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撰寫優秀的初一語文教案表格?這里分享一些初一語文教案表格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2、理解怎樣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

3、了解中國石拱橋的光輝成就,認識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1、閱讀課文,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2、理解怎樣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

教學難點:理解怎樣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

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也可收集一些橋梁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圖聯系“錢塘江大橋”的相關新聞。

二、作者簡介,揭示課題,展示學習目標。

茅以升(1896-1989),江蘇鎮江人。我國橋梁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中國橋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我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錢塘江大橋。

投影展示課題、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回顧說明知識。

1、注音:

拱橋:g?ng酈道元lì惟妙惟肖:xiào

張?zhuó?河:xiáo飲澗:jiàn勻稱:yúnchèn

2、解詞:

巧妙絕倫:巧妙得沒有什么東西能夠相比得上。倫,同類、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描繪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回顧知識:交代文體

說明方法――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

說明順序――時光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特點――準確、平實(生動)

四、快速閱讀全文,歸納特征。

1、石拱橋有什么特點?

2、給課文題目加上定語“____的中國石拱橋”,透過定語來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明確: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3、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征,課文精選了哪兩個例子?

明確:趙州橋、盧溝橋

4、為什么選取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例子,用這兩個例子能否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征呢?在課文中篩選出相關語句。

明確:因為趙州橋和盧溝橋分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和1189――1192年間,

歷史都很悠久;趙州橋前人有“初月出云,長虹飲澗”的盛贊,盧溝橋有“盧溝曉月”的美譽和形態不一、惟妙惟肖的石刻獅子,形式都很優美;更重要的是兩座橋結構堅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無損。中國石拱橋的三個特征,在它們那里都十分突出,所以選取兩座橋作為例子,就能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征了。

5、既然這樣,那么作者為什么不只是選一個例子,那樣文章不是更加簡潔嗎?

明確:趙州橋是單拱,盧溝橋是聯拱;獨拱、聯拱代表了中國石拱橋的兩種

類型,因此,都務必介紹,這樣才能說明得既典型又全面。

五、精讀課文,分析問題。

1、請一位同學朗讀4――5自然段,其余同學思考作者是如何描述趙州橋特點的,這些特點的順序能否顛倒?

明確:趙州橋(獨拱石橋)的四個特征:(1)只有一個弓形大拱――最長、無坡;(2)拱肩上各有兩個小拱――省料、防洪、美觀;(3)28道拱圈拼成大拱――獨立承重;(4)結構勻稱環境和諧――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四個特點之間是主次關系,不能顛倒。

2、請全班同學齊聲朗讀6――8自然段,看看盧溝橋有什么特點?找到說一說。

明確:盧溝橋(聯拱石橋)的特點:A、十一個拱聯成整體,堅固;B、橋面用石板鋪砌成,平坦;C、石欄上雕刻有獅子,美觀。

3、作者在介紹中國石拱橋的整體特征后,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典型的例子分別介紹,這屬于什么結構呢?

明確:總分結構

六、拓展延伸,探討問題。

1、文章最后兩段向我們介紹了什么資料?試從文中提取兩句話來概括。

明確:

我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

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

2、欣賞現代橋梁建筑。(投影展示)

3、筆有哪些類型,有什么共同點呢?

4、討論:如果要寫一篇文章介紹筆的用途,應選取哪些例子,為什么?

七、課堂小結:

《中國石拱橋》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精心選取說明例子、合理安排說明順序,運用多種說明方法進行說明,既傳播了石拱橋的知識,又為我們說明文的寫作帶給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板書設計:

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趙州橋盧溝橋

一般――――→特殊

邏輯順序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略讀,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體會構思巧妙,設置懸念、誤會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的寫法。

3.體會文章描寫的樸實民風,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能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

4.培養學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識。

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點撥法。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作者彭荊風的資料,雷鋒精神的資料,南宋詩人陸游《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首先欣賞一首詩,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南宋陸游

白發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

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

這首詩最后一句“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是說,可以預料到來年寒食節,祭掃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將通過梨花盛開的驛道而到達洛陽。表達了陸游聽到收復西京的消息,異常高興的心情。作家彭荊風借用這首詩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寫了篇散文《驛路梨花》,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探究彭荊風要通過“驛路梨花處處開”表達怎樣的情感?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匯報自學,展示自我

1、關于梨花的詩句

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蘇東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蘇東坡)

紅袖織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李商隱)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杜牧)

2、雷鋒精神

雷鋒(1940-1962),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他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助人無數。毛澤東主席于1963年3月5日親筆為他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并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鋒日記》令讀者無不為之動容。“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學習。

3、讀準下面重點詞語的字音:

著(zháo)急露(lù)宿噴(pèn)香菌(jùn)子

麂(jǐ)子攆(niǎn)走修葺(qì)花叢(cóng)

晶瑩(yíng)避(bì)風驛(yì)路立即(jí)

竹篾(miè)火塘(táng)打擾(rǎo)香氣四溢(yì)

4、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折損:因過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話。

驛路:這里指過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迷茫:廣闊而看不清楚。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香氣四溢:指香氣濃郁,向四面飄散。

四、速讀故事,初步感受梨花美景

1、思考這個故事寫到了哪些人物?

點撥:“我”和老余,瑤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軍戰士,梨花。

2、這篇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寫并貫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點撥: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寫并貫穿全篇的人物是“我們”。

3、依據“我們”的見聞,本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

點撥:

第一部分(1-8)寫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趕路之時發現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寫小屋幫助“我們”解除了饑餓疲勞,引發我們對小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寫瑤族老人述說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主要寫梨花之妹講出小屋的來歷。

第五部分(37)贊美西南少數民族人民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就像潔白的梨花,開遍神州大地。

五、略讀課文,深入探究梨花精神

請同學們略讀課文,在課本上圈點勾畫做批注,深入探究驛路梨花的含義。

略讀方法指導:略讀是一種快速閱讀文章以了解其內容大意的閱讀方法。它要求讀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

1、文章開頭1、2段描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

點撥: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描寫了這里的環境。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襯托出我們的焦急心情,為下面小屋的出現給我們帶來的驚喜作鋪墊。

2、作者是怎樣對小屋進行細致描寫的?這些描寫使你對草屋“主人”產生什么樣的印象呢?

點撥:“一座草頂、竹篾泥墻的小屋出現在梨樹林邊。”“門是從外扣著的。白木門板上用黑炭寫著兩個字:‘請進!’”使我們可以想見小屋主人一顆赤誠的心,火一般的熱情,細心體貼人。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張簡陋的大竹床鋪著厚厚的稻草。倚在墻邊的大竹筒里裝滿了水。”“墻上寫著幾行粗大的字:‘屋后邊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鹽巴,有辣子。’”

這些描寫都表明草屋的主人是那么熱心,想得那么細致周到,應有盡有,讓過路人“對小茅房的主人有說不盡的感激”。

3、文章如何描寫我們在小茅屋吃飯休息的情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點撥:“溫暖的火、噴香的米飯和滾熱的洗腳水,把我們身上的疲勞、饑餓都攆走了。我們躺在軟軟的干草鋪上,對小茅屋的主人有說不盡的感激。”這樣寫突出了在深山中小茅屋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幫助,和我們無比的感激之情。為猜想茅屋的主人做鋪墊。

4、課文中的這些人為小茅屋作了些什么?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快速閱讀課文,填寫下面表格。

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目的做好事的時間

我和老余給房頂加草,挖排水溝向哈尼小姑娘學習現在

瑤族老人送糧食,給房頂加草,挖排水溝盡力補上,方便,向哈尼小姑娘學習現在

一群姑娘照料小屋向解放軍和姐學習,接姐姐的班前幾年,姐姐出嫁后

解放軍砍樹割草蓋小屋向雷鋒學習,方便過路人十多年前

梨花照料小屋她要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來幫助過路人。解放軍蓋小屋后

5、說一下到底誰是小茅屋的主人?為什么?

點撥:“我”和老余、瑤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軍戰士、梨花等小茅屋的建造者及所有的照料者都是主人,因為他們都有著一顆為人民服務、方便過路人的雷鋒精神,他們都為小茅屋做出過貢獻,使小茅屋長期為大家服務。

6、課文有幾處描寫梨花的語句?這些描寫起什么作用?

點撥:

(1)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里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實寫,以自然環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讀者帶進優美的意境之中。)

(2)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還看見一個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虛寫,以自然美襯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與人物梨花相映生輝。)

(3)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引用詩句,是梨花寓意雙關,點明文章的主題。贊揚世代相傳的雷鋒精神。以花寫人,以花映人,寫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達了對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的贊美之情。)

六、合作交流,探究文章寫法

1、課文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的問題寫了哪兩次誤會和三個懸念?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點撥:

第一個懸念是,“我們”正焦急時發現小茅屋,卻沒有人,沒有燈。“我們”發生了疑問: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個懸念是,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卻說“我不是主人”,到底誰是主人呢?第三個懸念是,當“我們”要感謝哈尼族小姑娘時,她說:“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解放軍為什么蓋房子呢?

第一次誤會是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時,他說不是。第二次誤會是“我們”和瑤族老人認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作用:這樣寫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2、找出本文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本文是什么記敘順序?這種順序有什么作用?

點撥:記敘的順序有哪些?

順敘:按照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就是順敘。作用:能使文章的層次同事件發展的過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記敘得有頭有尾,脈絡清晰。

倒敘: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作用:能造成懸念,增強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勝。

插敘: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內容,然后再接著敘述原來的內容。作用:對中心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

補敘:也叫追敘,是行文中用三兩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邊說的人或事作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達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

本文表示時間的詞語:

暮色夕陽西下一彎新月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上個月幾年前十多年前

課文描寫的順序:“我”和老余發現小茅屋--瑤族老人為小屋送米--“我們”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說十多年前解放軍路過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事件發生的順序:十多年前解放軍路過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繼續照料小茅屋--瑤族老人借住--“我們”路過這里住宿,瑤族老人送大米,一起修葺了小茅屋。

總結:從全文看,文章采用的記敘順序是順敘,而中間又巧妙的穿插了一些故事,使文章曲折有致,構思頗具匠心。

3、課文為什么用“驛路梨花”作標題?并引用陸游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為結尾?

點撥:“梨花”一語雙關,既是自然界的梨花,也是梨花姑娘,還是雷鋒精神的象征。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靈美,巧妙地聯系在一起,達到了和諧的統一,自然而深刻地表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結尾“驛路梨花處處開”,作者在這里以花喻人,喻示雷鋒精神就像潔白的梨花,在祖國大地處處開放,照應題目和開頭,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七、聯系實際,發揚梨花精神

同學們,這篇小說所寫的樸實民風是否讓你感動?讀完后,你對“公德”這個概念有什么想法?聯系現實,和班上的同學討論這個話題。

點撥:這篇小說所寫的樸實民風讓人感動,偏遠的山區,雷鋒精神得到發揚光大,人人為人民服務,就像那美麗的梨花處處開放,表現出我們社會良好的社會公德。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將雷鋒精神得到發揚光大,為人民服務。

八、課堂小結

同學們,梨花是潔白的,給人以純潔的感受,梨花姑娘也是美的,所有為小茅屋的存在做過貢獻的人都是美的,因為他們身上閃耀著雷鋒精神。這篇文章讓我們看到雷鋒精神在祖國的邊疆生根、開花,我們的人民群眾已經表現出良好的社會公德。相信,只有我們不忘初心,將雷鋒精神謹記心頭,我們的未來一定是“驛路梨花處處開”。

九、布置作業

1、運用本文設置懸念、誤會的手法寫一件事。

2、課外背誦有關梨花的詩句。

板書設計:

驛路梨花

彭荊風

這是誰的房子?(懸念)

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誤會)梨花

主人家到底是誰?(懸念)雷鋒精神

哈尼小姑娘是主人。(誤會)

解放軍為什么要蓋小茅屋?(懸念)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3

教學目標:

1、閱讀《春姐姐》認識“去、綠、魚、曲”四個字。

2、學習韻母ü,掌握其字形、讀音,會讀帶四聲的u。

3、繼續練習四聲的讀法。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和ü的四聲

教學難點:ü的四聲讀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誰能用一兩句話來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二、學兒歌認生字

1、師:同學們描繪的春天可真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兒歌《春姐姐》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愛學習已經認識好多字了,看看這首兒歌中哪些字是你認識的,試著讀讀。

學生試讀指名讀師領讀齊讀指名讀

2、師: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聰明,有五個生字寶寶很想和你們交朋友,它們是誰呢?讓我們掌握歡迎它們。(課件出示生字)

試讀、指名讀齊讀,打亂順序讀開火車讀

3、試用生字說一個詞或一個句子。

三、中間休息、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

在同學們表現這么好,老師要獎勵你們休息一會兒,來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你可以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兒,也可以跟著拍手,還可以到臺上來跳舞。

放音樂,學生自由休息。

四、學習韻母u

這首歌真好聽,聽完了歌,剛才認識的生字還記得嗎?

齊讀生字,慢讀體會發音時的嘴形

師講解:這四個字發音時嘴形是一樣,這和它們的'拼音都有很大的關系,仔細觀察這四個字的拼音,你有什么發現?q后面也是ü,但ü碰到j、q、x,上面的兩點就要被去掉了,但它的發音還是ü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新韻母ü

師示范讀ü

講解雙唇成扁圓形,舌尖向前抵下齒背

齊讀指名讀

師:四個小聲調也趕來了,這樣u就能唱出好聽的歌,來試一試。

試讀齊讀指名讀隨機讀開火車讀

使學生充分掌握ü的四種聲調的讀法。

五、通過游戲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同學們讀得真好

誰如果能摘下神奇智慧果就會變得聰明無比,想不想來試試?注意你只有大聲喊出智慧果的名字,才能把它摘下來,我們一起幫他喊吧!

指名玩游戲

(出示智慧樹,指學生到前面先讀后摘,其他同學跟著讀)。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4

【教材分析】

文章記述了作者參加悼念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貫穿其中的是作者強烈的愛恨和嚴肅的思考,通過對被_的孩子們的深深同情,反襯出法西斯滅絕人性的強盜本質,使人們不禁產生一個和作者同樣的愿望,“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_了,人類渴望和平。”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對戰爭歷史也有一定了解。學習本課只要注重引導、點撥,可以通過自主學習,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不要戰爭和_,要和平”的主題。

2、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3、珍視幸福生活,防止悲劇重演。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中心,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的主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_導入,積蓄情感

在進入課文之前,請同學們先看一個電影片斷。

點擊課件:《南京_》影片片斷剪輯。

老師提問:這是故事片《南京_》中的幾個片斷,同學們,你們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看到這個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師歸納總結:沉重

恐怖

殘忍

是啊,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人看到這一場面無一不會感到悲痛,慘烈。這個痛苦不僅是中國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戰中,面對這樣_的人,又何止千萬。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麗小城克拉庫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毀滅性的殘酷殺戮。一天之間,納粹就殺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個孩子。法國的哲學家薩特在參觀這個遺址后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點擊課件:薩特的話。)薩特著重用“沉重記憶,美麗的記憶”表達自己的觀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聶華苓在南斯拉夫參加悼念活動后,寫下了《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今天,我們就跟著華裔作家聶華苓去重溫那沉重而美麗的記憶。

二、自由朗讀,把握文章內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是墳地所見所聞;第二部分是記述各種演出記念活動;第三部分是記錄作家座談會;第四部分是摘錄遺言。全文的順序是回顧歷史,面對現實,呼喚和平。

2、這些記錄中,薩特為什么說他的記憶既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你們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記憶,哪些是美麗的記憶嗎?同學們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推舉一個同學代表小組發言。

沉重的記憶:

1941年10月21日300個孩子被納粹集體殘殺。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的班級……最后一聲呼喚親愛的的爸爸媽媽的地方他們殺孩子,還殺老師,也有牧師、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他們在臨死前幾分鐘,在小紙片上,或在身份證上,給親人寫下的最后幾個字。

300個孩子發出最后一聲呼喚:“親愛的爸爸媽媽!”

美麗的記憶:

有一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說:“開槍吧!我給孩子們上最后一課!”所謂“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這位老師是有民族氣節的,他毫不畏懼,大義凜然,表現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課文第四部分的遺言,表現了無辜的平民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仍然懷著強烈的愛向生者吐露心聲和愿望,沒有向劊子手乞憐。還有一位工人要“孩子們為父親報仇”。表現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也是美麗的記憶。

老師總結:一天之內,七千人慘遭法西斯強盜的_,這個記憶是“沉重”的;但是,面對法西斯的_,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不論是那位面對槍口的威脅仍然堅持給孩子們上最后一課的老師,還是那些在生命即將被殘酷剝奪之際仍不忘表達對親人的愛的人們,都表現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是令人崇敬的,著是美的,所以說“這是個美麗的記憶”。

3、對于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態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誠懺悔,日本作家進行自私的狡辯。明赫白反省本國的侵略罪行,認識深刻,真誠地進行懺悔。半個世紀前的罪行是納粹犯下的,明赫白沒有責任,但他卻代上一代受過,所以人們寬恕他,尊敬他。作者對日本作家充滿了鄙棄的感_彩。這位日本作家還能承認南京_的事實,而日本右翼分子還在鼓吹軍國主義,這是值得警惕的。作者不稱之為作家,而稱之為日本人,安格爾對戰爭進行了客觀地評價,并給予了駁斥。寫許多人與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對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國作家對日本作家發言的否定。(引用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紀念館長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賴,不承認當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認南京_、不承認曾經在中國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認有過隨軍_。他們恬不知恥地說,他們是“進入”而不是侵略。然而,抗日戰爭勝利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東北陸續發現大批昔日遺留的化學武器的事例進行對比。)提醒人們不能忽視至今有人不愿正視歷史,仍為侵略辯護,這潛伏著新的危險。

4、本文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_了。正確認識歷史,消滅戰爭,保衛和平。課文中寫有很多人每年來紀念,說明他們沒有忘記歷史。在37頁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那個日本人只記得自己的痛苦,卻忘記帶給別人的痛苦,這就是忘記歷史,這是自私的。中國人在這里提到南京_,并不是要報仇,而是讓子孫明白和平來之不易,讓日本人的內心感到無地自容。

三、品味語言

1、“凄風。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連用四個句號,起到了什么表達效果?這里僅僅是在描寫天氣嗎?

連用四個短句,使每個字都限度的發揮出表意功能。這里不僅寫天氣,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氣氛,使人感受到無限悲哀的氛圍。

2、“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詞強調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全是”一詞包含了作者對被殘殺者的深切同情和對法西斯強盜的憤怒控訴。

3、你怎樣理解“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一句?

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特別是兩位幸存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在人們眼前,在凄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和現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這里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47年前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劣,要消滅劣等種族,這又是何等的荒謬。

4、聯系上下文說說“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的含義。

作者強調的是不能忘記歷史,因為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才能保證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_。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詩句包含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些詩句歌唱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悅”。

他們還年幼,還在小學念書,他們的生命才起步,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他們正努力學習,向往將來“在陽光下奔跑”,創造人生的業績。他們在愛的陽光下成長,絲毫沒有意識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脅,歌唱孩子的可愛和希望,正是對納粹強盜的控訴。

6、世世代代“人”的聲音一句,為什么給“人”字加了引號?

強調人的價值,人的生命價值。

7、六十幾位作家在一起討論,發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記了三四個人的發言,為什么特別記下西德作家與日本人的發言?

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要消滅戰爭,保衛和平,前提是正確認識歷史,西德作家的態度是那樣誠懇,他把自己與整個民族看作一個整體,表達了整個民族的反省,這樣的態度贏得人們的寬容和尊重,那個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勢力相比,還算好的,他還承認南京_是事實,但他總想為日本軍國主義開脫罪責,安個爾的三個問題尖銳地指出了那個日本人狡辯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稱他為作家,而稱他為“日本人”,表達了對他的鄙棄。作家寫許多人過去與西德作家握手。無形中表明各國作家對那個日本人的反感。

8、課文為什么以“親愛的爸爸媽媽”為題?

在我們生活中,伴隨孩子“親愛的爸爸媽媽”的秩嫩的呼喚而來的,常常是充滿愛意的笑臉和親切的呼喚,但在這篇文章中,伴隨著這聲呼喚的卻是滅絕人性的槍聲。用“親愛的爸爸媽媽”為題,通過孩子們撕心裂肺的呼喊,寫出了_的野蠻_,揭露了非正義戰爭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和平與幸福的向往,同時也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

四、總結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再現了法西斯的殘酷,贊揚了塞爾維亞民族的英勇。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還有很多的地方銷煙彌漫。母親們痛苦的眼淚,孩子們驚恐的哭叫,那一雙雙流露著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們呼喊:不要戰爭,保衛和平。同學們,希望我們都是和平的維護者,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5

教學目的:

1、閱讀課文,通過聯想和想像解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探究并理解文中“大海”與“山”的象征意義。

3、學習朗讀技巧,能正確處理重音和停頓,并能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抓住“只要翻過……看見大海”一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

2、想像文章描寫了怎樣的一組畫面?跟同學相互交流一下。

想像這組畫面時要注意少年當時所面臨的情境:一是他走在青草濕氣籠罩的崎嶇山道上;二是他已經非常疲憊了,呼呼地喘著粗氣,臉上、背上滾滿了汗珠,可他面臨的依然是不見終點的長長的山道;三是海鷗的出現,給了少年以信心、勇氣和希然,使得他繼續沿著山道緩緩爬去……

3、與同桌討論一下這組畫面是通過哪句話連接起來的?這句話的作用如何?

明確: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了六次,從立意上看,它表現了文章的主旨——只要滿懷堅定不移的信念,就能戰勝困難與自我,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從結構上看,它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從刻畫人物上看,它表現了少年堅定執著的性格。從語言表達上看,它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格,一唱三嘆,蕩氣回腸。

學生自由討論,不要求學生完整地答出每一點,只要能通過集體的智慧總結出以上幾點即可。

學情預測:這句話對于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學生恐怕難以想到,需要教師相機提示點撥。

二、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全班分為若干小組,小組內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如下問題:

①“大海”、“山巒”、“海鷗”具有怎樣深刻的含義?

②我們每人的心中也有這樣的大海嗎?我們該如何去尋找我們自己心中的大海?

2、小組討論,推薦代表,全班交流。

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究“大海”、“山巒”、“海鷗”的象征意義。學生通過討論應明確:濤聲回蕩的大海已不是自兢界中的海洋,而是一種理想的象征;連綿起伏的山巒也不是自然界的山脈,而是通往理想的一道道壕溝,一個個關卡;而“海鷗”也不是自然界的小鳥,而是希望的使者,幸福的向導。

第二個問題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經歷去思考文章的象征意義,使學生的思維由文本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去,用從文本中獲得的啟示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學情預測:學生可能會圍繞“考上好學校”、“成為名人”、“將來有一份好職業”、“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等方面來談,教師不宜隨便否定學生的答案,應引導學生思考:一個人只要有著遠大的理想,有堅定的信念,就能克服千難萬險,戰勝彷徨與動搖,堅持不懈地攀登通往理想世界的高峰。

第二課時

三、精讀課文,訓練朗讀

1、教師范讀或播放課文錄音。

2、教師指導學生學會設計朗讀方案。

3、學生結合練習二和練習三,自己設計朗讀方案。

小組內可分工合作,一人設計幾段,完成對全篇課文的朗讀設計。

4、根據各自設計的朗讀方案,小組內朗讀。

讀的同時,互評互改,推選讀得最好的同學準備參加全班的朗讀評比。

四.朗讀課文,選評最佳。

1、由各小組推薦代表進行朗讀。

2、師生共同評議,評出朗讀效果最好的同學,進行表揚。

3、全班朗讀,要求準確流暢、有感情。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四,進行拓展與比較閱讀。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6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對比、比較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一組“荷塘風光”圖片。師:欣賞完這一組如詩如畫的荷花圖片,老師的腦海里浮現出一首古詩,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詩人楊萬里,同學們一定也知道,告訴老師,是哪首詩?(生齊答《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詩歌視頻,學生隨錄音齊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師:那么那位同學告訴我,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節(西湖,夏天)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做兩件事:1.認真聽讀,以字詞,句讀,情感三方面為評判標準,點評朗讀;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總體特點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對夏天的情感態度

三.研讀課文

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內容,下面,我們一起走進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概括北方夏天的特點的?

1.齊讀第一自然段,多媒體顯示問題:

?第一自然段中哪幾個詞寫出了夏天的特點?

?從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緊張,熱烈,急促(板書)

?總領全文。由此,分析文章結構是總——分——總。

2.指明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多媒體顯示問題:

?本段選擇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節性的自然景觀?

?第二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來的?還是有個過程?請找出相關的詞語。

?學生回答:草,樹,蟬,陽光,遠處的山,天上的云,麥浪。

?出示相對應自然景物圖片,讓學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節性的景物

?師引導學生研讀本段寫法(對比手法,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3.朗讀第三自然段,多媒體顯示問題:

第二自然段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出了夏天緩緩而來的過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繪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組農作物圖片:高粱——赤紅,玉米——金黃。讓學生對夏天的色彩有直觀的感覺。

?師引導學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讀本段寫法(對比手法,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4.朗讀第四自然段(要求讀出“緊張急促”的感覺)多媒體顯示問題:

?第二、三自然段寫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還應該有人的活動,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派農忙景象。想一想,他們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收割麥子,為秋苗澆水,追肥。

?師引導學生研讀本段寫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復等修辭手法)

5.在作者筆下,夏天是如此的熱烈、緊張、急促,那么作者對夏天是什么樣的感情呢?請看第五段。試分析寫法。

熱愛,贊美

對比,欲揚先抑手法

師:贊美夏天,其實是在贊美夏天里辛苦勞作的人們。記得小時候學過一首古詩,描繪的是烈日當空的正午時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地勞作……同學們,告訴老師,是哪一首詩(李紳《憫農》),學生齊背,感受農民的辛勞,對農民的尊重。

四.比較閱讀: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閑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閑自在的閑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贊美,和對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_的火熱生活的向往。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

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

要求:1.注意寫景方法2.體味作者感情

七.板書設計:

夏感

?緊張急促熱烈

?自然景物普通勞動者

?熱愛贊美

?向往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7

1.《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語文的第一課。該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詩文。

2.《春》是一篇語言優美的精美散文,適宜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春天的美妙境界,從而受到感染和陶冶。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突出的特點,要通過朗讀和揣摩、研討來領會。

學情分析:

1.對于課文中所描寫的春天的景象,農村學生易于理解,這是學習這一課的優勢。

2.由于部分學生有厭學情緒,參與課堂學習不夠積極主動,疏于動腦,這是學習本文寫景抒情方法,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障礙。

教學目標:

1.仔細品味文中的精妙語句,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2.學習本文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點,生動地寫景抒情的方法。

3.體會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體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抓住特征,生動地寫景抒情的方法。

2.體會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課文是怎樣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教學方法:

在讀讀、講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討。

課時安排:

2個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2.反復朗讀,整體感知和把握課文的內容和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連續學習了關于生命和人生的兩個單元的課文,學過之后,讓我們得到了種種的啟發。接下來要學習的第三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詩文,這些詩文語言優美,為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展現了色彩斑的大自然畫卷。第11課《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只要我們多朗讀幾遍,就一定能進入春天那美妙的境界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簡介朱自清。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要求:①.注意朗讀的語調、語速和情感;②.注意標注生字詞。

范讀后提出以下幾個字:嫩(注意和“漱”、“嗽”、“喇”的區別)、

醞釀、蓑、(抖)擻、(黃)暈、(發)酵

2.學生練習朗讀。

3.指定2~3名學生在班里接讀課文。

要求:其他學生聽讀思考各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三.整體把握。

1.研討各自然段所寫內容,從而明確課文結構。

2.小結探究經驗。

探究課文,必須基于認真閱讀的基礎上,仔細思考;歸納段的內容,

必須著眼整體,重重點而舍其次,提綱挈領。

1.反復朗讀課文,試背誦;并把“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抄一遍。

2.思考:“研討與練習”二。

板書設計:

春朱自清

1段:盼春第一部分:總領全篇,開啟下文

2段:總括輪廓

3段:春草圖(草報春)

4段:春花圖(花爭春)

5春:春風圖(風唱春)第二部分:繪春(總分)

6段:春雨圖(雨潤春)

7段:迎春圖(人迎春)

8-}10段:頌春第三部分:總收全文,感情升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味課文的語言美、景物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鞏固。

1.一名學生讀“讀一讀,寫一寫”詞語。

2.一名學生朗讀課文。

二.研討新課。

1.同學們,課文從多個角度為我們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你能用一種鑒賞的眼光來說說從課文中發現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嗎?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任選一個角度來說:

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

我最喜歡的一種聲音

我最喜歡的一種氣息

我最喜歡的一種氣氛

我最喜歡的一種感覺

2.同學們,評一評作者的表達,是我們品味課文的寫作特色和表達手法的有效途徑。你可以從以下任何一個角度來說一說:

我認為最妙的詞語

我認為最美的句式

我認為最妙的修辭

我認為最細致的觀察

我認為最清楚的層次

我認為描寫角度最豐富的段落

3.通過同學們的品評,我們已經知道,作者的表達和他所描寫的春天的景象一樣美好。請同學們張開想像的翅膀,創造性地、補白地描繪一下春山、春水、春日的美好,供大家欣賞(口頭表達):

春山

春水

春日

4.在對同學們的補白描繪點評之后,提出:文中寫到了春天里的人,他們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有詩意地表達:

草地上的人

花下的人

風中的人

雨里的人

戶外的人

5.同學們,這所有徜徉在春天里的人給你的整體感覺是怎樣的?能概括地說說嗎?

春天里的人是……的。

6.其實,當我們在春天里“飛翔”的時候,只要你用心傾聽,你會發現大自然會對我們輕聲地說話,告訴老師,你們聽到了什么?

春草告訴我

春花告訴我

春風告訴我

春雨告訴我

泥土告訴我

柳條告訴我

三.課堂小結。

《春》這篇課文,以生花妙筆,表現了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氣息、春天的聲響,不愧為寫景的名篇。課文的精美之處主要體現在:①.語言精美,準確生動,樸實鮮活,意味雋永。取得這樣的效果,主要依賴于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辭手法,再者就是動詞的準確選用、句式的多樣變化、口語的穿插等。②.結構嚴謹精美:總寫-分寫-總寫。再:文章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于擬人,結于擬人,構思布局、修辭潤色,可謂頗具匠心。

四.鞏固、釋疑。

學生各自讀一遍課文,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五.布置作業。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整理“研討與練習”二、三題。

板書設計:

春朱自清

寫作特色:①.比喻、擬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辭手法。

②.動詞的準確選用、句式的多樣變化、口語的穿插。

③.總寫-分寫-總寫。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8

世說新語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

教學工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1.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導人

3.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4.誦讀課文教師教讀

5.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6.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

7.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②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第二課時

一、《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二、《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作業

①完成課后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9

《爸爸的花兒落了》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

課前準備

學生:1、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2、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許感受到父愛的事件很多,準備好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

1、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

2、有條件的,可提前為學生播放影碟《城南舊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1、導入

(1)可以用深情的語言為學生講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買楠"的片斷,以創設情境。

(2)也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親教兒子一步步脫險的經歷導人。

(3)還可用以下話語導人:

人生在世,人們夸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夸贊。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親的父親吧!

2、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利用多媒體課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大屏幕技影出示問題組:

a.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b."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c.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a.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7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b.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c.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研讀與賞析(上)

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0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新課

1、有一部電影叫《未來水世界》,主要情節是陸地被海水淹沒后人們為尋找陸地而展開的斗爭。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對陸地的向往。是啊,面對生我們養我們的故土,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

然而,九一八事變之后,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祖國東北大地的時候,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家園。試想,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思?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東北同胞當時的心情。

2、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說說自己的感受,創設情境。

三、配樂范讀,學生朗讀

1、(要求)

a.感受作者所蘊涵的情感

b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c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

2、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念、贊美、憂傷、憤怒等)

3、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要求:流暢、準確、并盡量讀出剛才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師正音并進行肯定評價。

四、自主研讀與賞析

1、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及了解的東北信息,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后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為主題的圖片。借此進一步把握作者對故土的激情所產生的基礎,同時為自主學習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與氣氛。

2,教師拋出兩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與熱情: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3,學生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明確:

A、運用大量富于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B、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沖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涌著血液一樣”;在春天,……多么豐饒”等句子。)

C、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著情感的&39;越趨激蕩,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4。在研讀賞析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運用朗讀的技巧來表達自己對課文情感的把握。

五、探究與反思

1、教師拋出一個問題;課文總共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

2、學生小組充分探討交流后,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引導:

結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最后在直接抒情。

內容上的相同點:都有對故鄉的回憶和描述。(第一段:“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第而段:“在故鄉的土地上,……多么豐饒”。)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__教師引導:所選景物各有什么特點?為何選取不同景物?

__學生討論明確:前者選取東北所特有的物產,并采用景物的疊加,是為了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贊美和深情懷念,應用排比,則加強了對讀者的情感沖擊力。

后者選取了春,秋兩季的景物,同樣表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但沒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沒有前者來得。它也表達可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懷念,但懷念中卻暗含著憂傷與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強烈的噴發,面對土地發出自己堅強的誓言。

3、學生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質疑研討。

4、學生反思本課的學習過程以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六、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你的家鄉留給你這樣的印象?寫一篇隨筆,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表達你對它的情感。

板書設計: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1

開場白:同學們,大家好,在火熱的八月看到火熱的你們,我由衷感到高興和激動。今天是新學期第一節課,我有個習慣,第一節課我喜歡隨意聊聊。我想,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我這個新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那我就先自報家門了。一:自我介紹(略)

二:澄清語文的概念

提問:同學們,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語文知識了,那門大家誰能說說,語文是什么,語文到底要學習什么?

流行的幾種說法:

1.語言和文學

2.聽說讀寫

3.葉圣陶:口語和書面語

高中語文學習的&39;主要任務: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具備初步的文學欣賞能力和寫作能力。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應試教育體制下,同學們還要掌握好應試的技能。

三:如何學好語文

古人講人的修為時,主張“仁義禮智信”,我這個話題,可以用“緣趣意信方”來概括。

緣.中國有句俗話“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緣分的巧妙和難得。通常,人們喜歡用蠟燭來比喻教師,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古詩有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對教師職業的贊美,而我更喜歡把教師職業比成撐船的水手,三年一調頭,送走一批學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師,學生,水手,渡客,這就是緣分。這就是老師今天講的第一方面:惜緣。〔接下來和學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同學們應該主動去體驗和發掘語文的樂趣。這里我隨便談談。

意。指學習語文的意義。作為基礎語言工具,掌握好語文這門工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首先是交際需要語文,更重要的是語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指學好語文的信念。(略)

方。指學好語文的方法。首先,我要求同學們有民主的觀念。在我的課堂上,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是地位是平等的,對于學習上的問題,我們共同探討。要敢于發言,說出你的理解。其次,大家要有鉆研精神。

四、具體要求:

(一)、我們的目的爭取做“五一居士”

(1)一手好字

(2)一張能言會道的嘴

(3)一肚子名篇佳作

(4)一筆好文章

(5)一顆永遠純真善良的心

(二)、我們的行囊: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2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投影顯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4-5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后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4-5段。

2、指名譯講:后進生先譯講,發現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并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學習描寫方法)。

(一)先學。

1、師:同學們,到現在為止都能把全文正確地翻譯了。那我們現在又來繼續自學,請看自學指導(投影顯示),同學們,看全文并思考為了寫口技藝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動地描寫的?6分鐘后比一比看誰回答得最好。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指名學生回答。

2、其他學生補充、更正。

3、教師則邊聽學生的回答邊適時、引導并板書。

五、當堂訓練: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誦課文第4-5段。

2、學生自背,發現不熟的地方,反復讀,準備抽背。

3、學生齊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3

【教學目標】

1、識記和理解:生字詞,會讀會寫,能在句中理解包括注解的意思,能在課外遷移運用。記住散文文體特點,會辨認。背誦全文。理解比喻這種修辭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2、分析和欣賞:能借助想象,讀懂春天圖畫,品味春天之美,美在哪里。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理清課文脈絡。順利發表自己的欣賞結果。

3、情感和價值觀:熱愛自然,感受自然,效法自然,正確處理“自我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字詞、修辭、文體和課文的識記理解和運用。展開想象,感受春天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欣賞評價春天之美,順暢表達閱讀的體會。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1、布置預習:查字典正音,搜集春詩,誦讀課文兩遍,理清課文思路。

2、導入:交流春詩,口頭說說春天印象,說說《春》這一課寫了一個怎樣的春天。

3、學生個別朗讀:其他同學邊聽讀,邊用線段在句中畫出課后的生字詞,畫出運用比喻的句子。等學生讀完,教師糾錯讀音,朗讀過程不打擾。

4、理清課文脈絡,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課文寫了三個部分,即盼春——繪春——贊春

5、反復誦讀課文多遍,借助聯想和想象品味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要求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句子中具體標出語句中的重音和停連,教師要起示范作用。

6、布置作業:(1)抄寫課后生字詞和課下注釋各兩遍,邊抄邊記。(2)抄寫運用比喻的句子各一遍,邊抄邊理解作用。(3)背誦課文1—4段。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檢查作業,明確要求。不符要求的,老師課后找他們談話。

二、教讀課文:按“總—分—總”的順序進行。

(一)初步感知課文:

1、思考完成課后練習一:本文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寫了那幾幅圖畫,你最喜歡哪一幅圖畫,說說你的理由。

2、思考完成課后練習二:說說自己朗讀和默讀后的體會,有什么韻味?是什么感覺?請舉例說明。

3、課文的思路:暗示春天的腳步近了,——描繪五幅春景圖,——三個比喻點明春天的特點。

(二)深入解讀課文:

1、課文的開頭:作者怎樣盼春?運用反復和擬人,寫出迫切渴望春天的心情。(解答完成練習四的第一題)

2、課文的主體:作者如何寫小草、野花和春雨的?運用什么詞語、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結合完成課后練習)

3、理解文末贊春的句子(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三),鼓勵學生實現有創意的說出贊春的句子。

4、難點突破:課文的所有比喻句分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合具體語句分別談一談。文中的比喻句有這些……

5、小測1—4段默寫。

(三)課堂背誦6—結束的語段,下節課默寫。

三、課外作業:1、老師發給學生春天的詩和散文,要求學生記誦,做摘抄。2、完成本課的校本作業。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4

《散步》教案

教師寄語:

1、自信從大聲說話開始。

2、機會是均等的,但常常是有限的。

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感悟本文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3、領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寫字:fēnqí()xìnfú()chāisàn()霎()時

水波粼粼()熬()過嫩()芽

2、解釋詞語:各得其所熬委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課文。(提示:全文的表現應該是一種輕松溫暖的氣氛,平常事現真情。注意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和語氣的把握)讀后思考:

⑴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⑵課文寫了哪些人?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學生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溫情提示:先自主思考,再小組合作)

(1)在面對分歧時,我的決定是什么?“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為什么這樣說?

(2)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談談你的理解。

四、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學法點撥: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如生動的景物描寫;感人的精神;貼切的修辭;特色的句式;含義深刻的語句;精當的用詞……舉例: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五、拓展延伸從下列內容中選一個進行說話練習:

1、也許同學們都有一個像莫懷戚一樣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著深情的愛,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事,讓你的同學與你一起分享吧!

2、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達標檢測

孝心無價畢淑敏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后,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游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后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遠無法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卻永遠無法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1、作者對無視家庭困境,一心追求高學歷的“苦孩”;不顧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游子”;赤誠忠厚,打算功成名就再“從容盡孝”的孩子;各持什么態度?

2、就“盡孝”而言,作者的主張是什么?

3、時下有些孩子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稍不如意還要發點小脾氣。其實擁有父母之愛,應該常懷感恩之心。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你打算用什么具體行動來報答父母,力盡孝心?

課下作業、親情再現——感受“美”

請大家打開記憶的大門,寫一寫你經歷過的難以忘懷的親情故事。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5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

2、揣摩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深層含義、表達作用。

3、體會詠物記敘文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課文中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領悟文章的主題,理解作者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指導初讀

1、帶領學生認識石榴,觀察講臺上的一盆石榴。

2、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石榴。

3、帶領學生.總結石榴的特點。

4、指導學生分析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課文

1、帶領學生品味描寫石榴的句子。

2、帶領學生閱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作者為什么將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臟”。

三、深入探究,體會感情

1、給學生發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結合背景組織學生討論:在石榴眾多的特點中,作者為什么偏偏選它在五月開花這一特點來寫?

3、帶領學生閱讀全文,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課小結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懷,通過對石榴的具體生動的描繪,歌頌真善美,贊揚了不怕威壓、堅貞剛勇、奮發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時也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第二課時

一、輻射閱讀,體會寄情于景的寫法

1、帶領學生閱讀《白楊禮贊》片段。

2、帶領學生閱讀《荔枝蜜》片段。

二、.寫作練習

指導學生觀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寫其特征,同時練習“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寫法。

三、本課小結

要寫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學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2、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文章理解上的疑難,培養學生問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段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提到“美女蛇”的故事,這故事是誰講的?保姆阿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就是寫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有什么關系呢?在少年魯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

二、疏通生字詞,給加點字注音。

憎惡zēngwù絮說xù惶急huáng煩瑣suǒ駭hài擄去lǔ

疚瘡疤jiǔchuāngbā詰問jié懼憚dàn渴慕mù疏懶shū

霹靂pīlì震悚sǒng粗拙zhuō孤孀shuāng

三、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文章寫了阿長哪些事情?重點寫哪些事情?依課文記敘順序列出。

2、依次領會并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的阿長的形象特征,再總結歸納阿長的形象,體會這樣寫真人實事的好處。

3、依照事件的次序劃出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法?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四、小組代表發言交流,教師歸納。

明確:

1、從記敘事件的篇幅的&39;長短、情節的具體及表達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點。

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睡覺擺大字/懂得許多規矩如元旦吃福橘,還教給我很多道理/給我講長毛的故事/給我買來《山海經》。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2、“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態――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細節描寫――不拘小節。活畫出她的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將福橘“塞在我嘴里”,雖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教給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我的關心愛護。

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與淳樸。

寫到買《山海經》時,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來寫,作者只是隨意地告訴阿長《山海經》的事,她卻真的買了回來,而令作者對她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的關心、愛護。而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她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及后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作者這樣寫阿長,“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且這樣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摻雜,沙里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美的光輝,將阿長這個人物寫得更加真實感人。因此本文是寫真人實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作者對她的“喜歡切切察察”和“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是“實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討厭”的。對她的煩瑣的規矩和很多道理也覺得“非常麻煩”;而后對她講的“長毛故事”卻產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愛的心意,因為“這種敬意”,后來竟“淡薄起來”,甚至“完全消失”。最后她買來《山海經》時,作者產生了“新的敬意”,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愛,才是發自內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為作者說: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這樣才有作者后來的真摯的感激、懷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發出一聲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后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五、布置作業。

閱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讀音和意義,領會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在反復朗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及對珍貴自然遺產的欣賞、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語文真是一座包羅萬象的藝術殿堂,走進這座殿堂,我們去欣賞過古樸的趙州橋,參現過宏偉的故宮,游覽過如畫的蘇州園林,真是美不勝收。曾經有外國朋友問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中國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在哪?”他脫口而出——三峽。為什么三峽在余秋雨的眼中會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同學們,你們也想去山峽游覽一番嗎?現在就開始我們的三峽之旅吧!

二、整體感知:

1、聽解說詞,欣賞三峽風光,感受美。

2、談論觀感,說說三峽

3、了解作者及《水經注》

三、第一步:朗讀——讀準字音,朗讀指導;

提示:讀好文言文關鍵要把字音讀對,把停頓讀對。

1、讀出下列字的正確讀音

闕(que)處疊嶂(zhàng)乘奔御(yù)風

曦(xī)月屬(zhǔ)引素湍(tuān)綠潭

襄(xiāng)陵絕巘(yǎn)林寒澗(jiàn)肅

沿溯(sù)長嘯(xiào)飛漱(shù)其間

2、根據文意標出停頓

a、自三峽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c、至于夏水襄陵

d、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e、其間千二百里

f、雖乘奔御風

g、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h、絕巘多生怪柏

3、自讀課文,在書上劃出標記。

4、檢查一人朗讀,全班共同點評。

5、學生欣賞解朗讀視頻,感受美,學習朗讀技巧。

四、第二步:解讀——準確翻譯,理解內容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先由各組學生討論解決,再由老師于疑難處點撥,疏通文意。

1、釋新詞。

2、譯美句。學生自讀自譯,將疑難處做好標記。

3、小組交流合作釋疑。

4、集中展示,分組對譯,自主評價,教師點拔。

五、鞏固。

1、試背課文。

2、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譯一譯:

1、略無闕處(毫無)

2、重巖疊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3、夏水襄陵(漫上)

4、不見曦月(陽光)

5、或王命急宣(有時)

6、雖乘奔御風(這里指飛奔的馬)

7、不以疾也(認為,覺得)

8、絕周讞多生怪柏(險峻的山崖或山峰)

9、素湍綠潭(急流的水)

10、飛漱其間(沖刷)

11、良多趣味(很)

12、屬引凄異(連續;延長)

13、沿溯阻絕(順流而下;逆流而上)

14、林寒澗肅(寂靜)

二、第三步:研讀——質疑探究,提煉主題。

1、思考:作者主要描繪了三峽的什么景物?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2、質疑:

a、本文為何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順序寫景,而要先寫夏景呢?

(夏季江水最盛,所以先寫“夏水”。(按水勢的漲落而安排寫景順序)。夏天江水暴漲,春冬江水平靜,秋天水枯谷空,順次而下,入情入理。)

b、三峽風光壯麗雄奇,但為什么要寫“猿鳴三聲淚沾裳”。

視頻提示、資料提示:“西陵灘如竹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三峽千古不夜航”

開放解答(展現三峽多樣性的美)

3、自讀課文,在書上劃出標記。

4、檢查一人朗讀,全班共同點評。

三、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美點尋蹤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美景,品味美文吧!

用“(描述景物)讓我不禁想到了(填寫原文),三峽的(景物)真(特征)”的

方式品你看到的美景。

四、第五步:延讀——拓展視野,延伸練筆。

1、鏈接:讀和三峽有關的詩詞,擴大視野

峨嵋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落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送友人歸荊楚【唐】許渾

調瑟勸離酒,苦諳荊楚門。竹斑悲帝女,草綠怨王孫。

潮落九疑迥,雨連三峽昏。同來不同去,迢遞更傷魂。

上三峽【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送人歸蜀【張祜】

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過幾夜猿。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巖千仞漲波痕。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

2、聯想找出下面詩詞和本文的聯系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水調歌頭游泳》―毛爺爺

更立西灑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3、寫你也想寫一寫你神游三峽后的觀感嗎!

激發:三峽真是一座文學寶庫,古人至此多有題詠,當代學者余秋雨到三峽寫道:“過三峽本是尋找不得詞匯的。只能老老實實,讓嗖嗖陰風吹著,讓滔滔江流濺著,讓迷亂的眼睛呆著,讓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啞著。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說,讓生命重重實實地受一次驚嚇。千萬別從驚嚇中醒過神來,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這三峽。”同學們,你們難道不“見賢思齊”,也拿起筆來嗎?

指引:這里有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讓我們如同泛舟在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卷中。

范寫:看,遠山逶迤,峰巒綿延,恰如巨龍騰空。群山重疊,層峰累累,尤似萬馬躍踴。峽闊天開,兩岸風光旖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五、課堂總結: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曾經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大自然美景不光可以令我們的身心舒暢,更可以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滌蕩。讓我們多親近山水,多親近自然,做一個俗中雅人吧!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紙上的山水,一篇《三峽》,區區153個字,卻足以令我們神游三峽,留連忘返,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板書設計】

27、三峽

酈道元

山:連綿高聳(靜)

水:兇險迅急(動)

冬之景:水清,樹榮,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初一語文教案表格篇18

多做題完全符合我們教育學和心理學中的規律:我們認識一個事物就應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一、常識填空

1、《次北固山下》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作者是王灣,是唐代詩人。

二、用/劃分這首詩的朗讀節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三、按要求寫出詩句

1、《次北固山下》這首詩的頷聯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四、探究提高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思念故鄉。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懸”是端直高掛的樣子,風“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1)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

12.⑴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⑵請你描述“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展現的畫面,并揭示其中蘊含的哲理。(3分)

749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框压滤机-隔膜压滤机配件生产厂家-陕西华星佳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电子元器件呆滞料_元器件临期库存清仓尾料_尾料优选现货采购处理交易商城 | 天津力值检测-天津管道检测-天津天诚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除尘器布袋骨架,除尘器滤袋,除尘器骨架,电磁脉冲阀膜片,卸灰阀,螺旋输送机-泊头市天润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澳门精准正版免费大全,2025新澳门全年免费,新澳天天开奖免费资料大全最新,新澳2025今晚开奖资料,新澳马今天最快最新图库 | T恤衫定做,企业文化衫制作订做,广告T恤POLO衫定制厂家[源头工厂]-【汉诚T恤定制网】 | 昆明挖掘机修理厂_挖掘机翻新再制造-昆明聚力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 | 安全光栅|射频导纳物位开关|音叉料位计|雷达液位计|两级跑偏开关|双向拉绳开关-山东卓信机械有限公司 | 长沙中央空调维修,中央空调清洗维保,空气能热水工程,价格,公司就找维小保-湖南维小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乐考网-银行从业_基金从业资格考试_初级/中级会计报名时间_中级经济师 | 混合生育酚_醋酸生育酚粉_琥珀酸生育酚-山东新元素生物科技 | 实验室pH计|电导率仪|溶解氧测定仪|离子浓度计|多参数水质分析仪|pH电极-上海般特仪器有限公司 | 有福网(yofus.com)洗照片冲印,毕业聚会纪念册相册制作个性DIY平台 | 色谱柱-淋洗液罐-巴罗克试剂槽-巴氏吸管-5ml样品瓶-SBS液氮冻存管-上海希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沥青车辙成型机-车托式混凝土取芯机-混凝土塑料试模|鑫高仪器 | 全自动翻转振荡器-浸出式水平振荡器厂家-土壤干燥箱价格-常州普天仪器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精神病医院哪家好_哈尔滨精神科医院排名_黑龙江精神心理病专科医院 | 预制舱-电力集装箱预制舱-模块化预制舱生产厂家-腾达电器设备 | 胶原检测试剂盒,弹性蛋白检测试剂盒,类克ELISA试剂盒,阿达木单抗ELISA试剂盒-北京群晓科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运动木地板厂家,篮球场木地板品牌,体育场馆木地板安装 - 欧氏运动地板 | 气胀轴|气涨轴|安全夹头|安全卡盘|伺服纠偏系统厂家-天机传动 | 砂磨机_立式纳米砂磨机_实验室砂磨机-广州儒佳化工设备厂家 | 北京征地律师,征地拆迁律师,专业拆迁律师,北京拆迁律师,征地纠纷律师,征地诉讼律师,征地拆迁补偿,拆迁律师 - 北京凯诺律师事务所 | 沈飞防静电地板__机房地板-深圳市沈飞防静电设备有限公司 | 天津力值检测-天津管道检测-天津天诚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400电话_400电话申请_888元包年_400电话办理服务中心_400VIP网 | 贴片电容代理-三星电容-村田电容-风华电容-国巨电容-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 | TPE塑胶原料-PPA|杜邦pom工程塑料、PPSU|PCTG材料、PC/PBT价格-悦诚塑胶 | 海鲜池-专注海鲜鱼缸、移动海鲜缸、饭店鱼缸设计定做-日晟水族厂家 | 无尘烘箱_洁净烤箱_真空无氧烤箱_半导体烤箱_电子防潮柜-深圳市怡和兴机电 | 安徽华耐泵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安德建奇火花机-阿奇夏米尔慢走丝|高维|发那科-北京杰森柏汇 | 石家庄装修设计_室内家装设计_别墅装饰装修公司-石家庄金舍装饰官网 | 真空冷冻干燥机_国产冻干机_冷冻干燥机_北京四环冻干 | 原子吸收设备-国产分光光度计-光谱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 沈飞防静电地板__机房地板-深圳市沈飞防静电设备有限公司 | 合肥花魁情感婚姻咨询中心_挽回爱情_修复婚姻_恋爱指南 | 智能风向风速仪,风速告警仪,数字温湿仪,综合气象仪(气象五要素)-上海风云气象仪器有限公司 | 柴油机_柴油发电机_厂家_品牌-江苏卡得城仕发动机有限公司 | 济南货架定做_仓储货架生产厂_重型货架厂_仓库货架批发_济南启力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 杭州画室_十大画室_白墙画室_杭州美术培训_国美附中培训_附中考前培训_升学率高的画室_美术中考集训美术高考集训基地 | 硬质合金模具_硬质合金非标定制_硬面加工「生产厂家」-西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