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創新教案
二年級語文下冊創新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熟讀會背《長歌行》。
2、對照譯文初步理解詩文的大概意思。
3、激發學生朗讀、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誦讀、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讀會背。
教學難點:
背誦詩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前幾天老師布置小朋友回家收集關于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現在大家將收集的句子大聲讀出來。
2、生展示句子并大聲朗讀。
3、師: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時間,并能用好寶貴的一分一秒。今天我們學習這首古詩,詩人也正是告訴小朋友要學會珍惜時間。
4、板書課題。 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
5、齊讀課題。提醒學生注意“長”和“樂”都是多音字。
二、學習《長歌行》
一讀古詩,讀準字音。
1、自由讀
2、抽學生個別讀、全班齊讀
二讀詩,劃節奏,讀出韻味。
1、劃上節奏依節奏讀。(提示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2、練習讀
★自由練讀古詩。
★指名朗讀,比賽讀(個人、分組、男女),師生評議。
★師生合作朗讀。 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你們歡迎嗎?
★生生合作朗讀。 咱們合作得真愉快!下面請同桌一起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合作讀一讀這首詩。
3、齊讀全詩。
三讀詩,了解代樂府民歌,明詩意。
1、老師簡介樂府詩
2、學生自學詩后注釋、譯文、簡析
3、師生合作讀詩歌和譯文。(師一句,生一句,交換讀)
4、咱們來做一個“我說你猜”的游戲,老師先用一段話來說出一句詩的意思,你們邊聽邊看畫面,猜猜老師說的是哪幾句詩,找到后大聲讀出來。 師描述:你看,那園中的蔬菜一顆顆長得綠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著太陽來曬干,春天的陽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這世間的生命,這一草一木。也正是無私的太陽讓世界有了如此美麗的光輝。大家猜猜老師描述的是哪一句? 如果你是這位詩人,面對這眼前的一切,你將懷著怎樣的心情讀這兩句呢? 生自由讀。 指名讀,學生點評。
3、理解第三、四句。
師:詩人正陶醉在美景中,可一想到隨著時間一天天溜走,秋天一到,這草木都會枯黃,花兒也會枯萎。就像河流總會向東流到大海里,而從來不會向西又回到它們的起點一樣。猜猜這是哪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猜 你準備用怎樣的心情讀這兩句?為什么?
5、從剛才同學們的深情誦讀中,你仿佛看到一個怎樣的情景?感受到了什么?
四、四讀詩,背誦積累
課件逐步去掉字、句、整首詩,引導學生背誦古詩,背誦采用指名背、小組背、全班背等形式。
三、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大家剛才在理解中讀出了自己的感受,現在我們再做一個“看圖找詩句”的游戲。
2、課件播放畫面:春天百花盛開、陽光燦爛;秋天草木枯萎,河水向東奔騰;一個小小孩在家中埋頭苦讀的畫面。請你為每一個畫面配上相應的詩句朗誦。
3、“你讀大家評”。 挑選自己喜歡的詩句讀出自己的體會到的感情,其他同學點評他讀得好不好。 指名讀,集體評議。
4、古詩學到這兒,你們能背誦了嗎?請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著背一背。你可以搖頭晃腦地背,也可以像詩人一樣踱著方步邊走邊背,甚至可以一邊做動作一邊背。
5、學生自由背誦,師巡視并參與學生活動。
6、學生展示背誦情況。
五、作業
朗讀、背誦本單元三首古詩
二年級語文下冊創新教案篇2
教材課題
徐悲鴻畫馬
教材分析
《徐悲鴻畫馬》是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徐悲鴻刻苦練習畫馬,獲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選取最典型的材料來表現文章主題,并通過細節描寫把徐悲鴻刻苦畫馬的精神和他偉大的藝術成就表現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堅定刻苦學習的信念,形成頑強不息的意志品格。
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為依托,采用變序教學策略,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多元朗讀,個性理解,引導學生快樂閱讀,自由想象,心情表達,深刻感悟。
教學目標
★ 感悟徐悲鴻的專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 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徐悲鴻畫馬的特點,積累詞句。
★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奔馬圖》,感受和學習徐悲鴻專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激趣生情,賞畫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幅畫,一起來欣賞吧:
【課件出示八駿圖】。
師: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八匹馬。這是八駿圖.它是我國畫家徐悲鴻的代表作之一。你們看,畫上的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宛若真馬一般。那么徐悲鴻為什么能把馬畫得這樣栩栩如生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到《徐悲鴻畫馬》這篇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和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三聲馬)
二、自主閱讀,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可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出示詞語】
生:自由讀詞。
師:覺得自己都能讀準的孩子舉手?這么有自信呀。從你開始領讀第一行,如果他讀對了,請大家跟著他一起讀。
師:認識了這些詞語朋友,相信你們再讀課文的時候,一定會流利多了,現在,就讓我們來分段讀讀課文吧。老師想請五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師:他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你可以去查一下資料,你會了解有關徐悲鴻更多的事。
三、研讀課文,品味“成功”
1、問題牽引,理清思路。
(1)師:從剛才的匯報中,老師感覺到你們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悲鴻是一個很有名的畫家,人們對他及他的繪畫作品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那么課文中哪兩個自然段是對徐悲鴻的人和他的作品進行評價的呢?是怎樣評價的?誰知道答案?請你來告訴大家。
生回答:
師出示課件:
【開頭:徐悲鴻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他擅長畫馬。】 什么叫舉世聞名?
師:出示課件【結尾一句】 板書:藝術珍品.??
2、直奔重點,體會“成功”。
(1)師:那么他畫的馬,究竟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竟讓全世界都公認為是藝術珍品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話最能概括出:徐悲鴻畫馬有什么特點?
出示閱讀提示
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話最能概括出:徐悲鴻畫馬有什么特點?動筆畫出來。】
生:自由讀文。
師;讀完的孩子動筆畫一畫,畫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樣嗎? 生匯報,師出示句子:
課件:他畫的馬,不論是奔跑的,還是靜立的,不論是單馬、雙馬還是群馬,都充分表現出了各種馬的神態。
師生練習讀句子。師指名讀。
師:是的,他能抓住不同馬的神態來畫。在這句中,作者借助一組關聯詞語“不論、還、不論、還、都”,把徐悲鴻畫馬的特點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們想親眼見識一下這些不同神態的馬嗎?
生:想
師出示課件并解說:【各種馬,伴著馬蹄聲】看屏幕,馬已經向我們跑來了:奔馬騰空而起,立馬側頭遠望,單馬鬢毛飛揚,雙馬相映成趣,群馬疾馳而過,真是姿態各異。
正如文中所說:他畫的馬,不論是——,生接讀這句。
(2)師:在這眾多的作品中,被稱為藝術珍品的《奔馬圖》更是別具特色,請大家再看第四自然段,這幅《奔馬圖》什么樣?文中怎樣描述的?誰找到了這句話,站起來讀一讀? 師指名讀句子,出示句子。
師:來孩子們,藝術珍品難得一見呀。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看看句子中描述的這幅畫讓你有怎樣的感受?
指名讀。師范讀,齊讀。師生交流
師:這樣的一幅世界藝術珍品,光讀還不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它,欣賞它,記住它,好嗎?
課件【奔馬圖】:
師:你們看,這就是《奔馬圖》,畫中的馬骨骼勁挺,肌肉發達.它昂首揚尾,四蹄騰空,從神態氣勢上看,這真正是一匹駿馬。這就是:他畫的《奔馬圖》——(生接讀句子)
師:這幅圖畫于抗日戰爭時期,在一次會戰中我軍失利,長沙被日本鬼子占領,此時的徐悲鴻正在馬來西亞舉辦畫展為中國的抗戰募捐經費,聽到國難當頭,他心急如焚,連夜畫出這《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國之情。這就是:他畫的《奔馬圖》——(生接讀句子)
師:這幅畫不僅表現了馬的神采和特征,還賦予了畫家的個性和理想,更體現了一種勃發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會讓人熱血沸騰,充滿力量。這就是:他畫的《奔馬圖》——生接讀句子。
3、回讀“當年”,感悟“刻苦”。
(1)師:徐悲鴻在繪畫方面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畫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樣的艱辛與努力呢?請大家默讀課文2、3段,靜靜地體會他為了畫好馬是怎樣做的?
(2)生讀文后匯報。 (師生交流)。
(3)師:太專注了,用書上的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入了迷”,這入了迷不僅僅表現在他專心地觀察奔馬上,還表現在哪里?
師生交流 讀第三段。
(4)師:你覺得他的成功和我們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梅蘭芳,達芬奇,安培,牛頓,聶耳
師:你們知道得真多。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學苦練,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這就是文中所說的“功到自然成”。
板書設計
功到自然成。
四、拓展延伸,實踐導行:
1、師講解
課文我們已經讀完了。而徐悲鴻和他畫的那些馬卻深深地留在我們心中。從徐悲鴻畫馬獲得成功這件事上,你受到怎樣的啟發呢?
2、師小結
是呀,同學們,“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如果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做事都肯下足功夫,像徐悲鴻那樣勤奮、專注,相信我們就一定也能有成功的那一天。因為:(齊讀:功到自然成)。
教學反思
縱觀整篇文章,第四自然段是寫徐悲鴻畫馬的特點以及《奔馬圖》的,這一段詞句優美,適合訓練學生朗讀和積累。而這一段在內容上,也是激發學生對徐悲鴻的敬佩之情的一個重要所在,所以在這節課上,我大膽地取舍,在初讀、理清思路后,直奔重點,體會“成功”。在此,我采用個人練讀,指名讀、評讀、引讀、教師范讀等多種讀書形式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而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和語言的積累。在讀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將圖與文結合在一起,看圖理解句子,看圖朗讀句子,看插圖理解詞語。圖文對照,相得益彰,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
在這節課,我覺得教師的話說得有些多,朗讀的指導還應再具體一些。對徐悲鴻畫馬的“癡迷”理解不夠深刻,學生互動交流的比較少,老師的評價語還應加強。
二年級語文下冊創新教案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復習鞏固學國的聲母和韻母。
教學重難點:復習學過的聲母和韻母。
教學準備:小黑板,每人兩條繩子。
教學過程:
一、按字母順序連一連。
1、抽讀23個聲母卡片。
2、按照課文學習的順序,把握23個聲母在桌面上擺一擺。
3、按順序把握23個聲母讀一讀。
4、出示連線圖,讓學生從b開始,按順序連線。
5、同桌互相說一說是怎么連的?連成了什么動物的圖形。
二、還能擺什么字母?試試看。
1、先讀課本上擺成的字母,說說“x”由幾根線段擺成的;“s”由幾根線段擺成的。
2、發展思維訓練。
想一想一根線段還可以擺出哪些字母,即一筆寫成的字母?兩根線段還可以擺出哪些字母,即兩筆寫成的字母?
3、學生動手操作(擺出一個字母便把它寫下來。)
4、交流反饋。
三、哪些同學的姓里有下面這些字母。
1、說已姓里有什么聲母?
2、出示ɡ、k、h、j、q、x、zh、ch、sh九個聲母卡片,請同學認“朋友”,即誰的姓里有某個聲母,誰就是它的朋友,老師把該生的姓名寫在聲母的下方。
3、按字母的`順序認讀同學的姓。
4、比一比,哪個字母的朋友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區分形近、音近的聲母。
2、拼讀音節,進行初步的思維訓練。
3、復習鞏固學過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
1、區分形近、音近的聲母。
2、拼讀音節。
3、復習學過的生字。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我會讀(區分形近、音近的聲母)。
出示小黑板:
zū—zhūcè—chèsuō—shō
nà—|àpí—qíbǔ—dǔ
1、學生自讀。
2、同桌互讀。
3、檢查自讀。
二、讀讀連連(進行詞語歸類)。
1、拼拼讀讀(連成成語)。
2、想想說說(汽車、火車為什么連起來)。
一是顏色相同;二是它們都是車。
3、照樣子連一連。
4、檢查
1、先說哪兩個詞連起來
2、再說為什么這樣連。
三、我會認(鞏固學過的生字)。
1、先讓學生讀一讀。
2、再讓同桌互讀并組成詞(句)說一說。
3、開火車說。
二年級語文下冊創新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教學重點】
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體會他們之間心連心的深情厚誼。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潑水節的多媒體課件、課文插圖、師生搜集潑水節和周總理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上課,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我們杭州的旅游景點宋城潑水節的盛況。
1、個別介紹。
2、其他同學作補充。
3、課件出示有關宋城潑水節的圖片和錄像。
4、積趣存疑: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一起去參加傣族的潑水節。
(板書課題)
教師或學生簡單介紹傣族潑水節的習俗。
(圖片激趣)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
(板書:潑水節)
然后在前面加上“難忘”二字:為什么說是難忘的潑水節呢?學習課文我們就會知道。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受潑水節的難忘。
2、再次讀課文,圈畫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3、限定時間,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接龍讀檢查讀文情況。
三、檢查朗讀,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注意瓣讀bàn,在句子中讀花瓣時要加兒化音“花瓣兒”。“因為”的“為”讀wèi。翹舌音有“蘸、壽”,平舌音有“踩”。
2、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說說自己是怎樣認字的,然后全班推薦好的識字方法。
3、利用課件游戲檢查識字:抓“特務”、“對號入座”、“購買門票”。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換詞比較:“火紅火紅的”可以換成“紅色”的嗎?
(突出鳳凰花的艷麗,烘托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還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紅火紅”的?自由回答。
3、指導讀──練習讀──齊讀。
五、學習二、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地方和學習伙伴交流。
2、“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重點抓住人們動作的詞語體會。
(用你自己的話向大家描述一下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情景)
4、指導朗讀:
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難點是讀好最后一句:“周總理來了!”讀最后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
六、寫字指導
1、學習“恩、壽、鳳、凰、龍、度”六個字: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
(1)都是半包圍結構。
(2)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3)“鳳”字內是“又”,要和“風”區分字形。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2、利用課件,分析結構和注意點。
3、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根據書寫實際相機指導。
4、學生互相觀察和欣賞,寫得不滿意的字可以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讀文思考
1、學習四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獲。
2、反饋交流:
(1)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①結合課文插圖,理解“笑容滿面”。
(態度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②想像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2)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的情誼。
②你能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寫一句話嗎?
(3)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提供句型,練習說話,發散思維。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導朗讀:
個別讀──男女同學──齊讀。
三、學習最后段落,重點指導朗讀
1、配上音樂,激起情感高潮:
師:周總理開心,人們更開心,我們也開心。
2、配樂齊讀。
四、知識延伸
傣族人民的潑水節因為有了周總理的參加而顯得格外難忘,你還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呢?
(師介紹:火把節那達慕大會等)
五、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課件,分析結構和注意點。
3、展示寫字作業,學生互相評價。
六、課后實踐活動
1、查找、搜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二年級語文下冊創新教案篇5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能夠體會到同學之間的真摯的情感,能夠懂得珍惜友誼。
★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會寫生字。
★樂于觀察和發現同學中互相友愛的事例,學習關心幫助同學。
教學過程設計說明
激趣導入
第一課時
1.以圖導入,激發興趣,引出紅氣球。你們平時都是怎么玩氣球的?
2.質疑:氣球為什么會跑到窗前呢?
3、師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
窗前的紅氣球。
以學生喜歡的話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更好地學習課文,體會情感打下基礎。
讀文識字,初步感知。
1、 生初讀課文,師明確讀書要求:遇到不認識的字,勾畫出來,同學或請教老師解決,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通順。
2、 小組排火車讀課文,互相指正讀音,爭取把課文讀流利。
3、班內指名排火車讀文,教師適時指正讀音。
4、認讀生字生詞。
5、認會了生字,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想想通過讀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交流預設
1、我知道戈里亞病了,得的是傳染病。
2、我知道科里亞住在醫院里,誰也不準來看望他,他心情很不好。
3、我還知道戈里亞的小伙伴們在樓下為他放了一個紅氣球,氣球上還畫了一張小臉。
師;那現在你們有誰能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講給同學們聽呢?
生:思考后交流: 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
利用小組互助的形式識記文中生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以“你知道了什么”為問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
研讀課文第二課時
1、教師感情范讀。
2、學生聽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質疑,“你有什么收獲”
4、教師順著學生的思路分析課文,感悟同伴之間的友愛。(讓學生在讀中悟)
A學習1、2自然段,感受戈里亞的孤獨寂寞。
師:指名讀1、2自然段,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師相機板書:真沒意思。
出示插圖:病中的戈里亞。
師: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戈里亞感覺“真沒意思”的呢?出示課件:顯示1、2自然段的文字。(配圖)
生:交流:(抓住相關重要語句、詞語談自己的感受)
“戈里亞病了,躺在床上一動也不能動。”
師引導:
“一動”也不能動,課件點擊著重符號“一動”。從這個詞中你知道了什么?戈里亞都不能做哪些事情?
指導感情朗讀這句。
師引導:都有誰不能來看望他?
師:連媽媽都不能來看他,戈里亞多么孤單啊!他當然覺得真沒意思。
指導感情朗讀這句。注意停頓和重音“誰也不準來/看望他。”
“戈里亞呆呆地望著窗戶。”
師引導:戈里亞怎樣地望著窗戶?
師:你知道“呆呆地”是什么樣子嗎?誰來表演一下?
一生上臺表演。
師:戈里亞就這樣呆呆地望著窗戶。可是,從三樓能望到什么呢?
學生接讀下句“除了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見了。”
“什么”一詞引導學生擴展想象,都有什么他看不到呢?
那你能感受到戈里亞的心情嗎?
B那當戈里亞看到床前的紅氣球時心情會怎樣呢?
你能猜測出同學們當時怎么做?怎么想得嗎?
C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在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
通過關鍵詞引導學生去體會戈里亞的心情變化。
在學生體會到戈里亞的心情變化的同時去感受同學們對戈里亞的關愛。
拓展延伸拓展:在日常生活中,你和你的同伴發生過哪些感人的事?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思想教育: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以后你打算怎樣做?
1、學生暢所欲言,談感情收獲。
2、帶著感情賞讀課文。
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傳”、“醫”、“卡”三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在自己寫生字之前,先觀察字的結構,然后再下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情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把課文帶入了生活,又用具體事例教育學生,使他們學會做人。
觀察教師的范字書寫,是學生寫好字的基礎。學生已經能夠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寫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認真并寫規范。
二年級語文下冊創新教案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能比較形近的聲韻母。
2、看圖拼讀音節,會把音節和相應的事物聯系起來。
3、認讀鞏固學過的字。
教學重難點:
1、區分比較形近聲韻母的音和形。
2、鞏固學過的生字。
教學準備:
拼音字母卡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讀字母:
1、學生自由讀字母,要讀準每個字母的音。
2、同桌互讀,如果讀對了,將分一朵小紅花。
3、誰組開“火車”比賽認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又準又快。
二、比較并抄寫形近的聲韻母:
1、集體認讀,注意讀準音。
2、四人為一小組,選擇一組字母,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一比哪個小組的發現多。
1b—d相同點:有半圓和豎組成,都占上格和中格。
不同點:b右下半圓,先寫豎,再寫半圓。
d左下半圓,先寫半圓,再寫豎。
2f—t3n—m4u—ü
3、游戲:“變變變”
教師說前半句,學生猜字母。猜對者學生擊掌表揚。
t腳y朝天(f)b向后轉身(d)
m去掉一半(n)u戴上墨鏡(ü)
4、對比書寫,邊抄寫邊小聲讀字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看圖拼讀音節,會把音節和相應的事物聯系起來。
2、認讀鞏固學過的字。
教學重難點:鞏固學過的生字。
教學準備:6只動物和6間房子卡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看看讀讀
1、看看圖,你知道圖上都畫了什么嗎?
2、自由拼讀音節。
3、指名讀。
二、認認連連
1、看看圖上畫了哪6種動物?你認識嗎?
2、現在它們迷了路,想請同學們替它們找回家的路,同學們能幫忙嗎?小動物的家上都有名字,只要你把動物和相應的音節連起來,它們就能到家了。
3、學生自由拼讀音節,連線,教師巡視,找出一份全對的連線。
4、將全對的'答案投影在大屏幕上,集體訂正。
三、鞏固生字
1、小動物為了感謝小朋友,送給你們一籃水果,只要不讀出水果上的字,這又香又甜的果子就歸你了。
2、指名讀生字:
3、請拿到果子的同學起立,這些果子也有好朋友,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可以連成一個詞?
能連成詞的兩位同學帶著果子上臺,帶領大家讀。
二年級語文下冊創新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3、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學習重點:學文中認識本課生字,掌握“夕、與”等字的寫法。
教學準備:
1、同學課前收集祖國各地風景圖片、少數民族資料,做詞語卡片。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多媒體播放歌曲《大中國》
師說:是啊,誰不愛自身的祖國呢?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是祖國的小朋友,我們都愛偉大的祖國。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描寫祖國山河的三字歌。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自同學字。
1、同學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對照下面的拼音讀一讀,還可以問問同桌,注意把字音對準。
2、卡片檢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帶拼音):神州、山川、長江涌、珠峰聳、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民族這些生字放在詞語中你能把音讀準嗎?
4、合作學習,識記生字。(出示生字)這些生字里面有沒有你已經會認的字?還沒學呢,你是怎么認識的?(同學介紹課外識字方法、途徑。)
5、詞卡去拼音檢查。相機糾:州——川鳥——島與——寫族——旅
6、多媒體,讀去拼音的詞。
7、讀通課文。生先自由練讀,在四人合作讀并正音。
8、質疑:課文我們讀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問題嗎?
三、朗讀感悟。
1、師說:我們中國在古代又稱神州、華夏,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想去看看嗎?(多媒體)
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過哪里?
3、邊看多媒體邊介紹有關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知識。指導朗讀第一、二句。
4、看多媒體介紹臺灣。在我國東南部有一座寶島——臺灣島。它雖然遠離大陸,但與我們大陸卻是一家的。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但由于歷史原因,臺灣至今還沒回到祖國的懷抱。指導朗讀第三句。
5、多媒體展示全國各族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導朗讀第四句。
6、師生交叉朗讀全文。
四、讀韻語,鞏固識字。
神州大地,山川壯麗;黃河長江,奔涌不息;寶島臺灣,隔海相望;中華民族,奮發圖強。
五、指導書寫。
1、多媒體出示:夕、與。(點名讀)
2、觀察:這兩個字都是我們學過的熟字的一局部,是哪兩個?同學討論說出“夕、與”的重點筆畫。
3、教師范寫,同學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抽讀生字卡(去拼音個別讀,男女生讀,分組讀,齊讀)
師說: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生字、學習了課文。那么,你們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嗎?
2、認讀詞語師說:同學們可真棒!下面我們來做個“讀詞語登山峰”的游戲。(出示多媒體)
只有又對又快的把這些詞語全部讀對,才干勝利的登上珠穆朗瑪峰。同學自由練讀、開火車讀詞
3、有感情齊讀課文
師說:是啊,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不只有珠峰,還有黃山、黃河、長江等許多秀麗的景色,讓我們一起再來看看吧!同學們要邊看邊想課文。(放多媒體)我們的祖國美嗎?(美)那我們一起美美的把課文讀一讀吧!
二、課外拓展,課內外識字相結合
1、小組內展示各自收集的祖國山川名勝圖片、資料,并當小老師帶讀自身做的詞語卡。
2、評選出“祖國山河錦繡圖”投影展示圖片和詞語,并作介紹。
3、多媒體出示香港、澳門、臺灣的圖片讓同學了解,滲透課外識字。
4、師說:我們的祖國山河錦繡,文化悠久,是誰將我們的祖國變得這樣繁榮興盛?56個民族人民的一起發明
5、問:你了解那個民族?說說看
6、多媒體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飾和相關詞語。看看圖,認認字,讀讀詞。
三、指導書寫
1、多媒體出示:川、州、臺、爭、民、族生觀察分析,同位間互相讀讀、記記生字,說說怎樣把字寫好。
2、指名說,相機組詞。
3、師重點指導“民、族”
4、同學練習書寫。
四、結束全文
1、問:同學們都是祖國的小朋友,我們能為祖國做些什么呢?
2、全班有感情朗誦全文。
二年級語文下冊創新教案篇8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課文中4個生字。
2、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過程與方法:
在不同形式的誦讀中,感悟理解詩意。
情感與態度:
在誦讀中了解詩句大概意思,感受如畫的田園風光,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生字,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在誦讀中了解詩句大概意思,感受如畫的田園風光,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
教學準備:
能演繹古詩意境的圖畫或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設疑導入。
1、讀詩題,說說自己的疑問與理解。
2、帶著問題來讀讀古詩吧!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多讀幾遍;自己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
2、生字讀音。
3、指名讀古詩,同學評議讀音。
4、注意容易出錯的地方,再來讀一讀古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誦讀古詩。
1、讓學生說出自己已經讀懂了什么,教師相機點撥指導朗讀古詩。
2、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疑惑,教師解惑并范讀古詩。
3、以自由讀、指名讀、同位互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幫助學生感悟理解詩意。
四、品讀古詩。
1、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自由誦讀古詩。想象一下古詩描繪的畫面。
2、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背誦古詩。
六、識記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