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一期科學教案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是經(jīng)驗科學因為它們的知識基于經(jīng)驗觀察,并且能夠由在相同條件下工作的其他研究人員檢驗其有效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一期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一期科學教案1
【學情分析】
不少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經(jīng)驗:水在一定的溫度下能結(jié)成冰。甚至有的學生就已經(jīng)知道了環(huán)境溫度在很低的情況下,水能結(jié)成冰。但是,從什么溫度開始結(jié)冰,水在結(jié)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學生的體驗不多。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開始結(jié)冰,從液體狀態(tài)變
成了固體狀態(tài)。
2.水在結(jié)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
科學探究目標
1.觀察、記錄水結(jié)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
2.觀察、比較水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初步感受、體驗物質(zhì)狀態(tài)的變化。
2.樂于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在自然環(huán)境中,水與冰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發(fā)現(xiàn)水結(jié)冰過程中的溫度變化。
難點:初步建立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熱量變化有關(guān)系的概念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試管、清水、碎冰、水銀溫度計、燒杯、食鹽、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各種冰的圖片、熱水、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shè)5分鐘)
[材料準備:熱水、水銀溫度計、各種冰的圖片]
1.出示一杯熱水并測量水的溫度
提問:如果我十分鐘后再測這杯水的溫度,溫度會如何變化?(預設(shè):溫度會下降一些。)
2.出示幾張各種冰的圖片。
提問:如果一直讓水的溫度下降,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預設(shè):會和室內(nèi)溫度一樣。如果繼續(xù)下降會怎樣呢?水會結(jié)冰。)
3.揭示課題:水結(jié)冰了(板書)
二、探索:水結(jié)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預設(shè)15分鐘)
[材料準備:試管、清水、碎冰、水銀溫度計、燒杯、食鹽、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學生活動手冊]
1.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后組織學生討論本課的實驗方法。提問:說一說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們可以怎么做實驗?
2.學生相互合作,測量水結(jié)冰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同時體會變化過程中的熱量變化。
在活動中,教師要提醒學生:
(1).做兩次標記:第一次是試管中倒入清水后(為了便于觀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試管中的水完全結(jié)冰后;兩次用不同顏色橡皮筋標記;
(2).溫度計插入試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間的位置不能動,不要碰到試管壁;
(3).仔細觀察水結(jié)冰的變化過程,需要把試管經(jīng)常拿出來觀察是否開始結(jié)冰,當水開始結(jié)冰時,記錄溫度。
(4).冰塊盡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鹽(食鹽多一些,降溫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燒杯內(nèi)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5).因為需要拿出來看,碎冰可能會使橡皮筋移動,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確定一下標記位置是否正確。
3.出示活動手冊第9頁,明確實驗要求,并記錄觀察比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
三、研討:實驗發(fā)現(xiàn)(預設(shè)15分鐘)
[材料準備:結(jié)冰后的試管、碎冰內(nèi)加食鹽的燒杯、碎冰內(nèi)不加食鹽的燒杯、直尺、水銀溫度計]
1.學生反饋交流:水在什么條件下會結(jié)冰?
小結(jié):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開始結(jié)冰,從液體狀態(tài)變成了固體狀態(tài)。水結(jié)冰時,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長時間保持在0℃時。
2.提問:水結(jié)冰后有哪些變化?
水結(jié)冰后占據(jù)了更大的空間。
3.冰還是水嗎?
引發(fā)學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種物質(zhì)。
4.為什么燒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層白白的?它是冰嗎?和試管里的冰一樣嗎?它是哪里哪里來的?和哪些現(xiàn)象類似?
燒杯外的水蒸氣遇冷(0℃以下)凝結(jié)成霜。不是冰,不一樣。(當外界溫度較高時,也會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鹽,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鹽可以讓冰在同溫度下融化,這樣有利于降低實驗的溫度,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態(tài)的冰能重新變成液態(tài)的水嗎?(預設(shè)5分鐘)
[材料準備:結(jié)冰的水、試管、燒杯、清水]
1.提問:水結(jié)冰這種現(xiàn)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和不便?
好處:可以看到美麗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給人們行走帶來了不便。
2.出示裝有冰的試管。提問:我們有什么辦法能把冰取出來?
比一比誰的方法更科學?你為什么這么想?
3.提問:固態(tài)的冰在什么條件下重新變成液態(tài)的水呢?
學生猜測。引導學生課外自主探究
小學三年級一期科學教案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
(2)能夠運用文字、圖表等記錄觀察、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3)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jié)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種類繁多的有生命的物體,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對有生命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2)意識到生命是多種多樣的。
(3)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準備調(diào)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獲得關(guān)于生物的親身感受是本課重點。討論這些物體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1、談話: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去校園里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2、室外活動: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注)放手讓自己去尋找,不要有引導,讓學生憑自己已有經(jīng)驗去感知“有生命”。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周圍的世界,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二、記錄有生命的物體。
1、談話:在剛才的活動中,你尋找到有生命的物體了嗎?
2、小組討論,交流。
3、將發(fā)現(xiàn)記錄在課本74頁的活動記錄中。(可以用文字記錄,對不認識的也可把它畫下來。)
4、全體匯報、交流。(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記錄)實物投影
能夠用文字、圖表等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jié)果。
三、交流討論“為什么說它們是有生命的”
1、提問:為什么說它們是有生命的?
2、小組討論。
3、匯報。
4、小結(jié)。
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識到生命是多種多樣的;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
小學三年級一期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
非標準單位的測量會導致結(jié)果的多樣,標準單位的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使用標準和非標準單位測量液體的體積。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統(tǒng)一,有助于確立科學的標準。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能較規(guī)范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比較哪個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里面裝有不等量的水。請學生猜測,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多,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說明理由。
2、怎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并說明為什么這么想。(師可適當提示前面所學的關(guān)于水的特性,如會流動、有重量、有體積等,鼓勵方法的多樣性)
3、交流討論,比較不同的方法,選擇操作最簡單的方法進行實踐操作。
4、生實踐操作后匯報結(jié)果。(如出現(xiàn)結(jié)果差異較大或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較水多多少
1、師:現(xiàn)在我們已知2號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嗎?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
2、學生討論測量方法
預設(shè)1:生可能會直接說用有刻度的杯子,師需追問: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沒有有刻度的杯子,該怎么辦?
預設(shè)2:生可能一時想不出用什么辦法,師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蓋等材料提示、引導,交流這些材料可怎么用。
預設(shè)3(可接預設(shè)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幫助測量,師可追問:用小杯子量了,還多出半杯怎么辦?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確,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自制刻度線測量
1)如果我們要給一個杯子畫刻度線,這些刻度線有什么用?畫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什么呢?(刻度間距要相同)
2)生實踐:自制的刻度條,并貼到一個玻璃杯上,再次比較三個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將測量結(jié)果記錄下來。
3)交流測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并討論問題:
測量的結(jié)果相同嗎?
你們認為是什么原因?qū)е聹y量結(jié)果不同呢?
我們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三、認識并使用量筒
1、師介紹量筒,并提示“測量要求”,問: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們自制的刻度比較,有哪些區(qū)別?
為什么量筒要平放?
為什么視線要與液面保持水平?
2、請學生用量筒測量三瓶水的多少,并匯報測量結(jié)果。(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量筒,或上課時間不夠,可采用教師演示方式進行)
3、師:你們知道這樣一瓶礦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嗎?(出示食物或照片)這個數(shù)值就表示了一瓶礦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體積了。
4、師: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小學三年級一期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過程與方法:
運用不同感官仔細觀察比較水和油;用圖表方式記錄比較的結(jié)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尊重事實、重視證據(jù)。
【教學重點】觀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難點】運用不同感觀比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圖表的方式記錄比較的結(jié)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
給每個學生準備:
記錄紙兩張。
【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和食用油
1、導入:水是一種液體,你們知道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液體?
這些液體是否都一樣呢?今天我們以水和食用油為例,進行研究。
2、學生觀察:提供給每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把觀察到的結(jié)果填寫在維恩圖中。(提示:在科學觀察中,一般不用嘗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師板書展示。
二、滴液比較
1、師:水和食用油除了我們剛才所觀察到的不同之外,還有不同之處嗎?比如,我們分別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蠟紙、玻璃片和報紙上,它們的狀態(tài)一樣嗎?
2、生猜測,并討論:在實驗中需要注意什么?(師適當提示:每一次將液滴滴在不同的物體上時,為了實驗的可靠,需同時多滴幾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簡單演示;要注意觀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體上后形成的形狀是否一樣)
3、生實踐,將觀察到的液滴狀態(tài)畫下來,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體上。
4、展示學生的記錄,并交流討論。
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1、師: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種物質(zhì)更重?我們有什么辦法比較?
2、生交流方法,并討論、判斷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踐,判斷水重還是食用油重。(這一實驗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為演示實驗)
4、交流實驗結(jié)果,并嘗試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5、請學生將觀察所得的結(jié)果補充到維恩圖中,師補充到板書中。
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
1、師演示,將水和食用油分別倒入一些形狀不同的容器中,請學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2、生交流、小結(jié)。將兩者的相同點補充到維恩圖中
五、總結(jié)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
重點討論它們的相同之處其他液體也具有嗎?這些相同點,固體具有嗎?
2、小結(jié):通過本課的學習,對于水是怎樣的一種液體,你們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小學三年級一期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進行預測并用對比實驗進行驗證;理解公平實驗,為保證公平,需要保持除變量之外的其他條件相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公開的、民主的討論有助于辨識實驗的準確性;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對開展實驗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重點】簡單設(shè)計對比實驗,描述并簡單解釋液體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影響。
【教學難點】設(shè)計對比實驗,理解公平實驗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潔精、1塊玻璃、3個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張實驗記錄表。
給每個學生的材料:一張維恩圖。
【教學過程】
一、設(shè)計流動比賽
1、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科學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展示上節(jié)課的維恩圖)
水會流動,油會流動,它們流動的快慢一樣嗎?
2、其他液體也會流動。比如洗潔精,這也是一種液體。(師出示三種液體)這三種液體流動速度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你們推測,誰會流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辦法證明?
師引導:如果要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進行一場公平的液體流動的比賽。
4、設(shè)計“流動比賽”的方案,小組內(nèi)成員交流:怎樣做才能保證流動比賽是公平的?哪個方法,為什么?討論后確定一個比賽方法。
5、全班交流比賽方法,圍繞“保證比賽的公平、可行”進行討論,鼓勵生生質(zhì)疑,完善比賽規(guī)則。
二、實驗、思考
1、請小組成員根據(jù)自己選擇確定的方案進行流動比賽,并記錄。(師要提示學生重復做幾次實驗)
2、全班交流,匯報,包括:一共進行了幾次實驗,實驗的結(jié)果如何,每次實驗的結(jié)果都相同嗎,大概是什么原因?qū)е聦嶒灲Y(jié)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體的流動快慢跟什么有關(guān)?
三、液體、固體比較
1、師讓學生關(guān)注以板書的水和食用油的維恩圖記錄,明確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點,并思考洗潔精是否同樣具有這些特點。
2、小結(jié):三種液體的相同點,固體具有嗎?固體和它們相比,有哪些不同?師生討論交流,完成固體和液體比較的維恩圖記錄。
3、討論交流,對于“水是怎樣一種液體”,我們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