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美術教案設計反思
七年級美術教案設計反思篇1
一、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物象空間的描述與表達。
解決方法:應用自制教具讓學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從而讓學生了解三度空間的特點及與二度空間的區別。并應用于繪畫中。
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景物的三度空間位置在紙上的表達方法。
解決方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及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二、教學目標:
德育滲透點: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充分認識“生活中處處存在美、關鍵要靠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羅丹語)。
教學知識點:引導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初步了解繪畫過程中景物之間的層次關系,指導學生運用繪畫知識表現自己生活的環境。
能力滲透點: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教具準備:
自制教具、風景畫(數張)、茶杯、瓶子、書本等生活日用品(數件)
四、教學方法:
探究學習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室內課:
1、風景畫欣賞導入。
教師出示一幅風景畫學生欣賞導入
2、師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間的`表達。
提問:誰能用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畫。里邊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學生思考
3、師生共同探討總結物象空間表達的方法。
提問:通過剛才的欣賞,誰說一下我們該如何描繪景物的上下、左右、遠近呢?
(學生開始分小組邊議論邊發言,各抒己見。)
老師將探討結果板書到黑板。同時,每種表達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讓學生欣賞。
學生看作品,進一步系統的了解物象空間的表達方法
4、老師總結本科教學內容。
(老師邊總結邊板書,并給與一定的補充。進行小結。)
第二課時室外課:
1、堂內傳遞本科目標,激發學生興趣。
提問:我們先來看幾張畫,看看畫的都是哪里。
(老師展示自己在校園內寫生的美術作品。)
2、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老師組織、協調。
(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師生共同活動。)
3、課堂內學生自我評析,老師點評總結。
(學生分組出示優秀作品,自我評析,共同欣賞。)
(老師組織、協調并進行總結。)
板書設計:
手繪線條圖像——物象空間的表達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間上下、左右、?—————二度空間轉換到
1、前后遮擋表現法(大多數寫生作品)前后、遠近
2、平擺是表現法(一些裝飾畫)下邊近、上邊遠
3、透視的表現法(《最后的晚餐》)近大遠小
4、移動式的表現法(《清明上河圖》)視域廣闊
七年級美術教案設計反思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面具的由來和演變發展的過程,了解不同國家、地域、民族對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點及表現形式和方法。
3、了解現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學難點:
設計出具有新意、藝術效果獨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圖表、面具光盤。
(2)面具相關文字資料及圖片資料。
(3)學生制作面具的海綿紙,膠水等。
(4)學生表演節目用的道具和音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一課時激發興趣與合作探究第二課時學習與制作第三課時展示、體驗、交流。分組合作,討論節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資料(圖片、實物、文字資料等)與同學交流自己對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賞中外面具作品。學習面具的設計制作方法。設計有創意的面具以小組為單位表演節目,評價自己與他人的面具及節目的設計。引導學生觀看錄像。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位要演節目及角色,引導學生查找資料。講解面具知識,面具的歷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點講面具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指導學生設計出有個性、有創意的面具。正確引導學生評價
教學過程設計
(一)第一課時激發興趣與合作探索
1、影片欣賞:播放童話劇《馬蘭花》錄像資料
2、教師總結:看了錄像中戴面具表演的節目。我們也要開一場聯歡會。要以小組的形式每個同學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歡的節目。
3、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思考:a、你和誰一組?b、表演什么節目?c、我演誰?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樣的?e、你如何給角色設計面具?
4、請你用形象或語言描繪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請同學查閱有關面具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實物等。(通過書籍、網絡、電影、錄像等)
(二)第二課時:面具知識的講解與面具設計與制作
1、面具知識的介紹
引導學生把搜集的.圖片、文字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展示。交流對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內容應包括:
(1)古代面具的由來、意義、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國家面具的造型特點及風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點。
(4)現在面具的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驅鬼怪,除病魔。
提問:現在社會中面具都運用在哪些方面?
學生思考:家居裝飾、表演道具、狂歡節、物品的設計等。現代面具是人們除舊迎新、歡歌勁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裝飾。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現代面具圖片,加深對現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師講解面具的設計制作方法,步驟。
3、學生制作面具
在教師介紹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學生展開設計與制作。
學生思考:
(1)設計什么風格的面具?(粗獷、奔放或細膩。寫實或抽象)
(2)運用什么樣的色彩表現人物的個性?(色調統一、色彩對比強烈)
(3)采用什么樣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體)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張獨特,符合節目的角色。
(三)第三課時展示、體驗、交流
根據上節課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學展示、體驗、交流。
1、分別以組為單位,上臺表演本組設計好的節目。同時,體驗角色的內心情感。為了使節目更生動,可以考慮音樂、旁白、服裝、道具等。
2、發給每人一張評價表。每組表演完節目后,給以評價。
3、全班同學的面具貼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同學評價。(從面具及表演兩方面評價)
教師提出問題: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設計的面具?為什么?
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表演的節目?為什么?
4、學生交流體會,贊美他人的優點,欣賞他人的成功。
5、教師總結評價
附:
評價表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
面具造型30分
色彩30分
節目創意20分
表演20分
教學反思
本課程屬于設計應用課。在教學設計上更注重學生的體驗,由于學生知識、能力不同,在設計面具和表演節目上,教師要尊重學生自主興趣,情感的表達。節目的選擇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展示學生的所思所想,是學生內心世界的一種真情流露。
七年級美術教案設計反思篇3
一、教學目的:
了解版畫的特點和制作過程,初步掌握制版與印刷的技法。嘗試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一幅單色版畫。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單色版畫
二、重點:
版畫的制版工藝和特點。
三、難點:
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工具。
(二)導入新課。
1、送給同學們一份禮物,(白色卡紙剪完,貼到彩色之上,然后涂上色,印成許多份送給同學。
2、讓學生討論這種制作方法,這種先制版再印出圖畫的方法就叫版畫
(三)作品賞析。
欣賞一些大師的作品和學生的作品,通過對作品的對比展示,介紹多種風格與特點的版畫作品。
(四)制作過程。
1、畫稿。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題材設計一個畫稿。注意選擇突出凹凸特點的.題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膠水貼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鋪上紙后均勻的磨平。(中間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夠再涂墨印刷,注意紙的位置不能移動)
4、完成。
(五)布置作業。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題材設計一幅單色版畫。
(六)展示點評。
(七)知識拓展。
七年級美術教案設計反思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美術課程色彩知識起始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本課著重利用大自然豐富而美麗的色彩現象引導學生對色彩產生興趣,對色彩進行初步了解和認知,認識光線與色彩的關系,認識色調的形成,學會用色彩去表現自己想要表現的事物的愿望。同時促進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已具有一定的色彩知識和造型表現能力,但平時缺少觀察和注意,對色彩的認知還比較粗糙和簡單,針對這一情況,本節課我主要設計注重啟發學生發現色彩美,感受色彩美,認識色調,對本課的作業作簡單的安排,根據學生的基礎不同作分層次的布置,使每個學生都能愉快與自信中學習本課。
課題:《大自然的色彩》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簡單了解光與色的關系,感知色調。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美麗色彩的觀察力和感悟力。培養學生運用任意色彩手段表現簡單色彩關系和色調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認真準備,通過欣賞、探討和練習等方法掌握相關色彩基礎知識,努力完成色彩作業和文字作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學生學會簡單的方法表達自己對喜愛的色彩。幫助學生逐步建樹隨時發現和欣賞美好事物的審美習慣。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知、感受并運用簡單色彩手段表達自
然界的色彩關系和色調。
教學難點:使學生比較準確地把真實景物或事物概括為簡單
的色彩關系。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請欣賞老師給你們帶來的視頻,這段視頻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同學們談的感受讓老師覺得非常的精彩,我們感受到五彩繽紛的大自然,色彩絢麗的大自然,充滿神奇的大自然,今天就和老師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吧!(設計意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探究
大屏幕展示課題《大自然的色彩》,播放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圖片。
1.感受大自然
神奇的大自然以千姿百態.五光十色展現出迷人的景象和絢麗的色彩,詩人筆下贊美大自然的詩句也優美動聽,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詩人筆下的美景。(設計意圖: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能力。)
提問:這幅畫你能聯想到那首詩呢?(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大自然的色彩如詩如畫,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欣賞課本中的圖片,找一找:你能從下圖中找出幾種主要色彩嗎?
近、中景秋天樹葉的(金黃·橘紅),夾雜著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樹木。遠處清澈的湖水呈現出深淺不同的(藍色),湖邊有(墨綠色)的塔松。再遠處依稀可見的(淡灰紫色)的遠景,共同構成一派絢麗多彩的秋色。
通過上面的欣賞,相信同學們一定為生活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感到快樂和幸福,那么大自然豐富多彩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呢?
想一想:在黑夜里,沒有光線的情況下,這些色彩還有嗎?
光線與色彩的關系
光是由不同波長的七種色光合成的,就是我們熟知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光,光線照射到物體上,因為物體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長的光線的性質,所以會呈現不同的色彩。
2.色調的形成
多媒體展示色調不同的風景圖片
討論:這幾幅畫的畫面主要呈什么顏色?這些顏色分別給你怎樣的感受?(學生積極的回答)
教師總結:表現寧靜的藍灰色調,橘紅色的霜葉和黃色的水面形成的橙色調,綠色調的春天。
色調的概念:色調:是指色彩運用的總體傾向。如紅色調的晚霞、土黃色調的高原風景等。(課件展示相對應的圖片)
找一找:請同學們找一找下面作品中的色調?(課件展示色調突出的幾幅圖片)(設計意圖:加強學生對色調的理解。)
小結:通過剛才同學們積極準確的回答,老師知道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色調的概念了。剛剛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艷麗豐富的色彩,五彩繽紛的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美了的享受,下面時間就請同學們運用手中的畫筆,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吧!
3.創作實踐
回憶你印象深刻的大自然的色彩現象,用色彩歸納的方法將其畫下來,并寫出這一色調給你的感受。(如果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老師和同學幫忙。)
三.作業展示評價
學生互評,自評,老師點評,小組推薦最優秀的作品放在班級作品展示欄上。對本節課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贊揚,對課中不愛表現的學生給予鼓勵。
四.本課小結
大自然到處放射著明媚的陽光,大自然到處炫耀著五顏的色彩,大自然到處飛揚著悅耳的鳥叫蟲鳴,大自然到處飄蕩著令人陶醉的香氣。我愛大自然。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視頻和圖片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色彩,能夠將學生帶入情景中的氛圍,課堂氣氛較活躍,在對色彩表達這一部分,分層次要求,能使學生輕松完成。課中應在多注意引導學生多關注身邊的大自然,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的能力。授課中對光與色彩的關系講解較簡單,學生可能很難較快理解。
七年級美術教案設計反思篇5
教材分析:
使學生初步了解篆刻從實用走向藝術的發展過程,以及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風格、審美取向,培養學生的藝術情趣,提高對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鑒賞、陶冶性靈、增進綜合素質。
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初中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精力充沛,教師應以鼓勵和支持為主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平時對印章并無多大的了解,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可以增添學生對傳統藝術興趣,還可以自己創作作品,使學生有成就感。
教學重點:
篆刻的治印步驟及方法。
教學難點:
篆刻時如何把運刀的方向、角度與力度。
教師準備:
篆刻刀,印床,砂紙,印譜,印尼,毛筆,小刀,橡皮,白紙,印章數枚。
學生準備:
1、課前了解篆刻的基礎知識,收集資料并于同學交流探討。
2、用篆體練習自己名字的書寫。
3、小刀,橡皮,鉛筆,白紙
教學步驟:
一、檢查課前學生準備,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用篆體書寫自己的名字;
二、引入課題,通過講解兩位同學的書寫—引入課題篆刻藝術趣味;
三、思考討論:古代有些字畫上鈐有很多枚印章,這些印章是不是同個人的?用途分別是什么?
四、篆刻的定義:篆刻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它又稱為“璽印”、“印”或“印章”等;
五、秦漢印章藝術—審美特征:秦印帶有田字格風格優美秀雅漢印,是印章藝術上的繁榮時期風格雄渾;
六、古代印章與我們今天的普通印章有什么不同?
七、篆刻如何布局;
八、篆刻的&39;制作步驟;
九、學生練習:
十、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
一、思考與討論;二、篆刻的定義;三、印章在歷史各個時期的名稱;四、古今印章的用途;五、制作步驟。
教學反思:
在初中階段進行篆刻學習有助于倡導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篆刻拓展課教學為平臺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經過本堂課的教學,發現學生對印章很有興趣,課堂氣氛很活躍,對印章的作用也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印章的作用和發展的課程對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眼見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由于課堂的內容較多,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學生的認知,接受過程還得需要一段時間。
七年級美術教案設計反思篇6
【學生分析】
就最常見的畫種來說,漫畫對于學生來說應該算是最熟悉的。由于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使然,傳統的國畫,油畫,版畫雖然有著很高的藝術性及欣賞性,卻并不如漫畫吸引他們。但他們對漫畫的了解普遍簡單,對漫畫的創作思路,表現方法,類別特點等都缺乏認知。因此本課將使學生更系統的了解漫畫知識。
【教材分析】
漫畫是繪畫藝術的一個門類,它不像其它畫種以使用材料和工具來定名,它這個“漫”名,集中到一點,是指它的藝術形象。通過欣賞和學習創作漫畫,可以使學生思維敏捷,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敏銳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現象,更深刻的理解生活,從而使學生面對人生的態度價值觀有更深層的了解與判斷,以漫畫的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思想。所以在學習漫畫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同時,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聯想力,表現力,可以使繪畫水平不一的同學都能積極地投入到漫畫的創作中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漫畫的基本常識,認識漫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審美功能。體驗漫畫藝術的魅力,知道漫畫藝術根源于生活,服務與生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討論、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等途徑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運用簡練的線條對事物進行夸張,提煉,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表現力的同時,利用漫畫教育性、針對性很強的特點,讓學生們用漫畫對照自己的言行,去理解,去反思,使他們分清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目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以簡練的線條將生活當中的事物以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難點:怎樣使學生通過聯想將素材加工提煉,用漫畫的方法表現出來。
【教學用具準備】
漫畫作品若干、簡單繪畫工具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生疑
大家能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有一個公益廣告,這個公益廣告極其簡單,利用英文字母(family)創意構思的,賦予字母于生命,并且至始至終都是由這幾個字母在表演。大家可否還記得這個廣告?
提問:這則公益廣告是用什么樣繪畫形式創意構思的?(學生回答并板書:漫畫)
2、教師提問:我經常會發現有些同學課桌上或多或少都有幾本漫畫書,大家為什么喜歡這類書呢?
學生回答:形象有趣,夸張,幽默,放松、諷刺、搞笑等等。
總結:漫畫是一種具有特殊魅力的繪畫藝術,它介于繪畫與文學之間,讓人開心,令人發笑,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它就像我們身邊充滿活力的伙伴,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笑聲,富有情趣讓我們在瞬間忘掉煩惱和憂愁。
二、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欣賞感悟:展示(舉例各類)漫畫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分析、討論課本圖片和補充的漫畫材料。讓學生談談看漫畫后的感想,體會并交流漫畫的創作特點。
提問:漫畫中的形象和事件從哪里來?
總結:漫畫的題材來于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的現象,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概括。具有擔道義、諷丑惡、弘正氣、揚美善的社會功能,還具的教化功能、娛樂功能、審美功能。
小結:通過欣賞漫畫作品,了解漫畫基本常識,明白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繪畫。一般運用變形、夸張、比擬、象征、暗示等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是一種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或幽默感的繪畫。常采用夸張、比喻、象征等手法,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具有較強的社會性。
三、合作互動交流分享
1、漫畫特點:
有愉悅功能、表現方法多樣性、構思夸張和造型夸張。
教師小結:夸張是漫畫家手中的法寶,有些漫畫夸張到荒誕的程度反倒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課本釣魚者)。諷刺和幽默構成了漫畫最基本的屬性,這種屬性則是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傳達的。
2、探究學習(漫畫分類):漫畫的產生形式多樣,你能將這些漫畫分分類嗎?(學生舉手上臺分類)
根據表現形式來分(展示漫畫作品)
解析:
1).幽默漫畫:是一種含笑的勸說,使人在輕松的微笑中,否定、摒棄社會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現象。
2).諷刺漫畫:通過對丑的直接否定,達到對美的間接肯定,創造了高于現實的藝術美。可以諷刺大到國際問題,小到生活瑣事。
3).肖像漫畫:用夸張手法,描繪人物形象(示范人物各種表情)
教師提問:姚明和潘長江這兩幅漫畫夸張了什么?
學生回答:夸張人物的特征。
教師總結:肖像漫畫在強調抓住人物特征的同時,還要將這些特征夸大。就是要“合理夸大”這些特征,而不能“無理扭曲”。
(設計意圖):用舉例的方式介紹漫畫種類,表現手法等,補充完善學生觀點,擴寬思路,激發創作欲。
3.從篇幅分類(展示漫畫作品)
1)、獨幅漫畫
2)、連環漫畫(多格)
3)、長篇連環漫畫
回想曾經看過哪些動漫作品?
教師給出漫畫作品(動畫展示),《熊出沒》、《三毛流浪記》《名偵探柯南》請同學辨別
其種類,并討論漫畫的作用。
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總結漫畫的&39;作用:
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形象,帶給人們快樂的同時,可以將生活中的現象反映出來,引起大家的關注,可以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4.繪制方法:
方法多樣,黑白單色、水粉、彩鉛、色粉、白描、電腦繪畫等。
5:教師示范
教師當堂畫一副漫畫請同學根據老師的繪制過程總結一下漫畫的技法步驟。讓學生用可以掌握的簡練的線條表現方法來完成。
四、實踐體驗當堂內化
1、學生創作(張開想象翅膀,完善創作構思)(分層教學)
1)、命題創作:嘗試運用夸張和變形的手法設計一個自己的漫畫肖像。
2)、創意小練筆:瓜果蔬菜大變臉
3)、表現創新:以校園生活為素材,用漫畫的形式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現手法技法不限。
提示:可適當補充些對話文字,創作的難度可適當降低
作業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師生共欣賞評價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造激情。
學生根據已學技能進行漫畫創作練習。要求用簡單的線條展現自己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評價展示
學生自評、互評、老師點評
展示學生作業,同學互評,既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起到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作用。教師以恰當的語言和方式評價和激勵學生,保護學生的創作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五、遷移拓展提高素養
通過本節課共同的努力,我們對漫畫有了更全新、更全面的認識。藝術源于生活,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學以致用,用漫畫幽默、風趣、詼諧、搞笑的藝術語言生動的記錄下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六、板書設計
《漫畫》
漫畫的特點:夸張變形風趣搞笑
漫畫的分類:幽默漫畫、諷刺漫畫、肖像漫畫
從篇幅分類:獨幅連環長篇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