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主題教案
初一主題教案篇1
SectionA
一、教師寄語:
Athousand-lijourneyisstartedbytakingthefirst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學習目標:
Knowledgeaims(知識目標)
Keywords:mynamenicemeetyouwhat’shisher
Keyphrases:myname,firstname,lastname,answerthequestion.
Keysentences:What’syourname?
What’shisname?
What’shername?及回答。
Abilityaims(能力目標)
1.掌握簡單的問候語,并能自我介紹,初步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掌握聽的技能,在聽的過程中準確獲取數字信息。
Moralaims(情感目標)
禮貌待人,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教學重難點
介紹自己,問候他人。
四、學習過程
1、預習導學及自測
英漢互譯
1.name_________2.好的,令人愉快的______________
3.too___________4.遇見______5.your____________
6.his_________7.她的名字______
2、自主學習
①.onenum.1,一:Oneandtwomakesthree.一加二等于三。
adj.①一個:Ihaveonebook.我有一本書。②有一(天):Onedayhewillunderstandyou.有一天他會理解你的。
②meet/mi:t/v.遇到,碰到
【記憶法】-ee-雙寫,與meat為同音詞。
【考點】tomeetsb.(orsth.)遇到某人/某事:Nicetomeetyou.初次見面時的客套話,不是初次見面時則用see。
【引申】meet也可用作名詞,譯為:會,集會:sportsmeet運動會。
③“What’syourname?”“MynameisGina.”“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吉娜。”
兩人初次見面互相詢問姓名時可用這個句型。如想反問時可說:Andyou?或者Andwhat’syourname?如:
A:Hello.What’syourname?
B:MynameisAnnRead.Andyou?/Andwhat’syourname?
A:I’mHanMei.
④Hello!你好!
Hello一般可作為熟人、朋友、青年人之間的招呼用語,語氣較隨便,譯為“您好”;此外打電話或遇熟人時也可用。譯為“喂”。在表示問候或喚起注意時,有時可用Hi來代替Hello,顯得更為隨便。如:
A:Hello/Hi,Jane!你好,簡!
B:Hello/Hi,Jim!你好,吉姆!
3、合作探究
①動詞be的現在時態
動詞be就是我們所學過的am,is,are的動詞原形。如何使用這三種形式主要取決于主語。當主語是第一人稱I(我)時,用am,縮寫為I’m;主語是第二人稱you(你)或復數時,用are,縮寫為you’re,主語是第三人稱it/she/he(它/她/他)或名詞及代詞的單數時,用is,縮寫為it’s/she’s/he’s。如:
Iam(I’m)LiuYing.我是劉英。
Youare(You’re)LinTao.你是林濤。
Itis(It’s)3344278
下面介紹一則口訣,幫你熟記“動詞be的構成”:
我(I)用am,你(you)用are,is連著他(he),她(she),它(it)。
單數名詞用is,復數名詞全用are。
變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
變疑問,往前提,句末問號莫丟棄。
②hello與hi
(1)hello與hi可以互換,都表示“喂,你好”。但hi比hello用得更多,顯得更隨和親近,它尤被美國年輕人所使用。但打電話時常用hello而少用hi。熟人、朋友見面時,彼此問候僅僅說聲Hi!就可以了。用hello時,不能“Hello,hello,hello”這樣反復使用。
(2)要注意hello/hi一般不用于與師長、上級、年長者以及有體面的人打招呼,以免顯得對長輩不夠尊重。
③Do1CPracticetheconversation。
4、拓展創新
Step1
在英語中如何拼寫中國人的姓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做規定“一律按漢語拼音的寫法。姓和名分開,姓在前,名在后”。現舉例說明:
(1)如果是單姓,名又是單字,則姓與名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其余字母用小寫。如:LiLei李雷。
(2)如果是單姓,名是雙字,則姓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名的雙字合在一起算一個詞,不得分開。如:HanMeimei韓梅梅。
(3)如果是復姓,則把復姓字母連在一起,只是第一個字母大寫,名字的拼寫方法同上。如:SimaZhao司馬昭,OuyangYunsong歐陽云松。
中英姓名比較──中文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英文姓名是姓在后,名在前。Mr用于姓前,如MrGreen不能說成MrJim.
(4)如果名字里有可能造成音的混淆的拼寫時,要用連字號“-”或隔音號“’”隔開。如:
YangXi-an(Xi’an)楊西安,如寫成YangXian就成了楊仙。
Step23a、3b、4
5、梳理歸納
一、Greetings(打招呼)
1.常見的表達方式
(1)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分別用于上午、下午、晚上見面問好。
(2)Hello!/Hi!用于朋友或熟悉的人之間相互打招呼。
(3)Nicetomeet/seeyou.該句答語常用Nicetomeet/seeyou,too.
2.文化背景及注意事項
(1)英語口語中多用省略句,如Goodmorning!也可以直接說Morning!
(2)相互熟悉的人見面打招呼用Howareyou?,初次見面一般用Howdoyoudo?
(3)和外國人打招呼時,不要用中國式的問候語,如:你吃飯了嗎?你上哪兒去?
(4)Howareyou?原用于詢問對方身體狀況,現在逐漸失去原來的涵義,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寒暄用語。
二、Self-introduction(自我介紹)
1.常見表達方式
(1)Iam…我是……
(2)Mynameis…我的名字是……
(3)如果詢問對方名字,可以問:What’syourname?/MayIhaveyourname?
2.文化背景及注意事項
(1)如果見了長輩或年齡比自己大的人,用Mr.,Miss,Mrs.等稱謂詞+familyname(姓氏)。
(2)相互熟悉的同齡人之間可以直呼其名。
6、達標測試
Ⅰ.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補充完整
Bobby是個粗心的孩子,他寫完作業不小心將墨水瓶打翻了。有的地方被墨水弄臟了,看不清了。
1.What&39;s____________name?(you)
2.His____________Boris.(name)
3.Niceto____________you.(meet)
4.____________nameisGina.(I)
5.____________this?It&39;sabook.(what)
Ⅱ.單項選擇
1.What&39;syourname?____________nameisJenny.
A.IB.I&39;mC.My
2.I&39;mHardy.____________tomeetyou.
A.LikeB.HappyC.Nice
3.Isthisyourbrother?What&39;s____________name?
A.herB.hisC.your
4.MaryKingis____________newteacher.
A.IB.sheC.her
5.Hi!Thisis____________newteacher;____________nameisYangyan.
A.your;myB.his;yourC.your;her
五、典型例題解析
【例1】—yourname,please?—Mynameis.
A.What’s,JimGreenB.Who’s,JimGreen
C.What’s,GreenJimD.Who’s,GreenJim
精析What’syourname,please?詢問對方的姓名,回答時用Mynameis…英語國家人的姓名結構順序為:名+姓,故選A。答案A
【例2】—Hello!—!
A.YesB.HelloC.GoodD.Goodmorning
精析Hello!與Goodmorning!都是問候語,它們的答語就是其本身,故選B。如:
—Goodmorning,Joan.瓊,早上好!
—Goodmorning,WenBo.聞博,早上好!
答案B
【例3】Youateacher.Iastudent.Mysisterastudent,too.
A.am;is;areB.is;are;amC.are;am;isD.are;is;is
精析動詞be在一般現在時中根據不同的人稱有不同的形式,在本題中,You與are連用,I與am連用,Mysister為第三人稱單數,應與is連用。答案C
【例4】情景交際(根據情景,用所給的選項填空。)
(1)Mike:Hi,LiLei:I’mLiLei.
Mike:Nicetomeetyou.LiLei:Nicetomeetyou,too.
A:What’syourname?B:I’mMike.
(2)MissKing:That’sanicedress.Ann:.
A:ThankyouB.No,itisn’t
精析(1)某種情況把邁克和李磊聚到一起,他們意識到雙方必須相互了解,相互做自我介紹。因此氣氛比較隨便,自報姓名往往是為了打聽對方姓名的一種策略。對別人自報姓名所做出的回答一般是自報自己的姓名。
(2)在西方國家,當有人贊美你時,要說謝謝,而不像中國人習慣在別人贊美你時要表示謙虛。
答案(1)B(2)A
【例5】用動詞be的適當形式填空。
(1)IinRow6.
(2)Whatyourname?
(3)youten?
精析本題考查的是系動詞be的用法。系動詞be(是),隨著主語的人稱和數的不同,又分為am,is,are三種不同的形式。Am用于第一人稱單數;is用于第三人稱單數;are用于第二人稱單、復數和第一、三人稱復數形式。如:Iam…;Itis…;Youare…。下面這則口訣可幫助記憶:我(I)用am,你(You)用are,is跟著他、她、它,一切復數都用are。答案(1)am(2)is(3)Are
六、中考鏈接
1.SheisastudentandnameisKate.
A.sheB.herC.hersD.his
2.ThisisMissGao.Sheyournewteacher.
A.beB.amC.isD.are
七、課后反思:
我的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努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主題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學習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體會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語句,感悟語言對稱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學習重點、難點】
1.品味揣摩語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陽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魚塘,還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情感漣漪……
一、尊老愛幼形象美
1.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⑴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節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⑷散步的過程發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個詞來回答。)
⑸結果如何?我”背母親,妻背兒子,一起走小路。
⑹根據以上信息,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本文通過記敘祖孫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了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下面問題:
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么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本不愿出來。(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埋下伏筆。注意“熬”字。)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決定權在我。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她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背著她。
3.跳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用“我喜歡,因為他(她)是一個_____的人,如:________。”的句式說話。
總結歸納:我:孝順、誠懇。
我的母親:慈愛順從,愛護小輩。
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二、詩情畫意情境美
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卻抓住了瞬間的美麗,感受到特有的溫馨和美好。你有發現美的眼睛嗎?找出文中你最欣賞、感觸最深、含義深刻的詞語、句子、段落。用“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說話,先小組內互相說,再全班交流。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句。美在:⑴突出身體不好的母親度過這個冬天的艱難。⑵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度過這個嚴冬而慶幸。⑶與前文“太遲太遲”與“總算來了”相照應。
又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一句很美,美在:開門見山,刻畫了簡潔而富有詩意的鏡頭,美在句式有強調的意味,顯得鄭重其事。
“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一句很美,美在: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
又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這兩句美在:運用對稱的句式寫出了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一樣。這些句子將兩個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襯,形式上有對稱之美,內容上也富有情趣。
又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一句很美,美在:“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句中加點詞能否互換?請說出你的理由。
明確:不能互換。“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說,母親年邁,我正值壯年。“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來說的,兒子還小,覺得父親高大。
3.《散步》是一篇美文,它不僅美在內涵,還美在句式的整齊、對稱。比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請從文中找出。
學生自已找出句子讀一讀,感受文句的整齊美。例如:①有的濃,有的淡。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③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④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三、小中見大主題美
1.認真讀課文,深入理解:“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樣寫難道不羅嗦嗎?)
點撥: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現在的寫法,表現出了濃濃的親情。
“我”這個字擺的地方很重要,表現出“我”的一種責任感。
這個句子的句式很美,這樣寫很莊重,表現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
(點撥: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明確: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為一個中年人,處于一個中間的位置。“我”感到了身為中年人的責任的重大。
3.說說你對“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的理解。
教師點撥: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的,非穩當不可。這個形象有象征意義,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結束語:
當我們呱呱墜地,是父母付出自己的青春年華,把幼小的生命喂養成人。當我們漸漸成長,是父母站成一座高山,為我們擋風遮雨。羊羔用跪乳來感恩親情,烏鴉用反哺來回饋親情,孟郊用“三春暉”來贊美親情。讓我們回家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讓我們將點點滴滴的愛稀釋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初一主題教案篇3
相交線與平行線
一、 知識結構
鄰補角: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的兩個角是鄰補角。
對頂角:有一個公共端點一個角的兩邊是另一個角兩邊的反向延長線線。
對頂角性質:對頂角相等。
垂線:1.當兩直線相交,有一個夾角為90°時這兩條直線垂直. a⊥b 讀做a垂直于b 垂足為O
2.兩直線相交構成四個夾角相等,兩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垂直性質1: 過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與以已知直線垂直。
垂直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平行線定義: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 記作a∥b 讀作:a平行于b
平行線公理:
1.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于已知直線平行。
2.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平行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如果 ∠1=∠2 那么a∥b
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如果∠2=∠3那么a∥b
3.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 A+∠B=180° 那么兩直線平行。
平行線的性質:
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1=∠2
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a∥b ∴∠3=∠4
3.兩直線平行,同位角互補 ∵a∥b ∴∠3+∠4=180°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
1.命題的結構,命題由題設(已知事項或條件)推出的結論(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
2.任何命題都可以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引導題設,那么后面引導結論。
真命題:題設成立,結論成立
假命題:題設成立,結論不成立
兩點之間的距離:連接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同時垂直于兩條平行線,并且夾在這兩條平行線間的垂線段,叫做這兩條平行線的距離。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1.平移不改變物體的大小○2.平移前后對應點的直線相等:且互相平行。 ○
對應點:平移后得到的新圖形中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后得到的,這樣的兩個點叫做對應點。
初一主題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意義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內容;
3.會根據幾何語句畫圖,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學習重點: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學習難點:對平行線本質屬性的理解,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性質
一、學習過程:預習提問
兩條直線相交有幾個交點?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除相交外,還有哪些呢?
(一)畫平行線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畫"。
3、請你根據此方法練習畫平行線:
已知:直線a,點B,點C.
(1)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幾條?
(2)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它與過點B的平行線平行嗎?
(二)平行公理及推論
1、思考:上圖中,①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②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③你畫的直線有什么位置關系? 。
②探索:如圖,P是直線AB外一點,CD與EF相交于P.若CD與AB平行,則EF與AB平行嗎?為什么?
二、自我檢測:(一)選擇題:
1、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
A、因為a//d, b//c,所以c//d B、因為a//c, b//d,所以c//d
C、因為a//b, a//c,所以b//c D、因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內有三條直線,若其中有兩條且只有兩條直線平行,則它們交點的個數為(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二)填空題:
1、在同一平面內,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 條,而經過L外一點,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且只有 條。
2、在同一平面內,直線L1與L2滿足下列條件,寫出其對應的位置關系:
(1)L1與L2 沒有公共點,則 L1與L2 ;
(2)L1與L2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L1與L2有兩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在同一平面內,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么這兩個角的大小關系是 。
4、平面內有a 、b、c三條直線,則它們的交點個數可能是 個。
三、CD⊥AB于D,E是BC上一點,EF⊥AB于F,∠1=∠2.試說明∠BDG+∠B=180°.
初一主題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3.進行關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設計和操作。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教學難點
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三、教學方法
探究法、講述法
四、課時安排
__
五、教學過程
引入學生閱讀P58。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
1.由于單位時間內透過玻璃紙進入長頸漏斗的水分子數量多于從長頸漏斗滲出的水分子數量,使得管內液面升高。
2.用紗布替代玻璃紙時,因紗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會升高。
3.半透膜兩側溶液的濃度相等時,單位時間內透過玻璃紙進入長頸漏斗的水分子數量等于滲出的水分子數量,液面也不會升高。
問題以“本節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與注意。
板書一、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與討論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
1.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等有機物一般不能透過細胞膜。
2.紅細胞的細胞膜相當于“問題探討”中的半透膜。
3.當外界溶液的濃度低于紅細胞內部的濃度時,紅細胞一般會因持續吸水而漲破。
4.紅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決于紅細胞內外濃度的差值。一般情況下,差值較大時吸水或失水較多
板書㈠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膨脹甚至漲破)
失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皺縮)
㈡成熟植物細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學生閱讀思考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質層的位置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變小原生質層脫離細胞壁基本不變
清水逐漸恢復原來大小原生質層恢復原來位置基本不變
板書
失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質壁分離)
吸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質壁分離復原)
板書二、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提示
1.在培養過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離子較多,吸收Ca2+、Mg2+較少,結果導致水稻培養液里的Ca2+、Mg2+濃度增高。
2.不同作物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有差異的。
3.水分子跨膜運輸是順相對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質的跨膜運輸并不都是這樣,這取決于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
4.細胞對物質的吸收是有選擇的。這種選擇性具有普遍性。
板書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小結見板書。
作業練習一二。
提示基礎題
1.√。2.√。3.×。
拓展題
農業生產上的輪作正是針對不同作物根系對礦質元素的選擇性吸收而采取的生產措施。如果長期在同一塊田里種植同種作物,地力就會下降(俗稱傷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這樣就會影響作物的產量。
初一主題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并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要點點撥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1)篝火()(2)wú桐()(3)shu獵()
(4)喧囂()(5)yīn啞()(6)靜謐()
(7)cuàn奪()(8)螽斯()(9)吮吸()
2、根據下面的意思寫出文中的詞語。
(1)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2)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一點兒也不拖拉,干脆果斷。()
(4)形容非常地慌張,以致一點辦法都沒有。()
3、本文中運用了很多擬人的修辭手法,請找出兩句并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體感知
4、快速閱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蟈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紹蟈蟈的外表特征外,還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三、品讀賞析
6、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么?
7、你最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學習小結
9、通過學習本文,你學習到了哪些寫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達標檢測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當的一項。()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讀著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說
B、遇到意外事情,要鎮定,不要驚慌失措。
C、軍軍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稍遜一籌的歌手了。
(二)課內閱讀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蟈蟈關在我的金屬網罩里。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關于食物,我遇到了與喂養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我給它們萵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但不喜歡。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么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了過去,那是一只蟈蟈正在啄著處于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斗發生在樹上,發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著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因為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里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后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被吃掉了,這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里,堆積著蟬用喙從嫩樹枝里吮取的糖漿甜汁。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為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蟬肉的,因此別的東西也得吃。對于金龜子一類的昆蟲,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頭和爪。
(6)這一切都說明蟈蟈喜歡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于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甚至還吃一點兒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寫的是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這幾自然段的說明中你可以看出蟈蟈吃哪些食物?
3、“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4、文章并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而是領著讀者去發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換一種說法應怎樣說?
6、判斷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2)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它們。()
7、從作者的描寫中你認為蟈蟈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三)拓展閱讀
蟋蟀出世記
法布爾
(1)想看蟋蟀產卵的人,不必花一個錢做準備工作;他只要有點耐心就夠了。布封稱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稱之為觀察工作者的最可貴的品質。我們在四月,或最遲五月,把鄉野蟋蟀一雌一雄單獨地關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萵苣葉做它們的食物,隔一段時間換一次新鮮的。容器口上蓋一塊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義的資料,就是通過這種簡陋的設備獲得的。需要的話,還可以利用優質金屬網做的籠子,作為輔助設備。金屬籠里的情況,將在后面予以介紹。現在,我們來監視產卵過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覺,不要錯過產卵良機。
(3)時至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堅持不懈的觀察工作開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見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產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對我有失禮貌的偷看行為,它毫不介意,依然長時間定在一個點上不動。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點播種子的小鏟,草草扒拉幾下,抹掉鉆眼的痕跡;它稍微喘口氣,又溜達到另一個地點,再度開始往土里插產卵器;它這兒插一下,那兒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點播到了。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二十四小時過去,我覺得產卵結束了。但是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況,我又繼續觀察了兩天。
(4)兩天過后,我開始搜索土層。卵粒呈稻草黃色,都是有兩個終端的小圓柱體,長約三毫米。它們彼此不接觸,豎埋在土里,點播的距離很近。種子數量多少,取決于一個連續產卵過程中的產卵次數。整個土層下都發現了卵粒,它們離土表層大約兩厘米。用放大鏡觀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根據這樣所能觀察到的結果估計,每只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這等規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大幅度裁員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絕妙的小小機械系統。幼蟲完成卵孵化時,卵殼就像一個白色的遮光套,頂部有一個很規則的圓孔;沿圓孔周邊扣著一個拱形頂帽,成為一個封蓋。封蓋不是在新生兒盲目推頂或割劃下被劃開,而是沿一道特意準備的、質地極其脆弱的線紋自動開啟。這奇妙的孵化過程,也應該了解一下。
(5)產卵后十五天左右,卵殼前端隱約看得見一對黑里透紅的視覺器官的大圓點。從視覺點稍稍向上,恰好在圓柱體頂端,此刻顯現出一個微型環狀墊圈。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斷裂線。不久,透過半透明的卵殼,可以看見里面那小動物身體的細小分節。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覺,頻頻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時間里。
(6)好運氣所偏愛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來報答我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經過一種精妙絕倫的加工,微型墊圈已經變成一道強度甚低的條紋;就在這個時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額頭一碰,卵蓋便沿著自己的周邊分離開去,被頂起來。隨后落在一旁,其情狀與注射劑細頸薄玻璃瓶的頂帽斷落一樣。蟋蟀從卵殼里出來,猶如從玩偶盒里彈出了個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點的“監視”在句子中的含義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就語言特點上來看,此句屬于何種說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點的“大約”能否去掉?為什么?
4、從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蟋蟀的出世的?請用文中的關鍵詞語來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之外你還能找到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一個例子,并簡要分析它的作用。
6、結合全文內容說一說法布爾告誡我們觀察事物需要怎樣的品質?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這樣的品質?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請把他的情況寫在下面。
答案18、綠色蟈蟈
學習過程
1、(1)gōu(2)梧(3)狩(4)_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強食(2)隱隱約約(3)連續不斷(4)驚慌失措
3、(1)句子: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野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作用:很生動地寫出了蟈蟈在夜晚發出的細小的聲音,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子:它們對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這樣寫顯得親切、自然,形象生動,把蟈蟈吃食的情景描繪
地活靈活現,很是吸引人。
4、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文中運用了描寫性語言,將蟈蟈進行擬人化描寫,寫出了它的漂亮、可愛,透露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5、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藝筆調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征。
達標檢測
(一)D
(二)課內閱讀
1、描寫;外形特征;喜愛之情。2、蟬、很甜的水果、金龜子一類的昆蟲、青草。3、不能去掉,因為這里是猜測“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沒有什么科學的依據,帶著它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4、告訴讀者,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勤于動腦,就會有新的發現,激發了人們的探索欲望。5、意思是說蟈蟈的打顎非常有力,鉗子非常地銳利,很容易就把獵物的肚子劃開;絕大多數的俘虜都會被它開膛破肚6、(1)擬人(2)設問(3)比喻7、從外表特征、生活習性、作者對它的態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閱讀。
1、保持高度警覺,耐心,細致,不錯過任何觀察機會。2、打比方;生動說明(文藝性說明);生動地說明了母蟋蟀產卵的特點。3、不能,因為“大約”表示估計、推測,不確定,是個約數,去掉后說明就不準確了。4、時間順序;如:“時至六約的第一個星期”“兩天過后”“產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較: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可以了解兩種不同昆蟲的各自特征,夜對不夠熟悉的蟈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數字:每只母蟋蟀的一個產卵過程,大約產出五六百粒卵。準確地說明了母蟋蟀每次產卵的數量。6、耐心,警覺;如:觀察母蟋蟀產卵的全過程就體現出他的耐心、警覺。7、布封,法國學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