如果多用上一些這樣的詞語,表達就更生動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義是平而薄的物體。我們還可以說“一片”什么?

課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

(6)想象情境,指導朗讀。

你能想象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嗎?(輕輕地、慢慢地)那就請你把“落下來”這個詞語的語速放慢,聲音放輕,讓一片片黃黃的小葉子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

4.齊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身邊的景物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吧!

(二)品讀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

2.學習第2自然段。

(1)在這么美的藍天下你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邊觀察課文插圖,一邊讀這句話。

(2)大雁南飛與秋天有什么關系呢?(大雁是候鳥,就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的鳥。天氣變涼了,大雁從北方飛到南方比較暖和的地方過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氣轉暖了,大雁再從南方飛回北方來生活。)

(3)大雁是怎樣飛行的,你能結合課文插圖來說一說嗎?

(4)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理解句子。

(5)導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雁飛行時的樣子吧!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大雁到底是怎樣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的。

(6)誰愿意讀出大雁飛行時的畫面?指名讀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嗎?

(8)學習生字“大、飛、會、個”。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腳。“大”是漢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

飛:(課件出示鳥兒展翅飛翔的動作,出示“飛”字的古文字)“飛”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在空中飛翔的樣子。同學們模仿鳥兒做一做展翅飛翔的動作吧。組詞:飛機、飛鳥。

會:認識“人字頭”。運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人+云=會。組詞:開會、學會。

個:運用數筆畫或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個”。“個”一般用做量詞,引導學生試著說一說:一個()。

3.初步感受“一”字的變調。

(1)細心的同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同樣是“一”,為什么有時候讀yī,有時候讀yí,有時候讀yì呢?你在課文中找到了嗎?讀一讀。

(2)課件出示詞語: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會兒“一(yī)”字

指名讀,請小老師領大家讀,齊讀。

(3)小結:這是“一”字變調的不同讀法。漢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導學: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一邊欣賞畫面,一邊有感情地朗讀吧。(配樂朗讀課文)

(三)品讀第3自然段。

過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來了!)

1.指導讀好感嘆句。

這是兩個感嘆句,我們朗讀時語氣要強烈些,誰愿意來試一試?

2.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畫面,教師渲染情境進行引讀:

秋天,天氣是那么涼爽,金黃的樹葉猶如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從樹上翩翩落下,我們高興地說道——啊!秋天來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變換隊形飛向南方,傳來陣陣悅耳的歌聲,我們不禁感嘆道——啊!秋天來了!

(2)此時此刻,看到這樣的秋天,你是怎樣的心情?

(3)帶著這樣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學習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獲的季節。古代莊稼收割后,人們往往在田間就地焚燒禾草。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燒殺害蟲。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組成的。組詞:秋天、秋季。

了:運用數筆畫的方法來識記“了”,也可和“子”對比來識記。強調“了”由兩筆組成,注意“了”的筆順。

4.齊讀第3自然段。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本環節設計,在隨文識字中,將識字教學置于一定的課文情境中,通過字理識字、加一加、聯系生活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學過程中落實了“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的插圖,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借助圖畫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積累豐富的詞語,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機會。

四、引導觀察,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節課要書寫的四個字“了、子、人、大”。

2.學習“了”字的書寫。

(1)出示課件,學生跟隨課件演示書空“了”的筆順。

(2)啟發學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準每一筆的位置。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自己練習寫兩遍“了”字。

(5)教師巡視指導。

(6)投影展示,師生評議,教師根據學生的書寫情況相機指導。

3.運用遷移法學習“子”的書寫。

(1)教師先示范“子”的書寫,教師示范并口述橫的書寫要領:重下筆——輕行筆——重收筆。再示范橫的寫法,強調最后一筆橫從橫中線寫起,略微向上傾斜。

(2)學生描紅,練習書寫。

(3)投影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字教學要引導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扎扎實實落實本課新認識的筆畫書寫,讓學生在寫好筆畫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整體書寫。學生通過觀察生字的結構,加深生字書寫的整體印象,從而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五、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1.熟讀課文。

2.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現在正值秋季,請同學們投入到秋的懷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變化,尋找秋天的足跡。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為下一節課的“畫秋天”“說秋天”做鋪墊。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1.開火車讀詞語卡片。

秋天天氣一片片樹葉葉子飛來一會兒一個

2.過渡: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爭取把課文背誦下來。同學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詞語,快速過渡到第二課時的教學,并且在導入時提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為完成學習目標做好準備。

二、指導書寫

1.學習撇、捺的寫法。

我們首先來練習兩個筆畫的書寫,教師示范講解書寫要點。

撇:從右上向左下,起筆時重,以后漸輕,收筆時較快,形成尖狀。

捺:從左上向右下,起筆較輕,以后漸重,收筆前更重,稍頓后向右輕輕提起,形成尖狀。

2.指導書寫“人”。

(1)教師示范,講解要領。強調書寫規則: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從豎中線上起筆,兩個筆畫收筆處在一條直線上。

(2)學生練習。

3.運用遷移法學習書寫“大”。

(1)觀察比較“人”與“大”中“人”的區別,引導學生注意這兩個字在書寫時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導學生明確“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腳。要先寫長橫,再寫“人”。長橫在橫中線偏上位置,“人”從上半格的中間處起筆,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2)教師一筆一筆做示范,學生觀察。

(3)學生練習描紅,書寫生字,教師強調書寫姿勢。

(4)師生評議,培養學生寫字興趣。

4.小結:我們在書寫生字時,要注意觀察筆畫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通過不斷練習來寫好漢字。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的寫字指導,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天天練。本環節繼續指導書寫,完成本節課中要求會寫的字的書寫訓練,同時注重對寫字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用遷移法來書寫生字,為書寫更多的生字做好準備。教師總結了“一看,二寫,三對照”的寫字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使其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三、詞語游戲

1.摘果實游戲。

課件出示蘋果樹豐收的圖片。

師:同學們,秋天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季節,還是一個收獲的季節。讓我們到豐收的蘋果園里看一看吧!

引導學生做摘蘋果生字卡片的游戲。

2.找部首游戲。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新的部首朋友,它們就藏在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發現的眼睛找到它們嗎?

(課件出示:秋樹葉會)

學生找到新學的部首后,部首相應地變紅。

設計意圖:創設了豐富的情境,通過多種形式的識記詞語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生字。這對學習生字的讀音、生字的組詞、新學部首都起到了鞏固、復習作用。

四、指導背誦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象課文中描繪的畫面。

2.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過渡:這篇課文把秋天描寫得非常美,對于這樣優美的語言我們要想辦法背誦下來。背誦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這樣才會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變化,提煉出關鍵詞語:天氣涼,樹葉黃。

(2)出示畫面引導學生背誦。

(3)小結:我們抓住關鍵詞語,想象美麗的畫面就會很快把課文背誦下來了。

3.指導背誦第2自然段。

(1)抓住關鍵詞語說一說:第2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飛)

(2)課件出示句式:一會兒……一會兒……。

有時,我們還要記住特殊的句式,它會幫助我們更快地積累好詞佳句。

同學們將關鍵詞語加入到這樣的句子中,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很快背誦下來的。

(3)練習背誦。

(4)同桌互相檢查背誦,指名背誦,男生女生競賽背誦。

4.齊聲背誦第3自然段。

5.小結方法:背誦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關鍵詞語、想象畫面,都是不錯的背誦方法。

6.出示課文畫面,齊聲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重視背誦積累,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增強體驗,培養語感。教學中注重對背誦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語提示、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熟讀成誦等方法來提高背誦質量。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

想一想你見過的秋天景色,用幾句話描繪出來,也可以用手中的畫筆畫一畫,給畫起個名字。

2.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畫一畫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寫上一句話。

3.小組內交流。

4.全班內展示。

5.說話練習。

秋天美嗎?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畫一畫,畫出學生心中的秋天,再通過說一說“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說出學生心中的感受。激發并拓展了學生對秋天的熱愛之情,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六、總結全課

同學們,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天風兒輕,夏天百花開,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可愛之處,讓我們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尋找,去發現,好嗎?

設計意圖:由對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對大自然的觀察、體驗和感受,鼓勵學生留心觀察,善于積累,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4

教學目標

1.了解陶淵明及其作品。

2.掌握重點詞句,結合注釋疏通文章大意。

3.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導語設計1: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里指出人生有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他認為人生不斷尋覓的是返璞歸真的境界,這與晉代詩人陶淵明勾勒的世外桃源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想了解世外桃源嗎?你想去感受一下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桃花源記》。

導語設計2:

一、新課導入

晉朝的陶淵明,因人而名,因事而名,因詩而名。陶淵明出身于沒落地主家庭。29那年,他開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辭官歸隱。此后,他又做過幾任參軍一類的小官,每次時間都很短。在這十幾年中,他的經濟狀況不斷下降。到39歲那年,他不得不親自參加農業勞動。然而,“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在親友的勸告下,他再一次出仕。他做彭澤令時,郡里派一個督郵來縣,縣吏叫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當天就離職回鄉,并且寫了著名的《歸去來辭》,表示歸隱的決心。這時候,他41歲。從此,他就“躬耕自資”,一直到去世。

二、自主學-預習與展示

1文言知識歸納

(1)生字注音

豁然開朗(huò)屋舍儼然(yǎn)阡陌交通(qiānmò)

黃發垂髫(tiáo)便要還家(yāo)劉子驥(jì)詣太守(yì)

(2)古今異義:

①交通絕境

古:交錯相通古: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今:走投無路的境地

②妻子鮮美

古:妻子兒女古:鮮艷美麗

今:男子的配偶今:味道好

③無論如此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古:像這樣

今:表條件關系的連詞今:這樣

④缺乏

古:不值得

今:不夠

(3)一詞多義:

①舍:

舍棄“便舍船”

房子,“屋舍儼然”

②尋:

尋找,“尋向所志”

不久,“尋病終”

③志:

做標志,“處處志之”

標志,“尋向所志”

④向:

以前,“尋向所志”

對著,“眈眈相向”

2作者名片

陶淵明(約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先生,別號“五柳先生”。

3背景追溯

作《桃花源記》時作者歸隱田園已經十六年了。元熙二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4了解文體。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寫景、狀物。可以分為雜記和游記。雜記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雜記。(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內容豐富。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游記的取材范圍極廣,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受。

三、合作學-探究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1桃花源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

【交流點撥】虛構的。

2想象桃源之“美”,講解“桃源”之美。

(1)指名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境美和內部環境美的句子。

(2)提問: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_____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學生爭相回答,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交流點撥】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

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無垠,就像是一塊偌大的氈子……

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齊齊,炊煙裊裊升起……

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們交錯相通,將田地劃成整齊的方塊,像一個巨大的棋盤……

教師小結:聽著大家的描繪,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圖面,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二)深層理解

1文中寫桃林美景的句子是哪幾句?

【交流點撥】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是哪幾句?

【交流點撥】“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

【交流點撥】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4桃花源人為什么“見漁人,乃大驚”?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暗示了這一點?

【交流點撥】因為他們長期與世隔絕,不見外人。文中還有“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等句暗示。

四、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線索:漁人的行蹤順序:時間

漁人緣溪行,欲窮桃花林(發現)

舍船從口入,欣賞桃源景(進入)

應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訪問)

既出說如此,不復得其路(離開,再尋)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在中國,素有“山川以人而勝”的傳統。所謂“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勝,惟人則名”。陶淵明作了《桃花源記》以后,桃源仙境忽名聲大噪。歷代文人雅士紛紛涉足山溪,探尋靈秘。這節課,我們將沿著作者的足跡,進一步探尋其中的奧秘。

二、合作學-討論與展示

(一)走進文本

理解桃源之“樂”,感受桃源之“奇”。

1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

【交流點撥】男女、老幼、漁人

提問: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看。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交流點撥】(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亂之苦,能安居樂業。

(2)女人雖采桑養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樂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師生小結: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

2桃花源的美麗歡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么,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奇,那是因為--”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同答。

學生討論,交流。

【交流點撥】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且形狀奇特,“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2)人奇。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太守竟然“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二)走進語言

1文中說“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為什么此人的“具言”一句都沒寫?你認為桃花源人為什么嘆惋?

【交流點撥】因為漁人是從現實社會中去的,讀者也是現實社會中的人,當時的情況都知道的,故略去不寫。感嘆桃花源外的人們竟然還過著不幸的生活。

2漁人出桃花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交流點撥】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

3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主要意圖是什么?

【交流點撥】這段景物描寫帶點神秘色彩,“奇境”,為漁人進入桃源渲染了氣氛,也為寫桃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4桃花源人為什么要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從這里能不能看出作者的用意?

【交流點撥】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與世俗交往的心情,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從這些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他向往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完美的統一,向往沒有壓迫、沒有紛爭、沒有憂傷的生活,渴望處處恬靜、和樂,人人淳厚、純樸。

(三)走進寫法

層層設疑。

【交流點撥】為了把桃花源寫成一個似有若無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層層設疑的寫法。因此,開頭雖然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但并沒有確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不著姓名。接著寫桃林奇景,似為人間所有又似為人間所無,又不說出它的確切地點,因為漁人已“忘路之遠近”。寫桃林的通道更是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極狹”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漁人進人桃源后,眼前出現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間生活的圖景。可是,后來漁人出而復尋,本已做好的標記卻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無跡可尋。最后再虛寫一筆,說高尚士劉子驥“欣然規往”,給好奇的讀者帶來微茫的希望,但“未果”“病終”。這樣一來,桃花源這個虛實難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了“千古之謎”了。這種層層設疑的寫法,既表達了作者希望在現實中看到一個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又能激起讀者的興趣。

(四)走進主題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桃源勝景?

【交流點撥】作者虛構這個故事是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紛呈的環境里,中年以后,他長期隱居在農村,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愿望有切身體會,于是構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桃花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紛擾,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這是黑暗現實的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來被壓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三、拓展延伸

面對污濁的社會,陶淵明不屑與之同流合污,毅然辭官,歸隱田園。你贊成這種做法嗎?談談你的看法。

【示例一】東晉末年,陶淵明家鄉九江一帶,由于戰亂頻頻,民不聊生。面對這樣的現實,作者看不到希望,只好把自己理想的社會情形寄于《桃花源記》中,這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示例二】俗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社會是現實,但作為一個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應該積極去改變現實。即使能力有限,也可像包拯一樣做中的一盞明燈,多少也能發出一些光亮,照亮一些苦難的人。否則,人人像陶淵明一樣消極逃避現實,國家將永無光明之日。所以,我不贊成陶淵明消極避世的態度。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2、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3、積累好詞佳句。

二、教學重點: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三、教學難點:被藝術化了的語言。

四、教學準備

1、關于秋天的課件。

2、彩色筆、水果。

3、關于秋天的古詩或者歌曲。

五、教學過程

一、賞秋色,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能說說為什么喜歡秋天嗎?

2、喲,同學們都這么喜歡秋天!瞧,老師今天就給你們帶來了一份關于秋天的禮物:秋天的雨景。你們想看看嗎?(看的時候可隨意說說看到的景象)

3、說說看到的景象。

過渡:是啊,秋天的雨就是這樣的美妙,這樣的神奇,這樣的令人陶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秋雨的文章:秋天的雨(齊讀課題)

二、品讀課文,讀中感悟,理解體驗。

(一)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1、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是輕輕地?

2、指導朗讀。

過渡: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秋天的大門,打開這扇秋天的大門你會看到什么呢?

(二)選擇喜歡的方式讀2——4自然段。匯報內容。你是想看看秋的顏色?還是想聞聞秋的味道?還是聽聽秋的聲音呢?

(三)按照自學要求學習2——4自然段。

1、選擇喜歡的部分組成小組學習。

2、推選出組長分配學習任務,可以用以下方法自學:

(1)美美地讀一讀。

(2)畫一畫(根據課文的句子畫一畫)

(3)演一演(根據課文的內容發揮想象,自由創編。)

3、生匯報。師根據生的匯報作相機的點撥。

(1)填一填描寫顏色的詞語:

()的銀杏樹()的楓樹()的田野()的果樹()的菊花

(2)“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讓學生想象:秋天的雨里還藏著哪些香味?說說小朋友的腳為什么會被香味勾住?

(3)秋雨會對動物、植物說些什么呢?

三、總結感受,拓展活動

1、聯系全文內容,讓學生思考回答:秋天的雨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四、反復誦讀,體會升華

秋雨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帶來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帶來了冬天快要來的信息,給我們帶來了豐收,帶來了歡樂,讓我們盡情地贊美秋雨吧!(配樂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收集描寫秋天的詞句。

2、把秋天的景物畫下來。

3、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寫成一段話。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6

《西柏坡》教案

設計理念

西柏坡,山窩窩,石頭的碾子石頭的磨,革命精神代代傳。本文的教學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在自主朗讀、背誦兒歌的活動中識字、寫字,在語言文字的陶冶中感受祖國語言的趣味,從而增強識字、寫字的興趣,在主動識寫中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后的字,并寫得正確、工整、美觀。

2、自主背誦兒歌,感悟從西柏坡流傳至今的革命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字里行間感悟從西柏坡流傳至今的革命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片、有關西柏坡的課件(圖片及文字介紹)。

學生:通過收集圖片,或查閱資料,或向他人請教,了解碾子、石磨的特點及有關西柏坡的知識。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師描述:西柏坡是一個坐落在河北太行山麓的小山村。解放戰爭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來到西柏坡。在這里,毛主席指揮了三大戰役,吹響了全國勝利的號角。同學們,了解了西柏坡,就了解了這段歷史。

2、請學生齊讀課題,認讀生字“柏”、“坡”,并說說怎樣記住它們。

二、初讀課文,認讀文中的生字

1、請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

2、再讀課文,讀通句子。

3、同桌互讀,相互糾正字音。

4、利用生字卡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可抽讀或開火車讀)。提示“磨”是多音字。

5、猜字游戲。

在黑板上出示本課生字,請一生上臺遮住眼睛。師任指一字,請同學們提示記憶方法,再請該生猜教師指的字。生問:“是不是X字?”若不是,其余學生繼續提示別的記該字的方法,若是,其余學生便拍手答:“對對對,請回位。”

6、學生自主選擇給生字擴詞語,重點指導“坡”、“起”、“行”,并讀一讀第二題中的詞語。

三、指導朗讀,體會文意

1、出示課件(西柏坡風景,石頭、碾子、磨),師范讀課文。

2、請學生自己讀課文,數數有幾句話。

3、指名讀這3句話,其余學生仔細聽,聽后評議。

4、請學生自己讀文體會,提出不懂的問題。

(1)(出示課件)讓學生了解石碾、磨。

(2)可適當介紹發生在這里的抗日故事(“消息樹”、“麻雀戰”、“地雷戰”等)。

學生交流的同時,借助(1)(2)兩項內容,讓學生在體會中了解西柏坡,熱愛西柏坡。

5、指導朗讀。請學生讀,分組讀,齊讀。

6、練習背誦。

四、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字,齊讀。

2、找出左右結構的字(叫、行、坡、得),仔細觀察,再說說該怎樣寫才能把它們寫得美美的。教師指導寫“得”。學生仿寫一個。

3、教師示范寫“多”字,強調上下部分要豎起來。

4、學生練習寫。注意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與寫字習慣。

5、學生先自己評價,再利用展示平臺評價學生的作業(注意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7

《j q x》教案

一、教學要求

1、學會j、q、x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初步掌握ü上兩點省寫規則。

3、學會j、q、x與單韻母拼讀音節及帶調拼讀音節,準確拼讀j、q、x開頭的三拼音節。

4、認識5個字,會讀兒歌。

二、教學重點

重點是學會j、q、x三個聲母,認清形、讀準音,能正確書寫。學會j、q、x與ü相拼兩點省略的規則。

三、教學難點

難點是j、q、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省略。

四、教學準備

1、配合學習j、q、x發音的錄音帶;j、q、x的字母卡片;拉動式拼音卡片;畫有四線格的小黑板。

2、本課生字、詞語卡片。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會j q x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一、復習導入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拼音樂園逛一逛。準備——出發!(配上音樂,學生自由做動作。)

2、師:拼音樂園到了,這里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朋友,你們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瞧,他們來了!逐個出示拼音字母:g p h l k (自由讀——指名讀)

3、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把這些聲母的名字都記住了,還有幾個聲母朋友,他們的模樣長得差不多,誰能把他們給分出來呢?出示拼音字母:f t n m d p b。(同桌互讀——指名讀)

4、師:太棒了!看到小朋友們到拼音樂園里能認識這么多的好朋友,我們的老朋友小魚娃(課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饞極了,也想到拼音樂園去玩一玩。那么,它會有什么收獲呢?咱們來看一看!

二、教學聲母j q x

1、學習“j q x”的發音。

(1)學習拼音“j”。

師:小魚娃蹦蹦跳跳來到了拼音樂園,哇,里面可好玩啦!有喔喔叫的公雞,有游來游去的小魚……你看,小魚娃還和一窩小鳥做了好朋友呢!小魚娃在拼音樂園里又是騎馬,又是游泳,又同拼音捉迷藏,跟小朋友做游戲。小魚娃正玩得高興,突然他聽到“嘰嘰嘰”的叫聲,小魚娃回頭一看,原來是一群小雞正在開心地玩耍呢!

師:小朋友們仔細看,小雞正在跟誰玩呢?

師邊出示拼音卡片“j”邊貼圖(雞頭上有蝴蝶)邊述:小雞的“雞”跟這個聲母朋友的讀音相同,有小朋友認識它嗎?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嗎?(指名試讀)真了不起!你們把它讀對了,你瞧它朝你們笑呢!(師貼拼音卡片“j”)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叫叫它,同它有禮貌地打個招呼好嗎?(師范讀——學生跟讀)

師:小魚娃著急了,也想快點認識它,誰能來幫幫它?(指名做小老師領讀——開小火車讀——齊讀)

(2)學習拼音“q”

師繼續講述故事:小魚娃很高興自己也認識一個聲母朋友。哎?小魚娃剛才還挺高興的,現在又怎么啦?哦!原來它看見公雞爸爸手里拿著氣球正分給小雞們玩呢。它大概也想要吧!

師邊貼氣球圖邊述:氣球的“氣”讀得短一些輕一些,就是這個聲母的讀音。(出示拼音卡片“q”)

師:小朋友,你能猜出它的讀音嗎?(自由試讀——指名試讀)

師:聽聽老師怎么叫它好嗎?(師范讀)

師:現在誰來做小老師教小魚娃,讓它快點高興起來。(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學習拼音“x”。

師述故事: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小魚娃怎么還不高興呢?公雞爸爸好像看出了小魚娃的心思,可是它只有七個氣球正好分給了七個孩子,怎么辦呢?忽然,公雞爸爸拍了一下腦門,轉身回家捧來了大西瓜,切了一大塊遞給了小魚娃,這下,小魚娃“嘻嘻嘻”地笑了。

師邊貼西瓜圖邊述:西瓜的“西”可以幫助我們記住這個聲母的名字。(出示拼音卡片x)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已經猜出它的讀音了。(指名讀——齊讀)

生讀完師貼卡片“x”:你們真能干,已經會讀了,你看小魚娃也會讀了。

2、識記j q x的形。

師:小魚娃認識了三個聲母朋友,高興極了,左看看,右看看,看著看著,小魚娃為難了:三個聲母的名字我記住了,可我怎么記住他們的樣子呢?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助小魚娃記住這三個聲母朋友的樣子,好不好?

師:請小朋友打開書本第18頁,書上有三個聲母,三幅圖,現在你把字母和圖對照著看一看,然后動腦筋想一想,該怎樣記住這三個聲母的樣子,先自己看一看,然后同你身邊的小朋友一起討論討論。

學生看書,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反饋。

師:同學們真實樂于助人的好孩子,不僅自己記住了“j q x”的樣子,還幫助小魚娃也記住了它們的樣子。現在讓我們來輕松一下。

課中操

3、書寫j q x

師:小魚娃知道了三個聲母的名字,記住了它們的樣子,還想學會寫它們呢!你們想學嗎?現在就讓我們看一看它們怎么寫。請同學們再翻到書本18頁,下邊的筆順圖告訴我們每個聲母怎樣寫,下面你們看一看,每個聲母占在什么格,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學生自己看書,學習j q x的寫法。

交流j q x的寫法。

師范寫,并強調書寫時應注意的地方。

學生練習寫j q x,教師巡回指導。

師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寫錯的字母,并集體糾正。

三、鞏固

出示“七只小雞玩耍”圖。

師:誰能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

師:咱們一起來數一數共有幾只小雞?

師:小魚娃送給我們的禮物就是關于“七只小雞”的兒歌。出示兒歌:

jī jī jī  jī jī jī

嘰 嘰 嘰, 嘰 嘰 嘰,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qī zhī xiǎo jī xī xī xī

七 只 小 雞 嘻 嘻 嘻,

qī liù wǔ sì sān èr y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師范讀一遍,生跟讀一遍。

配樂加動作師生共同讀一讀。

師:就在我們剛才讀兒歌的時候,小魚娃和j q x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戲。小魚娃找不到j q x了,它想讓我們幫著找一找,同學們愿意參加這個游戲嗎?

師:老師先來告訴你一個秘密,j q x就藏在我們剛才學習的這首兒歌里,現在請你找一找,找到的同學馬上到前面來告訴小魚娃。

找到的同學到前面指給同學們看,并領著同學們把這個聲母讀一讀。

四、小結回味

師:今天小朋友們在拼音樂園玩得開心嗎?在拼音樂園里你學會了什么新本領呢?(指名回答)

師:今天小朋友們的收獲可真不小呢!我真替你們高興!看,小魚娃也玩得高興極了。現在小魚娃想跟小朋友們說再見了,小朋友們也跟小魚娃說再見吧!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初步掌握ü上兩點省寫規則。

2、學會j q x與單韻母拼讀音節及帶調拼讀音節,準確拼讀三拼音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還要帶大家去拼音樂園玩一玩,好嗎?我們的老朋友——小魚娃也要跟我們一起去(課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你看,它多高興呀!

拼音樂園到了,這里有我們認識的許多拼音朋友,你看,它們來了。課件逐個出示拼音字母:g p h l k j q x(自由讀——指名讀)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把這些聲母的名字都記住了。

師:太棒了!看到小朋友們到拼音樂園里能認識這么多的好朋友,我們的老朋友小魚娃(課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饞極了,也想到拼音樂園去玩一玩。

二、引導發現

1、師:小魚娃高高興興地來到拼音樂園,它一會兒跟b捉迷藏,一會兒和d比跑步,玩得可高興啦!后來,它看見三個新朋友j q x,小魚娃忙說:“j q x三位好朋友,我們一起做游戲,好嗎?”j q x說:“做游戲當然好,但我們有個條件,你跟我們在一起,必須摘下帽子。”小魚娃很想和j q x玩,它二話沒說,連忙摘下帽子,拉著j q x的手去玩了。聽到這里。小朋友,你們發現了什么?

2、課件出示音節:j —ü—j u

q —ü—q u

x —ü—x u

3、引導小朋友,拼一拼,看看發現了什么。

4、交流各自的意見。

三、揭示規則

1、j q x不和u相拼。

2、j q 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要省略。

3、j q 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去掉后忍然讀ü,千萬不能讀成u。

四、學兒歌鞏固。

小朋友們很聰明,誰能想個辦法把j q x與ü相拼的規律記住呢?

兒歌:小ü見了j q x,摘下帽子笑嘻嘻。

小ü碰見j q x,去掉兩點還讀ü。

j q x,真淘氣,從不和u在一起,它們和ü來相拼,見了帽子就摘去。

五、拼音練習

小魚娃今天還要考考我們,看看我們聰明不聰明。

出示j—i—jia

q---i--a—qia x x

x---i--a—xia

學生自由拼讀。指名拼讀。

六、擴展鞏固。

1、找朋友。五名學生分別戴著j q x u ü的頭飾,讓j q x分別找ü做朋友,組成音節,并去掉ü上兩點,全班同學一起拼讀。

2、比一比,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qì xǐ jī qú jú xū jiā qià xiá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j q x,認識5個字,會讀兒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去拼音城逛一逛,小朋友高興嗎?

不過進拼音城堡,先要闖關,你們能行嗎?

1、第一關:“看誰接得又快又準”。

出示畫面:  一把椅子學生接

9字帶鉤學生接

水草蝌蚪學生接

刀切西瓜學生接

像個9字學生接

小雞帶帽學生接

2、第二關“猜猜我是誰”

出示音節:qì xǐ jī qú jú xū jiā qià xiá

學生自由認讀→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新知。

1、看圖識字。

(1)看懂圖意。

師:小朋友很會動腦筋,大家齊心協力,闖過了難關。我們進了拼音城堡。先來參觀明明家的院子。出示插圖。

師:小朋友仔細看看圖,可以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說說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說圖意。

師歸納。

(2)認識:下、洗、衣、服、雞

指導學生拼讀音節:

xià qí xǐ yī fú dā jī mù

下棋洗衣服搭積木

先自由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

(3)擴詞訓練:出示卡片,做找朋友游戲。

再次齊讀音節。

2、學念兒歌。

1)嘗試念兒歌。

請小朋友自己試著讀一讀,看看哪幾個音節是我們認識的?

指名學生認讀標紅色音節的字。起(qǐ )喜(xǐ)雞(jī )

在兒歌中雞(jī )藏在哪里呢?

教學“雞”,指名讀,齊讀。給“雞”找朋友。

2)范讀兒歌。

3)跟錄音學讀兒歌。

4)連起來讀兒歌。

5)配動作記兒歌。

三、小結。

今天,我們在拼音城里逛了一大圈,見到了老朋友——生答。

認識了新朋友“下、洗、衣、服、雞”,還學會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快樂嗎?那老師就快快樂樂地和小朋友說聲再見了。

人教版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8

《ai ei ui》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復韻母ai ei ui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準確拼讀聲母與ai ei ui組成的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3、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句子,會讀兒歌。

教學準備:

學生用的拼音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課件演示:擬人化的六個單韻母在做游戲)

師:瞧,那是誰?他們玩得多開心哪!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好嗎?你們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師生配樂朗讀6個單韻母發音的順口溜。

師:瞧,他們分別戴上了不同的帽子了,你還認識嗎?(開火車讀)

[設計意圖:賦予單韻母以生命,以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形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本來枯燥的復習變得趣味盎然。]

二、互動學習。

1、學習ai。

① 引出ai,知道復韻母。

(課件演示:擬人化的復韻母ai)

師:你們瞧,單韻母a和單韻母i在干啥?(在比高矮)他們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多友好啊!哪個韻母發一個挨緊一個的“挨”這個音呢?

出示卡片:ai

你們有什么發現?(ai是a、i手拉手組成的)

是呀,兩個單韻母合在一起就能組成新的韻母,它叫復韻母。(課件出示“復韻母”三字,注拼音)跟讀。

② 讀準ai。

學生嘗試念ai,老師觀察后分別請出一位發音正確的學生和一位發音不正確的學生來念,請全班同學觀察、區別、評價。

教師邊評價、邊示范,講清發音要領。

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③ 讀ai的四聲。

師:瞧,a和i在搶一頂帽子呢!這可不好。怎么辦呢?你們給想想辦法吧。

小結學習標調歌:有a不放過,沒a找o e, i u都有標在后。

(課件演示:ai的四聲)

指名讀,開火車讀。

你會用ai四聲中的一個說一句話嗎?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語言來幫助學生認識鞏固四聲,豐富的感性認識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思維,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④ 指導書寫ai。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ai 的家在哪兒?師范寫一個,生試寫兩個。

2、學習ei。

(課件演示:砍樹)

師:瞧,小朋友在砍樹呢!我們也來做做砍樹的動作吧!

剛才你們都憋足勁,發出了“哎——”的長長聲音,聲音短一點就是今天學習的第二個復韻母ei。

小組合作,通過看圖、做游戲學習ei的音和形。

游戲:聽老師說一句話,想想其中的ei是第幾聲,用手勢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ai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學法。這部分內容,就讓學生充分發揮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觀察圖畫和游戲中學會復韻母ei。]

自己練習書寫ei,在實物投影上進行觀察、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中,自己主動發現寫好復韻母的竅門,為后面主動學習、自覺觀察奠定基礎。]

3、學習ui。

(課件出示:小女孩圍圍巾)

指名看圖說話,學習ui的音和形。

復習標調歌,練習給ui標上四聲,同桌合作練讀ui的四聲。

在語言環境中進行四聲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個復韻母的學習,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使學生在已知中獲得新知并在新的學習方式中獲得求知的學習方法。]

練習書寫ui。

三、拓展鞏固。

1、游戲:給單韻母和復韻母找家。

2、游戲:“小猴子摘桃子”。請同學戴上小猴子的頭飾,到桃樹上摘桃子。桃子背面是四聲復韻母,哪只小猴子讀對了,桃子就送給它。

四、小結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在拼音王國里玩得多快樂!說說你學到了什么?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課件演示:擬人化的戴著四聲小帽的復韻母在載歌載舞)

師:瞧,復韻母們多開心哪!你認識他們嗎?叫叫他們的名字吧。(指名讀)

二、學習拼讀音節。

過渡:瞧,聲母朋友也加入了這行列,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游戲:“找朋友”。拿著聲母卡片的小朋友和拿著復韻母ai、ei、ui的小朋友交朋友組成音節拼讀。

游戲:“聽音找卡”。老師說音節,同學們認真聽、仔細辨,聲母是什么,復韻母是什么,然后根據聽到的音節各自選取手中的聲母與韻母卡合成音節,再拼一拼,讀一讀。

[設計意圖:采用看圖、聽音找卡進行拼讀練習,改變傳統的跟老師拼讀,學生被動地接受的現象,旨在激發興趣,降低單調枯燥的拼讀難度。]

三、抄寫音節。

1、課件出示3個音節kāi、gěi、huí,請同學讀一讀。

2、請同學任意選擇音節組詞。

3、怎樣在四線三格中正確地書寫音節呢!我們一起看大屏幕。點擊電腦,音節套上四線三格。

4、練寫音節,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然后小結:在書寫音節時,音節的幾個字母要寫緊湊,勻稱;按順序寫完一個音節所有的字母后再標調號;不要看一個字母寫一個字母,要看一個音節寫一個音節。

四、句子教學。

1、出示課件,探究圖意:誰在干什么?

2、按圖意進行表演,由一人分配任務。

3、讀句子,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4、用多種方法認記“你、他、水”三個字,并學習用這種句式分配值日任務。

5、再讀句子,體會春天植樹的愉快心情。

五、學習韻文。

1、課件出示兒歌,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然后分小組讀,不會讀的可以請教小組里的同學。

2、出示圖,讓學生邊看圖邊讀兒歌。

3、圈出生字,說說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4、出示去掉拼音的兒歌,先自讀,后同桌互讀,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學和老師。

5、將兒歌中的詞語做成詞語卡片,開展“我會認”的游戲。

[設計意圖:學習漢語拼音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識字,因此,在教學漢語拼音的同時,聯系相應的漢字和語言,邊學拼音,邊認漢字,邊讀短小韻文,學習內容多樣化,容易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及早嘗到學拼音的成就感,在識字的過程中又鞏固了拼音的能力。]

六、課外作業 。

小組內玩桌面游戲:依次出卡,拼讀音節,組長記分,優勝劣汰,比誰拼得快讀得準。

[設計意圖:課外作業是課內學習的延伸,學生在游戲中實踐,旨在訓練學生熟練技能,最終具有見形知音的能力。]

712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工业智能制造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 亚洲自动化与机器人网 | 「银杏树」银杏树行情价格_银杏树种植_山东程锦园林 | 蔡司三坐标-影像测量机-3D扫描仪-蔡司显微镜-扫描电镜-工业CT-ZEISS授权代理商三本工业测量 | 东莞爱加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真空镀膜机|真空镀膜设备|Polycold维修厂家 | 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紫外分光度计-分光光度仪-屹谱仪器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江苏众力达钢筋楼承板厂 | 武汉不干胶印刷_标签设计印刷_不干胶标签印刷厂 - 武汉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家 | 抓斗式清污机|螺杆式|卷扬式启闭机|底轴驱动钢坝|污水处理闸门-方源水利机械 | 浙江皓格药业有限公司| 南京办公用品网-办公文具用品批发-打印机耗材采购 | 多物理场仿真软件_电磁仿真软件_EDA多物理场仿真软件 - 裕兴木兰 | 煤矿支护网片_矿用勾花菱形网_缝管式_管缝式锚杆-邯郸市永年区志涛工矿配件有限公司 | 合肥触摸一体机_触摸查询机厂家_合肥拼接屏-安徽迅博智能科技 |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环评网|环评论坛|环评报告公示网|竣工环保验收公示网|环保验收报告公示网|环保自主验收公示|环评公示网|环保公示网|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师|规划环评|环评报告|环评考试网|环评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工业风机_环保空调_冷风机_工厂车间厂房通风降温设备旺成服务平台 | MVR蒸发器厂家-多效蒸发器-工业废水蒸发器厂家-康景辉集团官网 | 德国GMN轴承,GMN角接触球轴承,GMN单向轴承,GMN油封,GMN非接触式密封 | 流量检测仪-气密性检测装置-密封性试验仪-东莞市奥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海峰资讯 - 专注装饰公司营销型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培训 | 镀锌钢格栅_热镀锌格栅板_钢格栅板_热镀锌钢格板-安平县昊泽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周口市风机厂,周鼓风机,河南省周口市风机厂 | 河北中仪伟创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沥青,土工,水泥,混凝土等试验仪器的厂家,咨询电话:13373070969 | 废旧物资回收公司_广州废旧设备回收_报废设备物资回收-益美工厂设备回收公司 | 深圳宣传片制作_产品视频制作_深圳3D动画制作公司_深圳短视频拍摄-深圳市西典映画传媒有限公司 | 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_dxa骨密度仪_双能x线骨密度仪_品牌厂家【品源医疗】 | 河南橡胶接头厂家,河南波纹补偿器厂家,河南可曲挠橡胶软连接,河南套筒补偿器厂家-河南正大阀门 | 列管冷凝器,刮板蒸发器,外盘管反应釜厂家-无锡曼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DAIKIN电磁阀-意大利ATOS电磁阀-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 | KBX-220倾斜开关|KBW-220P/L跑偏开关|拉绳开关|DHJY-I隔爆打滑开关|溜槽堵塞开关|欠速开关|声光报警器-山东卓信有限公司 | 酒店品牌设计-酒店vi设计-酒店标识设计【国际级】VI策划公司 | 中国品牌门窗网_中国十大门窗品牌_著名门窗品牌 | 仪器仪表网 - 永久免费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 聚氨酯催化剂K15,延迟催化剂SA-1,叔胺延迟催化剂,DBU,二甲基哌嗪,催化剂TMR-2,-聚氨酯催化剂生产厂家 | 游泳池设备安装工程_恒温泳池设备_儿童游泳池设备厂家_游泳池水处理设备-东莞市君达泳池设备有限公司 | 紧急切断阀_气动切断阀_不锈钢阀门_截止阀_球阀_蝶阀_闸阀-上海上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流程管理|流程管理软件|企业流程管理|微宏科技-AlphaFlow_流程管理系统软件服务商 | 江苏密集柜_电动_手动_移动_盛隆柜业江苏档案密集柜厂家 | 美能达分光测色仪_爱色丽分光测色仪-苏州方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高效节能电机_伺服主轴电机_铜转子电机_交流感应伺服电机_图片_型号_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专业广州网站建设,微信小程序开发,一物一码和NFC应用开发、物联网、外贸商城、定制系统和APP开发【致茂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