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簡單的教案
初一語文簡單的教案篇1
《帶上她的眼睛》
【導學目標】
1.體會文本伏筆手法運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偉大。
3.找出文中的伏筆和照應之處。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質,進而體會人性之偉大。
【課時計劃】1課時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盡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于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點撥引導,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管如何,時刻讓你的眼睛探索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才是選擇,我們就應該時刻帶好自己的眼睛用它們去捕捉每一個美的瞬間。不要讓它們消沉下去,失去對美好世界的探索?;仨?016,中國科幻小說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這部《三體》,說到《三體》,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劉慈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有關“眼睛”的文章。
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點綴(zhuì)漫步(màn)遲鈍(dùn)閑暇(xiá)
凸現(tū)拍攝(shè)蔚藍(wèi)合攏(lǒnɡ)
(2)詞義
遲鈍:指反應遲緩;腦子不靈敏。
閑暇:泛指閑空沒有事的時候。
不期而遇:沒有約定而遇見。指意外碰見。
心有靈犀:現多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天涯海角: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2.作者名片:劉慈欣,大陸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連續五年獲得科幻小說銀河獎,至今發表中短篇科幻小說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偉大氣、想象絢麗而獲得廣泛贊譽。
3.文體知識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指導朗讀
聽范讀錄音,小組互讀精彩片段。
2.整體感知
(1)請看標題--《帶上她的眼睛》,你能設計幾個怎樣的問題來考考同學們?
帶上她的眼睛去干嘛?(帶上她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
【交流點撥】①為什么要帶上她的眼睛?(帶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領略地球表面的風光。)
②為什么是最后一次呢?(因為小女孩被困在地心里面再也無法出來了。)
③為什么出不來了呢?(因為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飛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
(2)將剛才同學們的回答連貫起來,寫成一段話,來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交流點撥】我覺得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了,領航員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無法看見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讓我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步驟三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本文曾獲得1999年第__屆銀河獎一等獎,其能夠獲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構思的巧妙。
【交流點撥】第2段:“是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
第43段:“飛船上的生命循環系統還可以運行50年至80年,她將在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過自己的余生?!?/p>
寫出了剛剛畢業的小姑娘,花季才剛剛開始啊,就被終身囚禁,太慘了!開頭的那句“是一個好像剛畢業的小姑娘”是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這樣的表現手法叫伏筆。
2.巧妙地運用伏筆與照應,可以收到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這樣的伏筆還有不少,它們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運用旁批法來體會其作用。課文中原有一些旁批,找出文中其他地方的伏筆和照應之處,通過旁批的方式,說說這里的伏筆和照應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每個同學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處旁批,寫出自己獨特的體會或疑惑。寫完之后交換看,精選最棒的一則旁批交流。鄰座的同學互相觀摩,看看別人是怎么寫的,組長負責組織。
(1)“熱,熱得像--地獄。”小女孩說的這句話非常奇怪,為什么會熱呢,因為太空中是很寒冷的,這不合常理。而且還說熱得像地獄,這就更加難以理解了。這幾處就是埋下的伏筆。
因為“飛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質中”,“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變成金剛石的液態鐵鎳!”當然會熱得像地獄。
(2)小女孩為什么不想讓大家知道她現在的處境呢?不想讓文中的“我”知道她是一個被囚禁在地心里再也出不來的人呢?
【交流點撥】小姑娘是想一個人承擔這些生命中巨大的苦難,不想朋友們為她擔心,這是一個懂事的小姑娘。從反面來說,這也說明這個小姑娘處境實在是太慘了,慘得連她自己都不愿意向別人提起這個事情。
(3)“呀,真美,能聞聞它嗎?不,別拔下它?!边@是一處伏筆,照應后文的“生命算什么,僅僅能用脆弱來描述它嗎”?
【交流點撥】因為小姑娘深知自己根本就沒有希望回到地面了,所以她對這些小花產生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她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小花--那么脆弱,卻又那么頑強。
3.同樣的脆弱,同樣的悲慘。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樣是脆弱的。所以說,文中這么多的伏筆和照應,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表現出小姑娘的處境。小姑娘的處境怎么樣?請你設想一下。
【交流點撥】同它對接,在艙門打開的一瞬間,我看到了“落日六號”內整潔的陳設。我走了進去,那個小姑娘同二十年前相比,長高了,這是在失重環境中長期生活的人的通病。她對著我微微一笑,說:“你來了。”這二十年的光陰,就在她的微微一笑中煙消云散。我帶著她回到了地面,她留下的資料果然起了大作用,人類對地心世界的認識更為充分,一個嶄新的紀元開始了。
步驟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文中的伏筆與照應,構思巧妙,引人入勝,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科幻作品的無窮魅力。希望本文的學習能夠為大家打開一扇閱讀科幻作品的大門,領略科幻的神奇。
【交流點撥】今天通過對科幻小說伏筆的旁批與品味,我們不僅讀出了構思的精妙,也讀出了科學及獻身的精神。愿同學們課外讀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學上一招。
初一語文簡單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了解.寫作時間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課文在寫法上的幾個特點如:生動、細膩的描寫;真摯、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離開家的經歷,都有過想家的時候,想家鄉的親人,想家鄉的一草一木。
請將自己曾經有過的這種經歷講述給同學們聽聽。
2、講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具體情景。
3、出示在本課中出現的生字、生詞。
4、帶領學生讀課文,做到整體感知。
二、品味內容,體會感情
1、帶領學生找出描寫家鄉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細品味。
2、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春景圖”和“海天圖”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描寫。
3、帶領學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之間的不同之處。
三、本課小結
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重溫課文。理清情感線索
幫助學生整理文章的線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與“鄉愁”之間的聯系。
二、輻射閱讀,探究主題
1、引導學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為什么作者會認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師發放課外補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寫法上“詠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點。
三、短文.寫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
你是否也有過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觸發了某種情感的經歷?試寫一篇短文,記下當時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課小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海燕》一課全文以“鄉愁”為線索,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分運用倒敘的手法對故鄉小燕子進行了描述。通過對春風、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寫,把一個溫暖、舒適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故鄉的春天再現了出來。后部分作者從遐想回到現實,并帶著對故鄉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對海上的小燕子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從而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初一語文簡單的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①反復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系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二、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三、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
學生去搜集關于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四、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五、教學設計
1、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畫面,打亂次序。)
屏幕上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著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贊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并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2、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鉆”字用得好,“鉆”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巴低档亍睂懗隽瞬唤浺忾g,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巴低档亍币p讀,將“鉆”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后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后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著,盼望著”??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鑒賞、朗讀。
3、[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于擬人,終于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串嬅胬首x,背誦。
3、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么?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致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搜集的關于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4、[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整理所收集的關于春的詩文。
5、信息反饋:
初一語文簡單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搓捻、企盼、繁衍等詞語。
2、了解海倫·凱勒,學習她堅忍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
3、領會莎莉文老師對海倫的愛及高超的教育藝術。
過程與方法
1、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清課文思路。
2、合作探究莎莉文老師的教育方法的獨特性。
3、找出文中有關“愛”的句子并進行仿寫訓練。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海倫對光明的渴望,學會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教學重點
1、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
2、海倫的對光明的渴望。
教學難點
什么是愛及海倫成功的因素。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自己掃除文字障礙。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課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師的有關材料,課外能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開闊視野,增加課外積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自備道具,讓一位學生蒙住眼睛,塞住耳朵,從臺前走回座位,并談自己的感受。剛才我們通過這個游戲感受到了聾盲人生活的不容易,那么對于既看不見,又聽不見,也不會說話的海倫·凱勒來說的人來說,她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是誰把她從黑暗、無聲、無語的世界拯救出來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海倫·凱勒寫的《再塑生命》。
二、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三、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詞。
搓捻cuōniǎn 企盼(qǐ) 遷徙(xǐ) 繁衍(yǎn) 覓食(mì)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
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產生
2、閱讀本文,你會發現本文在排版上有意將課文分成三部分?請你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嗎?
明確:主要寫了三件事:
(1)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
(2)老師教我認識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師教我理解“愛”的含義。
四、研讀賞析
1、莎莉文老師以其卓越的教育藝術開啟了海倫的思維,讓海倫看到了光明,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最佩服的是她教育海倫的哪種做法?。
我喜歡莎莉文老師(教海倫認識洋娃娃)的方法,因為
2、莎莉文老師的教育讓海倫有了哪些變化?
明確:從以前的痛苦、失望、迷茫中走了出來,認識了事物,理解了自然,理解了愛,變得堅強,樂觀。
3、從莎莉文教育海倫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樣的一個老師?
明確:莎莉文老師熱愛海倫,對海倫的教育講究方法藝術,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時機,開啟海倫的思維、智慧和情感??梢哉f,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藝術家。
4、文章為什么以《再塑生命》為題,表達了了作者對老師怎樣的感情?
“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钡?,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里的“光明”一詞是用其喻義)。(2)是莎莉文老師讓“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師還教“我”懂得“什么是愛”。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睆倪@個意義上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國通俗的話說,就是“再生父母”?!霸偎苌币辉~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感激之情。
五、合作探究
海倫?凱勒的成功為她贏得了世人的尊重,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是海倫?凱勒?!苯Y合文章內容及海倫經歷討論海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討論并明確:
1、求知欲極強、悟性極高、感情豐富的孩子。“當我最后能正確地拼寫這個詞(doll)時,我自豪極了,高興得臉都漲紅了,立即跑下樓去,找到母親,拼寫給她看?!薄熬康慕洑v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來宇宙萬物都各有名稱,每個名稱都能啟發我新的思想。我開始以充滿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樣東西。回到屋里,碰到的東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個被我摔壞的洋娃娃,摸索著來到爐子跟前,撿起碎片,想把它們拼湊起來,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剛才的所作所為,我悔恨莫及,兩眼浸滿了淚水,這是生平第一次?!?/p>
2、在學習過程中,她不單是用觸覺感知著事物,更是用心靈體驗著事物。這樣,她能在求知中獲得一種幸福的體驗。“這些字使整個世界在我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記得那個美好的夜晚,我獨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滿了喜悅,企盼著新的一天快些來到。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海倫不僅對知識總是懷著這種新奇的感受,對大自然也格外敏感?!霸谶@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與人類的恩惠,我懂得了陽光雨露如何使樹木在大地上茁壯成長起來;我懂得鳥兒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獅子等各種各樣的動物如何覓食,如何棲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偉大和世界的美好?!?/p>
3、堅持不懈,熱愛生活。
小結:作者的性格品質特征——一個好學、聰明、堅毅而情感豐富的女孩。文中的“我”──海倫,與莎莉文老師相輔相成,是本文的一體兩面。海倫成為不平凡的人,與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觀努力的結果。
六、語言賞析
1、從文中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試著賞析。
2、找出文中描寫愛的句子,并試著仿寫幾句。
“愛就是花的香味嗎?”
“愛是不是太陽?”
“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經過一天酷熱日曬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會是多么高興呀!愛也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p>
在同學仿寫時播放歌曲《愛是你我》
七、拓展延伸(可根據實際省略)
1、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象作者這樣的意志堅強與命運抗爭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
楊光 皮斯托瑞斯 張海迪 桑蘭 力克·胡哲 貝多芬 阿炳
2、他們的經歷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八、布置作業
1、完成成長資源。
2、寫一寫生活中你感受到的“愛”,談談你的認識和看法,300字左右。
初一語文簡單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熟讀古文,能熟練的翻譯課文,積累課文中的文言詞。
2、理解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古漢語現象。理解句意、文意。
3、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臺。2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關“狼”的成語展示。
1、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鬼哭狼嚎)
2、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狼貪虎視)
3、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引狼入室)
4、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狼煙四起)
5、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前門拒虎,__進狼)
7、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兇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樣兇惡__成了習性。形容為人__。(豺狼成性)
10、比喻壞人當權。(豺狼當道)
二、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博人。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廣讀經史,學識淵博。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作者通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__的__、科舉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現實意義。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__、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我們所熟悉的“畫皮”就是出自《聊齋志異》中。
三、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讀準字音。
綴窘苫弛眈瞑隧黠
(二)讀懂字詞、句子。
段1:寫屠戶遇狼。這是故事的開端。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
止:通“只”;綴:緊跟。
段2:寫屠戶懼狼。這是故事的發展。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
從:跟從。并驅:一起追趕。
思考下面問題:
1、面對狼“綴行甚遠”,屠戶的心理狀態如何?(內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對付狼?(把骨頭扔給狼。)
3、用這樣的方法對付狼,體現了屠戶對狼的態度是怎樣的?(遷就安撫。)
4、“復投之”又體現了屠戶怎樣的心態?(妥協退讓。)
5、“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闭f明了狼的什么本質?(貪婪兇殘。)
段3:寫屠戶御狼。故事進一步發展。表現屠戶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
窘:危急。顧:回頭看。薪:柴草。苫:蓋上。弛:放下。敵:攻擊。
段4:寫屠戶殺狼。__結局。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
少時:一會兒。去:離開。暇:空閑。洞:鉆洞。
隧:鉆洞股:大腿。蓋:原來。暴:突然。
思考下面問題: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戶“弛擔持刀”準備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為什么又“眈眈相向”?(不甘罷休、耍弄陰謀。)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陰謀?(“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薄耙焕嵌雌渲小保?/p>
4、這兩只狼除貪婪外,還有什么特點?其最終結果又是如何呢?(狡詐陰險。再狡詐陰險,還是被屠戶殺死了。)
段5:評論部分:點明故事主題。
黠:狡猾。頃刻:一會兒。幾何:多少。
思考下面問題:
1、作者對狼的態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
3、從這則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像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來,在人和動物的矛盾斗爭中人類憑自己的聰明才智總能取得暫時的勝利,并以自己的“機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義詞“機智”換成貶義詞,該怎樣說?(狡猾、狡詐。)
2、狼是狡猾的,但與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說“機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復投之”、“奔倚其下,馳擔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自后斷其股,亦斃之”。)
結語: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類的對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見大巫,“止增笑耳”。這樣說來,動物們又如何算計過人類呢?因此,在今天這個日益擁擠的地球村里,動物與人類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人類必須關愛動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擴寫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見曾打敗過自己的水牛被農人吆喝著耕地,便去問水牛為什么怕農人,水牛說因為人有“智慧”。老虎向農人要求看看他們的“智慧”。農人說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來,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聽從了。農人回村叫來村民,把老虎裝進鐵籠,對老虎說,這就是“智慧”。
要求:以記敘為主,合理想象,適當充實情節。注意運用外貌、語言、心理描寫,以簡短的議論結尾。題目自擬。
初一語文簡單的教案篇6
《背影》教案
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3、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的效果與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學過程:
一、情感鋪墊
師:有一篇題為《兒子眼中的父親》的文章,流傳甚廣,我們一起來看看。(點擊課件)
兒子眼中的父親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歲:“好像有時候覺得也不對……”
20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p>
25歲:“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他已陳腐不堪。”
35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p>
45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子’商量商量,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55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60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師:看了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師:確實如此啊,雖親近如父子,但有些東西,只有在時過境遷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親、領悟父愛的。大家都讀過這篇文章嗎?
師:在閱讀中有什么感受呢?
師:《背影》這篇文章,是一首悲歌,更是一支愛之曲,它曾使多少人魂牽夢繞,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雖然它的時代與同學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距離,但這并沒有影響同學們對作品的理解,同學們仍然能讀出文中那淡淡的哀愁里濃濃的父愛。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想做兩個調查。
(教師用電腦投影調查題目: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
師:很多同學都知道父母的生日,真好,我替你們的父母謝謝你們。下面我們進行第二項調查:你能說出在與父母相處的日子里,最令你感動的一件事或者一個片段嗎?
(老師讓學生默想一分鐘)
二、交流感受
師:好了,不說太遠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品讀這篇寫父親的經典美文。請大家再快速瀏覽全文,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語句。并說說為什么。
師:通過我對同學們的觀察,大家找的很細致,看來你們已經走進了作品,并且被作品深深地打動了。那么,文章哪個地方最令你感動呢?請大家來談一談。
師:剛才大家找到了很多感人的地方,都是一些細節之處。其實父母的愛就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它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你捧在手里的一個熱騰騰的雞蛋,也許只是你裝在書包里的一盒牛奶……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三、精段賞析
師:剛才同學們也提到了,父親過鐵道買要橘子這個場景很感人。的確,文章開頭作者所難忘的背影,文章結尾作者讀信時在淚光中再現的背影,其實就是過鐵道買橘子的背影。那么這個“背影”寫得如此感人,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描繪它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朗讀第六段,好嗎?
(學生齊讀第六段)
師:文段從哪幾方面寫父親?
師:(引導)描寫人物有哪些方法呢?(板書)
動作、語言、外貌。
師:外貌描寫的語句有?有何深意?
師:在這個場景中,父親共說了幾句話?
師:父親的話不多,但這樸實的話語卻飽含了一片愛子深情,同學們能體會到嗎?
師:除這三種描寫外,作者還運用了一種描寫,寫得也很感人。
板書:心理描寫
(老師要求同學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心理很輕松似的”。
師:買橘子,攀上爬下,那么累,為什么還輕松呢?
師:你們可能還不能理解,因為你們還不是父母。父親之所以感到輕松,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盡到了一個父親的責任。
師:在這些描寫中,我們對動作描寫作點重點分析吧。
師:朱自清先生所描寫的“背影”已成為了父愛的象征,定格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藝術長廊,定格在廣大讀者的心中。而父親攀爬鐵道的動作,也成了一種經典的動作,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下面請大家找出描寫動作的關鍵的詞語。
(學生找出描寫動作的詞語:蹣跚地走、探、攀、縮、傾。教師同時投影顯示這些詞語。)
師:接下來,我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分析這些動詞運用的妙處。
(學生前后桌討論,教師巡堂并參與討論)
師:好,現在我們把小組討論的情況交流一下。
明確:
1、這些動詞寫出了父親買橘子很吃力,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
2、“蹣跚”說明父親行走不便,但他還要穿過鐵道親自去買橘子,很不容易?!芭省备鼘懗龈赣H爬的艱難。這些都很好地表現了父親的愛。
3、“探”字用得好,寫出了父親小心翼翼的樣子。父親是個肥胖的老人,“探”字很符合人物的物征。
同學們讀文章時感動了,作者當時也動情了。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動情了呢?
(作者流淚了)
(教師要求學生找出寫作者流淚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四、總結拓展
師:從父親的“背影”里,我們讀懂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意,從作者的眼淚里,我們又看到一個兒子對父親深切的理解、牽掛和感激??梢哉f,這一對父子間的摯愛親情,成就了現代文學一篇膾炙人口的經典美文。同時我們也更明白,不管生活環境如何,至愛親情,血濃于水。
同學們,父愛如山,是那樣地厚重、深沉;母愛如水,是那樣的溫柔、綿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畢生都無以回報,但,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懂得父母的心呵。
在這里,我給大家推薦一首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播放《懂你》)
五、布置作業
給父母寫封信。
初一語文簡單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
2、揣摩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深層含義、表達作用。
3、體會詠物記敘文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課文中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領悟文章的主題,理解作者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指導初讀
1、帶領學生認識石榴,觀察講臺上的一盆石榴。
2、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石榴。
3、帶領學生.總結石榴的特點。
4、指導學生分析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課文
1、帶領學生品味描寫石榴的句子。
2、帶領學生閱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作者為什么將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臟”。
三、深入探究,體會感情
1、給學生發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結合背景組織學生討論:在石榴眾多的特點中,作者為什么偏偏選它在五月開花這一特點來寫?
3、帶領學生閱讀全文,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課小結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懷,通過對石榴的具體生動的描繪,歌頌真善美,贊揚了不怕威壓、堅貞剛勇、奮發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時也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第二課時
一、輻射閱讀,體會寄情于景的寫法
1、帶領學生閱讀《白楊禮贊》片段。
2、帶領學生閱讀《荔枝蜜》片段。
二、.寫作練習
指導學生觀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寫其特征,同時練習“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寫法。
三、本課小結
要寫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學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一語文簡單的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積累“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任重道遠”、“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語;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課文。
2、翻譯十則名言警句,深入理解其。
3、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思想品德修養。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個“圣人”2562周年華誕。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很多很多人去山東省曲阜fù市“朝圣”!這個圣人是誰呢?(ppt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我們在成都獅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東的孔子廟去拜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第10課《<論語>十則》來紀念孔子誕辰2562年。(PPT2:“論語”。)學習該課的目標是(PPT3:“展標”。齊讀目標。)
二、誦讀課文
學生齊讀;正音。
三、直譯、理解(弄清每一則談的主要是哪個方面。板: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隨機PPT4:“直譯理解”)
第一、二則:抽生解釋紅色的字并直譯;抽生判斷每句談的各是哪個方面。
第三則:抽生解釋、直譯后強調“可”“以”及省略的“之”。
第四、五則:抽生解釋、直譯。強調學與思的關系和通假字“女”“知”
第六、七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為什么把兩則合在一起解釋翻譯。
第八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并回答前后三句的關系。理解“仁以為”。
第九則:抽生解釋、直譯。啟發學生理解其深刻含義:處于亂世,君子能堅守道義,潔身自好。
第十則:抽生解釋、直譯。啟發學生理解正面闡釋“推己及人,仁愛待人”與反面闡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自由朗讀
1、把文中的成語找出來。
2、把自己最喜歡的格言、警句背一背。
五、分讀課文(男、女輪流,捕捉感受)
六、分享感受(圍繞三方面)
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獲的是什么?
2、自己過去做得不好的是什么,今后怎么辦?
七、結束語:
同學們,讓我們積累相關的成語、格言、警句,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并把它內化為我們的文化和修養,傳承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們對孔子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